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十一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举行专题询问(7)

来源: 中国网  2010-12-24 17:2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期间举行联组会议,定于24日上午9:00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王国强:

第三,在基础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方面,在发改委、财政部的支持下,在建设2000所县级医院的规划当中,有17%的建设项目是用于县级中医医院和县级民族医院。近年来,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大力加强,目前全国民族医临床基地建设有一个,纳入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的民族医院有28所,纳入民族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县级民族医院有67所,另外还确定了49个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些年来,中央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投入呈大幅度增长。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随着人民健康观念的转变,大家对于预防为主、养生保健更加重视,通过提高自身养生保健的能力和知识,能够做到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在卫生部的支持下,首次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而且把公共卫生服务和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保健的知识,作为重点加以推进。现在看来,特别是中医提出“治未病”的理念以后,在社会上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欢迎。

2010-12-24 10:31:38

王国强:

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面,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全国公立中医院的改革在16个城市积极推进。刚才张美兰委员提到,现在的中医医院有西化的趋势,中医院都不姓中了,姓西了。探究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如果中医医院都做中医的话,收费很低,养不活医院,政府又没有补贴,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就走偏了方向,只好去做西医的服务了。所以在这些方面,需要研究怎么样在财政上予以公立中医院补贴,扶持它从事中医研究和治疗,提高疗效。目前,中医服务收费太低,扎一次针就四块钱,按摩只有二十块钱,到社会上洗个脚还要七八十块钱,劳动和价格不成比例,所以需要探索公立中医院的改革和补偿机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2010-12-24 10:31:42

王国强:

在全国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很好的典型,比如安徽,提出“5+1”的改革方式,五项重点改革加发展中医药,取得很好的效果。广西也是“5+1”,把五项工作加上扶持广西的民族医药特别是壮医药的发展,作为医改的重点,这都是有本地区的特色优势的。北京市规定了,在北京市的公立中医院采取吃皇粮的办法,就是全额补助,同时通过考核来确定医院中医特色,特色越明显给的补助越多。另外甘肃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他们把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作为探索甘肃医改之路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特别是广大农村,用非常简便的中医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用十个当地药材方子普及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治疗,效果都非常好。这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我们也要很好地总结和推广。

2010-12-24 10:35:22

王国强:

下一步,我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医改的要求和国务院22号文件的精神,推动中医药在医疗、教育、科研、保健、产业、文化几方面的协调发展,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医改是为我们中医药发展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但是说到底,中医药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发展中医药、扶持中医药,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中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把中医做强做大,这样才能使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想,下一步主要还是把这些已经定了的政策更好地去贯彻落实,同时积极地促进有关扶持中医药的补偿政策、价格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作为农副产品,价格也在波动,可能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强研究。

2010-12-24 10:36:38

王国强:

另外,我们也把重点放在中医的特色优势和重点优势病种上,提高疗效方面加强研究。中医的“治未病”、预防保健作为特色优势领域,要不断地加强,建立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快中医药的立法。中医药法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争取有条件的情况下出台,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起草,争取能够在本届人大出台,希望得到各位委员长和常委委员的大力支持。我相信,中国的医改之路,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2010-12-24 10:38:17

李建国:

下面请任茂东委员作发言询问。

2010-12-24 10:44:56

任茂东:

我赞同张平同志的报告,医改的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各级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在医疗事业上,这些钱应当实实在在、的的确确地花在老百姓身上,这才是根本的出发点。但现实里面,政府投了大量的钱,但是老百姓的感觉没有那么好,国家、个人和企业投的钱放在医疗保险里面,按照现行的意愿,是想多挣钱的运行机制,而且没有人控制其费用,老百姓到二甲以上的医院去看病,越来越贵我。辛辛苦苦、精打细算的钱,到医院后,三言两语、三下五除二把你的钱就挣走了,由此引发了不少的医患矛盾。因此,对仍然停留在试点层面上或者说纸上谈兵层面的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立医院的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既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又要保障医务人员的各项待遇。但是,目前公立医院的改革至今尚未破题,老百姓到二甲以上的医院去看病越来越难,老百姓为了求得一张专家门诊的挂号,需要付出整夜未眠的漫漫排队,或者求亲友,托关系,已经引起了强烈不满。因此,为了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加快医院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的问题是,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下一步推动医改的过程中,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如何、具体措施如何,能否解决当前的问题?谢谢。

