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发布会

来源: 中国网  2015-06-24 13:49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15年6月24日(星期三)9:00举办“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发布会暨新媒体发展研讨会。发布会将邀请学界业界的学者专家、网络媒体高管、皮书编著者及出版者、相关新闻媒体代表出席。

赵天晓: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如约在6月24日上午举行《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暨新媒体研讨会。

2015-06-24 08:54:07

赵天晓:

首先让我介绍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 组成员李培林,国家网信办新闻信息传播局姜军局长,《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宣部研究室处长金君善,国家网信办新 闻信息传播局研究室处长唐宋,《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室所长唐绪军,新媒体发展报告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 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黄楚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喻国明,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唐润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教授、博导匡文波,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解放军报时政部处长张天南,央视市场研究总经理徐立军,中广网副总裁伍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罗自文,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社长邓泳红、《中国报业》杂志副总编张晓燕,还有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 长、教授崔保国。

2015-06-24 08:56:35

赵天晓: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朋友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 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广播网、新闻与写作、中国报业传 媒、社科网等50多家媒体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办公厅和院调查与数据中心的有关同志也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2015-06-24 09:05:28

赵天晓:

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没有到会的嘉宾。端午小长假第2天是父亲 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生《一个抗癌父亲的日记》在微信上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深圳新闻所的广大同仁与新闻传播学界的朋友都 表示了爱心,表示了对他的支持,也是对一个抗癌孩子父亲的鼓励,深圳新闻所专门开设了爱心帐号接受大家的帮助,以社会的帮助为刘瑞生减轻一些负担,刘瑞生 也是皮书的副主编,今天因为孩子需要照料没有到会,所以我们也向他们表示慰问。

下面首先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致词。

2015-06-24 09:06:27

李培林: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 举行《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年)首发式,这已经是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6次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经过多年努力, 这部新媒体蓝皮书日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近300种皮书中,这部新媒体蓝皮书连续两年荣获优秀皮书一等奖。去 年这部《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被列为我院创新工程39项重大科研成果之一,在此我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此部新媒体蓝皮书研创主持单位——新媒体与 传统研究所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各新闻单位、数据支持单位、出版单位、诸位作者以及关注中国新媒体发展的专家学者、传媒界的朋友们对这部新媒体蓝皮 书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2015-06-24 09:12:49

李培林:

我本人是做社会学研究的,博士期间也曾经读过一些麦克卢汉的著 作,麦克卢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传统艺术改变世界,互联网是自发明印刷术以来传播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它正在也必将进一步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我们必须密切跟踪这场由传播技术引发的深刻的社会变革。

2015-06-24 09:15:45

李培林:

本次发布会和研讨会的主题是“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我认 为这比较准确的概括了新媒体在我国发展的基本态势,促进新媒体发展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治国理政的新国家战略。其最具代表性的举措有三:一是2014年 2月27日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总理担任副组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 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战略思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确立并启动了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的网络强国建设伟大征程;二是2014年8月18日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层面;三是 2015年3月6日李克强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将之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部署。

2015-06-24 09:16:25

李培林: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和我国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 新媒体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新媒体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惊叹,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已达到6.49亿人,手机用户数达 到12.86亿人,手机网民规模为5.57亿人,这些数据都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当之无愧的成为新媒体大国。

2015-06-24 09:22:19

李培林:

更令人鼓舞的是我国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世界排名前10的互联网公司有4家来自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融资250亿美元,创造了规模最大的IPO交易记录,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IT公司。

与此同时,新媒体应用也正在加速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 扩展。在政治领域,各级政府正在加速借助新媒体力推政府治理现代化,截至2014年底新浪政务微博有12万个、腾讯政务微博18万个,政务微信公众帐号已 经超过了10万个。李克强总理今年6月18日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出,要部署利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督提高服务效能。

在经济领域,互联网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商务、互联网+旅游等新兴业态层出不穷。2015年新媒体蓝皮书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互联网ITTP指数提升至4.4%,已经超过美国、法国和德国,居领先地位。

2015-06-24 09:24:12

李培林:

新媒体同时日益深入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事实上它早已经超 过了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越来越成为中国百姓尤其是现代都市年轻人日常生活综合服务平台。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打车、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各种 新兴网络服务平台不断涌现。我是搞研究的,过去收集研究资料费时耗力异常辛苦,但新媒体的运用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感觉运用新媒体技术从事社会科学 研究可能也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具有方法和成本上的优势。现在很多数据库可供利用,有那么多的资料可供检索,需要有驾驭它们的本领和技术。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作为一种正在引发人类社会革命性 变化的全新事物,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催生了大量极具挑战性的新问题。比如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新旧媒体的融合问题、网络舆论引导问题、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网 络谣言治理问题等已经上升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国家大事,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行业的发展,而且关乎国家安全,我们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研究新媒体,促进新媒体 健康发展。

2015-06-24 09:31:26

李培林:

如何将新媒体之利发展至最大,将其害“割”至最小,这是世界各 国共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宏大命题。对于正处于关键期的我国而言,该命题更显得极端重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将是国家和民族之福,反之可 能是国家和民族之祸,这需要专家学者们加强研究,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通过《中国新媒体研究发展报告》的研创,凝聚了一批新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过去的几年间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新媒体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让更多有分量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最后,祝《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在保持既有成绩的基础上,年年有创新、年年有进步,同时祝本次发布会和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5-06-24 09:31:46

赵天晓:

谢谢李培林院长的鼓励和支持。下面请国家网信办姜军局长致辞。

2015-06-24 09:34:14

姜军:

尊敬的培林院长,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衷心地祝贺《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发布,我谨代表网信办各位主任向蓝皮书的成功发布表示热烈祝贺。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 组会议,围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围绕新媒体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他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 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本年度的新媒体发展蓝皮书正是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在新媒体 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下应运而生。

2015-06-24 09:34:45

姜军:

中央网信办自成立以来,按照总书记有关“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的指示精神,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推动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建设,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新媒体蓝皮书无疑对我们的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当2010年第一本系列蓝皮书刚刚问世的时候,移动互联网、社交 媒体才刚刚进入我们的生活,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新媒体还是各个网站或者多媒体的传播手段。但今天第六本新媒体蓝皮书问世的时候,新媒体内涵与外延已经有了很 大的扩展,在技术形态、组织形态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改变了现有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

2015-06-24 09:36:07

姜军:

在技术形态上,新媒体更加虚拟化、泛在化。现在已经很少看见有 人在地铁上、公共汽车站看报纸,报刊亭的数量也在大量减少,可以说一切社会传播的物质形态在减少,人类大量信息都是在没有实际物理形态的云端传播,虚拟化 带来了新媒体的泛在化。我们需要的很多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召之即来。组织形态上新媒体更加外在化、平台化。过去传统媒体习惯了自产自销,生产、发行、管理都 是完备独有的,不仅媒体和媒体间很少合作,同一媒体内部不同部门也很少有交流,基本是排他的系统。新媒体则不同,虽然在建设闭环的生态系统,但在平台和游 戏规则制定好后,内容建设都交给其他部门。

2015-06-24 09:37:17

姜军:

