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

来源: 中国网  2013-12-18 15:01

主持人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 会。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以两器互拍为标志,获得圆满成功。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先生,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先生,探月工程二期测控系统副主设计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先生,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邹永廖 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太空嫦娥三号任务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吴志坚先生介绍情况。

2013-12-16 10:05:01

吴志坚: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和三位专家一起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与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嫦娥三号任务成功的喜悦。

2013-12-16 10:15:16

吴志坚:

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按计划准时发射,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6日,嫦娥三号探测器采用我国新研的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准确进入 环月工作轨道;12月10日,嫦娥三号探测器降轨进入15×100千米椭圆轨道;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昨天进行了两器分离和互拍 成像,成功传回五星红旗的图片,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任务整个过程做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安全着陆、可靠分离、成功巡视”,表现非常完 美。

2013-12-16 10:15:50

吴志坚:

昨天深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成像,看望并慰问参研参试人员。马凯副总理宣读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对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2013-12-16 10:16:30

吴志坚:

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 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次任务在动力下降、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 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 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首次实现探测器在极 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研制建设了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嫦娥三号任务的成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是 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2013-12-16 10:16:46

吴志坚:

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开始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巡视器的自动巡视勘 察,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后续还将面临120℃至零下180℃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考验。嫦娥三号着陆器设计寿命1年,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我们 期待嫦娥三号能够传回尽可能多的数据,进一步丰富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2013-12-16 10:17:14

吴志坚:

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执行这一任务的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

2013-12-16 10:17:30

吴志坚:

我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 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我国探月工程是一项和平利用太空的科技工程,也是一个开放的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与俄罗斯、欧空局等一些 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合作。我们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国际同行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全人类。

2013-12-16 10:17:50

吴志坚:

感谢新闻界朋友们对探月工程的关注和报道。谢谢!

2013-12-16 10:18:10

主持人胡凯红: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3-12-16 10:18:35

中央电视台、中央网络电视台记者:

首先祝贺嫦娥三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嫦娥三号完成基本的既定任务 之后,我们也很关心下一步探月计划的进展,我想请发言人介绍一下接下来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的具体情况,您刚才也提到了嫦娥五号预计在2017年择机发射。 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曲的“回”应该在什么时候实现?

2013-12-16 10:18:51

吴志坚:

我们国家的探月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于战略全局和 科技发展的形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探月工程于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在2006年2月,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 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第一期是要实现环月探测。

2013-12-16 10:20:17

吴志坚:

2007年10月24号,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在轨运行16个 月,成功实现了环月探测的目标,并获得了全月的影像图。探月二期的任务就是嫦娥三号的主任务,实现月面的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这一期的任务包括嫦娥二 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嫦娥二号原来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嫦娥一号成功以后对嫦娥二号进行了改造,让它变成嫦娥三号,也就是二期的先导星,用它验证二期 的部分关键技术。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号成功发射,获得了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影像图,并且获得了嫦娥三号预选的着陆区也就是虹湾地区的1.5 米的高分辨率影像图。在完成这些任务以后,又飞往日地拉格朗日二点进行了环绕探测、绕飞探测;在完成绕飞探测任务后,又在离地球750万公里的地方对小行 星图塔蒂斯进行了飞越探测,两者之间最近的距离为3公里。现在嫦娥二号已飞离地球6400万公里。嫦娥三号的任务大家都很清楚,不再给大家介绍了。

2013-12-16 10:23:02

吴志坚: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工程技术人员 正在考虑对它进行适应性改造,对它的工程和科学目标进行优化,使它能够为嫦娥五号的任务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嫦娥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务是要实现无人自动采样 返回,它的任务由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来执行。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难度更大,突破的关键技术很多,包括月面的起飞技术、月面的采样封装技术、月球轨道的交会 对接技术以及返回地球的高速再入返回技术,对于我们国家来讲都是以前没有做过的。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嫦娥五号的研制进展顺利,预计在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谢谢。

2013-12-16 10:25:1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发言人,最近社会上有一些比较流行的话题,国内有一些网友认为,我国的探月工程是一个花架子,花了很多钱没有太多实际用处。但是国际上也有人认为,中国这样是想称霸太空。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中国探月工程实施的意义又在哪里?谢谢。

2013-12-16 10:27:12

吴志坚:

我们国家实施探月工程是遵循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贯宗旨,在具备 了开展航天活动基本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以及经济许可的条件下所做出的选择。它的目的是要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月球,同时发展我国的航天技术,带动相关的高 新技术的发展。探月工程在航天工程技术方面要逐步突破环绕月球探测技术、月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技术、自动采样返回技术,通过这些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 探月科学和工程体系;同时,为未来开展深空探测逐步积累技术基础。

2013-12-16 10:28:07

吴志坚:

探月工程所带来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深空探测和通信技术、遥科学技术、光电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谢谢。

2013-12-16 10:29:38

中国日报社记者:

这次探月活动启用了两个新的深空探测站,未来是否还要建新的深空 探测站?现在我们的深空探测能力有多强、目标有多远?第二,今天的《中国日报》报道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对中国这次嫦娥软着陆的一些说法,说美国和国 际研究者把嫦娥三号软着陆看作是一个新的科学机会。另外还有一位是美国阿波罗11号的一个航天员——巴顿阿俊,他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嫦娥三号的细 节告诉我,美国现在绝对必须和中国就月球探测合作开始交流。请问您怎么评价他们这些说法?谢谢。

2013-12-16 10:30:26

吴志坚:

首先请我们周总回答这个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于登云总 设计师主要负责的是火箭跟探测器系统的研制。周建亮总设计师负责的是测控通信这方面的技术。邹永廖先生主要负责的是科学应用技术。打个比方,一辆车,于总 负责造车,周总负责开车,邹永廖先生负责用车,是这样一种关系,给大家介绍一下。

2013-12-16 10:32:04

周建亮:

我先回答这位先生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深空测控能力的问题。在我国 开展载人航天工程期间,我们建设了一套S波段的测控系统,是由12米口径的陆基测控站和海上测量船构成的,用于支持近地航天器的测控任务。为了支持我们的 探月工程,又增加了青岛和喀什的18米天线,这样就完成了对嫦娥一号、二号绕月探测期间的测控任务。这样就把我们的测控能力延伸到40万公里。嫦娥二号在 完成绕月探测之后,我们进行了拓展试验,也就是控制嫦娥二号由月球轨道出发到达日地拉格朗日二点,这个点距地球150万公里,这样我们的测控能力也相应拓 展到这样的距离上。在去年10月,我们国家的两个深空站,也就是66米的佳木斯深空站和35米的喀什深空站建成并且投入使用。我们通过这两个新建的深空 站,在去年12月13日控制嫦娥二号成功飞跃图塔蒂斯小行星,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光学照片,本身标志着我们的测控能力突破了700万公 里。

2013-12-16 10:33:07

周建亮:

在此之后,现在的嫦娥二号探测器已经成为围绕太阳飞行的小行星, 目前它距地球的距离已经超过了6400万公里,这个探测器仍然处在深空站的监控下。关于深空探测的能力,取决于天地两方面的能力,如果我们探测器的能力 强,对地面设备的压力就小;如果地面设备能力强,对探测器的要求也就低。所以深空探测的能力真正能够延伸到多远的距离,应该说是由探测器和地面设备共同作 用的结果。立足于现在的两个深空站,再加上我们未来的深空探测器的配合,应该说后续的深空测控能力要比现在已经达到的6400万公里远得多。

2013-12-16 10:37:32

周建亮:

关于是否再建新的深空站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建成的这两个深空 站,一个是佳木斯深空站,一个是喀什深空站,充分利用了我们国家国土的东西纵深,即使这样,对深空探测器的测控跟踪也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每天也会有 8-10个小时跟踪的盲区。为弥补测控盲区,做到全天候的跟踪覆盖,应该说在国外建立新的深空站,实现对我们未来深空探测的全天候的测控跟踪,这样的建设 势在必行。

2013-12-16 10:38:42

吴志坚:

这里谈到探月工程国际合作问题,探月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就在积极 开展国际合作。探月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工程,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成果运用方面,我们跟相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嫦娥一号、二号所 获得的科学探测数据是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的。在一期工程中我们与欧空局开展了测控方面的合作,并相互交换了智慧一号和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数据。在我们二期 工程中与欧空局测控合作方面,这次欧空局提供了一个飞控中心、三座测控站来参与嫦娥三号的任务。在三期工程中我们的国际合作会更加广泛。谢谢!

