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社科院2013年《产业蓝皮书》发布会(4)

来源: 中国网  2013-05-20 13:3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5月20日9:30,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2013年《产业蓝皮书》发布会”,并正式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3) NO.3》。

 

石耀东:

产能过剩问题化解的机制是什么样?是用行政手段的机制来解决还 是更多地应用市场机制的手段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由于从根本上来说,产能过剩的现象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前面我说 到,因为我们在产能的形成过程当中可能有一些非市场的因素在发生作用,在阻碍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功能发挥,包括扭曲的要素价格,在招商引资过程当中一些地 方政府为了拉投资、拉项目,给予一些廉价的低价,甚至在劳动力的方面都是给予很多的优惠的政策。对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面对产能 过剩的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利益博弈的过程。首先可能是需要对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判断,需要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是从哪儿来?有的是从市场得来,对行业增长的前 景企业有自己的判断,是要扩大产能。另外是需要对其他的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比如企业之间可能也存在利益博弈,如果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同业竞争者谁先退 出呢?如果我认为我的竞争对手要率先退出的话,那么我为什么要退出呢?是什么企业率先退出呢?哪些企业不愿意退出,也存在不能够退出的问题。我们分析如果 企业从其他的方面获得一些政策的资源,能够使企业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生存,这样的产能也是很难退出的。在退出过程当中企业也会面临退出障碍,有一些技术性 的问题,资产专用性的问题,包括债务的处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当中作为管理者来说,我们需要探讨很多问题,到底对于一个行业来说,特别是错综复杂 的行业当中,到底什么产能是最优的产能,国际上也没有规范的公认的产能的标准。难道设备利用率达到90%就是一个最好的产品?如果设备困难的企业的设备利 用率达到90%甚至100%一定在达到这个阶段之前已经做新的投资,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再做一些深入的分析。

2013-05-20 11:18:41

石耀东:

从政策决策者的角度来说,还要解决怎么退、如何退的问题。因为 现在我们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除了准入方面的问题,过度的准入和过度的投资,还有很多是因为退出难,不愿意退,有的是退不出,怎么让不愿意退和退不出的产 能能够转向自愿的退、容易退这方面。用什么样的标准来促使这些过剩的产能能够顺利退出呢?这是一个大的方向,应该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刚才蔡会长也说让 竞争机制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

二是在政府的干预由过去注重事前审批的投资规模和管理模式能够向 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能够以节能、环保、安全、质量、土地利用等等方面为标准的监管模式来转变,当然政府可以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政策上对一些产能的退 出给予一定的援助,比如说是否考虑设立一些产业退出援助基金。从日韩过去的经验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对设备的更新也好,对人员的安置也好,对一些 债务的处理也好,政府提供必要的援助也是非常必要的。

2013-05-20 11:19:18

石耀东:

三是从创新上来推动产业的升级,特别是结合这几年面临的要素成 本上升大的背景,推动产业升级需要一些抓手,这些抓手需要从创新上,从品牌的竞争力上,从延伸价值链上去找出。这也是在产能过剩当中结构性的过剩,在总体 过剩情况下有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领域还存在着产能不足的问题,可能要从创新上,从产业链上,从品牌上,从服务上来提升我们的附加值,总体上来解决所谓产能过 剩的问题。

我是有感而发,前面专家也提到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今天时间有 限,这个报告我回去也要好好研究,有一些心得在会后也可以和张其仔的团队进行交流。最后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对谢社长表示感谢,我们也是多年的合作单位,我们 也是蓝皮书里汽车产业的一个作者单位,谢社长这么多年一直对我们给予很大的帮助和平台,我们也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地深化我们的合作。谢谢各位。

2013-05-20 11:20:46

谢寿光:

非常感谢石部长。我们这一阶段的嘉宾发言结束,后面有六位专题研讨的部分,价值和意义很大。六位发言者都是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每个人控制在8分钟以内。首先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发言的题目是汽车工业竞争力。

2013-05-20 11:21:51

江飞涛:

我汇报的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竞争力变化和国际比较,二是竞争力提升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三是对策与建议。