今年以来,我们发现像Facebook、谷歌等国外的互联网巨 头都加快了媒体平台建设布局的步伐。所以技术和组织形态的变化改变了几百年来的传播格局。现在每个人都可能是内容的生产者,也可能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们 不仅仅是用户,同时又是传播的主体。所以现在我感到网络信息传播可能达到了一个新的拐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人类整个传播形态、思维方式都可能在全 球范围内达到一个新的量级。同时,中国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支持力度也达到一个新高度。新媒体也在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如何更加准确地 理解和把握新媒体带来的变化,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我们中央网信办也在不断地探索,我们也很高兴发现,过去我们强调主流媒体对舆论的引导,现在我们看见 网民们也在自发地、主动积极地开始在网络上引导、互动,积极地传播正能量。

2015-06-24 09:41:28

姜军: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 我们需要更具体、更深入的科学研究的支撑。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每年的新媒体蓝皮书的发布非常必要,它不仅全面深入地记录了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历程,而且充分 和系统的凝聚了以中国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对中国传媒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和箴言良策,同时也成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 精品,是所有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者、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目。希望这部蓝皮书的编著者队伍不断发展,能够成为为我们国家工作源源不断输送智力支持的一个 重要平台。衷心祝愿蓝皮书随着新媒体同步发展,越做越成功,越做越精彩!谢谢大家!

2015-06-24 09:41:32

赵天晓:

下面有请皮书系列的创办人,也是出版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致辞。

2015-06-24 09:43:17

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注定是新媒 体和互联网的盛宴。今天下午将会发布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今天这个事情不是有意之举,天作之合,很巧合。两部蓝皮书都是我出版的,下午也要去致辞。作为出版 者,我对第六部新媒体蓝皮书发布表示祝贺,特别对以绪军为主编的团队所付出的努力,对新媒体蓝皮书成为皮书系列的核心品牌之一表示由衷的祝贺和感谢。

2015-06-24 09:43:48

谢寿光:

新媒体蓝皮书的成长还印证了新媒体本身的成长。新媒体蓝皮书最 早的原创者就是瑞生主编,当时在研究出版这部蓝皮书的时候,有关传媒力的皮书,在整个皮书系列里占很大比重,基本都涵盖了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方方面面。 那时候我们就在说,如何能保持你独特的位置。但是从第三部开始就已经进入到全新的面貌,印证了我们经常说的皮书研究上的规律,从无到有,大家比较光荣,但 是从有到好能够坚持下去,相当多的皮书玩不了三年。这些年我们在院领导支持下开展了年度性的皮书评奖,有一条是必须连续出版三年以上才有评选获奖资格。应 该说新媒体蓝皮书开创了300多种皮书当中的一个先例,从第五部就获得优秀皮书一等奖。应当说研发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是真正用心在做事,也应当说与全国 传媒界以及中国社科院有关领导和部门给予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今天这部蓝皮书已经成为新媒体研究的最重要的品牌,内容大家可以进一步解读。下一步他们需要 考虑的是如何始终保持下去。刚才培林院长也谈到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2015-06-24 09:45:35

谢寿光: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每一年都在发展,新浪微博已经被微信取代, 今天我们谈媒体的时候,怎么样都无法把阿里巴巴、淘宝撇开,它肯定是一个媒体。这样的媒体形态和业态,和传统媒体有非常大的区别。下一步还会涌现出什么样 的媒体形态,恰恰是这部蓝皮书需要密切关注、需要定义的。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定义应该成为所有媒体范围的智库报告,为业界、为管理部门、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 年度性的,可供指导我们行动的一个重要参考。

从出版者的角度我们认为有两方面需要着力,一是建立起一套真正的 研究的聚合平台,而且充分利用起大数据进行分析,每天这个地球产生的信息量和数据量,有相当部分是闲置的,专家和专业团队智库如何发掘数据、筛选数据,发 现最有价值的数据。二是成果出来以后怎么样真正形成传播的效益。今年我们的主题是“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蓝皮书在传播效应方面提 供非常有价值的报告。

2015-06-24 09:48:40

谢寿光:

作为出版者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和我们的研发团队以及其他的皮书团队密切合作,真正成为最重要的新型智库建设的抓手和集合智库成果的最重要平台,这也是一个传统出版社的职责所在。再次感谢院领导,感谢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长期合作。谢谢大家!

2015-06-24 09:52:39

赵天晓:

谢谢谢寿光社长。下面有请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唐绪军所长介绍2015报告的主要内容。

2015-06-24 09:54:14

唐绪军: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再次站在这 里,又一次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这是第六部《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从2010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对上年度中国新媒体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集合专 家团队的力量形成我们的报告。今天,我要说的有几点:新媒体蓝皮书的特色和亮点,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与态势,中国新媒体领域热点和焦点,中国新媒体传播影 响与分析,中国新媒体未来展望和建议。

2015-06-24 09:55:06

唐绪军:

首先,特色与亮点。这是第一部全面关注新媒体发展状况的蓝皮 书。2010年,在众多媒体蓝皮书已经出版的基础上,怎么样做好这一本新媒体蓝皮书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考验。我们每年做这样一个报告,已经形成一个系 列,成为一个年度报告。我们主要坚持的原则有几点:一、时代性。紧跟时代发展,新媒体日新月异,所以我们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二、开放性。现在提出互联 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一个很大的方面是秉持开放性,要兼容并蓄。全面性,我们不只是关注与传统媒体传播相关的新媒体的发展,同时也要研究新媒体深入到人们生 活的方方面面,刚才谢社长提出的利用新媒体发展的互联网公司,这也是我们有所关注的;三、前沿性。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跟踪研究,提出我们前瞻性的意见;四、 专业性。我们秉持科学研究的严谨、审慎的态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2015-06-24 09:57:04

唐绪军:

我们研究的重点。关注新媒体概况态势,我们每年要做总结。分析新媒体热点焦点,每年有哪些热点焦点值得关注与跟踪。探索新媒体传播影响,对我们哪些方面造成了影响,这些影响好的是什么,不利的是什么。展望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新媒体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5-06-24 10:01:37

唐绪军:

过去六年我们每年度都提出一个主题。2010年主题是“新媒体 发展的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站在全球发展角度看中国新媒体发展的特色;2011年,主题是“本土化与社会化”,中国的新媒体怎么样在适合中国的土壤上得 到发展;2012年主题是“冲突与融合”,成长过程中虚拟和现实的社会会有碰撞,这个碰撞会造成一些矛盾,会造成一些问题,但是碰撞过程中要融 合;2013年的主题是“创新与融合”,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创新才能有出路,所以我们概括2013年新媒体的发展主流是创新与融合;2014年主题是 “微传播”,微传播正在改变中国,在移动化的基础上微传播的威力、影响力越来越大。父亲节这一天,我们新媒体蓝皮书副主编刘瑞生,因为他儿子患了白血病, 他发表了《抗癌日记》,我们做了一个公益传播,短短两天获得了捐款20多万。这个力量是以往无法想象的;2015年我们提出的主题“国家战略”,中国新媒 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正因为每天都在梳理主题,认真做媒体报告,所以获得了一些荣誉。刚才培林院长、谢社长也都提出了,这里就不再说了。

