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2011-201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来源: 中国网 2012-04-18 13:53主持人 李周:
2012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农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 讨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介绍今天到会的各位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武寅,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志仁,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张岩松,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宏观 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研究员。还有我们院的有关单位的领导和监察局的局长以及经济研究室的人员。
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致辞。
2012-04-18 08:54:53
武寅:
各位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社 会科学院对参加2012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会的全体与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巨大成就,2011年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连续5年超1万亿,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 2010年以来,连续两年出现城乡差距缩小的可喜现象,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农业物质技术装置水 平稳步提高,生态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森林资源和林业经济快速增长,水利建设也明显加强。总之,农业农村经济的良好运行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 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2012-04-18 08:59:40
武寅: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做好2012年 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 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任务更加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 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
2012-04-18 09:01:47
武寅: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就能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的动力。
2012-04-18 09:04:45
武寅:
由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合作撰写的 《农村绿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系列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内外读者系统、完整地了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一个重要窗口 和途径。希望《农村绿皮书》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解决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国家的决策提出更加详实有力的依据和更具科学性、前瞻 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最后衷心感谢各位来宾以及媒体长期以来对我院皮书和《农村绿皮书》的支持,衷心祝愿此次发布会暨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2-04-18 09:06:00
主持人 李周:
谢谢武院长热情洋溢地致辞,对农村的形势做了很精辟的概括,对《农村绿皮书》做了客观的评价和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会按照武院长的要求把绿皮书越做越好。
下面请绿皮书课题组的组织人之一,农村发展所的研究员朱钢做主题报告。
2012-04-18 09:06:08
朱钢:
我受李周所长和课题组的委托,就2012年《农村绿皮书》的情况 做一个简单的报告。今年的绿皮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和分析2011年的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状况,并对2012年农村经济运行进行展望,对主要经济指标 进行预测。第二部分是围绕农业科技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主要内容包括对近年来粮食增长全要素生产力的测算,农业推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农业科研投资及收益 变化,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等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等。下面我简要介绍2011年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这里做一个说明,这里讲 的一些数据,包括媒体拿到的新闻稿里,可能有一些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最终公布的数据有一点不同,但是没有趋势性的不同。
2012-04-18 09:07:38
朱钢:
主要特征有:一是农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2010年基本持平,但 农村部门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下降的趋势。2011年由于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微升0.02个百分点。由于城 市化水平提高和农村的商业活动弱于城市,农村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2010年有所下降,由此导致农村农村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44.06%下降到43.87%。
2012-04-18 09:10:51
朱钢:
二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粮食、棉花、油料、糖料产量同时增长,但是首次出现猪、牛、羊同时减产,但由于禽肉产量增加,总体上来看肉类总体还是微增,有效保证农产品的供给。
三是粮食产量连续八年增产,主产连续5年超过1万亿斤。第一是玉 米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8.6%,对于提高粮食主产量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和改善粮食生产供求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是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生产量 占全国总生产量的90.5%,稳产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第三是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达到85.5%,比2010年提高13.7个百分 点。第四是粮食生产中间消耗投入快速增加,2011年不包括人工费用和土地成本的每亩粮食中间消耗是323.33元,比2010年增长13%。粮食中间消 耗投入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二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民工工资上涨所带来的人工成本的间接影响。第五 是虽然中间消耗增加较多,但是由于单产和价格提高较多,使得主要粮食品种收益快速增加。2011年未扣除人工和土地投入的粮食每亩纯收益达到658.37 元,比2011年增长21%。
2012-04-18 09:12:19
朱钢:
四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超出预期,2011年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16.5%,比2010年高出近6个百分点,涨幅明显扩大。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价值上涨7.8%,粮食上涨9%,油料上涨12.1%,糖料上涨 12.5%,棉花生产价格波动剧烈,全年下跌了20.5%。林业产品生产价值上涨14.5%,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6.2%,其中生猪生产价格上涨 37%,渔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2011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涨11.8%,比2010年高出近5个百分点。虽然我国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受国际农 产品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2011年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是与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关,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关系并不明显。
五是农民收入实现连续五年8%以上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和区域差距继续缩小,但是农村居民内部差距有所扩大。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比2011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增长 依然是农民最主要的贡献因素,达到50.3%,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工资率的提高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产的贡献大于农民工数量的增长。2011 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比2010年增长21.2%,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是3.13:1,比2010年下降0.1%,收入差距 连续两年缩小。2011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东部地区的相对缩小,分别由2010年的47.8%、84.3%和26.5%下降到 46.8%、82.7%和23%。特别是西部地区已经连续五年逾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2011年农村居民农村纯收入基尼系数为0.3897,比2010年 略微扩大,按照收入五等分,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比高收入低12.5个百分点,收入比值从2010年的1:7.5扩大到1:8.4,主要原因是因为棉花、 土豆等部分农产品价格直接造成部分农户减收。
2012-04-18 09:14:48
朱钢:
六是农垦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进一步增强。2011年农垦粮食增产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为10%,八年来贡献率达到13%,为全国粮食实现八连增做出重要的贡献。2011年农垦粮食亩 产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棉花亩产值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作物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奶牛、生猪和蛋禽的比例分别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10和12个百分点。
