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闭幕会

来源: 中国网  2010-09-08 17:01

2010年9月8日下午14:30,由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闭幕式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紫金大厅举行。会议主题为“新形势、新挑战、新理念——探索合作共赢之路”。

赵启正:

“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闭幕会现在开始。出席今天会议的贵宾有:全国政协副主席、“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组委会主席王刚先生、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组委会副主席钱运录先生、全国政协副主席、“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组委会副主席万钢先生、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先生、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先生,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我代表本次论坛组委会向各位来宾表示感谢!

2010-09-08 14:24:25

赵启正:

本次论坛会议共设立六个专题组,分别就经济、科技、气候能源、社会保障、社会对话、中国与世界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为了各组之间能够互相了解,请各专题组的代表报告本专题的讨论情况,每个人8分钟。

2010-09-08 14:32:22

赵启正:

首先,请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刚先生代表第一专题发言。

2010-09-08 14:33:03

张志刚:

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第一专题组的主题是:合作应对挑战,实现绿色增长。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承办。专题分为两节,共有10位代表先后发言,4位代表参与互动发言。大家围绕主题从不同层面和重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综合起来,发言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2010-09-08 14:33:12

张志刚:

一、金融海啸教给我们什么?有学者认为,此次危机的根源是发源地国家低估了高债务和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风险;新兴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打理好自家事务”的理念使政策集中于短期;在日益全球化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国内层面,这样的体系不具备应对跨国界危机的能力。

2010-09-08 14:37:20

张志刚:

另一些学者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是危机发源地国家长期滥用国家信用,利用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用双赤字政策促进发展和维持高消费;信用评级机构利用垄断地位,掩盖信用风险,误导国际资本流向。铸币税给铸币国带来了极大的利益,贬值给美元持有者带来巨大的风险;世界经济安全不能建立在单一货币的基础上。

2010-09-08 14:38:14

张志刚:

大家认为,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办法,各国首先要努力把自己的经济搞好,这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危机后加强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至关重要,亟需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观念转变。学者们指出,为预防危机再次发生,应当加强对金融业的全面监管,加强对全球性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降低杠杆率,防止非理性繁荣,重建银行与资本市场防火墙;要建立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体系,打破对信用评级的垄断;对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金融运行应由更具广泛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监管;应逐步建立相互竞争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专家们普遍认为,开放的贸易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应加块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早日达成平衡的结果。学者们认为,在20国集团主持下制定全球性金融和经济规则非常必要,20国集团应当机制化。学者们希望,各经济体的决策者们应有全球视野,高瞻远瞩,谋划未来。

2010-09-08 14:38:31

张志刚:

二、化危为机,扩大绿色经济合作。专家们认为,实现绿色复苏是战胜危机的根本出路,强调保护环境,重视低碳技术,实现绿色发展,倡导摒弃绿色壁垒,推进全球经济技术的合作,发挥民间智库,推动全球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作用。有学者建议,中国政府从财政上给予绿色产能投资一定的补贴,提高环保的标准和资源的价格,调动民间资本投资于绿色产能,有利于形成绿色产业拉动内需,进入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2010-09-08 14:41:40

张志刚:

有专家认为,实现绿色发展需要绿色的金融,而绿色金融应该构建一个政策性的融资体系,打造在市场环境下,多方面形成合力的风险共担机制,把“消耗型”的资金投入,转为“循环型”的持续运用。

2010-09-08 14:41:52

张志刚:

三、对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专家们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和亚洲地区,为减缓全球金融危机与促进复苏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扩大内需的方针既是正确的决策,也给世界共享带来希望。全球金融危机也使中国经济中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社保体系不健全,环保制度建设缓慢,资源要素价格长期调整不到位,政府高投资拉动需求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国内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显现。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应该加快转变。有专家建议,应该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形成以居民消费为主的需求结构,深化政府的改革,提高创新水平,建立有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决定的要素价格形成体系,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等等。

