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2013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5)

来源: 中国网  2013-05-20 11:4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5月19日上午9:00举行《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发布会。

邹琳华:

江苏省报告。从经济竞争力看,江苏省南强北弱,总体表现突出。 江苏省各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数均值0.159居全国第8位。苏州、无锡、南京居省城市经济竞争力前3名。可持续竞争力:科技文化创新优势突出。转型升级谋新 发展。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523,居全国第7位。无锡、苏州、南京居江苏省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前3名。从江苏省可持续竞争力各项指标看,都处 于全国较好水平。其中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指数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相对较弱的是环境友好的 生态城市指数。江苏省竞争力十项之间,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指数值较高,经济竞争力及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指数,总体较为均衡。江苏省城市未来的发展应在缩小 苏南苏北区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宜居、包容,创新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全国实现小康社会。

浙江省报告。从经济竞争力看,浙江省草根经济面临新挑战,需要通 过转型升级来应对产业空心化。浙江省各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数均值0.112,居全国第11位。宁波、杭州、嘉兴省各城市经济竞争力前3名。 可持续竞争力: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未来发展仍可期待。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522,居全国第8位。杭州、宁波、嘉兴居省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前3 名。浙江省可持续竞争力八项中,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公平包容的和谐城 市相对较弱。未来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创新优势与创业环境优势,升级传统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产业与科技研发中心,拓展海洋经济,提高外来人口待 遇,建设宜居城市,通过高铁网络促进长三角城市的全面一体化,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保持其优势地位。

2013-05-19 10:50:09

邹琳华:

上海报告。经济竞争力看,长三角龙头城市,中国经济重要增长 极。上海市经济竞争力指数均值0.682,居全国各省市第2位。经济竞争力指数居全国各城市第3名,列香港、深圳之后。可持续竞争力:作为现代服务业中心 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具有先发优势,作为世界城市的软实力尚欠缺。上海科持续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817,居全国各城市第2位,全国各城市第2位。上海城市 竞争力八项指标看,都处于全国一流水平。特别是交换便捷的信息城市、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指数都处于全国前2位。相对较弱的是公平包容 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指数。在城市竞争力十项之间相比,上海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交通便捷的信息城市指数较高,而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以人为本 的宜居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得分较低。未来上海的发展应充分抓住中国崛起之契机,以世界顶级城市为目标,加快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城市软实力,建设与高 端服务业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在外来人口同等社保教育待遇等方面先行先试,成为海纳百川的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极。

由于时间关系,其他的各区域分报告不一一展开,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参阅蓝皮书。谢谢。

2013-05-19 10:51:30

主持人 史丹:

课题组成员关于报告的主要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下面隆重有请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讲话。

2013-05-19 10:52:28

牛文元:

尊敬的高院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一年 一度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会,我也非常珍惜。一般来讲一个国家对科研机构的基本要求有三项,第一出成果,第二出人才,第三出思想。出成果大家 都很明确,两弹一星,新兴工业产业,突破各种关键性技术,这当然都是成果。出人才,大家也很清楚。出思想,在过去我们重视不太够,现在我觉得中国在这样一 个高速发展期间,把握好这样一个巨大的列车前进的方向、道路,那是极为重要的,所以非常感谢社科院通过这样一个蓝皮书等等一系列的思想作品,给我们国家的 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也是我非常愿意到社科院来学习的一个心愿。通过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各个城市的竞争力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一个非常新的视角 来探讨城市竞争力,应当说他们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从这些工作当中找出了一些规律,得出很好的结论。这对我们国家城市为的发展以及制定城市发展的战略和规 划来讲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十分希望这份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优异和有价值的成效。

今天我有感而发,十八大精神、中国60多年走过的城市化来讲,得 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叫人的城市化。大家可以看现在各个主要的媒体,主要的理论阵地上,都在探讨什么叫人的城市化。这个问题本身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实 际上一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一个成体系的解释人的城市化非常系统的解释。我们可以说人的城市化是最近方方面面探讨的热门课题,因为最终城市的竞争力决定 于人的竞争力,所以人的城市化不仅仅是要解决城市化中人的安排的问题,也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人的竞争力如何表达的问题。这是城市化进展的关键。在总结60 多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后,所得出的核心命题就是如何实现人的城市化。但什么是人的城市化?什么是人的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什么是人的城市化的制度安排和 治理结构?大多语言不详,甚至于还没有破题,这给我们研究者、关注城市化问题的各行各业人士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城市化战略的历史 进程和交错演替的背景下,结合中国城市化的特色,我们从逻辑上的思考,人的城市化应当依次按照次序分成四个板块来阐述人的城市化。

2013-05-19 10:52:40

牛文元:

第一个板块,人的流动或者叫人的解放。如果没有这个,当然就谈 不上城市化。这涉及到户口制度、土地制度,也包括了特大城市的逆城市化,例如北京、上海上千万人口,不仅是低层的农民工到城市来,也包括高层的城市人口和 产业向低层、城市转移的问题,所以没有这些人的流动和人的解放,如何称之为人的城市化?主要要解决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从要素的板结到要素流动的 转化,没有这一条,全世界都是如此,中国更是如此。

第二个板块,有了人的流动和人的解放,必须解决人的就业。流动完 以后干什么?要有位置。这涉及到人的培训、人的提升、人的能力建设,以及在创新驱动下城市形成的新型经济板块当中人如何能够占据生态位。如果没有这一条, 人流动了,也安不下身来,所以主要解决从体能向技能、智能的转化,原来就是靠劳动力,初级劳动,如何进入到高级劳动,如何进入到技能和智能的提升,没有这 个也谈不上人的城市化。

第三个板块,人的融入或者是人的融合。进入城市有了工作难道就是 城市的人了吗?还不是。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文化方式的融合,以及相应的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没有这一条人即使有了就业,现在农 民工在北京有的生活了七八年甚至十年了,有的还没有融入这个城市,主要是解决从移民到归划,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从少数变为多数,从外来的变成本土,有的 要经过两代三代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是很不容易的,没有这个的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城市化。

2013-05-19 10:56:35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