2015-06-24 10:04:26

唐绪军:

过去的一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这部蓝皮书有了一些概述,这 部蓝皮书聚焦三大主题:国家战略、网络安全、融合创新,分为五大板块:总报告、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产业篇。作者团队来自产学研各个方面,共有62位 专家学者为我们撰稿,共30篇报告,内容涉及到网络空间安全、微信微博发展、社交媒体舆情、传统媒体转型、网络谣言治理、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媒体版权、政 务微博观察、传播效果研究、移动终端分析、数据新闻现状等等。

2015-06-24 10:04:34

唐绪军:

对于2014年新媒体发展有两个总体判断。第一,新媒体发展成 为国家战略;第二,新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媒体成为国家战略,三个标志性事件:一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二是中央推出了《关于传统媒体与 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三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

网络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的目标有四个: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015-06-24 10:08:42

唐绪军:

新媒体发展新阶段的六大态势:第一,中国成为移动互联网大国。第二,微传播正成为一种主流传播。第三,网络空间法制化得到加强。第四,中国互联网企业国际影响力剧增。第五,各种自媒体发展迅速。第六,媒体融合转型加快,探索新模式。

中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大国,我们有些基本的数据支撑。我国网民规 模达到6.49亿,普及率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首次超过PC端用户。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85.8%,比去年同期增长 12.5个百分点。手机端的即时通信使用率91.5%,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受众正在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迁徙,移动终端成为人们接触新媒体的主要渠道。

2015-06-24 10:08:50

唐绪军:

1、微传播正成为主流传播。微传播就是指以微博、微信、移动客 户端等新介质为工具的信息传播方式,当然这个定义会不断变化,也许明年会推出新的载体、新的传播方式。微博用户总体上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下降11.4%, 但活跃用户全年净增4700万,其中来自移动端的比例高达80%。微信用户超过6亿,平均每个用户每天阅读5.86篇文章。

2、移动客户端成为媒体新宠,全年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下载安装的数量为5536万。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数据,2014年移动舆论场中超过一半的突发舆情都是最先在“两微一端”发布的。

3、网络空间法治化得到加强。去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用于治理管理网络,同时查处了一批淫秽色情、传播非法信息的网站。

2015-06-24 10:10:32

唐绪军:

4、中国互联网企业国际影响力剧增。现在世界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创造了一个新记录,小米公司成立仅仅4年估值已经达到400亿美元,成为继三星、苹果之后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的生产商。

5、各种自媒体发展迅速。微信公众账号已经达到580万个,排名 前500的微信公共账号每条信息的阅读量超过1万。社交媒体模式不断创新,位置模式、秘密模式、“阅后即焚”模式、图片社交模式、职业模式、陌生人模式、 熟人匿名模式、游戏模式、虚拟世界模式等新社交模式不断发展。

2015-06-24 10:12:00

唐绪军:

6、媒体融合转型加快,探索发展新模式。2014年被很多人称 为“媒体融合战略元年”,其实中国的媒体融合十几年前已经开始,去年因为中央把媒体融合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些学者把它称为媒体融 合的战略元年。以新媒体为本位形成的“两微一端”,视屏、户外屏等到开发化发展,定制化、可视化、数据化、移动化已经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大体方向。人民日报 客户端、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在去年都上线了,他们所聚合的受众要远远大于他们原来的纸质媒体的受众。数据新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新华网2014年开发的 数据新闻339条,比上年增长一倍多。

2015-06-24 10:13:02

唐绪军:

中国新媒体领域热点与焦点。我们树立了七个热点:1、网络信息 安全成为国家战略。2、媒体融合提升到深化改革战略层面。3、微信谣言治理亟待加强。4、互联网金融搅动金融生态和竞争格局。5、“互联网+”引领各行业 快速发展。6、政务“两微一端”快速发展。7、加强网络外交,促进全球联动合作。

每一个热点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交锋,关于网络安全,去年一年有很多 讨论,党和政府也把它作为很重要的一项网络安全立法列入了计划。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去年举办,主题是“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中国为什么在 现在提出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我们认为最主要是由中国处在世界整个经济互联网发展的地位所决定的。中国是下一个十年决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5-06-24 10:15:07

唐绪军:

我们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走向世界的前台。现在移动互联的用户是美国的五倍,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因此中国政府把“互联网+”作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会进一步促进新媒体应用。

媒体融合提升到深化改革的战略层面。从去年年初开始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推出了澎湃、界面两个影响很大的试验,去年共有162家报社、34家省级电视台设立了微信公众号,128家党报推出了移动客户端,这些都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种探索。

微信谣言治理亟待加强。微信现在使用的越来越多,但微信存在的问 题也越来越暴露出来。因为处在相对封闭以及强关系型的传播形态中,政治谣言、虚假传闻、拜金炫富等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我们有专门一份报告研究了微信中的谣 言,研究显示七大主题的谣言最多: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健康养生、防骗、金钱、亲子。微信谣言传播的基本特征:数字夸大,文字理性,貌似理性让你相 信,信息的不确定性很高,这些都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上当。

2015-06-24 10:16:57

唐绪军:

互联网金融搅动了金融生态和竞争格局。互联网金融是去年一年发展最快的,中国人民银行共颁发269张支付业务许可证,想来现在使用智能手机的很多人都有支付宝,都使用过网上支付。2014年至少28家线上P2P平台完成融资,第三方移动交易规模达到77660亿。

“互联网+”引领各行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是我们国家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成果的一个标志,也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抓手。“互联网+”的提出,无疑引领了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有一个判断,现在新媒体的发展不只是单个的行业,涉及到全行业。

政务“两微一端”快速发展。网民在哪里,政务新媒体就在哪里。政 务新媒体已经拓展到6个新媒体族类14个移动媒介平台。截至2014年12月31日,经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2万个,腾讯政务微博达到18万个,政府微 信公众帐号已经超过了10万个。地方政务新媒体特色鲜明,这中间有一份专门的报告研究了浙江省县一级的政府微博的特色。

2015-06-24 10:23:04

唐绪军:

加强网络外交,促进全球联动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巴西国会演讲 中阐明了我国治理国际互联网的基本诉求: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去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今年年初网信办主任鲁炜和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入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委员会。鲁炜主任去年率团出席了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提出了中美互联网交流的五点主张。这一切都说明了中 国越来越走向国际互联网治理,不断发出中国对于国际互联网治理的声音。

2015-06-24 10:23:19

唐绪军:

中国新媒体传播之影响分析。我们总结了六大影响:1、中国新媒 体在全球新媒体变迁格局中崛起。2、新媒体成为与生活深度融合,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升级的引擎。3、从跨行业向全行业的广度渗透,成为新经济驱动的要素。 4、积极的新媒体传播策略成为净化中国政治生态的助推器。5、治理与融合中的新传播生态。6、移动化新媒体的浅阅读深刻影响着文化的走向。

