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第七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2)

来源: 中国网  2013-06-24 08:18

 

吴卓瑾:

(见图)GDP增长率的情况,以及每年就业率的增长,大家看到, 增长率非常的高,当然就业增长率也是非常高的,在劳动力的市场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当然,户口改革需要进行,需要与其他的政策一起做,比如和财政的关系、土 地的政策。另外,土地的重要性,在这里我给你们展示的就是之前一年所说的城市化并不一定非是土地密集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全球很多城市的密度,红色 是中国城市的情况。我来具体解释一下。在这里我们有城市密度的政策,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GDP,人均每平方公里人数的情况,每平方公里到底可以产生多少服 务和多少GDP?比例最高的是巴黎,接下来是澳门,像全球一些城市,比如巴黎、新加坡、香港、北京,北京是第三个红色的柱状图,像中国一些大城市,北京、 上海等等,它们城市化的进程实际是浪费了很多的土地。他们在基础设施和建设上进行了很多的投资,但是并没有产生出相应的GDP,这对这个城市经济发展来说 并不是特别好的。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我们应该实现这样一个规模性经济,还有生产力的发展,应该保证我们在城市化当中的投资应该有很好的回报才可以。在一些 大的城市,任何国家的大城市来说,城市密度的重要性或者我们这个大城市的密度,对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把我们的经济推向另外一个以创新来推动 的经济,中国很多大的城市并没有产生这样的效应。我希望与你们保持联系,我欢迎你们和我们一起参加这样的讨论,李克强总理讲到,这样一个研究应该是一个开 放性的研究,我们愿意与全球所有的感兴趣的专家和学者一起合作。

2013-06-22 10:38:13

主持人 张连城:

刚才吴卓瑾主任肯定了中国过去30年经济所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提 出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目标。首先是城镇化应该提高增长的效率,把中国带入高收入国家,避免跌进中等收入陷阱。第二个目标是发展当中,应当逐步缩小地区和 人均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要增加包容性,特别是农民的户口问题。第三个目标是城镇化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仅要绿色生产,也要绿色消费,使经济实现可持续 发展。为了实现上述三个目标,吴主任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对吴主任的发言表示热烈的感谢。

2013-06-22 10:41:03

主持人 张平:

下面请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乃武教授为大家讲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分析。有请。

2013-06-22 10:41:48

胡乃武: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谈经济发展的前景”。为了节约时间,我念稿子了。

2013-06-22 10:46:36

胡乃武: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发布的东亚经济发 展报告中首先提出的,是指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接近3000美元左右,而进入中等收入绝对值以后,其经济难以继续保持之前的高速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难以达 到10000多美元的高收入国家水平。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收入水平的标准,人均收入高于1227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处于1006 美元至12275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少于100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

2013-06-22 10:47:25

胡乃武:

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人均国民收入为1006美元至3975美元之 间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为3976美元至12275美元之间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数报告的数据,中国的人均 国民收入为4930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增速趋于放缓。1978年至2008年期 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9.8%,2009年下降为8.7%,2012年进一步下滑到7.8%。鉴于这种情况,中国的经济学界开展了关于中 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大体上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中等收入陷阱本身是一个伪命题。第二种意见,中国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第三种意见,中 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针对这些不同意见,我想谈两点自己的看法。

2013-06-22 10:48:21

胡乃武:

第一,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伪命题。说中等收入陷阱是伪命题,这是 缺乏根据的。综前所述,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由世界银行最先提出的,是对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以后经济长期停滞,未能进入高收入 国家行列这种现象所进行的概括。这些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为代 表的拉美停滞现象。二战后,这些国家由于没有进入美苏冷战,使经济得以平衡发展,再加上这些国家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从而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当时, 这些国家由于其产业结构没有实质升级,外贸出口仍然以低附加值的资源和农产品为主,再加上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因而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2013-06-22 10:51:11

胡乃武:

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马来西亚、菲律宾为代表的东亚国家,这些 国家大量引进外资来发展本国经济,因而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在此以后这些国家由于货币政策的失误,以及对实体经济的过度轻 视,导致在东亚经济危机期间遭大量外资洗劫从而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20世纪初为叙利亚为首的中东国家,这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由危机 期间靠大量出口石油,使人均收入迅速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当时,这些国家由于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再加上宗教冲突、战乱频发等原因,经 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最后跌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总的来说,不能认为中等收入国家是一个伪命题。