2010-12-24 10:45:03

卫生部部长陈竺:

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非常感谢任茂东委员的这个问题。因为,医改是世界难题,而在中国的医改当中,难中之难大概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但是,公立医院同时又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平台,我报告一下近期的一个统计数字,在规模以上医院的诊疗活动当中,门诊量90%在公立医院。住院的91%在公立医院。所以,如何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或者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同时又发挥好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缓解公立医院超负荷运转的情况,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正因为这样一个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在确定医改三年近期工作当中,前四项是保基本,是全面推开的,而公立医院是作为试点。

2010-12-24 10:45:34

陈竺:

我向大家报告一下试点工作的近期进展。国家联系的试点城市是16个,除此之外,各个省市还确定了31个试点。今年2月份启动以来,试点城市的党委和政府都是高度重视的,现在已经全部建立健全了领导和工作机制,陆续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和一批配套政策措施,集中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两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对重大体制机制的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因为这是根本性的,二是着力推动作用直接的便民惠民措施。根据最近有关部门掌握的情况,虽然时间只有半年多一点,但是在试点城市的工作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一些效果快、群众感受明显的措施初见成效。对于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或者是通过单项改革,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改革,已经产生了一些经验。我们体会地方同志现在对这个医改方案反映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提出的一些问题,恰恰是反映了这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2010-12-24 10:45:53

陈竺:

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是一言难尽的,但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举办和隶属关系上,它其实不只是涉及到卫生部门,还涉及到教育、军队、国有企业等多个行业,办医主体是非常分散的。因为我多年在教学医院工作,我知道中国医疗资源最优质的实际上并不是卫生系统下面,而是在教育系统下面。政府办的医院又分成中央、省、地、市、县等,管理和监管上面还不只是“九龙治水”,比如人事制度、干部的任命,绝大多数都不在卫生系统中。

2010-12-24 10:49:03

陈竺:

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利益链条是相当长的,从药品生产到医疗服务方、医疗消费方,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药品生产流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等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改革当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也需要同编办、人社等部门合作的。我国的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实际上不是过多,而是严重不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必须是一个积极的同时又是稳妥的过程,不可能“一刀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确需要试点先行,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最终形成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加以推广。

2010-12-24 10:51:05

陈竺:

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三大领域”和“九项任务”,这个文件为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方向,同时也为地方试点留下探索的空间。刚才任委员提到人民群众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热切期盼。最近,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对下一步的工作,我们考虑要从两个方面有所推进:一是要将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作为综合改革在试点城市和地区加大力度,一定要在重大的体制机制问题上取得突破。就目前来看,单一方面的改革已经很难持续,必须要有综合配套措施的改革,就像我们前一段在基层的改革一样。我们希望通过下一年的探索,切实摸索出一条道路。

2010-12-24 10:53:28

陈竺:

二是根据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增推力的原则,的的确确要更多地回答群众直接的关切,就是要用一些有效的措施、易操作的措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成效,而且这些做法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在建机制上下工夫,能够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快地全面推开。

2010-12-24 10:53:33

陈竺:

这些措施主要是:第一,普遍开展预约诊疗、便民门诊和优质护理,特别是优质护理是大家热切盼望的便民服务。第二,我们准备动员全国的公立医院力量,建立大医院支持基层和农村的长效机制,第一个支援是三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对全国两千多个县医院的机制性的对口支援,这样在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二甲的基础之上,能够把能力建设迅速地提上来,使得农村群众90%的大病能够解决在县一级,既能够降低费用又方便群众。第二个支援是城市的二级、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成一个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纵向联合体,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向社区辐射,使得群众增加对社区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我们正在争取编办的支持,在大医院定编以后,要增加一些专门支持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的编制。第三个支援是在农村地区逐步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的建设,县医院的力量得到增强以后,要迅速地向乡镇卫生院、向村医的培训进行辐射,这是上下联动的要求。讲到中国的公立医院系统,我们不能只看大医院、三甲医院,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也是我们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医院的重要延伸。第三,我们准备在基本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方面加大力度。刚才胡晓义副部长已经讲了,我们要尽快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使得群众看病就医能够在医疗机构直接结算。现在的确看一个病要多次排队,挂号要排队,就诊要排队,领药要排队,付费还要排队,既包括在医院的排队,还要到医保的经办机构去排队。我们准备通过“一卡通”的办法,明显地减少群众看病就医当中的诸多不便。

