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6)
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7)
来源: 中国网 2011-06-13 15:59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定于2011年6月11日上午8时在北京会议中心8号楼三层多功能厅召开。论坛主题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可持续繁荣”。会议邀请国内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以及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和国外高校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与会,并将首次发布“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统计报告”。
2011-06-11 15:42:32
主持人:
杨教授分析了农民工工资所带来的利的方面,我觉得除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还有一个更大的实惠就是工资收入上涨了,生活水平会提高,生活质量会提高。谢谢杨教授。
下一位发言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李晓西教授,发言题目是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研究。
2011-06-11 15:44:50
李晓西:
大家下午好!我想谈谈关于世界经济周期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世界经济到底有没有这个周期?我觉得还值得研究一下。重点谈三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周期是否存在?二是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三是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和传导机制。
我们看几张图,东南亚几个国家的经济波动,从1973—2009 年,根据世行的资料整理,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世界区域性的国家有这样的经济周期,大体上看到他们的波动是有相同、近似之处。我们再看东亚太平洋地区和世 界经济波动图,也可以看出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还是越来越近似。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图,感到有一些相似。有人做了几十个国家的GDP,把这些重要国 家汇总起来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可以找到世界的基本GDP的增长图。从这个图里可以看出有几十个国家,大体上都能够围绕这个图波动。我们还是存在这样的世界 经济周期。
2011-06-11 15:45:02
李晓西:
这些图反映了几个事实,一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二是经济周期 波动还是在一个正值的范围内,出现负值的很少,这些经济体都围绕着平均增长率上下波动。我们也可以看到经济周期总体来看,它的扩张期变得越来越长,衰退期 相对变短。衰退期变得短了一些,扩张的时候比较长。按照从低点来看世界经济周期,有三个明显的年份,1975、1982、1991、2001、2009 年,相应的长度是七年、九年、十年、八年。世界经济周期,并不是全世界的国家都是同步的,而是全世界几个主要的国家构成了经济周期波动主体,我们现在画的 这个线是世界经济的主周期,而不是把所有的国家都能够画在内。
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同步性。涉及到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度比 较高。周期中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和同步性更强一些。(图)同步性用了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行比较,高收入国家是黄线,中低收入国家是蓝线,我们也可以从 图上看到有同步的感觉,但也不是完全吻合。这张图是世界、北美、欧盟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周期波动比较,也是有统计数据的支持,实际GDP的增长从40年来看 也有同步性。我们在40年以前考虑经济周期的时候不太好考虑,因为当时两个所谓的平行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而40年以后好比较,是由于全球 化,这样我们越来越多的东西就有同步性了。
2011-06-11 15:45:25
李晓西:
各国经济的相关度现在看来也比较高,包括产出的总量、产出的增长 率、消费、投资、就业很多都有相关性。很多国家的生存指数的变动在一定时期波动有高度相关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一些相关系数的分析,我们从这张表上 可以看到欧美国家对世界经济周期影响比较大的,欧盟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都在0.9%以上,像北美会低一些。欧美这些国家可以看成是促成我国世界周期的主要成 分国,它影响着世界周期变化的趋势。
2011-06-11 15:46:36
李晓西:
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和同步性增强,特别是欧洲、美洲、亚洲、非洲。 表现形式之一是证券变化,现在大家看到证券变化经常是全世界同步变,而且证券价格波波动的波峰通常会领先于产生的波峰,也就是它的影响首先反映出来了。还 有国家以前的利率波动的波峰通常也高于产生的高峰,也就是利率的同步性也高于产生的共同性。
再谈谈协动性和传导机制。所谓的协动性是各国在周期循环阶段的方 向和拨付有一致性。很多地方都搞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有区域的开放度,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国际政策协调,像中国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参加世界经济协调,现 在已经不是小事情了,最初参加国际经济协调我们会强调我们的主权,所以我们国内的政策不能和你别的国家去协调,但近几年来协调已经形成了大的趋势。我们除 了有20国的金融这种协调之外,财政上的协调曾经做过世界银行的课题。财政上的协调相当多,有这样几个国家、那样几个国家,双边、多边的有很多。现在财政 政策的协调和金融政策的协调在全世界已经形成风气。一国的国内政策也可以和别的国家的国内政策进行相关的协调。还有市场经济全球普及化,当大家都觉得能搞 市场经济的时候,这种普及化会提高。还有通讯技术,使得信息的传导,包括证券市场现在24小时不敢,通讯技术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我们有同学到意大利去,我们马上就能够知道他们正在往罗马方向走,这种同步性在以前都觉得不可想象,就是因为手机全球通。这样的东西造成了世界经济周期协动性,这种协同性更多的是从经济上讲的,而同步性更多的是从统计学角度讲的。
2011-06-11 15:46:49
李晓西:
传导机制。最主要的是商品贸易和国际金融。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贸 易的传导性,一个是贸易量的大小,另一个是双方贸易产业结构的相似性,相似性就容易同步走。互补性,会涉及到贸易量,贸易量的大小意味着互补。我们讲到从 澳洲进矿石,我们的金矿有影响,在贸易大小里互补性就会包含进去了,这就是贸易结构的相似性。而这些东西都会决定你在贸易渠道传导中的影响。中美之所以现 在讨论这么热烈,就是因为我们这边的出口造成了美国人感到产生了逆差。但大家可以看看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曼昆说到,实际上造成美国逆差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中 国,失业也不是从中国找原因。我们对贸易可以进一步分析,我最近搞了一个“关于逆差问题怎么看”,顺差和逆差对于一个国家产生最重要的影响,但大家也觉得 如果全球加起来,就没有顺差和逆差一说。全球的贸易对全球的经济没有作用,或者说进口也多、出口也多,如果说逆差是零,也没有作用。或者说你的贸易进来的 产品都是资本品,你出口的都是奢侈品,逆差反映不反映出来也没有关系。这值得我们研究。但全球为什么不愿意放弃用逆差衡量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呢?这个很值得 研究,最近我也写了东西进行研究。
2011-06-11 15:49:01
李晓西:
国际投资,我想特点强调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形成了全球化的重要纽 带。无论是东道国还是输入国,它对世界经济周期形成了重大影响,跨国公司的力量在全世界的产出中所占比重非常高。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短期资本利用汇差、 利差赚取差价,包括还有资本市场。这样资金的流动在一个时期会对我们的进出口有影响,投资和消费行为有影响,一个国家对外需求也有影响,从而会影响一个国 家的经济实体等等。我想我们的经济周期就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形成,而且这个世界经济周期越来越反作用于各国的经济,使得我们不得不研究这个全球经济整个 周期性发展和我们国内自己的经济和全球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谢谢大家!
