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上海自贸试验区情况吹风会

来源: 新浪中国网  2013-10-31 10:39

主持人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吹风会, 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一直受到了媒体关注,今天我们高兴地请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的 目标与意义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隆国强主任介绍情况。

2013-10-30 10:06:23

隆国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荣幸受国务院新闻办的邀请与大家在这里见面,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情况,特别感谢凯红,上次请我来的时候还坐在下面,今天让我享受特殊待遇,让我坐上面。

2013-10-30 10:07:16

隆国强:

上海自贸区从克强总理去上海视察、宣布,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 批复上海自贸区的方案,再到上个月29日正式挂牌,在半年时间里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一个月前我参加美国的几个学术会议,美方的许多朋友,政界的、 媒体的、商界的以及研究中国的专家,都对上海自贸区非常关注,国内更不用说了,我们天天都能看到对上海自贸区的报道、评论,这里面集中反映的是国际国内对 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满期盼。很多人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要在上海做,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自贸区。

2013-10-30 10:09:48

隆国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自贸区这个概念,前几年商务部和海关等部门有 一个定义,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以上独立关税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园区是指在一个独立关税区之内,一个特定的区域实行特殊的海关监管办法的区域。 中国以前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有六类,有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等等,那些区如果按照京都协定的定义实际上都符合自由贸易区的定义,就是商品从国外进入 区内的时候是可以保税的。为什么这次上海自由贸易园区,正规名称说的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上是一类自由贸易园区。它的设立之所以引起这么高 度的关注,我觉得还是要放在更大的格局下理解。我个人认为把它放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背景下来思考这个问题,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园 区,这个园区为什么在上海,为什么会实行现在已经公布的一系列政策。

2013-10-30 10:13:25

隆国强: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试验是着眼于打造中 国经济的升级版,在这个过程中,上海自贸区起到的是试验、探索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大家会看到上海自由贸易园区的功能和以前海关特殊贸易监管区不一样,除 了以前的进口商品保税、海关监管、货物贸易的便利化等内容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服务业的开放,在国务院批复的文件里,先批的是6个领域、18个部门 正面清单的开放,同时特别强调,要探索转变政府职能,从商事登记、外商的审批到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以及多个监管部门协调统一执法等方面作改革探索并积累经 验,同时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倒逼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我想这就是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和以前保税区的重大差别,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引起了包括在座的朋友在内这 么多人的高度关注。

2013-10-30 10:16:34

隆国强:

从国家层面看,我觉得有几个大背景。第一个大背景是中国在全球 竞争中的优势在发生转换。前三十年,中国是少有的几个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总的来说带来了很多机会和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经济全球 化的收益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发达国家总体是受益,而发展中国家总体获益有限,中国是少有的几个从中获益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能够获益, 是因为我们采取了正确的开放战略,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中国比较优势较好地结合起来了。

2013-10-30 10:16:57

隆国强:

前些年我们主要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身的低成本优 势,尤其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怎么把它发挥出来?以前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在农村就是隐性的失业,我们通过沿海开放,通过建立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 税区等各种各样的开放举措,实行加工贸易的政策,把外部的资金、技术、海外销售的渠道和跨国公司的管理与我们低成本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中国从原来的 贸易小国,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但经过30多年以后,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也 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发展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富裕。同时,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我们原来靠着低成本,特别是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在逐渐削弱,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要探讨我们怎么能够进一步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让我们正在转换中的比较优势形成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也就是说,在 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活动上,在技术密集程度、资本密集程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上,我们中国能够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一个 重要考虑。

2013-10-30 10:20:50

隆国强:

第二是从我们整个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的视角来看。前30年我们在 推进工业化,但今天我们看到原有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主要靠要素投入、资源投入甚至牺牲环境的代价取得高速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之后,全党甚至 全球都有共识了,就是要通过创新来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其中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是中国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发展为什么滞后?我个人认为,其 实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两句话:一是对外开放不足。因为对外开放不足,我们不能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服务业发展理念、业态、管理,同时国内的竞争也不足。二是对内 管制过度。对内管制过度就抑制了创新,抑制了竞争,不利于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像上海自贸区这样的局部地区来探索,怎么能够通过服务业的开放 以及服务业规制管理的改革来引进新的服务业发展理念、新的业态、新的管理方式,以及探索怎么能够更好地改革我们对服务业的规制,促进服务业发展,特别是促 进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觉得这是理解上海自贸区的第二个重大背景。

