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

来源: 中国网  2011-06-13 15:59

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定于2011年6月11日上午8时在北京会议中心8号楼三层多功能厅召开。论坛主题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可持续繁荣”。会议邀请国内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以及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和国外高校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与会,并将首次发布“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统计报告”。

主持人:

各位嘉宾、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早上好!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现在开幕。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繁荣,同时从本届论坛 开始,我们将发布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通过对中国经济可持续繁荣的研讨和生活质量指数的发布,我们希望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活质量 的提高,既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大会第一项,下面由我介绍部分与会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 员、全国政协委员、论坛主席刘树成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中国税务专家郝如玉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研究员,著名经济学 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员、常务副院长林兆木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胡乃武教授,著名 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杨圣明,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张曙光研究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布鲁金斯学会兼职高级研究员、哥 伦比亚大学全球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心东亚项目主任胡永泰先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研究员,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厦 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政府顾问李文溥教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沈坤荣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主任蔡志洲教授。

2011-06-11 08:01:19

主持人: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顾六宝教授,湖南大学经贸学院陈乐一教授,宁波大学商学院陈昆亭教授,人民日报理论部部位委员、经济社会史主编马宏伟博士,中国改革杂志袁绪程总编辑,中国经济出版社的毛增余副社长,经济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王诚研究员。

来自东道主的专家和学者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教授,中 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动态主编杨春学研究员,香港经济导报社总编郑光兴先生,北京市政府顾问、政协委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魁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丁立宏教授,社科院宏观研究室主任张小晶研究员。另外还有来自近百名全国高校研究部门和经济结构的专家 学者,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此不一一介绍。

2011-06-11 08:28:16

主持人:

另外,还有来自中国社科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其他高校的研究生 以及来自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研究生,参加本次论坛的新闻单位有70余家、100余名领导和记者,他们是新华社、经济通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北京电视台、上海文广新闻传播集团、香港电视、香港有线电视、香港无线电视、香港商业电台、澳门澳亚卫视,中国网、人民 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雅虎网、光明网、千龙网、网易、网易财经频道、网易新闻中心、香港经济中心、凤凰网、中证网、中国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央 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青网、中国社会新闻网、中国新闻视线网、财经、产经新闻网、环球网、环球文化网、中国经济网、贸讯网、中国商业新闻网、航空卫 视。

平面媒体有: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南华早报、香港商报、 香港经济日报、澳门日报、新华社瞭望周刊、经济参考、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券报、求是小康杂志、证券市场周刊、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 闻、金融时报、上海证券报、中国日报、中国商报、中国贸易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冶金报、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经济 日报、经济纵横杂志、新京报、新华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周报、北京青年报、投资者报、读者报、南方周报(北京站)、俄中商报。

来自国外的媒体有:彭博社、道琼斯金融通讯社、路透社。

另外,本次会议由中国网、中证网全程直播。对于与会的各位专家和新闻媒体我们表示热烈欢迎。

2011-06-11 08:42:06

主持人:

下面进入大会第二项,由东道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教授致辞。

2011-06-11 08:47:21

王稼琼: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早上好!由首都经 贸大学、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香港经济导报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们院借此机会衷心地感谢各位嘉宾牺牲周末的 休息时间参加今天的论坛,你们的到来使我们感到无限的欣慰。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 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依然未除,全球流动性继续泛滥,国际大宗商品的价 格和主要货币的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在我们国家经济运行当中的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的矛盾和结构性的矛盾叠 加在一起,宏观调控的难度不断加大,复杂的形势提出了严峻的思考,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全面正确地研判形势。

本届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宏观经济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与会,将围绕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繁荣为主题,对我国当前的内外经济环境、短期经济波动,尤其是未来如何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繁荣进行充分的讨论。

2011-06-11 08:48:14

王稼琼:

围绕经济增长这个世界各国永恒的主题,我们首都经贸大学联合社科 院经济研究所共同成立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是这个中心每年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从本届开始,研究中心还将同时发布中 国的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并对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这必将对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首都经贸大学愿意搭建这样的平台,为研讨学术、结交朋友、集思广益,为政府出谋划策,帮企业谋划大局,为投资者引领方向作出我们的贡献。这次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在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均产生了广泛的和重要的影响,我衷心地希望论坛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与会记者身体健康、事业进步。谢谢大家!

