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社科院2013年《产业蓝皮书》发布会(6)

来源: 中国网  2013-05-20 13:3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5月20日9:30,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2013年《产业蓝皮书》发布会”,并正式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3) NO.3》。

 

主持人: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利学做报告,题目是下一波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产业竞争力。

2013-05-20 12:08:23

吴利学:

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帮助更好地认识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情况。首 先谈一下何谓“下一波”新兴经济体。在今后五到十年可能成为一波新的新兴经济体,首先是对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一定 的竞争,也可能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目的地。我们研究的过程当中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国家,不一定很全面,一方面受到研究目的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受到数 据可得性的约束。我们主要选择了拉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他们基本的情况是这样,他们人口规模有5.5亿左右,人口增长率不是很大。GDP的增长是非常快 的,个别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人均GDP大概是在世界平均水平左右。这是具体人口的数量,这是GDP的增长状况。这是人均GDP的情况。(图)

2013-05-20 12:08:49

吴利学:

从对外关系来看,经济开放度普遍很高,贸易依存度基本上在 50%以上,而且外贸的增长是非常迅速的,同时也是国际的FDI(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入的主要地区。这是贸易依存度的情况,当然受欧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 几年有一点点的下滑。这是外贸的增长情况,从这个情况来看,外贸还是在持续增长。这是他们吸收FDI的情况。从产业结构来看,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服务业比 重比较高,特别是加勒比海和美洲的一些国家。他们的服务业比重远远高于东南亚的国家。这里面的原因可能跟他们的邻居有关,他们挨着美国比较近,跟他们的自 然地理条件,比如很多小国,巴拿马可能以旅游为主。从增长趋势来看,工业增长有波动,他们工业比重有时候上升,有时候下降,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从出口 来看仍以初级产品和低端制造业出口为主。这几个图是他们制造业的比重情况以及服务业的比重,还有出口的情况。

2013-05-20 12:10:21

吴利学:

重点看一下这些国家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比较。我们处理的方式是 按照技术密集程度划分,把所有的出口产品分成四个行业,大概涵盖的范围都在这儿,我就不一一介绍。首先看在中国低技术产业仍然保有优势,这种优势正在部分 减弱。下一波新兴经济体正在逐步扩大这一领域的优势。这是我们和他们的一个比较。从中低技术产业领域,我们和新兴经济体都不是很强,而且中国在这个领域国 际竞争力明显下降。在中高技术领域,中国的竞争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下一波经济体这个领域是他们最弱的一个领域。在高技术领域,中国的竞争优势是在稳 步的提升,虽然有个别的新兴经济体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力超过我们,实际上类似于我们加工贸易一样,也是发达国家把一部分领域里的部分环节放到他们国家,但是 他们从总体上讲也没有在这个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最后谈几点展望。我们认为从低端制造业已经开始向越南、马来西 亚、印度尼西亚等下一波新兴经济体转移,这种转移的趋势会加速和扩大。但是在中低技术产业,这些国家在承接这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而且这个领域也是高污 染、高能耗的一些行业。所以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是把它慢慢淘汰或者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发展,也是很难转移或者是提升。在中高技术领域的产业,短期内他 们还很难跟我们形成很严重的竞争。但是高端技术产业我们面对主要的竞争对手或者我们发展的目标还是发达国家。谢谢大家。

2013-05-20 12:12:10

主持人: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邓洲,题目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2013-05-20 12:12:23

邓洲:

非常感谢张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在这个报告当中我的一些 想法。我的汇报题目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产业分工合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文明发展是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化 可能是一个国家经济企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前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像英国、美国以及后来的日本在世界经济当中的霸主国家,像韩国高增长的国家,中国在改革 开放以后的高增长的背后也是工业化的过程。

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三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工业革命的理解有很多, 有的理解是比较狭隘一些,就是针对于一些技术上的变革或者是能源使用上的变革,但是我们认为工业革命是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技术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能源使用方式和新材料和主要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甚至是主导产业的变迁,核心竞争力的变革,贸易形式的改变以及发展方式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共同构成了一 次工业革命,我们现在经历着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3-05-20 12:12:45

