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21)
中国经济年会(2013-2014)
来源: 中国网 2013-12-24 10:56主持人 王春正: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 好!对大家来参加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经济年会表示欢迎和感谢。出席今天会议的嘉宾当中,许多是我们理事单位的代表或者成员。在此说明一个情况, 往年的理事会和会员大会几乎是相继召开,今年有一个特殊情况,今年考虑明年要进行国际中心理事会的换届,所以今年没有同时召开。但是在早晨的早餐会上,国 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魏礼群先生向各位副理事长、向基金会的董事们已经汇报了工作,明年国经中心在换届的时候再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到那时再向各位 作详细汇报。
2013-12-21 09:00:29
主持人 王春正:
今天我们召开年会重点是围绕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研讨。
今年以来,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的党中央 带领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握经济大势,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2013-12-21 09:00:42
主持人 王春正:
前不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定了行动纲领。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 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确定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 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因此我们本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改革新号角 发展新阶段”。
下面,首先请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2013-12-21 09:02:22
曾培炎: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大家早晨好!
我再次欢迎大家光临中国经济年会,一起共同探讨改革和发展的重大 问题。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对新一轮改革开放作出了部署,意义重大深远。这次《决定》从改革的顶层设计 思路来看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协同。改革已经到深水区、攻坚期,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各个领域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单一方面的改革都会受到制约。三中全会贯彻 了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统筹谋划。《决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 署,体现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2013-12-21 09:03:43
曾培炎:
二是倒逼。问题倒逼改革,改革破解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 论。当前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步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生产力的发展迫切要求生产关系 作出相应调整。三中全会积极相应了这个要求,解放思想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破除体制和机制上的一些弊端,推动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两大转变, 到2020年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是牵引。我们国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前最大的国 情。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自始至终的坚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也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本质上是一致的, 所以必须始终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充分发挥它的牵引作用。特别是政府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 作用。以此带动各个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3-12-21 09:08:40
曾培炎:
今年中国经济年会的主题是“改革的新号角 发展的新阶段”。会议的组织就是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探讨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改革部署,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来自于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知名的企业家、专家 学者,对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做精彩的阐述、解读和研讨,并对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他们的真知灼见,这对于我们做好明年 的经济工作将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还邀请到国经中心的各位理事和会员,以及来自于经济企业界的200多位代表出席本届年会。在此,我代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 心对大家与会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为贯彻精简会议要求,本届年会压缩为半天,时间虽然缩短了,但议题相对集中,议程安排很紧凑,信息量也会很大,希望各位嘉宾在发言的时候能够直奔主题、切中要害、简明扼要,把本届年会办成一次内容充实、含金量高的短会。
谢谢大家。
2013-12-21 09:10:26
主持人 王春正:
非常感谢曾培炎理事长的重要致辞,他的致辞虽然很短,但深刻解读了三中全会精神,对本届年会也提出了要求。
下面进行主题演讲,首先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先生。杨伟民副主任参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他对文件会有深刻的理解,下面请杨伟民先生演讲。
2013-12-21 09:12:56
杨伟民: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根据会议主题“改革新号角 发展新阶段”,我就如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大家知道社会上目前普遍评价《决定》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重新界定 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定义和1992年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相比较有两点进步。第一删除了原来的“前提条件”,当初的定义是在社会主义 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第二将“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明确只有市场是决定资源配置的。如何才能够落实这样一个重大决 断,如何在今后改革发展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我觉得以下几点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2013-12-21 09:14:27
杨伟民:
第一,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既不要越位也不要缺位。只有准确界定 政府的作用,明确政府作用的范围和界线才能给市场发挥作用,决定资源配置腾出空间,只有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才能发挥好应有的作 用。所以《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的职责,我理解可以概括为20字“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这次重新概括与十六大关于政府职 责的概括相比较有三点变化:一是少了经济调解,没有再提十六大提出的政府职能之一是经济调控;二是多了宏观调控,十六大界定的职责没有宏观调控;三是把保 护环境单独突出出来。以上三点变化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又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今后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
2013-12-21 09:16:38
杨伟民:
第二,政府要科学实施宏观调控,既不要扩大化更不宜频频施行。三 中全会明确了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宏观调控的体系。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20字:“总量平衡、结构优化、防范风险、稳定预期”。《决定》确定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个导向、两项政策,一个导向是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两个政策就是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两大政策工具。在此之前,中央有关文件并没有对宏观调控进行如此清晰 的界定,所以在一定时期我们的宏观调控上出现了一定偏差,把宏观调控当做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被扩大化、夸大化,其实宏观调控仅仅 是政府职责之一,而不是政府作用的全部。我认为宏观调控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总量,宏观调控是总量政策,将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而实施的政策,是通过财政和 货币总量的变化来影响增长、物价、就业,从而间接影响微观主体的企业和消费者行为,从这个意义上只针对部分产业实施的产业政策,只针对部分地区实施的区域 政策,只针对部分产品实施的价格管理政策等等,应该不属于宏观调控的内涵,不应该把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价格管理都当做短期的宏观调控措施。
2013-12-21 09:18:32
杨伟民:
二是周期,宏观调控只是在经济运行出现异常波动时才实施的政策, 是熨平经济周期峰谷的政策,所以没有必要缕缕实施。既然实施市场经济就应该相信市场,市场也具有经济稳定器的功能,小幅的经济波动,政府不调控,市场就会 自行调解。今年经济增长速度上半年一度下滑时,中央之所以保持战略定力没有出手干预,就是因为相信经过30年改革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自身会发挥稳 定经济的作用。政府不出手市场会自行调解,有时候中央政府不做,可能地方政府也会自然而然的做一些事情。
2013-12-21 09:20:19
杨伟民:
三是短期,宏观调控政策是调控短期经济运行的政策,不是长期的政 策,所以不能总吃这种药方,不能把土地、环境等等当做宏观调控措施,不应该在抑制经济过热的时候就收紧土地、环境的闸门,而在经济减速、保增长的时候就大 开这些闸门。因为土地和环境政策都是长期政策,不是短期的政策。
第三,政府要减少管制价格的范围,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要交 由市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信号,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价格信号必须真实,确切反映市场供求,政府如果过度干预价格形成,会使这一信号紊乱,使 市场主体无所适从,使资源配置难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有些时候混同了宏观上的控制通胀与微观价格管制,把微观政府对部分产品的管制当做宏观调控手段,所以 使水、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基础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相对滞后,防止通胀和通缩当然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但这主要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总供求,而不 在于主要进行微观上的部分产品价格的长期管理。所以这次三中全会并没有把价格政策放在宏观调控体系的内涵之中,只是在界定宏观调控体系之后提出要加强财政 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这是有深刻含义的。
2013-12-21 09:22:49
杨伟民:
当然我们国家部分基础性、资源性价格的确对CPI影响很大,主要 是由于资源刚性约束和价格偏低影响了总供给,同时又由于价格偏低扩大了总需求。如果不区分宏观上的控制通胀与微观上的价格管理,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制改革 如果迟迟难以启动,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最大的制约,于是资源环境这到坎儿很难迈得过去。
第四,政府要界定投资项目审批的范围,该审批的要理直气壮,但不 该审批的要坚决放弃。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当然是影响和干预市场配置资源的行为,这种干预和影响,无论在何时都是必要的,关键是政府用什么样的思路 审批?审批内容是什么?长期以来在投资项目审批问题上,基本上是在三个思路上打转转。一是政府与企业分权,政府决定项目还是企业决定项目。二是是政府之间 分权,是中央政府审批多一些,还是地方政府审批多一些,是投资主管部门多一点还是行业主管部门多一点等等。三是投资规模上分权,投资多的中央政府批、小的 投资少的地方政府批。
这次《决定》界定了政府审批企业投资范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关 系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重大公共利益项目政府审批,其他的政府不审批。首次提出了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项目审批的问题,这就为下一步投资审批 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今后有一些项目的审批要从过去的主要审行业、审规模转向主要审空间,无论是哪个产业、哪种所有制企业,国内还是国外的,只要是关 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项目政府才有必要审批,生态安全环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产品,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条件,关系生态安全的项目审批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强化现 在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决定》精神就是要划定生态红线,包括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制度,在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国家公园范围内、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超 载区域,无论什么样的投资项目都应该严格审批。
总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改革价格管理和投资管理体制。
谢谢大家。
2013-12-21 09:24:30
主持人 王春正:
感谢杨伟民副主任的精彩演讲。发展改革委肩负着统筹发展和改革工作的重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用改革的思路精神办法改善宏观调控予以改革调控中的新命题,这也是对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下面,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先生演讲。
2013-12-21 09:24:36
张晓强:
今天中午的午餐演讲,我们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朱之鑫副主任会发言,他会更重点的讲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做好明年工作的设想,所以我今天发言重点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谈一些体会。
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从全球范围看,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在高速 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日益广泛,生物技术、新材料对农业、工业、医疗健康的影响日益显现,高端装备制造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在此形势下,发达国家和一些 新兴经济体大国都在积极作为。对中国而言,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们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发展 中的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去年我国消费了世界50%的钢、水泥、煤炭,石油进口依存度达57%,铜进口依存度达 到70%,而大量消费能源资源所造成的大气、水、土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年以来多次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这才能够保证我们有效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讲,最迫切的不是增大 科技投入,也不能就科技创新谈科技创新,而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单从科技数量来看,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加,去年超 过一万亿,占GDP的1.98%,但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问题十分突出。
2013-12-21 09:26:22
张晓强: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 平。因此必须将深化改革作为有效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抓手,对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及相关的财税、人才、投资等多领域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方能事半功倍。为此,我体会要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此一定要把处 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作为关键,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占主营业收入 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5%的水平有很大差距。为此要加快构建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即使 是一些基础性、公益性的科研专项也要注意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要围绕激励企业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 动力,打通经济与科技间的通道。例如我国财政科技支出中给企业的仅占15%,而发达国家达30%以上,要积极研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的比例的相关措 施。
2013-12-21 09:28:34
张晓强:
第二,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 与协调,包括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掌握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要改革国家对科技资源的 管理体制机制,解决好多单位分蛋糕、抢课题等重复浪费的顽症,解决好科研单位与高校存在的大批高端科研装备不开放、不共享、低利用率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国 家科技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弱化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出了几位两院院士,获了多少科技成果奖等指标,而突出发明专利授权、技术成果转化率、促进产业技术 进步等方面的考核。今年12月6日中组部发布《关于改进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更加重视对科技创新等的考核,这体现了党政 机关都在积极推动创新驱动。
2013-12-21 09:29:15
张晓强:
第三,根据经济、社会、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 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及相关支持体系。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化解过剩产能的攻坚阶段。要通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用先进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既是优胜劣汰、破旧立新,又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消费、新 材料、物流等产业也可以为化解产能过剩中突出的就业、税收减少等因素提供广阔的增量空间,并提高我国产业的总体素质。
2013-12-21 09:30:48
张晓强:
第四,深入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同 时,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近几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iPAD大获成功,既是基于技术创新,也是产品创 新、品牌创新和用户体验创新的协同效应。马云先生创办的淘宝、天猫电子商务平台,近几年快速增长,去年交易额超过一万亿元,据说今年能达到一万八千亿,增 长50%以上,创造直接就业230万,间接就业超过1000万,其核心我认为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2013-12-21 09:31:06
张晓强:
三,近期我们在考虑的五项重点措施
第一,结合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 审批核准权限的同时,及时建立完善配套的重要产业准入和监管机制,并充分考虑体现创新驱动发展。例如要使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对钢铁、水泥、 石化、船舶、光伏装备等产业,要制定实施更高的准入技术标准,和相关联的体现技术进步的环境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地 集约利用等标准,既防止一放就乱,又在简政放权中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
第二,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我国东部地区发展水 平高,基础设施完善,消费能力强,科技资源丰富,但是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环境污染问题极为突出,资源约束瓶颈和转型升级压力最大。要将东部作为我国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推进区,对京津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辽宁等省市积极推进国有单位科研成果所有权和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科技创业投资和金融 支持的政策,加大国际创新的合作力度在推进中关村、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并有序扩大政策适用范围,要推动高 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集聚发展,实现创新发展的二次创业。
2013-12-21 09:32:24
张晓强:
第三,研究制定重要产业的创新发展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对能源、汽车、冶金、石化、集成电路等行业或重要产品,要明确提出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技术路线、保障措施和推进时间表,使之与产业发展规划,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有机结合,协调推进。
第四,实施新兴产业引导工程。对信息消费及信息惠民,节能环保、宽带中国、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以及智能物流等统筹推进重大产业引导工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加快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步伐。
第五,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发挥好重点行业、领军企业在创新驱 动发展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要积极提升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的能力,要推动建设更多的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联盟,要支持企业建立与完善全球化的研发 网络,更有效地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技术先进的创新型旗舰企业。
2013-12-21 09:33:59
张晓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要充分认识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谢谢大家!
