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经济每月谈: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来源: 中国网  2016-01-22 14:08

聂振邦:

下面我们开始第七十九期“经济每月谈”。这一期的主题是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围绕这次演讲,做了充分准备,邀请到三位嘉宾: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先生,倪鹏飞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仇部长演讲的主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内容和途径。仇部长长期在住建部工作,对城市建设有着系统的、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出了很多的成绩,今天我们请的嘉宾是重量级的,请他给我们作精彩的演讲,大家欢迎。

2016-01-22 09:00:04

仇保兴:

智慧城市是一个很新的题目,这个题目困惑的问题比较多。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内容和途径。

刚刚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用智慧城市来推进宜居环境的建设,推进中国的绿色城市的发展。我的一个理解就是传统的城市建设手段或者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是西医疗法,智慧城市是中医的疗法,这两种疗法是可以互补的,可以使我们的城市建设更加先进、更加美丽。

2016-01-22 09:02:02

仇保兴: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从背景来看,习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了,要走集约、绿色、 智能、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李克强总理也强调了“互联网+”行动,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建设重要内容。刚刚结束的工作会议上,我们发了一个城市 管理的体制改革的文件,在文件上强调了智慧城市是作为解决城市病、促进城市管理、提高城市治理能效的重要手段。为什么这样确定智慧城市地位呢?新型城镇化 是动力,转变传统工业化结构,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信息化是协调创新,新型城镇化是机会平台,绿色化是方向。这五化实现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小康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我们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化作为一种主要的推动力量,给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巨大机会,但是我们也要看,我们城市有了非常严重的城市病,比如说交通拥堵、能源紧张、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围城、噪声污染、用地矛盾、水资源 短缺等等,这些在城市化过程中,还是青壮年就有了老年病,需要我们从中西医双方面进行统一治疗。所以,我们用智慧城市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 城市工作中间来解决城市病,来解决城市的现实问题,来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很重要的背景。

2016-01-22 09:05:02

仇保兴: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城镇化需要内涵和质量上的提升。我 们从全方面来看,有这样几个转向,一是城市优先发展,转向城乡互补发展。二是从高能耗建设或者高能耗的城镇化转向低能耗、低碳的城镇化。三是从大城市扩张 为主转向生态城和小城镇与大城市互相发展。四是盲目克隆国外建筑转向文脉传承。五是高环境冲击转向低环境冲击,一定要走一条低污染的发展道路。六是放任式 机动化转向集约式机动化。七是从大型、集中式,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小型、分散循环式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是小数人先富的方式转向社会公 平。面临的任务非常严峻。这样艰巨的过程中间,需要智慧城市来协调各方,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2016-01-22 09:07:56

仇保兴:

二、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

这个定义内容有很大的争议,因为智慧城市来自于很多家,每一家的 定义都不一样,但是我们从五年前颁发了一个文件,就把智慧城市的定义分为这样几个方面,从城市管理者角度讲,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 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讲,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百姓角度讲,让民众感受到智慧城 市带来的“便民”、“利民”和“惠民”,对政府有效监督。从这样三个角度来讲,智慧城市都发挥了各自的效应。

从手段上看,智慧城市通过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手段推进管理创新。

2016-01-22 09:10:37

仇保兴:

从内容上看,涵盖城市产业、民生、环境、防灾减灾、行政治理、资本配置等等,涉及面很广。

从理念上讲,以智慧系统为“粘合剂”将集约、低碳、绿色、人文等新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从难度上讲,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是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共生来消除部门“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所以我们的信息化经历那么多年以后,每个部门都自己搞一个系统,这种系统就成了各自的信息孤岛,这些孤岛应该通过智慧城市进行整合,形成共享的信息平台。

智慧城市怎么去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呢?主要是通过 “互联网+”进行推进,从集约角度来讲,提高城市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运行效率。用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税务、智慧能源、智慧垃圾处理、智慧管网等等。 智能本身是通过城镇化的智慧化与精细化管理,使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而且百姓更加方便监督各种为民服务的机构。绿色的角度来讲,智慧城市建设促进资源和能 源的循环利用,恢复善待生态环境,通过智慧城市的办法对环境加以保护和建设,实行低冲击发展。低碳角度来讲,我们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使促 进行为节能减排。我们通过测算,光是能源消耗的可释放,就能达到15%的节能和节水,是绩效最高的节约方式。

2016-01-22 09:11:40

仇保兴:

我们在推行了十年之久的数字城管系统与智慧城市的关系,数字城 管将让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多部门服务和协调复杂性的矛盾。数字城管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数字城管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的最重要的 基础部分,因为国家治理体系很重要的是城市管治。同时,数字城管是社会公平的公共品。

数字城管系统作为一种网格化的物理平台,不仅将物联网的感知系统 和视频监控系统精确叠加上去,而且又可发挥现场巡视人员实地拍摄检查并反馈分析的能力,是一种不断严禁的“人-机”复合平台。因此,可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 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市的公共平台。比如说一个井盖掉了,过去一定要等到小孩子掉进去了,然后有关部门再去追查到底是怎么掉的,这个周期 平均13个多月。现在,因为我们网格式管理,把所有的井盖都作为城市的部件记录在案,一旦这个井盖破了、掉了,马上在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检测到,马上信息传 递过去,系统立刻就能发现这个井盖是哪个部门的,把信息传给哪个部门,部门立刻补上。再过一个小时,第二次巡视就能发现这个井盖到底有没有盖上,其中时间 间隔是多少,最后把这个结果公之于众。所以你的为民服务的质量,你的行政效率,都可以体现出来。可以演变为互联网,在每个井盖上加一个装置,可以实时地知 道这个井盖是掉了还是破了,还是好好的。在现有网格式管理上面,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形成一个智慧城市公共平台,这个公共平台采集数据,而且把原有的一些 基础设施和容易发生的事件事先储存在那里,把预案现场化,这是对突发性事件和可能出现的灾害,反应速度极大的提高,把各个部门的责任和效率进行提升。

2016-01-22 09:13:34

仇保兴:

从大数据与数字城管系统,我们通过大数据的管理,从人口24小 时的分布以及交通干线上手机的位置的信息,都可以了解到整个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和发展演变的规律,这种通过大数据,从相关性角度来了解人口的流动,是我们 原来的抽样调查难以完成的,它是从整体上全面地来反映整个人口就业在城市空间的流动,可以解决人口的布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各种各样的城市难题,都可 以找到解决方案,大数据成为有力的武器,成为非常好的管理资源。从这个门,一个窗子打开以后,许多原来传统城市管理的难题或者治“城市病”的途径,我们都 找到了。