除了总报告,29个分报告也提出了一些新发现、新观点,概括起来 有几个:1、未来网络空间将形成中美博弈的国际治理新态势。2、中国新媒体初步呈现全产业发展趋势。3、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4、“三低人群”依然是 微博主力军。5、微信已成为超媒体生态系统。6、微信辟谣难度大。7、周二是一周微信谣言传播的高峰。8、政务新媒体存在大量僵尸账号。这些都是我们在研 究中间发现的新的问题,提出的新的观点,也许不对,但是要把我们的发现,把我们的研究结果告之大家,过程中大家可以一起研究。

2015-06-24 10:23:25

唐绪军:

新媒体未来展望与建议。我们提出十大展望:1、“互联网+”效 应显著,新媒体经济引擎作用更为突出。2、互联网网民渗透率达到50%,新媒体用户增速放缓,但是朝移动端的转移会加快。3、4G取得爆发式增长,促进移 动网络应用发展。4、媒体融合提速,传统媒体不断采用新技术。5、新媒体法治进入常态化和精细化发展阶段。6、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出行等 移动行业成为热点。7、智能产业进一步兴起。8、社交应用平台进一步整合,微视频会成为网络消费金矿。9、广告进一步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10、新媒体 资本市场仍将激战不止。

2015-06-24 10:26:23

唐绪军:

针对以上的发展态势我们提出了我们的建议。1、基于世界互联网 强国战略定位,加强前瞻性战略规划和立体化整体布局,促进新媒体与社会有机融合发展。2、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将“互联网+”行动计划与产业全面升 级、技术应用创新充分对接。3、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强网络空间战略建设,不断提高网络安全能力,提升网络安全水平。4、加大对移动操作系 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支持力度。5、加快落实《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让智 慧城市成为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石。6、进一步推进4G的普及力度,并加快5G研发,同时着力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新媒体数字鸿沟,为中国新媒体未 来的发展集聚动力。7、推进政府运用新媒体进行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的程度,加大新媒体反腐、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制度化建设。8、高度重视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 新媒介素养教育,加强新媒体的科学传播战略建设。

2015-06-24 10:29:32

唐绪军:

2014年中国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 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中国新媒体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14年也是中国大陆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 周年,是全球互联网发展45周年,中国新媒体在用户数量、市场规模、技术条件多年高速量化积累的基础上,进入了质变飞跃的新阶段。中国正迈步从新媒体大国 走向新媒体强国。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发布会,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把握新机遇,促进新发展。

谢谢大家!

2015-06-24 10:29:36

赵天晓:

刚才各位领导的致辞和发布,把以“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为主题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呈现在大家面前,应该说这个报告的出版凝聚着主创人员,主编人员、协编人员、合作单位人员以及出版发行各个环节同志们的心血和努力。在这儿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祝贺!

下面进入皮书研讨,请黄楚新主任主持。

2015-06-24 10:30:45

黄楚新: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非常荣幸邀请到很多研究新媒体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令我们感动的是早上七点多喻国明教授就到了。接下来我们请各位专家共同探讨新媒体发展,同时邀请喻国明教授作为第一位发言人发表讲话。

2015-06-24 10:31:33

喻国明:

刚才唐所长《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的介绍信息量很大,很多分析性的描述对我们认识把握新媒体现状都有启示和作用。我做媒体研究,包括传统媒介和新媒体,我想从二者相结合的角度谈一下我研究的一些心得。

2015-06-24 10:33:39

喻国明:

皮书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今天的主流媒介是什么,不是传统的报 纸,不是传统的广播,不是传统的电视,而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我们去年的一项媒体接触调查表明人们接触的频率、时间最长的媒介是手机。平均每个智能手 机用户每天接触手机的次数超过150次。今天如果手机离开我们半小时,我们都有莫名其妙的恐慌、失落、与这个社会脱离的空虚感,今天手机成为人们和世界连 接的最主要通路。这样的现实造成了传统媒介在自己价值落地影响功能发挥上的一系列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我们最近经常描述的一个概念“渠道失灵”或者说“渠 道中断”。今天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哪怕再有价值,如果不能有效地嵌入到以社会关系为渠道的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通路当中的话,恐怕你的内容也不能真正接触到目 标用户,这一点可能是传统媒介现在面临的最为首要的当务之急。

2015-06-24 10:36:54

喻国明: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做一系列的努力。在所有努力面前我们必须 要有一个战略性选择。在哪儿做?做什么?传统媒介过去的思路中,没有入口式的终端概念的,每个媒体都是一个终端,都是一个入口。过去一报在手,走天下。今 天社交媒介构建起来的移动互联背景下,这样的概念成为过去。

现在我们必须区分两种媒介传播模式,一种是入口级的平台,一种是 垂直服务的信息工具。对于传统媒介而言,在入口级平台方面基本已经没有可能性,因为入口级的竞争只有第一第二第三,没有后面的排位。调查表明,在智能手机 移动使用的状况当中,尽管我们可以下载终端客户端多达上百万个可被选择的对象,但平均只有23个,在这23个已经下载到手机客户端上的媒体客户端和APP 当中,一个星期至少被点开使用一次的APP和客户端只有7个,如果你不能进入前七位的话,作为一个入口级的终端,你的价值、你的影响力、你的意义就很低 了,这告诉我们,如果大量的传统媒介今天还热衷于做APP、客户端,做入口级平台,其实基本上都是一种无效的努力。

2015-06-24 10:37:01

喻国明:

当然,这个地方指的就是如果你这个媒介的服务是面向不定向、大 众化的时候,我们对于现在入口级平台这样一个网络媒介的一个依赖程度是必然的,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有某种定向性传播的分众小众化,那么你完全 可以通过自己的组织资源或者其他的社会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网络,不在我们探讨的范围之内。

这就是所谓入口级平台的竞争已经到了很有限的几个网站的竞争当 中。在我看来今天有这种资质的就是微信、阿里和百度,还有几个有潜在的竞争态势,一个是传统意义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新浪微博,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它 的影响正在下降,作为入口级平台的价值正在削减。另外就是小米,凭借自己的硬件优势,构建起一个入口级平台也是有可能性的。还有一些有竞争力,但是为数非 常有限。

2015-06-24 10:41:41

喻国明:

在入口级平台的竞争方面未来的态势是什么?未来并不一定只是微 信和移动端,其实微信很大程度上,在未来也会遇到巨大挑战,而这个挑战会来自于百度这样的入口级平台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如果百度人工智能的应用水平可以智 能化的配置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连接、物和物的连接,作为智能化的在弱关系的平台上更加智能化的连接构造的新的关系平台,它的价值一定要超过以自然 强关系为基础的微信所构造的平台,如果微信不能提高自己的智能化配置、各种资源的连接程度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会被类似像百度智能化的平台所取代。这就是我 们对于入口级平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趋势的基本评估。

2015-06-24 10:44:42

喻国明:

第二,传统媒介做什么?传统媒介在转型过程当中不是做客户端, 不是做入口,而是做垂直系统,利用它的优势去连接在地资源,换句话说在入口平台上面具有大量优势的是流量优势,而传统媒介最有优势的是在地性的资源,它在 未来和入口级平台在合作融合的过程当中是把内容价值变现、服务价值变现,或者作为其他社会资源这种变现连接的一个中介,这就是利用在地性的资源进行价值变 现,这就是未来传统媒介的基本发展方向,把握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传统媒介应该在哪儿做,做什么。这是对于未来新旧媒介融合发展的基本判断。说的很简要,如 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方式进入深入交流。

这就是我的分享和表达。谢谢!