2010-09-08 14:42:43

张志刚:

有专家建议,既要有序推进城镇化,又要加快建设好新农村,还有专家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规划在市场挑战下是指导性的,应该淡化GDP的指标,建立综合的经济增长指标体系,重点将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消耗等质量指标纳入。有专家建议,中国人口红利效应正在消失,出现未富先老的状况,应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政府可以适当举债,减持国企股份,用于社保支出,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等等。与会人士真切地感受到,会议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旨,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共同的心声,国家领导重视,各国政要出席是论坛成功的前提,各国学者的使命感、责任心和积极参与是论坛成功的基础,唯感不足的是要求发言的人众多,发言时间太短,我们期待着这种组织充分,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论坛再次召开。谢谢!

2010-09-08 14:42:54

赵启正:

谢谢张志刚先生。下面请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先生代表第二专题组发言。

2010-09-08 14:43:09

张维庆:

昨天下午15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和20位嘉宾的互动发言,围绕贾庆林主席的主旨讲话和6位前政要的演讲,围绕气候变化与新能源专题,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与国际合作,低碳发展模式与低碳消费理念,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2010-09-08 14:43:44

张维庆:

第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必须加以遏制,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工业化以来,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长,仅1970年—2004年,就增长了70%,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80%,占2004年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7%,未来几十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会持续增长,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变暖确定无疑,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所有行业和地区都要在解决整个气候变化减缓的问题上发挥作用。目前,哥本哈根协议已获得111个国家的支持,再次认可了全球温度增量应当低于摄氏22度的要求,按照这一协议,应当高效、循序渐进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专家指出,不同气候模式虽然存在着不确定性,但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可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2010-09-08 14:44:08

张维庆:

第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值得赞赏,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形象。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环境恶化的总体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中国有13亿多人口,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还有一亿五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尽管如此,中国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向世界作出了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为实现上述目标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表明了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

2010-09-08 14:44:49

张维庆:

与会者建议,中国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要体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保证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要从战略、决策和操作层面,对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系统的设计,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

2010-09-08 14:48:50

张维庆:

第三、应对气候变化要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应对气候变化应当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二百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10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绝不能以延缓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发展中国家要求对他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需求,给予实质性的关注,发达国家应当率先大幅的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力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2010-09-08 14:52:27

张维庆:

第四、应对气候变化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各国应当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与减排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通过改变发展途径加强可持续发展,这可以为减缓气候的变化做出重大的贡献。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延缓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根本途径,因此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有专家指出,要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文化价值与公众参与,有的认为,要重视森林城市和城市森林碳汇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有的指出要加快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新兴产业,打造企业的低碳竞争优势。有的认为,要努力转变消费方式,引导和调控社会需求,有的认为政府要把推进建筑节能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

2010-09-08 14:52:49

张维庆:

第五、应对气候变化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新兴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长远看,要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题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尽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满足,进而实现二氧化碳的绝对排放。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符合中国国情,避免口号化、概念化、广告化,在确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速度和代价时,先进的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应用的速度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技术创新的推广很可能在温室气体的排放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有的专家认为,要正确处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关系,比如煤炭,现在是,将来一个时期仍然是中国的主力能源,因此解决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问题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有的专家建议,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吸纳新能源的体制保障。

2010-09-08 14:53:03

张维庆:

第六、应对气候变化要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加强政府之间,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以及民间社会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上简要汇报难免疏漏,请予谅解。谢谢!