2011-06-11 08:50:58

主持人:

谢谢王校长的致辞。下面请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中国税务专家郝如玉致辞。

2011-06-11 08:51:58

郝如玉:

尊敬的论坛组委会,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上午 好!很高兴再次参加这个会议,在此向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的召开,特别是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次是我第二次应邀参加论 坛,论坛已经举办了四届,并且在国内的经济领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每一届论坛不仅聚集了国内研究宏观经济的著名学者,还有老一代的著名经济学家,以 及来自国外的外国专家学者。每年就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未来走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是一件非常重 要、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经济增长是经济研究者和经济政策制定者永远关注的问题,而经济增 长中的周期波动是客观规律,认识这一规律是我们科学决策的基础。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但我们发展面临的内外形势依然极其复杂,需要专家学 者深入思考,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在这个形势下,召开这种会议并发布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更彰显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性。

2011-06-11 08:52:13

郝如玉:

我注意到论坛每一年的主题和研究成果,2007年第一届论坛的主 题是金融发展、宏观稳定与经济增长,2008年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经济周期与物价稳定,2009年第三届论坛主题是世界经济动荡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政策选择,2010年的主题是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转换与政策选择,今年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繁荣。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每一届论坛的主题都抓 住了中国经济的脉搏,所研究的问题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论坛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都很有前瞻性,也很准确。

例如2007年6月论坛提出了,2007年是中国经济的波峰 年,2008年将是中国经济下行的拐点,在2008年经济恐慌的气氛中,你们又提出了2009年中国经济将完成筑底,2010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扩张 阶段的正确预测,并且提出了很多好的政策建议。今年你们又发布了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对于改善中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提高中国经济 增长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不仅成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权威学术性组织,还要成为一个给政府机构提供决策参考的智囊团。

2011-06-11 08:54:02

郝如玉:

作为税务专家,我简单向大家汇报一下个人所得税修订的进展。国务 院在4月份已经向全国人大报清了个人所得税法修订的草案,现在在4月底已经完成了一审。6月底的日程还没有出来,不知是否能进入二审,如果二审过不了还会 进入三审。当然,作为我的希望来说,当然是越快越好,希望二审能够通过这一草案。

对于个人所得税,这次全国的民众对此给予了史无前例的关注度和参 与度,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人大网站接到了20万条的意见和建议,20万条的意见是8万多网民提出的。我个人也接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税务系青年教师做的课 题,关于个人所得税修改的建议。我还收到了中国税务信息网8万名税官,都是税务人员,看到了他们的跟贴,也在网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还接到了原来国家税 务总局的常务副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杨崇春同志的建议,都说明了广大民众对个人所得税的关注。

2011-06-11 08:56:20

郝如玉:

我觉得个人所得税,国务院提出的方案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我们说 它好,第一是它减税的数额是比较巨大的,按照国务院方案减税已经达到了1千多亿,这在税收直接对个人的减税上还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减税,所以是惠及百姓,特 别是惠及中低收入者,这是政府的一个决心。第二是这次方案提出的非常科学,前几次个人所得税的修订都局限在起征点,而这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它把税率和 级距列入了调整的范围,这样就更科学。另外对个体工商业户进行了减税,我觉得这个非常好,这是对生产力的一种促进。

社会上现在关注的比较多的问题是起征点,作为税务专家我觉得首先 应该关心减税的多少,也就是国家拿出多大的蛋糕来分,是拿100亿还是拿500亿,还是拿1000亿,这是最重要的。第二是怎么科学地分,都分给什么人、 谁拿多少。就按照现行的政策,我们要调节贫富差距,那就是中低收入者多分一些蛋糕,高收入者少分一些,甚至是往里再添一些。虽然我们更多应该关心蛋糕多 大,而不是关注怎么分。而起征点的减税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减税的办法特别多,税率是最重要的减税办法,税率级距调整也是减税的办法,减免税的优惠也是减 税的办法,关键是看国家拿出多少钱,关键是看减的科学不科学,我希望它尽早通过,人民尽快享受到1000多亿减税的成果。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祝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越办越好。谢谢论坛主席刘树成研究员和张连城教授。谢谢大家!