2015-06-24 10:49:05

黄楚新:

谢谢喻国明教授,从他的观点分享当中还是了解到很多新的信息,比如入口级平台、关系平台以及传统媒体的应对措施。

下面有请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

2015-06-24 10:49:27

官建文:

今天是新媒体蓝皮书发布,刚才谢社长说了下午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也发布,时间正好是巧合。在这里,一个是祝贺,一个是对于蓝皮书发表一些看法。

我也是编蓝皮书。谢社长已经走了,他们现在的蓝皮书可能是中国规 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最严格的蓝皮书,他们要求全部文章都是原创,两次的总副制编检查,编辑之前,出版之前。社科文献出版社专门成立一个皮书评价中心,拿出 很多指标来对皮书进行评价,评出优秀皮书。他刚才讲连续三年,还有很多指标,还有优秀的皮书报告、优秀的皮书文章,每年开一次年会。论年龄我比唐绪军大, 但是他们新媒体蓝皮书比我们移动互联网蓝皮书出的时间要长,他们已经出了6本,我们今年是第4本。

另外,要把一年来整个行业的状况、问题、趋势了解清楚很不容易,我做的时候很有体会,我看他们做的挺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社会力量,我们很多的文章也是业界的学者写的。

2015-06-24 10:50:07

官建文: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不愧是国家的研究机构,他们在利用 新媒体宣传方面做的比较好,出版社每个月都有一个销售的排行榜,我们也上了两三个月的排行榜,他们比我们上的时间长。他们还利用微信,专门建立了公众号, 在皮书还没有出来,在上上周就发了预告。另外,《微传播虚假报告》也是通过公众号的形式发,我是在微信上看到的,我认为他们做的很不错,值得我们学习。要 把这个皮书做好,像谢社长说的要长期下去很不容易。

我记得大概1997、1998年,当时我在人民日报总编室值夜 班,当时是国庆节期间要组织征文,有一篇文章我现在还记得,题目叫《懒得戴表》,这一篇小文章得到了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的表扬。我印象很深,就是讲以前戴 手表,后来到处是时间就不需要戴手表了,通过这个细节来讲这个变化。由这儿我想到,手表是时间的载体,原来就是通过手表来体现时间,新闻传播也是一个载 体,最早的载体是纸张,后来有了广播电视,现在的载体就是数字化、网络。现在讲的新媒体、移动媒体,就是通过这个来传播,它是载体。

2015-06-24 10:52:35

官建文:

现在大家都通过手机来看,手机是一个终端,是一个呈现方式,由 此我就想到虽然通过终端,但是给这个终端提供信息的是什么?刚才喻老师讲到,我们现在在做竞争,那么多的报纸、电台、杂志,这些现在正在发生变化。我们是 一个媒体剧烈变动,传播形态不断产生新的形态的时代,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当这个入口在竞争非常激烈,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大家常用的一个入口,最后会成为 一个通吃的媒体。我们讲数字化的载体,当这个平台足够大的时候,它可以传播,我们现在的新闻,开始是通过报纸,后来通过电视,现在通过数字化传播。我们发 现阿里巴巴是卖东西的,但现在开始收购媒体,这个平台足够大,如果在上面放一点新闻的东西,还有百度,甚至是个做天气预报,做餐馆的都在抢这个,他们都会 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现在讲媒体融合,最终融合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我就讲一点想法,谢谢大家!

2015-06-24 10:55:22

黄楚新:

非常感谢官总,他提到的几点观点我也很赞同,比如说对媒体的重 新定义。过去说到媒体可能只是说传统媒体、新媒体,其实现在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谷歌,这些我们过去并不把他们称为媒体的媒体,可能也是媒体了,所以如何 定义媒体的确成为新闻传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谢谢官总对新媒体蓝皮书的鼓励。我认为新媒体蓝皮书和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也是一个兄弟关系,在社科文献出版社 300多种蓝皮书当中,研究文化传播类的皮书并不是很多,研究新媒体的更少,所以我希望跟官总以后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把我们国家新媒体的研究推向深入。

下面有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分享观点。

2015-06-24 10:58:17

崔保国:

今天看到新媒体蓝皮书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就交流一点,我看今 年的新媒体蓝皮书里面有一个网络空间国家战略,而且整个新媒体蓝皮书强调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战略意识非常强,新媒体这些年来最大的一个变化,从对网 络的认识、互联网的认识,到去年开始我们有一个新的概念“网络空间”,这个概念是对网络比较准确的把握。我想谈谈网络空间战略、网络空间研究的一点儿感 想。

清华的团队也和其他院校有跨学科的合作,我们承担了国家重大社科课题——网络空间秩序的课题,我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指正,也是和大家探讨。

2015-06-24 10:59:12

崔保国:

我认为网络空间战略跟网络空间秩序是不同的,而且是两个层次的 问题,我们现在过度强调战略而忽视了秩序,这是一个重大的需要探讨的问题。过去研究新闻的时候只站在党的立场,研究传播的时候有了国际意识,到研究互联网 的时候,我们还比较混沌,到新媒体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立场意识,到网络空间的时候就不再是过去的立场,研究立场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考虑网络空间战 略的时候是站在国家的立场,而今天的互联网研究是不能仅仅站在国家立场研究互联网的,否则你无法认识互联网,我们就走不出对互联网认识和研究的困境。

2015-06-24 11:00:41

崔保国:

我们今天应该站在全人类的意识和立场上来研究互联网,应该站在 全球的立场上研究网络,来研究网络空间。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制度”,网络要想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解决全人类的问 题。而现在研究互联网和网络空间,包括这一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的时候,我们过度强调了安全、过度强调了国家战略,而忽视了我们应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中 国现在对全人类负有责任,对世界我们有义务重建它的秩序。我们写的报告也准备发表,先讲一点儿观点和大家探讨。这样的立场变化影响了我们的成果,也影响了 最后得出的结论。这是一个变化。

第二,互联网世界的治理,过去我们强调是内政,是国家范围内的治 理,而今天互联网的治理、网络空间的治理实际上是内政和外交,治理和秩序联系在一起的,是不能割裂开来单独谈互联网治理的。我认为有几个关键词是联系在一 起的,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网络空间的战略问题,还有网络空间的秩序问题。

2015-06-24 11:05:58

崔保国:

中国应该对全球的网络空间有自己的主张,才能有自己的战略。现 在全世界的网络空间治理是一个从零时代,是一个强者为王的时代,当然从美国主导的,也是从美国发源的。我专门访问了一次联合国,找到联合国ITU,在传统 媒体里面我们全世界是有一个秩序的,比如电波方面ITU就是联合国世界电讯联盟。比如说这个国家有多少卫星频道、有多少电视频道,有多少电波频道,世界上 有这样一个秩序委员会来分配你这个国家多少频道。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现在能够充当这个组织的就是ICANN,主要是分配域名地址 和互联网重大事情分配的国际组织,美国去年3月表示同意把ICANN变成一个全球的组织,而不是美国完全控制和主导,移交主导权,但是它提出了很多条件。 我们这本蓝皮书里面也提到,美国提出叫全球利益相关者,谁来主导世界的互联网,它提出了一个概念,是全球利益相关者主导互联网。美国的国际空间战略强调由 世界跨国大企业来主导世界互联网秩序,实际上是过分强调市场主体的作用。

