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城市现代化研究》发布会

来源: 中国网  2014-04-24 15:56

何传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上午好。从2001年出版第一部《中国现代化报告》到今天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我们一起走过了13年。在过去13年里,我们得到了有关领导、专家、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代表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向在座各位汇报《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的主要内容。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是一个跨部门的联合课题组,有10位顾问,有29名成员。《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主题是城市现代化研究。

2014-04-24 09:22:27

何传启:

我们知道,现代化是我们的国家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新 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把现代化作为国家目标。中国科技界关注现代化研究,在2001年成立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在2002年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 究中心。中国科技界也支持现代化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对现代化研究给予了支持。我们从1998年开始,全力从事现代化研究, 在1999年到2013年期间,完成学术著作40多部,约1800多万字。它包括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一共有17部书,包括中 文、英文和俄文版。第二个是《第二次现代化丛书》系列,有10部,包括中文和英文的。第三个是《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丛书》系列,有13部。

现代化既是我们的国家目标,也是中国复兴的必由之路,城市现代化 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比例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全球进入城市社会成为社会主体的发展阶段;2011年中国城市人 口比例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进入城市社会成为社会主体的发展阶段;2012年全球城市人口比例超过50%的国家达到116个。人类发展进入城市时代,城 市现代化研究具有全球意义。

2014-04-24 09:24:12

何传启: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分为三个部分。主题报告,城市现代 化研究;评价报告,世界现代化评价;还有附录。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为报告写了序。白院长在序言中指出:根据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和“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借鉴世界城市化的历史经验,中国城市发展将进入质量与规模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现代化是 国家现代化的主体工程,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年》的主题报告包括三章。第一章是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事实,分析过去300年的进程,预测未来100年的趋势。第二章是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原理,第三章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理性分析。整个报告全文73万字,包括报告图表490个。

2014-04-24 09:27:13

何传启:

下面汇报两个部分,一是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二是主题报告的主要结果。关于评价报告和有关数据,请大家阅读报告的内容。

第一部分,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为什么要研究城市现代化。首先城市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 种表现形式。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历史的缩影;城市是文化的中心,是创新的前沿。从人口地理角度看,人类的居住地主要有两类,农村和城市,世界现代化也包 括农村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知道,在农业社会,城市人口的比例一般少于20%,而农村人口的比例一般超过 80%。工业社会的时候,城市人口比例一般超过50%,而农村人口比例小于50%。知识社会的时候,城市人口比例一般达到80%左右,而农村人口的比例小 于20%。由此可见,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其次,城市现代化化已成为世界现代化的主体工程。从人口结构角度看,在过去6000年里,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上升,世界农村人口比例下降。18世纪以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市现代化就成为世界现代化的主体工程。

其三,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主体工程。20世纪以来,城市人口比例超过50%的国家越来越多,2012年达到116个。116个国家中,城市现代化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主体工程。

2014-04-24 09:29:31

何传启:

(2)如何研究城市现代化。我们有三个原则。首先,要实事求是,没有偏好。其次是学术探索,有限目标。其三,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的思路是,主题报告,聚焦城市现代 化;评价报告,世界现代化的评价结果;附录,包括城市现代化的资料和世界现代化评价的具体数据。三个部分相互支撑。在主题报告部分,我们分析了世界城市现 代化的基本事实,讨论了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理论,然后提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理性选择。

2014-04-24 09:31:16

何传启:

2、研究内容。

先看看我们的研究对象。城市现代化的研究对象,当然是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整体的现代化,城市分领域的现代化、城市分系统的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和城市体系的现代化,它涉及五个基本概念,那就是城市、城市体系、城市化、现代化、城市现代化。

(1)城市。迄今为止,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人类聚居地,它不仅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而且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功能。

城市标准,不同国家的差别比较大,比如说瑞典和丹麦,他们的城市人口最低标准是200人,而日本和韩国则是5万人,所以城市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是有限的。

城市的边界,不同时期的差别也比较大。目前的城市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行政城市,包括城区和他所管辖的郊区和所管辖的农村。第二种是地理城市,是城区加一个近郊区。由于城市边界在不断变化,城市统计数据的历史可比性也是有限的。

城市类型具有多样性,有镇、城市、自治市、都市区等。

城市数量非常庞大。2010年世界城市大约有12.8万个,其中大城市有449个,中城市513个,小城市有12万多个。所谓大城市是指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而中城市是指人口在50万到100万之间的城市,小城市指人口少于50万的城市。

目前,关于城市的历史统计数据,一方面相对比较少,不全和不系统,一方面是国际可比性和历史可比性比较差,这些对城市现代化研究带来了挑战和影响。

2014-04-24 09:32:31

何传启:

(2)城市体系。城市体系涉及到城市的功能定位、规模结构、地理结构和相互关系等,18世纪以来,大城市人口比例上升,中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小城市人口比例下降。

(3)城市化。城市化既是一个古老现象,又是一个世界潮流。传统的城市化是指公元前3500年到18世纪之间的城市化。现代城市化是指18世纪以来的城市化,可以简称为城市化。城市化指城市数量、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相对而言,城市化指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而城市现代化则是指城市质量提升的过程。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文明水平、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等。

在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并存的。一般而言,城市化 是社会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城市现代化则是地区现代化的一种表示形式。在现代化起步的初期就有城市和农村。在现代化过程中,一部分农村会转化为城市, 而城市自身也在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是相互并行的。

在现代化过程中,既有城市化也有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所谓郊区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经济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则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以美国为例,美国郊区化大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美国逆城市化大约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

2014-04-24 09:33:24

何传启:

(4)现代化既是一个世界现象,又是一种社会选择,包括文明发展、文明转型和国际竞争等。迄今为止,关于现代化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5)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和城市体系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现代化也是一个世界现象,又是一个国际潮流,它包括城市发展、城市转型、城市国际竞争等。

城市现代化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概念研究、分领域研究、分系统研究、过程和行为研究、结果研究、问题研究等。城市现代化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进行交叉以后,可以形成一个结构矩阵,这样就可以看清楚我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4-04-24 09:34:51

何传启:

3、研究方法。

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大致有五种,从科学角度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从人文角度采用阐释主义的研究方法,从政策角度采用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未来角度采用未来学方法,批判角度采用批判理论的方法,对城市现代化进行五个维度的研究。

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里面,我们采用了科学角度、人文角度、政策角度和未来角度的四个角度进行研究,它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截面分析、过程分析、定量评价、定性分析和预测分析相结合。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的分析框架是3大类、16小类。这3 大类是城市四个要素的现代化,城市六个领域的现代化,城市六个系统的现代化。其中,城市四个要素的现代化包括城市生活、城市结构、城市制度、城市观念的现 代化;城市六个领域的现代化则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居民的现代化;城市六个系统的现代化包括城市的功能和形态、建筑和住房、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国际联系的现代化。

2014-04-24 09:35:34

何传启: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的分析指标大约是146个,时间序 列分析采用的分析变量是3大类、16小类、146个变量,分析的时间范围是300年,从1700年到2010年。截面分析的分析变量也是146个,分析的 国家是131个国家,采用了5个截面,那就是2010、1970、1900、1800、1750年五个截面。过程分析包括过程的起点,过程的具体过程以及 过程终点的分析。

它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世界131个国家的数据,来自世界银行、联合国统计年鉴以及OECD的有关数据,中国地区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城市研究历史悠久,城市文献非常丰富,经典文献层出不穷,例如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城市图书大约有一万多种,我们从现代化角度研究城市发展,只是城市研究的一个视角。

2014-04-24 09:36:55

何传启:

第二个部分,主题报告的主要结果。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汇报,一是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事实,二是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原理,三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理性选择。

1、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事实。

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解析,一个是城市六个系统现代化,二是城市六个领域的现代化,三是城市四个要素的现代化,四是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五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化。

先来看城市六个系统的现代化。

(1)城市功能和形态。城市功能包括共性功能和特殊功能,共性功 能反映城市的共性,特殊功能反映城市的特色。从农业社会以来,城市的功能在不断演化,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城市的共性功能是以政治和贸易功能为主,生产和文 化功能为辅;而在工业社会的时候,城市功能则是以经济和社会功能为主,政治和文化功能并存;而到知识社会的时候,城市的主要功能则是服务和文化功能,同时 政治和生态功能并存。

城市的特殊功能与城市规模有关,与城市定位有关。像大型城市一般是综合性的,中型城市功能多样化,小型城市则功能有特色和专业化。

城市功能与城市规模有紧密关系。根据城市功能的不同,城市可以分 为三种类型。一个是管理型城市,又称综合型城市,特点是大型企业总部集聚,往往是金融管理中心,一般为大城市。第二是服务型城市,是指服务型企业和服务机 构集聚而生产型企业比较少的城市,一般为专业化城市。第三种是生产型城市,生产型企业集聚,而服务型企业比较少,一般为小城市。

这里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城市一般是综合性的,而中城市和小城市是 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美国学者把美国城市分为八大集群,服装与食品,木材产品,电子工业,重制造业,石油化工,市场中心,健康和旅店,还有服务中心。世界城 市也是分级的,根据美国的经验,他把城市分为六级,一是世界城市,二是国际城市,三是国家中心城市,四是区域中心城市,五是普通城市,最后是镇。不同的城 市,扮演的角色和功能有很大差别。

2014-04-24 09:37:17

何传启:

再看看城市形态。城市形态与城市的地理特征、经济特征和社会结 构有关,与交通技术、通讯技术和发展阶段有关。根据城市的交通布局,城市的形态有方格型、环型、放射型、带型、扇型、树枝型等,根据城市地理特征,城市形 态有环湖型、滨河型、港口型、平原型等等。城市体系的形态是,最初是一个一个分离的城市(中心地),然后逐步形成城市带、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延绵区、大 都市区、城市网络等多种地理分布形态。