2013-12-21 09:36:43
主持人 王春正:
感谢张晓强副主任的精彩演讲。下面请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先生主题演讲,扩大鼓励需求,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都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方面将有不少的举措,下面请王超副部长演讲。
2013-12-21 09:37:25
王超: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 席今天的中国经济年会,本届年会以“改革新号角 发展新阶段”为主题,将深入探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更高层次的改革与发展。这对我们顺利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 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在这个伟大征程中,我们走过了1978年至1991年以试点为特征的探索期,走过了1992年至2000年以政策引导为特征的 扩大期,也走过了2001年至今以体制性开放为特征的深化期。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断扩大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既促进了自身的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不断学习国际规则,完善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中国全面履行承诺,大 幅降低关税总水平,取消了所有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非关税措施,外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60个门类当中,中国已经开放100多个,开放 范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重视开放合作与主要经济体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保证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有效融合。在稳定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引导企业 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2013-12-21 09:42:47
王超:
最近中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7月份在美国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 话期间,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将负面清单的模式与美方继续开展双边投资协定谈判。9月份,中国的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也是我们自主开放的试验区上海自贸区 挂牌,10月中国宣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制定了路线图,吹 响了新号角。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 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经济全球化新的形势下,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 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2013-12-21 09:45:41
王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按照三中全会《决定》对扩大市场准入 提出的要求,我们将以提高开放水平,培育充分竞争和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为目标。一方面,不断扩展开放领域,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推动力。另一方面,着力消除现 有开放领域当中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我们将建设好上海自贸试验区,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针对《决定》提出的金融、教育、文化、医疗、育幼养老、建筑设计、 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和一般制造业,从开放的现状、主要症结、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放宽外资在股权比例、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 方面的限制,推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2013-12-21 09:50:57
王超:
二是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动出口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优 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转化。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跨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自我转型的内生动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 刻认识多哈回合早期收获协定的重要意义,把握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层次。
三是加快体制改革,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坚持积 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稳定外资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以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突破口, 加快外资法律调整,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引导加强外资导向的科学性,注重引资、引济、引 制的有机结合,鼓励外资更多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的软环 境,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强化政策支撑,健全服务保障,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走 出去”松绑和加油。
2013-12-21 09:55:49
王超:
四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幅员辽阔,各 地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参与国际竞争各有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的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 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同时应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坚持双边、多边、区域开放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我们还将继续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推动内陆贸易投资创新协调发展,加快周边互联互通,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我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依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的推动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务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3-12-21 10:03:57
主持人 王春正:
感谢王超副部长的精彩演讲。下面请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演讲。大家对货币信贷政策和金融改革问题都十分关心,李礼辉行长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下面就请他来给我们演讲。
2013-12-21 10:04:42
李礼辉: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中国经济年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里我想就培育新动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全方位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人民币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但国际市场的份额仍然不高。 2009年7月人民银行颁发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经过几年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年1-11 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到4.0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6%,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到4045亿元,同比增长了83%。海外人民币存款的总 量由2010年区区几百亿元,增长到了目前1.2万亿元。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国际精算银行EIS的报告显示,人民币 已跃居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十大货币之列,交易地位从2010的全球第17位跃升到现在的第9位。日均的成交额增长2.5倍,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 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传统贸易融资工具信用证和托收的使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比例已经由201年年1月份的1.89%上升到今年10月 份的8.66%,超过了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2013-12-21 10:05:23
李礼辉:
与此同时,中国和有关国家地区的货币合作不断深化,我们已经与 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了2.5万亿人民币。此外,东南亚、东欧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考虑把人民币作为官方的储备货币。 但是我们要看到,目前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仍然不高,人民币支付的市场份额0.84%,排在全球的第12位,甚至落后于泰国的泰铢。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只 有亚洲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非洲的尼日利亚、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欧洲的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储备 中的占比十分的有限。中国银行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也是全球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最大、专业能力最强的银行。四年多来,中国银行集团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 业务量累计超过7.2万亿元,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领先于国内和国外的同业。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建立起的覆盖全球的人民币清算网络和支付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善 的人民币存款、贷款、结算、投资、交易等等产品和业务的序列,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币服务。
2013-12-21 10:07:20
李礼辉:
二,未来人民币将成为全球的主导货币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币国际化正在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预计未来15-20年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主要的结算、支付、交易和储备货币之一。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第一,人民币在贸易、投资、结算中的比重将显著提高。未来我国对 外经贸和金融合作将更加多元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贸易投资往来越来越频繁,人民币将越来越多作为结算货币使用,我们预计到2015年人民币在我国对外贸 易、投资结算中的占比将达到15%左右,2025年有望超过30%。
第二,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将不断的扩大。未来上海逐步形成 成熟的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结算机制,建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的中心,人民币产品基准价格的形成中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金融咨询的服务中心。从而 有望发展成为重要的在岸的人民币市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突出,我国也将加强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协调推进伦敦、新加坡、卢森堡 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第三,人民币国际地位将稳步提升。随着全球结算清算交易网络不断的望山,未来人民币可能成为全球的主要交易货币,人民币在跨境结算、融资、避险和保值领域将被更加广泛的使用。另外,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5年,人民币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过程中的比重有望超过5%。
2013-12-21 10:08:19
李礼辉:
三,培育新动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全方位发展。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全方位发展,必须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培育新的动力。