这是关于2010年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
2012-04-18 09:15:55
朱钢:
关于农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建议。我 们课题组认为当前农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以及农民生活消费价格形成轮番涨价的循环 仍然没有被打破。二是部分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三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实际消费价格水平差距过大。导致上述三个问题的主要元素是两 个: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部分农产品供给充裕,但是价格持续明显上升,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力增长缓慢,未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经济发 展带来的成本上升,特别是畜牧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低,消化粮食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二是农产品产销组织方式落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产销组织方 式综合效率低下。
2012-04-18 09:17:26
朱钢:
关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促进中国农业 “走出去”。为保障中国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需要在农产品供给立足于国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境外资源,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 起来。农业“走出去”的重点是积极参与境外农业资源开发,长期重点是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公共资源的开发。第二,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包括提高总业的 创新水平,提高有机肥的水平,提高水肥配置的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第三,优先加快畜牧业现代化,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 提高,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处于动物性食品替代粮食消费的阶段,因此推动农业现代化当中优先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第四,改善农产品产销结构,强化对农产品 市场的公共服务和政府调控,控制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第五,稳定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扩大生产,严 厉打击农业生产资料乱改价格的不法行为,扩大进口。第六,深化农村改革,包括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证县级政府的债务安全,改革土地增收制度,构建 以法治为保障的“三农”发展环境。
2012-04-18 09:19:07
朱钢:
下面简要介绍关于2012年对于农村经济运行的若干预测。这里说明一下,我们的预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课题组的研究结果,不是国家统计局的观点,不代表国家统计局的观点,引用的时候务必注意。
主要指标预测有:第一,粮食继续增产。2012年粮食生产可能会 遭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进一步扩大、粮食作物受灾范围有所扩大。但是考虑到多年来中国粮食生产价格持续上涨,国家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增加和有补贴因素 的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实现粮食九连增的可能性存在。粮食总产量超过5.8亿吨,同时玉米因饲料需求和工业需求旺盛,价格仍然处于高位,估计2012年 玉米产量超过稻谷产量,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第二,棉花减产,受到上年度棉花市场价格低迷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2012年棉花生产的滑 坡可能性比较大,总产量跌至600万吨以下。第三,油料产量保持基本稳定,虽然油料价格保持上涨的态势,但是受到耕地和油料生产机械化水平短期内难以提高 等不利因素的约束,生产幅度有限,总产量约为3300万吨。第四,肉类增产,受2011年肉禽制品消费价格上涨以及猪、牛、养生产价格上涨的影响,估计 2012年肉类总产量将达到8200万吨,其中猪、牛、养肉约6200万吨,猪肉约5200万吨。第五,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回落趋势,2012年受灾害和 节假日消费旺盛的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农产品价格暂时性的上涨,由于多数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相对宽松,以及受到货币货币和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监控,农 产品价格出现回落。我们预测202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涨幅将回落到10%左右,其中种植业上涨5%,粮食生产价格上涨7%,林业生产价格上涨11%。 畜牧业产品价格上涨12%,渔业产品上涨5%。第六,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虽然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上回落,整体价位仍然比较高,我们预计2012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8000元,实际增长能够达到10%左右。第七,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5万亿元,实际增长4.6%,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 10%以下。
2012-04-18 09:20:02
朱钢:
农业科技的有关问题,内容很多。近十年粮食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 力的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0年间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下降了2.5%,粮食综合效率不高。我们粮食产量虽然实现八连增,但是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 作用没有预期得那样大,实现一定的高投入、粗放性增长,特别是主产品的粮食增产在现有技术下的技术应用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空间有限,技术进步缓 慢成为制约主产省粮食增长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很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是很稳固,综合生产效率比较低。因此在耕地面积有限,水资源短 缺和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的背景下,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来保证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这是粮食产量增长的关键。必须加快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引进和推广 新技术,整体提高粮食产量科技水平。
2012-04-18 09:22:04
朱钢:
第二,我们对1997年到2009年农业科研投资收益进行测算,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因此随着物质投入和边际效益的逐步递减,农业科技进步越来越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大农业科研投资不仅是 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我们通过国际比较发现,我们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还达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 均水平,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通过正确引导和创新条件和创新环境的改善,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科研,促进农业科研投入主体的 多样化。
以上是我对今年绿皮书的主要内容进行的简要报告。谢谢大家。
2012-04-18 09:23:55
主持人 李周:
谢谢朱钢教授对绿皮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下面我们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研究员发言。大家欢迎。
2012-04-18 09:24:44
谢寿光:
尊敬的武寅副院长、李周所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 们,非常感谢大家出席我们今天《农村绿皮书》的发布会。作为这一部绿皮书的出版方,我首先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向李周所长为首的绿皮书的研发团队,以及 这部绿皮书另外的合作方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表示祝贺;向长期支持这部绿皮书的原创和出版的院领导、院有关职能局,特别是国务院涉农部门的领导和 有关单位表示感谢;向长期关注支持这部《农村绿皮书》的新闻媒体表示感谢。因为只有通过你们的努力,把这部年度性研究报告的成果经过媒体的转换,才能得到 更大范围的社会公众以及有关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的关注,你们功不可没。
2012-04-18 09:25:15
谢寿光:
这一部绿皮书走了20年的历程,在我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皮 书系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整出版了15年,第15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一本绿皮书的名称到2012年有了一次变化,原来叫《农村经济绿皮书》,我连 续向李周所长包括前任赵所长提过建议说,因为不只是农村经济问题,实际上涉及的都是“三农”,涉及的都是很多社会的,实际上是农村综合性的问题,关注的对 象是把农村作为一个整体,一个中国向城市化转型的核心部分来研究,建议直接叫《农村绿皮书》。(我的意见)终于被接受。现在看,整个农村绿皮书的研究和出 版,不是名称的改变问题,实际上是新的起点。
2012-04-18 09:27:48
谢寿光:
我今天看了内容,觉得在整体上比以往又有了新的进步。因为现在里 面有几点:一是“十二五”期间跟整个皮书系列一样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的出版规划项目,作为院创新工程的支柱项目,也是我们去年第二届优秀皮书奖的获 奖项目。在这时候改成《农村绿皮书》的名称更符合实际,也标志着将会有一个更高的质量服务于社会。应当说这一部绿皮书对这20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以及整个 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如果20年把它累加在一起,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很多的研 究生,累加一起看的时候,就会看出它的学术价值怎么估量都不过分。实际上是中国“三农”20年的变迁史,所有的年度性的热点问题,专家是怎么看的,怎么反 映的,因为作为一个连续性出版物,甚至可以作为博士研究很重要的一个题目。哪怕不说别的,就把每年的总报告累加起来看,是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中国农村发展 的变迁史。