法国学者认为,城市形态可分为六个层次,他们相互影响。第一层是城市人类及其活动,第二层是城市街道和公路网,第三层是城市地块划分,第四层是建设基地的地形地貌,第五层是土地利用和活动场所分布,第六层是三维视角看待城市。

城市形态具有多样性。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特点划分,我们有普通城市、田园城市;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根据城市人口密度划分,有密集型城市,比如芝加哥和纽约,还有分散型城市,比如说美国的洛杉矶,还有中间型城市。

城市形态不断演变,以美国为例。美国城市经历了商业城市、工业城 市和信息城市三个发展阶段。商业城市大约是1840年前,就是19世纪前,那个时候,城市郊区很小。然后是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的工业城市,中心城市 和郊区的比例大约在1:1之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才进入到所谓的信息城市,中心城市和郊区的比例从1:5到1:10,郊区发展很快。

2014-04-24 09:44:32

何传启:

(2)城市的建筑和住房。城市建筑和住房既反映城市风格,也反 映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些时候城市的典型建筑,成为一个城市的主要标识,比如巴黎铁塔。城市最高建筑、建筑密度和建筑风格等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 性。大约在1970年以前,城市的高度在上升,城市的密度在上升。1970年以来,发达国家城市的高度基本上不变,城市人口密度在下降。发展中国家,贫民 窟还大量存在。这是西方现代建筑文化的变迁,从古典建筑到古典主义,到现代建筑,到后现代建筑。

19世纪以来,摩天大楼的建设有一个高潮,这个高潮大约持续到 1974年前后,就是70年代就结束了。美国的城市最高建筑,1885年是50多米高,到1901年是160多米高,到1972年达到了400多米。但是 80年代以来,世界高楼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城市高楼的数量与生活质量之间没有相关性。

再看看城市住房。20世纪以来,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具有上升的趋势,人均住房面积、住房间数、住房价格的国际差别也很大。比如说美国的城市家庭,70年代的时候,每家平均住房面积大约是170平方米,到2000年的时候达到了230平方米。

根据联合国的人居环境调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私有和私租房占80%,公租房占10%;拉美国家的城市里面,无房者大约占3%。

2014-04-24 09:44:57

何传启:

再看看房价,根据联合国环境调查,20世纪90年代房价收入比,就是单元房房价中间值与家庭平均年收入之比,工业化国家城市平均是5倍左右,发展中国家城市大约8倍左右,美国城市大约3倍左右,联合国的推荐值是3到5倍。

再看看房租收入比,房租收入比是指单元房平均月租与家庭平均月收 入之比,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大约是20%左右,发展中国家城市大约是30%左右,美国的城市大约是25%左右。这个表就是90年代国际城市 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的调查的一个结果,调查了150多个国家150多个城市的房价。工业化国家房价收入比平均值在4.4倍到5.8倍,发展中国家平均 值在8.3倍。这是美国城市的住房价格和房价收入比,从1950年到2000年之间,租金占月收入的比例从17.9%上升到25.5%,而房价与家庭年收 入之比从2.4倍上升到3.1倍,总的来说还是很低的。

2014-04-24 09:45:59

何传启:

(3)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基础,直接 反映城市发展的硬件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个硬性基础设施,一个是软性的基础设施。19世纪以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和完善,比如说19世纪开始, 现代城市有了供水和排水系统,1863年英国伦敦开辟了第一条城市地铁,到2010年的时候,世界上大约有160多个城市拥有了城市地铁。

从19世纪开始,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开始兴建地下综合管沟, 将地下管道集成为一个共同沟,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目前城市地下管线包括20多种管网。这个图是英国城市地下综合管沟的一个截面示意图,它分为六层,第一层 是大约半米深的地下,包括电缆、光缆、电话线,大约1米深的地下有天然气管道,在1.5米深的地下有水管,在2米深的地下有供暖管,在3米多的地下有排污 管道,在8米深的地下有暴雨排水沟。

1998年城市基础设施的普及率,国际差别也很大,比如说供水,发达国家城市供水基本达到100%,而发展中国家大约有24%的家庭没有供水。

2014-04-24 09:46:14

何传启:

(4)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公共服务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子,直 接反映城市发展的软件水平,包括设施性、经济性、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和环保性公共服务。城市公共服务发展大约三个阶段,有限公共服务、系统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均等化等。城市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变迁大致有三个阶段:政府供应为主、政府供应和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城市公共服务的国 际差距也非常大。

(5)城市公共管理。城市公共管理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直接 反映城市发展的管理水平。它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治理。城市公共管理的发展,从传统城市的行政管理到工业城市的公共管理,再到信 息城市的公共治理,管理模式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一个方面,城市人口密度,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密度在上升,20世纪 中叶以来,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城市的交通管理,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平均上班时间大约是27分钟,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32分钟。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的交通管 理比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

2014-04-24 09:47:02

何传启:

(6)城市国际联系。国际联系的多少和质量反映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反映城市国际化程度,影响城市生活质量。这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目前全球已成一个“地球村”。

再来看看城市六个系统的现代化,简要介绍一下。

(7)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包括都市农业、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等。20世纪,发达国家城市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达到90%左右。

根据宏观经济结构特点,城市经济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个是制造业 主导型,制造业占GDP比例超过30%;第二是服务业主导型,服务业比例超过80%;第三个是都市农业型,农业超过工业;第四个是综合型,工业和服务业基 本相当。以美国为例,美国制造业主导型城市大约有30多个,服务业主导城市大约有190多个。2010年美国366个都市的统计分析显示,城市里农业比例 与城市人均收入之间是负相关的,而城市的制造业比例和服务业比例与人均收入之间没有关系。

这是美国城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大家看到,产业结构里面,农业 占0.6%,工业占18%,服务业占81%;就业结构里面,农业占1.2%,工业占12.3%,服务业占86.5%,高度服务化的一个经济结构。美国主要 产业的就业分布也很有特点。美国的产业里,大约26%的产业集中在农村里,大约26%的产业分布在城市里,而47%的产业分布在郊区,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 过渡带,郊区化是目前美国经济社会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这是美国大都市区的产业集聚,很有特点的。

2014-04-24 09:47:27

何传启:

城市经济必然涉及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很多,比如说资本的深化,劳动力人均资本增加,还有人力资本增长,劳动力人均知识和技能增长,还有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等。

根据增长动力的不同,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叫创 新驱动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投资,不是人口,不是规模扩大,而是创新产品的增加。第二种是投资驱动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增加,固 定资产增加。第三种是规模驱动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增加,产业集聚,根据国外行学者的研究,发现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一倍,城市生产率大约会 提高3%到8%,就是一种规模效应。第四种是多轮驱动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每个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美国都市的创新活动和创新优势也是分布在少数城市和一些产业,特别是电子产业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水平的差距也很明显,其中,20世纪90年代城市人均产值的差距大概相差10倍,人均收入的差距大概相差5倍。

2014-04-24 09:49:22

何传启:

(8)城市社会。20世纪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国家人口的比例 80%左右,城市社会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体部分。在过去300年里面,城市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在全面发展,但是城市贫困现象长期存在,城市的犯 罪现象普遍存在,城市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城市的就业率和失业率则长期波动。

在过去的50年里,大城市人口比例在上升,小城市人口比例在下降,而中型城市人口比例基本上在维持在波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郊区化成为一个普遍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潮流,像欧洲国家,城市郊区人口比例大约都在50%左右,多的可以达到68%,少的44%。

(9)城市政治。城市政治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大型、中型、小型城 市的治理具有不同特点,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城市治理也具有不同特点。城市政治大致有两种类型,一个是选举型,一个是集权型。以美国为例,美 国的城市政治从1790年到现在大致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目前美国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也多样化,有市长加议会,城市经理加议会,有城市委员会,镇民大会、 镇民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

2014-04-24 09:49:47

何传启:

(10)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多样性,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水平有关,与城市生活水平有关,与城市特色和城市竞争力有关系。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宗教人口的比例在下降,宗教色彩在下降。

(11)城市环境。城市环境问题是所有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与城市发展水平有关。目前,发达城市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更多是保持优良环境的可持续性。而发展中城市的环境问题非常严峻,更多是污染防治,减少和治理各种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95个城市自然灾害比较多。然后是城市的三废治理,废水、废物、废气的治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废水治理,发达国家废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大约只有30%多。

2014-04-24 09:50:06

何传启:

(12)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既是城市现代化的行为主体,也是城 市现代化的受益者。18世纪以来,城市人口增长率因城市而异,城市人口流动性比较大。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的平均寿命在延长,城市社会老龄化。目前发达 城市的老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20%左右。20世纪以来,城市的离婚率也是上升的,结婚率是下降的,人口的肥胖率也是上升的。以纽约为例,纽约的婴儿死亡率 从1840年到1900年之间,从千分之120上升到264;1900年以来死亡率下降到千分之七。以北京为例,北京人的平均预期寿命,1980年代大概 是72岁,2010年大概是81岁,30年上升了9岁。

再来看看城市四个要素的现代化,同样简单说说。

(13)城市生活。城市生活涉及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生活观念。18世纪以来,城市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从机械化、电气化到信息化,不同国家和不同城市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差别很大。20世纪以来电视、电影、网络文化极大的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城市的生活,供水、能源、交通、通信、娱乐,不同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反映了城市的发展。

2010年世界城市生活质量比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瑞士、法国、新西兰、西班牙、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

2014-04-24 09:50:48

何传启:

(14)城市结构。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和有关资料估 计,2010年世界城市大约有12.8万个,其中大城市449个,中城市513个,小城市约12万多个,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23个,特别达到城市38个, 大城市388个。在1950年到2010年期间,世界城市体系结构在发生变化,大城市人口比例在上升,小城市人口比例在下降。20世纪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很 明显,比如说美国,1910年郊区人口比例为7%,2000年达到50%。不同城市的郊区人口比例也不一样,比如说巴黎,郊区人口比例达到70%多。大都 市区的蔓延程度也有很大差别,美国学者做了研究以后发现,美国150个大都市区里,大约有35%的人口集中在城市中心商务区5英里的半径范围内,有29% 的人口分布在5英里到10英里之间,有36%的人口分布在10英里之外。