2011-06-11 08:58:34

主持人:

下面请香港经济导报社总编辑郑光兴先生致辞。

2011-06-11 09:04:28

郑光兴:

感谢所有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嘉宾参加第五届经济增长和周期的论 坛,今年是在同样6月份的时间又举办这样的论坛,无论是规模、影响以及话题,一定会比往届更加精彩,同时感谢来自各地的新闻界的朋友参加今天的论坛,我觉 得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经济学里面的一个永恒话题。尤其是在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关键节点上,我相信各位专家一定会给大 家奉献非常精彩、非常火辣,就像6月份的天气一样,奉献出思想的火花。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1-06-11 09:04:50

主持人:

大会第三项,现在进入大会发言阶段。首先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研究员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06-11 09:06:17

许宪春:

感谢张院长,非常高兴参加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非常感谢会议的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在正式发言之前,我提一点请求,刚才张院长介绍了有很多媒体参加今天的论坛,我有一个请求就是后面的发言你们可以去报道,我的发言内容就不要报道了,拜托大家。

我发言的题目是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想谈四点内容,第一点是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二是通货膨胀形势分析,三是经济增长趋势判断,四是通货膨胀趋势判断。(略)

2011-06-11 09:11:13

主持人:

市场经济越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就越大,我们始终 不能忘记的是1998年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候,我们曾经有2000多万工人下岗,到了2008年我们又有2000多万农民工回乡,同时又1000多万城市职 工失业,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1994年中国的CPI曾经高达24.1%,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一个恐慌性的影响。刚才许局长的分析,给我们吃了一个定心丸, 他对我们中国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通货膨胀形势得出了一个价格整体形势可控的结论。对于他的发言,我们表示热烈的谢意。

下面请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主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刘树成研究员发言。他发言的题目和许局长的题目是一致的,许局长讲的是短期,刘主席讲的是长期,题目是《2011年和“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

2011-06-11 09:18:12

刘树成:

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进入了第五届,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日常来说,首先要感谢首都经贸大学,他们为这个论坛的工作做了 大量的准备,既包括这个会议,也包括平常的准备,每次我们开会,经贸大学的王文举副校长,还有原来的老校长文魁,还有郝如玉都前来参加指导,我表示感谢。 从筹备工作的角度,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国家统计局许宪春局长也每次到会指导,我们也非常感谢,他为我们带来最新的经济数据 和动态。还有参加这个论坛的许多著名专家,平常也见到大家,大家都说每年要开这个形势会议、研讨会都很多,但我们这个会议一定要参加。大家都是在百忙之中 抽身来参加会议,也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还有就是每次都有大量的媒体前来参加报道,对此也非常感谢。

2011-06-11 09:26:40

刘树成:

下面我就这个题目进行简要的发言,我有1万字的论文已经交给会议方了,我在这里就简单点一下题。

我们论坛是从2007年开始的,现在已经进入第五年了,经济运行的态势我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变化,刚才许局长也讲到了,我再往前提一下,提到2007年,这样很多事情说起来更好有对比。

四个阶段的变化,从2007年的高位偏快,还不好说它“过热”, 从高位偏快转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幅下滑”,随后转向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恢复性大幅回升”,第四个阶段是又进一步转向新一轮合理的“适度增 长区间”,而不是转向滞胀,而是转向了新一度合理的转向适度增长区间。