2013-12-16 10:39:53

法制晚报记者:

在这次任务中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月球巡航勘测,请问嫦娥三号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其次,月球车和它上面的相关设备都是高精尖技术产品,比如嫦娥月兔360度全景相机什么时候可以民用?谢谢。

2013-12-16 10:41:27

吴志坚:

先请于登云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2013-12-16 10:42:29

于登云: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嫦娥三号任务的关心。关于嫦娥三号的创新 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咱们国家航天事业的主力军,在重大工程中都承担了卫星、载人飞船,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任务。在昨天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的任务中,我们集团公司承担了嫦娥三号任务工程里面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和负责把嫦娥三号探测器准确送到预定轨道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这两大系统的抓总研制工 作。嫦娥三号任务是探月工程二期标志性的任务,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月球的软着陆和月面的自动勘察。所以它的任务要求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是完全不同的。大 家知道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主要是环绕月球探测,嫦娥三号是要软着陆和自动巡视。由于任务的不同,决定了嫦娥三号任务和嫦娥一号、二号有根本的不同,它实际 上不是一般的卫星。大家知道,嫦娥三号探测器是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的,着陆器带腿,巡视器带轮子,这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由于有这样一个特点,它 在技术创新、技术突破方面有很大的亮点或者很大的不同。刚才吴司长讲了七个方面的创新,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嫦娥三号探测器体现了很多创新点。由于有这个特 点,它的研制的创新和难点,我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

2013-12-16 10:42:46

于登云:

一是“四新”:技术新、产品新、平台新、环境新。大家可能看了很多媒体报道,其实这次80%是新技术、新产品。这个探测器平台(有四条腿),以前我们的卫星是没有腿的,包括到月面去——我们是第一次,以前从来没有去过。

2013-12-16 10:48:02

于登云:

二是“两多”:关键技术多,配套单位多。探测器本身由于要解决月 面软着陆、月面两器分离、月面自主移动、月面遥操作、月面生存,特别是要在月球过月夜,相当于14个地球日,所以很长。我们为确保成功做的大量地面试验等 涉及的技术也是很多的。配套单位多,探测器系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但是充分发挥了全国各单位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各方面集中攻关的参与单位 达到230多家,而且这230多家都是在承担单机以上的产品,还不包括开展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及原材料、元器件等配套单位。如果把这些都包括进去,就会更 多。

2013-12-16 10:50:29

于登云:

三是“两难”:关键技术攻关难,地面验证难。前面讲到新的环境、 新的平台,要保证做到登上月球以后万无一失,我们就必须在地面尽可能做到验证有效充分。但是由于这是第一次,所以怎么保证验证有效充分,对我们提出了很大 的挑战。包括我们也开展一些悬停、避障、缓速下降试验,着陆稳定试验,着陆冲击试验,以及在月面我们的移动系统和月球表面的磨合等等,怎么样准确地模拟, 使得试验验证有效充分,这是非常难的。研制进度总体上是比较紧张的,这样一个全新的任务,我们从研发开始不到6年的时间,要一气呵成,应该说难度是可想而 知的。但是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研制人员加班加点工作,应该说中国的嫦娥三号昨天的圆满表现,证明了嫦娥三号尽管困难很多,但是最终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我就回答就到这儿,谢谢你们。

2013-12-16 10:56:07

香港文汇报记者:

嫦娥三号已经成功着陆,并完成了着陆器与月球车的分离与互拍,请问今后着陆器与月球车分别将进行哪些科学探测,有什么样的特点?香港科研机构参与了哪些探月工程的联合研制工作?还有一个问题,嫦娥三号获得的这些数据和科学成果是否可以供两岸三地的学术机构共享?谢谢。

2013-12-16 10:59:01

吴志坚:

请邹永廖先生回答。

2013-12-16 11:14:30

邹永廖: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首先回答一下下一步我们在着陆器和月球车上将开展哪些科学探测任务。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介绍一下整个嫦娥三号的科学探测任务到底有哪些。

2013-12-16 11:15:58

邹永廖:

在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上都各自携带了四台仪器,主要为了完成 三大科学任务。一是对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探测和研究,二是对月球的物质成份以及一些有用资源的勘察与研究,三是利用着陆器的平台开展月基光学望远镜的观 测和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探测。概括起来说,整个嫦娥三号任务就是观天、看地和测月。我想大家昨天应该看到了,嫦娥三号成功着陆,两器也分离了。到今天大概 是9点半左右,嫦娥三号的八台科学仪器已经有五台科学仪器打开开始工作了,其中一台降落相机在降落过程中已经开展工作,它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它的任务,主要 是获取在整个降落过程不同的高度——从3公里左右一直到降落在月面的照片,它完成了对降落期进行拍摄的工作。