第一,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实 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也有利于资本流动更加平衡,减少跨境资金套利的动机,促进在岸、离岸市场有效运行,确保人民币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建议,可 以先放开长期的资本流动,后放开短期的资本流动,先放开直接投资,再放开间接投资,先放开流入,后放开流出,抓紧推出商业信贷、债券类、股票类证券交易的 相关改革,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与此同时,我们仍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加强反垄断的审查,完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政 策,清理并废除超国民待遇,建立黑名单制度,增加非居民存款的准备金要求等等,来对短期资本流动增收脱贫税等等,采取这些措施有效控制系统性的风险,防止 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性的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维护市场的稳定。
2013-12-21 10:09:23
李礼辉:
第二,推动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大宗商品的 进口大国,但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几乎都是以美元来计价和定价的,这不仅会带来汇率的风险,而且会增加中国企业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只有实现大 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才能有可能进一步推动与它相关的贸易、投资、金融领域的人民币业务。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经在上海自贸区成立,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未 来可以考虑以此为基础,建立以人民币定价的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为人民比的跨境使用进一步创造条件。
第三,支持上海建设全球人民币中心。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金融 业开放提供了一块试验田,要发挥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作用,促进人民币回流渠道多样化,提升金融市场开放度,扩大人民币在资本配置和金融市场中的使用,以 此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支持上海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人民币中心。
第四,促进在岸、离岸市场协同发展。继续拓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 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发挥香港国际中心的作用,积极推动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逐步形成全球人民币市场体系,同时,加强境内外市场的衔接, 积极探索在境内发展人民币业务,逐步缩小人民币离岸和在岸的价格差异。
2013-12-21 10:09:52
李礼辉:
第五,发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引领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责无旁贷,应该扮演人民币跨境流动的主渠道的角色,要更多地参与大型跨境投资项目,更快地提高金融创新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外汇交易水平, 优化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全方位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 强以及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将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增长,作为主要的服务银行,中国银行将继续提供“一体化、高 质量、全方位、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2013-12-21 10:10:27
主持人 王春正:
非常感谢李礼辉行长的精彩发言,刚才几位部门的领导从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经营秩序健康发展方面都作了很深刻的演讲,他们的演讲对我们很有启发。
主题演讲阶段现在告一段落,下一阶段将由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先生主持。
2013-12-21 10:10:46
主持人 郑新立:
大家上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七年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 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明年的改革如 何起步,对明年经济运行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下面这个时段,我们将邀请五名专家、企业家谈谈他们的看法。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 中投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教授,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行长,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同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 福林同志。
五位嘉宾每个人先做第一轮的发言,先讲10分钟。
2013-12-21 10:11:05
钱颖一:
我今天想讲一个看法,改革,明年很关键。
改革信号角已经吹响,接下来就应该是冲锋了。大家期待改革的实施 和落实,明年是一个关键。三中全会之前,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会出一个什么样的文件?《决定》公布以后,社会反应很好,资本市场的反应也是好的。因为这个不 确定性没有了。这一个月以来,资本市场又有所波动,昨天的股市正好回到了三中全会之前的位置,因为新的股权经济在产生。就是说在观望和等待,实施和落实的 具体措施。所以,明年特别是明年的上半年就非常关键。如果明年改革有所落实,那么改革者的可信度就会大大增加,改革将产生惯性,如果落实得不是太好,执行 力不能被显示,会影响到改革者的可信度以及今后进一步推动更多的改革。这里说的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并不是指要全面的启动,因为这次是全面深化改革,领 域广、项目多。但是应该有一些关键领域的标志性的改革启动,历史的经验值得参考,20年前,1993年的11月,出台了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共50条决定。而紧接着1994年就是一个改革高峰年,许多重量级的改革都是在那一年推出的,比如汇率并轨,国税局与地税局的分 离,都是在1994年的1月1日出台的。之后,又如组建政策性银行等,都是在1994年完成和推动的。
2013-12-21 10:11:44
钱颖一:
正是这些改革的实施和落实,使人们相信了建立市场经济的不可逆转 性。对今后的改革建立了信心。在20年前,改革新号角之后就是改革的成功的实施。这次三中全会《决定》中列出了项目众多的改革清单,制定这个清单是从下至 上的,大量吸收了经济学家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意见,最后由最高层拍板。实施和落实的过程是反过来的,是从上往下,改革的执行力来自两个方面, 既要靠上面的有力推动,也要靠下面的各部门、各地区的具体落实。明年推动落实改革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突出的矛盾涉及到改革、调整和发展的三方面关系。
2013-12-21 10:12:48
钱颖一:
第一,改革与调整的关系。现在面临很多经济中累计的问题需要调整,比如地方政府债务,比如影子银行,比如产能过剩,比如经济结构等等。但是调整应该通过改革的方式和路径,而不是用老办法,用老办法即使一时调整过来,也还会调整回去。
第二,改革与发展或者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从长远来看,改革要为 发展服务,为发展创造条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整经济运行机制,使它更有效力和更有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从短期来看,特别是近期来看就不一定 了,推动改革要解决问题,要解决体制的问题,是为了维持长久的平稳的增长。在我个人看来,经济发展要为改革推进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改革措施顺利出台和到 位在近期可能要优先于保经济增长。
2013-12-21 10:13:11
钱颖一:
明年改革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不过明年也有有利条件,比如国际经济形势的环境,明年可能会比今年好。如果不出意外,发达经济的经济复苏和增长将会是五年来最好的,这对中国的出口和就业都是好消息。
最后,我还想强调我的看法,就是改革明年很重要。谢谢大家。
2013-12-21 10:13:42
主持人 郑新立:
谢谢钱教授,他把2014年和1994作了一个对比,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闭幕之后,一共有六大改革出台,现在想起来还是激动人心。明年有多少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我们充满着期待。下面请刘教授发言。
2013-12-21 10:14:18
刘遵义:
尊敬的曾理事长、尊敬的各位副理事长、各位理事、各位会员,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意见,我要讲的题目就是“人民币在进一步国际化”。
在三中全会的《决定》里面有两条:一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二是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今天就针对这两个方向发表一下我的意见。
首先,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媒介,国际交易从20世纪中叶开始大多 数使用美元作为媒介,主要交易双方都不愿意接受对方的货币,而都愿意接受美元。利用本币清算有下列的优点:一是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换汇次数。二是降低或除 去汇率风险。三是不必持有过量的外汇储备,我想大家都清楚。我们从2009年开始,中国国际贸易可利用人民币或者贸易伙伴货币报价结算与清算,现时已经超 过16%中国国际贸易是用人民币结算的,预期会持续增加,大大降低了中国对外汇的需求。二是中国东亚贸易伙伴都愿意接受人民币,因为人民币相对美元预期只 是会升值,不会贬值。同时,普遍东亚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储备已经太多,而这些经济体都对中国出钞,很容易获得人民币。三是人民币可以作为东亚各国之间国际交 易媒介,中国可以鼓励人民币在东亚扩大使用。人民币作为价值储藏的工具,如果人民币作为广泛使用的国际交易媒介,并作为价值储藏的工具,它对其他主要储备 货币的汇率,尤其是他所要代替的美元,就必须维持相对的稳定,绝对不能大升大降。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太大,会对进出口商与长期跨境投资者会有负面的影响,直 接冲击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希望能够用本币作为本国贸易报价单位与结算工具,从而降低国际交易货币的风险,也降低各国兑美元与其他主要储备货币 的依赖性,减少各国央行对外汇储备的需求,所以国家也有这个希望。但是,不一定做得到,中国可以成立东亚清算银行,正如1950年国际清算银行一样,让参 加东亚清算银行的经济体可以利用本币结算与清算彼此之间的交易,并利用人民币或其他主要储备货币进行最终的清算。
2013-12-21 10:17:58
刘遵义:
中国可利用人民币或其外国储备其中的其他主要储备货币作为最终价 差清算的保证。怎么迈向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其实需要知道长期与短期资本的流动,长期资本无论流入或者流出对输出国与输入国都会有好处。同时,长期 投资者要希望汇率相对的稳定,短期境外资本的流入与流出对实体经济没有什么好处,但会造成汇率频繁波动,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有很多的坏处。全球一年的贸易 量大约是20万亿美元上下,但是全球外汇的交易量则高达15000万亿美元。这两个数字一听就是很大的差异。中间外汇的过手次数很多,说明大部分的人都是 在赌博汇率,但汇率的波动不利于国际贸易,也不利于跨境投资,对实体经济负面影响不少。怎么开放资本账户的话,我们就要区分长期与短期资本,如何区分长期 与短期资本,可以用征收资本流动税,避免短期游资大量进入。比如收1%资本流动税,在资本项目下进来的外汇换成人民币要收1%,换回去也收1%,一共 2%,对于投资其在五年以上的长期资本,进出成本每年最多只增加0.4%,不会对其清收长期资本造成影响。对于一个月内要来回的投资者成本是每年24%。 资本流动税可以用两种不同方式征收,一个是换汇的时候征收,一个是在出入境的时候征收。实行资本流动税之后,资金进出境就不需要审查和核准,就收一个税。
2013-12-21 10:26:20
刘遵义:
但是我要提议,超过10万元人民币进出境要报备,这比较美国的规 矩也是一样的。脱贫税还有其他的好处,就是可以令中国同时第一有独立的货币政策,第二有相对稳定的汇率,第三可以允许资本的自由的进出。脱贫税允许中国与 世界的金融市场有适当的分割,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为避免各国之间的风险,过度互相关联,以至于一国出问题影响全世界,我们就要避免这个问题,就要有适当的 分割。
人民币汇率让市场决定是正确的,但应当有长期供需决定,并非有一 个投机性的市场来决定。假如中国外汇市场能够避免“热钱”大量进出,在市场上制定规律,才可以缓解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所以适当的短期资本流动,放开长期资 本流动,是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一大步。绝对可以达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目标。
2013-12-21 10:32:17
主持人 郑新立:
刘教授提出了很好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他说人民币汇率要保持稳 定,他建议要建立东亚清算银行,让东亚国家利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和投资结算,另外他还建议要征脱贫税,资金的流入流出各征1%,防止资本项目可兑换后外资 的大进大出。这两个建议很有操作性,我们中国最大的红利是什么?最大的红利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红利,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必须资本项目可兑 换,我们就要防范风险,防止外资大进大出,刘教授提的这两个建议是真知灼见。
下面请刘克崮副行长发言。
2013-12-21 10:33:21
刘克崮:
由于时间关系,我简单说一下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改革大体分 四个环节:定方向目标、理清思路和框架、出工作性方案、制定实施办法和推行。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改革方向说的很清楚,对于各方面改革的思路框架性 的、粗线条的勾画了,某些方面、某些领域也对改革的方案的重点措施办法提到了。综合来说,现在主要应该是理解、统一方向,细化思路框架,出可操作、可实施 的、有把握的,别翻饼的方案,迅速实施不是问题。关于经济改革,三中全会有一段很全面、很精确的表述,强调两点,第一要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是一种基本制 度;第二这个制度要现代,要建立现代的财税制度。
由此我说第一个问题,在财税改革上要有六个方面重要改革任务:
2013-12-21 10:34:49
刘克崮:
第一,财税改革不仅是自身改革,更重要是整个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部分,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国体的部分,是政治体制的部分。
在这个背景框架下,作为学习体会,我提一个判断,要给财税体制在 总框架中定位。我认为在政治体制上要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国家体制上实行适度分权的准单一制,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实行准联邦 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在经济和社会运行上,以市场资源配置和居民社会自治为基础。在这个框架下探讨、研究、构思、设计一套改革,推进财税 改革,为上述这多方面的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打基础。这里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确定政府的功能、职责到底是什么,只说几句一般的话,经常是不够的,要很明确、 很具体。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我认为最利于辅助把国家、政府功能和市场社会关系说得清楚的,最容易帮助说清楚的就是财政。国家干什么说不清楚,你就说 财政在干什么。你说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完整,这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只能发挥一部分作用,这是国家的首要职能。普京在上台演说的时 候,36个词就说了三个意思,第一,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完整统一,然后进行社会管理,然后让老百姓幸福。要通过财政理解我们大的制度,通过财政把它的功能具 体化。国家政府的五大功能:一是国家主权,政权运转;二是民生保障,公共事业;三是公共设施,市政工程;四是市场监管,辅助调控;五是国有资产,公共资源 和环境的保护。这就是从财政角度政府应该有的五个功能。
2013-12-21 10:35:47
刘克崮:
第二,这五个功能在我们13亿人口大国中重要的任务是分解,把综 合功能分解到各个层次,功能实施分到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在贯彻三中全会中,财税应该把纵向的层次和横向分工理清楚。这里我想突出强调的是,政府层级间的 划分,这是最主要的,重于横向部门。简单说国家中央就管全局和国际,民族独立问题、主权问题、强盛问题、国际合作问题,再就是做实市县政府职能,做的相对 独立,定位在所有公民生活基地,定位于这个区域里的微观经济和社会活动,国家的财政一定要在源头上把一部分当地产生的财源交给它,如土地、房产。当地产生 的财政税收利益给它,然后它匹配干自己的活儿。这中间省了协调功能。
我想强调一个原则,邓小平的光辉思想,市场经济没有姓资姓社的问 题,它是人类的智慧,它挺好就用它的好处,它有毛病就约束一下。在职责划分上,我觉得人类智慧的结晶,东方有“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 没有水喝”,西方法律和经典书籍经常用实际例子说“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儿效率最高,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效率就低了,用别人的钱帮别人干事效率最低。” 我们用这三句话衡量财税体制,我们有很多是两和尚挑水,三个和尚说不清楚责任的。我们很多是跟别人跑,把别人钱来干事。在划分职责的时候多专责,少共责。 在划分收入的时候,多专享少共享。我提一个案例,中国的增值税在一个国家中的比重在全世界是最大的税,而我们把最大的税变成一个共享税,这在大国里是没有 的。在西方财政教科书里,把我们说大混合共享举例,例如中国的增值税。
2013-12-21 10:38:50
刘克崮:
第三,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要打开,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收 入分配制度要打开,围绕国家的整体。第一层是国民收入分配,国家、企业、个人,第一层不是中央和地方,第一层也不是部门间,1993年、1994年的改 革,那个时候中央表述很清楚,什么问题?刚才培炎概括了,叫倒逼机制,这是改革的特点,一个协调、一个倒逼、一个牵引。现实问题,政府还要继续拿吗?我曾 经在政协发过言,银行的利率差太大了,08、09年社会通胀,我在政协发言,我说通胀已经高过存款利率了,利息是负的,银行应该看到可爱的百姓,在这种情 况下没有挤兑的,那就主动让利吧。银行内部说刘克崮是我们的内奸,后来大家推动了利率市场化。首先要结研究国家、企业、个人的份额。93年提出面对问题, 问题是财政缺钱发不出工资了,要提高财政占GDP的比重。最后军费缺钱,中央提出提高两个比重。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个任务圆满地完成了。现在要提出新的 政策,就是中央新提的,政府收入不能再提了,要稳定,现在政府收入是多少,大收入口径2012年31.57%占GDP,在国际上的比较在中上等,世界银行 有按GDP的分类,中国在中上的中偏下,我们在这个档次取平均值,有一堆小国都在咱们一个队伍里,把那些小国替掉一千万人口以上,我们的结论是稳定住不要 动了,93、94年提出的“提高两个比重的任务”圆满完成,历史阶段结束了,不要再提了。以后怎么办?再说。还有一个问题是个人收入大幅度的下降,怎么 办?提高。个人提高,谁下降呢?这是比例关系。只是说提,不说降。我说要降企业占比,特别是资源性、垄断性部门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就是总格 局。
2013-12-21 10:41:38
刘克崮:
第四,全口径财政收入,不只是税收,社保、基金、土地出让金,土 地出让金占GDP的6%点多。下面是税收收入,然后是税收的划分,转移支付。有一大块我们常常忽视,政府有一个巨大的资源是什么?国有资产,国有公共资 源,我们对这块的管理很弱,把它列出来,在收入、支出、预算三个制度之外单独列出来,我们的资产管理和资源管理的体制制度。
第五,支出制度、预算制度。
第六,财税运行的基础制度,就是IT技术、信息系统。现在信息系 统的薄弱已经严重阻碍了我们重要的改革,个税改革、分类和综合改革提了20多年,实施不了,因为没有数据,怎么知道刘克崮有多少财产,怎么知道我报的数是 真的假的,谁老实报谁交的税多,所以必须有底数,必须有信息系统,我了解了财税部门的系统,相对而言比有的单位它的数字中下等,希望财税领域的同志们迅速 把财税数据系统提升上来。
2013-12-21 10:45:02
刘克崮:
刘克崮先生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方案主要测算人之一。他提出来 下一步财税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大的分配比例上要进行调整。政府所得不要再上升了,企业所得也不要再上升了,居民所得要提高,这样的思路应当作为下一步 财税改革的重要思路,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的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实现这个调整必须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
下面请企业家李书福先生发言。
2013-12-21 10:45:53
李书福:
尊敬的曾总理,尊敬的各位专家,改革的新号角吹响了,我还要说说 很短的感谢的话。我们吉利一路走来,就是靠我们在座各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各个方面的关心、支持、帮助,看到这么多的老领导,有一种内心感恩涌现出来。这 次会议很多领导都在关键的时候讲了关键的话,在我们事业发展的决定性的方向上发挥了作用,使我们有这个机会参与到中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大潮当中来,才 有今天一步步的发展,我表示一下感谢,这是由衷的。
2013-12-21 10:46:59
李书福:
每当中国到了重要的历史关头的时候,到了非改革不可得时候,我们 的党总会有大的动作,解决重大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举国上下一片欢呼,犹如春潮涌动,大家都欢呼雀跃。中国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允许大家尝试,允许大家实践和探索,充分调动了民间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序幕,我们这些人就是因为这个序幕 的拉开,才参与进来了。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明确了市场起基础性、决定 性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些人非常喜欢市场,只要公开、透明,只要是市场才有竞争,规矩、原则、规则搞明白,大家就去竞争,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成 功了就是成功了,讲得清楚,这是最好的。所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我们非常期待,到底能不能做到,现在还不好说。
2013-12-21 10:54:07
李书福:
进一步推动了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创新力,中国的改革 开放政策就因此而吹响了新的号角。我相信全中国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形成。现在看文件很好,听起来很美,但是做起来确实很辛苦的。人民群众看 三中全会报告,我想一样,我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很认真的在学习。中央的政策是非常好的,中央的顶层设计和民间的创造性,摸着石头过河结合,也非常 好。我觉得中间很重要,一头一尾都是很不错的,中间怎么解决梗阻的问题?是中央的政策能够真的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发生在 身边的人和事和中央讲得一样,这就成功了。
2013-12-21 10:55:14
李书福:
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更加清晰的改革的方向,刚才那么多专家都讲 到,我就不再讲了。尤其是中央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这是有史以来没有的。这个领导小组的成立,我觉得一定能够找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真正的市场公平环 境才能实行。作为我们搞企业的人,现在就要研究三中全会,研究十八大,研究市场,研究政策,研究机遇挑战,到底有什么机遇挑战?研究深化改革的政策,大家 都期待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到底拉出来是一个什么清单?正面清单就是政府要做的,或者说负面清单就是企业不能做的,就要很清楚。我们现在等着这两张清 单,什么时候可以真的搞出来,不要让搞企业的人或者让老百姓不明白,很多事情总是不明白,政策总是放在口袋里,一直不掏出来,作为企业来说最头疼,不知道 这个政策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胸怀信念,实现理想。现在最重要的是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总是碰到很多让人们失去信心的问题的产生,这种事务摆在我们面前非常 头疼。
2013-12-21 10:56:30
李书福:
作为老百姓和普通的企业来说,只要沿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指引 的方向前进,一定是能够成功的,怎么前进呢?只能在竞争当中前进,竞争就需要公平,不公平怎么竞争?在哪里前进?在市场当中前进,不能搞特权,找其他的歪 门邪道,我想这种前进就是跑了两步也会倒下来了,肯定不行,一定要在市场中前进。在创新创造中前进,在实践于探索中前进,我们要总结过去30多年的经验和 教训,紧密地联系三中全会的精神,保证企业发展战略能够紧紧地扣住时代的脉搏。比如现在的安全,汽车是要撞死人的,我们就要想办法不让汽车撞死人的,坐在 里面的人不受伤害、外面的人也不要受伤害,这个技术的研究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在前列。大家都知道,汽车里产生了挥发性的物质,对人的身体伤害很大,怎么健 康,外面有很多的污染,PM2.5各种各样有害气体不让进入到车子里面去,或者采用什么技术,我相信这些我们做的都是非常好的,技术做得更好,所以安全技 术、健康技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这些都是现在党中央提出的非常重要、整个国家所面临也是全世界面临的当然中国这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怎么在节能 减排、环境保护技术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新生代的消费,新生代消费领域不一样,我们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和信息技术进一步结合。自动驾驶结合,以后人上去 就不用开了,可以自动驾驶。跨境融合,全球型企业的融合,我们和一些跨国机构进行了讨论,中国企业原来从中国本土的到后来的跨国贸易的,到后来跨国投资 的,现在一定要走向全球发展。所以如何实现跨界融合和全球型企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整合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商业机遇,但是这种商业机遇是 需要政策法律和各方面环境配合,否则我们有这样的理想,胸怀一个中国梦,为了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这个梦要想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的具体化。
什么叫跨界融合呢?比如汽车与IT技术,汽车与身体的保健,汽车 与金融,汽车与体育,阳光体育事业,中国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卡拉OK、足底按摩、桑拿,我们也要搞创新型社会的建设,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些地方走出来, 走到哪儿去?走到体育事业、阳光的、健康的运动,这些都是跨界融合的,汽车与全球型企业文化。三中全会已经吹响改革的新的号角,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新的机 遇,通过产业整合、技术升级、商业模式的创新,在自己有特色的领域开疆拓土,大胆的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尽 我们的绵薄之力。谢谢大家。
2013-12-21 11:06:52
主持人 郑新立:
李书福同志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他担忧的问题,也是我担忧 的问题,就是明年的改革中央已经出了《决定》了,大家看了,很积极,老百姓看了以后热乎乎的,包括我们的企业同志看了以后也觉得很好。他最担心的就是中间 梗阻,有人说是物质利益集团,也不一定是利益集团,政府部门也不代表哪个物质利益集团,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束缚,这可能是妨碍部门的去积极的推动 改革。习主席讲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敢改的话,就谈不上步子要稳了。我觉得李书福同志提出的防止改革的措施遭到中间的梗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2013-12-21 11:15:04
迟福林:
从多方面的情况来看,明年和下一步的改革能不能有重大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在于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理解上,从这个考虑出发,我以“市场决定性作用牵动影响改革发展全局”为题,简要提三个问题和大家做一个讨论。