具体来说,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走势可能会呈现 以下六大特点,有的稍微多说两句,有的点一下题。首先是第一个特点,从经济周期关注的态势,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将在新一轮的周期有增长 的趋势。这个图是从1990年到2010年,从1991年进入回升,现在已经进入到第五个周期了,特征是“2+7=9”的周期,在前面的几个周期中,我们 可以简单概括为“2+3=5”的周期,是一两年回升不了,一般是两三年有一个回调。从第九轮周期开始我们就进入了一个中成的周期,第九轮周期是 “2+7=9”,回升期和过去的发展周期是一样,还是短短的两年,但回落期比较平稳,再加上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回落比较平稳。到进入第十个周期 的时候,这就出现了建国以来的最好的经济周期运行轨迹就是“8+2=10”,8年在上升通道内平稳运行,后两年是国内的周期调整与应对金融危机叠加起来又 回落了两年,因此是10年的周期特征。到2010年回升到10.3%,这就进入了现在所处的第11个周期。这样第11轮周期如果宏观调控把握得好,有可能 延续第九和第十轮周期的长度,走出一个十年左右的中成周期。这样我们2011年到2015年的周期,我们经济周期会允许在适度增长的区间。

2011-06-11 09:38:30

刘树成:

从季度来看,刚才许局长从2008年说起,我也往前延伸一下,从 2007年开始说,这样四个阶段看得就比较清楚。我这个数据与许局长的数据略有不同,因为我这个数据是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累计的数,我们从2009年开始 重新计算,我这个数不是权威数据,只是为了看一下这四个阶段。

2007年一季度到四季度,刚才讲到在高位运行,显然是偏快的, 平均14%,全年是14.2%。从2008年到2009年第一季度是大幅下滑,一直下滑到2009年的一季度6.6%。第三个阶段从2009年第二季度在 全世界我们率先复苏,呈现了一个恢复性的大幅回升。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11.9%。现在我们关键就是在第四阶段上平稳地回落,运行在9.7%、 9.6%、9.8%,比较平稳。工业生产在13%的工业增长上已经是十几个月了。一般的经验是说工业生产增长率高于GDP的4个百分点就比较正常,我们看 也正好是4个百分点。这样由此中国经济运行已经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的大幅下滑和其后大幅回升的非常状态,一个“V”字型的非常状态向适度增长的 区间进行转换。

2011-06-11 09:41:54

刘树成:

第二个特点,从“十二五”的前一年,经济增长率的位置起点较高。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虽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适度增长区间,但继续增长的空间不大。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是使经济走稳,主要是防止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这是我的个人不同看法。

从1990年的年度增长波动,1991—1995年是“八五”时 期,1990年是8.3%,正好是80年代高速增长的调整。这样当进入“八五”的时候,上升空间就比较大。因此我们看到回升是9.2%,高峰是 14.2%。到了“九五”,是1995年的10.9%,这正好是在软着陆中回落。所以在“九五”时期,1996年到2000年是增长回落期当中,不是增长 的上升。进入“十五”的时候,从2001年—2005年是最好的回升轨迹,在基年是8.4%,有一个跳升的头,然后慢慢拉出了缓慢回升的轨迹。从2006 —2010年,2005年正好上到11.3%的高位,给“十一五”的上升空间没有太大,但“十一五”头两年还是上去了,这样就有点偏快了。到2007年上 到14.2%,随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降下来。当面对“十二五”的时候,我们去年是10.3%这样的高位,上一周期的低谷也是9.2%,这么高的低谷,这 样在10.3%的基点的角度上,我们进入“十二五”或者是新的周期上升空间就不是很大。我们的经济要主要应对从偏快转向过热,这恐怕还是主要的一个把握 点,特别是今年和明年“十二五”要开局,各地的热情很高,虽然今年前四个月新投资的项目展开的还不是很多,但整个“十二五”一般是从五年计划第二个年份比 较大规模的展开,再加上各地换届,从中央一直到地方换届,这一般也是一个加快或者上升的趋势。所以从这些角度,还是要关注防止由偏快转向过热。

2011-06-11 09:43:31

刘树成:

今年以来,从月份上,许局长也介绍了一些情况,GDP的记录和工 业的速度。另外大家也比较关注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最近两个月也略微有一点回落。进入今年以后的这前四个月,刚才讲的这四个阶段里,进入到第四 个阶段是正常平稳的回落过程。我们看到这个平稳回落的过程,也被一些媒体和业内人士解读为中国经济已经处于滞胀状态或者是面临滞胀的风险、将陷入硬着陆, 经济增长率将降到8%以下,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9.2%还要低,甚至说中国经济在三年内发生银行危机,我个人认为这些解读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特别是不 符合研究周期以来中国基本的态势变化。这是我个人的意见看法。