2011-06-11 15:58:16
主持人:
谢谢李晓西教授,他从经济周期的形成机理和世界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以及同步性的角度探讨了经济折价的问题。也为各个国家如何进行政策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一位演讲嘉宾是厦门大学教授、福建省政府经济顾问、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他的演讲题目是制造业劳动报酬水平与产业竞争力变动趋势探析。
2011-06-11 15:58:56
李文溥:
谢谢会议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我要在这里报告的是最近我们的一个 研究,这是一个很小的题目,关于制造业劳动报酬水平。这个问题这些年来讨论得比较多,包括刚才杨瑞龙教授也涉及到这个问题。我在这里作报告中的问题是我们 后续的研究,去年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去年做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制造业劳动力国际竞争力的比较,我们去年做了一个结果比较,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即使是跟发展 中国家,跟我们竞争的这些国家相比,我们劳动工资水平按照单位产品的劳动工资水平,也是非常之低的。我们算了一下,在中国主要出口的三大市场(欧洲、美 国、日本),我们主要的出口产品的份额,按照出口产品的份额又计算了在这三大市场上主要和中国竞争的对手,他们的产品成本、劳动工资状态,结果发现了一个 很有趣的现象,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平均工资水平是我们的1.5倍。我们当时的结论是,中国现在如果把制造业的劳动工资水准立即提高50%,也不影 响中国的产品国际竞争力。国内对此问题还谈了很多问题,国内主要是以出口产品为比较的。
2011-06-11 16:00:50
李文溥:
我们再看中国整个制造业劳动成本是怎样的水平,现在都在讲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劳动力成本成本上升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今天主要讲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会进行这个问题的研究?大家知道“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两 个同步”,事实上两个同步这些年来都没有做到。我们发现制造业的就业占城镇就业的30%,创造的GDP大概是32%,出口占85%。占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 平,按我们计算它是国民经济19个行业中最低的部门。关于制造业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担心如果制造业的水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将失去。我们查了 一些文献,对于这个方面都有一些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主要有这样的看法,这种研究必须非常及时,此前的研究,最早是到2004年、2006年,而且比较不 太充分,我们的比较是尽量延伸到2008年、2009年。不同行业的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是不一样。劳动力成本变化对产业利润率、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静 态、动态影响。
2011-06-11 16:01:06
李文溥:
我们测算的劳动力成本,用的是广义的劳动力成本。不仅包括工资,而且按照劳动人事部规定的所谓劳工培训费用、劳保费用等包括在内。劳动生产率是制造业增加值与从业人员连平均数的比值计算的。论文中有数据,我就不展开了。
算出一个结果令人惊讶,我们国家这十年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远远快 于劳动报酬增长。按照我们这样计算,计算的结果发现一个问题,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实际上是在下降的。大概2009年我们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 1999年的89%。也就是说,如果按单位成本的劳动力成本来算,中国的劳动工资水平没有上升,而是下降的,降了10%。单位劳动力成本计算的方法,我们 采取的是国际上通用的ULC指标。为了进行国际比较,我们比较了两类国家,一类是发达国家,我们的投资来源地和产品出口地。另一类是和我们竞争的发展中国 家,这两类比较,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里列了一个表,我们看主要结论,第一,和FDI主要来源地及主要贸易伙伴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具有 绝对优势。我们国家的制造业ULC是美国的30.35%,日本的31.73%,德国的19.24,英国的25.79%。其中最高是台湾地区的 53.98%。也就是说大概在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最多的是在一半左右。这是和发达国家相比的。第二,和我们有竞争关系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和出 口产品的竞争国家相比,比完之后结果我们的优势更大,我们的ULC是巴西的13.74%,墨西哥的30.85%,印度的30.27%,印度尼西亚的 78.21%,菲律宾的14.44%,泰国的62.84%,都比他们低得多。我们的绝对水平还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但是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不但有优势, 而且是人家在上升的同时,我们在逐年下降。比较了2002—2008年,中国ULC每年下降1.18个百分点,我们所列的其他国家基本上是上升的,人家的 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时候,我们是在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这和世界上发达国家比是这样的,与发展中国家比也是一样的,我们的趋势完全相同。
2011-06-11 16:10:25
李文溥:
因为整个制造业不说明什么态度问题,其可以分行业比较。我们比较 1999年到2009年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这样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在现在呼声最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看,我们会发现单位劳动 力成本上升和下降的行业是一半对一半。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单位劳动力产业成本略有上升的趋势,但也有一半是在下降当中。资本密集型的情况,单位劳动力成本基 本上是下降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单位劳动力成本最高的行业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最低的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前者属于劳动密集 型,后者属于资本密集型。总的来看,我国资本密集型行业的ULC要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增速刚才已经说过了,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现在讲到第三个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我们应 该可以这样说,总体上是静态影响比较大,我们算了一下,如果人均劳动报酬提高10%,那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利润率最少下降8.6%,最大会下降30%。资本 密集型行业的利润率下降会比较弱一些,大概会下降3.8%到17.6%之间。但我们会发现,同样的提高10%,按不同年份去算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劳动报酬 上升对利润率的影响是逐年下降的。比如说在文化体育用品行业,我们可以发现劳动报酬如果在2006年提高10%,利润率下降41%。到2009年,这个下 降幅度只剩下29.7%,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增长,行业内部消化这个的能力在提高。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随着说从静态看很有影响,因为这样的影响,10%会影 响利润率到8%—30%,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我们对行业动态计算的结果会发现一个情况,提高劳动报酬,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发现导致企业利润总额和利 润率的下降,相反我们发现利润总额和利润总额都在随着劳动报酬的增长,不但是增长,而且是更快增长。可以从我的论文中看有关的数据。
2011-06-11 16:10:57