(15)城市制度。城市制度在不断演化,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城市制度在变化。

2014-04-24 09:52:44

何传启:

(16)城市观念。城市观念也在变化,也是从原始社会、农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城市观念有本质的不同。

再看城市现代化。世界上城市现代化大致起步于18世纪60年代,城市现代化的起步大致与部分国家现代经济增长的起点和工业化的起点相关,像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士、美国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而德国、奥地利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18世纪到21世纪期间,城市现代化的世界前沿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城市现代化和第二次城市现代化。第一次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工业化、机械化、电器化、福利化、城市化,第二次城市现代化的特点目前包括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国际化、郊区化。

2008年城市现代化指数最高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丹麦、瑞典、德国、芬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法国、奥地利。

科技革命对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生了三次技术革命,包括蒸汽机与机械革命、电力与运输革命、电子与信息革命,世界经济发生了三次产业革命,包括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这些都深刻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现在该看看城市化了。世界城市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传 统城市化,一个是现代城市化。传统城市化是指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1750年之间的城市化,那时候城市化率一般小于10%。然后是18世纪以来的现代城 市化,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一个是工业城市化,第二是社会城市化,第三是服务城市化。

2014-04-24 09:54:08

何传启:

我们对世界上130多个国家的城市化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我们 理解,根据城市化率的高低,可以把城市化分为三种类型,一个是高度城市化,就是城市化率超过90%以上;第二个是中度城市化,城市化率在80%到90%之 间;第三个是低度城市化,城市化率低于80%。在发达国家里面,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大约有4个,中度城市化的国家大约有11个,低度城市化的国家有7个。

根据最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来判断,我们把城市化又分为三种类型,一个是集中型城市化,第二个是过渡型城市化,第三个是分散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最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超过40%,分散型城市化是最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小于20%。

根据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我们分三种类型,一种是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第二种是非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第三种是过渡型城市化。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是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40%。非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小于20%。

根据小城市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我们把世界的城市化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小城市主导型城市化,小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超过70%;第二个是非小城市主导型城市化,小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小于50%;然后是过渡型的城 市化,小城市人口比例在50%到70%之间。小城市主导型城市化的主要国家是荷兰、丹麦、德国等国家。

城市化在地区发展上有很大的多样性。我们对美国50个州过去100年的城市化做了一个比较分析,发现有些州的城市化和美国国家的城市化是一致的,而有些则是相反的,比如说美国的缅因州,城市化率1900年是34%,1950年达到52%,2000年的时候下降到40%。

2014-04-24 09:58:58

何传启:

讨论了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事实后,再来看看前景如何。城市现 代化的前景是什么。第一个,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城市社会。第二个,城市体系的变化,大城市比例上升,小城市比例下降。第三个,在21世纪里,信息革命 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新物理学和时空革命有可能先后发生,他们将对城市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城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我们对城市现代化的历史做了一个基本归 纳,总结了十条经验。首先,城市现代化既是一个世界现象和国际潮流,也是一种社会选择。第二,城市现代化与现代城市化是一个伴生现象。它是现代化过程中的 两个不同层面,既有区别,也相互交叉。第三,城市现代化具有双重任务,城市现代化既要扩展和提升城市文明的光明面,比如说城市发展的四个进步,文明、文 化、财富和创新;同时要抑制和消除城市文明的阴暗面,城市发展的四个挑战,包括犯罪、贫困、污染、交通堵塞,也就是消除所谓的“城市病”。第四,城市建筑 和住房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第五,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挑战。第六,城市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是一个热点问题。第七,城市公共管理的现代化是 一个关键问题。第八,城市环境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国际潮流。第九,城市交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第十,城市现代化需要合理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

2014-04-24 09:59:22

何传启:

2、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原理,这个部分简单介绍一下。

城市现代化的相关研究,包括城市经济学、城市化研究、城市发展研究。相关的文献非常多,比如说城市经济学的图书,美国国会图书馆有190多本,城市化的图书,美国国会图书馆有1800多本,而城市发展研究的图书,美国国会图书馆有2300多本。

清华大学谢文蕙教授认为城市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初期、中 期和后期。城市化率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城市化有不同的类型。谢文蕙教授还认为,城市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工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后工业社会 的城市和信息社会的城市。联合国的调查发现,162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指数差别很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城市现代化的专题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城市现代化的基础研究包括概念研究。实证研究就是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现代化,还包括城市层次的单个城市的现代化等。

2014-04-24 10:00:56

何传启:

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现 代化科学对此做了一些表述。城市现代化理论可以分为三个板块,一个板块是现代化理论中对城市现代化的一种表述,第二个是城市化理论在城市现代化中的应用。 第三个是广义的城市现代化理论。广义的城市现代化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和分支理论以及相关理论。这里介绍一下一般理论,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定义、动力、结果、模 式等。

一般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认识城市现代化,那就是城市现代化的操作性定义、城市现代化的标准、城市现代化的二重性。

城市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城市发展的一种国际竞争,城市现代化犹如一场国际马拉松比赛,跑在前面的城市成为发达城市,跑在后面的城市成为发展中城市,两者可以转换。

城市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城市文明的一种前沿变化,包括现代城市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城市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简单地说,城市现代化就是城市文明的世界前沿以及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的过程和行为。

2014-04-24 10:01:44

何传启:

城市现代化有四个标准,那就是有利于城市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城市社会的公平和进步,有利于城市居民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城市生态的平衡和安全。

城市现代化的二重性,一个是进步性,第二个是国际分化。

关于城市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关注七个方面,类型、阶段、特点、内 容、原则、动力和模式。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分为前沿过程和追赶过程,前沿过程就是发达国家的城市现代化,追赶过程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现代化。过程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第一次城市现代化,第二次城市现代化。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城市发展,工业社会的城市现代化和知识社会的 城市现代化是不一样的,两次城市现代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功能、结构、建筑、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城市现代化过程特点包括 进程不同步,不同城市的发展不同步。城市现代化是一种城市转型,是非线性的。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城市内涵、城市形态和国际体系的变化,城市现代化遵循现 代化的10个基本原则。我们提出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收支平衡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城市发展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说城市收入和产出的变化大于零,城市的支出和 消费的变化大于零,城市各种生产力的变化大于零,城市的贡献比大于1,城市第一产出要大于城市的第一消费。

2014-04-24 10:02:05

何传启:

城市现代化的结果需要关心三个方面,一个是一般结果,第二是三 种变化,还有目标。一般结果,是城市现代性、特色性、多样性和副作用的形成,包括城市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生态变化和市民全面发展等。城市的前沿 变化,城市体系变化和城市状态变化都是非常明显的。城市的现代性,就是第一城市现代性和第二城市现代性也是不一样的。城市现代化的国家目标,当然是完全两 次城市现代化,追赶达到保持世界城市先进水平。

城市现代化的动力因素很多,有微观的有宏观的,动力模型也有不少,我们提出了12个动力模型。比如说创新驱动模型,比如说竞争驱动模型。

2014-04-24 10:02:22

何传启:

城市现代化的路径,我们觉得21世纪大致有三种,一种是第一次城市现代化,从传统城市到现代城市,第二次城市现代化,从工业化城市到知识化的城市,第三个则是综合城市现代化。

城市空间的变化也有三条路径,一条是理想路径,从城市扩张到郊区扩大到城市郊区的动态平衡,一条是城市扩张到郊区扩张到城市衰退到城市复兴再到城市动态平衡,还一条路径是城市扩张、郊区扩张,然后到城市收缩、郊区收缩,最后城市解体。这是城市现代化不同的模式的示意图。

城市现代化的政策是什么。首先,我们要比较城市现代化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差别,其次我们要制定城市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其三我们要制定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其四,我们要明确城市现代化政策的生命周期,推进政策创新。

2014-04-24 10:02:55

何传启:

3、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理性选择。

这一部分是对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一种认识。讲四点,第一,中国城市 现代化的事实、特点和挑战。第二,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国际比较和前景分析。第三,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战略分析,提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路线图。第四,中国城市现 代化的政策选择,提15条政策建议。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取得很大成绩,但我们的国际差距依然是很明显的。

第一,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基本事实。同样分为五个方面,包括城市六个系统、六个领域、四个要素、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化五个方面。先看看中国城市六个系统的现代化。

(1)城市功能和形态。中国城市的功能与城市行政地位正相关,行政地位越高,行政功能越强,是一种“等级制度”。根据目前国内的做法,中国城市行政级别有六级,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县城还有镇。

中国城市的经济功能定位,城市特色比较差,出现六个雷同现象,包括城市发展战略雷同、发展模式雷同、产业结构雷同、主导产业雷同、经济问题雷同、环境问题雷同。

中国城市特点是,政治和经济功能比较强,服务和文化功能比较弱。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我们有明显的差距。

城市形态。中国城市形态与城市政府和城市文化有关。现代中国城市,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是行政管理的产物。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城市政府的目标和追求趋同,城市空间结构趋同,城市建设结构趋同,城市建筑文化趋同,标志性建筑、仿古建筑和摩天大楼大量涌现。

城市体系形态,大中城市处于从中心城市向郊区化和大都市的转变过程中,而城市群和城市带还在形成之中。

2014-04-24 10:03:20

何传启:

(2)城市建筑和住房。中国城市发展趋势与国际趋势基本一致,但差距明显。比如说我们的人均城市住房面积,现在建筑面积大约是31平方米,使用面积大概只有20多平方米,美国则是50多平方米。