2010-09-08 14:53:15

赵启正:

谢谢张维庆先生。现在请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秘书长温杜里尼先生介绍第三个专题的讨论。

2010-09-08 14:53:26

温杜里尼:

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在第三次讨论当中具有非常丰硕成果的讨论,我们这组的参会人员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来自中国、老挝、韩国、越南等等各国的代表,以及来自劳工组织的代表,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我们讨论了在亚洲,以及在欧洲、非洲等等,世界各个地区的相关情况,我们进行了非常坦诚的讨论,进行了充分的辩论。

2010-09-08 14:53:43

温杜里尼: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当中,虽然金融危机已经接近尾声,但是社会危机却远远没有解决。实际上,了解危机根源的人都知道,真正引起危机的国家的人们,他们遭受的痛苦和遭受危机影响国家人们的所遭受的痛苦,影响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改变地区甚至是各国,乃至全世界的这种治理机构。可以说,在世界各国的雇主,以及工人组织,公民社会的各个相关成员都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前景是不错的,但仍然是具有风险和需要我们付出社会成本的,可能有的时候这种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2010-09-08 14:55:07

温杜里尼:

在世界范围当中,还有不公平的现象,世界经济发展也并没有普遍的或者平均的给国家的人民带来好处,我们还需要加强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团体在全球环境当中,在金砖四国,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这些关键的角色,应该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社会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良好的社会对话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可持续性发展,在地区层面,在国家层面都是如此,我们需要进行社会的对话,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从社会发展当中获益。社会对话,也是我们进行探索合作共赢之路的必备条件,如果我们希望能够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增加团结,我们认为加强对话是我们所寻求的答案的一部分,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经济和社会的改革,要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提高生产率。

2010-09-08 14:55:37

温杜里尼:

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和确保人民的权利,这样能够使得我们所进行的改革进一步有力地促进有效的社会对话,加强社会对话的效果,促进在不同的社会主体之间的尊重。在同一国家之间,不同的产业和不同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差别,因此,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也要强调文化的作用。在我们的讨论当中谈到了多样性的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发展阶段,以及实现的做法,但是我们都相信不同的文化和国家之间,应该在共同的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和交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21世纪论坛”是正当其时的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来讨论我们的双边、多边以及国际的问题。

2010-09-08 14:57:16

温杜里尼:

我想具体谈谈像社会委员会这样机构的作用,我们现在对于治理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变化,现代社会更加复杂,人们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希望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找出解决的方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找到有效的方法,通过能够代表公民社会的组织来实现这样的目的,为决策者和我们的公民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所以,我们的组织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成为解决这样问题的一部分。我们的组织也可以说是代表了在社会当中合作的各个相关方,换句话说,我们也是一个参与性的治理结构当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2010-09-08 14:57:34

温杜里尼:

我想,当然没有一个单一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找出自己特定的模式,来建设这样的一种关系和网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平衡的发展。我们的成员,实际上是那些深度参与了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士,他们对于如何进行对话都有充分的经验,他们代表了社会的不同声音,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他们找到了妥协的方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了全局性的决策者与这些组织之间的一个桥梁,以及公民社会之间的桥梁。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也在不断变化,在1999年成立的时候,只有25个成员,而两个月前,在纽约举办大会的时候,联合国秘书长参加我们的会议,而当时我们的成员国已经达到了60个国家,来自不同的大洲,我们在突尼斯将会举办理事会,有关的事宜在座谈的专题讨论当中也有所触及。像亚洲的经济理事会一样,他们也在发挥类似的作用,我想在未来他们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快。谢谢!

2010-09-08 15:00:16

赵启正:

谢谢温杜里尼先生。下面请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长尼尔森先生介绍第四专题组的讨论。

2010-09-08 15:04:39

尼尔森:

主席先生,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高兴代表第四专题组来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我们第一节的主题是后危机时期的科技与创新。第二节的主题是以科技交流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的发言者来自各个国家,都非常杰出,包括来自中国、德国、印度、瑞典、巴西、俄罗斯,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讨论中提到的四个非常有意义的例子,然后总结一下我们得出的结论。

2010-09-08 15:04:56

尼尔森:

第一个例子是空间研究,一个是印度,另一个就是中国和巴西的合作项目。这些都展示出科技可以带来的进展,譬如说,在巴西,卫星监测可以帮助更好的利用土地,帮助农业种植、帮助减少毁林现象,这都非常好。