2015-06-24 11:10:59

崔保国:

而今天的互联网世界和网络空间里面应该是以市场主体和各个主权 国家为主体,因为国家是互联网的利益相关者,国家的安全和互联网的安全密切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个就是国际组织,而美国的战略和对秩序的主张是强力排斥国际 组织来介入互联网秩序的,它不愿意把权交给联合国或者变成由国家主权参与的世界互联网秩序,这是违反中国利益的。中国非常强调国家主权、政府作用和国家利 益,而相对来讲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和市场主体在全球里面是比较弱的,现在逐渐强大起来了。最强大的基本都在美国,50%、60%以上都在美国。

2015-06-24 11:18:29

崔保国:

所以新的秩序战略,中国如果没有自己的主张,或者对世界互联网 秩序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我们的战略是无从而出的,而且这个战略是盲目的,或者出了之后,经过国际的博弈无法实现战略目标的。研究国际全球互联网秩 序这是第一步,中国历来传统文化中都有“天下意识”,中国的“天下意识”,才真正是国际视角,而美国的全球化是以美国利益为中心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 金融一体化。在这个过程里面中国的理念和中国的利益与美国有着严重的战略博弈,我们应该在秩序这个层面上在国际上与美国展开对话。这才能解决我们的战略问 题,解决我们的安全问题。

谢谢。

2015-06-24 11:18:46

黄楚新:

非常感谢崔教授提前分享他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网络空间秩序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命题,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自由、分享、参与,我们如何在强调管理的同时给网民更多参与的空间是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研究者需要下一步探讨的问题。

下面有请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润华教授。

2015-06-24 11:18:53

唐润华:

刚才好几位嘉宾和专家发言的时候都提到了关于新媒体的重新定 义,由于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形态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所以它的定义是在不断地更新。这就跟我来开会之前的一个想法是比 较吻合的。我们现在的新媒体研究的范围或者研究对象应该是越来越广,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对新媒体的研究课题存在着一种失衡的现象,在研究对象的选择 上现在是偏重一些方面,忽略了一些方面,所以没有办法全面真实反映出新媒体产业真实的状况,这样就没有办法适应新媒体产业的发展需求。

2015-06-24 11:19:57

唐润华:

这种失衡主要有几个表现,一个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类的媒体关注的 比较多,而对其他类型的媒体关注的比较少。无论是从各种各样的蓝皮书,还有新媒体的研讨会,以及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关于新媒体的研究,我们也做过量化的 统计,大部分集中在新闻传播类或者信息传播类的研究,比如对传播的门户网站,对媒体开办的网站以及新出现的新闻传播类的媒体非常多,对一些商业网站、专业 类、行业类以及其他比较个性化的新媒体关注比较少,即便是对商业网站或者其他新媒体的关注也多数从新闻信息传播的视角去研究。比如说我们研究某个网站的时 候更多的是关注信息形成机制、舆论的传播等,而对商业模式、对社会心理影响,对人民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弱一点,这种失衡跟从事新媒体研究人员的构成有关, 因为大部分都是研究新闻学的、传播学的,在其他方面就关注比较少一点。

2015-06-24 11:26:44

唐润华:

第二个失衡的现象是对新媒体研究的选择上面,对于那些规模比较 大、比较成功的新媒体关注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新出现的规模比较小的后起之秀关注比较少,在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里面看到对超大规模的新媒体公司的关注研究非常 多,对一些小的关注比较少。这种失衡不好的地方在于很多大公司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而现在新出现的小的互联网媒体或者新媒体恰恰代表着新媒体的发展方 向,包括国外的一些小公司,只有几个人,最后成为整个业界的领军生力军,所以这方面很有研究的价值。

2015-06-24 11:27:05

唐润华:

第三个失衡现象就是对有全国性或者国际性影响的媒体关注比较 多,对一些地方性、行业性的,面向细分市场的新媒体关注比较少。比如说谈到新媒体的时候都是微软、苹果,国内就是BAT这样的媒体,而实际上一些地方性的 媒体他们在新媒体发展的非常好。我们常常讲新媒体烧钱,盈利模式不好,很难赚到钱,但一些小规模的媒体,地方上的新媒体他们实际上是在赚钱的,还有行业上 的一些细分市场上,新媒体他们也是赚钱的,而且活的很滋润的。我们讲到资本运作的时候会谈到人民网上市了,新华网准备上市,一些地方的新媒体资本运作上市 方面远远走到大媒体的前面。一些地方的网站都已经进入了新三板,他们的资本运作也很成功的。我觉得这种失衡现象有必要做一个纠正,今后的研究或者蓝皮书在 选题、内容构建上要适当的把这种失衡的现象做一个纠偏。

这是我的一点儿感想,就讲到这儿。谢谢!

2015-06-24 11:27:16

黄楚新:

虽然唐主任在新华社,但并没有把研究对象放在国家级新媒体,也把自己研究的视野扩展到地方的新媒体,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地方新媒体的动向,非常感谢。

下面有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匡文波。

2015-06-24 11:27:22

匡文波:

各位领导和嘉宾上午好!我们今年做了微信谣言的量化研究,现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是一个研究热点,也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一个治理重点。微信的谣言是所有谣言里面最难治理的。为了研究,我选取了去年影响比较大的 8条谣言。我们做了对比测试,找到几百个用户,分成两组,一组告诉他这个谣言是微博上的,另外一组告诉他们这个谣言是微信上的,调查结果同样的谣言出现一 个很有趣的现象,告诉他在微博上的信息38.5%人认为是可信的,有66.4%的人认为微信的谣言可信。同样的信息通过微信去传播可信度要高于微博,这个 研究跟去年蓝皮书的研究是比较吻合的。去年蓝皮书也做了量化研究,同样的新闻信息在微信上发布的可信度高达63.4%,微信上可信度高于国内的传统媒体, 包括央视在内的。宁可相信微信上的信息都不愿意相信央视上的报道,这个调查结果跟今年的调查数据有一些吻合度。

2015-06-24 11:28:23

匡文波:

为什么在微信上的信息信任度会这么高,来自微信上的消息都是来 自亲朋好友,而不是陌生人。在互联网上、微博上的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是不认识,而微信的传播者与受众是认识的关系,这样谣言传播通过微信传播可信度远 高过其他的渠道。我们做了一个公式,我们认为微信谣言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点对点的微信传播或者一个微信群里的传播,这个形式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个 人通信,所以政府管理存在一定的障碍,政府没有权利对个人微信进行干预,点对点的传播即使是谣言政府也无权干预。还有群体传播,一个微信群里传播一些谣 言,管理部门也不好管理。这就好像我们在一个封闭包间了,餐桌上大家谈一些信息,政府无法管理。

我们这里是纯理论研究,想证明微信谣言的信任度超过了其他的传播渠道,希望对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术研究的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谢谢大家!