2012-04-18 09:33:21
谢寿光:
对这一部绿皮书,作为出版者我非常感谢农村发展所。因为作为出版 社要考虑到市场效益,对这部绿皮书我们所有的编辑都认为在内容质量上和《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是一个级次的,但是市场的反应达不到四分之一,五分 之一都不到。是什么原因?我们总结是因为它的出版时间,在这一点上我是很敬佩我们课题组的,为了数据的准确,坚持在这个时点出版,这也是对学术的坚守,不 受市场的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我尽管少挣了钱或者赔一点钱,认为还是值得的。作为一个有责任、有理想的学术出版机构,我将会与课题组和所里密切合作。现在 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因为几个重要皮书的英文版已经向全球推广,这一部怎么样让西方的学术出版机构能够接受,我们还有文章要做。因为当初整个内容主要是服 务于我们国内,怎么样以一种让国际上通行的接受的语言把我们的成果推向世界,像《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法治蓝皮书》一样,我们连续出了六年, 每年都有英文版,不是我出,是和国际著名学术出版公司联合起来出,推向全球,还是很重要的任务。我们和李周所长合作的关于粮食安全的书,也是很快会出英文 版的,作为总体还是把这个作为一部分,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总的来说,我们会和所里和课题组密切合作,真正让这一本绿皮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希望 院领导,因为我们武院长是主管科研的,对这种既有非常强烈的有对策性的成果,也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的成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也希望涉农的领导们,你们 将近20年来长期给予了支持,希望大家继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中国年度性的、关于农村问题的研究里,真正成为第一品牌。谢谢大家。
2012-04-18 09:37:00
主持人 李周:
谢谢谢社长,在皮书撰写、出版的过程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给予我们长期的大力支持。我们也有比较好的互动,有一些改进也是在出版社的帮助下来实现的。我们如何进一步把绿皮书做好,在内容上更好地达到出版社的要求,我们会做更多的努力。
下面进入专家发言环节。首先请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的司长郭玮教授发言。
2012-04-18 09:42:02
郭玮:
谢谢。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我是非常赞同刚才谢社长对 这本《农村绿皮书》的评价。我们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所完成的这本绿皮书,是我们国家农业农村形势分析的一本权威性的报告。20年来,绿皮书不仅对农业农村 形势进行了十分详尽的分析和预测,不仅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而且对我们研究农业政策的走向,包括对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的决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作 用。
2012-04-18 09:44:15
郭玮:
关于现在的农业农村形势,去年的农业农村形势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我们绿皮书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但是最大的特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八连增、八连快”。“八连增”就是粮食产量连续八年增产,“八连快”是农民收入连续八 年较快增加。这是我们国家农业农村发展历史上非常难得的、非常少见的局面。怎么样理解这样的形势,怎么样认识这样的形势,怎么样看待这样的形势?绿皮书里 给了很好的回答。我翻了一下,分析的数据很全,分析得也非常细致。关于这两点,除了从数据上分析之外,我觉得从直观上也可以完全体会到。关于农民收入连续 八年的较快增长,直观的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农业收入的上涨。另一方面是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上涨,农民工人数增 加,人均工资水平上涨,这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八连快”。“八连增”是粮食产量的快速增长,关于粮食产量的快速增长,有一个 经济学家问我,说你们粮食产量年年增长,按照经济学理论来说产量增加价格应该下去,但产量连连增价格年年涨,道理上讲不通。我说道理上讲不通,是光看到固 定的供给和需求,在常规情况下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但是中国现在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这样的阶段,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不是在一个平稳的阶段上变。产量上 涨的同时,价格可能也是上涨的趋势。
2012-04-18 09:49:59
郭玮:
从这八年当中来看,刚才朱钢研究员也讲了,举一个例子,朱钢研究 员讲的去年粮食产量中58.6%是玉米产量的增长,不仅去年玉米产量的增长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最主要的力量,而且从八年的历史来看,玉米产量也是粮食品种 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但是玉米的价格也是主要粮食品种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去年的绿皮书里讲了,玉米价格增长17%多,稻谷可能是10%左右,小麦是4%左 右。八年来看也是一样的,玉米的价格增幅要快于主要粮食品种的增加幅度。但是你能说玉米产量没有增加吗?玉米产量的增加,一是从需求上来看,当然直接消费 的比较少,比较稳定。作为饲料增长比较快,但是增长更快的是工业原料的增长,工业原料的增长体现在哪里?比如肉就吃这么多,今年吃这么多,明年吃这么多, 水平提高了有这样的增长。但是工业原料的增长不是1%、2%、3%、5%的增长,从粮食主产区看到遍地的粮食加工企业都是吃玉米的,一个是上百万吨、上千 万吨地消化掉了。比如很多品种,像耐氨酸,在全世界出口是第一的,这些东西都是来自于玉米。
我们国家在这些年来连续几次宏观调控中,一直提要适当控制玉米加 工项目的盲目上马,就说明存在盲目上马。存在盲目上马就说明需求扩大得非常快,不是3%、5%。产量增加得也很快,产量增加快体现在什么地方?一是面积增 长很快,比较玉米主产区东北,原来就一亩地的农民交租金,转包费是300块,现在600甚至是更高,租金上去了,说明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土地的播种面积 平均是扩大的,地值钱了肯定要种的。现在播种面积是扩大的。另外,我们到地里去看,单产是由统计局来测算的,但是作为我们普通的人,到地里一看,如果几年 没有看的话,现在去看感觉到有一些地方看了很震撼,不仅是棒子大,地里是密密麻麻的,原来一亩地是3000(斤)左右,现在到了5000、6000,单产 要提高多少。增产确实是非常的显著,“八连增”是非常显著的。
2012-04-18 09:53:40
郭玮:
我到南方去,他们说你们老说增产,我们县里周围都是种水稻的,现 在都不种了,粮食增产增在哪儿呢?南方这样的地方一个县里土地面积也没有多少,增产多少,我也不能给一个具体的数。我讲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么多年来,吃大 米的人是显著的增加。南方人原来吃大米,现在还吃大米,像华北、河北、山西、陕西原来是根本不吃米的。这些人都到城里来打工,大米在他们的口粮中占的比重 显著提高,大米的消费量是显著增加。但是过去比较少的人吃的时候,我们不缺大米,现在我们吃大米的人口增加这么多,我们也没有出现买不到大米的情况。你说 产量到底是增加还是没有增加?我们农业的发展,像有的时候说我们这个地方不种了,抛荒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报道说,保护区,有人违规在那儿开发,开 发十多万亩地,就是偷着种地,这是违法的。我到东北三江平原看了看,过去三江平原水稻很少,现在大面积的水稻,十分震撼。对我们国家粮食形势怎么看,对我 们的“八连增”和“八连快”怎么看?主要是能够分析得更全面,调查得更加深入一些,可能会有更加准确的结论,对我们绿皮书所提供的数据可能会有更加好的理 解。
2012-04-18 10:01:34
郭玮:
第二,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第一个是农 产品供给偏紧的状况在加剧。虽然连续丰收,需求的快速增长还没有放缓的迹象。我们也看到因为基数在不断提高,增产的潜力包括科技方面的潜力面临着考验,所 以供给偏紧的状况还是在加剧。这也可以从绿皮书中反映出来,从农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这几年虽然我们是“八连增”,但是我们农产品的逆差也是连续 的逆差,不仅是连续的逆差,而且逆差的数量在增加、面积在扩大。像粮食,主要粮食品种2010年都在进口。
第二个问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在加剧。尽管农业单产提高很 快,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不算太小。但是大家也看到,农业的物质投入增加得很快,物质投入的数量增加得很快,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得也比较快,农业用工 人工成本的增加就更快。所以尽管是价格有上涨,但是农业的收益增长不快,与农民非农业收入相比,与务工收入相比,农业的比较效益不仅是没有增长,而且可能 还是下降的。所以怎么样去促进,怎么样去保持农业农村好的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既需要社会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给予更多的理解,也需要国 家继续增加对农民各方面的支持、补贴;既需要在水稻种植和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也需要科学技术和社会化服务的有力支撑;既需要不断改革和提高农民 的积极性,也需要我们社会各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
我简单讲这些。谢谢。
2012-04-18 10:03:56
主持人 李周:
谢谢郭玮司长。下面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研究员发言。
2012-04-18 10:06:58
徐小青:
尊敬的武副院长和谢社长,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我们绿皮书的发布会 和研讨会,我想绿皮书出了20年了,觉得真是值得纪念的。一本书连续出20年很不容易,绿皮书不仅仅是我们社科院皮书的一个品牌,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界和政 策研究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本参考书。它非常有特点,一是数据比较详实,有与国家统计局长期合作的基础。这个研究的报告是非常清楚的。要想了解中国农业农 村发展的情况,这本书非常好。这本书从1992年开始,今年是20年,如果我们30年、40年这么做下去的话,就是刚才谢社长谈到真是一部历史,我们要了 解农业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我想对绿皮书的意义和成就表示祝贺,也希望绿皮书越办越好。
2012-04-18 10:07:21
徐小青:
谈到形势和预测,刚才郭司长也谈到2011年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 是少有的好年头,这也是从党的十六大以来,有这样一个好的局面,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而且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村的社会事业在继续明显改善,财政投资第一次 超过一万亿,这些都是2011年很明显的特点。如果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谈,我们课题组对2012年的预测应该是好的,在这个基础上增产、增收都是一个持续的 过程。在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上,几个长期的约束条件和一些因素也需要重视。
