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应对”研讨会(2)
来源: 中国网 2010-12-27 17:09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定于2010年12月27日上午9:00,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办第十八期“经济每月谈”,本期的主题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应对。
张永军: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显然会受到不仅是国外的批评,甚至包括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都对美国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出了批评,其中像原来的世行副行长、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以及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局长马丁·费尔德斯坦等都对这样的政策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美国在这个时候推动这个政策,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甚至是风险。
2010-12-27 09:22:38
张永军:
第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刚才讲到伯南克到哥伦比亚广告公司讲话的时候,美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压低利率,促进投资,通过连带的财富效应增强消费信心,扩大支出,最终通过刺激经济来解决美国严重的失业问题和降低失业率。但是,我们认为伯南克所说的目的是能够说出的目的,实际上要达到的深层目的,我们想至少还有几个方面:一是转嫁美国的债务风险,二是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他通过诱导美元贬值增强美国的商品经济竞争力。从美国债务风险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在今年年终的时候,美国的对外总负债接近14万亿,和美国的GDP量是相当的。在这其中,仅仅是美国连邦政府负担的外债就有4万亿美元,又有大概3.2万亿是美国政府发行的长期债券。我们知道在债务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其他国家以美元持有外汇储备。截止到今年三季度,全球各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是8.4万亿美元,其中货币种类有4.7万亿美元,在这4.7万亿美元当中有62%都是以美元形势持有的,显然美国增发货币之后,造成美元的购买力下降、美元的贬值,相应使得美国的债务减轻了,其他国家拥有的资产显然就缩水了。
2010-12-27 09:29:05
张永军:
因此,美国通过这样的举措,实际上有转嫁美国债务风险的目的。二是转嫁难以解决的国内经济危机,近期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放缓的情况,我们能够看到的,比如今年以来跟美国GDP的增长率基本上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让美国政府比较难受、比较难堪的情况,美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在扩大就业方面的效果要远远低于预期。最近看到美国的一个媒体,评了难以相信的预测结果,最差的排在前十名的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美国副总统讲了美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将在今年下半年能够使得美国的失业率出现明显的下降。当然大家都知道,之所以它会被排为最差的预测结果的前两名,显然效果是很差的,说明美国国内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美国的债务负担很重,财务空间很小,美国靠什么维持这样的增长呢?我们知道美国在危机之后曾经提出了“经济再平衡”的战略,这个“再平衡”就是要缩小赤字占GDP的比例,这显然要求提高储蓄率,降低消费率。但是我们知道,提高储蓄率降低消费率的情况对失衡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返过来会影响美国国内需求扩张步伐和经济复苏的进程。因此美国还需要从国外寻找市场,从其他国家争夺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全球的需求和高涨时期是没法比,显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复苏的进程。三是通过美元贬值为美国重振制造业创造条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提出在工业化这个战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呢?美国认识到从1970年前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国实行浮动费率之后,对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情况相对削弱了美国工业的实力或者是工业发展水平。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认识到再去依靠金融和房地产业发展去解决就业问题显然是不大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急需重振美国的制造业,这和美国的经济再平衡战略配套,作为扩大国内就业的重要渠道。我们认为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要通过这样的政策诱导美元贬值,使美国商品在美国国内市场竞争力增强,通过这种竞争力的增强替代大量的国外进口,提高与进口商产品竞争的优势,为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刚才也讲到这个贬值不仅对国内有影响,对美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有帮助。通过这两方面为美国的重振制造业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2010-12-27 09:32:43
[责任编辑:一叶扁舟]
- 特朗普的朋友难当?盟友忧心如何正确与美国打交道 (2018-04-27)
- 李克强会见美国运输部长赵小兰 (2018-04-27)
- 李克强会见美国运输部长赵小兰 (2018-04-27)
- 美国基本面坚韧美元汲取活力 黄金难逃地心引力魔咒 (2018-04-26)
- 党报:美国经济寅吃卯粮 从个人到企业举债度日成风 (2018-04-26)
- 美媒:贸易战不止影响中美 将改变他国命运 (2018-04-26)
-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南南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8-04-26)
- 华为回应遭美国调查 (2018-04-26)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