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第七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6)

来源: 中国网  2013-06-24 08:18

张晓晶:

第二,现在所面临的金融风险问题。其实,我想强调的是比起第一个 风险来说,第二个风险更大、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过去大家看到的,很难说一个经济体因为实体经济面供给的因素导致突然出现大的危机,这可能没有那么 大。但是由于金融层面的因素,导致出现大的危机可能很大。现在为什么强调这个因素,就是货币发得太多,杠杆率又太高,又是各种各样的债务,又是结构扭曲等 等。大家都说了发了这么多的货币,将来一定会爆发这样一个金融危机,很多的逻辑都在往危机那儿推,我想从中央政府角度也对于金融风险有更高的关注。

2013-06-22 17:58:37

张晓晶:

金融风险可以概括为很多方面,但是主要几个方面,就是产能过剩风险、融资平台风险和房地产风险。

1、产能过剩,今天上午其实许宪春局长也提到了一些数据,其实在 我看来,可能有一些东西并没有真正揭示出来,没有揭示出来是我们找不到这样的数据,就是产能过剩对于坏帐率到底是多大的影响?比如我们有没有这样一个验 证,当我们产能利润率从82%跌的78%,甚至70%的时候,银行坏帐率上升多少?过去有这样的经验,国外有这样的经验吗?我们现在还给不出这样的数据, 但是从中央的一些领导,包括张德江在强调产能过剩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已经隐含着产能过剩不是简单的东西卖不出去,是背后一系列的金融风险,而且是有可能导 致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2013-06-22 18:00:16

张晓晶:

2、融资平台风险。有很多的估算,因为我们在做国家资产负债表, 我们也有一些估算,完全从数据来看,现在很难判断这样高的水平,包括超过了某个阈值是不是就会崩溃,现在国际讨论把债务和增长的关系搅在一起,现在可能是 有新的讨论,很难说某一点就一定会怎么样,但是这个风险还是很大的。最重要的是未来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事?解决融资平台风险有几个办法,要么央行暂期,要 么能不能发一些国债,这是免费午餐的办法,就是要给一些出现道德风险的一个机会。我这是非常危险的。短期解决问题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得给他责任制, 就是你的坏帐出多了以后,要负责任。怎么负责任?第一要用你的资产来抵。你有没有钱?地方有没有资产?很多大的城市和发达地区这不是问题的,包括我们说一 些国有企业是不是可以卖了?这也是市场化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改革,就改了,自己管不了,就卖了。这些其实都是有利于用资产抵债的重要措施。还有一 个更重要的,最近一些内部讨论有一些专家提出,如果这个地方债务太高了,出现了大量的坏帐的话,5年内一个人都不能提拔。我想这样一个政策肯定是太严厉 了,不可能做到,但是一定要有惩罚性的措施跟上,如果没有这样的责任制的话,我们的坏帐其实将来非常危险。也就是说,他今天这样产生了这么多坏帐,你想办 法解决了,但是机制不解决,将来还会不断地产生。

2013-06-22 18:00:36

张晓晶:

3、房地产风险。过去房地产发展模式,我们讲房地产能发展或者房 地产业能挣钱,包括地方政府能够有很多土地收入,实际是跟我们的城镇化直接相关的。所以,我概括为房地产发展的问题是它把城镇化的红利过早或者过多的透支 了。现在说城镇化推进很难,因为没有钱了,有融资问题,其实这个钱应该早就有了,但是原来一个都没有收回来。第一个政府拿了这么多钱干什么了,农民工市民 化应该拿钱补,但是钱都不知道干什么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又去搞基础设施,还有盖房子。同时房地产商、先期购房的人,他们比较好的享受了城镇化的红利,但是 农民工没有享受到。其实我想说的是,未来如果说我们希望房地产和城镇化的一个发展能够朝着一个合理的方向,一个正确的方向行进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城镇化的 红利如何公平分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有公平的分配了,才有城镇化的后劲,同时公平分配也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包括地方政府,包括那些房地产的投资者或者 投机者,他们不会过多的、不公平的分享城镇化的红利。