2010-09-08 15:05:16

尼尔森:

第二个例子是西门子公司的,他投资了很多钱,在中国和在德国,以及其他地方发展可持续技术,用碳来吸收二氧化碳,发展风能、太阳能,提高远程交通的效率,这都很好地提高了能效。这些都是投资以及科技、开发可以带来的好处。

2010-09-08 15:05:59

尼尔森:

第三个例子是中国的稻米,这非常生动地表明了:我们通过开发农业技术可以给世界提供更多的粮食。如果世界上50%的稻米可以用杂交水稻品种的话,我们就可以多给4亿人提供食物。

2010-09-08 15:06:09

尼尔森:

第四个例子是疫苗开发项目,在中国这个项目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很多年的科技研发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现在有42个疫苗研发公司,可以治疗数百个疾病,这个项目需要在研究和创新方面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使其以科技为基础,并且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

2010-09-08 15:08:26

尼尔森:

我们在讨论中取得的结论有很高的共识性,在绝大部分的讨论中,我们都是持一致意见的。第一、用公共财政投入的科技研究是解决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办法。科学技术形势永远在变化,中国现在是科技方面全球领先的国家,它在量上是排在第一位,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在质上也会不断超越其他国家。

2010-09-08 15:08:35

尼尔森:

第二、我们需要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当更多地把钱投入到基础研究上去,我们也需要运用研究和工程技术,我们要促进创新,这样可以把新的发明发现投入到市场运用当中去。我们要把技术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譬如说在气候变化方面,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关技术已经是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承诺,但是我们在实施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另外,就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其他的环境影响,我们都应当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这样可以获得新的投资。

2010-09-08 15:10:35

尼尔森:

最后,我们需要在科技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来应对我们共同的挑战。我想介绍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想法,那就是建立一个全球基金,来应对全球问题,这样大家可以共享资源,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竞争力,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2010-09-08 15:10:46

尼尔森:

我想再谈一谈中国的杂交水稻,我想向袁隆平教授致敬,他的这个项目非常著名,我认为他的这个项目应该成为一个典范,值得我们学习,祝贺他昨天庆祝了他的生日。谢谢!

2010-09-08 15:10:56

赵启正:

谢谢尼尔森先生。现在请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东进先生代表第五组介绍情况。

2010-09-08 15:11:09

王东进: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第五专题组讨论的主题是:社会保障、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分为四个子课题,即应对老年化,通过老年养老保险制度化老年危机为老年红利;平衡效率与公平—医疗保险的新发展;失业保险为就业撑起一片蓝天;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国工伤保险的新挑战。今天上午有近20位中外学者围绕社会保障这个主题进行发言和讨论,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2010-09-08 15:19:06

王东进:

一、关于养老保险。重点讨论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和老年化问题。专家们提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改善了老年人口的福利,在新农保试点期间,并在制度推广过程中,要重视社会保险信息传播,以便强化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可借鉴欧盟的经验,加快推进中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加强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步伐。专家们建议,在人口老年化的背景下,中国应通过健全养老机制来化解老年风险,建立老年风险的主动预防机制,走以健康、参与、保障为标志的老年化之路,化老年风险为发展机遇,建立多极化解机制,形成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通过多层次的防火墙化解老年风险,建立老年风险的内在应变机制,形成退休年龄的弹性机制,待遇的增减机制,参保人员的扩充机制。

2010-09-08 15:20:03

王东进:

有的专家指出,社会统筹的国民化是具有应对老年社会危机战略意义的养老金结构,要总结中国企业年金模式的经验,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做起,及时调整中国养老金政策结构。

2010-09-08 15:20:58

王东进:

二、关于医疗保险。有的专家提出,中国医保改革要取得巨大进展,必须高度关注以下三个关键方面:第一、必须整顿医院财务管理和经营业绩的公共问责机制。第二、必须重视设计,重新设计关系到病人、医院和医疗保险主管部门三方利益的激励机制,使医疗资源得以更加合理的使用。第三、政府须进一步增加公共医疗资源,并考虑提高烟酒税,再用这些资金增加特定的医疗资源的供给。

2010-09-08 15:21:18

王东进:

有的专家建议,医疗体系的进步必须以充足的医疗资源为基础,要重视医疗体系的整合和信息系统的运用,建立权责相符的治理结构。有的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奠定了政治、经济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下一步以建立公平医保为目标,通过整合管理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探索城乡居民医保与新农保的制度融洽,不断完善政策,建立一制多档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城乡统一。有的专家强调,医疗保险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供需矛盾,按病种付费可以更好的发挥医疗保险基金的作用,对区域医疗保险进行评估测算并积累数据,再逐渐调整支付制度。

2010-09-08 15:21:42

王东进:

三、关于失业保险。专家们认为,解决失业问题要从如何促进就业方面寻找出路,突出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是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只有将失业保险制度和防止失业、促进就业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使该制度为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创造条件,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还需要诸如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支持力度等相关政策措施的配套,建立扩大和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

2010-09-08 15:22:10

王东进:

专家建议,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一要完善失业保险的有关统计数据;二要合理确定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时间和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三要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建立省级统筹全国调剂的失业保险制度。

2010-09-08 15:22:50

王东进:

四、关于工伤保险。专家们认为,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中国工伤保险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有的专家建议:一是提高工伤保险的立法层次,健全配套法律体系。二是加强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及管理的整合,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尽快实现工伤保险由县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三是建立工伤保险调剂金,建立农民工全覆盖的国家工伤救援机制。四是提高待遇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五是逐步将目前多元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发展为统一的医院化的制度安排,变现在的工伤保险制度为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2010-09-08 15:23:21

王东进:

此外,本专题组还讨论了企业年金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民生问题与民主政治,法制建设等关系,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谢谢!

2010-09-08 15:23:40

赵启正:

谢谢王东进先生。下面请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吕凤鼎先生代表第六专题发言。

2010-09-08 15:23:56

吕凤鼎:

主席,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我代表第六专题组作汇报。今天第六专题组进行了专题讨论,美国的《中国大趋势》作者多丽丝·奈斯比特,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嘉庆国,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教授、巡回大使许通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古斯塔夫·格拉茨,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寄南,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三田亮一,巴西援助中国大使阿布德诺尔,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等外国嘉宾,与我中方专家就当前国际格局、全球治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和探讨,在互动环节也有十几位专家向发言者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2010-09-08 15:30:09

吕凤鼎:

主要观点归纳以下几点:一、建立新的世界秩序,需要新兴国家与原有大国的合作。近年来,新兴国家群体崛起,新兴大国进入国际体系核心已经成为事实,他们为世界创造了机会,尽管地缘政治竞争依然存在,但是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生存已不再是各国的第一关切。安全威胁也不再完全是冷战结束前的那种传统威胁,新兴国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未来的世界秩序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国际合作的成败,尤其是原有大国和新兴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在全球问题领域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不寻求挑战现有秩序,而是试图维护并改善现有秩序,不寻求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而是均以与对美关系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不寻求制衡以制衡原则对抗原有的大国,而是通过谈判的方式达成合作的结果。新兴国家作为利益有关方参与国际决策进程,认真考虑他们的合法利益诉求,通过平等合理的谈判就责任分担达成共识,这些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更为有效全球治理,形成更具合法性的世界秩序。有的专家建议,要加强与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和非洲的关系。

2010-09-08 15:33:50

吕凤鼎:

第二、中国与外部世界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构建和谐世界成为新的课题。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变动,过去中国与外部世界利益相对独立的状况已经被打破,相互依存利益重叠交织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一损俱损的关系;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而是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内外一体的关系,不再是各自追求自己的理想的关系,而是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追求的关系。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朝着不断融合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维护和谐秩序和构建和谐世界逐渐成为中国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2010-09-08 15:35:26