这样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一点都不复杂,智慧城市必须是从非常 简单的政府与老百姓的投诉反馈机制,然后延伸到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系统,再通过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三大信息加上去,使得整 个城市的智慧管理系统不断升级,不断向前发展。所以说,智慧城市非常昂贵。有许多设备供应商希望我们的基层政府买他们的设备,就相当于我们到医院里看病, 他不给你开药,他说你找药厂,药厂给你一大堆药,你抱回去吃,这样是很糟糕的,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发现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了没有用,因为它是 设备商供应,它不堪一击,所以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名声搞坏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2016-01-22 09:20:36

仇保兴:

智慧城市还有个叠加效应,由专题性智慧向综合性智慧提升,比如 说功能模块型、数据共享型、虚拟城市型、电子商务型,都是不同的专题化,就是专门针对一种城市病,策划了治疗这个城市病的智慧城市,我从治一种病发展到治 多种病,最后又对疑难病症,比如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发出挑战,这样的智慧城市我们可以认为是到了一个高度,所以不治病的智慧城市是加速了工业的开发,我 们取得了收获,架构非常好。我们有个非常著名的国外大公司,一进来就说“智慧地球”,我们说地球比人类聪明多了,地球聪明起来,然后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为 了卖设备,等于你到了医院,不让你看病,给了你一大堆药,这是走偏了方向,浪费了钱。这样我们就要寻找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是什么,首先智慧城市必须是围绕 着促进城市的绿色化,把节能减排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通用的问题,城市最基本的一个病,联合国给出的数据,75%的能源是城市消耗的,75%的污染是城市排 出的,75%的温室气体是城市引起的,如果说地球有病,城市是根源,大自然本身是绿色的,不要去破坏它。乡村也是绿色的,不是灰色的。通过智慧城市建设, 把城市转变成绿色,这是长期的概念,这样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智慧的绿色交通,智慧供水、智慧能源城市,都是围绕着使城市绿色化,来运用我们的信息数据, 运用“互联网+”。

城市生态化改造,是需要城市建筑密度、人口密度适当提高,保持紧 凑,防止出现美国的城市蔓延,绿色建筑达到80%以上,可再生能源占比20%以上,然后生物多样性,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跟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非 常大的差别,就是西方一个农民消耗的能源比城市的人要多得多,在中国,我们一个居民消耗的能源是农村的三倍,是倒过来的,因为我们的农村还处在非常低机械 化运作的水平上,人多地少。所以,整个城市化的过程,对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空气排放、污染压力都非常大,所以通过原有程序的生态化、绿色改造等等来运 营。

2016-01-22 09:24:51

仇保兴:

城市交通与绿道建设,交通从世界的发展来讲,占到整个能耗气体 排放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的交通现在发展非常快,小车进入家庭,但是如果我们采取在城市建设的角度,硬件和软件一起结合,比如说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使空 间利用和交通紧密地结合起来,利用智慧交通改治拥堵的情况,通过城市发展的骨干交通的智慧化,轨道交通与大容量快速公交等等,把城市交通毛细血管,包括绿 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打通,这样使信息化与机动化协调起来,解决交通排放的废气,又使交通的能耗下去,这是第三个长远的方向。

我们通过智慧税务建设来处理海绵城市和排水、污水、安全供水以及 防洪防涝。城市许多管网运行状况是不能改制的,智慧城市建设使这些管网把平时疏通的情况、堵塞的情况,以及多少水量,我们哪些管网应该启动,哪些管网应该 关闭,应该智慧地反映和适应我们城市的洪水,同时使城市的暴雨都能下渗到地下,和地下的水接通,使水地成为水库,城市像海绵那样吸收水。最近经济工作会议 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来,城市水源的问题,需要城市自行解决,大规模地调水将来中间会减少,水是可循环的,智慧城市要促进循环。我们过去对水资源的利用是加 法,人口和产业,利用加法。现在是乘法,也就是水利用一次,等于水资源就加了一倍,利用两次加了两倍,新加坡就是一个典范。我们海水淡化每一吨5块钱,但 是污水再生一次是2.5块钱,所以非常便宜,比任何长期调水的成本都要低。同时,这种供水的模式非常安全,非常可靠。所以说,我们把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的 建设能够相互促进,比如说我们海绵城市建设把传统开发模式形成的洪水高峰大大消减,原有的管网,原来五年一遇的,就变成了十五年一遇、二十年一遇,把综合 管廊变成智慧管廊,把海绵城市变成智慧的海绵城市,把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水回用,水务协同微循环都带动起来,这是我们国家城市建设中间第四点。

2016-01-22 09:30:00

仇保兴: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及建筑节能,城市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城 市。大家知道,分布式能源和集中式能源有巨大的区别,集中式能源是一个独立的电场,如果这个电场遭到了袭击,整个城市能源就消失了。非物质能源是分散的, 比如屋顶的太阳能、周边的风、生物质发电等等多种能源,整合成新能源网,这就必须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它们协调起来,共同为城市提供一个安全、保障又有弹性的 系统,这种并列系统一两个节点出了问题也非常安全,所以它是弹性的,同时它又是绿色的、可再生的。这样,它就是一种互联网智慧城市的运用模式,叫智慧的能 源城市。所以我们有许多智慧城市,但是我不能解决智慧能源问题。供电系统,我领导的一个团队在东北地区尝试,把50万人口,所有的物品能装上太阳就装上太 阳能,50万人口装20千瓦的太阳能,是这个层次的状况。如果这个在全国推广,若10%的屋顶实施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工程,年发电量相当于再造一个三 峡电站,应用潜力十分巨大。

绿色小城镇建设,我们在小城镇建设启动以后,把新能源的应用、三网合一的信息技术,来回溯超市产品质量等等,再一个把水的小型化、低成本、无害化的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这些在大城市里是难以推广的,小城镇可以推广,小城镇成为新技术的汇集地。

智慧城市必须要应对,比如城市空气,现在我们经常说的pm2.5 到底怎么产生的?我可以告诉大家,pm2.5产生的来源,可以说每天都不一样,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种源头如此分散、如此多元 化的污染源,我们必须要通过智慧的源头分析、现场的智慧检测、过程的控制,智慧的预警预报和智慧的系统反应,才能有效应对。不能看看天,再判断能见度多 少。如果有效应对,就会使污染下降。

2016-01-22 09:43:13

仇保兴:

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城市的基础细胞就是建筑和社区,如果我们 把这些建筑与社区能够健康化、绿色化,通过“互联网+”,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每个绿色建筑都安装一个集成的传感器,把二氧化碳的浓度、VOC的浓度、温 度、湿度、能源消耗、水的消耗都收集起来,传递于中心管理,横向比较,都可以很方便地来发现这个城市病中间哪几个建筑的病最严重,哪几个细胞首先坏死了。 我们发现,从水消耗最高的建筑与最低的相差12倍,能源消耗最高的建筑和最低的建筑相差16倍。城市的病是由建筑的病,即细胞的病构成的,通过绿色建筑、 绿色社区,智慧化管理,首先能发现你是先天的病还是后天的病,有许多建筑是先天的病,管子就接错了。所以,我们要从八个方面应答,不应答就是假智慧,但是 每个城市又有一种流行病,智慧城市是以中医的治理方式,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理解。

智慧城市类型众多,但是从科学分类来讲,至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 面,一是城市管理绩效提高型,即社会创新模式、创新机制的激励,大大提高了政府治理城市的成效。二是节能减排型,城市发展绿色化,不仅仅使当代的城市宜居 起来,因为我们城市不宜居主要是污染,主要是不绿色,为下一代留下什么。三是市民生活便捷型,也就是说,市民生活不方便是因为城市有病,所以智慧城市必须 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城市病,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前两种是政府必须事先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规划的,并能为第三种奠定基础。顶层设计的本质是“城市诊断”、 “看准”城市病”,再以智慧手段综合调理,从而逐步演进为复合式全功能智慧城市。只有这种智慧城市才是中国需要的,才是符合我们前面讲的“五化”的方向, 使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好。我们的城市生活更美好,来发挥它的应有作用,这样的智慧城市才是我们需要的,才是能够以最低成本、最优质的服务使我们的城镇化健 康绿色向前发展。谢谢。

2016-01-22 09:53:42

聂振邦:

仇部长系统介绍了智慧城市的背景、内容和途径,针对城市病治理 问题、消耗、能源、交通、促进水的循环利用等等做了系统的介绍和演讲。解决城市病,一个是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噪声污染,从解决细胞入手,解决城市病本 体,包括从集约化的城市化走向社会公平,利用“互联网+”解决智慧城市信息化。再循环利用方面达到节水节能,把城市分成网格,使城市更加精细,所以仇部长 讲得非常系统、非常全面,对我们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带来一个很大的对智慧城市的全面理解,给我们开拓好思路。下面我们再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仇部长的演 讲。

下一位是肖金成先生,他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的副会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研究所原所长,他在区域经济和投资基本建设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请肖所长给我们作精彩的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城镇化与产城融合。

2016-01-22 09:56:10

肖金成:

大家上午好,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交流。我知道,今天是智慧城市这个主题,前面仇部长讲智慧城市,很权威,我要讲智慧城市,实际上是外行人看热闹,我就讲产城融合的问题。产城融合是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就讲讲城镇化,然后在城镇化的背景下,讲产城融合的问题。

城镇化是从2000年开始提出的,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城镇化战略 大家都很关注,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每次都要把城镇化的内涵讲一讲。我们给城镇化下一个定义,城镇化是什么?我们说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农村 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这样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过去的城市,都是政府的所在地,那时候的城市规模不可能扩大,但是随着工业化,工业化是趋向集聚,农业是趋向 分散的。工业是依托交通,依托配套产业,需要集聚。我们说产业的发展会带来很多的就业岗位,有劳动力的需求,所以城镇化的人口就是城市。工业化的过程,也 就是我们工业的GDP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比重中不断提高。现在我们的二、三产业,因为工业带来了人口的增加,人口增加就带来服务业的发展,既要为工业服 务,也要为居民服务,所以二、三产业又是集中的,不可能是分散的,比如我的工厂在这里,为工厂服务的产业离它很远,那样不行。居民也不可能离工厂很远,每 天去了两个小时,回来再两个小时,这是不太合理的。我们现在有这种情况,搞得很分散,实际上耗费了很多的资源和时间,所以我们的二、三产业趋向集聚。

2016-01-22 09:57:50

肖金成:

产业和人口聚在一起就是现代城市,这和古代的城市不一样,古代 的城市是全国人交税,养活一帮人管着大家,政府官员的需求、家属的需求,他们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军队一般在边疆,有一些驻军,驻军有需求,所以最早的镇是 军队,是军事重镇,和我们的小城镇不一样。那时候规模和数量都是比较均衡的,几千年就这么多人。现在不一样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提高,数量 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断地从农村把劳动力聚集到城市。你仅仅靠城市自己生孩子,自己满足劳动力的需求不太可能,所以一定从农村转 移过来。农业GDP比重在不断下降,现在我们的农业GDP占多大的比重呢?刚刚到了10%,用不了几年就降到10%以下,农业GDP只有十分之一了,但是 人口还有将近45%的农村人口,10%的GDP,你想想,我们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这不太可能。我们现在55%的城镇化水平,实际上包括了两亿多的农村转移 人口,也就是农民工。农民工三个字是带点歧视性语言,我也不太赞成用这个概念。我们十八大用了新概念,叫农业转移人口,也就是说,农业转移出来的人口就是 农民工,印刷出来六个字,就不如三个字。这两亿多人,55%里面包括了两亿多的农民工,但是户籍人口没有那么多,这部分人虽然到了城市,生活和工作了几十 年,但他没有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服务和工业服务,五千万的留守儿童,这五千万是个大数,是估出来的。如果这些人又进了城,现在是老人在农村,一对夫 妇有两个老人吧,那又有五千万,可能有将近一个亿的老人,这些人还处在分离的状态。我们的城市化战略,我们提出来要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这个人主要是指 的哪里?有人理解为城市居民,城市让人生活得更美好,实际上指的两亿六千九百万的农民工,主要指的这些人,要解决这些人的问题。

2016-01-22 10:00:38

肖金成:

这些人有什么问题呢?比如说价值问题、收入问题、子女入学问 题、社会保障问题,要不让他举家进城,他一人住在工棚里,几十个人搭一个房子,要是把老婆孩子接来,不能都住在工棚里,所以就要租房子,这一系列的问题, 就是城镇化战略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所以城市化战略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市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 务,所以千万不能把这个理解为以人为本就是城市居民现在每个人20平米,能不能变成40平米,能不能居住的更好,需要把最迫切,把这部分进城人的居住生活 等各种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如果这些都解决好了,我们的就能让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城市化的战略、城市化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允许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开始还叫自带粮 票,现在粮票取消了,但是户籍等其他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积累了三十多年,现在要一下子要解决很难,一年两亿农民工问题都解决,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 务和社会福利,这不可能。我们说坚持因地制宜,分布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市居民。我们的城镇化道路到底 应该怎么走?我们认为,2007年十六大报告之后,我们研究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农民工为主体,以农业化为动力,大中小 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很多人认为,又用“城镇化”,又用“城市化”,这个概念比较混乱。

