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2013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3)

来源: 中国网  2013-05-20 11:4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5月19日上午9:00举行《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发布会。

倪鹏飞:

当然,在开放的体系下,城市之间是互相竞争的,他们的要素、产 业和价值也是互相流动的,所以这是一个在竞争之中形成的动态机制。从基本的概念框架进行了说明,目前各地正在从数理模型的意义上进行研究,希望能形成一个 更规范的理论模型。下一次发布时数理模型我们基本就可以做出来了,这是从全世界的角度去看。

刚才讲的是理论。我们的指标体系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课题组 通过长期的研究及试验,按照指标最小化原则,这次创新首先用了两个新的指标,叫经济增量和经济密度,有这两个指标来测度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或者是当前的竞 争,或者是竞争力的产出方面。为什么要用这两个指标?经济密度实际是一个效益指标,规模、效率、资源利用程度等等,都包含进来了。竞争力不免会有增长,离 不开增长,离不开效率,我们注意到大城市或者是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增长速度不可能有小城市快,如果按增长率来进行比较,我们经过研究,觉得用平均增量是比较 准确的,所以我们用经济密度和经济增量这两个指标来抓当前竞争力最核心的内容。这两个指标其实在过去的研究中多次提到,但是一直没有尝试使用,这次进行了 第一次使用,并且和以前的用更多指标的竞争力进行对比,发现具有一致性。所以我们才大胆地使用这样一个指标,这是产出的。投入的是是讲影响城市可持续长期 发展的要素,我们从宜居、宜商、和谐、生态、知识、全域、信息、文化这8个方面用68项客观指标构建了可持续竞争力这样一个指数,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2013-05-19 09:51:14

倪鹏飞:

一.遵循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规律。所以这些指标中许多都是涉及长 期竞争力研究中特别强调的一些方面。二.它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关键要素。今天我们请到了可持续发展中国和世界最著名的大师牛老师出席会议。我在做城市 竞争力研究时,当时我上博士时深受牛老师的影响,牛老师可持续竞争力报告出来的时候我正在上博士,所以我们做这个研究可利用的国内的报告就是这个报告。一 直以来,城市竞争力中的许多因素都含有可持续的内容。三.我们一直含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内容在指标里面。

可持续的8个方面我就不展开了,指标体系我刚才也介绍了,产出竞 争力主要是两个指标,还有两个参考指标,一个是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指标很重要,但是目前的数据很有限,出来的结果很不稳定,所以暂时没有采用。再一个是资 源环境成本,这个是必须考虑的。我们以前两个指标为主,同时考虑资源环境的成本问题,对前两个指标形成的指数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我们这个竞争力得出的指 数是经过资源环境成本调整的竞争力指数。

关于可持续竞争力的8个方面,指标体系我简单说一下。宜居城市, 指标很多很多,我们强调的是关键因素,这个关键因素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基本框架分四个层面,十个指标。人口素质,以人为本的情况如何,最终要看这个城市的 人口素质如何。这个基础上是以人为本的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条件,包括气候环境,政府投入。政府要么是物质投入,要么是制度安排,每一项指标里面至少要安排 一个政府的指标在里面。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我们这次讲经济竞争力,没有讲产业,企业的情况,涉及经济的有两个:一是创业的环境;二是知识经济,或者说经 济的素质,包括了企业的表现。宜商城市是从四个层面来说的:1.企业的表现。2.政府的服务。3.社会的服务。4.市场的需求。我注意到最近国务院召开的 会议,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便利企业创业,便利居民创业,便利企业开办。这是我们强调经济的层面。所以我们在强调经济时不是强调经济本身,而是强调为经 济发展提供的环境。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有政府层面的,还有结果层面的,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有七个指标。 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根据生态城市的定义,我们从三个层面:1.资源节约。2.环境保护。3.生态状况。从这三个层面来衡量。

2013-05-19 10:00:21

倪鹏飞:

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三个层面:1.知识需求、2.知识投入。 3.知识产出。不是讲科教本身,而是讲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所以实际上是在讲知识经济。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过去我们怎么衡量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不太好衡 量,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城市有全市的,包括市辖县的,有市区的,包括市辖县的水平,还有单纯的市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收入、居民福利的差异状况 来衡量城乡一体的状况。包括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和结构转换,必须是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叫做智慧城市,我们考虑到智慧城 市有国际企业在里面,所以还是叫信息城市。这里只是初步的指标,包括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流两个大层面。

最后是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四个层面:客体开放、主体开放、非物 质文化、当地的文化。这四个层面来衡量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一共九个指标。尽管我们的指标统计数据,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了,但是还有很多很难找得到 重点、准确的表达,所以这个指标体系还需要随着未来时代的发展以及课题组的努力,进一步完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状况进行了比较 分析,有一个实证研究。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中国可持续竞争力城市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按照这个框架提炼出了八个方面,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在 现实建设中其实是舍本逐末。要建设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但实际是亟待转型的,在建设过程中有偏颇。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建设压力巨大,社会矛盾相当尖锐。环 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建设充满挑战,不仅充满挑战,我感觉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灾难、风险。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建设任重道远,许多地方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城乡一 体的全域城市建设严重滞后,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刚刚起步,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亟待加强。

2013-05-19 10:08:01

倪鹏飞:

怎么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城市?刚才高院长提出了这个命题,我们 在研究竞争力报告时就是既讲问题又讲经验,既讲存在的挑战的方面,又讲成就的方面。我们把全世界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拿出来,看看他们的经验, 每年报告我们都有最佳案例城市的内容。今年我们选择了18个国内外的案例,其中国际上9个,国内9个,我们认为国际标杆就是新加坡,国内标杆尽管香港是国 际性城市,但是中国国内标杆就是香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究竟怎么协调,怎么配合?到目前也说不清楚,但他们两个是典范。新加坡是政府主导的典 范,而香港是自由经济支撑可持续繁荣的典范。他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我在研究时感触非常深,不管研究经济社会环境的任何问题,要谈经验时都会想到这两个城 市,尤其是新加坡,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有经验可寻,香港也是。所以这是总体来看。

宜居城市,国际上我们选择了温哥华,国内选择了中山。宜商城市, 国际上选择了丹佛,国内选择了广州。这都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数据的检索发现的,比如丹佛在美国最近几年宜商环境评比中一直排在前面。和谐城市,国际标 杆我们选择日内瓦,国内城市是澳门。生态城市,国际上选择了哥本哈根,国内是南昌。南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当时和农业部副部长在交流时,他非常明确城 市生态建设,做了很多牺牲来保护环境,所以生态城市建设中国有典范。知识城市,国际上选择了波士顿,国内选择了北京。全域城市,国际上是巴伐利亚。国内是 苏州。甚至农村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要超出了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国际上是纽约,国内是上海。开放多元的城市,国际是芝加哥,国内是北京。对他们的 成就、经验和启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非常有决策参考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2013-05-19 10:09:43

倪鹏飞:

基于前面的研究,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促进城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的路径和对策:路径是八个方面:1.走防治结合道路,确保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现在我们已经得了“城市病”,所以未来我们既要防 又要治,确保人居环境越来越好。2.走质量领先道路,创造营商环境的竞争优势。3.走绿色发展道路,确保生态环境的自然优美。4.走包容增长的道路,确保 市民社会公平正义。要让增长惠及低收入居民。5.走创新驱动道路,确保城市引领未来。现在我们国家提出信息化来支撑工业化、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中,创新是唯一的出路,不管怎么绕都绕不过创新,没有创新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城市也是如此。6.走融合均等道路,确保城市反哺农村。7.走 迎头赶上道路,确保城市沟通无限。在智能城市建设上我们完全可以走迎头赶上的道路,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城市。8.走一本多样的道路,坚持当地 化,同时要包容国际化,确保城市的世界个性。

发展战略应该实施均衡的社会发展战略。体制层面,我们建议要建立 城乡一体以城主导的城市管理体制。千百年来,我们国家的行政体制是以农村为蓝本,必须进行重要的调整和改革。要在制度层面上建立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 度,包括深化财税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价格调节机制、生态补 偿机制、土地占用机制、财政补贴机制和税收调节机制。我们从战略、体制、制度、机制这四个层面建议中央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方面 采取一些新的政策。

谢谢大家。

2013-05-19 10:14:57

主持人 史丹:

下面有请课题组成员李超博士做专题报告。

2013-05-19 10:22:37

李超:

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按照课题组分工,下面由我汇报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现状与格局。

首先从综合竞争力十强分布来看: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 北京、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其中港澳台地区占3席,东南沿海占5席,环渤海2席。其中中西部没有一个城市能够进入10强,进入20强的城市中仅有武汉 和成都,西北地区排名最考前的是西安,仅列第36位。从我们的观察来看,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他们的竞争力水平一般高于其他的地域城 市,就是说在中国城市的行政等级和综合竞争力是正相关的关系。从区域分布来看,我们从表1(幻灯片)可以看出来,全国均值0.0878的水平下变异系数是 1.1310,表明综合竞争力差异较大。港澳台地区、环渤海地区均值高于全国水平。西北地区相对较弱。其中中部地区变异系数是0.51是所有区域中最小 的,表明在中部地区城市发展差距是相对较小的。】

可持续竞争力情况:十强中也是港澳台地区和东南沿海、环渤海地区 三分天下。中西部地区同样没有一个城市进入10强。20强名单中,中部地区仅有武汉、长沙、成都三个城市进入了可持续竞争力20强。西北地区的西安仅列第 30位。我们可以看一下可持续竞争力的区域情况,从全国以及七大区域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西南地区均值水平最低,同时变异系数最高,这说明西南地区城市可持 续竞争力水平相对较弱,内部差异较大。还有一点是我们通过对比可持续竞争力变异系数得出,可持续竞争力变异系数相对较小,从2012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十强 城市中对比发现,十强城市在过去10年中基本保持稳定,说明一个问题,城市竞争力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第二列、第三列综合经济 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情况,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相对差距较大,从图上可以发现他们的相关关系,综合竞争力初期,可持续竞争力是随着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而迅 速提高,之后趋势会相对较缓,之后会经历下降的过程,他们呈现倒U型的关系。从城市竞争力空间变化来看,通过纳入了287个城市的经纬度信息,可以体现出 他们的主要变量,同时控制20—30项,可以得出空间变化规律,可持续竞争力的指数会增加,会呈现倒U型关系。这和空间经济学结论大致吻合。

2013-05-19 10:24:14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