吕凤鼎:

第三、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和日本在这个地区占据重要的地位,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克服三大瓶颈,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日关系的发展仍然需要克服三大瓶颈:一是破除战略互信的瓶颈。中日间缺乏战略互信由来以久,中国担心日本在走向“正常国家”步伐的过程中,放弃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政策,甚至在日每同盟的框架下插手台湾问题,阻碍台海两岸的和平统一,而日本则担忧中国的崛起,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发展,会不会构成对日本的安全威胁。二是要提升合作水平。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两国急需顺应世界潮流,以环保、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争取在共同研发、制造、清洁燃料汽车和推广煤炭液化等领域确立若干大的合作项目,探索和推进在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型战略产业的合作。将中日经贸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三是要改善两国国民感情的瓶颈。近年来,中国民众对日本感情总体上趋于好转,但依然有不少很难走出那场战争的阴影的因素,而冷战后,日美继续强化双边军事同盟,这些都是需要双方继续努力,加以克服的问题。

2010-09-08 15:36:10

吕凤鼎:

第四、西方应当加强对中国的了解。有西方学者指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已经过时,中国不仅变得更为强大,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比世界的变化更为显著。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的执政方式,自己的民主,中国民主在人民自下而上参政和政府自上而下决策过程中发展成熟,在这一方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而且能够继续起到监督社会经济和时代变化,沟通政府执政能力与自下而上的参政,廉洁中央集权与地方民主多样化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日益成熟的纵向民主同样可以符合21世纪的需求。

2010-09-08 15:36:50

吕凤鼎:

以上就是今天第六组讨论情况的简单汇报,还有一些观点不能一一陈述,请予以理解。谢谢!

2010-09-08 15:38:19

赵启正:

谢谢吕凤鼎先生。六个专题组的介绍就完了。现在我们请尼日利亚前总统,现联合国刚果金特使奥巴桑乔先生讲话。

2010-09-08 15:38:38

奥巴桑乔:

主席先生,在过去的两天当中,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们、专家们,在本次大会新形势、新挑战、新理念——探索合作共赢之路这个主题下进行了讨论,我们刚才也听到了关于六个分组讨论的,报告。他们在经济、环境、气候变化、能源、社会对话、社会凝聚力、社会保障,劳资关系,科技的作用,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些议题上探讨了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还讨论了中国和世界的合作等等这样的议题。昨天在开幕式上政协主席贾庆林也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中国自现代化建设以来取得的可喜的成就,中国现在也在处于大变革的时期,这对于中国的人民和对世界人民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中国成为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国家,它迅速的复苏,也成为欧洲、亚洲和世界其它各国逐步复苏的一个催化剂,科技是发展的重要的工具,而发展应该是为全球的人民造福的,通过技术转让可以加快各国的发展,作为非洲的人民,我们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赞赏和钦佩,中国也为非洲的发展作出了很多的贡献。

2010-09-08 15:39:25

奥巴桑乔:

我们认为中国对于非洲的帮助,以及中国与其在亚洲的邻国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对我们来说都会有更多的积极的意义,亚洲在人类发展当中现在是最薄弱的环节,和平、安全和繁荣的非洲,对全球的和平与安全和繁荣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深知,我们从中国的发展的经历和经验当中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发展与非洲的发展都可为世界的发展增添巨大的活力,我们是同舟共济的,我们在同一条船上,如果这个船遭遇到不测,可以说对这条船上的所有乘客都会有毁灭性的打击,一国的发展不应该以另一国的利益为代价,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应该是随意的,我们所讨论的议题当中,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所有的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现在实际上是相互依赖的我们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帮助那些贫穷和薄弱的国家。我们所讨论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国际上的合作来加以解决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的停滞,表现出如果各国领导人能够及时的,团结的采取行动,就可以有效的遏制危机的绵延,20国集团是比8国集团更有效的计之,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对话,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因此有必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事务处理得方式,这样使得我们能够为所有的人来共创未来,实现我们的目的。