2016-01-22 10:02:54

肖金成:

我可以透露一下,“城镇化”和“城市化”是一个概念,是等同 的,过去学者从国外引进这个概念的时候叫“城市化”,后来说我们中国的城市和外国不一样,中国的城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我们的地级市,还有县级 市,还有副省级市,还有直辖市,这叫城市,县城不叫城市,叫城镇,进入城镇算不算城市化?这个也算,在外国不分这个,大小城市都叫城市,我们给分成两块, 意思是不管进入到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小城镇,都是城市化过程,都应该统一到城市化水平中里去。我们现在是55%,其中一部分,或者很大一部分是居住在城 镇,城市化和城镇化是一个概念,没有区别。当然可能学者在十五计划中提出了“要不失时机地推出城镇化战略”,过去叫“城市化”,现在文件中改了叫“城镇 化”,有的学者就说城市化和城镇化不同,城镇化就是要发展小城镇,农民从农村走出来,既可以到城市去,也可以到城镇化,说中央认为主要到城镇去,所以叫城 镇化,其实中央没有这样说,要防止大城市病,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这是几十年来的口号。但是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大城市发 展得很快,规模越来越大,小城镇发展不太理想,为什么呢?小城镇创造的就业岗位不太理想,农民到城里来,不是为了逛一逛,旅游一下,他要工作,要收入。

农民很聪明,哪里有工作我就到哪里去,哪里收入高我就到哪里去。 他们发现,到大城市很容易找到工作,而且收入比较高,到小城镇,尤其是临近的小城镇,想找工作不容易。这在经济学上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城市具有集聚经济 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企业愿意到大城市去,企业去了就会创造很多就业岗位,还需要劳动力,给的收入也比较高,因为收益比较高。小城镇搞个小企业,利润很 少,想增加利润就要降低工资、降低报酬,这样利润才能高。

2016-01-22 10:05:25

肖金成:

大城市中的很多企业利润来源是由市场来的,市场很大,他要提高 竞争力,不是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提高利润,所以农民愿意到大城市去,不愿意到小城镇去。这就是理念上不一样了,我们的政府想了,大城市人民够多了,你最好 到小城镇去,首先他认为小城镇的空气好,小城镇的房价低,小城镇不拥堵,不要到大城市去,大城市空气不好,交通也拥堵,而且房价又高,你买不起房子,到小 城镇买房子便宜。农民说了,我到小城镇去没有收入啊,还不如住在农村了,离小城镇很近,骑自行车就到了,我何必非得搬到镇里去呢?这样就带来两种结果,一 种是我们不想让大城市规模更大,结果是人越来越多。尤其北京,北京从来没有放松过人口管制,非常严格,全世界第一严格的就是北京了,学历再高也没有用,没 有指标你就进不来。但是,这个城市规模就是控制不住,人口不断地膨胀。前几年人口以每年五十万的速度增长,我们知道,五十万以下就是小城市,原来是二十万 以下的是小城市,现在改了,北京一年就增加一个小城市,速度很快,为什么呢?因为农民工不要求你给我转户口,有没有户口都无所谓,只要有工作、有收入就 行,你只要让我进来就行,别把我暂住证撕掉把我迁回去,他就满足了,他没有想要你的社会福利,也没有想要你的公共服务,就不断地来,来了就走不了。过去还 有城墙,不行把城门关住,有北京的身份证才能进来,现在没有这种手段了。过去要粮票,没有粮票就吃不了饭,现在粮票也取消了,他在餐馆就能买到。再严一点 的办法,我说不让你来就不让你来,没有用,农民工不听你的,说来就来。过去还能遣送回去,结果护送的人还没有回来,农民工已经回来了,遣送的人还得买票, 所以说没有手段。所以我们控制大城市是没有作用的,大城市的规模就越来越大,紧接着就是大城市病,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很多事都是事与愿违,我们不想让大 城市大,结果大城市就大起来了。

2016-01-22 10:06:58

肖金成:

为什么出现大城市病?实际上五十年代就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会出现 大城市病,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出现,现在我们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出现了大城市病,这有点匪夷所思,而且我们的规划从来没有想让大城市扩大,这是怎 么回事?后来说,搞不好就是我们规划出来的,2004年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我参加研究了,所以我了解这个情况,我们分析预测,说2020年北京城市人口 会超过两千五百万,我们建议按照两千五百万来规划。但是不行,说两千五百万太大了,水不够,会造成大城市病,所以最后确定出,2020年北京人口要控制在 一千八百万。我说你怎么控制啊?控制不了啊。1800万,当时是是1400万,经过15年,增加400万,这当然是增加不少。但实际上当时我觉得北京人口 一定不止1400万。到了2009年,北京市统计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1900万,本来说到2020年控制在1800万,到2009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就到 了1900万,比控制指标多了100万,还有11年,这11年的日子怎么过,规划1800万结果超过了,超过了怎么办?就不断地往里塞,本来准备了一桌 菜,来了两桌客人。那么怎么办呢?主人就很尴尬,我就准备了1800万的空间,你来了1900万,还要不断地来,怎么办?这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不好解决。 我们预备两桌菜不就解决了?为什么不做这样的准备?主观地认为我做一桌菜,来两桌人,其中一桌人肯定会走,实际上不是这样,一定会分享。所以,规划一定要 顺应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做好预测。你预测两桌客人就准备两桌菜,不能只准备一桌菜。

2016-01-22 10:10:40

肖金成:

当然,北京也想了很多办法,尤其是解决居住问题,我们就在天通 苑、回龙观、望京搞了大型的居住区,解决住房问题,没有想到造成了产城分离,每天几十万人在来回摆动,潮汐式交通。我们搞了亦庄开发区,完全是搞工业,工 业是要搞,当然现在发展规划纲要中限制北京搞工业,但是北京二三十年前规划了一个很大规模的亦庄开发区,主要是发展工业,规模开始是40平方公里,后来到 100平方公里,从北京市区,还有从天通苑,到亦庄去上班,距离很远,这个距离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交通拥堵。后来我们在通州搞了一个副中心,房地产商也到 那儿盖房子,房子盖了不少,也都卖出去了。大家都住在通州,早晨到城里来上班,又造成了产城分离,工业远离城市,居住远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大城市普遍的 情况,这追情况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交通拥堵,加剧了大城市病的发生。所以,我们提出要产城融合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产城融合在逻辑上是通的,因为产和城, 没有产业哪有城市?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你的产业就是工业,没有发展服务业,也没有商贸居住,只能到另外的居住区。所以提出产城融合,因为产业和城市和居住 要离得很近,不要太远,这是我们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的观点。