我们城市建筑,好的有,坏的有。2010年中国城市建筑,既有获得各种建筑奖励的精品建筑,也有大量的各类普通建筑,高质量建筑和普通建筑并存,豆腐渣工程也不少。

根据摩天城市网的调查资料,中国的摩天大楼,2010年全国大约 有575座,在建和待建的有747座,合计1322座,其中中国大陆58个城市,摩天大楼2012年有488座,在建和待建的有743座,合起来1200 多座。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摩天大楼的高度不断上升,70年代是170多米,80年代上升到360多米,90年代上升到420多米,21世纪超 过500米;70年代只有两栋高层建筑,80年代建了20多座,90年代建了120多座,21世纪前10年建了200多座。在未来一段时期,摩天大楼最多 的城市,上海、深圳、广州、天津、香港等。

城市住房,不仅有数量差距,而且有质量的差距。中国城市多层建筑,就是4到6层的建筑,一般没有电梯,这种建筑不太适合于老龄人和残疾人居住。而且中国城市的住房使用寿命,许多只有30年左右。中国城市建筑的国际比较,在每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有些方面落后一个时代。

2014-04-24 10:08:19

何传启:

然后是房价。大家知道房价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难以 回避的话题。中国的房价过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而房价问题引发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的风险在扩大。这里对中国住房和房价做个简单国际比较。2010 年中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平方米,美国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99年是55平方米。2001年中国城市房价收入之比是6.1倍,美国是2.7倍,工业化国 家是5.8倍,发展中国家是8.3倍,那时我们还算基本合理。房租收入比,2013年北京等一线城市达到40%,美国是26%,工业化国家是19%,发展 中国家30%,我们太高了。

具体来说,中国房价收入比,2001年中国是6倍左右,2012 年北京达到13倍,上海达到12倍。根据联合国人居环境调查,房价收入比,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国家是5倍左右,发展中国家城市是8倍左右,美国城市 3倍左右,联合国推荐合理值是3到5倍,显然远远低于我们北京的13倍、上海的12倍。根据媒体报道,2013年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租占家庭月收入比例 40%左右,还有月供,用贷款买房,还贷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达到35%。相对应的是,工业化国家20%左右,发展中国家30%左右,美国21%到25%, 我们比别人高了很多。这是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一个2012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的排名,北京13.3%,深圳12.9%,杭州 12.2%,上海11.7%。

2014-04-24 10:13:50

何传启:

(3)城市基础设施。中国城市基础设施不同方面发展水平有所差 别。比如2010年中国城市自来水的普及率98%,但是供水质量不高,然后是城市排水设备比较落后,城市内涝现象比较普遍。中国城市大约26%的家庭没有 抽水马桶。中国城市的通信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水平比较低。比如说我们在1993年才开始建设地下共同沟,发达国家 19世纪就开始建了。这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国际比较。

(4)城市公共服务。中国政府提出了九类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中国能源服务的部分指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公共教育、公共卫生服务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中国城市公共服务的国际比较。

2014-04-24 10:14:19

何传启:

(5)公共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以城市交通管理为例。 2010年中国家庭汽车普及率大约为发达国家的10%,公路汽车密度约为美国的一半,城市人口密度大约相当于1990年美国城市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城市的 交通堵塞现象,从大型城市蔓延到中型城市。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中国交通管理的国际比较。这是中国跟美国的比较。

(6)国际联系。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城市具有加强国际联系的强大动力,中国城市的国际经济联系比较多,但社会和文化联系相对少一些。

再看看中国城市六个领域的现代化。

2014-04-24 10:14:55

何传启:

(7)城市经济。中国城市经济也是一种混合经济,包括农业、工 业、服务业和知识经济。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服务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工业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城 市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市场化、全球化和绿色化转变。中国城市服务业比例明显偏低。2010年,美国城市服务业比例为81%,北京只有75%。

(8)城市社会。中国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城市社会部分指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比如每千个新生儿的死亡率,中国约为14个,美国6个,英国4个,世界平均为37个。中国城市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比较普遍,社会改革势在必行。

在过去50年里面,在1950年到1990年期间,中国城市结构 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1990年到2010年,大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小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中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这个跟国际趋势是一致的。中国大城市人口比 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大城市人口比例17.7%,世界平均19.9%。我们城市就业结构,北京服务业是74%,美国服务业是87%。

2014-04-24 10:15:32

何传启:

(9)城市政治。城市政治具有中国特色,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

(10)城市文化。中国城市文化既然有共性也有多样性。我们做了一个分析,比方消费文化,中国家庭消费比例在全世界158个国家里面排倒数第8位,家庭消费比例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家庭文化生活的消费,这是一个统计表。

中国城市离婚率的国际比较,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像上海36%,天津35%,北京32%,跟日本差不多,日本是36%,但比美国差多了,美国达到49%。

(11)城市环境。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的共性难题。2010年中 国城市废水处理率约为77%,废物处理率约为64%,中国平均空气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以来中国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于高收入、中收 入、低收入国家和世界平均值。2010年中国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美国的3倍,是英国和德国的4倍,是法国的5倍。最近几年,中国城市出现大规模雾霾天 气,PM2.5浓度严重超标,我们城市环境挑战越来越严峻。这是中国城市环境的一个国际比较表。

2014-04-24 10:15:49

何传启:

(12)城市居民。2010年中国城市平均进入老龄社会,城市老龄人口比例是7.7%,镇的老龄人口比例8%,农村老龄人口比例10%。中国城市新增人口多数来自农村,其中许多人并没有获得“市民待遇”。

1970年以来,中国老龄人口比例逐步上升,但是中国老龄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晚了50年。2010年中国老龄人口比例是8.4%,1961年美国老龄人口比例是9.2%。

如果以1980年为基点,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的61%为新增 人口。以1990年为基点,2010年城市人口的46%为新增人口。过去20年里面,城市一半的人是新来的,这部分人的“市民化”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没 有得到解决。所以,中国城市新增居民的市民化和福利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下面讨论中国城市四个要素现代化。

2014-04-24 10:16:14

何传启:

(13)城市生活。中国大中城市和发达城市生活具有机械化、电 气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特点。2010年城镇家庭人均收入达到21000多元人民币,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3000多元人民币,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6%,我们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9岁,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部分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中国城镇家庭生活的“三化”统计数据,这是中国城镇 家庭食物消费占家庭消费比例的下降,从58%下降到36%。城镇家庭里面,交通和通信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从1990年的1%上升到2010年的 15%,增长是最快的。

(14)城市结构。2010年中国拥有城市657个,大城市 125个,中城市108个,小城市424个。在1990到2010年期间,大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小城市人口比例下降。这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的一个演变 图,从1800年到2000年中国的变化趋势。在1980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城市体系结构的变化很明显。

(15)城市制度。19世纪以来,中国城市逐步从封建城市向大众城市、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变,城市制度的演变有快有慢。

2014-04-24 10:25:14

何传启:

(16)城市观念的变化也很快。现在的城市观念是开放多元的,摩天大楼、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卫星城市、创新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花园城市、世界城市、国际城市、智慧城市等,中国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观念的一个“大拼盘”。

再看看中国城市现代化。中国的城市现代化大约起步于19世纪中 期,大致可以追溯到1860年,比发达国家大约晚100年。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城市现代化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清朝末年的城市现代化起步,第二个 是民国时期的局部城市现代化,第三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面城市现代化。

再看中国的城市化。从定性角度看,中国城市化的起步可以追溯到 19世纪中期。从定量角度看,中国现代城市化起步大约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化的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起步期,从1800年到1960年,城市化率上升; 第二个是摇摆期,1960年到1980年;第三个是发展期,1980年以来或者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发展。

2014-04-24 10:25:40

何传启: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特点,首先,中国城市现代化遵循世界城现 代化的基本规律。其次,中国城市现代化是一种后发追赶型城市现代化。其三,中国城市现代化是一种工业化优先型城市现代化。我们看到,在1900年到 2010年期间,工业经济比例比城市化率有一个差值,工业经济比例远远高于城市化率;到2009年的时候,城市化率才首次超过了工业比例。其四,中国城市 现代化是一种城乡分割型城市现代化,中国工农业的差距在迅速扩大。采用了“以农养工”的非平衡产业发展战略,中国工业化快于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第五,中 国城市现代化的任务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国际经验不足以解决中国的问题。第六,中国城市现代化面临双重压力,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第七,中国部分 城市的城市现代化将面临资源枯竭和资源不足的挑战。第八,中国城市现代化不能忽视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中国现代化模式大体属于工业 化优先模式,从洋务运动以来,物质和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受到持续重视,这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则波澜起伏,摇摆不定。制度和观念现代化的滞 后的负面效应,会随着物质和技术现代化的推进而逐步显露,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因素。重视制度和观念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如 果不彻底消除封建观念,就不能真正解放思想,中国城市现代化就难以完成。第九,中国城市现代化不能忽视城市差异和文化多样性。第十,中国城市现代化已经成 为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工程,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

2014-04-24 10:25:59

何传启:

再看看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重光教授认为中 国城市化面临五大挑战,一个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第二是部分城市形成新的二元结构,老居民加农民工,第三个是部分城市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第四是 城市体系发展缺乏科学规划,第五是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研究后认为,中国城市面临十个挑战。第一个,人口压力。中国 有13亿人口,城市人口有可能将达到11亿左右。第二个资源和环境压力,目前中国大约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其中44座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国缺水城市大 约有400多座,严重缺水城市100多座。中国城市环境污染突出,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第三是自然灾害,中国大约有90多座城市存在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第 四,户籍制度,人口流动是城市现代化的动力因素,户籍制度制约了城市现代化。其五,城市住房,在2010年到2050年期间,中国要为4到5亿城市新增居 民提供住房。第六,基础设施,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维护将是长期而艰巨任务。第七,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均等性。第八,公共管理,全面改 革现行的城市行政管理制度,走向现代公共治理,走向和谐社会。第九城市贫困,要缩小贫困差距。第十,“现代城市病”在全国蔓延,城市发展需要新思路。关于 “现代城市病”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我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有六个表现。第一高污染,雾霾天气频繁出现,降低了中国城市质量和国际形象。第二高堵塞,交通堵 塞日益严重,而限行措施又降低了经济效率。第三高房价,我们住房价格在螺旋式上升,有些城市房价已经超过了普通市民支付能力。第四高风险,城市治理问题、 基础设施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第五恋高症,摩天大楼大量涌现,贪大求洋,盲目追风。第六仿古风,仿古建筑大量涌现,仿古过度了,有些地方“假文 化”流行。