2013-06-22 18:01:56

张晓晶:

对比金融风险和经济下行的风险,我认为后者是更重要的,在政策层 面我们怎么应对?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当前政府确实走在一个刀刃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经济下滑以后的直接结果,就是水落石出——坏帐出来了,金融风险出来 了,就是说经济下行金融风险加剧。同时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情景,如果我们刺激经济的话,那么也是会出现产能过剩、结构扭曲、新的融资平台风险,新的房地产风 险。刺激经济的结果也是金融风险加剧,你容忍它下滑也是金融风险加剧。怎么办?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只有通过改革。具体来说,我觉得在政策层面上是应 该这样的,还是要由过去需求管理转变到供给。最近看到国外的杂志专门做经济学的普及,什么叫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其实就是供给面的改革政策。我想经济减 速时期的政策一个核心就是要走向供给管理,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走出“滞胀危机”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经验和法宝,但是他们采取三项措施,今天很多人主 要讲减税,其实减税只是一条,打破垄断。然后就是机构改革,就是变成小政府,放松规制对今天我们来说都是有启示的。特别是机构改革和放松规制,我看到一些 数据,它撤销了很多委员会,比如说航空管理委员会,它不但减少了行政成本、行政支出,同时也撤销了大概有1000多人,行政支出减少,航空效率提高,包括 现在航空管理多厉害,很多空中管理都不知道原因。

2013-06-22 18:02:05

张晓晶:

更重要的,也是我们大家可以思考的就是政策应对模式的变化。当我 们觉得货币政策,特别是银行间利率上升很厉害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收紧的时候,期待着国务院常务会提出要么降存款准备金率,要么来一个其他刺激,央行没有 任何动作,大家就觉得很紧张,只能自己推测。我想现在政府和以前做法不太一样,不是说看到经济有一点点的变化以后,马上就作出反馈,而是作出非常积极的反 馈,而是说先等一等,先看一下,先稍微冷静一下,这只是一个方面,包括房地产,据说也是需要更冷静地观察,而不是更快速的反应,快速的反应本身有好处,但 是同时带来的弊端会比较多。我想这里讲的政策反应模式的变化,特别是建立一些机制性的东西,对我们来预测未来宏观政策的一些方向,包括具体的措施,将是有 极大的帮助。具体到一些宏观政策,财政政策方面还是要有扩张性,特别是支出、减税,这些比较重要的,同时可以出售一些资产,来平衡资产负债表的一些问题。 货币政策,我个人建议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下调,但是利率目前还是动不了,因为它面临的问题太多了牵一发动全身,包括通胀压力、资产泡沫压力、资本流出压力等 等。

2013-06-22 18:04:26

张晓晶:

为什么我们今天强调金融风险?国际上一个最重要的危机之后的宏观 政策的反思,我们以前只看通胀和就业,只看产出,这些东西是不够的。要看金融,特别是金融本身的失衡问题。金融杠杆率都这么高了,债务又这么高了,我们应 该怎么办?所以又有一个新的视角,就是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外需要一个第三政策的资助,就是通过宏观审慎的方法,特别关注金融风险的视角来解读当前的问 题。而要做这一点,可以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基础性的东西,就是我们曾经作过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当前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应该说对于未 来中国的增长正常的迈进,将是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谢谢大家。

2013-06-22 18:04:59

主持人 郎丽华:

谢谢张晓晶研究员。下一位发言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所院长助理倪鹏飞研究员,他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新型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

2013-06-22 18:05:53

倪鹏飞:

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中国梦”,主要讲五个方面。

第一,新型城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或者城市化的意义和历史 价值。为什么要这么讲?我想,与当前人们对城市化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经济领域的人士,把城市化作为扩大内需、作为一个主要的问题提出来。现在城市 化之所以讨论的这么热,也是认为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了,认为城市化很强。

2013-06-22 18:06:30

倪鹏飞:

实际新型城市化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非常全面的,我把它概括为四 个方面,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说了。一是中华文明一次质的飞跃。中国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通过城市化,中国彻底告别了农业文明,或者告别了乡村经济进 入一个城市经济,或者由一个乡村的中国转变为一个城市的中国。二是新型城市化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转折。中国千年历史之所以是治乱交替、兴衰轮回的周期, 源自于落后的、分散的乡村经济,正是由此导致人力资本和技术的进步缓慢,进而导致贫穷和饥饿的周期轮回。现代的聚集的城市经济导致了人力资本和技术的进 步。还有一点很重要,城市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使饥饿和贫穷不再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周期了。因此,有了这个前提,我认为所谓的崩溃,所谓的战乱, 是可能予以避免的,所以未来的繁荣是有可能持续的。三是新型城市化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转折,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源自于技术,也源自于乡村经济和社会。 现在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追赶上的话,我们的技术和制度等等就会有一个超越,所以我们的复兴和强盛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前一段时间看参考消息,英国一个历史 学家也在探讨西方领先优势减弱的几个观点,我觉得可以借用他说的联想到我们这个。四是新型城市化应该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水平,改变了世界的发 展进程,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格局,改变了世界的未来走向。刚才我听了几位,尤其讲到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关系的时候,我感觉很能证实这么一个结论。

2013-06-22 18:07:26

倪鹏飞:

第二,新型城镇化:未来趋势与主要任务。现在和未来,城市化现在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进程和趋势呢?其实我觉得要跳出经济,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看过去几十年和未来几十年我们要开展的城市化的情况。

首先,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的大迁徙、大转变。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 刚刚开始的时候,10亿人口,8亿农民,到预期的2040年或者2050年的时候,14亿人口可能有10亿城市人口,也就是说城市人口增加了8亿,农村人 口下降了4亿。不仅有一个身份的转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口的大流动,还有大融合。当然,还有一个数字的大提高。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的人口流动和融 合,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这一次的流动和融合和过去不一样,影响更为深远,带来的挑战也是更为深远的。

2013-06-22 18:11:04

倪鹏飞:

二是国土空间大翻覆和大整合。虽然全国的建设用地的面积,包括城 乡建设用地的面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城乡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农村和城镇的发展来看,我们注意到传统农村正在消逝或者减弱,2000年到2010 年我国自然村落有363个锐减到271个,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的城市有660多个,城镇接近20000个,并且最重要的这些城市和城 镇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张之中。30年,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了4倍。城乡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水运、航运、交通基础设施,还有互联网、物联网通讯设施、水电煤 气的市政设施,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甚至全国之间正在网络化和一体化。这应该说是有形的东西,大家看得特别清楚,这三十年来城市的发展 和农村的变化,表现得特别明显。

2013-06-22 18:13:35

倪鹏飞:

三是经济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型和不断的提升。过去30年工业化和城 市化,产业结构由农业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制造业获得很大发展,服务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下一步应该说都是一个绝大的升级和提升问题。就城市化而言,未来投 资可能不像以前那么猛,但还仍然是一个强大的投资保持。尤其是消费需求,从人口增长、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需求还有一个巨大的跟进。

2013-06-22 18:15:00

倪鹏飞:

四是社会要经历一个大冲突和大重构,首先是组织的冲突,传统、封 闭、单一、不变的自然村落正在转向开放、多元、流动的社区;还有一个就是关系的重构,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宗法性关系交往方式社会化、社会联系国际化。社 会阶层发生重大的分化,过去说乡村经济比较简单,虽然有贫和富,但是相对来说阶层比较少了,现在农村的居民在减少,中产阶级在形成,城市贫困阶层也在积 聚,各种层次都在聚集和分化,城市阶层分化比较严重。还有就是利益大调整,社会矛盾尖锐化的过程。尤其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红利的分享,发展红利的分 享,目前社会矛盾也集中在这个方面。

2013-06-22 18:16:07

倪鹏飞:

五是文化大融合和大复兴。过去我们是农业文化、历史文化和当地文 化,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城市文化、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这些包括三个维度,是物质方面、思想层面、道德层面,这里都面临着传承与中断,发展与损毁,兼容与 排斥,重构与扬弃一系列的问题。其实,目前就面临着很多的方面问题。