一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且我们抗灾减灾的能力也比较弱,这和我 们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的农业基本上要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的改变。这是一个制约的条件。今年初的苗情是很不错的,农民农户的种植 意愿也不错,但是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是要看天气。这是自然灾害的因素。
2012-04-18 10:09:28
徐小青:
二是由于我国土地和水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紧,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 困难越来越大。它的需求在变化,人口在增加,农产品需求在变化,特别是刚才郭司长谈到的玉米,玉米主要是需求在增加。供求平衡的难度,比如我们现在是进口 5000多万吨大豆、300多万吨棉花、800万吨植物油、木材、糖料等等,这些会长期约束我们。这个局面我们必须要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刚才我们也谈到 一些对策,像“走出去”、保护资源。
三是农民增收了难度肯定也会增大。因为我们在短期内实现了高价 格,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成本上升非常快,物质投入的价格,油价在涨,油料、化肥和方方面面,而且劳动力的成本节节攀升,从统计局、发改委公布的科技成 本和劳动力投入的价格及农民工的每月工资可以看到,2006年农民工的月工资非常低,2006年以后开始上升,到2011年的时候农民工平均月工资 2049元,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是2173元,这个上升的幅度就凸显出农业的比较收益在里面。我们会面临着一个问题,农业劳动力问题,现在农业劳动力平均的 农民年龄是48岁,上个星期在日本,日本的官员告诉我,今年日本的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是66岁。
2012-04-18 10:10:24
徐小青:
所以面对这种局面,恐怕要保持农业继续增长,农民能够持续增收, 还是要有很多政策的推进,要坚持推进和完善。首先我们国家的支持保护政策,中国农业因为比较收益低,不管是城市化也好、工业化也好,对于农产品的数量,对 于质量的要求,对于品种的要求、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农业的比较收益低是一个特质,在发展过 程当中,特别是在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当中,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增收是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再一个方面,需要稳定生产,这里需要采取很多政策,比如保护 耕地的政策,比如推广农业技术、科技等等,这是一方面。还有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这里面有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是增加农业的收入,一方面是增加就业的机 会,一方面是增加农民财产刑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方面。还有包括刚才朱钢研究员介绍的时候也说到,包括农业部开展的农户承包确权的问题,这些都非常重要。也包 括改革我们现行的征地制度。还有是流通的体制,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实际上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和我们成品上升和流通成本过高,大家都能够看出来,也能 够感受到,包括运输、市场建设等等。
2012-04-18 10:13:16
徐小青:
今年“一号文件”专门提出,怎么样通过流通的方式让农民增收。现 在流通环节过高,农民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也成为问题。当然这里有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大城市郊区的菜地越来越少,现在去欧洲、日本 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理念非常明确,大城市郊区周边一定要有稳定的农产品的供给,就是我们说的“菜篮子”。这些问题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还有流通层过多, 价格不合理,流通是体制上的问题。
我们的绿皮书对从1997年开始做的科技投入的收益分析很重视, 我们要增加投入,另一方面如何在体制上来消除现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投入的效率应该说还是很高的;另一方面需要落实中央提出来的具体的政策, 都是非常具体的政策。明年要保持好的农业生产势头,这些政策都是需要考虑的。谢谢大家。
2012-04-18 10:15:19
主持人 李周:
谢谢徐小青部长,下面请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张红宇司长发言。
2012-04-18 10:18:45
张红宇:
绿皮书研讨会年年开,也出席了若干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今年 又有三点感触,从绿皮书本身来讲,我觉得今年的绿皮书首先是继续体现了前瞻性这样大的特点。在回顾2011年粮食“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的情况 下,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做了详细的预测,特别是农产品的主要产量和农民收入。二是继续保持了权威性,按照李周所长的说法是系统性。我刚才听了朱钢同志对绿皮 书的介绍,从产业来讲,农林牧渔和农垦,今年“一号文件”主要的内容都有全面的阐释,特别是关于全要素的一些论断和说法,给人很新颖的感觉。三是今年的绿 皮书体现了文献性,刚才谢社长在没有开会之前就讲到这个观点,我以为20年如一日不容易,其实就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衍生物。实际上把历史系统地记载下 来,对我们当事人和后人都是历史性的贡献。绿皮书不仅是要做,而且要下一步按照刚才专家们包括郭司长的意见越做越好。
2012-04-18 10:19:02
张红宇:
既然今天是所谓的形势分析和预测研讨会,关于形势分析,来之前还 真做了认真的琢磨,有五个观点或者五个看法,与各位专家学者和一些同学进行探讨。一是看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我以为今年外部形势的变化可能将更加深刻地影 响农业和农村经济本身的运行。今年外部的形势有两个复杂,原来讲两个不确定性,现在讲应该叫复杂性。为什么讲复杂性?从国民经济这个走势来看,事实上从去 年年底到现在已经昭示出长期的趋势,在座的都是搞经济学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都在逐步地削减,反过来今年包括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在上升。从长期趋势来看, 短期内这个趋势还是不可改变的。从短期来看的话,我们回顾去年的GDP增长,包括刚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的GDP的增长,去年第一季度是9.7,第二季度是 9.5,第三季度一下子下降到9.2,到第四季度变为8.9,今年一季度是8.1。这个趋势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讲,当然有主动调节的结果,确实很特殊,未 来的发展确确实实是运行比较困难的或者是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这个宏观形势对农业意味着什么?刚才包括小青也讲到,包括郭司长也讲到,经济增长放缓对农产 品的需求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遏制的因素,也就是说尽管从长期趋势看,农产品包括价格上涨是长期趋势,但短时期看农产品的外部需求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 的。第一季度食品的消费价格上涨8%,表面上看这个数据很高,但是同比是下降3个百分点。二是外部环境不宽松、宏观经济走低的话,包括今年一季度分析,国 有企业增长速度是不错的,汇丰银行预测中小企业经济增长低迷,而中小企业恰好是吸纳我们国家主要的农村劳动力主要的集聚的产业和集聚的企业。意味着我们今 年的农民工的工资增长怎么样。刚才小青同志讲我们去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是2049元,比上一年增长21%,但第一季度农民工工资上涨比去年同比下降了 4.6个百分点。这就是宏观形势对我们的农民收入包括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是复杂的。
2012-04-18 10:21:06
张红宇:
二是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全球农业去年丰收,谷物产量23.23亿 吨,这是近年来最高的产量。这意味着我们有两个大的表现,23.23亿吨的产量,意味着我们的粮食从全球的角度来讲上涨不可能更快,因为毕竟去年的粮食是 丰收的,意味着对价值是遏制的。这是一个表现。第二个表现,最近一个时期由于中东局势导致我们的石油价格高攀,仍然在100到120美金一桶。100到 120美金一桶,意味着粮食用于生物能源的拐点。也就是说,又预示着粮食价格还有上涨的势头。最近一个时期全球粮食价格是比较低迷的增长态势,但长期来 看,石油价格的上涨对粮食的价格又意味着拉动的作用。所以从国际上讲,全球粮食也是复杂的局面。这两个复杂的局面,意味着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局面是复 杂的,要明确我们今年的目标不能动摇。所谓的目标不能动摇,农业部提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一是确保粮食生产在10500亿斤以上,二是 保农民收入增幅在7.5%以上。“两个努力确保”是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比如“瘦肉精”类似的事件;二是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的农产品, 以及防治区域性重大的农产品疫情,这个目标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大的宏观形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非常深刻,怎么判断今年的走势,还需要我们密切关 注。
2012-04-18 10:24:23
张红宇:
第二,从粮食来看,刚才郭玮同志主要讲了关于粮食的观点,我以为 讲得非常的透,现在我们的粮食不仅仅面临总量平衡的问题,还面临着产业结构平衡的问题,还面临着区域平衡的问题,还面临着产销平衡的问题,还面临着所谓区 域平衡、结构平衡、产销平衡、总量平衡四大平衡问题。这四大平衡从总量来看,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也问我,年年粮食增加为什么价格还增高,我说我们的生产形 势一点都没有问题,关键是由于人的收入水平的攀升,食物结构的升级带来的需求变动远远超过了供给的变动,以至于农产品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中央也有这样 的判断,高成本、高价格、高补贴的时代现在已经到来了。下一步保持总量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我非常赞成郭玮和小青讲到的对于粮食的判断,宁愿看得严峻一 点,不可掉以轻心。
二是结构平衡的问题,意味着从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优先顺序,保了粮食,棉花和油料怎么保;保了种植业,畜产品怎么保;保了畜产品,还有水产品和林业的面积扩张的问题,结构平衡也是很大的问题。难点在于确定它的优先顺序。
三是进出口平衡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有比较优势的问题,各个省之间有比较优势的问题,比如云南和黑龙江比较优势是完全不一样的,黑龙江的比较优势是粮食,云南的比较优势可能是鲜花、烟叶,广州的比较优势就是糖料和盐。
四是产销平衡。刚才小青讲到这两年产销波动主要不是表现在粮食 上,粮食我们10年前、20年前遇到的是买难卖难的问题,这些年产销波动主要表现主要是“菜篮子”产品,之所以表现波动,这两年还特别的剧烈,一是需求变 化,因为直接的口粮消费变化不大,波动不会太大,恰好“菜篮子”产品的消费变化大,所以产销波动也大。二是产地越来越集中,消费是分散的趋势。我们现在说 “菜篮子”产品,尤其是蔬菜,北方靠的是寿光,南方靠的是海南、广西,产地是集中的,但是销地是各个大城市,仍然是在销。三是城市减少的耕地更多的是菜园 子。四是意味着我们的调控能力,特别是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问题没有解决,意味着产销平衡也是很难的。