李文溥: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状况,我们主要借鉴 外贸中的TC指数计算,大家知道现在制造业的编码和国际贸易的编码有所不同,我们借鉴了余淼杰先生的研究,按照他的分类,这样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按照他 的分类进行了一个近似的分类,这个近似分类的结果计算出来,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十年来劳动密集型行业的TC指数基本上是正增长的,也就是说劳动 力成本这十年来每年大概提高10%的工资水平,但这个工资水平的10%并没有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的TC指数下降,相反它是正增长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虽然 说劳动的工资比重比较小,但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TC指数出现了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行业数各占50%。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提高劳动力报酬不仅没有削 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国际贸易竞争力。
这些研究不是很复杂,说句实话,我们做的是很苦的活儿,就是把一 个个数据算出来。算出来的结果,我们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ULC)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下降的,主要的原因不在于工资,而在 于劳动生产率。由于这些年我们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大大超过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这样就造成了劳动报酬占产业附加值的比重持续下降的趋势。我们通过国际 比较发现,我们国家制造业的相对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RUIC)不仅具有绝对优势,而且这个优势相对强化当中。也就是说,这些年来人家涨工资比我们的幅度 涨得更快,我们的劳动力增长率在提,但是我们比它提得快。
2011-06-11 16:13:04
李文溥:
第二,如果分行业来看,国内讲的很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怎么活不 下去了,我有点奇怪,我觉得为什么它吼的和我找到的数据是不太一样的,我发现分行业当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ULC及其增速都大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也就是 说,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是在下降的,比资本密集型下降还要快。
第三,静态看,虽然我们应当承认劳动报酬变化对企业利润率有较大 影响,但我们发现程度是逐年减弱的。就现实情况来看,按现实的现有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劳动报酬对企业利润率的动态影响是相反的。也就是说,从长期看,合理 的、逐步的提高,如果你要提高三倍工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我们说合理的、逐步的提高劳动报酬,不会影响对企业制造业的利润率和企业的利润总额带来消极影 响,反而我认为从既有的数据证明它是促进企业利润总额增长和利润率提高。
2011-06-11 16:13:17
李文溥:
第四,劳动报酬与制造业国际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有些人所 说的此消彼涨的关系,好象一涨工资,国际劳动竞争力就下来了,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密切的关系,到目前我们发现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上升和下降有很多因 素影响,劳动报酬仅仅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我们不能把这个仅仅归到劳动报酬上。我讲的这些东西或者是我们做这个研究,实际上无非是想说一句话。中国还是可以 考虑适当提高劳动报酬,它的劳动报酬在国际水平来说也够低了。
谢谢大家!
2011-06-11 16:13:29
主持人:
李老师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劳动报酬的上升, 长期以来我们知道制造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力的贡献,特别是出口的贡献,我们一直觉得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但是今天李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制造业工资水平 的上升并不会影响出口竞争力,也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所以我觉得今天杨教授和李教授的两个结论,对大会的主题和未来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改善非常具有乐观 意义。
今天下午上半场的发言到此结束。
2011-06-11 16:13:38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李建伟教授发言,他的发言题目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体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大家欢迎。
2011-06-11 16:13:55
李建伟:
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上午和下午的几位专家都对当前经济运行、物价问题作了非常精彩的发言,上午张平副所长作了非常精彩的总结,说我们现在要有一个大国的心态,包括做形势分析、物价分析也应该从大国的心态做分析。
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一,到底怎么看当 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态势;第二,物价是大家当前关注的重点,上午大家都谈到输入型因素、工资上涨、获利因素,这些因素对物价上涨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第三, 分析中国下一步经济走势之前,需要对未来国内外发展环境,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增长是怎样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分析;第四,向大家汇报我们作的一个预测下一步 我国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的状态。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把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应对物价上涨的政策性措施的结论性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
2011-06-11 16:31:54
李建伟:
第一,到底怎么看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调。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我国现 在经济增长是稳中趋降的态势,也就是说无论是趋稳还是能否下降,仅仅从2009年、2010年上半年,在扩张性刺激下的反弹向正常的回调轨道回归。 (图)GDP的实际增速及其中长期趋势值,红线表示的是趋势,就像刘树成老师所说的潜在增长率。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深坑”是美国人挖的,挖了深坑之后, 在国内空前扩张的政策拉动下出现了迅速回升,现在仅仅是回到了正常的回调轨道。下一步的增长压力,从周期波动来说,压力是趋于较大,特别是中期波动,这对 短期经济影响是比较大的,正在回调。所以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下一步经济增长回调,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回调,如果从需求角度做分析,今天上午许宪春局长作了分析,我们 也有一个基本需求,从三大需求角度来说,投资在回调,出口增速也在回调,消费也在回调。出口方面,现在对我们的经济增长贡献是很大的,如果从净出口角度来 看是低于去年。但要看外需拉动,主要是看出口本身的增速。虽然我们的出口增速是下降的,但它本身对经济拉动是比较大的,否则也会出现2009年那样的深度 回调。
2011-06-11 16:32:09
李建伟:
我想侧重讲对物价上涨的分析,这也是论坛的主题。从2011年一 季度以来,物价涨幅不断提高。这个提高和前几轮物价上涨对比有几个新特点,一是2004年、2008年是由食品价格拉动的,是结构性上涨。这一轮食品价格 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非食品类价格也在上涨,逐渐走向全面通货膨胀的格局。二是蔬菜、水果季节性比较强的农副产品的价格,过去进入旺季之后有回 调,但这次季节性回调的幅度在弱化。三是过去食品价格涨幅比较高,但整个物价涨幅不是很高,很重要的是靠非食品价格,或者是工业品出让价格的涨幅回调幅度 比较大进行抵消。从2008年8月份以后出现一个新的特点,上游产品价格涨幅不是很大的时候,中下游产品价格在上调,这说明中下游消化吸收上游产品的作用 在弱化。
大家都说物价上涨有几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归类为五个方面:交易性 货币供给、实际需求、工资上涨、劳动生产率提高、输入型成本推动。这些因素对这一轮物价上涨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个测算。总的来说,从上游, 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核心价格指数,一直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输入型因素,交易性货币供给提高,以及工资上涨,刚才李文 溥教授分析了现在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实际上他的分析结论与我们做物价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这些年物价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的一个 重要因素。总的来看,输入型因素对上游产品像原材料、燃料、动力核心价格指数、采掘业指数,向原材料价格指数然后再向加工工业向生活资料,最后到CPI, 影响逐步递减,这个递减的过程是在各个生产环节中,上游产品,输入型的因素被大幅度消化了。