六是环境的大破坏和大修复。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首先是大量的利用资源或者过渡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一些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等等方面。

七是政治上的变革与改良。随着经济的复杂性、社会的多元性和市民的自觉性的提升,对政治治理或者社会治理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也迫使未来可能要有一些重大的变革。

2013-06-22 18:18:36

倪鹏飞:

第三,从城市化角度看国家梦、城市梦和市民梦。从国家梦来看,我 们要建立一个城乡一体的现代的城市中国。就是整个国家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和共公共服务一起,整个国家都装上城市的底色,无论是农民还是市民都是将来的市 民。具体来说经济方面是新型的知识经济,新型的市民社会、新型的生态是美丽环境,新型治理是民主法治,新型人口,未来城市化稳定状态的社会城市化人口应该 保持在75%比较合理,25%的人口在农村,25%人口在小城镇,25%人口在中小城市,25%在大城市、超大城市。空间上看,应该建立一个倾斜平坦的空 间格局。现在我们的城乡建设用地是20亿平方公里,最好不要超过这样的规模,在这里做一个调整。怎么解释倾斜平坦呢?从城乡规模体系来看是集群化、网络 化,多中心、城乡一体的空间体系。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农村新的社区,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发展体系。从东部、西部、中部不同的发展区域 也有不同的安排。区域间既保持适度的差异,但是又保持一体和便捷性。

2013-06-22 18:19:47

倪鹏飞:

(图)这是收集到的北美的夜间灯光,用夜间灯光来测量GDP的发 展,这个图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考虑未来中国空间布局的模式。它这个比较均匀又比较梯度的发展,中部和东部比较密集,西部相对稀疏,但总体分布比较均匀。中国 的东部沿海还是过度集中的,未来应该是更加倾斜平坦方向的努力。

城市梦,建立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创新 至上的宜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城乡一体全域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对于国民无 论是对农民或者市民,都叫市民,应该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幸福市民。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美丽的心灵、幸福的生活、体面的收入、公平的教育、充分的就 业、自由的流动、全面的融入、公平的待遇。如果能够达到这几点,我们说我们的人民是体面有尊严的幸福的人民,事实上我们国家也在向这个方面努力。发展步骤 分两步走。

2013-06-22 18:23:10

倪鹏飞:

第四,新型城镇化:我国的时代背景和大国特征。当前的全球化背景 下,在中国这样一个疆域大国、人口大国,资源分布极端不均的条件我们推进城市化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引发的问题,我想重点讲引发的问题, 时空之间城市化、工业化、生产生活居住时空间的不匹配问题,过度聚集的问题、过快增长的问题、失衡发展的问题。

2013-06-22 18:25:27

倪鹏飞:

关于未来可行路径。围绕着前面几个方面我强调“2+5”或者 “2+6”,人口城市化,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关键是农民转变成市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户籍制度的改革。前些时间我们研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在开放经济体系下,如果存在着劳动力无限供给,就必然会出现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过程,它俩先有一个扩大然后逐步缩小。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客观存在也是自然规 律。基于这样的研究,我们认为它的政策着眼点是农民转市民,尤其是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保障和长期稳定的就业结合在一起,否则就 有可能出现拉美的现象。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儿了。

2013-06-22 18:25:58

主持人 郎丽华:

最后一位发言嘉宾是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教授陈乐一,题目是“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

2013-06-22 18:27:09

陈乐一: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历次党代会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建国以后,党的十八大召开前10次党代会在党代会召开当年经济运 行上升到经济周期中波峰有4次,在党代会召开随后的年份出现经济的扩张与繁荣有5次,由此可见,我国党代会的召开一般都会带来经济的扩张与繁荣。除了党的 十五大外,每次党代会的召开都伴随着投资的扩张,投资的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党代会召开的当年,经济运行上升到经济周期的波峰或者随后的年份出现经 济的扩张与繁荣,这表明投资的扩张对推动我国经济的扩张与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预测结果显示,党的十八大召开将促使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扩张与繁荣的时 期。