2010-12-24 10:54:51

陈竺:

第四,我们要加强医疗安全质量,提升医院看得好病的能力。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重要的尝试。近年来,不断地提高医保筹资水平,在低水平、广覆盖的基础上,现在逐步要走向广覆盖、保重点。今年我们和民政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之下,搞了一个试点,就是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和儿童白血病大病救治的试点,这样一个试点搞下来的结果是非常好的,政府用公共财政为医疗卫生机构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充分显示他们的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为包括最边远地区农村家庭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目前两千多例儿童先心和白血病都得到非常好的治疗,儿童先心手术的成功率在很多地方达到了97%、98%以上。这方面主要是政府搭台,显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解决人民群众看得好病的问题。第五,我们要在公立医院推进住院医生培训,建立规范化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在基层培养大量的群众信得过、高水平的医生,能够成为健康守门人的核心力量。以前的医院也搞住院医师培训,量很少,主要是为大医院自身培养,现在我们要为社会来进行培养。国务院正在协调各有关部门加紧制定相关文件。

2010-12-24 10:57:02

陈竺:

任委员提到费用上涨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有所考虑的,我们对情况也是了解的。现在的矛盾是,我们的优质护理等费用非常低,但是药费占的比例太高。最近当我们注意控制药品加成的时候,大诊断单子又出来了,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费用很高,而且很多不合理,因为它的阳性率不高。所以我们最近准备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之上,适当地进行价格结构的调整,把那些不必要的大诊断降下来,同时对护理特别是优质护理,一线的医生、住院医生、主治医生等等一些风险岗位的人员提高待遇,我们要在医疗卫生系统提倡自律,这是非常重要的。

2010-12-24 10:57:13

陈竺:

一方面在试点城市加大力度,四个分开方面的综合改革。另一方面,推出一批见效快、易操作的措施,明年向全国推开,而且这两者之间一点都不矛盾。因为提升服务水平的过程,实际上也能够牵动我们机制体制的创新,牵动我们的绩效考评制度的建立。

以上是我报告的关于明年工作的一些思路,请各位委员既给予批评,也给予支持。

2010-12-24 10:57:19

李建国:

下面请程津培同志作发言询问。

2010-12-24 11:01:31

程津培:

刚才茂东委员询问的问题,我也有同感。我相信,在座的许多委员、代表对公立医院改革的问题都有话要说。昨天我们小组在审议这个报告时,也有很多位委员涉及到这个问题。刚才陈竺部长对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给了很好的解答。但是我认为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问题,涉及到的问题可能还不止这些,因为它太综合、太复杂、太困难。我们现在选择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下一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要点、主攻方向、重中之重,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公立医院集中了公共卫生资源的绝大部分,大于95%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特别是大城市、大医院。现在各个地方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公立医院在继续盲目扩张,购进昂贵的设备,这样就使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重复浪费,特别是又引导了病患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使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多少年来都要解决,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解决问题满意的程度。前不久,我的一位曾经担任过省部级领导干部的朋友的小孙子得病,其实就是持续高烧,他对附近的医院不太放心,就送到儿童医院,但是排不上号。于是人家指着旁边的楼,那里面清静一点。小孩子挂号,因为要保险一点,看两个科室,一个专家门诊要1200块钱。这一天过来,还没有住院,就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这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普通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但是还不能对解决的成效过于乐观,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刚才陈竺部长在进一步工作安排中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都有非常好的思考。我们就像教育资源不均衡产生的择校问题一样,我们公立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也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个痼疾的加重。刚才的设想都非常好,但是在实现的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步骤安排,有些什么阶段性的目标,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2010-12-24 11:01:42