2013-06-22 10:53:51

胡乃武:

第二,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换句话说,就是从中国跨越中等 收入陷阱来看,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自从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以来,经济下行,GDP平均增长率由过去的10%逐步下降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7.7%。 据此,有的同志提出,中国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里,即使没有2008年危机对增长的不利影响,再继续 保持过去的10%的高速增长亦是不现实的,但是仍然可以实现年平均7%到8%的较快增长。事实上,中国政府所制定的未来经济发展规划,就是把预期增长的目 标确定为7.5%,可见这种年平均7%-8%的增长目标,是中国政府基于未来一个时期的实际情况而自己作出的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 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个目标,国家生产总值只需要年增长7%就够了。按照这个目标,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收 入就将超过10000多美元,从而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中国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里,仍可以保持7%-8%较快的增长呢?

2013-06-22 10:59:22

胡乃武:

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 速发展,将会为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从工业化水平区域分布来看,中国东部发达地区 如长三角、珠三角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则仍然偏低,区域差异较大;从地区工业结构来看,各地区工业在技术水平、产品 层次都存在着同构性,这种雷同的工业结构有待优化。由此可见,中国工业化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 融合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国工业化的水平和生产效率,从而就会促进经济持续地快速增长。

2013-06-22 11:01:08

胡乃武: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必将拉动投资和消费较快增长。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6%,与经济发达国家70%的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这52.6%的城镇化水平中,还包括有2亿多未真正成为城市 居民的农民工,他们虽然正在城市,但其消费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却远远不及城市居民。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时,正是城镇化加速发展 的时期。因此,在未来20年来,中国城镇化将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从而就会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从投资需求方面来看,随着城镇化率的提 高,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逐步壮大,房地产市场投资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也会相应增大。从消费需求方面来看,2012年中国的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农村居民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至于二者在消费方面的差别,那就更大了。农 村1.2亿富余劳动力转入城镇,连同他们的家属,将有4亿人由农民变为市民,这必将显著地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经济更快地增长。其二,社会的基本矛盾仍 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矛盾不断出现,也不断解决,永无止境。这些矛盾是社会与社会自身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加以解 决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改革与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是要改革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某些方面,直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 善。像恩格斯说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改革的社会,通过改革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因此,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3-06-22 11:02:53

胡乃武:

中国在未来一个时期的深化改革中,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地方政府与其相匹配的税收体制。一 方面要立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中央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社会的宏观管理,地方政府只要做好本地区公共和社会管 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切实保障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第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橄榄型的分配格局。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高达 0.474,收入差距较大。要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要更加重视公平,健 全收入社会保障和转移社会再分配之后的调节机制和强化再分配调节功能,既要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整力度,更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的比 重,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

2013-06-22 11:06:00

胡乃武:

第三,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打破国有企业中 行政性的垄断,将垄断行业中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分离开来,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资源垄断业务的监管,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 市场可以做好的就交给市场取做,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国有大型企业。第四,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在农村应进一步推进土地 征地制度改革,建设土地流通市场,促进家庭农村的发展,扩大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城市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建立多层次 的资本市场体系。

2013-06-22 11:07:38

胡乃武:

第五,加强交易体系改革,构建现代交易体系。科学技术是国家竞争 力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韩国的发展经验表明,教育和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持续性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的根本途径。中国应进一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 育质量,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同时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使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保持合理的比例,使进城务工者具有一技 之长,从而有利促进就业和加快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要提高经济增长总量,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为此就要将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优化经济结构上来。

2013-06-22 11:09:36

胡乃武: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强化科技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同时,国家应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多层次经营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3-06-22 11:15:14

胡乃武:

第二,合理的经济结构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经济 结构性矛盾突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第二产业,积极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区域结构调整方面,应加强区域规划和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快东部地区的经济发 展,积极培育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在需求结构方面,应该由过去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向主要靠外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总体 来说,中国之所以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就是上面讲的三个原因,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将会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二是全面深化改 革,将为中国未来经济的较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会为中国未来经济较快发展提供永久动力。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13-06-22 11:16:17