2013-06-22 18:27:33

陈乐一:

经济波动成因的研究主要分为内因论和外因论两大部分。内因论主要 强调从经济体系内部寻找经济波动的机制和成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桑德森提出的乘数加数模型。外因论强调经济体系外部寻找经济波动的根源,具有代表性的人 物是Nordhaus提出的政治周期理论以及Kydland和Prescott提出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我国现实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治力量很大程度 上影响到经济的扩张和收缩,我们不能忽视政治背景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

2013-06-22 18:29:09

陈乐一:

国外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综述。关于政治周期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先是 由波兰经济学家Kalecki提出,较早形成了政治经济周期理论。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Nordhaus把政治的经济周期归隐到政治权力的机会主义 者在大选前为赢得选举,倾向于搞扩张的经济政策,因而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而在大选之后,政府领导人又紧缩的经济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在下一个政治选举 周期里,又会经历新一轮的经济波动。随着预期理论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从预期的视角研究政治经济周期理论。也有一些学者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政治的经济周期 理论。国内的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综述:有些学者从政治经济周期假设视角研究中西方政治经济的差异比如王成兰和郭成府,也有一些学研究我国中央政府换届与经济 周期的关系比如刘瑞明和白明。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地方政府更替与经济周期的理论。在对国外关于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国外对政治的经济周期 理论已经拥有丰富研究。虽然不同的国家存在国情、政体的差异,但是政治经济周期作为宏观经济周期的一个固有现象,政治力量对经济扩张和收缩具有不可忽略的 影响。分析历次党代会与我国经济波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殊性,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持久繁荣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 导。

2013-06-22 18:30:43

陈乐一:

我国历次党代会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回顾。主要从经济史的角度来分 析。我们利用谷-谷法划分经济周期的方法,把我国经济波动划分为11个周期,我国历次党代会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这个图中红色是表示党代会召开的年份,党代 会召开的年份大部分或者当年的经济波峰或者随后第二年、第三年出现经济扩张繁荣或者波峰。出现例外的只有1997年的十五大,十五大召开以后的当年和随后 的几年没有出现经济的波峰或者扩张繁荣。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1956年GDP增长率为15%,经济运行上升到第一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第一次出 现党代会召开的年份与经济周期中的波峰年份重合。1955年底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与1956年经济波峰出现创造了条件,政策方面来看1955年下半年开始加 快速度,到1956年完成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经济基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经济方面来 看,1955年的工业生产增长比较快,农业生产丰收为1956年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1956年距离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十年只剩下两年,与第一个五 年计划的前三年只完成计划投资额的一半左右,当时迫切需要加快投资速度,当时打乱了基本建设投资,增加职工工资,增放农业贷款,促进工农生产,1956年 底全国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投资高速增长的作用下,1956年GDP增长达到了15%。

2013-06-22 18:37:59

陈乐一:

1969年4月党的九大召开,1970年GDP增长率达到 19.4%,经济运行上升到第四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召开后的年份经济的扩张与繁荣。九大召开以后各项制度相对稳定,社会生产和市场秩 序开始恢复,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周恩来总理指示抓紧编制宏观经济计划纲要,为党的九大和建国20周年献礼的情况下当时很多指标制定的比较高。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当年GDP增长为7.9%,1975年GDP增长达到8.7%,经济运行上升到第五个经济周期中的经济波峰,第二次出现党代会召 开的年份与经济周期的波峰年份重合。1982年9月十二大召开,1983年GDP增长达到10.9%,比1982年的9.1%的GDP增长率高出1.8个 百分点,第四次出现党代会召开后的年份出现经济扩张与繁荣。1987年十三大召开,当年GDP增长率达到了11.6%,经济运行上升到第八个经济周期中的 波峰,第二次出现党代会召开的年份与经济波峰年份重合。1992年十四大召开,1992年GDP增长率为14.2%,第一次出现党代会召开年份与经济周期 的波峰年份重合。1997年十五大召开,当时经济持续收缩,1998、1999年增长率都比较低,这是唯一既没有在党代会召开的当年出现经济周期中的波峰 也没有在党代会召开的随后年份出现经济扩张与繁荣,原因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经济持续收缩。