2011-06-11 16:39:43
李建伟:
工资方面是推动上涨很重要的因素,大家可以看到对上游产业带来, 平均从2010年一季度以来拉动了8.3个百分点。后面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拉动幅度也很高,对生活资料,包括对CPI的拉动都非常高。但是,跟劳动生产率的 上升相比,如果两者合起来的话,这些因素是相对我们整个劳动力成本来说还是下降的。
关于出口几个问题,因为前些年国外说我们输出是通货紧缩,最近又 说我们输出是通货膨胀,我们也需要为了回应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做物价分析的重要目的。分析完之后,大家可以看到输入型的价格因素也是出口价格上涨的一个很 重要的因素。是不是输入型的所有价格都转移到出口价格里,没有。因为我们输入价格这期特别是幸福价格这块的涨幅远远高于我们的出口价格,输入型以后大部分 都被国内各个生产环节吸收掉的,只是一部分转到了出口价格里面。如果说我们出口价格上涨,输出通货膨胀,那仅仅是从国外进口的通货膨胀因素又有一小部分送 回去了。这是关于物价上涨的因素分析。
2011-06-11 16:39:54
李建伟:
下一步我们发展环节会怎么样,直接决定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趋 势。如果说美国经济不好,我们中国的经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特别是美、欧、日的经济状况,特别是它们的进口,因为它们的进口决定了新兴国家的出口,也决定 了中国出口增长速度。而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对经济影响是非常之大的一个因素。
我们做了一个预测分析,美国的增长情况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因为我 做的PPT很多,不可能都讲到,我就把我们对美国经济的预测说一说。我们有一个预测的结果,美国经济今年肯定是回落的,基本上在政策保持比较宽松的情况 下,包括量化宽松政策会延续到今年年底,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概是1.9亿,2009年以后他们恢复了比较快的增长,到2015年,平均增幅大概会是 2.7%左右,这就是比较乐观一些。如果改变一些预测条件,他们可能就不会那么乐观,但也不会再出现像2009年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下一步美元的 走势,因为前一段时间,本拉登被他们灭了之后,美元出现了短期的升值,但这仅仅是短期的现象。大家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地美元的升值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状况是密 切相关的,只有在美国经济保持非常好的经济增长趋势下,美元才会是一个升值的趋势。这是名义美元汇率指数。如果今年美国经济仍然是回调的趋势,它的美元总 的来说是不会升值的。我们在模型中也做了预测,他们这种弱势美元会保持到2012年四季度,从2012年四季度以后,随着美国经济恢复上升,美元会出现一 个升值的趋势。这是因为美元汇率的问题,对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的影响是一个主要因素。所以这方面也会影响到我们净出口价格,从而会影响到中国物价上涨幅 度的问题。
2011-06-11 16:44:44
李建伟: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做了一个基本的预测,预 测基本条件,美国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要保持相对稳定。基本情况是今年的经济增长幅度要回调到9.7%。一季度9.7%这个回调是什么意 思?二季度和三季度的经济增速肯定会下降。到前三季度累计增速是9.4—9.5,四季度后开始回升。这也是跟我们的出口和国外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大家看 到在2013年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一个回调,这个回调大概是经济增长幅度要回调到9%,随后经济恢复到较快的增长状态。
整个来看,2012年到2015年,我们的GDP增速大概还能保 持在9.9%左右,这个结论在近期国内一些媒体的炒作中,说经济要调到8%甚至是8%以下,与这些是不一样的,因为经济的回调是正常的回调,不能说一回调 就要跑到“沟”里去,增速一回生就要“过热”,我觉得这种看法不太科学。
2011-06-11 16:44:55
李建伟:
下一步物价会怎么走?首先我们看看进口的价格。整个进口价格在今 年二季度以后还会回升,这与中国经济增长,与美、欧、日、全球的经济复苏是有关的。虽然说近期国际上大宗产品价格在回落,一旦全球经济出现复苏的时候,或 者是回升势头比较猛的时候,国际大宗产品价格还会涨,我们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还会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初级产品,初级产品的价格在2012年会上涨到比较高的 水平,进口价格反映了国际市场中的大宗产品价格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步中国的物价会怎么走?总体来说,我们预测今 年二季度或者是三季度物价水平可能是比较平稳,但从四季度开始还会上升,全年在5.3%左右。这种上升,一个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而非食品价 格在输入型因素以及工资上涨、交易性货币因素提高的推动下会有比较大的涨幅,我们预计今年非食品价格会涨到3%以上。过去我们说超过3%的情况不是很大。
到2012年三季度,这是本轮物价上涨或者是通货膨胀的高点。我 们预计到2012年三季度,CPI的涨幅会达到7.1%,随后会出现回调。当然,上午林兆木老师也说过,经过一轮上涨以后,后面肯定会有紧缩,也确实如 此。一旦2012年三季度以后,物价会出现一个迅速的回调,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物价接近紧缩的边缘。
2011-06-11 16:45:05
李建伟: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现象,下一步我们农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12年三季度之后也会回调,但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出现一个负增长,下一步会保持4%—5%的增长幅度。
我们的物价上涨是不是可控?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基本结论是这一 轮的物价上涨还是可控的。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控制物价上涨幅度?我们做了很多情景分析,因为有三大因素,针对推动物价上涨的三大因素:工资上涨、输入型因 素、交易性货币因素。工资上涨,大家都分析说这是一个好事情,不仅是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城镇居民以及在座的各位也需要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水平、改 善生活质量。工资上涨方面,对未来物价的因素影响,要想消除它,要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消。这方面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我们考虑的主要是如何控制货币 性因素以及输入型价格因素,这两个因素对下一步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
2011-06-11 16:50:19
李建伟:
货币性因素就是要提息,通过提息可以控制物价上涨的因素。进口价 格或者是输入型价格因素如何调控,就要靠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可以有多种方式,一个是通过一次性升值,另一个是渐进性升值。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美元贬值, 或者是美元、欧元、日元相对贬值。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控制进口数量增幅提高,进口数量增幅提高以后对国际市场价格又有一个推动作用。我们经过分析表明,如 果人民币升级以后,我们按美元计算的进口价格不是降而是升,对降低国内输入型的物价上涨的作用体现在哪儿呢?仅仅体现在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价格。因为人民 币一升值以后,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价格会下降。所以,我们模拟分析,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对抑制输入型的物价上涨也是有效的,但不同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产 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对物价上涨的抑制作用是不一样的,一次性升值只是短期有效,只有渐进式的升值才会对抑制长期物价上涨有用。
所以我们最后有一个基本的结论,抑制物价上涨和稳定经济增长这两个方面都必须要监控,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我们要让人民币小幅度升值的同时,也小幅度地提高存贷款利率。这样经济增长受的损害会小一些,同时对抑制物价上涨也比较有效。
谢谢大家!