2013-12-16 11:16:21

邹永廖:

昨天的月球车和着陆器搭载的另外两台科学仪器——地形地貌相机也拍摄出巡视器的前貌;全景相机是已经打开的第三台,也完成了对着陆器的拍摄工作;第四台就是测月雷达,我们主要是通过两个通道来获取月表浅层结构中的科学信息,昨天晚上已经打开了,效果也非常好。

2013-12-16 11:16:30

邹永廖:

今天早上大概9点半左右,月基光学望远镜已经开机,从图像来看还 是很清楚的。在这三大科学目标中,有6台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还有测月雷达、红外光谱议,主要完成测月的两大科学任 务。还有两台科学仪器——月基光学望远镜主要完成利用月球独特的平台对天进行观测。另外一台主要是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成像。

2013-12-16 11:59:27

邹永廖:

今天早上大概9点半左右,月基光学望远镜已经开机,从图像来看还 是很清楚的。在这三大科学目标中,有6台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还有测月雷达、红外光谱议,主要完成测月的两大科学任 务。还有两台科学仪器——月基光学望远镜主要完成利用月球独特的平台对天进行观测。另外一台主要是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成像。

2013-12-16 11:59:27

邹永廖:

我想稍微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大类科学仪器到底有什么特色。 我们的巡视器在行走过程中,通过全景相机获得分辨率很高的地形地貌照片。我们利用测月雷达获取月壤层30米和月表浅层结构100米的精细结构,分辨率分别 是厘米级和米级。同时我们利用搭载在月球车机械臂上的探测仪器——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来获取探测点的主要元素。同时我们也利用另外一台红外光谱议获得矿物 成份,这样月球车就能最终完成它的科学探测任务了。我们要获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物质成份和浅层结构为一体的综合地质层面的科学信息,科学家们通过这些 信息可以开展对这个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应该说,中国是首次建立这么好的一个研究平台,我相信科学家们通过获取这些数据并开展研究,有望在月球科学基础理论 研究上做出一些贡献。

2013-12-16 12:02:01

邹永廖:

我们都知道月球车的设计寿命是3个月,它很有特色的一点是对地球 等离子体层的探测。嫦娥三号着陆器上安装了一台极紫外相机,它的波段在30.4纳米,这是一个很独特的相机。我们都知道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特别是它大尺度 的结构和大动力学机理的研究,是目前在这个领域,也是天体物理学和空间天气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焦点。国际上发射了很多地球卫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但是我们 的极紫外相机有三个特点:一是定点对地球等离子体的探测。二是对地球长时间观测,整个月球的白天有14天左右,我们可以长时间进行观测。三是对地球等离子 体层成像。我相信通过对这些探测数据的研究,将有利于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并最终应用于空间天气的预报方面。

2013-12-16 12:02:18

邹永廖:

我们用月基光学望远镜开展巡天观测,对一些有价值的天体进行长时间观测,以对天文学最基础的在强磁场和强引力场下的物理过程技术进行研究,这是在科学上未来要开展的。

2013-12-16 12:02:36

邹永廖:

第二个我想回答一下香港参与的问题。从我们开展探月工程以来,包 括香港、澳门、台湾的科学家们都积极参与,我们也是一直欢迎的,也支持他们参与我们的工作。比如在嫦娥三号的团队里就有香港理工大学的容启亮教授以及他的 团队,参与了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承担的地形地貌相机指向机构的研制。容教授他们在嫦娥五号任务中还承担了不少工程任务。在2006年由科工局成立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家专家委员会的时候,有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科学家参加进来,他们也参加了2010年国家大力支持的研究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2013-12-16 12:02:48

邹永廖:

第三个问题,数据共享的问题。国防科工委专门制定了嫦娥一号、二 号、三号的科学数据发布政策,有A、B、C三类,A类是直接参与研制的单位以及相关人员;B类是我们的科学家应用委员会成员;C类是全世界的科学家用户和 科学爱好者。在数据研究期间,作为承担工程地面应用系统任务的国家天文台负责数据的接收、处理、应用和研究,向这些科学家发布了超过50个TB的数据,有 300多个用户和研究团队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已经向全世界公布了,任何人可以在网上直接下载嫦娥一号和二号的数据。