从最近三年的情况来,中国汽车工业的贸易竞争力连续三年是小幅下 降的,随着国内市场需求明显放缓,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迫切性更为凸显。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来看,2009年到2011年它的市场占有率是进一步提高,得 益于汽车一般零部件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近两年来中低端汽车的快速增长。这是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国际比较。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小幅下调,从2009年到2011年来看是成下 降的趋势,这表明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贸易竞争力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我们也给出日本、韩国、德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情况。贸易竞争力指数的下降主要是两个 方面:一是我国汽车关键或核心零部件仍需大量进口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二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结构升级,对于中高档汽车的需求更为强烈,国内汽车市场难以满 足这部分市场需求。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情况来看,09、10、11年的情况呈现逐渐上升态势,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的比较优势在持续上升。通过国际比较可以 看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仍比较低。从汽车全员生产率情况来看,这几年不断上升。

2013-05-20 11:22:43

江飞涛:

下面着重讲下汽车产业提升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首先,中国的汽 车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中国虽然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中仍处于组装环节和非核心、非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环节,位于全 球价值链的低端,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严重缺乏,同时制约着中国汽车产业由低端化向高端化方向发展。近年来自主品牌面临相对严峻的挑战。从2011年情 况来看,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量较上一年是下降2.6%,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下降3.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还待提高。从品牌竞争力看,自主品牌 在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都与国际大品牌、合资品牌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自主品牌现在所拥有的建立在低价、利薄上的成本优势也给品牌的提升带来了阻碍。

2013-05-20 11:24:37

江飞涛:

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中国汽车工业一直以来面临比较核 心的问题。以合资模式和限制竞争为特征的汽车产业政策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这种政策模式下,汽车行业对内开放之后滞后于对外开放,缺少对内资企业充分开放 并使其中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的环境政策,是影响中国汽车企业研发能力提高、短期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抑制市场竞争的汽车产业政策使得企业缺乏自主创新 组织学习的精神和动力,并导致相关利益主体的寻租行为。

2013-05-20 11:26:07

江飞涛:

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出口国贸易市场的贸易壁垒和出口门槛的提高,日本汽车产业调整在全球的布局,加速扩张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大了中国汽车产业拓展海外市场时面临的压力。

政策方面有三点:一是调整产业政策取向,改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 应当抛弃以扩大规模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由保护垄断的政策,将政策重点转为构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此基础上,汽车产业政策应重点注重以下几个领域:一是 汽车产品的安全性管制,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完善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制定并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从税收政策上进一步加大对于研发和创新的激励,加大 对于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积极支持技术功能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二是促进汽车企业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促进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 能力的是要放松政府管制,大幅减少政府对微观市场的干预,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开放、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激励技术创新最为有 效的机制。三是积极推动汽车工业信息化深化发展。首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其次,要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业。其次,积极支持汽车企业进一步利用产品数字化建 模、工程分析、工艺设计、制造执行和信息系统,通过集成创新来改变产品设计方式,数据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促进业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提高设计制造效率, 实现生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从这三方面提出的汽车工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谢谢大家。

2013-05-20 11:26:31

谢寿光:

非常感谢。很短的时间把要点都给大家做了报告。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王燕梅副研究员给大家做报告,题目是机械工业竞争力。

2013-05-20 11:27:34

王燕梅:

我的报告分四部分:前两部分是对机械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历史走势和国际比较进行情况的展示,第三部分是讲影响企业工业竞争力的主要的因素和变化,第四部分对2013年竞争力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展望。

首先看机械工业竞争力的演变。21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业经历了 高速增长的10年,我们这个报告根据出口的情况做了国际竞争力,基本走势跟行业的情况也是比较相似的。近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从世界机械工业几大国之一成 为世界第一。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几个指标方面提升的速度比较快,但是从2009年以来一些竞争力的指标表现出了跟过去10年不同的走势。

2013-05-20 11:28:03

王燕梅:

首先看国际市场占有率,这基本是一直往上提升的速度,到 2009年我们出口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还是上升的趋势,一直到2011年达到15%的比率。这个口径是比较大的,包括机械和运输装 备,比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口径要大一些。二是贸易竞争力指数。这反映净进口的相对的情况,机械工业是在2004年才实现了出口高于进口的情况,但是竞争力指 数从2004年增长比较快,2008年达到最高的水平,2009年和2010年有所下降,2011年稍微有一些上升。三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这个指数反映 的是行业是不是在中国来说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行业,大于1是表示是出口优势行业,从2005年开始机械产品成为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这也是一个体现抛物线 的走势,在2009年达到最高点,然后有所下降。

2013-05-20 11:29:36

王燕梅:

最后一个指标是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出口单价的国际比较。我选择 三个产品:车床、发电机组和轴承及零件。从价格情况来看,基本是小幅上升的幅度,这样的竞争力指数是用中国的出口价格比上世纪前十位出口价格的平均值,可 以看出从价格来看,从这个指数来看,车床的竞争力是属于比较低的水平,轴承零部件比较低,发电机组基本上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这也从蔡会长那儿得到一个印 证。这是中国的情况。

下面看一下与国际市场的比较,国际市场占有率,我们做了日本、德 国、美国、中国的比较,这几个国家都是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的程度,中国是很快增长。贸易竞争力指数,这也是基本相似的,中国本来是负的转为正,增长的速度 在前几大国家里是最快的,显示比较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机械在日本来说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在德国也是,但是在美国慢慢变成了一个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 品,中国也是一个比较快的走势,但后两年有所下降。

质量竞争力,我们列出这三个产品世界前十位出口大国的情况,从这里还是可以看出车床和轴承跟其他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是2011年的数据。

2013-05-20 11:31:15

王燕梅:

下面看一下影响因素的情况分析。刚才我们提供主要是产业的国际 竞争力是进出口贸易反映竞争力的情况,其实是国家在这个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体现。主要的影响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包括国际分工、国际演变、国 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素供给和价格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等等。

下面简单来说一下,中国机械工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位置。本世 纪以来,我们认为国际分工正在从产品间的分工为主转向以产品内分工为主,中国机械工业属于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处于加工组装的环节,进口零部件,出口产成 品。产品内分工的情况和整机的情况一样,主要是出口低端产品,进口高端产品。下面有一张图,机械产品进口中的零部件占的比重比较高,有的年度接近70%, 出口产品中零部件的比重一直保持比较低的,在40%或者不到的情况。这体现我们分工的位置。

全球竞争格局变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世界机械产品贸易额增长速度大幅下降,2008-2011年名义增长率仅为2%,影响了中国经济类产品的出口。尽管跟其他国家相比中国 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但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出现了下降,中国的机械产品在全国出口中的重要程度出现了下降。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机械行业贸易和投资保护 主义盛行,对中国机械产品出口以及产业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是世界机械产品出口的情况,在2009年出现一个下降,这是世界机械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 也是在往下走的走势。

2013-05-20 11:33:45

王燕梅:

生产成本费用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械产品价格变动一直比 较平稳,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指数都是高于机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11年以后,因为需求的下降,由于产销增长速度开始下降,成本上升对利润的抵减的作用 明显,就表现为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的增长率下降,而且低于产值的增长率。这有一张图,比较平稳的显示的是机械工业品的出厂价格指,这个是从2001年开 始近十年的走势。高高低低起伏是一些上游产品,可以看出上游产品价值的涨幅是高于机械工业的。

国内需求结构升级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国内机械市场在规模增长动 力不足的情况下,需求结构出现了快速升级。需求结构升级来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交织,一是政策的拉动,二是市场自发的投资需求向中高档机械装备转移。以 2009年为分界线,机械装备的需求规模快速增长,在这之前是快速增长,需求结构升级相对缓慢,2009年以后需求规模的增长比较平稳,但是需求结构的升 级以更快的速度,这样导致2009年开始,机械产品的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贸易竞争力指数由上升转为下降。

支持性政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可以说最近十年机械工业的支持政 策的力度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几个主要的对机械工业支持的政策,还有一些细分的产业规划,这些规划基本上明确了机械工业的发展目标,结构调整和产业 升级。一些政策的具体措施是由政府确定鼓励发展方向,划定产品和企业,从多角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013-05-20 11:36:17

王燕梅:

下面对2013年机械工业竞争力的展望。2009年开始,受国 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回落,反映国际竞争力的一些指标也出现的回调。过去十余年竞争力快速提升的部分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 变,比如开始进入国际分工体系带来的国内外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低廉的要素成本。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基本走完了中期阶段,机械工业结构升级的动力与能力、 国家对政策的支持都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技术能力追赶和市场追赶两类,目前中国机械工业已经基本完成了依靠成本优势获得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机械技术能力。

竞争力的走势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投资情况的左右,但是也是国 际分工的体现,而国际分工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的比较优势决定在中低端生产的产品和生产环境上,中国的地位在目前世界上还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和规模有关 的竞争力指标也许有一些波动,但是总体的走势还是比较平稳的,并且是上升的走势。但是质量竞争力的提高反映的是一个能力,这是更加长期和艰巨的任务。谢 谢。

2013-05-20 11:37:07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