2011-06-11 16:56:08
主持人:
下一位演讲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沈越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后危机政策反思。
2011-06-11 16:56:19
沈越:
我大概讲几个观点,第一,对反危机措施的效果评价;第二,规模偏大、实施过激措施的消极后果;第三,几种貌似正确的说法;第四,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第五,几点评戏。
关于第一个问题,反危机措施效果评价。我的基本看法是,自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救市措施,应该说成效是巨大的。避免是规模远大于1930年危机,但消极效果却 小于那一轮危机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新兴工业国由于实体经济存在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所以说通过干预性的政策,把潜在的增长能力调动出来,所以措施的效 果比发达国家更有效。发达经济体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个人的基本判断,美国的经济恢复比较扎实,而且代时比较明显,它的失业率比较高,在9%左右徘徊。 我认为这是目前美国经济结构条件下正常的自然失业率,如果没有新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美国的失业率不会有太大幅度的下降。
2011-06-11 17:02:59
沈越:
欧盟虽然现在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但这一个困扰不是来自于危 机,而是来自于欧洲的社会模式,花钱太多,如果说美国的金融危机是不该买子的人、不该买大房子的人,买了房子、住了大房子,使个人消费过多。而欧洲的危机 是公共消费过多。而公共消费过多是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根源。危机对欧洲来讲,是有助于促使它改革社会模式。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在经济恢复过程中 一度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失衡状态,但这种失衡状态给这次危机的短期冲击和恢复关系不大,这一种两重天的状态实际上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长期在世界经济 结构中的演进趋势。所以我的基本看法是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已经渐行渐远。
2011-06-11 17:03:16
沈越:
我们现在要想讨论危机措施的后遗症,我基本上的看法是我们反映过 度、规模偏大、实施过激措施消极后果。资产泡沫形成,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在最近两年,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一定意义上讲有点类似于周小川 讲的“池子”,货币超量发行就装到这个池子里,当我们打压房价的时候,超压的货币就在物价上表现出来。由于我们没有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调整过剩产能, 而是通过行政的办法调整产能。所以在十大振兴产业规划中,使我们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结构调整更加困难。同时,由于我们应对危机的很多做法是行政性 的,行政性的做法抑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了政府行政干预的职能。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负产品,干预措施强化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不平等地位,不利于国有 经济的进一步改革。比如说我们增发的货币是通过信贷计划的方式,信贷方式说得具体点就是信贷员到国有企业去点单,所以资金一宽松是先松国有经济,资金一紧 首先紧的是民营经济。这一措施加剧了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状况,使国民收入进一步向政府、资本倾斜。这一点我很赞成今天上午张卓元老师的看法。
2011-06-11 17:03:29
沈越:
对于这个问题,我梳理了一下有几种看法貌似是正确的,第一是外因 论,中国为什么要采取这么过激、过大的干预措施,是被动的,是被美国人“绑架”了。还有一个看法,我们应对这么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没有经验,所以有操之过 急的地方。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应对危机,不得不付出的成本,所谓的成本论。另一个说法是在危机来临的时候,采取措施的后果不可知论。一个比较典型的说法是 输入论。我们的问题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所导致的。当然,以上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注意到核心问题。我对核心 问题的看法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的增长观念和增长方式、传统的经济增长的政绩观没有得到改造,金融危机不过是为这些观念和体制提供了做政绩的平 台。
2011-06-11 17:03:42
沈越:
比较一下危机的原创国美国和我们被认为是输入型的刺激差异,首先 我们刺激经济计划规模超过了美国。我引用欧盟联合国的一个数据,我们2008年承诺2年内实施4万亿元刺激措施,占GDP比重13.3%。而美国奥巴马和 小布什政府的刺激规模仅占美国GDP的比重6.8%。量化宽松政策,我觉得我们的新增信贷计划实际上也是一个量化宽松计划,当然我们这个量化宽松计划可能 和美国的量化宽松计划有点不一样。我们有两个特点,第一,我们有一部分量化宽松是直接注入基础设施,比如说搞的“铁公基”建设,这点和美国不一样。还有我 们的量化宽松政策直接注入国有企业,这一点也和美国不同。
2011-06-11 17:03:51
沈越:
2008年9月以来,美国两次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向美国多投放货币 1.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1万亿元。我们的新增货币量,从2008年底到2011年5月,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超过23万亿元,今天上午胡乃武老 师提出了一个数据,他讲的是存量,我在这儿讲增量。如果考虑危机以来新增外汇储备,从2008年9月不到2万亿,到现在超过3万亿的外汇储备,我们人民币 占款增量是1万多亿美元,就这一轮危机我们新增的货币量有30万亿。
2008年最后两个月我们新增贷款2万亿。2009年近10万亿。2010年新增贷款近8万亿。2011年1-5月新增贷款已经超过3.7万亿,考虑到目前信贷资金偏紧的现状,今年投放量将会突破年初计划,年初是7.5万亿的计划,规模可能会超过去年。
2011-06-11 17:04:03
沈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觉得通过这个事情需要对凯恩斯主义进 行一些反思。我的基本看法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经济政策,既是危机的消除者,又是下一轮危机的制造者。所以我们在学习和使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经济 政策的时候,应该审慎行事。我们知道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革命消除了30年代大危机,但是战后的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又导致了发达国家70年代的滞胀。70年代 以后的滞胀以后的经济自由主义促成了市场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于是美国有了长达近10年的新经济的增长。这一次危机来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两个来源:一 是从微观上讲,是华尔街资本市场上的过度创新,金融衍生品。另一个是凯恩斯主义,就是格林斯潘的神话,为了主持2000年以后网络泡沫、科技泡沫的破灭, 要维持格林斯潘神话,大幅度地减息,生成了泡沫。
这里有一个十年间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变化示意图,(图)左边的利 率下调实际上是为华尔街注水,生成泡沫。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形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又不得不提高利率的时候,在图上这条线,美联储用自己的手把 泡沫戳破。当危机出现的时候,常规的利率政策就不起作用了。
2011-06-11 17:09:31
沈越:
我们现在经济的特点是货币超发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种常态,无论是正常增长还是应对危机时期,应对危机的措施又为下一次危机埋下隐患。总结这一轮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应该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论证反思。
最后我再谈几点看法,第一,中国经济依靠需求扩张、超发货币拉动 的资源、资产重新定价而引发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数量与规模的扩张,其技术与制度创新含量较低。这种增长模式弊端不少,亟待转型。当然另一方面,因为中国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还有空间。如果没有空间,我们这套措施就彻底不行了。再加上强政府模式下各级政府追求GDP的政绩观,又决定 了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长期、艰巨任务。要做到这一点要加快改革,尤其是要转变政府行为方式,包括宏观调控方式,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国有企业。
谢谢大家!