2013-10-30 10:23:08

隆国强:

第三是我们面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多边体制在二战结 束以后,应该说在前五十年,大概是以关贸总协定为主体来推动全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中国在没有加入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之前,我们是享受了全球贸易自由化 带来的机遇。但今天我们看到,多哈回合这么多年没有取得成就,但贸易投资自由化反映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多边难以推进,现在的方式是通过区域贸易一 体化的方式,我们说“臭味相投”的国家,他们说全部一起谈,谈不了,那我们几个国家一起来谈谈如何让贸易投资更自由化、便利化。现在区域贸易一体化就变成 了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个主要载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也在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我们和东盟有中国-东盟自贸区,我们和香港、澳门有 《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我们和台湾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我们和新西兰、瑞士一些发达经济体签署了自由贸 易协定,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发达国家主导的,像美国正在谈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在推进自由贸易安排的同时也在建立和重构新的全球贸易投资的规 则,这些规则有的对我们可能是有利的,有的对我们来说未必是有利的,所以我们同时面临着区域贸易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

2013-10-30 10:26:39

隆国强:

在进一步推进区域贸易一体化的过程中,涉及到中国如何进一步扩 大开放,对投资的开放、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开放等,按照过去30年的经验,更好地享受全球化的好处,需要我们渐进的开放,并不断积累经验。我想在上海 自由贸易园区探索扩大服务业开放,探索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等,都是我们在下一轮区域贸易一体化谈判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在特定的区域里先试一试,即使出现什 么问题,我们也风险可控,积累经验,从而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2013-10-30 10:28:45

隆国强:

我先作一个开场白,然后请大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013-10-30 10:29:16

隆国强:

我特别强调一下,我是一位研究者,虽然很荣幸能够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和大家交流,但我在这里和大家讲的,不代表中国政府的任何声音,而是作为政策研究工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坦诚交流。

2013-10-30 10:30:45

主持人胡凯红:

谢谢隆主任,现在开始提问,提问之前通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3-10-30 10:32:08

上海报业集团新民晚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上海自由贸易区昨天发布了一些数据,3万人次进行 咨询和办理,获颁证照的208个,注册总资金35亿,但是另一方面虚拟注册也不少,请问您是怎样解读这组数据?第二个问题,就自贸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金 融缺席、负面清单很长。三中全会马上就要召开,深化改革的范围和力度据说会是空前的。请问,对上海自贸区会有哪些利好影响?

2013-10-30 10:34:00

隆国强:

我觉得有这么多人去咨询和注册,反映两个方面,第一,确实现行 的管理方式、开放程度以及相关的制度抑制了生产力发展,所以我们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海自贸区是新一轮改革的先声。可能在已经出台的政策方面,有的人 还觉得不过瘾,但已经有这么多人充满激情地去,说明投资者总体来说第一是看好中国的未来,第二是看好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趋势。但试验区毕 竟刚刚成立一个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这个月的数据来说未来会怎么样,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方向代表了改革开放的整体方向,是一个先行先试,投资者的热烈反映 恰恰说明了投资者对未来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方向的高度认同。

2013-10-30 10:37:41

隆国强:

刚才您说到金融缺席、负面清单过长等等,你说的挺委婉的。实际 上对上海自贸区这样一个先行先试者来说,它才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作为一个试验区,更多肩负着从全局为下一步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探路的责任。国务院批复的 文件明确要求分步实施,现在是第一个月,大家可能没有看到关于金融开放的具体政策,但毕竟是刚刚开始,其实在国务院批复的文件里,金融开放有很多丰富内 容。在开始阶段,负面清单长,也很正常,随着时间推进,我想会进一步缩短这个负面清单。在这个过程中,很难由过去搞了几十年的正面清单管理很快转到负面清 单管理,每一个负面清单要慎重考虑才能列进去,因此我们很难期待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出一个很短的负面清单。因为这毕竟是一个重大的改革,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 各有优劣,正面清单管理方式很符合我们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管理思维,也就是政府说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没让你干的,你就先别干。正面清单的好处是可以防 范风险,风险可控,不利之处是抑制了市场创新,我没让你干的,你不能干。我们到深圳调研,有一家企业是给中小公司报关、出口退税,但按正面清单,它到工商 局去,发现没有它的业务,对不上,其实它是一种创新。如果我们的正面清单真的管的特别严,像这样的创新型企业是诞生不了的。现在讲负面清单,虽然说是一个 比较长的负面清单单子,但从理念上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凡是政府不让你做的,都告诉你了,单子以外的事,非禁即行,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激发市场的创新 活力,让企业家自己创新可以做什么。所以我总是说试验是一小步,但对我们的管理和改革是一大步,这是管理理念革命性的变化。