2010-09-08 15:42:25

奥巴桑乔:

在新的形势当中,各国领导人必须要直面新的挑战,对话要代替过去的做法,应该寻求共识,开展合作,不仅仅是在各国,而且是在各国的人民之间,同时要在各国之间,要确保在国际的决策过程当中各国的代表性都能够有适当的和足够的体现,我们是要为未来来共同的努力,来需求共同的安全、可持续和共同的繁荣,形成一个共赢的合作。中国已向世界展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的道路,可以获得的巨大的成果。面对未来的新挑战,我想中国会有新的方式,来为实现共同的繁荣、安全和实现合作共赢来努力。我再次感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国政府为此次会议作出的巨大工作,确保了会议的成功。谢谢!

2010-09-08 15:43:14

赵启正:

谢谢奥巴桑乔先生。现在请澳大利亚前总理、现任国际民主党人联盟主席霍华德先生讲话。

2010-09-08 15:43:29

霍华德: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感谢奥巴桑乔总统和我一起,感谢中方对我们的热情招待,以及政协召开的这个会议,将我们聚在一起讨论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对三个问题有一些我自己的观点:首先,全球金融危机,我非常赞赏大家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都一致地表示要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都表示要抵制保护主义,保护主义是过去30年里全球化产生的抵制保护主义开放的贸易,使很多人实现了脱贫,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我们应当热情地欢迎大家对保护主义的拒绝,虽然有的国家集团口头上反对保护主义,他们依然在采取保护主义的做法。

2010-09-08 15:43:47

霍华德:

第二,大家都对20国集团表示了支持,他们把20国集团看作是组织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组织,他们认为20国集团的成员更为广泛,更有代表性,所以它是一个更能持久、更有效的组织,和7国集团相比是这样,因为它把中国、印度、巴西,以及我的祖国澳大利亚都吸收进去了。国际合作的重心已经转向了20国集团,我认为这非常重要,值得我们欢迎。可能在其他领域所达到的共识没有前两个这么集中。

2010-09-08 15:44:18

霍华德:

从大家的报告中看,大家都希望加强金融治理和监管,我不认为过多的治理和监管是应对危机的适当的方法,我认为在这里也好,在其他的关于危机的讨论中也好,人们都没有提到危机产生的根源是次贷危机,它是由于一些错误的社会政策而导致的,因为很多人由于不当的社会政策作出了错误的信贷决定。华尔街和其它的金融中心都应该意识到对金融的控制落入错误的人手中,危机的根源在于那些银行把钱借给没有能力还贷的人,我们应当牢记这些事实和教训,从而给出适当的应对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在过去的30年里,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中国的崛起是在一定时期内人们脱贫的一个优秀典范,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不要把洗澡水泼出去的时候,把洗澡盆里的孩子也泼出去。所以,在应对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要牢记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繁荣。

2010-09-08 15:44:57

霍华德:

我们应当理解各国,包括中国和印度引入气候变化讨论的不同的意见,澳大利亚是一个很早就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作为澳大利亚的前总理,我知道新兴工业化国家认为,现在造成气候变化问题的绝大部分的温室气体是早期工业化国家导致的,我接受这个说法,美国、欧洲,还有像澳大利亚的领导人都认识到这一点,这些国家应当承担责任。但是,如果说其他国家,所有的国家不一起做出贡献的话,如果只靠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没有正在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的努力,我们是不可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说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以前在历史上没有像发达国家历史排放那么多的话,如果现在你们能够减排,其实也是对减排做出的贡献。所以,如果说各国都能够切实地加入到这个讨论中来,而不是把像哥本哈根这样的会议变成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空洞会议,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说哥本哈根会议很成功,但我认为哥本哈根会议其实是失败的。