2011-06-11 17:09:47
主持人:
下面我们请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主任蔡志洲教授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从最终需求看中国经济增长。大家欢迎。
2011-06-11 17:09:56
蔡志洲:
刚才沈老师讲到经济政绩观的问题,我觉得讲得很好。我这篇文章也 是接着这个观点,从改革开放开始,邓小平首先以GDP翻两番为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数量标准。在此之后,中国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保持了长达 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这使得我们会议的主办方能够连续五年在优雅、辉煌的环境里为我们举办这样的盛会,这是在30年前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讲的是长周期。 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从生产领域看,主要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合理配置资源,而从需求领域看,以发展出口带动外向型 经济,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改善人民生活和消费。从投入产出表考察,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刚才国务院发展中心的老师对这个问题已经说过了,我们的最终需求 是三个方面,就是最终消费、投资、出口。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按现价计算的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 14.9%、11.6%、18.8%和19.1%。也就是说,消费增长最慢,GDP增长第二,第三是投资,第四是出口,这是从慢的角度来排序的。而从今年 一季度的数据来看,GDP达到的9.7%,出口增长26.5%、固定资产投资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16.3%,这个速度也是日此,消费增 长最慢、固定资产投资稍快、出口增长最快。
2011-06-11 17:11:48
蔡志洲: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经济起飞和保持后来的高速发展,增加积 累和扩大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扩大投资才能够实现由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的转化,实现加速增长。在座的同学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简单再生产”,我们 年纪稍微大一点儿的人知道,在文革之前或者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就是“简单再生产”。对于落后的封闭经济来说,靠自身积累取得超常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因 此发展外向型经济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外向型经济会发展得最快。
在过去二十年最终增长的优先顺序中,外向型经济是首选,其次是投 资,深圳、上海、北京,我们在过去研究的时候,宁波有一段时间80、90年代经济增长非常快,这些增长都是投资出来的,而不是消费出来的。所以地方发展较 慢的地区有投资冲动,这是有理由的。如果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想保持继续高增长,要通过不断扩大出口和增加投资。这就意味着在GDP 和最终需求总量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消费的增长率是递减的,换句话说,要保持既定的消费增长,就必须有更高的出口投资和经济增长率。
2011-06-11 17:18:21
蔡志洲:
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和对外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 规模,GDP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达到8%以上,出口占全球比重达到10%以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依赖性都在增加,这也是近几年来所谓输入型通货膨胀对 我国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全球危机时,我们采取的是扩大投资的措施对冲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但所带来的负作用是明显的。即使不发生危机,由 于我们采取的鼓励出口政策,使我们经常项目下长期存在着大额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在国内形成大量外汇占款,在国外形成大量金融资产,总体的金融风 险在不断增加。很多出口在昨天来看是赚了一点小钱,今天看来是根本没有效益,甚至是亏本的。所以说中国的出口不能再这样扩张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效率在 降低。
2011-06-11 17:18:32
蔡志洲:
在众多的投资中,有些会形成未来的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有些改善 了当地的环境和生产能力,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重复建设,很可能在将来形成闲置甚至浪费,如果这些浪费发生,事实上已经发生,那我们今天创造的GDP,在 将来看来很可能是无效投入,那样的增长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在生产垃圾,生产垃圾的10%有什么意义啊!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现在的GDP总量已 经达到了当年的20倍以上,邓小平提出的GDP翻两番目标,开始要翻两番,后来再翻两番,两次翻两番也就是2的4次方,就是16倍,现在已经到了20倍 了,无论从哪个时间段看,已经或者是提前实现,但和全面小康要求达到的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差距,无论从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看,还是经济增长的要求看,还是从 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看,都需要居民消费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但返过来说,环境资源等对发展的约束确在明显增加。
2011-06-11 17:18:42
蔡志洲:
改革开放以来,GDP指标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或者是主要目 标,从邓小平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由于中国人均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适度的经济增长仍然是需要的。但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各方面 条件的约束以及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适当放低、放慢经济增长,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年均增长率达到7%,同时还要求居民收入的改善不 低于经济增长,这种调整是积极的。但是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这事实上是要求在经济增长率下调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实际增长仍然保持不 变,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更加有效率,这不是短期的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能解决的,它要依靠制度创新来转变生产方式。而从最终需求来说,这就需 要我们调整通过传统的扩大出口、扩大投资实现GDP扩张的做法,而要结合本世纪,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把保持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增长作为更重要的发展目 标。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2011-06-11 17:21:39
蔡志洲:
从考核指标以及地方考核指标来看,对GDP考核,应该更加重视结 构改善。统计局朱之鑫局长讲过一个故事,统计局有一个考察团到巴黎访问,问巴黎市市长,你们巴黎的GDP到底有多少?巴黎市长说,我们没有GDP,我们不 知道GDP。因为它没必要算GDP,你要当市长,你对老百姓说什么?改善就业、控制物价,怎样改善教育、怎样改善医疗,GDP和老百姓根本没有关系。那你 讲什么GDP呢?中国为什么要讲GDP,我们要追溯到邓小平,因为当时大家不做事,要赶快搞GDP。现在还搞什么?巴黎都不搞GDP,中国搞什么GDP 呢。从长期看,GDP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就是说GDP增长了,居民收入可以不增长,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却是GDP增长 充分的必要条件。你要长期改善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必须要干GDP。所以从最终需求角度来讲,我们经济增长的优先顺序应该调过来,即消费投资出口,按这个来 考核政府的政绩,重点要看改善民生,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否提高。怎么做呢?有了正确的政策导向,制定政策就会有合理的原则或者是明确的方向。比方说, 前一段时间说要降房价,怎么降呢?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结果政府想了一个好办法,限购。经济学家怎么想不出来?你只要目标正确,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是有 充分智慧的。从优化的观点来说,就是要以较低的出口、投资和GDP增长率,获得较高的消费增长率,而我们的制度、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尤其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也应该服务于这个目标。谢谢大家!