2011-06-11 09:48:02

刘树成:

第三个特点是从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来看,2011年重在稳定物价总水平,这是作为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关注的侧重点。从首要任务来看是稳定物价,稳物价和稳增长是相辅相成的。

(图)这个图比许局长的图再往前一些年份,从2006年、 2007年、2008年来看,2008年年初CPI上升到8.7%,当时眼看有可能冲出10%,这就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已经十几年出现这么高的 通胀了,因此在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当时大家都记得提出的“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的通货 膨胀,“双防”刚一提出来,货币政策一从紧,马上遇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这样物价也就跟着下来了。2009年是在低位的水平上,2010年后半年开始 上升,一直到今年的态势。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当时还没有用“首要任 务”,用的是“最紧迫的任务”,所以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3月5日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提出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时候把“最紧迫的任务”上升到“首要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2011-06-11 09:51:57

刘树成:

第四是从宏观调控的政策组合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搭配,这是这次的特点。

我们回到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波动曲线图来看,从90年代以 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有六次的搭组,第一次搭组是应对1992年和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采取了 双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适度从紧。到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软着陆我们基本成功,这种政策下成了“一松、一中”,财政政策变成了积极 的,货币政策变成了稳健的。进入新世纪以后,连续的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到了2004年又有一个转换,变成了双中性,特别是财政政策由积极的变为了稳健的, 货币政策没有动,还是稳健的。在2007年提出“双防”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的组合又发生了变化,一个是中性的,另一个是紧的。财政政策还是稳健没有 动,而货币政策从稳健变成了从紧。这样一下子货币紧缩的力度就相当大了。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迅速提出了方向变成了“双松”,财政政策变成了积极的, 货币政策变成了适度宽松。到了去年底,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又做了一个调整,变成一松一中的搭配,财政政策不动,还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就变成了稳健 的。

从这六次的搭配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但其中有一点是在 已采取往趋松的方向走的时候,这个社会舆论的反映和政策反映往趋紧的方向走的时候,二者是不对称的。你往趋松上走,你现在是从紧,往稳健上走,这是趋送, 从稳健往积极上走也是趋松。这个时候一般来说,社会舆论都是比较支持的。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总的来说是比较支持的。而当你趋紧的时候,你从积极往稳健 上走就趋紧了。从稳健往从紧上走,这种情况下,往往半年以后社会上就会较劲,所以向上和向下两种政策执行半年以后,社会舆论的反映是不对称的。这是我个人 的看法。

比如说,在1993年实行“双紧”的时候,2004年宏观调控财 政政策从积极往稳健上走是趋紧,2007年货币政策从稳健往从紧上走,这就是趋紧了。这一次货币上从适度宽松往稳健上走,这都是往趋紧上走。所以现在的稳 健货币政策不是紧缩性的,但它是从上一季度适度宽松过来的,所以大家感到紧。两种方向社会舆论的反映具有不对称性。

2011-06-11 09:55:09

刘树成:

第五,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来看,“十二五”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背景下,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可以把握在8%-10%,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中线可以保持在9%。

前一段时间,根据我们经济所宏观组课题组的一个测算,用HP滤波 作为经济增长率1979—2009年,实际GDP的增长率,用HP滤波法简单一做,正好前三十年是8%—12%的区间。我们可以把这三十年的适度区间是8 —12%,中间是9.8%。在“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说在新的一轮周期可以适度增长周期的上线,从把 握的角度来说,最好能够下调两个百分点,这是一种可能性。

适度区间就是8%—10%,潜在中线是可以把握在9%。我看这次论文的目录也有专家论述潜在增长率,可能大家会有不同的意见,大家都可以讨论。

但有一个含义是当实际经济增长率高出10%时,就要实行适度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当实际经济增率低于8%时,就要实行适度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就可以从季度或者是年度的来把握。

2011-06-11 09:58:50

刘树成:

最后,从经济增长动力看,“十二五”时期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三大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是重大的推动力。这一方面也有专家学者会讲到,所以在此我就不多重复了。