2012-04-18 10:32:31
张红宇:
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区域平衡、产销平衡,这四大平衡里关键是总 量平衡,保总量平衡首先是发挥主产区的作用,刚才有很多同志讲到这个问题,说南方的粮田越来越减,为什么粮食产量还在增,其实产地集中度越来越高,比如黑 龙江、河南、吉林越来越成为粮食的主产区,包括一些平衡区、主销区也有粮食的生产大县,下一步从区域上更多靠主产区的问题。二是从经营主体来看不是靠分散 的经营农户,而是越来越靠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甚至包括一些社会资本进入以后,形成的所谓新型经营主体。区域上靠主产区、主产县,经营上靠大 户和农场,提供商品量、商品农产品主要是靠新的经营主体。三是靠科技支撑。四是更加关注进出口。刚才小青讲得比较透。
2012-04-18 10:39:14
张红宇:
第三,农民收入“八连增”,去年和前年两年农民收入增幅两年超过 城市居民,去年增幅是11.4,城市居民是8.4,超3个百分点。前年农民收入10.9%,城市居民7.8,超3.1个百分点。两年增幅超城市居民。最近 一段时间,我集中在调研农民收入,事实上去年和前年两年平均下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去年和前年都是28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而这28个是不一样 的,这两年平均下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是缩小的态势。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态势非常关键,把握住这个态势就意味着我们在10年、5年以 内能不能使城乡收入比由现在3.13:1缩小到2.5:1,甚至更低一点。改革开放之初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之比是2.57:1,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 如果再用5年和10年,我们到2018年就改革开放40年,2018年的时候如果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还保持比较大的差距的话,我认为非常不乐观。我认 为不进则退,这两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么是趋势的确立点要么是拐点,怎么把握住是很关键的。
2012-04-18 10:39:38
张红宇:
现在各个地方,湖南、海南、安徽都提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能不能 把这个倍增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看得见农民收入四大来源在各个地方表现完全不一样。吉林家庭经济收入占 60%,上海、广东的财产性收入占三分之一,江浙一代,包括苏南地区,工资性收入占到50%、60%以上,来源完全是不一样的。农民收入各个地方一定要因 地制宜,发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主打产业的优势。要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和特殊区域,比如我们老少边穷地区,牧民、渔民,尤其是内陆的渔民。还要通过增加对农 村教育、卫生、社保的投入,间接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三化”同步,城镇化是节点和关键。工业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现在越来越看得见城镇化确确实实是关键的问题。只有正确的城镇化、健康的城镇化或者叫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才意味着我们过去 一个长时期低成本的工业化从此不可以复制。所谓的低成本的工业化就是低的资源价格、低的劳动力成本换来了10年、20年的高速增长。下一步没有路可走,只 有人口的城镇化,我们过去只解决劳动力的工资问题,现在要解决劳动力和人口的全部成本问题。就意味着工业化的成本是真实意义的成本,这就意味着边际的工业 化转型问题、边际的产业升级换代的问题,这是对工业化的意义、对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只有人口的城镇化,才意味着36%的耕地,10年、20年以后减为 26%、16%,现在2.4亿户农民要种地,不敢说将来是几百万、几千万户,一定可以说2亿户以上是可以的,甚至于1亿户种地是可以的。
怎么做到所谓的健康的城镇化?一是分城市类别,也就是要把节点工 作做到中小城市,因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包括小青你们研究得很多,一个农民进北京这样的城市,所有的成本加起来要上百万。按照你们的测算,如果到中小城 市,就是全国算帐的话大概是10万。我在很多地方讲过这个观点,在北京、上海打工20年、30年,积累30万一点问题都没有,在北京买房买不起,靠自身积 累买不起,到县城里买房一定能买得起,一定要讲城市的类型,中小城市。二是城市化的区域主要是中西部地区。三是城市化的主体不是说没有转移出来的,而是现 在已经转移出来的2.53亿农民工,尤其是这2.53亿里60%是所谓的80后甚至90后,甚至第三代农民工。四是农民变市民的关键和重点问题,要按着先 后顺序,第一是就业、第二是住房,不一定非要买房,租房可不可以,租房能不能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权利?子女平等教育的权利?还有社会保障。前后顺序有这 样几个关键的问题。这是城镇化的问题。
2012-04-18 10:42:42
张红宇:
第五,农村改革一定要蹚土地制度改革和金融制度改革的深水区。分 散的农民搞现代农业搞不了,我刚才讲了要确保国家安全保证农产品供给,越来越靠新的经营主体,新的经营主体和分散的经营主体最大的区别是现在的规模和过去 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养殖业的生猪生产现在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50头以下的分散养殖;三分之一是50头到500头的规模;三分之一是500头以上 的养殖场。最后一个三分之一数量越来越大,单个的数量越来越少,但是规模越来越大,上万头猪的规模越来越多,这样经营主体一个是土地问题,一个是金融问 题。土地问题上,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之上,我一直强调的是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和经营权是两个权力,甲农民转移给乙农民,转 的是经营权,承包权还是原来的农户所有。只有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开放活经营权,才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优化土地资源。这是第一个大的要点。第二个 大的要点,一定要研究农业生产用地的问题,承包到一千亩地,搞到两千亩地,养猪从5000头到2万头,就绕不开农业的生产用地。大型的农机具得有地方停, 搞那么大养殖场一定有生产用地,种那么多地一定得有仓库,但是我们现在对这方面——确确实实我们保护耕地,限制房地产开发,不是说限制这一块地,这里就有 大量的政策问题。三是正确对待工商资本,工商包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确实有相当部分的动机不太纯,包括用这个名义,实质是圈地,确实有一些工商企业进入农业 以后,确实是种地,这里面有几个大的原则:一是三个“不得”:不得侵犯原承包户的地,不得改变原农业用地的用途,不得违反集体所有的性质。按照有偿、自愿 和依法这几个大的原则规范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确保主要农产品的供给,特别是大城市的,包括“菜篮子”产品的供给,包括粮食生产的供给。
2012-04-18 10:50:26
张红宇:
还有金融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对我们的农业,特别是大规模的农业形 成一个制约因素。这里面也有几个大的问题:一是对我们所谓的金融组织创新,这个节奏要加快,特别是小型的,包括村镇银行,到去年年底全国经过银监会批准的 是700多家,全国是2856个县,4万个乡镇,这样的数量按照正规批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鼓励新兴的面向农业的村镇银行、小微贷款公司的发展。从 事农业的金融,包括农业信贷一定要给予特殊的政策。三是要加大保险。现在保险品种是15个,还不够,从大的范围,农林牧渔,渔业的产业还没有覆盖,这要研 究相关的政策,由我们财政部保费补贴要覆盖。还要研究巨灾保险的问题,对于一个小公司,洪水和旱灾,对商业化的公司来说是没有能力承担的,加快农业分担机 制,灾害抗衡的分担机制,建立巨灾保险机制。谢谢。
2012-04-18 10:56:08
主持人 李周:
谢谢张司长。下面请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发言。
2012-04-18 10:57:39
贾敬敦:
很荣幸参加社科院《农村绿皮书》的发布会。坚持20年,1992 年是我们国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年,1992年到今年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这个时期是我们国家农业合农村经济也是宏 观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我感到农村绿皮书确实是一面镜子,从全局的视野和全球化的视野,按照年度的方式来照亮我们每年农业农村经济新的进展。这里既有 对以往的总结,也有对未来形势的一种预判,也有对一些政策和方略的建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在我们国家处在转方式、调结构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再来看绿 皮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也把这些问题作为重要问题来分析。现在看起来 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首先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也有他们的“三农”问题,但是像中国这样规模巨大、任务艰巨、关系复杂的“三农”问题,在世界现代化史 上还没有出现过。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最大的现代化国家是美国,美国是1776年立国,奋斗了100多年实现了工业化。去年的日子也很有意思,2011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不管是怎么分析,我们的城镇化率达到51.3%,美国是在1920年,一般大家都认为是全面实现了工业化,1920年的时候美国的城镇化 率正好是51%。那一年美国的农业劳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30%多,但是美国的人口非常少,1920年的时候美国只有1亿人。但是这样最大的现代化国家, 它在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它自己内部的国情和国际环境与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三农”问题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不容回避的基本问 题,另一方面,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这个问题对中国就具有更独特的重要意义。
2012-04-18 10:57:54
贾敬敦:
第二,现在我们在谈下一步中国的发展,也谈外部的形势。现在“三 农”问题分析起来是我们的一个劣势,比较起来是作为我们后发的工业化国家的优势。现在我们农民的数量按照51%算还有接近7亿人,这7亿人的人均收入只有 6977元,从收入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的空间来看,从人口来看,我们自身的市场潜力很大。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有两个13%,我们现在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乡村 占13%,我们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乡村也占13%。无论是从何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经济是投资拉动,我们乡村的区域,县域以下是我们投入的弱项。这一块也 是下一步投资的重点,真正从国内来讲是我们巨大的空间所在地。我们开发市场很重要的就是商品终端的零售,我们的零售潜力在哪里,87%也在乡村这儿,县域 以下。这两个13%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从目前的公共服务来看,城乡的差距很大,我们现在要建立全面小康社会,公共服务搞不上去,对全球也很难有一个交待。 我们不说教育,就说医疗卫生,我查了一下,2011年我们城市一个人每年的医疗支出大概是870元,我们农民是320元。中国的“三农”问题有独特性,又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是当前我们转方式、调结构真正的战略空间所在。我们现在讲投资、外贸、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也讲一二三产业对经济的拉 动,我们这个报告也从产业的角度分析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我们国家宏观上用投资、内需和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容易造成一种误区,忽视城乡的空间布局的问 题,容易忽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绿皮书就更加重要,从一个视角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展现出来,这是我们国家在这个时期,尤其是处在 国际关系大调整的时期,我们必须把“三农”作为巨大的战略空间来进行研究分析。