第一,以市场活力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是不是市场决定性作用的首要 目的。我理解提出市场决定性作用的首要目的在于寻求更有效率、更可秩序的发展新路。这是因为13亿人的大市场是我国的突出优势,无论从城镇化内需潜力来 看,还是从消费结构变化的大趋势来看,应该说我国的居民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初步测算到2016年,消费潜力大概至少有30万亿到2020年可能达到45到 50万亿,如果考虑到消费引资的投资需求,估计我们国家到2020年整个内需规模至少应该有百万亿的内需规模。这样一个内需规模成为支撑未来十年中国7% 增长的主要条件,问题在于这个巨大内需潜力要转化为转型增长的中长期优势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首先,取决于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突破。例如全社会的医疗需求日益 全面快速增长,是一个大趋势,所以释放医疗市场消费需求的主要出路在于,一是政府加大公共医疗投入要加快放开医疗市场,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二是加大监 管、加快形成安全有序、有质量的医疗市场体系。其次,需要推动消费主导的投资转型。所以,我们现在大家有不同的讨论,我认为未来十年重点要发展消费型经 济,不是不要投资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投资多寡的问题,我认为是能不能用市场需求结构来决定投资结构,使投资结构域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减少和停止低效、无 效投资,增加扩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需求,由此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动态平衡。
2013-12-21 11:16:13
迟福林:
第二,市场决定性作用会不会、能不能牵动影响改革发展的全局,尤 其是改革的全局。我们讲市场决定性作用主要是指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市场决定,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时间关系我简要提出两条:一 是全面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的理解就是不仅仅是指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例如推动公共资源市场化,政府购 买公共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等,我想,这里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能不能由市场决定。我的一个看法,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虽然有一定的特殊 性,但是按照《决定》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目的就在于让市场给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政府严格规划和严格用途管制情况下, 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应该起决定性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土地一些乱象,主要问题是政府规划与用途管制缺乏刚性约束是主要矛盾。
2013-12-21 11:19:00
迟福林:
二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是经济领域,但又不限于 经济领域。例如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市场能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我的看法是,在政府承担公共文化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也是要有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样的话,才能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体系,才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才能尽快形成放活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一 个大环境。
第三,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是不是要改变现行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 增长方式。不可否认,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中功不可没,问题在于政府过多、过大的行政干预和深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严重扭曲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严重压抑市场活力,这不仅是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寻租腐败的体制根源。
2013-12-21 11:21:08
迟福林:
我这里简要的提两条:一是竞争性地方政府驱动力经济增长方式难以 为继。有人把它当成“中国模式”的主要要素,我认为,这种增长方式尽管在短期内可以拉动GDP较快增长,但会为中长期增长埋下更大的隐患,这就需要更快的 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中央地方财税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约束。比如果断废除GDP导向的干部选拔机制,尽快建立公共服务和社会满意 度导向为重点的干部考核选拔机制。另外,以司法体制改革统筹考虑,探索建立中央地方双重法院。另外,能不能推动政府监管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后监管为主的 转变。我理解负面清单管理把自主权还给市场主体,所以负面清单管理为重点,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改 革行政审批体制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议在总结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全国负面清单,推进实质性改革的突破。在这个背景下,我看明年有可能提前实现本 届政府缩减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
2013-12-21 11:22:15
迟福林:
下面,我用一分钟的时间,做一些总结。在我看来,从基础作用到决 定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思想解放,也是一个重大的改革突破,我们真正要把市场决定性作用在实践当中,在经济生活当中起决定作用,没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是 难以做到的。所以,我最后概括了四条:一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意味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意味着激活13亿人的消费大市场将对我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增 长的转型和改革具有决定性影响。二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意味着权力配置资源,导致机会不平等,权力不平等的历史终结,对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有决定 性的影响。三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意味着官本位、权力寻租、经济特权的历史终结,对于抑制消极腐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具有决定性影响。四是由市场决定资 源配置,也意味着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终结。我们要在经济生活领域坚定的走市场主导下政府的有效作用的新路子。所以,从这样一些意义上看,我的看法就 是三中全会的市场决定令其深刻性、其意义不亚于20年前提出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兼容论。谢谢大家。
2013-12-21 11:22:54
主持人 郑新立:
感谢迟院长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他特别提出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上,在文化资源配置上,也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下面,还有9分钟的时间,我想给每一个人提问题。
请钱教授,请你回答下一步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清华大学招生制度 的改革有一些什么样的设想?请刘教授,请你回答一下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需要进行哪些改革和准备?请刘克崮同志,我知道你对财税体制做了一个课题,特 别对国民收入分配中间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占一个什么样的合理的比例?比如合理的比例是什么,现在的比例是什么,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请问李书福先生, 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还有什么需要政府改进服务的愿望?请问迟院长,你刚才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就是市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要起决定性作用,刚才因为时间 很短,来不及展开,把这个观点再展开一些。
2013-12-21 11:24:28
钱颖一:
这次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关于教育改革有专门的一章,其中有一句话, 就是探索考试招生制度的多元机制,这是一个将来的方向,因为我们的招生考试机制基本上是一元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小口,就是叫自主招生,很小的一部分。问题 是在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这一个月有某高校出了点事,所以从上到下就非常的谨慎,在自主招生方面,非常、非常的谨慎,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是一个两难,我们 的高考制度有它非常简单,一个分数决定,一元的特征,有它的好处,接受程度也很高,但是也确实有它的问题。一个人是多方面的,绝对不能通过一个数字来表 示,但是尽管现在的思路有了,说应该朝着多元的机制方向走,但是这个要实施起来,无论从方案到落实都是及其敏感和困难的。所以,现在提出了这样一个方向, 包括我们学院在内都在积极思考,积极希望探索,但是一定是步骤及其谨慎和小心。但是,我想这个方向是一定会坚持的。
2013-12-21 11:25:19
刘遵义:
人民币要变成主要的储备货币,大家一直认为应当要作为完全可兑 换,其实不对,只要人民银行说其他的中央银行有人民币要来换我就换给你就够了,因为其他的中央人民只要储备,最主要是它能用,我们有一个承诺跟它换,需要 不需要完全可兑换,其实不太需要。其实中国人民币,应该不应该作为主要储备货币跟美元一样,我有一个看法,作为世界上主要储备货币有什么好处。第一个好处 就是人家都用你的货币做交易的话,你印就可以了,就和美国一样,只印一样,大家都会它真正的实际货物卖给你。第二,全世界很多人持有你的货币很多,其实也 很大风险,万一他们统统要卖的时候怎么办。日本二三十年前就有资格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他们想过之后没有做,它是一个硬货币可兑换,但没有变成主要的储备 货币,主要原因是,第一日本人不想有大量的入钞,第二日本人也很怕,它哪一天哪个首相到靖国神社拜一下全世界就要抛,所以没有作为主要储备货币。中国要想 一想是否要做主要储备货币,我们支持其他的东亚国家用本币作为国际交易的媒介,这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2013-12-21 11:26:05
主持人 郑新立:
新立提出的这个题目比较复杂,我要迎接挑战。两个问题,第一,统 一语言。交流要说普通话,要说世界语。现在中国人在讨论宏观总税负的概念上大体有三个口径,第一个口径是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大概是税收加一点 装在预算里的非税,这占GDP的19%,所以有些专家、学者用这个数说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9%,他说的是狭义的宏观税负比重。第二主要是社保和 基金收入。社保不要再讨论了,多数主要国家、大国,社保都是税,所以你就把中国的社保费,不要说这不是税不能算,它带有强制性,因为是普遍的,因为它的支 出是公共性支出,看性质。当然不那么严丝合缝,改革方向就是把社保费转成社保税。我们要说世界语,人家的财政收入都含社保税的,我们单独拿出来那是混淆视 听。然后基金,土地出让金占GDP的6%,有人说它不是财政收入,因为我是一个国家土地是我的,我把这土地卖了以后把钱装在另外一个口袋就变成我的钱,所 以土地没有了钱有了,政府资产负债没有变化,怎么把土地收入装进来呢?我答,第一,70年土地出让金是卖了吗?没卖。第71年又开始卖了,第141年又 卖,到期了就又回来了,你没有卖那是什么?是年土地出让金的70年金的一次性支付。你挣了70年租金。从口径到整体收入,2012年31.57%的占 GDP比,我们首先要统一语言才能讨论问题,将国际共同的尺度和口径翻译过去。
2013-12-21 11:27:31
主持人 郑新立:
第二,怎么判断高低,没有一定之规,没有一定标准。但有三个角度 和要素,第一功能,比如说教育,我们说教育应该占GDP的4%,这是整个GDP的分配,美国前一百名大学70%多是民营的、教会的,不是政府的,中国政府 应该努力让民间办大学、办大学甚至小学、学前班,但是基本的希望小学政府要投资,希望小学靠富翁捐款办,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希望小学就是要财政一把拿过 来。
还有一个尺度客观规律,进入OECD的国家企业占比有一个数,我记不清了,大概6%-8%,把中国企业的数,把企业占比往上一对,比OECD所有的国家还领先1/3,超出客观规律了,这就是规律。
第三,现实的问题是什么。就不展开了。
2013-12-21 11:29:14
李书福:
跨国经营如果没有党中央、国务院、各位领导的支持也不可能实现, 所以还是感谢。希望,当然是希望公平。要看事物的本质,不看表面,要实事求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国的改革开放说到底还是为中国人民的 幸福,为了让大家能够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本质。我们具体工作中就碰到了很多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我相信今后能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这个过程 中,我们现在头疼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我们非常期待。
2013-12-21 11:30:01
迟福林:
我想第一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同时是农民财产权的主要来源;第二句 话只有市场化改革才能达到两个目标,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统一市场。第三把农民土地使用权众权化从而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政府主要管好用途管制、规划管 制,然后主动试点,坚定推动这件事,农民对此给予了极大希望,这个改革到了破题的时候了。
2013-12-21 11:30:26
主持人 郑新立:
这一阶段的讨论圆满结束,下面进入第二时段——发展新阶段。
2013-12-21 11:30:54
主持人 张大卫:
大家现在开始进行第二时段的座谈活动,这一时段的座谈主题是“发 展新阶段”。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和城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现在各方面都在积极贯彻、学习、落实,以把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在明年工作之中,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由高速向中高速调整的换挡期。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提值增效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和中心要求。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可供选择的政策路径是什么都需要深入探讨。
今天请来六位专家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他们是国家统计局原 局长李德水先生,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教授贺铿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女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魏加宁先生,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先生。我们这一阶段直接进入提问环节,大家就由我的提问和你们准备的内容适当 发挥,但一定要把时间控制好。
请问李德水先生,我们讨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恐怕离不开 对世界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但是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其中美国经济的状况应该更引起 关注,请问您对美国经济怎么看,我们应该怎样抓住机遇,从容应对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2013-12-21 11:31:32
李德水: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美国经济的几点分析。
第一,以华尔街为正宗的国际金融大地震一直余震不断,时有海啸发生。
第二,美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美国经济在急剧折腾中也出现了明显 转机,主要表现在:一是美国居民负债率回落到长期趋势水平,说明美国家庭部门去杠杆化已基本完成。二是从去年2月份开始房地产市场回升了,无论是新房还是 二手房销价和销量、新房开工率都增长了10%以上。三是美国股市有望创十年来最佳的年度表现。道指已经上涨了20%。四是美国人的借贷意愿增强,消费信贷 第三季度增长6%。五是美国经济增长环比折年率今年逐季上升,一季度增长1.1%、二季度增长2.5%、三季度增长3.6%,预计四季度增长2.1%。
2013-12-21 11:33:51
李德水:
第三,明年初美国或可顺利渡过财政预算和国债法定上限的危机。 10月17日凌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达成协议,把2014年财政年度的预算法案推到明年1月15日再议,国债上限法案推迟到明年2月7日再讨论,双方暂时休 战,轻松过个圣诞节。人们关心的是,到时候会不会又大闹一场呢,我估计可能不会。预算法案两党争论焦点是医改法的执行要不要推迟一年。11月14日奥巴马 总统已经决定了推迟一年实施这个法案,并且在白宫说好有几次我曾认为我们被不公平的打了耳光,好吧,这个耳光是该打的,我们认错。这已经满足了共和党的要 求,并已经给共和党挣足了面子。12月10日民主党和共和党双方代表举行了会谈,已经就预算方案达成了协议。所以明年1月美国政府不会再出现关门事件了。 在国债上限问题上可能更复杂一些,其实今年5月份美国国债余额已经达到16.7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财政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拆东墙补西墙,苦苦支撑到11 月17日,17日达成协议允许它继续借,国债余额当天上升到17.07万亿美元,那一天美国国债上涨了三千多亿美元。国债的法定上限会规定到多少呢?估计 到20亿美元左右。
不要把国债问题争论简单看作民主、共和两党竞选需要。美国第二任 总统约翰亚当斯曾经说过要征服和奴役一个国家有两种方式,借和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靠长期大量举债保持它的伟大,防止美国国债增长是关乎美国核心利益,甚 至兴衰安危的大事。2001年美国国债余额5.77万亿美元,小布什任总统8年时间翻了一番,达到11.88万亿美元,奥巴马2008年大选中抨击小布什 说“他任内8年所干的就是以我们孩子的名义找中国人民银行办了一张信用卡”。如今奥巴马只干了5年总统,国债余额增加了5万多亿美元,再干3年必将超过小 布什的政绩,这是很难扭转的事实。不过共和党出于明年届中选举的需要在下一轮谈判中可能收敛许多,但是长久看这终究是大难题。美国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经济 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
2013-12-21 11:34:35
李德水:
第四,用平常心看美联储淡出QE3,由于美国经济明显回暖,美联 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今天1月23日突破了3万亿美元,达到3.01万亿美元,急剧上升,到12月19日突破了4万亿达到4.01万亿美元。美联储12月 18恩日宣布将从明年开始小幅度削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同时加强对超低利率的前瞻指引。5月份伯南克说了一句话要“适时淡出QE3,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 不消振荡”。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资金外流、货币贬值,这一次是否又会引起一场国际风波呢?我估计肯定有,但不会太严重。从每个月购买850亿债券其中国 债450亿,到每月缩减100亿美元,各减少50亿,不应该引起太大的杠杆效应。如果美国的失业率出现反弹,现在7%的失业率是很不稳固的,美联储还可能 回调这个政策。美联储现在在投石问路,底气并不是很足。
在国际金融资产纷纷流向美国的同时,由于人们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 景以及其他的原因,也有大量外资流入中国,10月份我国外汇占款猛增4416亿元是9月份的3.5倍,9月份中国增持美国国债257亿美元,10月份增持 107亿美元,余额已经达到13045亿美元。客观上起到了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积极作用。
2013-12-21 11:35:41
李德水:
第五,美国应善待中国。我国一向奉行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友好相 处、互利共赢的宗旨。中美建立起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实际人民,中国对美国以诚相待,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与美国同舟共济,共克时 艰,我们购买美国国债从来不附加任何的条件,但是美国一些决策者却将中国的发展当成威胁,尤其是近年来加大了遏制中国的力度,在东亚、南海做了一系列的小 动作,这是不利于新型大国关系健康发展的。
第六,努力提高我国巨额外汇资产的溢出效应。三季度末,我国外汇 储备已经达到3.6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也相当于英国去年GDP的1.5倍,以后还要继续增加,我们绝大部分的外汇储备都投放 在国际市场上,这么多的资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却并不十分明显。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杠杆作用,为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 定》提出的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这个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2013-12-21 11:36:29
主持人 张大卫:
谢谢李德水先生,他深刻理性分析了美国经济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政 府债务上限,可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变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他希望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经济向好一些,这对我 们也是利好消息。而且提出中美经济要增加互信,要同舟共济。
下面请贺铿先生发言。我对贺铿先生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 阶段,重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增速进入了换挡期,您认为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应该怎样把握,怎么样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 以适应新阶段。另外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期间平稳运行在潜在增长力的判断十分重要,凭您长期对增长的研究,您认为支撑我们经济长期处于中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
2013-12-21 11:39:01
贺铿:
主持人给我出了考题,这两个考题刚才中国网和央视的记者也考了。 我本来准备的发言按照要求,是讲四个问题:一是改革必须先有理论突破。二是改革要有顶层设计,并且要大胆试验。三是金融改革不是深化,而是要创新。四是中 国有继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的空间。我还是把改革必须先有理论突破简单说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的新号角,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大连达沃斯 会议致辞中所说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体制增效的第二季”,用的是第二季,就是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了,并且还有一句话“后面的故事将会更精 彩”,这就说明将要发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升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体制要升级。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经济体制关系,增长方式要转,社会经济体 制也要转,只一个转是不行的。中国只有实现这两个转型,才可以是真正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3-12-21 11:40:05
贺铿: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主要是创新发展,依靠科技使生产方式由粗放 型向集约型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主要依靠改革,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社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使经济由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向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转变。这 个转变是很大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央企垄断这样一种半市场经济向真正的全面的市场经济转型。邓 小平同志去世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我个人大胆的说,没有大的突破。主要是没有弄清楚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因此,我们改革许多禁区不敢碰,这里主要是对非公有 制经济没有一个的认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裹足不前。我认为,公有制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才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2013-12-21 11:43:35
贺铿:
回想过去的35年的改革,实际上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就像一个幽灵 始终困扰着改革的深入。如果没有邓小平果敢劈开这个幽灵,提出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我想我们的改革可能早已夭折。由产品到商品,由公社制到家庭责任承包 制,由纯国营企业到发展民营企业,由纯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都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的突破。没有这些突破,谈不上改革。所以,我们今天应该 在理论上有突破,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我总是老引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当中的一段话,他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在出版整理南巡讲话的时候,有的教授看到这儿,就觉得没有谈公有制、所有制,怎么能定义社会主义?就请教邓小 平同志。邓小平同志通过思考半天,你把这个问题挑出来了,他就说,就这样吧,我就不讲所有制,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大胆的 突破,没有理论突破,我们许多的改革都没有办法向前进。
2013-12-21 11:44:00
贺铿:
第二,关于要大胆试验,我本来想讲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因为我对上海自贸区的问题,我觉得与35年前确立深圳特区是同一个意义,如果说深圳的试验推动了35年的改革,那么我们第二季的改革就要看上海自贸试验区怎么试验?它的意义和作用不应该小于深圳。
第三,改革不是深化不深化的问题,而是要创新。金融改革应该是第 二季的重头戏,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分,我认为西方的金融理论不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金融机构垄断这种形式,也不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 果我们说其他的改革是深化,那么金融改革就是要创新,毫不客气的讲,35年的改革最不成功的改革是金融,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是立足金融机构不可能直接创造物 质财富,现在这个问题弄得大家糊涂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里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并不能创造物质财富,所以改革的归宿点是如何达到高 效为实体经济服务,不是一天着重于金融产品的创新,热衷于搞所谓理财产品,应该怎么样帮助实体经济融资,融资更方便,融资成本更低,这是金融的改革的根本 目的,不是要你去赚多少钱,你赚多了钱,赚来的钱也是实体经济创造的,因为你创造不了具体的财富。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的金融改革还真的要认真重温马克思有关的 论述。我们应该汲取世界金融危机的教训,绝不能使金融资产泡沫化,实体经济空心化,世界金融危机本质就是金融资产泡沫化,实体经济空心化。近些年来,我们 有一些搞金融理论的,我认为说的不客气的话,是拾洋不化,丢掉了金融的本质任务,他们夸大了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这种趋势,夸大了货币资本的作用,片 面了所谓金融产品的钱能生钱的思想理念,再这样一个思想理念之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去工业化的倾向,助长了金融投机行为,虚拟经济膨胀的状况,实体经 济又开始萎缩。这是形成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反对脱离实体经济而追求货币自行增值的资本拜物教的妄想,这是马克思的观点,我们现在就有这种资 本拜物教的妄想,要限制和规范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美国次贷危机实际上是金融机构过度的使用杠杆交易的结果。投机者把本来数额不很大的次等级贷款进行包 装,通过证券交易达到增值的目的,推动证券市场决定金融产品价格,从中获得巨额的投机收益,产生了巨大的金融泡沫。当次贷引起金融链断裂的时候形成了多米 诺骨牌的现象,出现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者亏损,这就是美国引发世界金融危机的一个特征或者说是一个本质。