2013-12-16 12:03:15

新华社记者:

想提一个关于月球矿物的问题,有些用户反馈,对月球上的矿物元素 很感兴趣。据我们了解,嫦娥三号着陆这个地方的钛元素含量比较高,铁元素含量比较低。嫦娥三号是否对这些矿物和矿物中所含有的元素有专门的探测任务呢?另 外一个问题,根据我们之前对虹湾地区资料的学习,发现它的西部边界是在拉古拉斯(音)陨石坑以西一条南北走向的月岭,也叫昼极,这是它的一个边界。我们现 在着陆的地点距离这个边界还有一段距离,在报道中是不是应该更明确地说是着陆在虹湾着陆区,而不要说虹湾更好一些呢?

2013-12-16 12:03:28

邹永廖:

非常感谢。我们对虹湾整个区域的研究,从嫦娥一号、二号也开展了 相关工作。你刚才说到它的钛铁含量高,确实是这样的在月球上,主要有几大类岩石,其中有一种叫克里普岩、一氧冼五岩,一氧冼五岩里面钛铁矿石含量非常高。 我们这次任务主要用两种科学载荷来进行探测,一种是粒子激发X射线谱议,主要获取元素的成份。另外一种是对矿物成份进行探测的红外光谱议,主要对矿物,比 如灰石、橄榄石、钛铁矿进行近距离探测。我们的规划中有专门的探测任务,希望了解整个巡视器行驶路线区间这些元素和矿物的分布。最终我们也希望能够根据综 合的分析研究来确定岩石的分类。

2013-12-16 12:03:48

邹永廖:

至于着陆点的问题,因为整个规划,当时有三个发射窗口,我们瞄准了第一个发射窗口,非常精准,着陆地点也与规划中的区域非常契合。

2013-12-16 12:04:31

东方卫视记者:

嫦娥三号成功登陆之后,俄国有专家预测,中国最多在30年之后就可以把人类送上火星。我想问,第一,我们有没有把中国人登月作为下一步的计划目标?另外,在成功登月之后,有没有把对火星、土星等其它星球作为探测的目标?谢谢。

2013-12-16 12:04:36

吴志坚:

关于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问题,这里我来做一个简单的回答。目前我 们对探月工程的规划是规划到2020年前,也就是刚才给各位媒体朋友们所通报的“绕、落、回”三期。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按照这个规划向前推进。但是,三期 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中国探月工程的结束,应该是探月工程新的起点。对后续探月工程怎么规划还在研究过程中。

2013-12-16 12:04:56

吴志坚:

关于深空探测问题,我们国家也组织各方面专家经过多年、多轮的讨 论、研究和论证,已经有了一些共同的认识。科学界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设想,现在正在研究并形成完整的深空探测方案,等到报国家审批以后,我们将及时向新闻媒 体的朋友们通报。探测深空是人类的不懈追求,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追求。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华民族科学探测的步伐肯定要迈向深空,在人类认识、了解宇宙和深 空方面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谢谢!

2013-12-16 12:05:14

小康杂志记者:

目前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位置跟全球其它国家相比,如果有差距的话,这个差距在哪?

2013-12-16 12:05:28

吴志坚: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国家在航天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令国人骄 傲、世界瞩目的成就,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就我们的航天产品来讲,我们三大类的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我们的门类是比较 齐全的。在遥感卫星方面,我们有海洋、气象、资源、环境等等系列。在导航方面我们有北斗导航系统,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在通信卫星方面我们有东方红四号公用 平台;在火箭方面我们有长征系列,下一代的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正在研制过程中;在测控通信方面,我们初步建成了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探测通信网;在发射场方 面我们有西昌、太原、酒泉发射中心,海南发射中心也在加紧建设过程中。从这些方面来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成体系的、协调的、全面的,但是我们也深深地 知道,我们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相比,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距,包括动力方面的,包括元器件方面的,也包括原材料方面的。这说明我们还应该努力工作, 尽量加快我们的发展速度,使我国早日迈入航天强国的行列。谢谢。

2013-12-16 12:05:48

主持人胡凯红: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2013-12-16 12:06:02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