2013-10-30 10:42:07

南方都市报记者:

目前有媒体报道称,广东自贸区的初步方案也已经形成,而且说广 东的方案面积可能会超过上海,会更大一些,范围会更广一些,我想问您一下,您觉得珠三角有没有必要成立自贸区?我国建立几个自贸区比较合适?目前有几个地 方,比如安徽也在申报自贸区,形成了自贸区热,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谢谢。

2013-10-30 10:45:36

隆国强:

在讲中国需要多少个自贸区之前,我们先看看美国,美国不叫自贸 区,叫对外贸易区。1934年美国就立法成立了对外贸易区,到1970年的时候只有10个,但到了2011年的时候,美国有250个,再加上450个分 区,也就是一区多园,加在一起就有700个。中国人口比美国多,国土面积差不多大,中国到底需要几个自贸区呢?我相信不同的地区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承担着 不同的责任,他自己也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在不同的地区设计不同的自由贸易园区,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本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特殊园区这个政策 工具加速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觉得是可以做更多探索的。你说这个区大、区小,世界上的自由贸易园区千差万别,都很好。比如说德国汉堡的自由贸易港区, 有16.2平方公里,比上海的小,但放在全球看已经不小了,但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自由贸易区只有0.65平方公里,做的也很好。所以说多大的面积要取决于 想干什么,每一个自由贸易园区可能是实行很接近的大同小异的政策,但因为它所处的地区不一样,它的优势不一样,所以它的定位可能就会有差别。所以看一个 区,不在于看它是几平方公里还是几十平方公里还是几百平方公里,关键要看它的定位是什么。如果说要满足它的定位,区域大一点或者是小一点,我觉得不是关键 问题,与之相匹配的区域、空间的设置以及准确的选址是保证成功的一个很关键的地方。

2013-10-30 10:49:11

深圳卫视记者:

延续您刚才说的问题,自贸区不在于大小。深圳目前在前海,它与上海自贸区之间的功能定位、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谢谢。

2013-10-30 10:51:54

隆国强:

前海主要是探索金融开放,虽然现在叫现代服务业试验区,但主要 定位于金融业的开放,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上海是一个比前海试验的内容更加全面的自由贸易园区。我觉得前海最大的一个优势是毗邻港澳,特别是直接面向 香港,在前海除了现代服务业试验区,周边还有自由贸易港区,像保税港区,在航运、金融业、服务业都可以和香港携手来促进服务业发展,包括航运、金融等生产 性服务业的发展。上海的腹地是全中国,更具体地讲是集中在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同时,上海无论是从产业基础还是人才资源以及四大中心,即经济中心、贸易中 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定位来看,和深圳各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上海这一轮试验内容更丰富、涵盖的范围更全一点的原因。我觉得这两个试验区可以取长补 短、相互借鉴。

2013-10-30 10:54:25

财经新世纪记者:

有两个问题请教隆主任,第一个问题,大家比较关注上海自贸区央行的金融政策细则,资本项目开放会包括哪些产品?第二个问题,在上海自贸区内如果要先行先试的话,是否会存在存款“搬家”的行为?谢谢。

2013-10-30 10:56:43

隆国强:

关于央行的具体相关政策什么时候出,我刚才讲到在这样的试验区 里做全新的制度创新是需要时间的,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仓促出台政策,我们的政策要保持权威性、稳定性,要在深入思考、系统设计以后出台更加稳妥,所以我觉得 在试验区里不应该在还不很成熟的时候急于出什么东西。我认为应该像国务院所说的,分步实施,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不一定要给央行设定一个时间表,要求在几月 几号之前就要公布。

2013-10-30 11:00:16

隆国强:

关于资本项目开放,“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实现人民币在资 本项目下可兑换。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是一宣布就可以兑换,实际上资本项目下有100多个子项目,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首先是把长期 的跨境资本可兑换的项目先开放,比如投资,比如今天你看到的服务业、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实际上对资本进入、跨境进入已经放开了。以前是有审批,只 要存在审批,虽然你欢迎外商直接投资,但你没有放开,现在我没有审批了,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这些服务业,正面清单领域里已经放开了,所以资本项目可兑换是 一个过程。第二个误解,很多人将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划等号,其实不是一个概念,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连发达国家都认识到大规模地快进 快出的资本跨境流动对金融稳定是不利的,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收紧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

2013-10-30 11:01:49

隆国强:

我们在上海自贸区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金的 大量进出是不能划等号的。不能说因为是上海自贸区就能够大进大出,在上海自贸区未来可能会推进一些,现在国务院的单子里规定的有资格的内资银行可以做离岸 业务,实际上就是要对大进大出的离岸金融进行区别,以便于管理。最重要的是,我们说试验区的开放,资金的进出,是进到试验区,不是试验区和国内市场的连 通,和前海一样,是试验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通,很多人担心,这个地方搞创新会不会冲击国内市场?不会的。它是让试验区里的金融机构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连 通,而不是在这里打开一个口子,如果开了这个口子,那和全国开放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觉得很多朋友还是有一些误解。

2013-10-30 11:03:1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大家都说各地申请自由贸易园 区,像重庆、舟山、江苏、广东都在申报,您刚才也说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优势,不知道国家层面对自由贸易园区的态度是什么批复的?是不是一年之内,在上海 自贸区没有促成之前可能不再提。另外像自贸区的政策是非常吸引人的,包括制度创新,大家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会不会像深圳某些特殊海关监管区那样形成套利? 如果形成套利的话,那对外贸的数据会有大进大出的影响,如何监管?另外,在方案中我们只看到了一些经济政策的开放和解读,但要素,很重要的是人的自由流 动,这方面没有提及,不知道下一步会不会涉及到这个方面?谢谢。

2013-10-30 11:05:34

隆国强:

各地都很积极,我觉得是好事情。我个人理解,自贸园区是将中央 层面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战略意图和地方政府加速发展本地经济的愿望结合起来的结合点,调动了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对中央政府来说,我觉得我们需要全面思考 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从原来的沿海开放到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到省会开放,通过渐进式的开放过程,形成了目前的全方位开放总体格局,但是每个地方的优势不 一样,开放所面临的对象不一样,在全国开放格局中能够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需要统筹规划。

2013-10-30 11:06:59

隆国强:

第二,地方政府申报的规划应该和中央政府的统筹规划更好地对接。就像我刚刚说的,我们不需要一个非常详尽的时间表说央行的文件哪天要出台一样,在设立新的自由贸易园区的过程中,也要本着“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不需要设定时间表,说什么时候批复、什么时候不批。

2013-10-30 11:07:21

隆国强:

我觉得试验区可能要试很长时间,但不是说一夜之间把所有的东西 都同时试、同时完成试验,需要逐渐拓展、分步推进,有的试的快的,效果很好,风险可控,可以迅速推广。所以不是说试验区试验完了,等某一天把总结报告写 好,然后再全国推,不是这个概念。试好了一个,成熟了,总结经验,就可以在全国推。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无止境的,在现在已经批复的方案里,改革内容已经很丰 富了,要把这些试清楚、试明白,可能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任务都完成好,也还会有新的挑战和任务不断出现,所以试验的探索是长期的。

2013-10-30 11:09:42

隆国强:

你说到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套利”,我觉得是今年上半年的一个 特殊现象,确实有一些企业,利用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在金融市场上的利差进行套利的贸易,在当时的监管规则下,我觉得不能称之为非法的,它是合规的,但利 用了政策的空间,还不能称之为漏洞。在相关监管部门发现情况以后,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所以在5月份以后,这种套利性的贸易几乎没有了。我觉得,上海自由 贸易园区作为一个试验区,从理论上来说是要做探索,有的可能一步就会成功,有的会有反复,如果肯定都能成功,就不叫先行先试。对上海试验区,首先我们要期 待,期待它为下一步改革开放探路,其次需要包容和耐心,耐心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是一夜之间从此岸到彼岸,它需要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包容,允许出错, 我们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出了错、有漏洞,才去完善制度,如果试验了不出错,试验的意义就会打折扣。我们要有包容心,试验区做很多事情可能会有反复,出现问 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恰恰是因为出了错,我们通过堵住漏洞、完善制度,下一步推广才更有意义。

