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中国气象局2013年11月新闻发布会

来源: 中国网  2013-11-04 16:35

中国气象局于11月1日下午14:30举行11月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10月天气气候特征、今年秋季台风总体情况及原因、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成立相关情况。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参加中国气象局2013年11月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参加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先生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女士

国家气侯中心气侯监测室首席气侯专家周兵先生

今天我们的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十月份全国天气气侯特征,国内外天气气侯事件回顾,今年秋季台风总体情况。

第二,未来十天天气气侯展望及冷空气活动对全国的天气影响。

第三,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成立的相关情况。

第四,借此机会给大家推介一下气侯变化与粮食安全获金鸡奖最佳科教片的有关情况。下面我们请陈振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13-11-01 14:30:14

陈振林:

各位下午好。首先我们回顾一下10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第一是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少。

10月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30.8毫米,较常年同期(35.8 毫米)偏少14.0%。从空间分布上看,东北大部、内蒙古东北部、西藏大部、四川西部、云南中部和江南东北部降水偏多2成至2倍,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 除上述地区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其中西北地区西部、黄淮、江淮西部、江汉、江南西部及华南东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10月以来, 华中平均降水量20.7毫米,较常年同期(67.2毫米)偏少69.2%,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少,次于1979、2004和2007年。

10月以来,全国有41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 ,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其中浙江上虞(373.0毫米)、浙江余姚(344.7毫米)日降水量超历史极值。

2013-11-01 14:34:30

陈振林:

第二是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呈现“北暖南冷”。

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1.1℃,较常年同期(10.3℃) 偏高0.8℃。从空间分布上看,总体呈现“北暖南冷”分布,其中西北地区大部、西藏西部、四川东北部、山西南部和华中中部部分地区偏高1~2℃;云南中东 部和贵州南部部分地区气温偏低1~2℃。10月以来,西北地区平均气温10.4℃,较常年同期(8.7℃)偏高1.7℃,为1961年以来第二高,仅次于 2006年。

10月,我国经历3次冷空气过程,分别发生在9月30日-10月 3日,10月10日-12日,10月13日-17日,发生次数接近常年同期(3.2次)。前两次为中等强度,第3次为区域性寒潮。10月13-17日,我 国西北、东北和中东大部地区经历了一次区域型寒潮,上述大部地区降温在5℃以上,内蒙东部和北部、东北南部、华北北部、山东大部降温达10~12℃,最大 降温幅度14℃以上。

10月以来,华北地区气温波动较大,日降温幅度达11~14℃,其中天津宝坻(12.7℃)、北京密云(14.0℃)日降温幅度超历史极值。

2013-11-01 14:38:23

陈振林:

三是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雾霾天气。10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及四川东部出现5天以上雾霾天气,其中河南北部及江苏中北部局部地区达15天以上。

四是南海季风结束偏晚。2013年南海夏季风于10月20日结束,与常年(9月30日)相比晚20天,已连续第8年偏晚。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结束偏晚,强度偏弱。

2013-11-01 14:39:42

陈振林:

10月国内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一)国内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1.强台风“菲特”登陆我国,损失严重

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于10月7日0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其主要特点有:

登陆强度大。“菲特”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是2001年以来10月份登陆我国大陆地区强度最强的台风。

风大雨强。受“菲特”影响,浙江中北部沿海出现10~11级大 风,浙江南部沿海和福建北部沿海12~14级,局部海岛和山区阵风达17级以上,苍南石砰山最大76.1米/秒;6日08时-7日06时,浙江大部、福建 东北部降雨80~180毫米,浙江东部部分地区200~320毫米,浙江象山和苍南局地达350~552毫米。另外,菲特登陆时恰逢天文大潮,浙江沿海出 现50到100厘米的风暴增水,多地超过警戒潮位。据监测,5日20时-9日10时,强台风“菲特”给余姚全市带来499.9毫米的过程雨量,降雨量为百 年一遇。

影响大、损失重。据民政部统计,受“菲特”影响,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紧急转移139.8万人,9500余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9.1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623.3亿元,为近十年来单个台风直接经济损失最重。

