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中国气象局2010年4月份新闻发布会

2010-04-02 11:09

4月1日我国第一部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法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正式施行。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和法制办的领导就《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出台的意义、目的、作用做了详细介绍。

  •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于新文: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中国气象局4月份新闻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到场的嘉宾,他们是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王志强司长,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郑江平副司长。到场的还有几位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工程师任福民,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首席预报员王秀文。

    2010-03-31 10:45:16

  • 于新文:

    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有三方面内容:第一,请王志强司长详细介绍一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请郑江平副司长介绍一下西南地区目前干旱的情况和前期发生的几次沙尘暴的情况;第三,请郑江平副司长对三月份的天气以及重大气象事件进行回顾。

    4月1日我国第一部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法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就要正式施行。昨天国新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和法制办的领导共同出席,就《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出台的意义、目的、作用做了详细介绍。刚才中国气象局又召开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为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做了重点部署。

    这个《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国家自然灾害防御法律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所以这个《条例》对增强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的能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有效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利用此次发布会请王司长把有关条例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大家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介绍。

    2010-03-31 10:51:42

  • 王志强:

    感谢各位嘉宾,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主要的情况。我用这些数据给大家一个印象:1+1到1+2,三个背景、五个需要、四个方面、五个突破、三点说明,五个着力点。

    什么是1+1到1+2呢?是这个《条例》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后,2002年颁布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现在我们又颁布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就是从1+1发展到了1+2,意味着气象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在此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布了《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有了《规划》和《预案》,再加上这一《条例》,整个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基础就更加牢固了,法律依据更加充分了,我们依法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就有了更好的依据保障,通过这个《条例》颁布,会开辟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新的阶段。

    2010-03-31 11:00:55

  • 王志强: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框架下,再加上49部地方性气象法规,还有各地部门的规章,总共108部,“‘1+2’+108"构成了现在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是法律地位的问题。

    什么是三个背景呢?《条例》出台要有立法的基础,在国家自然灾害防御方面实际有了气象法、抗旱条例等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气象法实施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地也有十五年的立法经验,十五省出台了关于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立法依据,我们有气象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我们也参照了防洪法、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内容,同时也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整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还有政策的依据。

    我们立法过程就不详细讲了,从2004年就开始启动,先后征求了各个部门的意见、省政府的意见,到各地进行调研,甚至到国外也开展了调研工作,最后2009年7月13日就形成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通过国务院法制办办公会议的审议。

    2010-03-31 11:07:35

  • 王志强:

    条例颁布实施的意义是有五个需要。

    第一,应对气候变化,避免灾害损失的需要。大家知道,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突发性强,频率高,损失越来越大。

    第二,颁布这个条例也是满足社会发展,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需要。无论是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还是预警方面,还是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还有处置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规范各种活动。

    第三,也是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需要,一个机制对防灾减灾的工作非常重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这个工作没有政府领导,没有部门联动,没有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做不好的,因此建立这个机制,通过条例建立起来了。

    第四方面是完善自然灾害防御的法律条例,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法律法规,要针对不同灾害发展的特点,也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通过立法规范气象灾害的预防、预警、预报工作。

    第五也是很重要的,颁布一个条例也是强化社会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要更好履行政府的四大职能,我们需要坚实的法律法规基础,怎么通过依法行政,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行政权利。我们通过五个方面看出来这个条例的出台非常有必要的,意义重大的。

    2010-03-31 11:08:00

  • 王志强:

    条例的主要内容我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规范了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比如要求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要把灾害防御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中,很具体的规定,比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在条例中规定了,比如应急预案的编制也在条例中加以规定。

    第二方面就是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包括监测能力建设,包括预报预警行为的规范,包括加强灾害信息传播。

    第三方面是规范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规范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怎么启动,怎么接触,启动后各个部门做什么。另外规范了各地政府在应急处置中各部门的职责,

    第四方面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灾害防御机制,就是要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组织联防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是这个条例提得比较多的。

    2010-03-31 11:10:01

  • 王志强:

    第五方面,《条例》显著特点就是在五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一是首次以法律规范的方式确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原则和机制。二是首次以法律规定、确立了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区划制度,并且以这样的方式编制规划。三是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各类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气象灾害重在防御。四是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对空间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做出了规定。这是首次对空间天气的气象灾害做出了规定。五是气象灾害应急构成在《条例》中确立下来,就是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就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做了规定。