2016-01-22 10:12:26

肖金成:

我们的城市建设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千城一面,方格状布 局,火柴盒式楼盘,封闭式住宅小区,规模宏伟的CBD。不管大城市小城市,都搞CBD,CBD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交流,不是说什么城市都可以建CBD的。 另外,CBD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专门就是写字楼,原来CBD被外国学者称为鬼城。现在中国的鬼城其实不应该叫鬼城,一个是空城,一个是死城,还有一个鬼城。 什么叫鬼城呢?白天有人,晚上没人,这要鬼城,像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白天人很多,晚上没有人了,因为不在那儿居住,白天的魂就留在这里 了,晚上在这里游荡,就叫“鬼城”。还有过去很繁华,现在很萧条,人都走了,留下一个城市废墟,这叫鬼城,几百年前很繁华,周围埋葬了很多人,现在都走 了,人走了鬼就来了,像美国的底特律,这就是典型的“鬼城”。中国的不能叫鬼城,过去没有人现在也没有人,那叫鬼城吗?鬼都没有。未来有没有人,说不清 楚,他这个只能叫“空城”。我们的CBD实际上是有很多教训的。

另外我们的城市建设还有一个问题,叫粗放分散,土地利用粗放,建 设用地浪费。我们搞了很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我们为什么要搞智慧城市,要搞数字城市,要搞绿色城市,我们过去搞了很多“面子工程”,光搞地上,不搞地 下,因为地上的能看得见,显出政绩来,地下是看不到的,所以浪费很大。我们当时说基本建设是先地下后地上,常见的是搞地上,不搞地下,所以下了雨大了,洪 水就出来了,下一点小雪,所有的车都开不动了,这是因为我们搞“面子工程”的结果。

2016-01-22 10:13:42

肖金成:

产城分离,我们社会事业发展都比较薄弱,要加强这方面。

我提要贯彻产城融合的理念,城市建设要集约高效。所谓集约,就是 要在单位面积内集中更多的产业和人口。现在有很多学者说智慧城市就是花园式城市,就是绿色城市,就是进来看不见人,大家都在树底下。有的市长宣布,我们的 城市,将来楼房不能超过树,要树底下建房子。但是我认为中国做不到,因为我们的空间虽然大,但是可供人生存发展的空间不大。我给大家报一个数据,中国 960万平方公里,只有180万平方公里适合人类居住生存,其他地方不适合人类生存。现在的问题是,在不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地方生存了很多人,这是我们面 临的矛盾和问题。将来人口要向城市集中,如果用地不集约、不高效,占用大量的耕地,粮食安全要受到威胁。所以我们要集约,我们的粮食安全,粮食要进口的 话,粮价就会涨,现在粮价很便宜,但是中国13亿人,要进口那粮价肯定高,不仅粮价高,运价也高,把我们的胃系在人家的裤腰带上,那怎么行呢?所以我们一 定要集约,少占耕地,怎么办呢?集约发展。

(图)这张图是加拿大的温哥华,加拿大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三千多 万人口,有的是地,人家要建城市,不用考虑节约用地。但是人家把城市搞得很集中,紧凑的城市才是低碳城市,一个楼隔另一个楼很远,当然走路有利于锻炼身 体,但是开车就消费汽油,虽然在加拿大汽油很便宜,中国的汽油要贵,但是你要开车就要花汽油,又排放,又不符合低碳原则,所以要紧凑。

集约紧凑不表示我们不考虑生态,不考虑宜居。我们要考虑宜居,这需要我们城市规划方面考虑大城市,尤其是百万人以上的城市,一定要保留一个“肾”和“肺”,城市的“肺”是森林,城市之“肾”是湿地,我们要有一定比例的林地和湿地。

2016-01-22 10:17:50

肖金成:

(图)这张图也是温哥华,这是原始森林,人家在城市规划的时 候,觉得这个城市规模很大,城市的生态是要出问题的,所以一定要考虑把森林保留下来,不能把树砍掉,就保留了一个森林公园,很大的规模,这些树都不是栽 的。我们的城市是先把树剧掉,再栽树,我们一栽就栽大树,然后到山上把古树花几万、几十万运到城市,居民感到很神奇,头一天还光秃秃的,第二天把大树搬过 来了。我们的生态是一体的,你把山上的大树挖了,搞到城市来,山上的生态就不行了,你在山上要栽一棵大树,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花了很多钱,办了很多事, 对生态却没有什么好处。我们规划中就把林地保留下来、把湿地保留下来,不能先搞掉再去栽。包头有18个公园,不是建设起来的,人家规划的时候就留了很大的 一块地,当时的树很小,现在长了三四十年了,都是参天大树,包头就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周围都是沙漠,但是人家的城市搞的很好,他们就是考虑到未来城 市规模搞大以后,生态是主要矛盾,一定要把林地尽可能多地保留下来。小城镇周围都是林地、庄稼,你说我搞一个大广场,大公园,这没有必要,走上1100 米,就到了森林中心去了,那没必要盖。

2016-01-22 10:28:32

肖金成:

我们的城市建设要传承文化,规划的时候、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把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特色有历史的文化保留下来,不能先拆了再新建,弄一些假的文物,实际上也是很大的浪费。我前不久到昆明,正好有段时间去逛街,发现昆明 有个文化遗产保留得不错。当时官员为了老百姓的吃水问题,打了一口井,上百年都用这口井,搞了一个大石头,上面写着井的来历。我一看这个井,在一个院里, 门还开着,进去以后我还拍了照。我说这个文化遗迹应该让大家观赏,来回忆,来缅怀,结果是在一个院子里,一会儿人家来了,我们这儿是办公的地方,你怎么随 便闯进来?规划的时候,规划到一个办公用地。我看到旁边就有一块绿地,我转悠半天,什么都没有,你规划的时候应该把这个井规划到绿地里面去,老百姓不就能 看到了吗?所以规划一定要有人文精神,城市规划是水平很高的,要专业人士才能干,如果大家都横平竖直规划设计,那就用不着别人了,我们现场就可以画。所以 我说成是建设要科学规划,没有科学的规划还不如没有规划,我就是这样的观点。我们现在的电脑技术可以把欧洲、把全世界最好的建筑物复制过来,把最好的街区 复制过来,但是不行,我们一定要符合我们的情况。刚才说的那个古井,就应该按照古井的位置好好设计设计,你不能说先把它搞掉,然后再考虑,这样不行。所 以,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比如北京的规划,我就开个玩笑,规划们说一定是这么说的,不是我们规划滞后了,是你们发展太快了,谁让你发展那么快的?电影里有 一句话,蒋介石说的,“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滑”,我们现在的规划是这样的,规划家们说“不是我们滞后了,是你们太快”。规划一定要预测,预测两桌人 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两桌菜。