2013-11-01 14:40:34

陈振林:

2.江南、河南、陕西等地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

10月1-31日,东北中部和北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西 北地区东南部、江南中西部、华南及内蒙古东部、青海南部、西藏西部、四川中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50毫米;其中山东东南部、江汉东部、华南中东部等地降水量 不足10毫米。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其中,江汉东部、华南中东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受降水持续偏少影响,目前,江南 中部及河南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中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据民政部门统计,9月底以来,河南洛阳市栾川县、新乡市卫辉市发 生干旱灾害,2.6万人受灾,2.6万人饮水困难;饮水困难大牲畜1.1万头(只)。持续干旱少雨导致鄱阳湖水域面积缩小,10月22日鄱阳主体及附近水 域面积仅为1497平方公里,较历史同期偏小25%,湖口水位仅有9.1米,为近10年来最低水位。

2013-11-01 14:42:53

陈振林:

3.中东部大部雾霾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

10月以来,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华南 中西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雾霾日数在5天以上;其中山西南部、河南、江苏、浙江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北中北部、四川中东部、湖南中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 部、北京、天津达10-15天;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江苏大部达15-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

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南部、山东大部、江苏、安徽北部、湖北中部、浙江中部、四川东南部、湖南南部、广西东部、广东西部、北京、天津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10天;其中江苏北部、河南中部等地偏多10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5天。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2013-11-01 14:43:16

陈振林:

(二)国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1.暴雨洪涝

9月中旬以来,柬埔寨遭遇持续的洪灾影响,截至10月22日,造成至少168人死亡,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10月上旬,菲律宾遭遇暴雨袭击,造成11人死亡,逾9万人逃离家园。下旬,印度遭遇暴雨袭击,造成至少45人死亡。

2.热带风暴

10月11日,台风“百合”登陆菲律宾,造成至少13人死亡。12日,热带气旋“费林”袭击印度,造成43人死亡。16日,强台风“韦帕”袭击日本,造成至少18人死亡,47人失踪。29日,欧洲多国遭遇强风暴袭击,造成至少16人遇难。

3.暴雪

10月11日,德国拜恩州遭遇罕见强降雪,导致当地交通混乱,上万户居民断电。中旬,美国遭遇罕见暴风雪袭击,致使多达10万头牲畜死亡,经济损失惨重。

4.雷电

10月5-6日,印度东部比哈尔邦和恰尔肯德邦遭遇雷电天气,造成至少32人死亡。

2013-11-01 14:44:31

陈振林:

10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一)东北地区大部多晴好天气,利于秋粮作物收获晾晒

吉林和黑龙江上中旬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接近常年,光照充足,良 好的光热条件利于一季稻、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收获晾晒,秋收工作基本结束。辽宁大部阴雨天气较多,秋收进度偏慢。22-24日,东北地区中北部出现明显 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积雪深度有1~5厘米,部分地区达5~10厘米,给畜牧业和设施农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二)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光热充足,墒情适宜,利于秋收秋种

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多晴好天气,降水偏少3成以上,新疆、西北 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气温偏高1~4℃,光照充足,良好的光热条件利于作物完熟收晒以及棉花采摘;秋播以来,冬麦区大部墒情适宜,麦播进度普遍较 快。但河南西北部、陕西关中东部、山西南部、河北西南部、山东西部等地9月以来降雨持续偏少,墒情偏差,部分地区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不利于小麦播种出 苗和幼苗生长。10月29日-31日北方冬麦区出现明显降水过程,利于改善墒情和冬小麦出苗生长,其中甘肃中东部、山西南部降水10~25毫米,陕西中南 部、河南中西部降水20~40毫米,局地50~80毫米,旱情得到明显缓解。

2013-11-01 14:45:49

陈振林:

(三)江淮、江汉多晴少雨,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和油菜播种及幼苗生长

江淮、江汉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降水偏少8成以上,气温正常或偏高1~2℃,光照充足,利于一季稻收晒、棉花吐絮采摘;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冬小麦和油菜播种、出苗顺利,幼苗长势良好。6-8日,受强台风“菲特”影响,江淮东南部出现较强风雨天气,作物收晒短暂受阻。