2011-06-11 17:24:27
主持人:
蔡志洲教授讨论了中国一直面临的困境,我们的消费力一直很低,投资率一直很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蔡教授提出了他的看法。
下面我们有请宁波大学商学院陈昆亭教授做报告,他的题目是内生信贷的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分析。大家欢迎。
2011-06-11 17:24:58
陈昆亭:
首先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提供这样好的机会,向这么多精彩的思想进行学习。内生信贷的金融经济周期模型是一系列我在做经济周期理论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发展部分,这也是我最近四五个月做出的成就,今天到这里来汇报、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提出意见。
首先,对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周期理论,有很多派别,最早我做实际 商业周期理论,大家知道实际周期理论对解释经济是有局限性的,在90年代之后,实际周期理论跟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理论都产生了一些融合。我个人偏向于把它理 解为一般的广义周期理论。但到了广义周期理论一度被认为是比较完美了,似乎已经可以解释很多东西,几乎黄金学的种类现象都可以解释了。但没想到,一个是 90年代的金融危机,还有就是这次的危机,对主流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就引起了相关方面的很多反思,人们就开始考虑主流框架还有哪些 不完美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基础上,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想,随着金融市场因素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度逐渐加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 事实,就是金融市场因素不能不被考虑了。而实际周期的理论和凯恩斯的理论都没有把金融市场的理论纳入到主流框架下考虑,基本的原因是原来依据比较重MM定 律,金融因素没有影响,但有没有影响呢?包括最近一二十年有很多的讨论。这里我们提出起码有三个因素是最近一直在框架内考虑得比较多,金融冲击、金融市场 摩擦、金融中介与信贷政策。
2011-06-11 17:25:17
陈昆亭:
1990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以Bemanke 和Gertler为代表的把信贷约束机制引入到DSGE模型中,进行讨论和研究信贷包括金融因素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应当警惕经济的波动。(图)在这些文献 之中,可以分为两派,一个是基于Bemanke和Gertler他们的框架,还有一个是Kiyotaki和Moore,这两个其实都是把信贷约束的方程引 入到DSGE模型框架,但是引入的机制略有不同,路径本质都是一样的。基本思想很简单,实际上市场中的信贷行为是受到资本价格波动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波动 就会引起资本价格的波动,信贷是需要进行抵押的,我们讲企业行为的信贷行为受到抵押的约束,抵押品就是资本品价格会影响企业的会用做DR的分母,是这样的 一个约束系数,分母多会受到资本品价格波动的影响。通过这样的一种机制影响了信贷的波动行为,信贷的波动行为最终影响到整个经济。但实际上这种思想提出来 之后,一度被认为理论上非常成功,也解释得很完美,但实证发现,似乎这种机制真正解释实际经济的效果比较差,在比较合理的参数范围内,不能不得出跟实际经 济波动比较接近的机制。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关于金融市场摩擦等方面的影响,又进入了一个框架事业,最新的研究就是我现在所提出的四篇文章(图),是 当前最权威,也是最完美的。最新的研究和以前有所不懂,最新的发展不再把信贷约束作为约束条件,外生地形式影响到均衡框架。而是把银行中介作为独立的部门 引入到动态一般均衡框架,这是最新的贡献,也是最新发展的动向。
2011-06-11 17:29:25
陈昆亭:
我们的研究思想,一是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把这类研究统称为金融经 济周期模型,我们考虑这种模型到底怎么样,效果能不能在解释中国经济方面有好的效果,或者是基于中国的实际体制、实际情况,应该做怎样的修正和改进,才能 够比较好的解释中国经济,这是我们一系列的研究目标。二是金融市场的因素,因素有三个方面,市场摩擦、金融冲击、金融中介,它们是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金 融市场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的内在机制,这也是我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
2011-06-11 17:34:22
陈昆亭:
我们建立类似于比较前沿的研究方法,建立金融经济周期的模型,不 可能很好地展开,我们会简单编出模型框架,家庭部门,这个框架非常简单,我们还是一个初步的研究,有家庭消费、劳动,有约束条件,其中St表示私人部门的 储蓄行为,这里有两个部分的劳动。把银行部门引入之后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把劳动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行为的劳动,另一个是银行金融市场的劳动。
有一个新的创新,把银行中介部门独立引进来,独立考虑银行中介或 者是金融部门的优化行为,分别表示了贷款的利率、储蓄的利率、贷款的量、储蓄的量,银行经营的成本,一个是资本的成本,一个是劳动的成本。我们引入流动性 生成的函数,生成的量就假定金融市场中实际流动性会约束一个因素的影响,资本、劳动、超额的准备金之外的部分。这个函数最早是由卢卡斯(音)提出来,我们 也引用了这种框架,使用这种模型。这是超额储备,另一个是准备金率。最近我们国家在调节货币政策的时候,我们也注意到准备金率使用很多,我们自己也发现有 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准备金率政策的行为。
2011-06-11 17:34:34
陈昆亭:
生产部门,这是和传统的比较近似,这也以至于Bemanke和Gertler他们的模型。
我们基本上得出几的模型结论,超额准备金率与利差呈负相关,法定 准备金率与利差呈正向关系,货币创新使利差缩小。货币政策用三种行为描述,一个是法定准备金率、一个是货币创新,再有就是利率。我们考察几种手段的效果, 这个模型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后面我们会检验这些结论,在长期稳态的时候,超额准备金率与利差正相关,法定准备金率与利差负相关。准备金率上升,会导致贷 款与存款比率下降。货币创新增加,贷款与存款比例上升。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稳态解存在唯一,且货币增长与通胀呈正相关关系。