2013-12-21 11:45:21
贺铿:
为了有效的避免金融危机,我们应该重点改革金融监管的方式,严格 防止资金脱离脱实相虚,这是去年工作会议上原来的总理温家宝同志有两句话讲得很好,可是我们没有重视,要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引 起重视,以钱炒钱的现象现在太严重了。要切实保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好务,要尽快建立法制,促进成立民营金融机构,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实行有效监管和利 率市场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按照《决定》要鼓励民营机构尽快成立,只有民营金融机构平等的和现在的国有银行进行竞争,那么我们的金融市场就能够更好的为 实体经济服务,我们大量的社会资金才能真正的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
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不是别的,就是 国有银行垄断,影子银行投机。大家都去为了用金融产品赚钱,让我们资金困难的企业贷款的利息高达24%-30%,这样怎么能够让我们的实体经济真正发展起 来呢?所以,必须解决国有银行的垄断问题,解决影子银行的投机问题,我们影子银行两大方面,一个是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有一个是民间借贷,这两个东西不 理顺的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是一句空话。一定在金融领域要减少投机,我深信,公平竞争可以打破垄断,可以减少投机,可以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降低 企业的融资成本。
2013-12-21 12:00:02
主持人 张大卫:
谢谢贺铿先生,他提出金融改革的归宿应该是促进实体经济的高效发 展,为实体经济服务。他提出金融创新不能食洋不化,不能过分夸大货币资本的作用,提出慎使用金融杠杆,在改革金融监管方式、控制金融风险方面还要做更多的 工作,另外他提出打破金融垄断,限制一些银行的投机,促进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这些都是他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另外对中国经济长期实现快速发展给了我 们一个很强的信心,做了一些深入的分析。
下面我们请王一鸣先生谈谈,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进行 产业结构的调整,请问王一鸣先生,您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障碍在哪里?怎么才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另外,像我一样,在台下做的有一些同志是来自地 方,或者长期在地方工作,大家对于中央的区域战略、区域政策还都是很关注的,想请问一下在区域的布局上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2013-12-21 12:04:17
王一鸣:
我觉得大家应该非常疲倦了,所以一定要说得很简单。首先,我想谈 一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的变化,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换挡期,换挡不仅是速度的变化,我觉得动力机制也在发生变化。就是说,我们以前经济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规模的扩张,就是通过资源的大规模投入,产能的扩张,来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再搞规模扩张的空间已经越来 越小了,我们也研究了比如日本和韩国,就是它的速度换挡以后,我们经常说拐点以后,高速增长进入一个中低速增长以后,很多产业规模已经接近极限。我们国家 同样,钢材10亿吨,汽车2000万辆,发电装机超过12亿千瓦,未来还有没有空间,可能还有一定空间,但是再搞这种大规模扩张,空间只会越来越小,所以 未来动力机制根本来自于提高效率,提高劳动生产力以后,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也好,关键是提高效率,速度下来一点,企业照样可以达到过去或者接近过去高速增长 时期的盈利水平,政府的财政收入照样可以持续增长,民生照样可以改善,资源环境还更可持续,速度换挡以后,环境压力减小了,资源环境更可持续。像火箭发射 一样,第一阶段是推力火箭,到了平飞阶段要转换为第二级火箭,我们现在也要转换,就是动力机制要转换。
2013-12-21 12:05:15
王一鸣:
第二,动力机制转换里面很重要的就是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过 去的结构调整主要讲的是调整比例关系,哪个有瓶颈制约,就要扩大,解决瓶颈制约。现在结构调整不是调整比例关系,是提升产业的价值链,怎么解决产业从低端 向中高端价值链的延伸。我经常说比如像苹果,苹果手机几乎都在中国生产,但没有人认为苹果是中国的产品,都是美国的,为什么?因为它的研发、设计、标准、 供销网络都是美国控制的,你就是代工而已。所以,我们说产业升级就要解决怎么样从低端的加工组装向更高价值链转移,哪怕生产零部件也比简单加工组装上一个 台阶,我们必须要解决的是提升价值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向更高的价值链区段延伸,这是产业升级。要实现价值链的提升,我们必须跟创新更多的融合起来,过 去的产业升级可以跟创新分开,因为我们可以大规模引进技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在大规模引进技术的外部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产业技术已经走在前面了,而且再 引进高端的技术也越来越困难了,必须要跟升级、跟创新更多的融为一体,才能使得升级能够有效的实现。现在的创新相对来说最薄弱的就是在企业层面,制造业规 模以上企业统计的话,90%是没有研发活动,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3-12-21 12:06:30
王一鸣:
第三,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部门,就是原来很多在企业内部的,比 如技术科,搞设计的、搞技术的,能不能外化出来,成为专业的生产服务部门,就像第三方物流一样,我们有第三方设计,第三方研发,能够有这样的生产性服务部 门越来越多的延伸。看看上海,上海第三方研发就在自贸区,专业服务部门的发展,会对提升产业价值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需要市场化改革,就是 让资源能够更有效的流动起来,而且这种第三方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我们的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最好的倒逼机制升级就是到大海里去游泳,在江河里面游泳能 力总会有限,最重要的就是“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的海洋,竞争会倒逼你去升级,就是会倒逼你发挥比较优势,倒逼你强化竞争优势,我们要走向国际市场,参 与国际竞争,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这也是一条路。
2013-12-21 12:10:04
王一鸣:
第五,通过改革。通过改革来强化市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我们 以前的生产要素流动,比如劳动力主要从农业部门向制造业、服务业流动,是部门间的流动。现在这种农业的转移劳动力已经减少了,未来的要素流动主要是行业间 和行业内部的,就是怎么从低效率的企业向高效率的企业、低效率的行业向高效率的行业,这对市场化的制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就是要素的可流动性。所以,现 在很多人强调,到底强调产业政策,还是强调供给政策,我觉得需要更多的强调竞争政策。我一直说要放宽准入,激活市场,强化竞争,倒逼创新。用竞争政策来推 动资源要素推动,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过去的经验表明,我们用很多产业经验复制的行业,恰恰竞争力不如那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一些领域更强。所以,未 来需要通过改革强化竞争,有心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什么原因?就是怎么样认识这个市场,怎么样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这个领域来说,能够进一步 放开准入,激活市场,强化竞争,倒逼创新。我觉得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过去五六年、七八年,区域发展应该说非常活跃,做了很多区域规 划,还有很多新区的规划,新区的面积非常大,有的2000多,有的1000多,现在省里也搞了很多的新区,这带来了产能扩张是平的,我觉得再往下走这个阶 段,再搞这种模式,空间也没有了,哪有这么多空间,1000多平方公里、2000多平方公里,而且大量的占用土地。未来区域发展很重要的按照三中全会、按 照经济工作会,三中全会提出了叫横跨东中西,带动南北方。就是跨区域的经济带。现在这个跨区域的经济带下一个阶段,能够推动东中西相互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长江沿江9省2市推动相应的经济整合和制定相应的规划。更有的还要拓展到更宽的国际视野,就是国际范畴的,现在总书记提出的打造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叫“一带一路”,这也是跨区域的,这是视野更开阔的着眼于更大的空间的一个跨区域的经济带。为了区域发展更强调依托市 场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整合,资源的流动,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谋划区域的发展,同时在某个“小区”上强调精准性,发展政策的精准性,这在三中全会里面也有这 个精神的体现。
2013-12-21 12:11:14
主持人 张大卫:
谢谢王一鸣先生,他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要实现动力系统的转 换。另外,结构调整要注意提升产业的价值链,还有就是要加大市场改革的力度,促进要素的流动,能够把企业的一些生产性服务部门外化。还有怎么“走出去”, 产生倒逼机制促进升级,还有加强改革,强化市场竞争对结构调整的作用等等,对区域结构布局调整发布了很好的意见。
请问陈文玲女士,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加快经济转型,你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和特点是什么?
2013-12-21 12:17:03
陈文玲:
谢谢主持人提问,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回答这个问题单一的不够,前两年电视台主持人见人就问“你幸福吗”,和这样的问题一样,如果只说幸福不幸福很难回答。我概括了一下,中国经济处在新阶段,将来发展趋势还有它的特点,我概括了七个方面。
第一,中国经济处在换挡期。这里我强调一点,处在换挡期有三个因 素,第一是国际规律使然,美国、日本、德国高速发展,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都换挡,中国也不例外。第二是现在面临的外部风险,外部压力,特别是2008年国际 金融危机以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随着中国崛起外部的围堵压力加大。第三我们主动调整,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再加上句,稳中有优、稳中有风险,在这样 一个情况下,我们主动调整而为之,有时候也会影响到速度。这是一个换挡期。
2013-12-21 12:17:51
陈文玲:
第二,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最主要是外延式增长、规模型增长、速 度型速度、粗放型增长转向内涵式的增长、集约式的增长和绿色发展的增长方式,实现中国持续的增长。“稳”怎么理解?不是数字稳,数字上下波动,稳定在一个 点上,不是,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家,我们迈向经济强国需要有从容淡定的心态。 稳中有进不是数字有多大提高,是稳中实现了中国梦的内涵。
第三,中国经济到了关键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处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期,所以需要推进改革。而且这种改革是从过去渐进式改革、试点开始的改革,带有过渡性质的改革转化为整体的顶层设计、制度设计、协同推进,在深水区寻求突破。
2013-12-21 12:18:59
陈文玲:
第四,中国经济将转向创造期。真正实现中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 造,中国的创造还不仅仅是产品的创造,更重要的表现为思想创造、制度创造、技术创造、管理模式创造,成为一个创造性的国家,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创造期对 中国至关重要,这也是新阶段非常重要的特点,也就是创新驱动,这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动力的转换,从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环境生态红利转向什么红利 呢?创新驱动红利,再造过去渐次失去的红利。
第五,中国经济到了扩展期。2008年以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 长的火车头和引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国内配置资源到全世界配置资源,未来我们处在拓展期。我们国家新一轮外 交政策,今年的会议是周边战略,我们把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让周边国家首先分享,亚洲国家首先分享,亚太国家首先分享。我在接受一个采访时说,之所以美国实 行整个战略动移,现在俄罗斯在关注亚太、欧洲在关注亚太,都在向亚太转移,因为这个地方有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有最大的贸 易生成量,这样一个地方不能不引起世界关注,也不可能让世界重心不向这里转移。所以中国到了拓展期,要把我们已经形成的优势和即将形成的优势拓展到我们的 周边,然后拓展到我们的友好国家,进而带动世界经济发展。这是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特点。
2013-12-21 12:21:47
陈文玲:
第六,中国经济处在调整期。这种调整将是全方位的,根据实现中国 梦的伟大目标,根据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要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要调整国内国际关系、局部战略和整体战略关系,我们需要 做一系列的调整,在这个调整中应该从局部设计、碎片化设计、部门设计、零散设计转向国家战略的整体设计。我们缺的是国家战略的整体设计,如果这个调整不到 位,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包括第三次革命、第四次革命我们都可能掉队,而且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有可能丢失甚至发生扭转。