卫生部副部长张茅:

我回答程委员的问题。刚才程委员讲到了,“看病难、看病贵”确实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当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是我们这次医改也是公立医院改革要解决或者要努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所谓看病难,刚才程委员讲到了,突出的反映是到城市的大医院,找比较好的医生看病非常难。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刚才说到的北京儿童医院,其门诊量超过了8000,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量今年最高达到12000,现在北京的三甲医院都是7、8千的门诊量,早上挂号到医院看病的人非常多,包括北京市的患者,还有全国各地的患者,所以这确实是群众反映的一大问题。

2010-12-24 11:03:41

张茅:

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卫生的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虽然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与国际上相比,我们还是明显偏低的。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二是资源的配置不均衡,特别是城乡之间,城市与基层,特别突出的是基层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薄弱,我们的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又是中心区。三是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由于存在着这些种种原因,使我们国家看病难的问题确实非常突出。

2010-12-24 11:05:57

张茅:

在医改当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首先要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医疗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来制定和实施,就是要优化医疗机构的布局,合理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要逐步改变当前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这样一个不均衡的现象,把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投向基层,要严格地控制城市大医院盲目扩张的趋势,同时要鼓励大型的医疗设备共建共享,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经过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使我们的医疗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使得基层农村不断增加新的资料资源,方便人民群众就近就医,要强化规划的约束性和实施的力度。

2010-12-24 11:11:14

张茅:

二是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上下联动,进一步强化三甲医院支持基层的工作目标。我们已经确定和实施了每一所城市的三甲医院支持两所县医院,并且努力使县医院达到二甲的标准。除了设施以外,还有人才的问题,现在这项工作正在实施。三是继续开展好“万名医师支援基层”的工作,现在每年大体有两万名城市大医院的医生支援基层、支援县医院,今后要继续增加。另外,要开展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之后实行三年制的规范化住院医师培养,然后才能作为医生。其中重点培养全科医生,主要是在基层,填补全科医生的空白。

2010-12-24 11:13:15

张茅:

在医改当中还有一项是允许医生多点执业问题,现在正在试点。经过申请,医生可以到其他医院或者基层执业,这样也可以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流动。我们制定的是吸引和鼓励人才到基层农村工作的政策,现在基层反映留不住人,为什么群众看病到大医院?因为乡镇卫生院、县医院的医疗水平群众不信任,所以我们还要培养,还要有吸引,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加大力度吸引人才到基层去工作。这其中要大力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部联系的点是陕西的子长县,子长县的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的力度比较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财政投入,实行内部的改革,取消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加成,降低了检查费用。内部推行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基层医疗门诊的人数翻了一番,住院人数增加了20%,门诊单次费用下降50%以上,住院费用降低了20%。陕西农村有一批县,包括神木、洛川,都加大了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他们提出的目标也非常好,90%的病人都在县域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就医,使群众更方便。这是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支援基层。现在支援基层的工作开展起来了,但是还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使得我们的三级医院有积极性,医务人员有积极性,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地方政府也要有积极性,要建立这样一个长效机制,使大医院支持基层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要做好。

2010-12-24 11:13:30

张茅:

另一方面,深化公立医院自身的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刚才陈竺部长讲了,我们明年要推行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像预约挂号、“一卡通”、无假日门诊,北京25所三甲医院实行了无假日门诊,群众反映很好,有一些门诊量已经达到了日常的50%以上。据他们统计,如果是50所三甲医院都实行无假日门诊的话,等于我们增加了10所三甲医院的资源,当然医务人员会比较辛苦,要进行值班,我们要鼓励三甲医院延长门诊时间、方便群众的政策,实行“一卡通”。优质护理的服务,我也去调研,他们的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病房,病人满意率都在95%以上,要更好地发挥我们护理的作用,进一步带动调整我们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结构。因为国际上比较合理的结构是护士的比例要大于医生的比例,1:2、1:3甚至有的是1:4,我们的结构不合理,我们只有1:1,护士要稍微多一点。另外检查结果的互认,优化诊疗流程,同时深化医院内部的改革,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好公立医院的优势,增强活力。