2010-09-08 15:45:37

霍华德:

除此之外,我非常支持我们的瑞典朋友刚才提到的科学的讨论,对我来说毫无疑问的是,人类在过去通过对科技的依赖解决了很多问题,科技在我看来能够更快的帮助我们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减排,达成减排的协议。我认为,国家如果能够把核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的话,那是很值得鼓励的,我听了最后一个专题的报告,也就是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讨论结论以后,我想说澳大利亚和美国关系非常近,但是我们和中国也发展了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成果,非常亲密的关系,并没有受到澳大利亚和美国关系的影响。

2010-09-08 15:48:46

霍华德:

在过去的11年半里,我认为台湾问题没有消失,但是它的紧张程度已经大大下降了。我想,美国,包括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还有台湾方面,都为此作出了贡献,我想台湾领导人和台湾人民都为此作出了贡献。我对两岸所有的人将继续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维护中国的尊严,遵循一个中国的政策充满信心,我认为澳大利亚会继续遵循一个中国的政策,在我和所有国家的讨论中,我说这些都是很有事实根据的。

2010-09-08 15:50:04

霍华德:

最后,主席先生,我看到这届会议正如我每次到中国来一样,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以及创新的动力。谢谢大家!

2010-09-08 15:50:20

赵启正:

谢谢霍华德先生。最后,请全国政协副主席、“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组委会副主席万钢先生致闭幕辞。

2010-09-08 15:50:32

万钢:

主席,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历时两天的“21世纪论坛”论坛2010年的会议即将落下帷幕,会议完成了全部的议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全体与会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2010-09-08 15:54:08

万钢: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本次会议是令人难忘而又富有成果的会议,会议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发来了贺信,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先生发表了主旨演讲,六位外国贵宾发表了演讲,来自于26个国家、7个国际组织的近800名中外人士出席了会议,向大会提交了百余篇演讲稿或者论文。会议期间,各位代表围绕着“新形势、新理念、新挑战——探索合作共赢之路”主题和六个专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多个角度为促进各国的合作共赢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看法和建议。

2010-09-08 15:54:44

万钢:

这是一次关于未来发展的思想与知识的交流,是在我们面对严峻挑战之际,为寻找创新的机会和发展的途径所做的一次积极的探索。我相信,未来的发展将会印证我们本次会议提出的那些有重要意义、有远见、有创见的主张。

2010-09-08 15:55:16

万钢: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们共处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特别是刚经历过重大的危机,还在复苏之中的实际经济,带给我们许多有关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结构的调整、环境生态的保护、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问题,我们越来越体会到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的做出积极而不懈的努力。这些问题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空前的,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应对与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更加倚重科技创新,更加倚重国际合作,更加倚重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2010-09-08 15:56:03

万钢:

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进一步致力于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积极地参与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推动开放中的合作,加快形成面对全球挑战的合作共赢的机制;致力于倡导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生态。各位代表的发言,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只有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共赢,才最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开放合作,互利共盈,应该成为解决当前全球发展议题的基本原则。

2010-09-08 15:56:24

万钢: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正在倡导和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如既往地致力于鼓励开放、推动合作,主张和奉行互利共赢的战略,我们相信,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中国人的舞台,也欢迎世界上致力于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各界人士的参与。一个持续走向繁荣的中国,一个爱好和平的、奉献合作的中国,一定能够随着自身的发展,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0-09-08 15:56:38

万钢: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们这次聚会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通过交流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我们对合作共赢的探讨,取得了富有意义的成果。我们希望在这次会议之后,大家能够继续加强联系,关心我们时代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携手并肩,为建设全人类的美好未来而继续共同的努力。

2010-09-08 15:56:53

万钢:

最后,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为保证会议成功举办,提供优质服务和有效保障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向为会议顺利进行而付出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译员们,志愿者们,和其他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宣布“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闭幕!

[责任编辑:莫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