第七,中国经济处在跨越期。中国将由强国向大国跨越,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跨越几十年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瓶颈。
概括起来,我觉得中国经济转型有这么七个方面特点,概括为“七 期”,中国正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我们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但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防范风险。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我们必须对风险有充分的防范, 对风险没有认识的话我们来之不易的成就都可能发生扭转。康乾盛世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盛唐时期,汉唐时期是中国盛世,但是《学习时报》上有一篇文 章《落日的辉煌》,就是从盛到衰的过程,有的时候战略的失误真的导致成绩逆转。因此,我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现在发展的新阶段充满了信心,但是我们也要 忧虑,要防范风险。谢谢各位。
2013-12-21 12:23:37
主持人 张大卫:
陈文玲女士用七个“期”表述了她对中国经济转型和特点的看法,最 后提出离实现中国梦越近,越要防范风险。下面请魏加宁先生,前面几位谈到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出现 了大幅度下降,从高速增长迅速滑落到低速增长,甚至出现了停滞。请问魏加宁先生,你认为中国经济是不是可以避免陷入低速增长,或者我们是不是面临着低速增 长风险,如何排除这种风险。
2013-12-21 12:24:53
魏加宁:
大家上午好。我首先粗略谈一下对世界经济看法。前面有专家都谈到 了对美国经济短期的看法,我想谈一下中长期的看法。欧债危机未了,原因在于欧元区的半主权架构,这种架构下本身有矛盾,发生危机的国家不救欧元就可能解 体,救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欧债在实现欧洲统一前恐怕不断地有一些振荡。美债风波也会不断,这个表面上是财政问题,实际上是金融出现了问题,由于美元的特 殊地位,本来美债是靠市场约束的,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失去了市场约束。现在国内外媒体宣传有一种误导,美债风波好像是美国两党之争造成的,如果美国不是两党 制而是一党制,美国的债务更少还是更多,如果没有两党之争,美债的最后负面的效应全部由各国持有美元的人分担。所以,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前美债问题不会彻 底解决。
2013-12-21 12:25:51
魏加宁:
日本的债务问题更严重,希腊的债务占GDP160%,而日本债务 早超过230%,日本的政府债务主要是日本人自己持有,92%是日本人持有,将来消化的难度更大,而且成本都要日本人自己承担。对于短期的安倍经济学我并 不看好,安倍经济学实际上是玩花样,一边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同时又宣布未来一个时期要提高消费税率。这个政策导致一些人提前消费,提前消费后,统计数字 好以后,选票就上来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主要的经济体未来一段时期都不可能有大的好转,根据危机比较课 题,我们有一个结论,未来世界经济有三种可能选择,一种是重蹈大萧条到二战的老路,一种是回归冷战走向滞胀,一种是像80年代形成改革共识,撒切尔夫人的 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邓小平的改革等等,在改革共识形成前,世界经济未来一个时期不能抱有太大的幻想,未来的中国经济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内。
2013-12-21 12:34:41
魏加宁:
第二,国内的问题就是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下行压力加大,八 项规定肯定是把政府消费抑制住,然后审计地方债,肯定抑制政府投资,政府的消费和政府投资都受到抑制,政府主导的经济下可见下行压力很大。这里我想说,不 能因为这两项政策政治上的正确性就否认它的经济上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因为这两项政策经济上有负面影响就否认政治上的正确性,唯一出路就是赶紧把民间投资、 民间消费搞上来,让民间消费替代政府消费,民间投资替代政府投资。要想让民间消费、民间投资上来怎么办?民间消费、民间投资主要取决于对改革的预期,改革 未来的情景有三种可能,一种可能如果时隐时现举步维艰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滞胀的局面,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家敢消费不敢投资,因为看不准,有可能经济增长下物 价下不来。第二种情况,如果改革预期彻底崩溃,就会出现资本外逃、股市崩盘、房地产泡沫破裂、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出现了经济危机。还有 一种情景,如果如果改革全面提速,我相信投资会上来、消费会上来,经济形势就有可能出现好转,宏观调控主要任务就是防“热钱”流入、防通货膨胀。一个很重 要的依据是过去35年的经验,到现在为止我们经历了三个周期,70年代末美国等发达国家陷入滞胀,中国当时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当时我们围绕着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进入了第一轮高潮,量产承包、吸引投资等一系列的改革开放举动,带动了80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甚 至中国经济出现了两次过热。第二次是90年代初,美国经济不景气,国内一些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落到历史最低,我们展开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 南巡讲话把改革开放推向高潮,中国经济迅速升温,甚至出现过热,到1993年不得不宏观调控。第三次是90年代末,国际上亚洲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内提出 了“保8”的增长速度下行压力,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这种情况下,我们围绕着加入WTO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展开了第三次思想解放。朱镕基这一届 抓住这个机会,推动入世谈判,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同时推进了住房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回顾过去十来年快速增长靠的是什么?如果没有当年入世,出口这些 年可能快速增长。如果没有当年的住房政策改革,我们的房地产有可能这么快速的增长吗?如果没有的国企改革,这些年哪儿有什么国进民退吗?过去十年是吃的是 朱镕基这一届政府的老本。过去35年的经验是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危机中解放思想危机中加快改革,依靠改革战胜危机,依靠改革更上层楼,每次危机过后中国经 济都上了新台阶,这是过去的经验。
2013-12-21 12:36:06
魏加宁:
当前,我们面临着第四个周期,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国内经济增 长速度放缓,上行压力加大。三中全会提出了三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社会活力。这一轮改革开放高潮中真的实现三个解放,实现全面对内开放,相 信中国经济会出现新的高涨局面,中国经济会迈上质量更好、效益更高、污染更小、收入差距更小的一个新的台阶。说俗一些的话,针对民营企业家说一句话,我相 信这可能是中国最后的挣大钱的机会。过去凡是放开的改革开放高潮都是有人抓住机遇就挣大钱了。现在继续放开的话很多领域一放开很好的机会,再过十年,如果 真的市场都放开了,再想挣大钱谋暴利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有学者提出了“七彩经济”,比如绿色经济、白色经济、金色经济、红色经济、蓝色经济、玫瑰经济、 银色经济。我想说中国的发展潜力确实还是很大的,政府需要做的是这样几件事,新阶段可能有这样几个特色。一是将以民间投资为主,应该确立一个原则,凡是民 营企业能做的尽量让民营企业做,只有民营企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才由国有企业做。进一步说民营企业应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反过来对国有企业恰恰应该实行 正面清单管理,这个正面清单应该由第三方委员会定期评估,哪个领域民营企业能做了就放开,国有企业就退出,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推进结构转换。民营企业投资最 大的特点是追求效率,它不会盲目的投资。
二是新阶段将以建立统一大市场为主要特征。如果三中全会能够真正 得到落实,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指日可待。我们为了实现和平统一要做好准备,创造条件,比如加速推进两岸三地经济融合,对外开放中优先对港澳台资的开 放,优先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打通两岸三地的市场,加强监管制度接轨以及信息共享、人员交流等等。三是以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为主要特征。如 果把绿色产业发展好,既可以解决环保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增长问题。
2013-12-21 12:39:53
魏加宁:
关于刚才提出的问题,我简短回答。不追求高速增长是对的,日本的 教训是当时从高速掉下来的时候,本来应该加速推改革,结果日本当时放了很多货币结果形成了泡沫经济。苏联的教训,当年戈尔巴乔夫推改革的,苏共中央同时作 出一个决定加速增长战略,结果也分散了精力,阻碍了改革,所以从这一次教训来说,不追求增长速度是对的。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到,当前中国如果不改革,中国经 济增长速度不是下台阶而是跳悬崖的问题。高速增长掩盖下的金融风险、财政风险、产业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都会暴露出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就要防危机了。应该看到改革也的确会带来增长、带来红利,我想引用比较增长率的概念,不改革恐怕是负增长,改革的话即使是7%、8%,也应该是很高的 增长速度了。我想用去年6月6日在中国经济时报的一篇文章标题结束今天的发言,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一轮改革高潮。谢谢大家。
2013-12-21 12:43:08
主持人 张大卫:
谢谢魏加宁先生,他提出我们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还是要改革,改革预 期好的话,就可以持续,如果改革预期不好的话,可能会陷入很多风险,甚至出现危机。下面最后一个发言,请范剑平先生讲讲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同时要需求结 构的调整,你认为如何加快需求结构调整,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2013-12-21 12:44:25
范剑平:
最受欢迎的人最后一个发言,我会在5分钟内讲完我的观点。我们党提出要调整需求结构,明确提高要提高消费需求在公共金融中的比重已经15年,这15年我们的投资率没有降而是更高,我们国家成了储蓄率超过50%,在世界大经济体中有这么高的储蓄率,这是经济史上的奇迹。
为什么过去想扩大消费,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为什么我们认识到 了,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却不成功。可能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真正在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汇率这个要素价格还是干预太多,并没有让市 场起决定作用。未来对我们国家需求结构的调整,可能慢慢走上正轨开始充满希望。按照三中全会讲的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自然就会对这三 者间的关系做调整。所以三大需求的结构是个结果,我觉得政府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更多地做好汇率、利率和投资消费有关的,还包括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的价格形成 机制,而不要人为的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不要拔苗助长。
现在已经在50%储蓄率的情况下,就是每年降一个百分点,降到 30%,世界上仍然为高储蓄率水平,也要十几年、二十年,这么高的储蓄率不投资就扩大消费也是做不到的,这么高的储蓄率不投资剩下的钱就是买美国国债的, 这不科学不利于把储蓄资源最好发挥作用。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冷静地认识到,既然走到这一步,这个调整一定是要符合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绝对不能搞大跃进,人 为的增加消费、增加民生,这也不符合历史规律。所以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高投资率本身没有错,要投资效率,让我们的投资更加造福于民。要找到投资和消费的 良性循环结合点,比如为了扩大消费是不是应该更多增加为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投资。现在汽车似乎已经引起了很多城市的拥堵问题,但实际上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 水平并不高,今天的问题恰恰是没有为汽车社会到来,从基础设施上做好准备而引起的。我在东京工作过一段时间,东京在家用轿车和轨道交通的结合方面做得不 错,他们郊外地铁站都是有很大停车场,没有人把车开到东京城都是换乘,那里千人保有量比北京高一倍,汽车绝对量也是北京的一倍,东京不堵,现在我们在北京 找不到停车场,我们的轨道交通密度也不够,从这个角度来讲,一方面要加大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还要多投资,另外我们的地铁站在建设过程就要考虑换乘、C+R 模式,让老百姓扩大汽车消费才有可能。中国不可能汽车工业不发展,汽车进家庭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不是我们的汽车多了,是基础设施不够。如果把投资和消费 结合点找到,让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这才是我们调整三大需求的最佳模式。谢谢大家。
2013-12-21 12:48:19
主持人 张大卫:
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大家的耐心,我宣布第二时段到此结束。
2013-12-21 12:55:40
中国网:
今天的直播到此结束!
2013-12-21 13:05:07
[责任编辑:汤欣慧]
- 五年来中国经济贡献率超美国欧元区和日本总和 (2018-04-16)
-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今日开幕 (2018-04-08)
- 习近平将出席博鳌论坛年会开幕式 (2018-04-04)
- 加媒: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巨大机遇 (2018-03-29)
- 中国经济实现6年来首次提速,人民日报四问中国经济2018年走势 (2018-03-26)
- 专家:2018年中国经济需警惕五方面通胀源头 (2018-02-24)
- 大城市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2018-01-31)
- 21社论:中国经济增长加速 更需结构改革提高质量 (2018-01-19)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