2013-06-22 18:38:30

陈乐一:

2002年十六大召开,2002-2006年GDP增长都比较 高,2007年达到了14.2%,第五次出现了党代会召开后的年份出现经济扩张与繁荣。2007年十七大召开,GDP增长为14.2%,经济运行上升到第 十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第四次出现党代会召开的年份与经济增长的波峰重合。

2013-06-22 18:38:48

陈乐一:

在建国以后党的十八大前召开的10次党代会中,在党代会召开的当年经济运行上升到经济周期中波峰有4次,由此可见我国党代会的召开一般都会带来经济的扩张与繁荣。研究发现除了党的十五大外,每次党代会的召开都伴随着投资的扩张。

2013-06-22 18:39:05

陈乐一:

十八大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 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明显。出口贸易增长率波动起伏不定,物价指数与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基于当前 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面临下滑的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 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党代会的召开一般都会带来经济的扩张与繁荣,十八大召开以后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涉 及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民营金融机构的内容,潜在表明我国经济将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2013-06-22 18:39:35

陈乐一:

展望与预测。正是由于我国存在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周期规律,正好可 利用这个规律对GDP增长趋势进行预测。我国采用高次多项式进行预测,GDP增长的趋势大体是这样的。2013年、2014年的增长是比较高的。预测结果 显示2012年我国GDP增长率将低于2011年的GDP增长率,2013年开始将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增长态势,符合政府预测调控的经济增长率目标。 GDP增长率从2014年开始加速扩张,促进经济复苏。

2013-06-22 18:41:35

陈乐一:

展望未来,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感召下,在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核心的 科学引导下,我国将会全面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和不断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将为 我国经济的持久繁荣和发展提供有效地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将继续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作出重大贡献。谢谢!

2013-06-22 18:41:51

主持人 郎丽华:

今天下午下半场的研讨会到现在结束。下面由张平总结。

2013-06-22 18:42:48

张平:

今天的讲演非常精彩,我也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总结。我想说两句话,在前几年我们赶超中,政府带领全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地奋斗,赶超的地位逐步提高,通过开党代会的方式,使我们一次一次勇攀高峰,使得我们现在的发展非常好,这是我们取得的伟大进步。

2013-06-22 18:43:22

张平:

但是今天能够坐在这里探讨转型,为什么?因为现在开始我们回到经 济学最本源的问题开始讨论。经济学要给社会做什么呢?两件事:第一福利要增进,第二不断提高竞争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竞争都是效率的竞争,所以福利原则、效 率原则一直是经济学家和这个社会想共同进步的根本。我们的转型正是共识于这两个方面,从分配角度讲居民收入要提高,要增进福利,不能老靠开党代会来发展。 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富足、人民资本提高,让我们国家发展起来。另外要结构调整,让资源配置到有效率的地方。我们不反对投资,我们反对的是谁去投资 到无效率的地方,配置到无效率的地方的人就是政府。所以今天对于政府很多关于投资和干预经济失效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为配合这两大原则,无论是经济学、政治 学还是社会学都会提到另外两件事:第一,如何有竞争性市场的建立,只有有竞争性市场的建立,才能保证效率原则的提高。第二政府必须得到治理,否则没有办法 为一个公共服务的政府,而是一个经常设租、寻租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同时一只掠夺的手也也进入了经济。因此我想讲,今天在这里召开的论坛并不是讲短期的问 题,而是讨论转型。在短期问题上大家也提供了很多宏观政策建议,这些建议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怎么转型、怎么平稳。所以我想针对这两个方面总结:牢牢 记住经济学家追求的是福利和效率,而与之匹配的是公共型的政府加上高效率竞争的市场,这是转型最重要的规则,这也是今天研讨的最重要的东西。

那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

2013-06-22 18:49:35

中国网:

本次会议的直播到此结束,谢谢网友关注。

2013-06-22 18:49:42

[责任编辑:汤欣慧]

< 上一页 123456 下一页 >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