2010-12-24 11:13:35

张茅:

看病贵的问题,主要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同时个人支付的比例,虽然总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数还在增加,所以群众对看病贵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看病贵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多。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进一步增多,新技术、新药品更多的使用。此外,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有1.6亿,慢性病增加。当然也有保障水平不高的原因。另外,也存在着有一些医生过度依赖和相信新的技术、新的药物,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开大药方的现象。要缓解看病贵的问题,首先要加快深化医改,扭转我们现在一些公立医院存在的趋利的倾向,真正使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的方向,减少过度医疗、大检查、大处方。二是外部加强制约机制,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现在我们在医院看病基本上是按项目收费,现在要借鉴国际和国内好的做法,采取总额预付的方式、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充分发挥保障体系对医疗价格制约,通过实践试点,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三是不断完善医保制度,提高保障水平,使群众个人支付比例进一步降低。我们设想要在“十二五”期间降低到30%甚至以下。当然这是一个总的数字,具体到每个人也不太一样,总体上要减少群众的个人负担。当然还有一个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使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提高民族健康水平。

2010-12-24 11:17:17

张茅:

总之,有效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医改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努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支持鼓励地方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也热切希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给予我们帮助、支持和监督。

2010-12-24 11:17:25

李建国:

下面请郑功成委员作询问发言。

2010-12-24 11:19:32

郑功成:

我们知道医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保基本、强基层。按照我们的理解,保基本是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强基层是缓解看病难的问题。近几年,国家医改的力度很大,在保基本方面确实成效显著,12多亿人口已经覆盖到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之下,报销的比例职工在75%左右,城乡居民在60%左右。但是在强基层,缓解看病难的问题。目前我所了解的,我们住在北京亲身体验,实际上没有什么缓解。为什么感觉看病这么难呢?首先主要是基层、社区,包括城乡全科医生实在是太少,找不到。其次是大家对基层的医生即使有也是不信任的,医患的信息不对称,因为他是流动状态,不稳定。我们到农村搞调查研究,农民还是欢迎计划经济时代的赤脚医生,那时候赤脚医生水平不高,但是什么病他都知道一点。这个赤脚医生是“永久牌”,他不会走的,对老百姓哪个人有什么病很清楚,老百姓对这个医生的水平很了解,什么病该找他看,什么病不该找他看。所以现在感觉反而越来越难。我的问题是,国家有关部门在如何解决城乡基层社区大量需要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和供应方面有什么措施,同时在全科医生派驻基层社区不是临时性的措施,不是灵活性的措施,而是能让他成为“永久牌”的机制,有没有什么好的机制?

2010-12-24 11:19:45

朱之鑫:

谢谢郑功成委员的提问。我国基层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正像刚才郑委员讲的保基本、强基层,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基本方面。我把情况向各位委员汇报一下,到2009年社区的服务机构是2.7万个,从业人员是29.5万,乡镇卫生院有3.8万个,从业人员是113万,村卫生室63万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是105万。首先肯定这些基层服务的医务人员是做了非常大的努力的,也为我们建立一个网底不破的体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2010-12-24 11:28:23

朱之鑫:

第一,人员的素质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中有研究生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只有0.4%,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到卫生技术人员的只有17.9%,这是在城市中的数字。在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比例更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不足0.1%,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只占到5.3%。再有就是村卫生室,具有执业资格的只有14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11.6%,这是一个基本情况。第二,结构不合理。执业医师、注册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仅占到从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我国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部分乡镇医院到现在还没有执业医师。其次是医师队伍的执业类别上,就像刚才委员所讲的,全科医生只有6万名,只占执业医师总数的3.5%。国际上通常是要占到30%至60%,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低。二是职业发展的空间窄。三是基层机构的条件差。不仅难以吸引高质量的人员到基层提供服务,而且现有基层的人员还在进一步流失。这次医改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需要“两手抓”,一手抓硬件,把基层的县医院到卫生院,包括中医院的硬件建起来,更重要的一条是要高度重视基层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2010-12-24 11:34:03

[责任编辑:一叶扁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