从人均国民总收入来看,从世界银行数据库里得到的材料,1962 年我们人均70美元,到1998年进入了中低收入组是人均790美元,跨世纪的时候我们超过人均1000美元,“十一五”是从1700美元到了4000美 元,“十二五”时期,我们初步算是4400—6000美元。这是最少的。今年预计世界银行会把中方收入组的门槛上升到4200美元,如果我们今年算下来是 4400美元,我们就可以到中高收入组,这是重大的历史性变化。

城镇化率,(图)红线表示1949年以来,绿线表示农村的人口比重,我们看到“十二五”将会过半,这次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最新数据,2010年城镇人口是49.68,差一点没有放到50。因此对应的农村是50.32,所以城镇人口过半的已经进入到“十二五”期间了。

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就不细说了,大概有9个方面(图)。

以上是我的个人研究,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2011-06-11 10:04:13

主持人:

刘树成研究员是我国最早研究经济周期的专家,它的发言认为,在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扩张期,主要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并且对中国过去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做了一个简单的评述。假如我们能够 按照中国经济运行周期的规律来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就可以避免像过去那样政策的盲目性、滞后性,这两种情况在过去一些年份都是比较严重的。

下面有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驻华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亚太部主任助理阿罗拉·维韦克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与政策挑战。阿罗拉·维韦克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2009年曾经以驻华首席代表的身份发言,今年他换了一个身份。我们对他的发言表示感谢!

2011-06-11 10:06:06

阿罗拉·维韦克:

非常感谢首都经贸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的介绍,我非常荣幸地能够再次来到中国。两年前我在这个论坛上演讲,当时我们有一个很深入的讨论,我们和在场的嘉宾都进行很深入的讨论,我非常高兴能够回到这里。

下面我要讲到亚太地区的经济前景以及全球的经济前景、中国的经济 前景,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讲亚太地区和全球,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中国经济,但我想在座的很多专家讲到中国经济会比我讲的更好,但亚太经济和全球经济对于中 国来说越来越重要,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全社会的经济也非常重要,所以说我认为亚太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前景对于中国经济的讨论是相关的。

下面我讲讲全球的经济前景,全球经济的展望,还会讲到亚太地区的 前景,然后讲中国经济的前景。亚洲的发展是非常强劲的,在过去几年都是这样,但我们已经看到过高信贷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对于亚太经济政策制定者来说,一定 要注意这一点。我们看到2011年中期之后的前景,在亚洲要重新平衡发展,同时要依赖国内的需求,而不是过于依赖出口。同时亚太地区也要注重包容性的增 长,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011-06-11 10:07:11

阿罗拉·维韦克:

下面我们看看这张图表,全球的复苏在不断进行,展望比六个月前好 多了,六个月前担心美国的复苏,有可能会造成二次触底,这些担心已经消失了,但在全球经济复苏当中也有很多挑战。在2010年第二季度的时候,全球经济有 一些下降,大家可以看到左边这张图的黄线,这个放缓是暂时的,它在2011年的第二季度会回升。全球经济在2011年增长大概是5.4%,这是一个预期的 数字。主要一点是全球经济的增长在5%左右和中国的数字是有比较大的差别。因为全球的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不平等的,像发达国家欧盟、美国这些国家,他们的 经济增长今年大概是2.5%,在美国大概是2.8%,明年大概是2.9。欧盟大概是1.5%,因为日本受地震影响可能会下滑。而新兴国家当中,2012年 将是1.5%,亚太地区也是非常强劲的。所以在新兴市场当中看到非常强劲的增长。但在发达国家中,这个经济增长是比较弱的。有一些主要的地区,它的政府在 阻碍全球的经济复苏。

2011-06-11 10:08:35

阿罗拉·维韦克:

第一是失业,在美国是9%—10%,欧洲也是如此。在这些国家,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主要的经济拉动力,消费作为美国的一个拉动力,对于美国、全球的经济来说,就业是非常重要的。而美国的失业状况不容乐观。