(四)江南、华南光热充足,利于晚稻灌浆成熟;局地干旱、台风影响农业生产

江南中西部、华南大部气温接近常年,降水偏少5成以上,光照充 足,利于晚稻充分灌浆成熟、甘蔗糖分积累以及蜜柚等瓜果采收;除江西东北部土壤持续缺墒外,江南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油菜播种出苗。6-8日,强台风 “菲特”导致江南中东部出现强风暴雨天气,浙江、福建和上海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作物受淹倒伏,局地农田被毁绝收;经济林果大面积折断或落果,蔬菜大棚 及林业育苗大棚成片倒塌、薄膜损毁。13-15日,强台风“百合”造成海南部分地区农业和渔业损失较重。

(五)西南东部雨日少利于麦油播种,云南多雨寡照影响秋收秋种

四川和重庆大部、贵州中北部晴雨相间,降水日数少于去年同期,气 温正常或偏高1~2℃,秋收秋种顺利,油菜播种略快于去年,长势总体较好。云南大部多阴雨天气,雨日有10~15天,降水量普遍有50~100毫米,中南 部达100~250毫米,大部土壤过湿,影响秋收晾晒及腾茬整地,也对油菜、蔬菜等作物播种出苗不利,局部已播作物出现烂种,但降雨利于库塘蓄水。

2013-11-01 14:46:26

陈振林:

今年秋季台风偏多成因分析:

10月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6个热带气旋(8级以上), 生成个数较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生成3.6个)偏多2.4个,其中有1个在我国登陆,登陆个数比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登陆 0.57个)略偏多。今年秋季台风生成偏多有四方面成因:

(一)赤道辐合带活跃、位置偏北

赤道幅合带活跃是入秋以来台风生成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对于 西北太平洋地区来说,赤道辐合带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和南半球越过赤道的西南气流交汇而成的,而热带风暴基本上都在赤道幅合带附近诞生。 2013年9月以来,赤道地区对流活动活跃、对流云和水汽辐合区的位置较常年偏北,有利于西太平洋台风源地气旋性环流系统生成发展。

(二)垂直风切变小,高低层环流配置有利于台风生成

弱的垂直风切变是台风生成的重要条件之一。9月以来,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区对流层高低层垂直风切变相对较小,即对流层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此外,高低层的环流配置也有利于台风生成。

2013-11-01 14:47:43

陈振林:

(三)西太平洋暖池海温持续偏暖,对流偏强

2013年8月以来,西太平洋暖池 海温持续偏暖,有利于该地区对流活动增强,这为台风生成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大尺度热力和动力条件,有利于台风生成和加强。

(四)MJO 活跃有利于台风生成

已有的研究指出,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具有30-60天的振荡周 期,其所处的位相有利于台风生成,台风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证实热带对流区罗斯贝波的传播可直接影响赤道印度洋、西太平洋出现多个热带风暴或热带气旋。今 年10月中旬同时出现菲林(Phailin)、百合(Nari)、韦帕(Wipha)3个热带风暴或热带气旋。

2013-11-01 14:47:59

陈振林:

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成立相关情况

(一)成立背景

当前,在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 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区域内重污染天气频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着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针对区域性污染,传统 的单点防治难达到效果,迫切需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建立大气污染区域数据共享、信息通报、和联防联动机制,以形成大气污染防治的合力。

(二)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作用

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主要负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气象的规划,区 域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的组织、信息共享和业务指导;负责区域环境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组织京津冀地区环境气象相关科学 研究、技术交流和业务培训,部署、指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气象重大应急联动联防工作。

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挂靠北京市气象局,是京津冀地区环境气象业务的中枢,是该区域环境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也是该区域环境气象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心,将在环境气象新技术的研发、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区域联防联动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13-11-01 14:48:20

陈振林:

下面是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

未来1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大部地区气温基本接近常 年同期;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部分地区、西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江南西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15-35毫米,其中陕西南部、重庆、湖北、贵州及湖南等地 的部分地区有40-60毫米,海南东部地区降雨量可达100-200毫米。

冬麦区降水呈增多趋势。未来10天,陕西南部、山西、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冬麦区降水将呈增多趋势,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有10-20毫米,局地30-60毫米;主要降雨时段为1日、4-5日及 7-10日。

台风将影响华南沿海。11月1日-4日,受今年第29号台风 “罗莎”影响,南海和华南沿海地区将出现较强风雨天气,对晚稻成熟收晒和渔业生产不利。台湾、海南、广东南部沿海有中到大雨,海南及台湾局地有暴雨;南海 北部有9~10级、阵风11~12级,“罗莎”中心经过的海域将有11~14级,阵风可达14~16级。

西藏东南部持续雨雪天气,西南地区东部多雨水。预计未来10天,西藏东南部地区仍多雨雪天气;11月1日-6日,西南地区东部仍多阴雨天气,重庆、贵州北部等地的降水量可能达到20-40毫米。

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四川等地有间歇性雾霾天气。11月1日-2日及4日-7日,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间歇性雾、霾天气。

2013-11-01 14:50:42

陈振林:

关注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进入11月,冷空气活动频繁,需预防冷空气活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注意防范气温骤降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则需关注雾霾天气对道路交通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正值秋冬季节转换风干物燥,各地要注意做好防火、用火安全工作。

关注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1月份,冷空气活动频繁。各地需加强防御强降温和大风天气对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注意防范局部低温雨雪和霜冻危害。冬季取暖期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定时开窗通风。公众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地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中东部地区须防范雾霾天气对交通和健康的影响。11月,中东部地区已进入雾霾天气的多发季节。各地须防范因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物增多,对道路交通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北方大部地区需防范降雪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11月是晚秋初冬过渡季节,北方很多城市逐步入冬,并逐渐出现降雪,路面结冰、积雪,将对道路交通产生一定影响,公众需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各地需加强防火、用火安全工作。正值秋冬季节转换风干物燥,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各地要注意防火、用火安全、继续加强森林草原火险的防御工作。

2013-11-01 14:57:12

陈振林:

下面是农业生产建议。

预计1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偏高,西部气温偏低;新疆北部、 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江淮大部、江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其余大部降水偏少。北方冬麦区大部天气条件总体利于冬小 麦苗期生长;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和黄淮大部降水偏少,河南北部、陕西关中东部、山西南部等地旱情将持续或发展,对冬小麦幼苗生长不利。长江中下游油菜 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降雨偏多,利于油菜苗期生长和库塘蓄水,江西东北部和安徽西南部土壤缺墒状况将得到改善。华南温高雨少,利于晚稻成熟收晒。西南地 区东部降水偏多,气温略偏高,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和油菜苗期健壮生长。

北方应防范大风降温降雪天气,防寒防冻。设施农业应加固温室棚架,畜牧业要注意做好牲畜保暖、饲料储备等工作,以防范大风、降温、降雪的不利影响。

冬麦区要加强冬前田间管理。北方冬麦区注意根据苗情适时趁墒施肥,促进形成壮苗;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降温情况和墒情适时冬灌,确保安全越冬。

江南、华南抓紧收晒晚稻。11月上旬江南晚稻收获进入尾声,华南11月上中旬还处于大面积收获阶段,各地应抢晴收晒晚稻。

西南地区应利用晴好天气,做好秋种。西南各地注意抓住晴好天气,抢时播种冬小麦和移栽油菜;农田过湿地区注意清沟理墒,排湿降渍,确保冬小麦适时播种和油菜顺利移栽。

2013-11-01 14:57:25

余勇:

下面介绍一下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拍摄的纪录片《气侯变化与粮食安全》,刚刚获得了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

影片以粮食安全这最与民众息息相关的重大主题为抓手,以专家的分 析以及大量权威资料展现出气侯变化给粮食生产气侯安全带来的隐患和忧虑。也表达了政府和科学家为降低未来农业生产风险研究适应气侯变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 前制订应对策略的行动,实现了通过电影这个公众传播平台向全社会传播气侯变化与粮食生产安全之间的科学道理和应对措施,唤起公众自觉参与减缓和应对气侯变 化的意识。