2012-04-18 11:00:27
贾敬敦:
第三,科技创新的问题。今天的报告很好,高瞻远瞩看到科技的问 题,我们国家现在差在哪里?转方式的关键差在创新上。无论如何怎么讲,我们把所有的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创造、土地劳动各个方面都起作用,但是到了今天,在 市场饱和,自然资源匮乏,价格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唯一可以越过坎的就是经济创新。“三农”的后发优势的发挥必须建立在方式转变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产业 技术向农业延伸或者是城市向农村的扩张。必须把科技创新当做我们下一步发展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来看待。中国农业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就难在我们国家的农业是 在产业链破碎的基础上来推进我们的农业发展,是在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的基础上来推动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所以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一个先天不足,产业竞争力 比较差,采取商业化的机制对产业振兴要素的吸引能力明显低于其他产品。所以中国确实是需要政府的强力的干预和推动,问题是仅仅靠政府的推动我们很可能使中 国未来农业的发展造成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期要靠创新,又要大幅度地引入市场机制。我们现在谈到投资,同志们对农业的投资,从现代农业来看,农业 的投资不能仅靠国家的基本建设投入,必须有商业资本的注入。美国有经验,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接受调整,农业规模调整、政策调整,以及美国农业与华尔街对接 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对接是成功的,产业竞争力明显上升。我们今天在谈科技创新,谈投入,我们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弊端是企业不投入、对农业不投入,光靠政 府。2009年是205亿,今年是260、270亿左右的投入。我们的农业投入非常低,首先是种业,全世界种业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是20—30%%,销售收 入的20—30%要用于研发,问题是我们种业的发展在传统的种植业阶段,种植业和种业有本质的不同,种植业是人吃的,种业的主导产品不是吃的,是用来用 的。我们国家种业的研发投入不到10%,你再比比农药产业、食品产业、农机,为什么没有什么核心技术,都是投入不足。为什么在体制创新上能够把我们企业的 研发投入调动起来,通过必要的引导和政府的推动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这可能是下一步走创新之路不能回避的战略。
2012-04-18 11:03:47
贾敬敦:
再来看金融,如果离开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创新来谈金融毫无 疑义。中国的乡村恰恰缺少容纳商业资本最基本的功能保障和产业的载体,所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农村是创业和兴业的过程,业创不起来,金融进不来,不能都靠政 府推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村的战略问题如果说是金融问题,倒不如说是创业兴业的问题和市场机制的建设问题。市场机制起来了,创业兴业起来,我相信金融 会过去。报告也说流动性过剩,为什么?到处蹿,动不动把一个地方弄停滞了。金融的投入前提是农村的产业必须上去。我们现在规划农业农村的时候确确实实更多 的用产品经济的思想来分析农业,而缺少用工业化、服务业这样一些现代产业的理念来分析我们的农业问题。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体制上的创新,真正突破城乡的二元 结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真正的创造跟国际接轨能够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我们中国的现代农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永远是变化的,我们不可能用过去的歌谣适 应今天的竞争,也不可能用过去的操作方式适应未来的发展。在研究创新的时候,涉及到体制、产业结构的重大的命题。对于农村的分析是11章,六大问题,也包 括进出口的贸易,也揭示我们农业的逆差在扩大,进口900多万,出口只有600多万,现在比一比竞争力还是比较差的。科技创新也成为我们下一步真正的农业 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根本战略性的问题。我是来学习的,谈一些观点也是个人的看法,供各位领导和专家借 鉴。谢谢。
2012-04-18 11:07:29
主持人 李周:
谢谢贾主任。下面请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张岩松发言。
2012-04-18 11:10:16
张岩松:
非常感谢社科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参加绿皮书的发布会,以及今年 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研讨会。我们这些人20年来都是读着这本绿皮书成长的,所以前几年每当绿皮书出来的时候我都会到书店去买。绿皮书见证了中国20年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整个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本书也见证、记载了这些历史发展的过程。对绿皮书我有一个总体评 价,我每年都读,数据比较详实,分析全面客观,对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专题性研究阐述深刻,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状况和趋势对分析和认识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对制定实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措施都具有很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瑕不掩瑜,我今天要提个建议,在其他专家和领导发言的过程当中就 我关注的问题看了一下。这本书前面讲了六个方面的特点我都同意,完整性、系统性、前瞻性。有点建议,以后专题组甚至通过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在政策回顾这方 面,因为这些政策头年都已经执行了,执行的结果都有,具体政策要点也很明确,要征求一下意见。其中有一个去年出台多项举措抗旱保丰收,这里面有个数字是不 对的,“安排12亿用于抗旱节水机具补贴”,实际上去年整个防汛抗旱中央财政花了80多个亿,其中安排了24个亿支持全国1200个县级抗旱服务队来购置 抗旱设备。整个政策要点,如果说机具有点误导,我们是支持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抗旱设备。这些政策可以通过这种渠道去征求意见,我们平时给各部门反馈的征求 意见都很认真地把政策要点写得更准确,这本书整个非常好。
2012-04-18 11:10:32
张岩松:
除了对绿皮书的评价以外,借此机会简要讲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当 前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第二,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思考的两个问题,都是很简要的。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发展的支持力度始终都是国家财政政策和 财政工作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刚才包括其他的几位专家报道的时候都讲过,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只是指中央财政,首次超过1万亿元。 跟10万亿不是同一个口径,如果我们要加上地方财政支出的话,去年的投入大体上占到财政总支出的1/3用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这个数字还没有最后出来,我 讲的只是中央财政这块。
今年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安排1.22865万亿,也就是1.23万亿,增长幅度17.9%,这个增幅在年初是很高的,超过了中央财政预算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长幅度。体现了国家公共财政资源不断向农业农村倾斜的整体政策要求。具体方面国家财政目前看最主要的四个方面:
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技术进步的力度,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这里面还有很多具体政策,包括水利、基本农田建设保护等等,具体政策很多。
二是创造多种渠道来增加农民收入,实际上我们现在仔细分析一下国 家财政对“三农”发展的政策,跟农民收入的核心任务都是有关联的,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很直接的,比如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相应的降低农业生产成 本。最近我们一直搞农田水利建设,过去这些任务都是由农民和农村集体承担,现在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最近在东北各省区搞的高效节水增长行动,在整个投 入当中希望农民的投入达到总投入的10%就行,由国家来承担越来越多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相应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创业就业机会,改善进城务工农 民的环境待遇,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通过这些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差距。过去是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刚才红宇司长在分析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在缩小,但是目前还有个突出的问题是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差距在拉大。
2012-04-18 11:13:44
张岩松:
三是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公共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支持,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四是推动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 制。农村改革的内容还很多,这几年我们在财政部专门成立了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此外,国家财政对生态建设,特别是林业和农 业的生态建设也给予很高的关注。从1998年到去年,中央财政累计大体上支出了4000个亿,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生态保护等一些生态林带的建设,包括京 津风沙源治理,这对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去年开始及我们也对草原生态的治理和保护进行补偿,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机制,主要是缓解草 原生态压力,这是国家财政目前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所在。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两个稳定增 长”、“三个着力加大”的思路,一是稳定增加对农民的补贴,稳定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着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的支持,着力加大对农村公共福利制度体系的建设。现在是作为一个政策思路,在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当中不断完善调整。
这是简要介绍一下国家财政支持“三农”的情况。
2012-04-18 11:18:03
张岩松:
第二个大的方面,我最近一直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当中到底有什么 问题,包括刚才郭玮司长讲的粮食问题,张红宇司长讲的农民收入问题,包括农业科技问题,我想讲的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是不是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点,刚才他们讲 了一些指标,这个转折点有什么特征?第一,“八连增”、“八连快”导致的再增长,再增加的难度系数增加。第二,统计的城市化人口超过50%,“三化”到底 怎么去协调推进。第三,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要求?资源要素可持续利用,怎么去做,走什么样的路子?这些 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要求是什么,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去顺 应和推动这种转折,政府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整个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大家在平时中都会感觉到,我们在可持续发展当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甚至有些危险因素。现在大家都能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个农业的发展最后到底走什么样的路,不是我们要做长时间的思考,是需要马上思考,马上去解决。
2012-04-18 11:18:34
张岩松:
中国的农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特别是中国农业现代化 发展当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我前几年被外派到意大利罗马做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的副代表,现在世界上关于农业安全的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数量安 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发达国家是数量,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现在是质量问题。实际上对中国来讲,农业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的问题,同时 还是一个生态安全的问题。还有一个是面临外部冲击的农业安全问题,现在种子、化肥方面,跨国公司的进入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但是在非洲的一些国家,由于 欧美国家大公司的控制,它的消费结构、生产结构已经与欧美国家雷同,这种雷同导致一旦欧美国家通过政治手段掐断对他的援助,整个经济体系都要崩溃。 2008年在罗马召开的部长级粮食安全峰会上,当时就是因为美国和古巴这两个国家在讨论宣言的时候就为一句话达不成协议,这个宣言当时在峰会结束时出不 来,美国人不同意写“不能把粮食作为援助的政治手段”,古巴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写上“不能把粮食作为援助的政治手段”,美国人反对,不能写这句话。农 业的安全不仅仅是农业发展的自身问题,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农业安全问题要从整体看, 不能单独去看农产品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要把农业安全放在整个国家的战略安全角度去考虑,来制定政策,确保中国的农业安全。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2-04-18 11:20:17
主持人 李周:
下面请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2012-04-18 11:23:05
宋洪远:
非常感谢,前面几位发言者都说了很多感谢的话。书本身很有特点,这是名副其实的,我也同意。补充一点,这本绿皮书和白皮书比更多地反映了专家学者的观点。两个书结合着看,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借此机会谈一谈我的一点看法,前面的一些专家学者和领导都提了一 些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在的情况下也不好解释,传统的原理解释不了。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实际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背景,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也是对问题和方法不好解释的地方。
农业发展有几个变化值得我们关注:第一,生产方式的变化。现在的 农业生产,特别是对不同类农产品生产来看,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很明显的。比方说,我们的粮、棉、油、糖这四类都是基础产品,都是大宗产品,现在基本上生产方 式是按照为了产量的提高,通过工程的推进来实行高产创建。第二类是花果菜是园艺产品,和过去比变化特别明显,过去种菜是一片一片的,种花的也是,水果也 是,现在更多的是设施化的生产、设施化栽培。人工方式的改变,把生产周期都改变了。第三,畜牧产品,特别是肉鸡和生猪、牛。我们再看水产品,特别是鱼虾 蟹。这两类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的饲养非常明显。同是农产品,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两个影响:一是生产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 去年和前年,我们的水产品和畜产品增长率是很低的,去年有两三个季度这两个产品是1点几的增长,有的是零点几的增长。你要跟消费结构一对比就知道,在这样 一个阶段消费需求差不多这个水平。二是区域结构。往优质产区提供的趋势和形成产业带的趋势比较明显。
2012-04-18 11:23:19
宋洪远:
第二,经营主体。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主体变化很大,就是讲农户 这一个事,分散的农户在减少,专业大户、家庭大户逐渐上升。统一经营层次,过去我们强调壮大经济,后来又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两个事国务院都有文件。另 外两个是市场,是经营,是主体的东西,一个是合格证,一个市公司。两个经营层次在经营主体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会对我们运行体制和关联方式提出要 求。
第三,市场结构。为什么增产,供给增加你还打架,看看市场结构的 变化,影响市场变化的供求因素,生产成本增加这一条,对农产品价格没有影响吗?实际上是居高不下,今后我看也不会降,前面的产品都在涨。需求结构的变化, 过去我们只强调人吃,现在还有马要喂,还有加工,现在做饲料喂动物是用桶,农产品加工是用汽车,不是一个概念。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过去我们的生产确定我们的供给,你不减产你 还增产,别人减产了,别人的需求增加了,它的传导作用明显增加。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由于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是两个特色,既有产品的也有金融的,一发 展把这两个打通了,过去我们买一个产品是为了吃,为了消费,现在资本市场的钱过来买东西不是为了消费,是为了炒,绿豆汤可以治癌,绿豆是药,买药的价格和 产品的价格不一样,这就是农产品的资本化。市场结构的变化带来两个影响,第一是供求形势的判断越来越难以琢磨了,你不折腾别人折腾。第二是市场调控,光是 原来的观念让我们种粮,抛了粮食不进入市场价格肯定没有变化。
2012-04-18 11:27:15
宋洪远:
第四,技术条件。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农业的机械技术、化学技 术出现以后对生产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一是可以突破原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限制提高产量。二是生产周期变化,一个肉鸡过去六七个月,现在几十天就可以吃了。猪 过去13个月,现在是158天就可以出来了,周期的变化对市场变化有影响,这些东西都是基础结构带来的变化。
第五,政策环境。9个一号文件,还有很多国办文件和中办文件,都 是关于“三农”的,五年编一本政策书。政策肯定要运行,肯定对发展有影响,政策环境的变化最后提出了政策法规怎么调,政策制度怎么完善。进入新世纪以来, 这样五个大的变化,生产方式、经营主体、市场结构、技术条件、政策环境,这可能是今后我们怎么样指导我们的市场发展,怎么样调控我们的市场,怎么样转方 式、调结构、促发展,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些背景。谢谢。
2012-04-18 11:28:48
主持人 李周:
下面请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志仁研究员发言。
2012-04-18 11:28:58
刘志仁:
第一,谈谈对这本书的评价。我是这本书的老读者,这一是本好书, 越做越深,分析得深,有前瞻性,越做越细,越做越准。有些书预测很多东西,包括中央电视台请的评论员预测的东西,让大家感觉特别可笑,但这本书是农业和农 村经济方面很权威的书。撰写这本书的很多专家是很有水平的,所以说这本书越做越好。我常常对白皮书提批评意见,我2月底去日本,看到人家的白皮书叫《食品 农业农村白皮书》,又有很大的变化,是大开本,分析得很细、很精准,针对性很强,希望绿皮书越做越好。
第二,谈谈形势。我觉得谈形势,特别是谈农村和农业形势要客观、 真实、准确,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浮躁的氛围特别强盛的时候,我们分析形势,这时候更要清醒、冷静、全面。像这样的研讨会,各个部门讲一讲自己部门面临的难 事,大家进行讨论,我建议这个研讨会每个人发言最多10分钟,剩下的时间大家参与讨论,这样效果会更好。
2012-04-18 11:29:34
刘志仁:
我谈两个判断:一是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是当前的突出矛盾。这个事是 我在参加“两会”时感觉到的,我已经列席了八次会议,唯一这次感到对“三农”的讨论、评论、议论的热度不高,武院长是人大代表,我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 有很多朋友都有这个感觉。我得出一个判断,是不是“八连增”、“八连快”掩盖了“三农”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应当划一个问号。“两会”以后我在四个月的时间 里调研了四个省——安徽、山西、河南、广西,有很多能够说真话的老朋友。在几个省调研中都有这个感觉。经济在不断发展,农业产值在各地的经济总量中的份额 不断下降,而“三农”领域的投入要不断增加,这本身就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有一个大的省原来25个百分点的产值,现在降到10%,他们说,“我拿不了那 么多钱”。特别是地方人大代表讲,农业农村形势绝不像一些官员和媒体说的那么好,许多老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新老问题交叉,加大了解决的难 度,稍有不慎,农业的危险性将成为现实。12月27号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谈到这一点,像气候因素、价格因素、国际因素、国内因素等等,我认 为这倒是我们将来要密切关注的。