2014-04-24 10:26:24

何传启:

第二,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国际比较和前景分析。中国城市现代化指数,2008年为45,排世界131个国家的第79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1960年到1980年期间,中国城市化率的国际差距在扩大,1980年到2012年期间,中国城市化率的国际差距在缩小。

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的国际差距,我们进行了国际对比,对比的 结果是这样,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比英国、德国、比利时大约落后100多年,比美国、法国大约落后80多年,比日本、瑞典、意大利大约落后60年,比芬 兰、俄罗斯大约落后50年,比巴西、希腊落后40多年,比韩国落后30多年。

前景分析。如果参考1990年到2008年年均增长率估算,中国综合城市现代化指数有可能在2030到2050年期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21世纪末超过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是我们的测算,1950年到2050年之间中国城市体系的规模 结构的估算。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和我们的估算,2050年中国城市总数有可能达到1600多个,其中大城市330多个,中城市360个左 右,小城市900多个。大城市人口比例大约有60%,中城市人口比例19%,小城市人口的比例21%。在2010年到2050年期间,新增城市900多 个,其中大城市200多个,中城市250多个,小城市有500多个。

根据联合国和《中国现代化报告》的估算,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 比例大约是77%到81%,人口总数大约是11亿到12亿。2050年中国城市郊区人口比例大约为30%到50%,中心城市人口比例大约也是30%到 50%,其他乡镇人口比例大约是20%左右。这个表是中国人口空间结构城市郊区乡镇的人口比例的估算。

2014-04-24 10:26:40

何传启:

第三,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战略分析。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路线图,基 本思路是:根据综合城市现代化的原理,协调推进两次城市现代化,加速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和发达城市的转型,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城市现代化的先进水平。在 2050年前达到世界城市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在21世纪末,达到世界城市先进水平,全面实现城市现代化,城市居民全面享受世界先进水平的 生活质量。它包括六个部分,战略目标、基本任务、运河路径、监测指标、动态监测和战略要点。

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前,城市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在21世纪末城市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20名。我们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项任务,中国城市现代化要上三个台阶。第二项任务,中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世界排名要提高50位左右。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运河路径,要求协调推进两次城市转型,并持续向 发达城市转变,要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的三化整合,就是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和九化协调,包括城市化、郊区化、工业化、服 务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民主化和福利化,大幅度提高城市生产率和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中国城市现代化路线图的监测指标分为4大类36个指标,一类是综 合指标,第二类是四个要素的现代化,第三个是六个领域的现代化,第四个是六个系统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现代化路线图综合指标的动态监测,这是四大要素的动态 监测,这是六个领域的动态监测,这是六个系统的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就是从2010、2020、2030、2040、到2050年,每十年计算一个增长率和 发展目标。

战略重点。21世纪前50年,中国城市现代化需要全方位的推进, 需要关注三个重点。其一,加快城市战略转型,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其二,提高城市生产力和城市贡献比,建设创新型城市。其三,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建设发达宜 居城市。简单说,三个重点分别是城市战略现代化、城市生产现代化、城市生活现代化。这是城市现代化战略重点的一个结构图。

2014-04-24 10:27:00

何传启:

第四,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政策选择,包括15个政策建议。我们认 为,加快城市战略现代化是重中之重,这方面提了五条建议;提高城市生产力和城市贡献比是关键所在,我们也提了五条建议;提升城市生质量和市民发展水平是最 终目标,也提了五条建议。关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未来10年到20年,我们提了15条政策建议。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政策框架是什么,是一个战略、三个规划、六个指 南、六项工程。一个战略是新型城市化战略,三个规划是城市体系现代化规划,基础设施现代化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六个指南是城市产出指南、城市制造业现代化 指南、城市服务业现代化指南、城市文化产业现代化指南、城市全程社会保障指南、城市生活指南;六项工程分别是城区现代化工程、郊区现代化工程、城市创新工 程、市民待遇工程、养老社区工程、家庭小康工程。

2014-04-24 10:42:37

何传启:

下面,我有选择的给各位介绍一下我们的建议。

一个战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建设城乡平衡社会。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社会现代化研究》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 化路径图,报告建议,2010年启动“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城乡平衡社会,指人口可以自由迁徙,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双向人流 达到动态平衡,各有所好,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第一次转变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2011年基本完成。第二次转变从城市社会向城乡动态平衡社会 的转变,估计在2045年前后完成。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走质量与规模并重、经济和环境双赢、城市化 与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要求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六个转变,他们是从简单城市化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调推进转变,从城市优先向城市现代化与农村现代 化协同推进转变,从城区优先向城区现代化与郊区现代化协调发展转变,从工业优先向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协调发展转变,从工业和经济优先向工业与服务业协 调发展、经济与环境双赢转变,从重视地面设施向地面基础设施和地下基础设施转变并重。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可以在国家、地区和城市三个层次上协同推进。国家和地区层次和城市层次有所不同。

2014-04-24 10:43:02

何传启: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要求研制三个城市规划,那就是城市体系现代化规划、基础设施现代化规划、清洁城市规划或者叫城市环境规划。

首先,研制城市体系现代化规划,促进城市体系协调发展。它的重点有四个,城市化率、郊区化率、城市结构、城市分布。

(1)城市化率。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中国可以选择“中度城市化模式”,2050年城市人口比例在80%左右。

(2)郊区化率。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中国郊区化率可以有三种选择,2050年郊区人口比例将达到30%到50%。这是城市人口郊区人口的一种估算。

(3)城市结构。在2010年到2050年期间,中国新增城市将达到900多个,其中大城市200多个,中城市250多个,小城市500多个。城市总数将达到1600多个。

(4)城市化模式。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中国可以选择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模式,在2010到2050年期间,大城市数量将从120多个上升到340个左右,大城市人口比例将从43%上升到60%。

(5)城市地理分布,这个需要专题研究。

2014-04-24 10:43:30

何传启:

(6)地区层次的城市体系,可以因地制宜。

在2010到2050年期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将从32平方米上升到51平方左右,40年要为城镇居民增加约360多亿平方米的住房,平均每年是9亿平方米。

在2010到2050年期间,并非所有城市的人口都会增加,有些城市人口会下降,特别是大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缺水城市、污染严重城市和交通不便城市,人口都可能出现下降,就是所谓的“逆城市化”现象。这是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下降的城市,有30多个。

其次,研制基础设施现代化规划,建设绿色城市。重点是硬性设施, 同时兼顾软性基础设施。在城市体系层次上,重点关注地上基础设施和硬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城际交通、区域性能源等。在城市层次的基础设施现代化规划 中,要全面规划,重点关注地下基础设施。地下基础设施需要全面规划和更新,特别是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供排水的基础设施,卫生设施普及率要达到100%。 交通基础设施,借鉴国际经验,城区人口超过100万,人口密度高,经济和人口持续增长的城市,可以修建地铁。

其三,研制清洁城市规划(城市环境规划),走绿色城市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和清洁城市。现在中国城市普遍面临五大环境压力,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废物污染、噪音污染、建筑和装修污染等,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城市饮水质量不高。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提出,实施生态现代化和绿色发展战略,走绿色城市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和清洁城市。他要求研制清洁城市规划,这里有六条措施。绿色城市现代化道路有十个政策要点。

2014-04-24 10:43:52

何传启: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还要求制定三类城市指南,包括生产指南、社会保障指南和生活指南,里面我介绍其中的三个指南,一个是城市产出指南,一个是全程社社保指南,一个是城市生活指南。

首先,研制城市产出指南,提高城市第一生产力和城市贡献比。根据 城市收支平衡模型,城市是一个经济体,城市经济与外部环境构成一个经济系统,城市生产与消费将影响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大致有十条路径:创新驱动、技术更 替、扩大投入规模、提高投入效率、提高投入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城市产出、增加城市消费、提高城市生产力和城市贡献比等。城市第一产出 大于城市第一消费,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生产力和城市贡献比决定城市的未来。

这里我们有一些定义。城市第一产出是指城市为城外居民生产和提供 的产品和服务,城市第二产出指城市为城内居民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城市第一消费是指城市居民购买城外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城市第二消费指城 市居民购买城内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城市生产力,第一生产力指城市人均第一产出,第二生产力指城市人均第二产出。城市贡献比指城市第一产出与城 市第一消费之比,贡献比大于1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研制城市产出指南,首先要对城市产生进行分类,对城市消费进行分类,研制提高生产力和贡献比的政策措施。如果城市没有第一产出,就没有对外的购买力,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城市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多,第一生产力越大,城市贡献比越大,城市发展就越快,反之则反。

2014-04-24 10:44:12

何传启:

其次,研制全程社会保障指南,建设新型福利社会。借鉴城市现代 化的国际经验和北欧国家的实践,要建立“全程覆盖、全员覆盖、公平透明、强度递进”的全程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城市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最终目标。这种“从 胎儿到墓地”的终生社会保障制度,将根据社会承受能力,逐步提高福利强度。

我们建议在2020年前研制和实施《全程社会保障指南》,同时要系统测算这种社会保障的支付强度、支付能力、经费来源、支付方式,研制和建立“失能老人”的养老和护理机制,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等。这是中国全程社会保障指南的一个概要图。