2013-10-30 11:09:44

东方卫视记者:

请问隆部长,上海自贸区,现在说是试验区。那么试验的时间会有多长?试验出什么样的结果才向全国推广?另外,之前有香港媒体非常担心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可能对香港的贸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尽管商务部的发言人否认这一说法,您作为一个研究者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谢谢。

2013-10-30 11:11:04

隆国强:

关于上海和香港的关系,这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其实,在 这100多年里,香港能够从几乎无人居住的荒岛和不毛之地成长为西太平洋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靠的是捕捉各种各样机遇、应对各种各样挑战的能力,当外部 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香港都会及时判断里面有什么机遇、有什么挑战,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香港能够长期保持繁荣稳定。上海试验区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关注,当然 香港也很关注,也在思考上海试验区对香港有什么机遇和挑战,这是香港同胞一贯的优点。作为一个研究者,我认为上海试验区对于香港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 战,总体来说可能对香港的机遇会更多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很多人认为原来香港靠自由贸易安排能够赢得国际竞争力,现在上海也要打造航运中心、金融中 心,会不会分我一杯羹,是不是意味着香港的机会少了。前几年我到珠三角做过调查,珠三角的港口98%的货源来源于珠三角地区,说明我们的港口辐射范围很有 限。上海和香港的港口有各自的吸引范围和腹地。上海试验区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它会更好地有利于开展转口贸易,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如果航运从中间 走,路程会很远,所以不管是坐飞机还是坐船都是沿着太平洋绕过去。我们看到,在以前上海转口不方便的时候,北方很多货源都跑到韩国釜山小船换大船运到北美 去。如果上海自贸园区货物贸易通关便利化提高了,转口贸易更有吸引力了,那会把周边的港口吸引过去,毫无疑问对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会有好处,相比较而言,货 物从北方运到华南再折过去的做法很有限。香港这个转口,第一可能是珠三角,还有就是环南中国海一部分的国家和地区的货源,所以它的竞争对手不在北边,可能 是在南边。所以从航运中心的角度来说,香港和上海客观上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金融上也是一样。在可预见的未来,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更多的是服 务国内的金融中心。所以从吸引的范围和业务来说也没有直接的竞争,但为什么会带来机遇呢?就是因为国内现在面临着产业升级、经济发展转型的任务,转型的越 快,我们发展的越顺利。香港现在已经是一个服务经济体,它的发展不是靠天上掉红包,而是靠为别人提供服务来发展壮大,香港最大的优势就是服务中国大陆的发 展,大陆经济发展的越好,越平稳,转型升级越快,对香港来说市场就越大。香港很多专业服务依赖于国内服务需求的升级,如果没有这种升级,香港即使憋着一肚 子能力也没有需求。

2013-10-30 11:12:52

隆国强:

上海的试验,不是说这个20几平方公里的区域本身能够带动多 少,更多的是通过改革开放的试点探索以及向全国推开以后能够加速我们国家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速经济发展转型,当这个馅饼做大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利于香 港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我个人认为,这种探索并没有带来香港和上海之间的直接竞争,但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它反而给香港更好地服务内地经济提供了机遇。

2013-10-30 11:14:03

中国日报记者:

隆部长,你好,刚才您讲到上海自贸区可能要试验很长的时间,要试验到什么地步才会批复其他的园区?另外,在国内园区的建设和定位当中,有没有一个总的框架或者是什么路线?谢谢。

2013-10-30 11:14:21

隆国强:

关于批复其他的园区,我作为研究者个人理解,不是说上海试验到 什么程度再批复第二家、第三家,我开始就讲到,不同的地区试验的目标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看到上海试验区内有服务业的开放,有负面清单等等,有的地区是制造 大省,它要探索怎么能够通过扩大开放,打造新的开放平台,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比如有的沿边地区可能要探索新丝路经济带,我们怎么把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落 到实处,我们也需要一系列的开放平台,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在整个国家层面设立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优势,彼此不是矛盾的,而是彼此促进、彼此相 互借鉴的过程。我们不需要把第二个、第三个自贸园区的批复和上海自贸区试验的程度和试验的进展联系起来。

2013-10-30 11:15:56

主持人胡凯红:

今天的吹风会就到这里,谢谢隆主任,谢谢各位。

2013-10-30 11:16:16

隆国强:

谢谢大家!

2013-10-30 11:16:37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