第二是公众的占有物比例是比较高的。所以,政府需要为很多赤字提 供帮助。政府的赤字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私有部门的经济活动,所以它会影响私有活动的投资。对于欧洲来说,欧洲的银行体系依然很弱,有很多银行并没有足够 的资本。比如说根据巴塞尔原则,银行应该至少有8%的资本。但很多银行根本就达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们贷款的能力或者是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都非常弱。但 是,鉴于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全球经济还是非常弱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第一是产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大家可以看到左边的图红线一直在上升,这 主要是由于中东、北非的动荡,比如说利比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石油的出口,所以就会影响油价。但它并不会在太大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虽然油 价现在上涨并不好,但世界经济还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如果油价继续上升的话可能就会产生问题。所以我要强调的是它对我们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是有一定风险 的,我们必须确保油价不要再继续上升,另外是新兴市场增长非常快,刚才提到发达国家发展特别慢,新兴市场发展非常快。很多新兴市场实际上比我们潜在的预计 增长速度还要快。这些快速增长的数字要比我们之前的预期还要高,在亚洲地区特别明显,因为亚洲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

2011-06-11 10:10:31

阿罗拉·维韦克:

我们看看亚洲地区,亚洲的经济形势是非常好的,亚洲依然在领导全 球的经济复苏。中国也在领导亚洲的经济复苏,也就是说是中国在领导全球的经济复苏。我们希望这样的增长在亚洲地区,在2011、2012年依然保持强劲的 增长势头,平均能够达到8%的GDP增长速度,但亚洲增长速度也放缓了不少,大家可以看到左边的图,黄色表示的这些国家是增长比较快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和 印度。但还有一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内需,这些国家增长的势头都是非常大的。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第三是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的内需很大,因为 人口非常多。201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会达到9%以上,印度会慢一些,可能是8%,其他国家甚至会更慢一些。

经济增长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私有投资,我认为在中国和在亚洲地 区,私有部门的投资应该会进一步增加。他们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应该进一步加大。大家都知道,在经济危机期间,私有投资并不是特别多,因为他们会担心经济 复苏的情况,2010、2011年年之后,他们发现这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在亚洲地区这方面的需求还是非常大。

2011-06-11 10:12:34

阿罗拉·维韦克:

第二是出口。出口依然会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非常重要的贡献。在2011、2012年,出口对GDP的贡献应该高于经济危机之前,后面我还会继续讲到。

我们再看看亚洲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特点,可以看到中国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国家。

关于商品的生产,对于像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南非、巴西等国家,对他们来说,中国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的需求可以帮助他们促进增长,特别是原材料的增长。中国对产品外需的需求远远要大于中国 内部的需求,可以看到中国会进口很多采矿石应用于钢铁的生产,我几个星期之前访问过澳大利亚,他们把一艘船装满了矿石,从悉尼到上海,他们会拿回2500 个平板电视,但现在他们只能拿会2000个平板电视。也就是说,这些国家从中国经济发展当中受益是非常多的。

2011-06-11 10:13:56

阿罗拉·维韦克:

在过去的两到三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和中国银行 贷款,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银行的贷款,比如说对亚洲的贷款以及其他银行的贷款都在增加。我们都知道,苹果是来自世界各地,但是这个出口是中国来做的,中国 是全球供应链的中心,这也使得其他国家受益,包括一些穷国本国根本无法生产电子产品或者是计算机,但他们可以生产一些元器件,比如说他们可以生产电缆,这 些元器件可以用于中国电器的组装,比如说进行电脑组装。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作用对帮助穷国非常重要,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同时对中国的基础设施、中国的经济 刺激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中国的这些需求,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对商品的需求等等,都对整个地区全球经济的增长带来了非常重大 的贡献。

2011-06-11 10:15:33

阿罗拉·维韦克:

我们再看看亚洲,虽然整个形势非常好,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亚洲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看一下未来美国和欧洲,当他们完全从危机中恢复过来之后,他们不可能像危机之前从其他国家进口那么多的商品。所 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依赖出口实现经济增长的话,长期是不可行的。同时根据中国的“十二五”计划,中国确实也要促进内需,我想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对这个计划的实施以及对亚洲其他国家这样的计划的实施,对扩大内需的计划的实施确实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和欧洲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在那些国家很多人都失 业、很多人都没有工作,在2008年有这样的恐慌。在亚洲地区就业情况还是非常好的。但在很多国家就业是非常脆弱的关系,他们并没有社会保险,也并没有很 好地保护,这些脆弱的事业在亚洲地区和中国所占比例非常大,所以我们的挑战是要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分享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亚洲地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 想对中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这一轮的经济发展当中,可以看到亚洲地区、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 快,可以看到油价增长的风险。还有就是资本流,这对亚洲国家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我们知道五年之前,这里的资本流并不是特别大,在2010年后就有越 来越多的一些资本流入中国,流入亚洲地区,所以可能就会导致这里的经济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是油价上升、另一个是 资本流入。

2011-06-11 10:17:44

阿罗拉·维韦克:

我们再看看日本地震,今年日本地震的破坏规模要比1995年地震 的破坏规模大两倍,同时日本的地震也对亚洲其他国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它可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大家从右边的图可以看到,有一些生产依赖于日本元器 件的进口、出口,所以像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国家会受地震很大的影响,对中国虽然有一些影响,但并不像对其他国家影响那么大。

我们再看看“过热”,从短期来看,这是亚洲国家需要关注的。事实 就是从2009年以来,亚洲地区的通货膨胀急剧上升,主要是能源价格上涨、食物价格急剧上升。在右边的图可以看到,通货膨胀也已经导致了油价的通货膨胀。 同时,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在增加。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也是有很大的挑战,可以看到对很多汇率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些国家来说银行贷款已经出现了 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可能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收紧。

2011-06-11 10:19:24

阿罗拉·维韦克: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适度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体现在信贷方面,信贷可 能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我要说的是信贷增长,它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非常高的,比如说香港、中国大陆都是如此。在说到中国实际人均,实际上从2005— 2010年人均信贷量已经增加了一倍。从历史上来讲这是非常快的速度,因为并不是中国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他的新兴国家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像巴西、土耳其 也是如此。但是这样的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在中国的信贷增长,大家会看到银行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贷款。我 想,官方已经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担忧,我认为他们的担忧是非常正确的。这确实是一个风险。因为它不在货币控制范围之内,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在西方,当信贷 不在货币政策控制之内就会出现问题。中国在三个方面是比较积极的,第一,官方已经很好地认识到风险,并不像美国等其他国家,它们是突然出现次债问题,官方 在此之前并没有看到。而中国的官方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和很多其他国家的银行不一样,中国的银行具有健康的资本情况,具有 充足的资本充足率,有40%—50%,会消化掉突然的冲击。第三,中国的家庭贷款都是非常少的,特别是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家庭贷款都比较低。也就是说, 对银行来说这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家庭银行贷款非常少。我们都知道,由于高信贷的问题,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里, 我并不想对这些问题具体讲。我想讲讲资本流入,这特别是在2010年10月、11月都是比较多的,而且都是在下降,不但是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是这样,中国 也是如此。

2011-06-11 10:20:31

阿罗拉·维韦克:

我想说亚洲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不是资本流入所导致的,资本流入是一 个问题,它从2010年10月已经开始下降了。在2010年后我们才出现了过热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的过热并不是资本流入导致的,是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所导致的,这些都是我们政策的挑战。所以首先我说到我们应该收紧货币政策,因为我们的利率相对比较低,第二是应该对财政刺激政策进行收回,同时应该更好地 注重汇率问题,应该使汇率升值,这一点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的情况。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比如说养老金,亚洲地区在这个方面和 其他国家相比来说还是做的不够。

最后我总结一下,亚洲的经济增长前景依然非常强劲,现在已经出现 了一些“过热”的压力。亚洲地区国家,特别是中国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同时我们需要一系列的组合,而不是单一政策,包括收紧货币政策、收紧财政政策以及采 取人民币升值的措施。我们还要防止过热的风险,我们的经济不要出现另一个不好的循环,对于决策者来说,我们应该保证增长平衡,而不是过度依赖进出口,我们 应该调整经济增长的结构、更多调整内需。中国政府已经做到这一点。谢谢大家!

2011-06-11 10:25:18

[责任编辑:曾真真]

<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