主持人 张平:

感谢胡教授的精彩讲演,现在有请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杨圣明委员作“深化消费体制改革问题”的演讲。

2013-06-22 11:17:24

杨圣明: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 题目是“关于深化消费体制改革的问题”。这个题目既是老题目,又是新题目,为什么是老题目呢?在20多年以前就能够见到这个题目,也就是在90年代,改革 的第一个十年里面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文章。1990年以后,看不到这方面的文章了,在报刊上有“消费体制”这四个字吗?看不到,我不知道各位是否可以看到, 只能看到经营体制改革或者收入分配改革、流通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等。好像“消费体制改革”这个词儿看不到了,成果也看不到了。所以,在这20多年以 后,是一个新题目,20多年了,不见这个事情,所以我现在就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伪命题,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没有消费体制改革问 题?在座的理论家,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可以研究这个问题。这既是新问题,又是老问题,现在我认为应该是老问题,我过去是主张这个事的,我写过一些书, 也写过一些文章,比如1985年有长篇大论论述消费体制,从那以后,我没有正式写文章,今天我稍微讲讲。

2013-06-22 11:17:54

杨圣明:

第一,什么是消费体制,我给下了一个定义,是不是这样就叫消费体 制?消费体制是指消费领域中各种消费关系——消费权益、消费组织、消费教育、消费信用、消费信息、消费安全,以及运行机制和调控手段等的总称,这就是消费 体制。核心问题就是消费的权益、消费的利益,这是它的核心问题。现在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有三点:一是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这 个长效机制到底是什么?怎么建立?我在《财贸经济》刚刚发出一篇文章,《财贸经济》今年第三期文章,就是“关于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我认为要建 立这种长效机制,首先要解决消费体制问题,没有一个消费体制,长效机制是什么?建立了哪些基础?怎么建?好像都是空的。我认为消费体制是加快建立扩大消费 长效机制的一个体制保证和基础,所以也是贯彻十八大决议的需要,这是第一个理由。

2013-06-22 11:20:20

杨圣明:

二是30年来,从过去的高投资、低消费,走入了更低的消费、更高 的投资,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从1957年、1958年大跃进开始,一直到1978年这20年,是高投资、低消费的20年,从195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 在1986年大规模讨论消费的问题,大家提出意见,高投资、低消费解决了吗?不是的,从那以后,到现在的30多年,就是从1980年到现在的30年,按消 费率和投资率相比,要比过去20年是更高的投资率,更低的消费率,国家统计局同志在这儿,你们可以拿统计数据,是不是消费率、投资率是这种情况,是由更高 的投资,就是由高投资走向更高的投资,由低消费走向更低的消费,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什么原因?我认为其中一条,就是缺乏消费体制的研究。原因及其复 杂,我今天讲的就是从消费体制上来说。

2013-06-22 11:25:13

杨圣明:

三是强调消费体制问题,是我们今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中 国由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走向富强国家,最后达到现代化国家的水平,就是达到现代化的消费水平,没有消费体制的改革,没有新的消费模式的建立,是不可能实现 “中国梦”的。我们的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生活,生产发展得很高,投资也很多,但是最后消费还是很低,现在就有这个问题,储蓄转向投资了,高储蓄支持高投资。 老百姓不是没钱,是有钱的,我们城乡居民收入率达到35万亿,这是一个极大的数字。储蓄这么大,老百姓拿的钱为什么不花呢?有的人说没有钱,我觉得不是这 样的,这是一个收入储蓄消费三者的关系,核心问题是这三个关系要处理好,这个问题要解决,也得要从消费体制解决。

2013-06-22 11:25:42

杨圣明:

下面讲讲当前应该从哪些方面改,我提五条意见。第一条建议,要理 顺各种消费关系。消费关系有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外部关系就是制定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就是消费和生产的关系、消费和分配的关系、消费和交换的关系, 这是外部环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还有就是消费跟收入的关系,消费跟储蓄的关系,这些关系我认为现在都不顺。这是外部关系。所谓内部关 系,消费内部的关系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关系;二是城乡消费的关系;三是地区消费的关系,东西部地区、南北东西的问题、城乡的问 题,我认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或者是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关系。高消费者和低消费者的关系。总体来说,就是消费内部的关系要处理好,这 是消费关系,就是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要理顺这个关系。