这部影片从策划到制作历经三年多时间,摄制组走遍了我国大部分省 份,采用了科普和记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用大量的事实真实地展现了气侯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我国政府为确保粮食安全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我们也为记者 朋友们准备了该获奖影片光盘,希望通过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公众介绍,通过欣赏这部影片可以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到有关部门及科学家在应对气侯变化方面所做的努 力,进一步了解气侯变化的科学普及知识,共同迎接气侯变化带来的挑战。

下面我们进入记者提问的环节。

2013-11-01 14:57:37

中新社记者:

近期东北、华北都出现了大量的雾霾天气,是不是说中国进入了雾霾的高发期?为什么?

2013-11-01 15:02:45

周兵:

我国东北、华北出现的雾霾天气是跟特定的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 的。近期北方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次数上偏少、强度上偏弱,这是主要的气象条件。造成雾霾多的主要三个原因有:第一,平均的风速的减小使得风力对污染物的搬 运作用在减弱。另一方面,静稳天气的增加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扩散。第三,全国降水日数减少明显,近50年来减少了10%,导致气溶胶的湿沉降减弱。所以,雾 霾是和某种特定的大气环境相关联的,我们不能就近期的雾霾而来断定我国进入雾霾的高发期。

2013-11-01 15:02:50

燕赵都市报记者:

河北省几个城市连续占据雾霾榜的前列。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公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护?

2013-11-01 15:03:07

陈振林:

我刚才介绍的时候也说了,因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动的需求我们成 立了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京津冀的大气污染大家对此有过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其中气象因素是外因之一。特别是专家刚才讲到的,这期间气象条件不利于 污染物的扩散是主要的条件。总体来讲,有两方面,一个是:比较通俗地讲,污染是“元凶”、气象条件是“帮凶”。空气污染加剧雾霾天气的增多主要还是污染物 的排放量大,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就容易积聚。一旦有冷空气来,风一刮我们就会有好天。但是冷空气一过,从第二、第三天开始,又开始慢慢地变差。老百姓、公 众已经体会非常深了。

治理这方面的问题,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媒体 的朋友都阅读、研究了这个行动计划。它九月份出台之后,各方都非常关注。它采取的行动是多方面的,有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等各方面一系列 的长远性的措施。当然这些措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艰苦的努力,这个行动计划也是确定了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争取到2017 年,我们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有一个明显的好转。

当然除了这些基础性的长远性的任务,治理行动之外,还有一些应急 的措施,所以现在京津冀率先根据大气十条制订了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北京市率先制订了,周边省市按照计划十一月底之前也都要制订出台相应的应急预 案。应急预案里面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就是要求气象环保部门加强合作,针对重污染天气加强监测预警,一旦有重污染发生,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我在这里也想指 出的是,这些应急措施会很大程度上减缓这种重污染天气的恶化,包括公众的参与和政府的措施,例如北京采取单双号行驶;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中小学生停课以 保护生命健康。但我们也请媒体朋友多宣传,并不是采取了减缓措施就马上立马见效。只是在我们预见有重污染天气发生的情况下,临时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一方面 能避免它的继续恶化,另一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减轻它对人体健康、对生活各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当然,也不可能说是个人某天按照要求限行不开私家车而乘坐公共 交通后,空气质量指数就能一下子从重污染下降到良或者优,这需要长期措施和应急相结合。

另外,需要人人都要参与、公众都要参与,都要为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都不能独善其身。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谢谢。

2013-11-01 15:29:20

中国科学报记者:

我想接着陈司长说的空气污染应急预案再问一下,在污染防治工作中气象部门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提高雾霾天气监测预报和空气污染监测的水平?