其三,研制城市生活指南,建设发达宜居城市。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 经验,市民有照章纳税和遵纪守法的义务,政府有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义务,城市政府需要向纳税人提供政府收支和公共服务的相关信息,接受市民监督,市民需 要系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争做合格模范市民。研制城市生活指南,包括公共服务指南,市民生活指南和权利与义务。每年12月30号前发布《城市生活指 南》。城市指南的有关内容,如城市住房指南等,可以参考国际经验,也要注意城市特色。根据联合国调查和国际经验,家庭收入与房价房租的合理比例,房价收入 比为3至8倍,推荐值为5倍;房租收入比为20%到30%,推荐值25%。

2014-04-24 10:44:41

何传启: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要求启动三类城市工程,城市建设工程、城市创新工程、城市生活工程,这里介绍城市生活的三工程。

首先,实施市民待遇工程,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建设公平诚信城市。《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建议,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建立信用管理制度,以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为基础和纽带,为全民建立“数字化身份”,允许公民自由选择居住地,享受平等的居民待遇。

建议研制和公示城市新增居民的“市民化”规划。在2010年到2050年期间,中国城市新增加4.6亿新居民。要简化和公开城市新增居民的“市民化”程序,研制和公示市民待遇,解决相关的遗留问题。研究城市“扩容”的相关问题。

其次,实施社区养老工程,建设和谐文明城市。中国城市进入老龄社会,2010年全国城市65岁以上人口约3100多万,老龄人口比例约为7.7%;中国城市44%的家庭住在多层楼房(4-6层楼房),涉及大约5300万户家庭。这些楼房没有电梯,老年人生活不便。

2014-04-24 10:45:28

何传启:

我们建议,在城市老年人比较集中的住宅小区建设养老社区,养老 社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便于老年人出行;养老社区与附近的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医疗关系;养老社区的4到6层楼房,统一安装电梯,方便老龄人生活,可 参考广州经验。广州在2012年发布了《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行办法》。

其三,实施家庭小康工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包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千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测算,2010年大约有5%的城镇家 庭的人均纯收入到2020年的时候低于1.8万元,大约20%的农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在2020年的时候低于8000元,就是没有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入 标准。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距离2020年只有6年时间。全面小康有缺口,预计2020年,全国大约3600万家庭和1.68亿人口,人均收入没有达到国 家规定的全面小康标准。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建议,实施“家庭小康工程”,为人均 收入低于小康水平的家庭提供爱心帮扶,实现人人小康、家家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包括帮扶条件、帮扶标准、国家级城镇小康工程、国家级的农村小康工 程,还有管理办法,经费来源等等。我们建议要研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贫工程”和“家庭小康工程”合并的方案。

2014-04-24 10:45:53

何传启: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路线图,要求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走质量与规模并重、经济和环境双赢、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需要研制三个规划和六个指南,需要启动六项工程,需要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六个转变。

现代化城市大致有六个特点,城市建筑优质美观,城市服务公平高效,城市生活舒适便利,城市环境世界一流,城市收入世界一流,城市福利世界一流,这些特点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城市还有16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城市现代化2050年的目标包括,中国城市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40名,城市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1岁,城市人口比例约80%,郊区人口比例约50%,城市人均收入4万多美元,城市人均住房面积50多平方米,城市社会保障覆盖率100%。

城市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工程。中国现代化已进入倒计时,距 离2020年只有6年时间。2020年全国和绝大多数地区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现代化研究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中国现代化的任 务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国际经验不足以解决中国问题,加强现代化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建议把“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升级为“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 院”,同时成立北方现代化研究中心、南方现代化研究中心和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从城市边界到城市内涵都在发生变化,城市数据的历史可比性和国际可比性具有争议,这些必然影响城市研究的精确性。城市研究历史悠久,城市文献非常丰富。本报告是城市研究的一个视角,希望能为城市科学添砖加瓦。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

2014-04-24 10:46:08

何传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早上好。《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专家座谈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代表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对各位专家和朋友的莅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参加今天会议的既有领导同志,也有德高望重的学者,有来自中办调研室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也有来自不同部门的中央各研究机构的学者和高校的老师,同时也有一些我们科学院的领导和专家。我们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今天参加会议的也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网、中新社、光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他们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现代化研究给予了关注和支持。我们也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国家科学图书馆对我们的支持,感谢现代化中心同仁所做的贡献。

2014-04-24 10:47:40

何传启:

现在进入到第二个阶段,请大家对城市现代化进行讨论。

2014-04-24 11:06:20

武夷山:

首先对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13年以来做的工作表示赞赏, 一年一个报告可以称为壮举,是非常了不起的。下面我就中国选择谈自己三点认识,有些看法可能有分歧。现代化这个词的内涵容易给人产生一种缺省假定,就是越 现代化越好,城市化不是越高越好,但是城市现代化水平是越高越好,这个问题有点不同的认识。如果把过去落后的状态看成是正,非常好的状态是反,最后是和。 要可持续发展是和,不是越现代化越好。举个简单的例子,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食物结构方案和中国过去很穷时候的食物结构几乎一样。我们过去认为是落后, 但是现在看,要健康的话就要采取那样的一个方案。比如说现在,你们也做过农村现代化,这个词就把城市和农村分开了。其实理想的状态,如果城市和农村一个是 正一个是反的话,今后理想的状态又是“和”,今后大家最愿意的是田园城市,或者是山水城市,或者是都市村庄,城市和农村的界限分得不是太清,这是第一点认 识。

第二点,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有一个观点,城市垃圾问题还是解决 不了,可能垃圾要把人类文明给埋葬,因为前面提到一些数据,就是现在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已经达到多少,由于垃圾产生总量绝对数越来越大,未能处理的 5%、10%仍然是非常可怕的数据,现在全世界核废料怎么解决,没有一个国家实现了,最发达国家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先埋起来再说,垃圾也是这样,不知道怎 么办。垃圾肯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突出问题,因为在中国过去所谓的小农经济比较落后的时候,在农村几乎没有垃圾,一切东西都可以处理掉。所以我觉得如 果世界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要把城市现代化解决好,要把垃圾的问题处理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第三点认识,要做到文“治”彬彬,平衡是很不容易的。假定把一个 城市宜居看成是治,把一个城市很热闹、很活跃,产生很多创新看成是文,这个怎么样做文“治”彬彬也是非常难的,因为显然是矛盾的。如果一个城市人口太少, 思想相互碰撞这方面就比较差,我们在世界上看到的都是这样的,像上海、纽约这样的人口非常多,有很多问题,但是创新也比较活跃。平衡点在什么地方还不知 道,我觉得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很值得加强研究,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面积的规模,从各个方面讲可能有一个最优的数值,对于各个国家可能不一样,但是争取能找 到这个点是比较重要的。谢谢。

2014-04-24 11:13:24

陈争平:

参加这个会议受益很大,中科院现代化研究中心每一年出一本现代 化研究报告,包括这一次2013年城市现代化研究报告,为现代化研究作了大量的贡献,对其他关于现代化的研究启发很大,也提供了很多资料。我有一个想法, 你们每一年的报告,城市现代化研究对以前报告提出东西的回应结合好象不够,比如新型城市化2006年就提出来了,我们给研究生讲课,讲到城市化一般都和城 市现代化这两个概念联系和区别的时候,讲到区别城市化主要是数量关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现代化是一个质量的,但是提出新型城市化以后,在原来 数量关系上新型城市化也加入了质量的标准,而且何传启主任在一开始讲到要关注新型城市化,但是从报告来讲,好象对新型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因为都有质量问 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讲得不是很清楚。

我们在讲经济现代化的时候肯定要讲到工业化,以前对工业化也做过 很多比较,我们在给研究生讲课时把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一个比较。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相对来讲比较协调,而不发达国家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像拉美国家一样, 城市化超过工业化,造成了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就是农村青年来到城市不是打工,而是来混黑社会,因为没有很多就业机会,过度城市化就造成了治安问题、贫 民窟问题等等。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没有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这个负面影响也对城市现代化,就是质量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制约因素,所以我们的报告如果能 把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呼应结合起来会更好一点。

2014-04-24 11:18:34

陈争平:

你们上一本报告是讲农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刚才武夷山先生也提 到了,就是城乡关系的问题,新农村建设,用现在讲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还有镇,镇就是现在城镇化的最基层,但是镇扩散下去就是新农村,城 镇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个什么关系,实际上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城市现代化,因为要扩散。刚才何主任讲了第一产出,第一产出的对象还是农村,如何把以前报 告的成果和后来的呼应,现在每一个报告都互相独立了,和前面的关系结合得不是太好,如果能结合城市现代化问题谈一谈更好。

我觉得有的指标没有意义,比如离婚率,离婚率高还是低反映这个城 市现代化高还是低?这个说不上来,所以讲各个国家的离婚率没有意义。这个社会指标的高和低,是高好还是低好?这也不好说。经济还有另外一个指标,就跳槽 率,一个人一生跳多少次,日本是终生雇佣制,他们现代化水平也很高,但是跳槽率不高,这能说明他们落后吗?也不好说。我就提这些意见。

2014-04-24 11:23:31

许正中:

今年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把聚焦点放在城市化,我认为是非常重要 的。前面两个发言的专家观点不一样,城市化是共识,如何城市化?如何让城市现代化?这个可能选择有大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究竟是大城市依托、特大 城市依托、大城市群依托?云城市群依托还是小城市依托,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后边的协同发展可能更不具有科学性,那怎么协同?这个理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 法。我们也没有用城市化,用的是城镇化,两者建制不一样,但性质没有变。