2016-01-22 10:31:58

肖金成:

第二,规划要有全局性,我这个城市要发展多大,不是你这个城市 决定,是周边的区域决定,如果周边有个更大的城市,你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北京和廊坊,廊坊要大发展,北京一千万,我也可以搞一千万。但是北京如果不 关住城门,你那一千万是发展不了的。经济要作为一个整体,多少个大城市、多少个中等城市、多少个小城市,这要从区域的发展趋势来考虑。比如说京津冀一亿多 人,未来可能还会增加几千万人,贵州、四川,那里人太多了,有可能要过来,过来还有张家口、承德。还有北京和天津的生态屏障,那里冬天比较冷,不太适合居 住更多的人口,就考虑那的人要转移出来,所以要考虑多少个大城市、多少中等城市,多少个小城市,多少小城镇,农村有多少人,你得考虑全局性,不能说北京就 考虑北京,天津就考虑天津。北京说我不要人,但是不要人谁来开机器?谁做餐厅服务员?所以规划要有全局性,一定要有区域,甚至全国,甚至全世界,都要统一 考虑,北京的人口增加,不是北京人生的,很多都是从外面来的。

规划要也权威性,我们的规划很多,不断地变动,有的规划就变成了 很有弹性的东西,没有权威性是不行的,有规划也没有用。我到了英国的爱丁堡,发现他的那个城市规划,所有的楼房都在一个铜版上,铜版放在一个广场上,当所 有的居民都能找到自己住在哪个楼,所有的规划都要有市民同意,市民不同意就搞不了。我们换一届官员就搞一个规划,经常变,有的根本就不按规划办事,规划得 很好,结果建的时候这个规划没有用,所以说没有权威性。我们不按规划办事不行,还有规划太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来了,要多规合一,规划蓝图要一届跟 着一届干,我们的规划才会有效果。现在要搞多规合一的,市域空间规划、县域空间规划,要一张蓝图,那么多规划放在一张图上,需要各部门协调。

另外规划要有规划体系,我现在正在研究规划体系,哪个在上,哪个在下,谁听谁的,现在也说不清楚。我们准备花一点时间,这几年我们都在研究空间规划体系,我也作为一个课题,已经出版,书名叫《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研究》,你有兴趣上网买一下。

2016-01-22 10:33:53

聂振邦:

我们国家现在是经济的产出量80%以上来自于城市,现在人口居 住量是50.5%,今后要发展70%左右。就业的人口50%在城市,带来了城市病的问题,污染、拥堵、噪声、环境的破坏、不宜人居、产城分离等等一系列问 题怎么解决,我们这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从他们的经验、他们的体会、他们的实际做法体会到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产城融合,刚才肖所长讲到了,他参 加了一些讨论,把城市和产业分离,就带来我们今天北京城市的状况,早晨一上班就要挤汽车。我在电视媒体中看到,早晨一两点钟,家长、老人就给子女排队,排 队站位置,然后子女去上班,我觉得肖所长讲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性化”,如果没有这个问题,我们这些老人,也都退下来了,都需要在家睡的懒觉,但是 早早得起来排队,让子女去到大城市里上班,就没有精力了,回到家还有老人、小孩,国家的脊梁靠你们,财富要靠你们创造,国家社会发展要靠你们一代一代的 人,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城市带来了经济的集聚效应,但是城市病必须要解决,如果不解决,这样发展下去,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家童拥堵是最典型的,空气污 染,周围的雾霾,还有整个产业结构布局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我们这次论坛,各位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科学规划,要有权威的规划, 这个科学规划要可吃西,要人性化,要传承历史文化。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在座的都是媒体界的比较多了,好多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一个世纪以前建的,甚至历 史更久远,积淀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那些建筑都是低矮建筑,现在高达建筑都把它们掩盖其中了,新城和老城的关系怎么处理,也是个大问题。既要生态、环保、 宜居,还要传承历史文化。北京是几朝古都,2000多年的建城史,杭州市市委书记几年前来介绍过,他处理得非常好,保留老城,建新城,我们研讨论证、介绍 情况当中,把他们的智慧通过媒体人传播到社会上,大家借鉴这些好的做法。

第三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研究室主任倪鹏飞先生,他发言的题目是重塑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

2016-01-22 10:40:30

倪鹏飞: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把我们的研究向大家做汇报。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发布,我们在研究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和空间结构发展的问题。

为什么研究这样的问题,刚才肖所长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出 了成果了,我们也在研究。之所以要研究这个问题,就是说这是有点问题,我们现在的空间发展存在着不协调,发展战略亟待作出重大调整,三中全会、五中全会, 还是城市化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都提出了要优化空间结构的问题。

我们可以做一些反思,我们过去的空间结构,主要是体现在三个层 面,一是特别强调分区,是逐渐形成的,先是西部大开发,后来是东北振兴,再后来是中部崛起,再后来东部先行,把中国分成四个区域,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情 况。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振兴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也不得不说许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有些问题可能还进一步恶化。

2016-01-22 10:43:01

倪鹏飞:

二是“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大概是“十二五”提出来的,这 个战略还是一个在理论上、在地图上看是很完美的,但是也是需要进一步改变的。三是增长极战略,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在区域发展中一直特别强调的战略,发展 的初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我们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或者马上要跨入中等收入陷井上段的水平上,还继续采取这个战略,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这个战 略是不是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东部的一些重点城市,它的中心区发展得非常好,周边不到一百公里都是一个贫困带,目前我们还在推动各种新区、改革 配套区,这都是受到增长极战略的影响。因此我们说,这些都可以进行一些反思,这些反思有利于我们跳出目前的一些思维的定式,来重新审视中国的空间结构应该 怎么安排。

从未来的趋势来看,中国的空间结构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将带动 中国经济空间和城市体系发生变化。基于这样的考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图)我们看看这个图,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经济地理有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叫“胡焕 庸线”,一东一南和一西一北,有人口聚集的明显的区别,这其实是反映中国经济空间的基本格局,也是反映发展严重失衡的一条线。同时我们仔细研究这两个图, 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线,这就是东经110度线,左边的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的夜间灯光地图,这个地图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越亮的地方肯定是经济繁 荣越高,很多学者用这个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