下面我们从实证来看,从1996年第一季度到2001年一季度, 我们发现金融机构准备金率的实际变化趋势(图),上面这个是利率,因为量基不同,我们把它5倍之后,放在一个图上,确实有反交叉的关系。从这样一个实际关 系来验证了前面关于模型得出的结论,准备金率和利差关系是正确的,相互是支持的。
2011-06-11 17:39:05
陈昆亭:
实际关系2,(图)分别是准备金率、利率、货币创新增长率,这里 有点矛盾。我们当时发现这个的时候感到很头疼,这个怎么弄啊?准备金率和货币大概趋势好象是一致的,而准备金率和货币创新这两个行为从手段上是矛盾的,一 个是用于资本金增长的,一个是抑制增长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在中长期来看是一致的,我们感觉这样不可思议。最后的模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实际关系2,(图)货币创新率的贷存比,中长期关系和我们的模型结论也是一致的。
实际关系4,(图)这是基准利率大概的变化情况。
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冲击反映,这是假定一个单一的技术冲击会产生出这样一个绕动的曲线,这个是跟传统的RBC这种模型的曲线有很大的不同,就是一个外生的冲击绕动,会非常光滑从这边直接衰减过来。但我们引入银行中介之后,我们发现有内生的信贷存在。
2011-06-11 17:39:19
陈昆亭:
(图)这是我们做的信贷约束机制下模型冲击反应试验,这是非常光滑地衰减下来,也有很大的不同。
组合冲击反应(图),红色表示单一货币冲击,1%的货币供应的增 加会导致向上的波动,单一准备金率的波动正好是相反的,而且对称的情况这么完美。我们还做了组合的冲击,就是让一个货币和准备金率组合冲击,我们就找到了 实际中为什么我们国家准备金率和货币机制创新老是在中长期是一致的,其实这样是好的,能够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我们是按照1:1的比例,如果比例完美的 话,能够让这个波动变得更小。
实际经济中序列(图),1992年一季度到2011年一季度的实际关系,包括名义GDP。
实际金融变量序列(图),我们做了实际的M1,这是表示贷款利 率,这个参数表示准备金率,这是平面指数通胀,这是实际关系。我们下面也会对这些东西进行滤波,我们发现M1的增长率会变成图示的样子。我们的滤波和前面 专家所做的分析有所不同,我们想把稍微中长的趋势都滤掉,剩下最短的纯粹是政策因素影响的因素,这样显得波稍微多一些。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生的冲击造 成的很大的波。
GDP增长率通胀后的滤波结果(图)。
2011-06-11 17:46:40
陈昆亭:
还做了一些比较研究,考虑无规则政策模型波形特征(图),考虑了 一些试验,首先假定货币银行当局执行的是没有规则性的政策,我们把准备金率,货币增长供给率、利率的原始数据滤波之后,作为原波,作为一种绕动带到均衡框 架之中,得到的绕动模型的预测结果就是这样的图示,和下面实际的波进行比较,在最近阶段有类似的波形特征,但在前期有很大的不同,这个研究也是在进行之 中,以后也希望能够慢慢逐步更好地解释。
我们还做了一个模型,假定是有规则的,我们专门有一部分的研究是 找出为了实际的规则的一些参数,把假定货币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是有内在规则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率不能按照假定的内生,按照规则来进行决定。我们仍然 假定货币供给和准备金率是外生的绕动,这样带来的模型波和实际对比,我们会发现这一阶段的模型有点像,当然这不能说明它就是这样,我们只是简单做了一个比 较。在后面的阶段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我们发现,这种有规则情况下得到的总体波动幅度标准差,这是周期理论常常用来比较的重要统计特征,这个量非常小、非常 完美,比实际中的标准差要小,小一个数量级。上面的模型是无规则的模型,得到的标准差的值要比实际的大一个数量级。我们发现两种情况下都不太准确,我们就 考虑做一个组合混合的政策特征,混合情况下得到的标准差的值基本上跟实际中近似很多,这样的波形三大统计特征和实际都比较接近。
这是我们所做的研究,欢迎指正。谢谢大家!
2011-06-11 17:46:53
主持人:
陈教授是第一次登上我们论坛的舞台,所以把他安排在最后一位,做最学术化、最艰难的问题来探讨他的很多计量结果很有趣,如何解释这些东西呢,大家可以和他讨论。我们把他安排在最后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大家想偷懒是办不到的。
下面我简单做总结,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走向或者是尚未形成 自我维持的增长和运行,总体来说仍然受政府政策的支配,如果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说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那中国的经济只有可能是政策经济?如果是这样 的话,那就意味着经济学家搞宏观经济的分析、预测,实际上我们仅仅是在猜测政府政策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在猜测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 讨论的很多问题,实际上相当于我们在讨论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影响。这让我想到一个事情,如果政府的政策存在不良影响,就使得我 们宏观经济学家有事可做,也使得我们这个论坛每年都会有新的论题,也是我们的论坛能够不断生存下去、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基础,假如政府的政策完全正确, 那我们就没事儿干了。
最后,我代表会议组感谢所有参加开会的人们,特别要感谢一直坚守到现在。
(结束)
2011-06-11 17:47:10
[责任编辑:曾真真]
- “和平号角-2018”上海合作组织第五届军乐节在京开幕 (2018-04-25)
- 工行莆田分行胜利召开四届工会会员暨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2018-02-22)
- 第五届“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意设计大赛圆满收官 (2014-12-15)
- 第五届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10月10日至13日举行 (2014-09-26)
- 新加坡举办第五届"慧眼中国环球论坛" (2014-07-22)
-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意设计大赛开赛 (2014-06-23)
- 第五届浙江报业峰会在金华举行 (2013-11-25)
- 浙江省贸促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召开 (2013-11-06)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