2012-04-18 11:33:08
刘志仁:
二是如何看待改革。我始终认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到这种情况,进 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改革是第一要务。最近十年农村改革应当讲是处在停滞的状态,两种倾向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以发展成果掩盖改革滞后矛盾,这个越 来越严重,以加大投资的力度来替代改革,这个倾向也越来越严重。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增长,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今年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我们把小 平思想的这个亮点忘记了,讲两个“非要”,第一个非要在联产承包后退出人民公社,第二个非要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我们现在走了30几年,很少人提邓小平的 第二个“非要”。
在农村改革方面如果不进一步往下走,我们掉下来或者是退下来的可 能性是存在的。要深化各方面的改革。今年要开十八大,我们正在做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举个例子,农业部是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做了很多调查、 很多工作,最后成立了八个部门,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原来想在去年农村工作会议的时候宣布,结果不成,为了发展龙头企业,国务院又有一个文件,又经过了很长 时间。
2012-04-18 11:36:16
刘志仁:
第三,三个关注点。一是关于农民组织问题。总体而言,中国农村改 革是成功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国际改革,和房改、医改比较起来实实在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其中最大的缺憾是农民组织,把这个事情忽视了。这是由 于恐吓症造成的。农村的很多问题都和农民组织有关系。为什么日本农产品的价格一直稳定,人家的制度建设远远比我们强。我们忽多忽少忽高忽低没法控制,日本 掌握自上而下的团体组织,一年下来这个地方消费多少是有账的,误差率不超过10%,这样就好办了,我们没有。
2012-04-18 11:40:01
武寅:
看看我们农协能不能适用。
2012-04-18 11:42:06
刘志仁:
全国人大曾经搞组织化,搞了多少年,1986年杜老去日本访问,回来向当时的总书记提出来要搞协会,后来杜老和小平同志讲:你讲的是个好事,现在有人反对,再等三年,大家都意见统一了就搞。杜老有两个让我们的后辈完成,如果在这方面不搞,其他的都是虚的文字。
二是如何处理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问题,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投资 是在增加,从农民和农村的面貌来看,大家一目了然,这次两会期间总理已经宣布了,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教育缴费放在哪大家都在议论,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上 学、吃饭那么困难,农村的学校和城里的学校,城乡差距是很大的。国家投资的重点还是重城轻乡,只有几个百分点的投资,肯定有问题。
三是农民工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极其严峻的一个课题。我2月份 在日本讲,我们农民工甚至比你们的人口还要多。总理这次又讲,要关心“三留”问题,要给他们提供人文关怀。我们现在给农民工做事有些是很难,有的想让农民 工在城里居住,农民工自己到北京来买房子、租房子很难,当前能做的事情要做,这方面政府要做更多的工作。“三农”的推进和现代化的问题,在整个制度建设方 面和我们的发展水平是极不吻合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农村六大制度的建设破题了吗?仍然没有破题。谢谢大家。
2012-04-18 11:42:16
主持人 李周:
谢谢刘参事。下面请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宏观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教授发言。
2012-04-18 11:43:39
范剑平:
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参加农村农业形势的研讨会,拿到绿皮书以后 确实像历年一样,这20年来,每一本书我每一年都会很认真的拜读,学到很多东西。我和朱钢是同班同学,科班学农业经济七年,这么多年对农业农村的问题很关 心,确实也研究得不够,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来参加这样的会议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今天拿到的书里,尤其是对第二章里面的观点非常赞成,就是对中国未来农业 到底是基本组织形式是兼业农户还是专业农户还是公司化的农场。如果第二次飞跃的话,恐怕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何与时俱进已经摆在我们议事日程上 来。
2012-04-18 11:44:03
范剑平: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粮食“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很快,应该说农业 自己跟自己比,这八年很不容易,我们发展非常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确实我们国家农业的发展和我们国民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相比还是一个薄弱环 节。农业经济的第一原理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这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是不管人类社会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还是信息社会,农业永远是所有国民经济发展 的基础。一些小的国家可以把别的国家农业作为自己经济的基础,比如像日本可以把自己的自给率降到最低,像中国这种超过14亿人口的国家来讲,我们只能建立 在农业长足的发展基础上。现在出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农业现在的发展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使得很多现代经济要素很难和农业很好的 科学的结合在一起。现代农业的发展离开现代金融这个要素,离开现代流通这个要素,离开现代科技这些要素,它能够有非常长足的发展吗,现在我们以家庭经营为 主,家庭经营基本上是处于劳动力正在被城市和农业相互争夺的一个关键的阶段,过去因为我们人口老龄化还没有到来,这个问题不突出,最近的五年越来越感受到 中国的老龄化比预想来得快,刘易斯拐点在中国已经到来。
2012-04-18 11:44:37
范剑平:
在农村农业和城市争夺劳动力的过程中,农业是处于弱势地位。设想 一下,将来即使我们把18亿亩耕地保住,但是没有足够的青壮年农业劳动力,仍然是不能够提供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个现象在我们国家很多农 村正在发生,有很多地区,你去看,村庄里确实——过去说是老人、孩子、狗,现在连孩子都带走了,就剩下老人和狗了。土地保住了,前一段到四川,过去认为四 川是劳动力非常富裕的地方,现在农业用地撂荒。中国本身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宝贵的土地资源因为农业的比较利益使得大家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出现撂荒。日本 最后没有办法走了兼业农户的路。中国走不起,如果我们走上这条路再回来,对中国来讲这种弯路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对中国来讲,我们现在更关键的是如何 把现代金融、现代科技、现代流通这些要素能够和农业嫁接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第二次的飞跃。但是现在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面对着这么多的农户,它 没法儿给你提供金融服务,现在我们老是强调金融要为“三农”服务,我们也跟金融机构的人讲,他们说我怎么服务,就这么一家一户的小农业,又不是企业形式, 将来如果能够变成专业农户就解决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但是家庭为单位不等于不能说用企业化经营,用企业化经营的专业农户既可以 保留家庭经营方式在农业当中的独到优越性,又能够和现代金融要素结合。包括我们的科技人员,如果说是企业化单位为你服务的话有一个契约,也能够很好的为你 服务。特别是现在的流通,我们现在的生产和流通相互隔绝,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价格大涨都是流通商赚钱,农民并没有赚钱,价格大跌受害的都是农民。这都 从反映出来我们的农业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如果当年小平同志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肯定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互适应,毕竟30年过去,中国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大踏步向前,我们仍然还停留在这样的组织方式面前,出现我们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频繁的大幅度波动,甚至我们的农业问题干扰宏观经济的稳 定,不断地以价格的形式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太薄弱了。
2012-04-18 11:45:42
范剑平:
下一步我非常赞成刘老的想法,我们能不能解放思想,不能够说因为 家庭承包是小平同志提倡的,我们就不能变,应该更快地实现第二次飞跃,让农业真正能够现代化。这样的话,中国可能才能够在人口老龄化到来以后,在城市和农 村争夺劳动力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为农业留下足够的青壮年劳动力,而不会出现很多国家走过的弯路,最后农村中要是都变成劳动力老龄化,我现在 很担心中国将来人口老龄化社会爆发的矛盾,除了一般讲的社会保障的问题以外,很可能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威胁到整个国民经济的 安全。我很期望如果我们农村所的同志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多到基层去调研,看看中国能不能在这方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使我们农业真正成为现代化经济基础 的一种创新模式。谢谢。
2012-04-18 11:47:54
主持人 李周:
感谢武院长到会指导和全过程参与,感谢8位专家精彩的发言,对今天到会的同志都有很多的启发,还要感谢绿皮书课题组的成员为书的出版做出的了贡献,还要感谢今天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2012年《农村绿皮书》出版发布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到此结束。
2012-04-18 11:49:28
[责任编辑:CKHANSOME]
- 上一篇:经济每月谈: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 下一篇:国台办4月25日新闻发布会
- 持仓分析:期指多空分歧明显 (2018-05-02)
- 因担忧中国需求,LME期铜周二触及近四周低点 (2018-05-02)
- 中国4月财新制造业PMI51.1 制造业景气微升 (2018-05-02)
- 中国抗癌药零关税传递三大信号 怎样化解民生痛点? (2018-05-02)
- 中国大洋科考在西南印度洋新发现硫化物矿化区 (2018-05-02)
- 媒体:中国对外开放步入快车道 为全球送上“大礼包” (2018-05-02)
- 第二届工匠中国论坛2018年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2018-05-02)
- 中国近期将出台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等开放举措 (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