邓洲: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当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力的源头也会发 生一些改变。首先,响应速度将替代成本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在三次工业革命当中有一些产品和生命周期的变化,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珍妮纺织品,从1764 年出现到1840年才得到普遍的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新产品从构思到商业投产的时间缩短到了20年。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周期在 缩短,可能就不到2年的时间。这不是重复低成本的模式,而是快速发现新市场的变化,以及针对这种变化进行调整的过程。二是知识型人才成为最重要的竞争资 源。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人从基本的体力劳动当中解放出来,核心竞争力可以操作机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出现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的核心 人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三是设计制造一体化和生产的分散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指设计和制造在信息上和空间上都有一个聚集的过程,越靠前沿的生产越表现得 突出。在美国硅谷附近很多微型工厂以加州大学为基础,日本的母工厂也是靠近自己的研发中心。制造业生产出现分散化的过程,比如3D打印机的出现,可能会将 集中在工厂里实现的生产过程分散到很多地方,出现社会放大并产生和出现社区工厂的概念。

2013-05-20 12:13:46

邓洲: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分工格局产生一些影响。首先是低价产品市 场空间不断压缩,竞争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获得高质量和个性化的产品,这种低价低质产品市场本身受到压缩,这种情况不仅仅在发达 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有这样的趋势。二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装备将大量替代普通劳动力,可以让发达国家突破劳动力成本过高的瓶颈,可以重构制造业领先地 位。具体反映为在技术研发上会巩固和延伸传统的通用技术的优势,在产业分工上以中国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为中心的制造业版图之外找到先进制造要素聚集区。在 产业结构上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全球研发分工上成为科技基础设施大本营。这主要是借助非常强大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资源。

2013-05-20 12:15:00

邓洲: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不仅能够重获传统产业竞争 优势,更面临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全球产业分工,特别是制造业的分工重心会向发达国家有所转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的要素供给、庞大 的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并正在通过不断积累的技术创新能力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第三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冲击,同时也带来机遇。我们国家现在作 为一个后起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我们国家还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补课。我们国家产业和企业自身要素的条件和要素在短期内适应第三次工 业革命的要求还比较困难。一是核心技术能力薄弱造成知识、技术转化为经济利益的能力比较差。中关村是我们国家技术研发资源最密集的地方,但是就中关村来看 技术产出占总产出的15%左右,如果从全国来看,我们国家真正通过技术转化经济利益是非常低的,主要还是依靠规模化的制造和成本的优势创造的价值。二是现 代制造技术创新主体和产业主体有缺失的情况,我们大企业大而不强,无法整合整个产业链,而小企业我们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并没有发挥像日本这样的国家 创新的作用。三是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人供给不足。我们国家现在人才结构,像金字塔型的,基层的普通劳动者非常多,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能型工人是非常缺乏 的,而且这些工人在培养上,不仅在教育的培养上还是在工商的培养上的机制还是非常不健全的。四是传统的产业政策与先进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我们 现在的产业政策主要是以减免补贴为主,在产业政策重点是相当于救火队的形式,哪里需要发展就补哪里,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这种朝阳产业的发展更需要稳定的 政策导向。

2013-05-20 12:15:14

邓洲:

我们觉得带来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有利于缓解制造业日益 趋紧的要素约束。二是有利于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普遍在传统产业当中应用,对传统产业改造是有一定帮助,本 身来说传统产业自身与一些新兴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自身的升级,比如传统的像数控机床的升级,传统的制造像传统的汽车产业向新能源产业的升级都是机遇比较 大。三是有利于形成的产业群体和经济增长点,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新的技术,这些会形成一些新的产业增长亮点,这对于我们保增长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是彻底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上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是擦肩而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我们恰好有能力也必须去迎接它,而且利用好这次机会,实现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谢谢大家。

2013-05-20 12:16:30

主持人:

谢谢邓洲。我们今天的讨论会到此为止。非常感谢媒体的朋友。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2013-05-20 12:17:23

[责任编辑:汤欣慧]

< 上一页 123456 下一页 >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