2013-06-22 11:28:27

杨圣明:

第二是建立国家、企业和个人多层次消费决策体系、主权体系。我特 别强调的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所谓生产者主权理论,还有消费者主权理论,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来说,我们中国现在正处在由生产者主权为主,过去是生产者主权,一 切都是由生产者定的,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什么有多少就消费多少,是主体。消费者是被动的。我们今后必须转向以消费者主权为主,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消费 多少就生产多少,消费一个就生产一个,消费两个就生产两个,现在3D打印机的生产甚至能只生产一个消费品。这样就把消费品绝对的个体化了,第一个消费者就 可以进行选择。这必须进行改革,而且目标由生产者主权为主向以消费者主权为主进行过渡,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

2013-06-22 11:29:26

杨圣明:

第三是建立各种消费者组织。消费者组织大家就知道一 个:“315”,中国消费者协会只是出来一次亮亮相,不是消费者组织,应该不只这一个,应该成千上万,各行各业各地区都应该有。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叫 做小政府大社会,大社会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消费问题,这个消费问题是13亿人的生活消费问题,谁来管理、谁来协调,这些问题谁来帮助解决,这些信息谁 来收集,谁来干呢?就是消费者协会。我认为中国现在很需要,这个大社会不是一盘散沙,不是人们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应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我们这个社会是 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在消费方面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不是一盘散沙的,这是大社会。大社会不能是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盘散沙的,而且应该有一定的组织。

2013-06-22 11:32:26

杨圣明:

第四是加强消费教育,引导消费,提倡文明消费。人类的文明是多方 面的,其中消费文明是及其重要的方面,如果用消费文明来看看现实当中,问题太多了。比如旅游,旅游是一个文明活动,但是在旅游当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那也 是很多的,吃饭也是这个问题,穿衣也是这个问题,都有。总体来说,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材料,你们可以看看,过去对消费引导、消费教育很重视,我举一个例子, 你们可以查询。1984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三大报纸同一天发布一条消息,题目是“河北省武义县成立了青年消费引导 协会”,《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标题是这个。《人民日报》评论员为这个写了一篇短评,《光明日报》也写了一篇,《经济日报》也写了一篇,在这一天三大 报纸上同时发表消息,同时发表各自的评论员文章,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不多见。你们可以查1984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 报》,那个时候对消费引导就是如此重视,我们现在可以说离这个要求还差得很远、很远。

2013-06-22 11:34:13

杨圣明:

第五是制定有关消费方面的法规。现在关于消费方面没有很独立的法 规,都是隐含在比如工商管理、药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等。没有这些法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比如物业和业主打架,比如存车的问题,还有比如住的楼房上面漏 水,楼下不能住了,上面不去修理,这些问题太多了。这方面我们缺法规,比如刚才说漏雨谁修、谁修、限制多长时间修好,香港就有这方面的专门法规,我们现在 建了很多大楼,一片一片的,但是管理是极差的,业主跟物业管理矛盾很多,这方面的问题怎么解决,还是要进行法治管理,要建立法治国家,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法 规,整天光用拳头打架行吗?不行。我觉得应该制定法规。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13-06-22 11:35:05

主持人 张平:

谢谢杨老师的精彩演讲,下面请张曙光老师讲演。

2013-06-22 11:35:36

张曙光:

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的题目是讲四个问题:一是讲一下今年“两会”上推出的中国政府改革的亮点和不足。二是讲一下铁道部负债的现状。三是以明晰产权和经营责任来解决债务问题,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四是对现在这个改革的担忧和似是而非的说法。

2013-06-22 11:35:54

张曙光:

“两会”上推出的今年政府体制改革,大家看到了正部级两个部门的 变动、副部级四个,最后国务院除了办公厅以外还有25个单位。这样一个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撤销铁道部,在交通部下成立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实现了组 织上的政企分离。为什么说是最大亮点?因为铁道部改革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事实上2003年这个方案已经提出来了,改了10年,到2013年,才走到这一 步,所以我又想起鲁迅当年说,中国太大,很多事情很难办,连搬个桌子都很困难。我们的铁道改革改了十年,今天才走出来。