2016-01-22 10:45:35

倪鹏飞:

我们有这样的发现,首先我们发现东经110度附近有一条重要的 断裂带,也就是山西的西部、河南的西部、湖北、湖南的西部、广东的西部,有一条断裂带。第二个发现东经110度以东还有“胡焕庸线”以东以南,这个密密麻 麻的点是非均匀分布的,但是我们看不出来中部和东部的差异在什么地方。在东部的一些区域,也有不亮的地方,在中部的地区也有比较亮的地方,因此我们就在 想,过去一看统计数据就看得出来东部和中部差距很大,但是用地级数据和县级数据,看不出这样的明显差异,因此东部和中部真的是分裂的吗?真的应该分开吗?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在研究中发现,中长期内,中国经济空间将呈现“东中一体、外围倾 斜”的新格局;中国城市体系将会呈现“一网五带、开放互联”的新格局。在更长的时期内,随着西部人居环境的改善、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以及全球格局聚变, 中欧亚大陆的再中心化,中国经济空间有可能突破“胡焕庸线”,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但是,就在中长期内,我们有着两个重大的发现和判断,“东中一体,外围 倾斜”。这其实是经济的空间格局,我们一般用人口来衡量,也就是说东部和中部将集聚为中心,东中一体化趋势明显;东北和西部分散为外围,向主要城市群和城 市带倾斜。由于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和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原来在东部一些中心区域是经济的发展中心,现在这个中心要扩大,要扩大到整个中部和东部地区,也 就是说中部和东部地区都是中心区。在东经110度以西,还有东北地区,是外围。外围倾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在一些重要的区位上能得 到很好的发展,相反这些线以外,在中转期内,可能会更加衰退。

2016-01-22 10:53:09

倪鹏飞:

现在处在城市中国的时代,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显然是受中国城市体 系格局来支撑。中国的城市体系我概括为“一网五带”的格局,顺应经济空间新格局,逐渐形成“一网五带”,东部和中部由于高铁和高速公路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并 联,将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城市体系。我们看了一下,如果按照高铁的规划,未来在中东区域范围内,到2020年会有六纵六横,接下来可能还会七纵七横,八纵八 横,还有各种不规则的交通线。在这个网络上,任何一个城市距离它周边的城市都在一小时到三小时之内,一小时是什么概念呢?一小时是同城,每个城市和它周边 的城市都是同城发展的概念,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网络。就是说,在东部和中部,中国将会形成一个城市网,一个密集的城市网。在东北和西部,甚至东南沿海地区, 我们结合目前的交通线和我们正在推进的一路一带的战略,发现至少会形成五个带状发展体系,比如西北哈大铁路的一条路,西北一条线,正西、西南、东南,这样 五条线如果结合一路一带,非常明确,一个是有铁路线,在铁路线上已经形成一些城市了,有了城市的基础,预计由于东北和西部地区处在中国的经济地理的边缘 区,它将会有所收缩,将会形成五带为主的城市体系。

这个体系还有一个支撑是群,由群支撑网和带,由带和网构成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城市体系。目前住建部正在做全国的城市体系规划,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具体的我就不展开说了,每个团、网,这里面都分得非常清楚。

2016-01-22 10:55:59

倪鹏飞:

下面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为什么我们说会形成这样的格局,不光是从表面上,从图上看到的情况,进行一个主观的判断,而且我们有一些理论和实证的依据,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判断的基本理由。

从历史演化来看,中国经济空间有一个演化的过程,经济空间的指标 我们用的是人口密度的指标,东部和中部的人口密集,东北和西部的人口稀疏,特别是东北地区目前人口流失比较严重。还有,近年来中部地区人口聚集趋势明显, 东部和中部人口密度差距缩小,呈现团状发展趋势。东经110度附近出现一条断裂带,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分水岭,从图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从人口迁移来看,目 前已经出现了人口回流的情况,中部地区回流是最多的区域。

城市体系的演化。中国城市体系和连通联系比较紧密,1990年以前为第一阶段,那时候的城市体系是点线状的。铁路干线以及沿江、沿海发展轴线还未实现快速化,沿线联系比较松散,主要以中心城市为支点,实施“以点带面”的不均衡发展战略。

1990至2010年为第二阶段的群带城市体系,铁路提速及高速公路建设扩大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城市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群逐渐崛起,依托群带城市体系实施“以线带面”的发展战略。

201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的群网城市体系,高铁网络逐渐形成,东中部网络效应促进一体化发展,多层次的城市群发育成熟,逐渐迈向群网城市体系,实施“群网带面”的均衡发展战略。

2016-01-22 10:58:09

倪鹏飞:

从现象上看,东中一体有明显的趋势,一个是从人口空间来看,一 个是从体系来看。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东中一体的内在表现又在哪里呢?一般是一体化,尤其是讲经济的一体化,一般是要从市场、要素和产业三个方面来进行考 察。我们从市场来分析,市场的一体化有个常识,就是两个区域的商品价格如果非常接近,运输成本极低的情况下,可以说这两个市场是一体化的市场,但一般用相 对价格方差来测度市场一体化水平。

产业一体化,是东中一体化的关键,能够实现垂直分工是一体化的重 要表现。我们用了一个指标叫产业相似度技术,现在国家统计局统计得比较粗糙,是一级二级,更细的还没有,这个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产业一体化的趋势。开始东中 区域之间的产业相似很高,中间有差异,后来变得越来越相似了,从相似到不相似,变成又相似,我们怎么来理解呢?在过去的相似,它是恶性竞争,水平的竞争, 你也有这个产业,我也有这个产业,你发展这个产业的所有环节,我也发展这个产业的所有环节,这是一种相同,这叫水平相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竞争中可 能够会有各种不同的分工,可能就有一些差异了,他可能不再做这个产业了,或者相似度下降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产业相似度又上升了,我们虽然都在一个 产业里面,都是生产或者都在汽车产业,但是我们所在的环节不一样,比如说上海在做发动机,重庆在做外壳,其他地方做零件等等,这种相似是我们希望的,它恰 恰是产业一体化的表现,当然也要有交通来支撑它,因为那么大的产业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东部和中部的一体化。现在从图上比例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一 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前几年,我们注意到长三角的江苏、上海和浙江的企业到安徽去办分厂,其实是去办加工制造的环节,放到这边去,但是它的产业是一 样的,所以才导致整个统计也体现出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2016-01-22 11:02:29

倪鹏飞:

要素市场一体化,也是要根据“一价定律”的原理,以劳动力市场为例,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区域间的竞争必然使劳动力从工资较低的地区迁移至工资较高的地区,从而引起工资收敛。它内在有明显的一体化的趋势,两个理由,一个是表现趋势,一个是内在的表现,一个是外部的表现。