这个团队抓住了现代化的牛鼻子,我认为这很重要,中央在这方面也 在研究,这是一个大概念。今天很多人没有看到,这是对中华文明一个大的跃升,文明的替代,我们有工业文明,还有人提出我们现在一定要依托中国的消费文明, 中国的消费文明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主力军、主阵地?是吗?要搞“乐呵文明”?乐呵有文明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正视,整个世界往哪里去?否则的话我们 会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不能犯的错误,叫颠覆性错误,中国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什么叫现代化?现代化就是对传统文明的替代和升级,不是升级版的农业文明,在 现代化历程上有三个国家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是美国,一个是印度,一个是中国。我经常比较这三个国家,中国要超过美国,这是个小概率事件,但是现在看印度 的做法要超过中国几乎是不可能。印度明确说,要搞乡村建设,七十万的乡村来支持印度的现代化,可能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014-04-24 11:23:49

许正中:

第二,人类进入新千年计划,到2015年要结束,后新千年计划 是什么?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扶贫作为整个人类的主导目标,后千年计划是什么?过去是扶贫,贫困可能也消灭不了,城市就分为两个阶级,一个富人阶级, 一个穷人阶级。我是赞成何传启很多观点的,比如社会福利,从前出生到坟墓,基因弄错了怎么办?能基因再造?然后再到坟墓,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从准胎儿到 坟墓。今天讲城市是个有机体,我们后来研究城市不只是有机体,还是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一定要放到大社会生态的角度,大经济生态的角度,这样去考虑以后问题 就复杂了。我们考虑至少有几个方面必须要解决:产业的替代度,职业的替代度,创意的延伸度,社会的融合度,公民的参与度。已经提了五六年,现在还没开始, 你提出来城市的《市民手册》,实际中国更缺《公民手册》,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权利?市民不知道。

刚才谈到了离婚率高和低的问题,还有一个很怪的现象,确实是和社 会发展有关的,我们研究发现确实有三个因素和人的发展正相关。一个是受教育时间的长短,一个是换工作的次数,第三个是搬家的次数,移动性。城市和农村比较 起来,城市社会是流动的社会,不是静止的社会,是一个升级的社会,这个城市不往新的版本上升级就会被淘汰。城市很有意思,是一个生命体,就是有机的生命 体,这样来延续,我是很赞同的。今天我很受启发,主要是来学习,我就谈这几个体会。

2014-04-24 11:36:31

程萍:

今天的报告会非常好,和以往一样,经过13年的研究,中国现代 化的研究已经在何老师这儿成了一个系统、体系,特别是去年主办了世界现代化的会议。来了很多国家的研究现代化的高层次专家,在国际上都产生了影响,这是坚 持不懈13年研究的重要成果。我以前经常参加相关的报告会,也有很多收获,这次关于城市现代化的研究非常感谢何传启老师,从一开始我就参加了相关的研究。 所以我有了更多的理解,体现在何传启老师和课题组的指导思想是比较对的,作为中国科学院来研究现代化这个问题,有它自己的视角,所以我觉得城市现代化问题 本身对城市,对现代化的理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流派和研究都是特别纷繁复杂,特别多。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现代化研究中心,这本报告特别关键的就是梳理 了城市现代化的事实,整个国际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另外阐释了相关的理论,特别是主流的、重点的理论,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思考。

我觉得中国科学院从这样高屋建瓴的高度把握这样的理论构架是应该 做的,在现实当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不同的研究领域有不同的层次去研究这个问题。比如国家行政学院可以站在政府管理、政府治理的角度更多考虑和政 府治理有关的现代化问题,其他学者也可以从自己研究的视角更多地进行阐释,这是我个人的第一个理解。

2014-04-24 11:37:33

程萍:

第二,关于城市现代化,我认为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比如从生态 现代化来讲,早期的远古人类我们没有经历,但是我们可以去推测它是一个生态非常好,山川非常秀美,植物可以随便生长,各种各样的动物可以互相在生物链条里 按照自然规律去生长,但是我们现在能说那时候是现代化吗?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到现在的信息化,科学技术 不断飞速发展,从火种到了今天的数字,数字化离不开智能手机,这是现代化吗?我们说可能是在物质上现代化了,但是随着物质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负面的影响越来越显现,包括对今天环境的影响,到处是水泥、高楼大厦,好象是城市现代化了,但是从另外一个生态的视角想,河流污染了,植被被破坏了, 雾霾成了常态,这是现代化了吗?我觉得这是动态的东西。包括刚才老师提到的离婚率的问题,早期的人类社会是杂交的,是没有家庭的,后来发展到一夫一妻制之 后,从文明的角度看是现代化了。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指标是动态的,是发展的,绝对不能用现代的思维模式固化。我觉得过程 和发展这两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立现代化研究当中。过去歌里唱到“烟囱林立,马达轰鸣”,那是现代化的象征。但是现在我们认为那是污染的象征,所以我 觉得一定要在现代化研究中理清这个思路和这样一个概念,这是第二个问题,也是个人的一己之见。

2014-04-24 11:45:34

胡伟略:

有两点肯定,有两点探讨。两大方面的肯定:第一方面是这个报告很系统,是我们的资料库,也是一个研究的路线图,很不错。因为城市的问题七八十年代就讨论,我们也写了不少东西,但是像何老师的团队这么系统,还是第一份。这是第一个肯定。

第二个肯定,我觉得这个报告最大的新意在政策建议那15条,现在的政策建议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个宝贵的东西,希望能把这个政策建议丰富完善一下,发展起来,现在很需要。这是两点肯定。

两点探讨:一、城市化的问题离不开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又 离不开世界现代化的道路,世界现代化的道路是两条道路,普鲁士道路和美国式道路。一个是大技术转变,一个是资本家占地。不光是两条道路,还有英国式道路, 英国式圈地运动的道路,还有法国式道路,法国是涡流式的小农经济现代化发展。还有俄罗斯道路,俄罗斯道路是不彻底的,是妥协的,中国的现代化走哪条道路? 我们很受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影响,所以非要把土地分给农民。地主经济是一种规模经济,咱们讲10%的人口占有了60—70%的土地,本来很好的规模经济, 关键是农民是人身依附,所以土地改革不能把这种经济形式全部都铲除,分给每一个小农,现在又走回头路。现在的路怎么走?五花八门,中国的小农业,现在都来 抢地,所谓土地财政,实际上就是权贵的人来抢地,怎么发展农业现代化?好好理一下。

2014-04-24 11:45:50

胡伟略:

二、新型城镇化。李克强总理提了三个一亿,第一个是未来一亿人 进城。第二个是要解决一亿人的棚户区和城乡结合部的住房问题。第三个是西部一亿人口要就地城市化。后面两个都很好,关键是再有一亿人进城,这个城市受得了 吗?现在讲2011年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已经达到52.76%,有人说我们要到2030年达到70%,中国这么多人是不是都要进城,我觉得值得探 讨。现在讲有质量的城市化,城市建设怎么搞?人家说北京这个地方有日上和日下的风水,就是太阳升起来和太阳落下去,就在天安门这个地方,所以北京这个代名 词也叫日上和日下。要分析里面的原理,就是说城市建设要见太阳,见不到太阳就别建那么大城市了,是不是从这里面得到这个启发?我就不多占时间了,希望你们 把政策建议好好丰富发展论述一下,不要光是几条。谢谢。

2014-04-24 11:55:16

李连成:

我来自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我是研究交通的,城市交通在城市现代化当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就交通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简要地谈几个想法。

第一,关于城市交通在城市现代化当中的定位,个人观点认为如果没 有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就谈不上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何主任在介绍当中也对这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梳理历史文献当中,法国学者提出的城市形态六个层面,第二 个层面就提到了交通,应该说城市的发展交通要先行。在2月底,习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交通先行不仅对区域交通是如此,对于城市 交通,我认为也是这样的。而且交通不仅是指基础设施,也包括提供的运输服务,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对于城市交通现代化,我有几点思考。关于城市交通怎么做现 代化,可能有很多的分析,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什么不是城市交通现代化。严重拥堵不是城市交通现代化,拥堵对于特大城市可能难以避免,但是现在很多城市也 在出台缓解城市拥堵的办法,也应该认识到交通对于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性。污染不是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北京的污染,PM2.5有20%多是来自机动车。如果 我们出行不舒适,也不是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出行应该去追求快捷、安全、高效,小汽车的发展其实是人类追求舒适的、个性化的出行方式一个必然的趋势。 对于一个城市政府来说,不应该盲目地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小汽车,我们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可以通过交通汽车的管理来引导合理使用。对于城市交通现代化的目 标,但是这些目标有些是竞争性的,或者说之间有些矛盾,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小汽车要进入家庭,但小汽车确实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要合理处理这对矛盾

2014-04-24 12:00:41

李连成:

我们谈到城市交通的发展策略,但是要认识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交通发展要求是不一样的,超过一千万的特大城市和一二十万的小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应该是不一样的。

第三,如何推进城市交通现代化,有几件事情要做:一是要处理好政 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因为交通属于基础设施,提供的运输服务有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做什么,市场应该怎么做,应该处理好这个关系。二是要建设好公共交通系 统,刚才提到几个不是城市交通现代化,其实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当中也提出来要发展以公交导向的,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的 紧凑性的城市空间形态,因此要建设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三是要做好两个任务:1.建设低碳的城市交通体系。2.建设一个一体化的交通体系。既包括城市交 通当中各种方式的衔接,也包括城市交通和城市外的大交通之间的衔接,特别强调要建设一些综合的交通枢纽体系,实现比较便捷、方便的换乘。

2014-04-24 12:02:56

史永超:

很高兴受课题组何老师的邀请,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会,听了这个 报告我觉得很系统,也挺详细的,收获了很多。其实我不是搞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听了这个报告我还是有一些想法。因为中国地域差别很大,最高和最低的有很大的 不同,这个报告当中我觉得没有体现出来。比如刚才说到农村的平均收入,这指标听起来好象有点太高了,差距比较大,可能有的地方能达到,有的地方达不到。这 是一个感觉。