另一个亮点就是成立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因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成为 中国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大家都不知道,我们“进口”的东西里面有多少是安全的,多少是有各种污染的。其次就是成立国家海洋总局,因为陆地上的资源已经开 发、利用得差不多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未来的发展可能是很重要的,因而海洋的争夺也是今后一个很大的问题。钓鱼岛除了主权问题以外,可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 问题就是资源问题。

2013-06-22 11:37:26

张曙光:

不足。撤销铁道部是一个亮点,但仅仅是组织上的政企分离,而在经 济上仍然是合在一起的,最重要的就是债务的问题,因为债务是当年铁道部决策的,现在全部给了铁路总公司,铁路总公司自出生以前出现的问题,需要让它承担, 它当然承担不了,既然承担不了,铁道总公司就很难按照一个企业来活动。而政府对它的利益输送的脐带也割不断,所以经济上的两权分离还没有解决。其次,机构 改革里面可能大家在这之前呼吁要重新恢复成立国家体改委员会,但是这一次没有。另外,发改委的限权缩权问题也没有提上议程,现在发改委权力太大,到了市场 经济条件之下,应该向反垄断委的方向去转变,但是现在没有,既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缩权的问题也没有提出来。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改革的亮点和不 足。

2013-06-22 11:39:28

张曙光:

第二,铁道部既然是这次改革的一个亮点,铁道部改革出现的很重要 的问题,比如债务的问题,债务的现状怎么样?铁道部去年9月份发布公告,铁道部的资产4.3万亿,铁道部的负债2.66万亿,资产负债率61.86%。这 是旧债。铁道部现在还有新债,新债是什么呢?今年2月份,铁道部发了200亿的短债,到了3月份,又批准了600亿的中债,而且还批准了铁道部今天要发 1500亿的铁路建设债券。与此同时,今年的铁路建设任务新开工的要建设的铁路共计5600公里,投资需要5000亿。据现在的测算,“十二五”期间铁道 部建设的全部投资要30000亿。大家想想,这些投资恐怕很大一部分是要借钱和负债的。所以,这些是现在铁路的建设中间的新债。这是可以看到的债务的状 况,也正因为前面讲的,由于债务的问题,现在没有解决铁道部的改革,使得组织上政企分离,而经济上还没有分开。但是组织上的分离也使得我们可以讨论经济上 的两权分离的问题,所以我就想第三个问题,通过如何化解债务来推进铁路的改革,也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如何改革。

2013-06-22 11:42:24

张曙光:

新债、旧债既要新老划断,又要同时处理。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因 为老债不是铁路总公司决策的,所以它不可能承担,但是既然把资产给了他,它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这个债务恐怕有三种情况,要承担的主体,一是过去铁道部和银 行借的钱,银行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这一部分债怎么还,其实比较简单,由银企两家去谈,是延期还是借新还旧,还是利率上一切优惠,总之是由两家解决。另 外一部分债务,一部分要由铁路总公司来承担,一部分要由政府来承担,因为当年的决策是政府决策的。现在问题就是哪一部分由总公司承担,哪一部分由政府承 担,政府承担的这部分还债,钱从哪儿来?我想,可不可以这么去考虑?把我们现在的铁路总公司明确一下,就是资产的范围,我觉得明确成中国的干线铁路公司, 把全部的干线铁路,比如京沪、京广、陇海到东北、到西南的,这些干线铁路交给铁路总公司,变成一个中国干线铁路公司,以干线铁路的资产质量和数量来承接相 应的债务,因为干线铁路都是比较好的,比较繁忙的,所以相应的承载应该多一些,但这需要经过评估,按照资产的质量和数量来承担。

2013-06-22 11:43:59

张曙光:

另外一部分,支线铁路可以通过明确它的产权和经营责任,把支线铁 路全部交给地方和私人,卖掉。地方愿意要的由地方要,私人愿意接的由私人接,这个资产的重组所得到的全部的资金就变成中央政府承接债务的那一部分资金。因 为这部分过去都是中央投资的,就变成成立各种各样的支线铁路公司,交给地方和私人,产权交给人家,经营责任也交给人家,使得人家有权,因为过去铁路是铁老 大,地方也建立了一些铁路,比如广西青州港建立了四条铁路,这四条铁路成立了沿海铁路公司,但是人家运输繁忙,已经开始盈利,铁道部眼红了,南宁铁路局一 纸公文下去接管、托管这四条铁路,地方投资,他把经营权利拿过去了。我的老家西安,西安铁路公司也是地方投资,结果西安铁路局也是托管,拿过去了,人家原 来一年盈利5个亿,铁道部拿过去以后,变成一年亏3个亿。所以,现在要明确的是把资产和经营责任明确,总公司就是干线铁路公司,支线铁路公司,各种各样。 这样,我想老债的问题就解决了。新债怎么解决?同样的道理,现在开工这么多,凡是总公司愿意投资的,总公司承担新的债务,谁投资,谁承载。凡是地方愿意投 资的,那地方负责新的债务。凡是私人愿意投资的,私人负责债务。凡是没有人愿意投资的,对不起,下马。为什么?没有人投资,证明它没有价值。这样的话,我 想很多问题就解决了,比如现在高铁近些年来的发展,当然不是铁道部高铁出事,也不会有这场改革,这件坏事变成好事。

2013-06-22 11:47:05

张曙光:

现在很多地方都要上高铁,状况怎么样呢?京沪高铁是最繁忙的,但 是大家可以看到京沪高铁现在不算折旧,微利,算上折旧仍然是亏的,京沪高铁比如10点、11点发车上座率高一些,我现在到上海出差来回都坐。上个月我到南 京去,上座率1/3,一等票的上座率,但是现在很多地方还要上,那么我想谁愿意上谁去负担这个债务,而且这个还债不能说现在的折旧不算,都得盈利,拿利润 去还,还不起,对不起,重组。我想可能新债要这样处理,债务也就解决了,而且可以看到这个办法最根本的就是明晰产权和经营责任,明晰了债务的问题,并不是 难事情,债务只是我们解决改革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所以,我想有些没有价值的就不会再上,还听说要修上海到长沙的,我说湖南愿意修就湖南自己修去,现在不要 总的决策,那么这些窟窿怎么填呢?

2013-06-22 11:47:55

张曙光:

第四,改革里有很多担忧或者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一个担忧的是 票价是否会涨?我看不会。为什么不会?如果这样改革了以后,大家想想,铁路内部的竞争就会发展,那么铁路竞争,谁家的服务好,谁家的质量高,我就用谁家 了。当然有线路的问题,但是也有不同的选择。既然如此,铁路内部的竞争可以加强,而且,铁路外部的竞争现在也很激烈,比如到上海坐高铁还是坐飞机,其实我 为什么选择坐高铁呢?因为5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上海了,而且不用在飞机上等。竞争的服务时间是一个,还有票价的问题,我想真正铁路要竞争,飞机现在都有三 折、五折的票价了,票价涨不上来。还有一个担忧,这样一弄,铁路的统一调度怎么办?其实个问题技术上已经解决,调度要有协调的问题,各个铁路公司成立了以 后,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仍然会有统一的角度,也会有自己独立的安排。我想,这个问题也不用担心。

2013-06-22 11:48:03

张曙光:

另外,还有两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一个说法是铁路公司成立以后,要 解决这个问题,要区分公益运输和商业运输,怎么区分呢?哪一条铁路运输是公益,哪一条是商业的,没有办法区分。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现在的商品,政府 用的、公益用的,可以用政府采购,所以铁路运输的公益运输也可以这样,比如军队要运输,政府去买单,作为政府采购运出去就可以了。这个问题不难。还有一个 问题,铁路必须要保证国家安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土地上,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有一些似是而非,为什么呢?铁路安全是说如果真正一旦要发生一些战争或者 大的事件,这个时候政府要运输和保证国家安全,那也有很好的办法。政府可以管制,为了保证国家铁路运输安全,政府可以接管,那个时候需要,就可以全部接管 过来,这是完全可以的,就可以解决国家的运输安全问题。而以此来认为这样一些改革,特别是明晰产权和经营责任,把支线铁路公司给了地方和个人,这个办法行 不通,我觉得这些理论和说法似是而非,并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谢谢大家。

2013-06-22 11:50:24

主持人 张平:

非常感谢张老师的精彩讲演!由于第一节的时间拖得比较多,现在刚进入主旨讲演环节当中。我想调整一下,先请袁富华做主题讲演,希望你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讲演,给张连城老师留下他的发言的时间,把郎院长移到下午进行讲演。下面有请袁富华。

2013-06-22 11:51:52

袁富华:

下面我尽快把我们课题组的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研究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题目是“中国生产函数分解与效率提高路径”。我们提出的问题是“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转换的挑战及对策”。

2013-06-22 11:53:13

袁富华:

主要内容提示。首先是课题组的前提研究,从2011年到2012 年,课题组针对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增长的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结构性减速的问题,一个是产业效率抑制性的问题,这主要立足 于宏观层面。我们现在做的工作,进一步思考了中国结构性减速的微观机制是什么?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生产函数的分解来考察结构性减速内在层面。二是经济增长 转型过程中特质化事实、悖论和挑战。三是在前两个分析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雏形机制和风险累计。四是产业发展的竞争性市场建立。

2013-06-22 11:54:26

袁富华:

下面我们看看结构性减速的宏观策略,我们达成几个认识。第一个认 识是:什么是结构性减速?结构性减速是我们2011年和201年初步探讨的问题,就是在长期增长过程中,工业化阶段向城市化阶段转变之间,生产率的整体下 降所导致的潜在政府率下降趋势。这个是通过发达国家近100年的增长经验和拉美国家的增长现实得出的一个认识。结构性减速主导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2013-06-22 11:55:23

袁富华:

第一个方面,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拐点的出现。二是长期增长过程 中生产函数要素弹性参数逆转,经济结构服务化趋势的逐步形成,投资率增长速率和城市化率出现倒U型的状况。三是关于阶段性划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转 换,从高速向高效增效过渡。高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工业化阶段一,已经逐步失去效率提升的动力,例如近几年持续出现的资本回报递减问题。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 将开启经济稳速增长阶段二。这是我们主要研究的一些问题。

我们进一步把减速的因素归纳为两类:一是系统性主导因素。所谓系 统性的减速主导因素,是指短期内不可控,一类是人口结构化和劳动力拐点的出现。二是长期增长函数要素弹性逆转,这也不可控,因为国家随着收入分配和富民政 策的实施,要素参数肯定要发生逆转,劳动弹性增大,资本弹性减小。

2013-06-22 11:56:22

袁富华:

第二,可控的因素,就是政策性因素,指的是投资机理和投资效应的 机理。经济结构孵化趋势向,投资增长的机理和投资效应的改进可以缓和减速过快的振动,以达到我们期望的高效增长的中速的平滑路径。下面看一下正在做的中国 生产函数分解,这个分解的左侧,就是我们的指标栏,包括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实际增长和潜在增长一个总的拟合,第二个层面是潜在产出的三因素分析,我们 继续对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继续进行分解,就是所谓的因素细分。

2013-06-22 12:00:38

袁富华:

第三的层面,实际产出增长因素分析,GDP的增长是由劳动生产率、增加率构成的,劳动参与率变化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变化率、总人口增长率这四项加起来就是GDP年度的实际增长率。

第四个层面,人口与城市化数据的解释。人口与数据化这一项我们进 行分析和预测的目的,根据我们倒U型假设,是为了分析未来智力投资增长率。再看看数据,首先是在数据表墒,包括以下内容,要素弹性函数逆转,二是随着城市 化率的提高,投资会出现减速,这是两个主要的东西。在目前中国下一个生产模式之下,要维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2013-06-22 12:03:41

袁富华:

我们归纳出了结构性减速的六个特殊化事实,这六个事实就是导致中 国结构减速必然发生的原因,一是分贝效应导致减速,就是分解表上计算的要素弹性参数逆转。过去30年根据我们的计算,资本弹性是0.6,劳动弹性是 0.4,未来十年,有可能资本弹性下降,劳动弹性会上升,这对资本驱动的增长打击很大。人口转型导致加速,这是根据分解公式里面的劳动立项。第三个特殊化 事实是生产力再退步导致减速,这是根据分解表里强要素劳动生产率等于一产、二产和三产劳动力的加和,其中三产劳动力从长期来看,它是减速的,导致整体经济 增长减速。

2013-06-22 12:10:08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