2013-11-01 15:30:44

陈振林:

大气十条里面有规定,要求环保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开展重污染天气 监测预警,包括采取一些应急预案的制订完善,这主要还是有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还是从气象部门的角度来讲,我们加强对重污染天气的监测。我们具有长期积累 的对环境气象的监测能力,包括细颗粒物、臭氧以及其他的大气层的元素,我们建成了区域的本底站和相应的观测站。气象卫星对监测大气环境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 作用。气象部门还建有一些应急、流动性的观测设备,在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可以进行加密观测。这些观测站点和环保部门近些年来新建的一些站,形成国家统一布局 的监测网络,数据即将实现实时共享。我们监测站有城市本地的区域优势,非常有利于对大气质量的变化、掌握全局的动态。

另外,在预报预警方面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不管是空气污染气 象条件,还有雾、霾的预报,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预报能力还是不断提高。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也开展了多年的空气质量预报。针对具体的污染物的浓度开展预 报,前期这些年开展有三种主要污染物,我们今年开始试点对六种主要污染物进行空气质量预报。这是常规的预报服务。天气好的时候会及时提醒大家,例如“明天 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秋高气爽,适宜赏红叶”,前一段大家都看到了这样的服务。但是对有密集污染的时候,我们会提高预警。为此,气象环保部门联合 下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方案,计划在今年11月供暖期起,先行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试点工作。大家知道北京的供暖一般是11月中旬。 当然了在这之前,两个部门相关的业务单位,具体的比如说中央气象台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要开展一些演练。针对重污染天气预警方面要磨合好,以便针对今年冬季 可能发生的重污染天气做出预警,以便各部门能够基于预警联动起来,采取相应的预警性的措施。

为了提高预报的能力,提高准确度,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加强人才 队伍的创新团队的培养。为了使得预警服务提高针对性,我们也需要强化部门合作。一方面气象环保部门合作。另一方面,气象污染对人体健康、交通运输、正常的 教学开展都有影响。因此,这里面部门的合作联动也非常重要。我们目前正在和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联合开展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的 影响,包括交通部、公安部、气象局三家继续加强秋冬季这方面的应急联动。

2013-11-01 15:31:05

新华社记者:

还是关于雾霾的问题。以前大家印象里面华北地区包括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比较多。刚才的材料显示,今年以来全国的雾霾天气是1961年以来最多,除了华北以外,浙江、江苏、湖南、湖北也是历史同期最多的。这种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是什么样的原因?

另外,今年秋季台风比较多,最近两天“罗莎”可能会影响海南。历史上最晚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什么时候的?

2013-11-01 15:32:28

陈振林:

秋冬季确实是雾霾多发的季节。刚才讲到气象因素,风小、不利于污 染物的搬运;降雨少,也不利于冲刷,大气层也比较稳定,形成静稳天气。如果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它跟前期没有较强的冷空气活动有关系。哪怕一次大的冷空气活 动之后或者之前,一般是冷暖空气交汇,交汇会造成湿度大的条件,那期间也会促使空气质量变差。从气象因素来讲,中东部地区出现雾霾与静稳天气有关系,但是 也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关系。另外秋季是秸秆燃烧期。秋收之后,农田的一些秸秆也有大量的燃烧,使得空气质量雪上加霜。

2013-11-01 15:33:53

王秀文:

今年肯定不是最晚的台风,有的年份到了12月份还会登陆台风,但12月份总体比较少一些。今年29号台风“罗莎”还是以偏西的路径为主,未来两三天主要影响南海和华南沿海。在这里提醒过往的船只、海上作业人员、旅游人员提前做好防风准备。

2013-11-01 15:34:10

陈振林:

最极端的时候有跨年度登陆的时候,元旦前后。

2013-11-01 15:35:36

王秀文:

对。但是到冬季很少,11月份、12月份很少。

2013-11-01 15:36:53

陈振林:

但是秋季的台风跟夏季不一样,它基本上偏南,因为受冷空气南下的关系,主要是影响华南沿海。这一次的台风基本上对海南东部、南部带来的影响比较大。

2013-11-01 15:37:09

余勇:

如果需要了解详细的数据,会后我们可以具体提供一下。

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祝各位媒体朋友们周末愉快。

2013-11-01 15:37:34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