2015-06-24 11:30:25

黄楚新:

感谢匡文波教授,他用案例分析告诉了我们微信谣言和微博谣言的区别。

下面有请解放军报时政部处长张天南发言。

2015-06-24 11:32:50

张天南:

很高兴参加《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的发布,非常高兴,这是第三次参加,应该说老朋友见面,非常激动。每次来参加发布都是一次学习,也是一次重要的共同交流的机会。今天我主要谈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点感受,二是一点希望。

关于感受。我想先从新媒体概念说起。新媒体不是新词,1967年 哥伦比亚电视网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就提出了这个概念。作为媒体人而言,我国新媒体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最后是社交媒 体,其实也代表了传播形态的三种变化,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科技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尤其是今年两会中提出了“互联网+”概念,为新媒 体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视角。

2015-06-24 11:33:18

张天南:

刚才听了很多专家和教授的发言,尤其是看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 告》(2015)之后,我想到两个词。第一个是“影响”,第二是“生命”。“影响”就是新媒体报告中讲到的六大影响。“生命”,新媒体有没有生命力,有怎 样的生命周期,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蓝皮书中提到十大未来趋势,为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很好的注解。

应该说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我粗略翻看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提点小小期望。今天的主题是“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我就谈点“新机遇”。

2015-06-24 11:39:20

张天南:

昨天上午参加了国新办举行的9月3日国庆纪念活动以及阅兵的有 关新闻发布会。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有两个重要的新闻点,到现在为止我的印象还非常深刻。第一个新闻点,国民党抗战老兵要参加受阅,第二个新闻点,在9月 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给抗战老同志、老英雄、抗战将领以及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章。

新媒体要传递正能量。新媒体蓝皮书中我看到讲到“周二谣言高峰 期”,怎么看这个问题。当前社会上提出很多比如新媒体抹黑英雄、历史虚无主义,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挑战人体极限,当时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谣言是一方 面,如何让新媒体面对这种谣言,怎么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不只是战略问题,更重要是人的精神层次的问题。毛主席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情 怀。

2015-06-24 11:39:41

张天南:

新媒体在未来发展中如何传递正能量,如何做出贡献,也是未来新媒体研究发展报告中可以考虑的一个领域。新媒体为传播正能量做了哪些贡献,它为未来发展做出怎样的努力,交出怎样的答卷,这也是对《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甚至更远一段时间的一种希望。

再次对《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发布表示祝贺!

谢谢!

2015-06-24 11:39:56

黄楚新:

张处长现在担任行政工作,也还在做第一线的记者,今天早上我看到张处长昨天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一条微信。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如何把握新媒体的新机遇,的确是我们从业人员要考虑的问题。

下面有请央视市场研究CTR的总经理徐立军分享他的观点。

2015-06-24 11:40:31

徐立军:

首先祝贺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的发布。很荣幸参加这样的发布仪式和研讨,觉得收获也很大。

CTR作为专业研究公司,我们更多是应用研究,是客户委托的研 究,有客户买单的研究。社科院作为中国最高的研究机构,我们看到皮书关于新媒体的发展既有宏观性的战略性研究,也有基础性的研究;既有对2014年过去一 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的描述,也有对基于现状、基于数据的一些发现和洞察。所以我也表态,我们这样的专业公司也特别愿意以科学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为 我们研究的底座,同时我们也特别愿意向皮书免费提供我们连续性的研究数据,比如说CTR拥有全国收视率的数据,有全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数据,全国媒体广告 投放的监测数据,中国城市居民调查,媒介收看习惯调查。

2015-06-24 11:41:07

徐立军:

另外想分享一些我个人的一些启发和感想。我个人包括CTR比较 关注皮书中涉及到的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这样一个主题。今年皮书中有3篇文章与此相关,皮书很敏锐地捕捉到传统传媒融合转型中的一些现象。为什么关注媒体融 合?CTR公司一年有近2亿的收入来自传统媒体客户,传统媒体研究也是我们的一个主要业务。我个人也发现这几年关于新媒体、关于互联网研究有一种失衡或者 偏颇的现象。

此前我在央视工作十几年,这几年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主流媒体内部一 些人员当中,特别是中层人员当中弥漫一种悲观情绪,这跟互联网界在微信圈里,在各种网站上广泛传播的一些观点也有关,比如说中国传统媒体转型是徒劳的,传 统媒体被新媒体、被互联网替代和颠覆是注定的,由于体制原因传统媒体转型是伪命题,这样的说法和观点在传统媒体内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可以感受到周围 弥漫这样的情绪。

2015-06-24 11:49:15

徐立军:

我也认同,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传统媒体转型还无法与BAT相提并论,我认为接下来是有机会的。即使在难以企及的入口级平台也是有机会的,比如说家庭,比如说电视,如果电视占据了家庭网关的入口,也是未来媒体转型中的一个巨大机会。

去年在这样一个场合方兴东先生分享了一个信息,中国是互联网渗透 率50%的社会,西方社会的互联网渗透率远高于这个数字,在国外把互联网受众和传统媒体受众放在一起做同业非常方便,但在国内基本不可能,6亿网民、6亿 非网民,结构差异也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三年、五年、八年,新网民从哪儿诞生,从这个角度来判断未来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可能是一个视角。

2015-06-24 11:49:28

徐立军:

我们从国外也得到一些信息,默多克集团已经在做报业变革,为报 业读者提供高端房产咨询服务,这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不是在跟互联网争夺读者。它很容易打败了类似国内“我爱我家”这样的房产中介机构,以报纸和读者多年 的忠诚度很高的固定联系,报纸读者非常信赖报社提供的高端房产咨询,这样的读者也有购买力,这样的房产咨询很容易从专业上超越类似于“我爱我家”的房产中 介机构。我认为类似这样的转型中国也具备这样的机会,CTR准备成立媒体融合研究院,希望在这方面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有更多的实质性合作。

我们也列了一些重点研究方向,比如媒体融合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关 注传统媒体在融合当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解决。作为一个研究公司,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得到市场实践检验。举个例子,我们正在研究的一个项目“数据 融合”,这不是通常说的线上线下数据融合,不是电视收视率从传统电视测量到多屏的测量,我们把媒介接触数据和消费者购买数据做融合,CTR有这样的优势, 我们既有收视率的数据也有消费者消费指数的数据,全国4万样本户每天每周购买的商品数据我们都掌握。我们是否能回答一个问题,比如看《非诚勿扰》的观众用 什么洗发水。

2015-06-24 11:49:41

徐立军:

我们认为媒体的发展未来,二次销售的盈利模式可能会被取代。我 们不用通过先卖受众,卖广告,获得销售提升,可以直接在传统媒体平台上实现购买行为和观看行为的同步。当把观众的收看行为数据和购买行为数据打通的时候, 既能帮到企业主也能够帮到媒体的发展。类似这样的课题我们希望得到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得到在座各位专家的支持与合作,我们愿意拿出我们现有的十 多年来积累的数据产品,共同为传统媒体、为社会、为国家进步做贡献。

谢谢大家!