之所以东部和中部能够一体,一个是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刚才那 110度线,其实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西的地区,除了个别区域外,不太适合宜居和经济活动了,以东地区是比较适合宜居和经济活动。从历史上 我们做了很多作业,把从西汉有人口分布图的都找到了,发现中国人口迁徙的变化,总的来说都是在中部和东部这个区域里边变动,只是说在近代的时候,由于中国 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逐渐形成了“胡焕庸线”这样的一个格局。目前的情况来看,东南地区的人口密度 相对来说更增加一点。

2016-01-22 11:08:14

倪鹏飞:

从经济要素上来看,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支撑,我们发现东中部成经济活跃的第一聚类,以接近20%的国土面积聚集了超过6%的人口,贡献了超过80%的国内生产总值;东北和西部形成相对低迷的第二聚类,向主要城市群和城市带集中,其余密度较低。

如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衡量,更进一步反映出东中部和外围地区的差异和东中部的相似。

交通原因,刚才我一再强调,在城市体系中也讲了,由于交通体系的变化,使得中国空间结构,中国的经济空间结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0年是点线城市体系,1990至2010年是群带城市体系,2010年以后是群网的城市体系。

这是我们的交通线,这是到2040年的高速铁路基本构架,现在看来,今后还会继续加密的一个网络。中部和东部是网络比较密集,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还不能以网为主,还是以带为主。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最重要的功能是压缩距离,压缩时间距离。我们做了一个软件,以时间做距离,来对中国地图进行了压缩,这就反映出按照时间交通距离上的城市之间的关系。

2016-01-22 11:10:06

倪鹏飞: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我们也检索了有关方面的内容,经济理论里 面有个克鲁格曼提出的“中心-外围模式”,原来中心是比较小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心的规模在扩大,中心和外围的边界在变化。交通效应,它有收缩效应、线 带效应和网络效应,会对城市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像高铁提速、民航增班,极大地缩减了时间距离,带来广泛的地理收缩,中心城市不断扩容,目前东中一体化的 趋势尤为明显,用高铁来衡量东中群网,南北8个小时,东西5个小时,将来每个城市周边距离都在一小时之内。线带效应是说,在交通线上的区域发展将会更快一 些。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网络效应,网络化交通体系实现了各层次节点的互 联互通,彼此分享外部经济。一般来讲,网络外部性的价值呈几何增长,当节点增加时,产出规模和种类随之增加,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目前我国东中部以网 络状搞铁体系支撑起群网状城市体系,未来网络效应将进一步扩展,实现更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以网带面,就是每个城市都可以分享它周边区域的外部效应,同时把他的外部效应渗透给周边的区域,它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缩小区域间的差距,缩小区域差距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所以网络化效应在接下来的中东部地区可以很好地发挥。

基于这样一个分析和判断,我们对未来国家战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为 了更好顺应大国城市化的客观规律,满足大国转型的迫切需要、开拓大国开放的全新格局,对未来中国经济空间和城市体系发展提出五大建议:第一,对中国经济空 间做出重大调整,从四分区到二分区。第二,对中国城市体系做出重大调整,推进“一网五带”的发展格局。第三,自主发展区重点实施“东中一体,群网带面”战 略。第四,政策扶持区重点实施“五线带面,开放互联”战略。第五,在线外实施“以点带面、适度平衡”的战略。

2016-01-22 11:14:18

倪鹏飞:

我们希望调整一下现在的分区法,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分区调整为“自主发展-政策扶持”二分区,更多地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在中部和东部是经济的中心,有自我自生的能力,不需要太多的政策干预,这些区域主要靠市场,叫自主发展。

在东北和西部地区,这些区域应该处在边缘地区,面临着衰退的倾斜,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需要加以扶持和解决。

顺应中国城市体系做出重大调整,推进“一网五带”的发展格局。刚 才我已经讲了,我们判断也发现了中国的城市格局从空间上来看会是这样的一个格局,但是既然有这个规律,我们为什么不顺势而为呢?基于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我 们应该积极推动“一网五带”发展格局的布局,网络就是东中部地区,建议继续加密中心网络,拓展外部网络。现在他提出的这些,其实还有好多还可以再打通,打 通以后,就处在互联互通的状态之下,向东部的一些落后地区、中部的一些落后地区,通过这个网络化的带动效应,就可以很好地实现集约发展。比如说大别山这个 区域,离武汉比较近,离合肥也比较近,原来他们都离得很远,交通不便,现在都在一个小时的范围之内,对它享受周边区域的外围效应非常有利。加密东中区的网 络,以城市网融合城市群,以城市群提升城市网。

2016-01-22 11:19:53

倪鹏飞:

“东中一体,群网带面”战略。

政策扶持区重点实施“五线带面、开放互联”战略,这是对东北和西 部地区,我们说在那么大的范围内,你不可能像中部和东部这样采取网络的发展办法,但是也不能采取以点带面的发展,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之前又有很好的基础,所 以我们应该采取“以线”或者“以带”来带面的办法,所以重点要发展刚才我们提到的五大区域,通过一些政策的倾斜,使得不太宜居地区的人口向这些地方聚集。 同时,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并且“一路一带”战略在实施,我们如果换个思维,用开放的思维来看待西部和东北地区,它是 开放的前沿,作为开放的前沿,贸易和经济的交流也会增加,提升这种区域尤其是带状区域上的发展水平。

在线外,也是在东北和西部地区,在线以外还有一些区域,就是在一 些边境区域,尽管经济发展不行,生态环境不行,但是我们也要发展,因为是处于政治上的考虑,边境上的安全、军事上的考虑,也要扶持一些重点区域,在这些区 域实施以点带面的干预。过去有屯田戍边,现在我们要采取屯城戍边的战略,在这些区域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016-01-22 11:26:38

倪鹏飞:

总的来看,我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交通的变化,随着中 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大转变,中国的经济空间和城市体系空间将会发生重大的转变。顺应这些转变,中央会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引导这样的转变,使得我们国家的 国土空间、城市体系更加优化,这也是我们政府多次强调的优化空间结构的目的。谢谢大家。

2016-01-22 11:28:01

聂振邦:

刚才倪鹏飞先生从更宏观的层面、更宽阔的视角,来解决了空间发展格局的问题,尤其是对我们国家大的战略布局,都非常好。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已经到了结束的时间,感谢来参会的各位媒体朋友和各位嘉宾。

2016-01-22 11:29:00

中国网: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

2016-01-22 11:29:13

[责任编辑:邹文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