第二,这里面写到人口素质、受教育程度的笔墨稍微有点小,大学入学率、受教育程度这方面我觉得应该再多一点。

我同意前几位老师说的,现代化城市确实是动态的指标,在不停地变化,这些指标之间可以互相牵扯和互相干扰,比如经济上去了,可能污染也上去了,所以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目前这个报告偏向于研究和罗列,在实用性方面我觉得还有待改善。

如果能建一个大的评估模型,哪个指标有多大权重,建起多少项来, 最后能够有对中国所有大城市、中等城市或者重要城市的评估模型,出个数据,有一个排名,排下来之后用的人就感觉比较直观,有了数据就会有指导。目前停留在 研究阶段,我觉得应该再往前发展一步,而且排名出来肯定会对课题的研究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让更多人重视我们这个课题,更多的领导关心这件事,产学研会产生 一系列的影响,目前在学术界看还行,但真正管理层看到这个可能还不知道真正怎么做,不知道怎么管。你的指标每年排序,比如今年和去年相比指标评估数据上升 了,或者哪些方面下降了,有一个具体的指导会比较好一些。谢谢。

2014-04-24 12:03:36

杨宜勇:

这个报告沿用现代化模式的传统研究框架,对城市现代化进行了专题的研究,我觉得资料是很丰富的,考虑的方面是很多的,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很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借这个机会,我想谈几点自己对城市现代化的认识。城市现代化必须 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自由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比如离婚率高或低,自由,不强迫。城市的包容性是现代化非常重要的内容。人在城市里停留下来就是城里人,不 要管户籍,国外是居住登记制度,而不是居住证制度,居住证制度有限制自由的嫌疑。住自己的房和住别人的房,居住就是这儿的人,赶上大选就给发选票,因为市 长需要选票,所以基本公共服务就绝对保障了。所以城市的包容性,我们还是很差的。农民工市民化,什么叫市民?就是所有的人权给他,城市的资格权利,核心的 是政治权利,在城市行使政治权利,也就是说“NO”的权利,对公共政策制定和选择说“NO”的权利,这是很重要的。

二是城市的治理结构,制度的参与性治理。我们对企业很重视,但是 对社会组织,NGO和NPO不太重视。现在我们的社区治理还是带有明显的政府色彩,城市社区治理怎么民间化?个人要有担当意识,个人力量是弱的,要组织起 来才能适当维护自己的权利,对公共政策有一个思考。总说被改革,想怎么改革?有主意吗?没有对改革的正确诉求和谈判的能力,就是被改革。要想不被改革就要 提高素质。

2014-04-24 12:05:57

杨宜勇:

城市的建设要有特点,中国的城市特色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正在消失,没有自我的概念,都是拷贝别人的。例如,一些外国人说,都是现代化的都市,这里也可以说美国、欧洲,晚上出来不知道自己今天在哪个城市,感到困惑。

四是新型的城市管理,城市现代化。我们讲自由,但自由不是绝对的,城市要管理,比如国外有《住房居住法》,不管你自己的房还是租别人的房,是有法律管的,中国需要借鉴这种管理经验。

五是城市的生活成本,也是控制人口的一种市场自然选择方式。越来 越好,那就是城市的主人,在这个城市不适应就应该到别的城市,北、上、广不一定是最好的环境,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选择城市还是选择乡村?这是一个问 题,我认为以后要摒弃农村的概念,树立乡村的概念。城里人也可以住在乡村,农村不一定都务农,但是我们要有那种田园般的生活。发展阶段,城市化可能是最现 实、最实际的,可能是比较实惠的,但是未来的乡村、田园般的生活,可能是最奢侈、最昂贵的。所以城市化现在看来好象是不断增加,但是逆城市化将来肯定也会 发生。城市化有社会灾害,我们研究不够,大城市社会灾害越大,如果社会灾害再一叠加,这些大城市实际上是很危险的。现在进入城市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未来进 入乡村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我们的城市现代化,用总书记的话,一定要看得见蓝天,看不见蓝天的城市不是现代化的城市。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勾得起我们的乡愁,谢谢大家。

2014-04-24 12:33:30

谢文蕙:

这本书的第一个特点站得高,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往回倒数 300年,前进100年,纵观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写得真不容易,我完全能够领会到何传启主任付出多大的劳动力。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理性的分 析,书里用大量的表格数据说明是什么,下面紧接着说为什么、怎么办?这本书讲了很多问题,至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主管部门应该去研究这个问题,我认 为这本书对国家是一种很好的参考资料。过去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制命令、破坏生产力,不应该再有了,所以我的意见是提出很多问题来,让大家去研究,而 不是让我们全研究。我个人认为何传启同志这十几年来闷头在大量的书籍中,弄出一个表格来,这种精神在科技界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而不是空喊套话。

2014-04-24 12:33:54

王红生:

首先要感谢这个中心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且还给我发言的机会。我觉得很感动,每年出这么厚的报告,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确实对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现代化有很大的好处,应该感谢。

我们来这儿想听听你们在做这个报告中比较纯正的、学术品位更高 的、有更深见解的报告。在座的基本都是学者,学者有学者的习惯和视角,毕竟和报纸、媒体一般的报道是有点差别的。我有这么多期待,如果不是这种定位的话就 另当别论了,何教授是定位于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如果是这种定位的话,希望以后每年都有进步,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我提两点建议:在以后的报告中要有一个主题,主题中首先应该对世 界各国做一份研究。今天的主题是城市化,对城市化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观点和重要的理论、问题的研究,我们要有世界眼光,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不能局限于一个 主题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会议上都重复,核心问题是什么?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我们国家发展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听了会比较解渴。谢谢。

2014-04-24 12:40:43

杨重光:

我是1983年开始研究城市的,到现在研究30多年了。城市是非常复杂的,关于城市的观点也很多,国内国外的著作、文章多的不得了。城市的问题非常复杂,矛盾很多、问题很多,从好的方面去讲也可以讲很多,从坏的方面讲也可以讲很多。

由于这些情况,所以究竟要做什么样的报告,我们也参与了一些讨 论。要是就某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来讲是讲不清楚的,而且也很难讲到前面,也很难满足读者对社会的需要。我们这个书的特点就是站在全球的城市化角度来分析中 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更多来提供一些背景、过程、资料、观点、理论,给大家讨论城市问题、国家决策城市化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在某一个问 题上争论具体提出某一些政策,而是站在全球现代化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思路、体系或者某些观点。

2014-04-24 12:45:38

杨重光:

我研究30多年的城市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城市的知识领域也 很广泛,知识点也很多,所以不能够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全面讨论。现在城市依然存在很多矛盾,包括我们国家的政策、规划、规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批评和看法, 我感到城市现在基本的发展方针越来越走向正规,走向城市现代化正规的道路上来。我看到几句话: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城市发展当中经常提到的天人合一,城市建 设天人合一,要不然违背自然;三是顺其自然,该发展大城市就发展大城市,该发展小城市就发展小城市,该是继续保持农村的就不应该强迫,待人也是这样,要顺 其自然。

同时,城市的发展还是要以经济为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人为的促进城市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实现也不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

2014-04-24 12:46:42

李泊溪:

我简单说两点:一、城市化问题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复杂的课题, 没有一个研究会面面俱到,可是今天何教授介绍这个报告,是我看到的所有城市化报告,包括国外的文献中最全面、最精彩、最有价值的一个。二、我觉得一定要认 识一个研究的性质,也就是一个战略性的研究,高角度、国家宏观视角的战略性研究,做一个战略性的研究应该考虑目标、途径、模式、举措、建议。这个研究符合 这个战略研究的构架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研究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需要说的是,这个研究的特点不仅摆出了世界三百多年的历史事实, 而且总结成了归类,找出全景,提出建议。为我们国家进行城市化的研究、模式的选择、战略的确定提供了一个参考的依据。这个研究能够为我们对城市化研究观念 的转变、思维的深化、战略的提升提供决策的参考。谢谢大家。

2014-04-24 12:47:40

于维栋:

中心的现代化研究进行了十几年,每年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关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世界现代化进行了300多年,因此这个报告的视角是从300多年空间的跨度,从世界主要国家的过程,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对中国也有一些论述。

在这方面的研究其实有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的;二是应用性的;三 是政策性的,也就是实用性的。实际这个研究偏重于基础性的研究,主要是提供思路和制定政策方面作为参考。我想用老子的一句话,他曾经讲过:知人者智,自知 者明。如果现代化建设,包括城市现代化,实际操作的人、研究者首先要知道历史,知道人家怎么做的,因为我们是后来者。我觉得搞学术研究在方法论上一定要弄 清楚。这本书是从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300年的历史出发,提到了我们国家历史和其他国家的做法,提供了知人和自知的坐标,怎么做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 研究。

几百年来世界那么多国家的数据,怎么整理,怎么提炼出一些东西,这实际也是我们的工作。我觉得很多人同时做这个工作才能做得细致、彻底。

2014-04-24 12:49:56

何传启: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会感到这个座谈会还是受益匪浅,意犹 未尽。关于城市发展报告北京图书馆有一万多本,联合国有三套系列报告,一个是联合国城市经济社会理事会人口局的《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一个是联合国人类 住区规划署的《全球人类住区报告》,还有一个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的《世界城市现状报告》。这都是系列报告,总共十几本,都有自己的特色,为中国的城市 化提一些建议。

在座的各位有一个共同特点,我们都是城市人,在城市有切身的体会,城市发展的好与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既要推进新型城镇化,也要推进城市现代化。只有城市现代化了,生活才能现代化,国家才能现代化,民族才能复兴,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

我用序言中的一句话: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主体工程,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任务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相信这部研究报告可以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让我们群策群力。谢谢大家。

2014-04-24 12:51:58

[责任编辑:朱燕]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