2015-06-24 11:50:00

黄楚新:

从徐总的观点分享中我得到两个重大利好消息。第一,央视CTR 多年来积累的数据对我们团队免费开放,新媒体蓝皮书很重视第一手数据的运用。第二,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如何更精准的把握受众需求,央视CTR也是我 国中外合资的一家专业公司,我们希望今后在更多领域能够开展合作。

下面有请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罗自文教授分享观点。

2015-06-24 11:50:12

罗自文: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内容很丰富,很厚重,不仅是2015年 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我们高校学生养成新闻素养的重要教材。我想说两点,能够作为嘉宾见证新媒体的发布,很荣幸。第二是我个人非常珍视这样一次机会, 在座很多专家都是前辈学者,他们的分享使我个人受益匪浅。

我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点观点,我们学院主要培养新闻传播人才,今天 的主题是“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对我们高校来说确实是新挑战,新技术层出不穷。新闻传播教育怎么赶上技术的发展。这里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中国 青年政治学院有一个宿舍,有两个男生,他们同年同月生,身高、体重也差不多,一个孩子新媒体运用能力特别强,另一个学生还不怎么用手机,要找他通过同学的 人际沟通才能找到。他们在我们学校运用同一个培养方案,上的同样课程,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结果。这是新闻传播教育不断思索的一个问题。我们做新闻传播教育 的一些老师一直在想,这个世界变化这么快,作为人才培养的一所学校,哪些是变的,哪些是不变的。

2015-06-24 11:55:24

罗自文: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两个“三三制”。新闻传播人 才可能是综合性的杂家,最需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其次有宽广的知识,第三有娴熟的专业技能。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可能技能层面有一种发展和变化。我个人经 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我认为我们不能跟风。不能说今天出现一个微信,我们就开一门微信传播课程。明天出一个APP,再开一门APP课程。新闻传播教育作为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我们理论研究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同样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也是落后于新闻传播的实践。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新闻教育的本质, 本质是什么?第一,基本采写能力的培养。第二,创新的思维能力。“三三制”只有九分之一是变化的,这就是新媒体素养。新媒体素养只凭课堂教育是教育不出来 的。刚才的例子已经说明了,一个学生成为新闻中心新媒体部的部长,他在大一的开始就从事个人新媒体的实践运用,他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一直帮助学校新 闻中心、宣传部在做这方面的实践工作。我们要养成新闻素养,理论当然不可少,更重要的是干中学。当他有实习,有实践,最后把新媒体运用变成一种习惯了,这 样新媒体人才培养就掌握了一条新路径。

谢谢大家。

2015-06-24 11:56:32

黄楚新:

新媒体变化快的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当然也要随时变化,新闻传播教育当中哪些应该变化、哪些应该不变,感谢罗院长的分享。

下面请中广网副总裁伍刚分享他的观点。

2015-06-24 11:56:41

伍刚:

各位上午好!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社科院新媒体蓝皮书发布,刚才各 位专家已经把新媒体的国家战略和新媒体的机遇,上升到国家未来的网络空间的博弈和竞争方向进行了深度的论证和探讨。新媒体蓝皮书发布过程中我们就在进行新 媒体实践,中国网、中广网都已经在进行现场直播,关于微博、微信谣言的首发时间精准定位在周二。

我非常赞同崔保国院长提出的,我们一定要想到全球化,互联网发源 于美国,最近讨论比较多的,昨天开始中美战略对话强调了,一个新提法“凉战”,就是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一种很酷的竞争。华尔街时报也曾经提出,未来第三次 世界大战就是关于创新的竞争。创新的地震震中来自于硅谷。关于新媒体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新秩序都是来自于冷战正酣的核心区域,为防止博弈双方整个系统的崩溃 就发明了互联网,保证了互联网在任何一个网络被分配以后,可以最方便的抵达到,能够继续发挥作用。

2015-06-24 11:57:06

伍刚:

这里借鉴彭博提出的“5F”战略,2012年的时候他们提出了 “三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我提出了“3F”,第一“F”,现在美国搞了TPP,我们搞了“一带一路”,包括澳大利亚,韩国自贸区,最终我们新媒体、互联网 是为了服务于我们实体经济,包括“互联网+”,最终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使我们的价值增值,促进物质能源自由贸易这个全球化市场,这是基础。这里又促进了跨 境投资。“一带一路”,促进了宽带世界的建立,美国提出了“网络中立政策”,这也是一个全球化发展趋势。

再就是促进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无歧视的惠及所有的老百姓,现在中国人均GDP是世界第88位,我们的人均信息化指数还处在世界第90位左右,我们是世界上第77个国际互联网接入国,世界第二大用户国,移动互联网我们是世界第一大用户国。

2015-06-24 12:05:35

伍刚:

还促进了自由贸易的最大化,软件即服务贸易的创新。

去年习近平主席的“8·18”讲话提出了监管一致性,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道德法则、法律的顶层设计要有监管的一致性。所以第一个“Free”就强调了物资性的因缘,信息社会的自由贸易。

第二个“F”这也是国际透明的合法的全球数字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传播。在过去五百年的历史中,古登堡的印刷技术带来了知识首次大规模的传播,1838年电报的传播,林肯总统借助信息的快速传播打赢了南北战争。1895年广播,卫星1957年。

2015-06-24 12:05:55

伍刚:

第三个“F”是我们要创造安全可信的个人语境,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网络空间的构建,我们在这个战略前提下,使信息网络社会的红利得到最大化,促进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与时俱进,它在拥抱高端价值链的构建过程中永远有美好的无限的未来!

谢谢!

2015-06-24 12:06:07

黄楚新:

非常感谢伍刚总。今天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我们探讨的话题非常广 泛,而且各位专家都带来了非常新颖的观点,从媒体融合、平台入口、网络安全秩序、新媒体的重新定义、微信谣言的传播、新媒体的教育、用户调查等等各个方面 探讨新媒体发展。当然在座专家不仅仅是研究新媒体的专家,而且是应用新媒体的专家。虽然座谈会的时间有限,但可以在他们的微博微信当中更多地进行观点分享 与交流。

下面有请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天晓作总结。

2015-06-24 12:06:16

赵天晓:

首先还是代表新闻所、代表社科文献出版社对2015年年度报告 再次表示祝贺!感谢主创主编人员,协编合作单位的人员,出版发行的人员。同时感谢今天出席发布会和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贡献的观点和意见,感谢新闻媒体的 朋友们对我们报告进行及时报道。特别感谢全程视频直播和文字直播的朋友们。这个感谢是代表中央党校的同学,我现在正在中央党校学习,已经6个多星期了,今 天请假回来。昨天我们班的同学拿到这本书,当时有好几个同学就给予了很高评价。我说今天我们要召开发布研讨会,几个同学都想参加,但是现在中央党校的学期 进行了压缩,课程安排很紧,星期一、二、三都是早、中、晚,他们很遗憾。我和他们说我们会安排网络直播,希望大家有机会看一些回放。所以在这里我代表我们 几位同学表示感谢。

另外,“相约”,我们连续3年在6月下旬在这个会议室举办皮书的发布会和研讨会,今天我们再次发出明年发展报告2016版发布会和研讨会的邀请函。

谢谢大家!

散会!

2015-06-24 12:07:05

[责任编辑:邹文娟]

【相关链接】关于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新闻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