    2010-03-31 11:17:19

  • 王志强:

    第六方面,在《条例》的有关法律制度方面,有三点需要特别说明。第一是这个条例适用范围是与气象法保持一致的。第二个要说明的是与其他法规的衔接问题。像防汛条例、抗旱条例、地质灾害防御条例等已经对水旱灾害、火灾等等有了规定,所以该《条例》就没有详细表述,这些灾害的防御适用国务院其他规定。第三是关于气象灾害防御管理体制机制,这是《条例》中非常重要的贡献点,怎么能够使气象防御减灾综合性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各级人民政府都有责任做好,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部门都有责任做好,相关单位和公民个人也都有责任参与到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气象灾害管理体制等通过这个条例予以确定,旨在最大可能减免气象灾害造成的重大影响和结果。

    2010-03-31 11:31:07

  • 王志强:

    如何贯彻落实好《条例》,真正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作用,还需要更大的努力。因此《条例》中有五个着力点可以帮助我们把它贯彻落实好。第一,要在宣传上下功夫,要让更多的部门、组织机构、人员了解《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要在转变工作上下工功夫。《条例》给了政府很多行政权利,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第三,社会管理行政工作必须是依法的。第四,有《规划》,有《预案》,有《条例》,现在需要在三者的协同配合方面下工夫。

    展望未来,通过我们的立法工作,通过我们各个部门的配合,我们希望与气象法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我们也希望不久将来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条例,有气候资源方面的条例,有规范气象信息服务的条例。也希望有更多的规章制度配套,也希望有更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配套。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感谢各位记者。

    2010-03-31 11:31:23

  • 于新文: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非常重要,刚才王司长也介绍了具体内容,贯彻落实好《条例》,社会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

    前段时间,我们国家发生了几次沙尘天气,大家也很关心;从去年十月以来西南地区发生了旱灾,牵动党中央国务院和我们全国人民的心,为此气象部门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要求,主要是加强了天气会商、灾害监测、人工增雨工作,我想大家也会非常感兴趣。下面请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郑江平副司长介绍一下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以及北方沙尘天气的有关情况,同时也请他对三月份重大气象事件以及未来的天气气候发展进行介绍。

    2010-03-31 11:31:35

  • 郑江平: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向大家汇报一下近期天气气候事件,包括三月份气候事件回顾。首先报告一下西南地区干旱情况。

    西南部分地区持续严重气象干旱

    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持续少雨,气温偏高。去年9月以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183.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9.2%;贵州省平均降水量为167.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1.2%,两省降水量均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少值。与常年同期相比,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广西北部降水量偏少3成以上,其中云南中西部和东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地区偏少5-8成。

    与此同时,西南地区大部及广西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云南平均气温15.3℃,为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3月21日,云南、贵州、川西高原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云南中部和东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部分地区为特旱。

    3月22日至30日,贵州北部和东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北部等气象干旱地区出现10~30毫米降水,其中贵州东北部、云南西南部降水量有30~50毫米。与3月21日相比,3月30日云南西部和南部、贵州东北部、川西高原南部的气象干旱得到不同程度的缓和,但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仍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这次降雨过程有利于降低当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使云南和贵州部分地区气象干旱略有缓和,对严重干旱的发展有阶段性减缓作用。但由于前期气象干旱持续时间很长,水分亏缺严重,近期的降雨过程对重旱区土壤墒情、特别是人畜饮水困难改善不大,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2010-03-31 11:31:49

  • 郑江平:

    西南干旱成因分析:

    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上空的气压场持续偏强,其南侧的印缅槽活动长时间明显偏弱,使得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印度洋水汽输送特别弱。同时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上述结果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冷暖空气很难交汇,造成降水持续偏少。而2009年9月以来,云南等西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秋季后气温又长期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造成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2010-03-31 11:33:57

  • 郑江平:

    西南气象干旱的特点:

    持续时间长。2009年9月中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已持续5个月。在这此干旱中,云南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84天,贵州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50天, 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多;广西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32天,为历史第2多;四川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25天,为历史第7多。

    影响范围广、程度重。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2010年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级别气象干旱的县数百分比一度达到85%,3月,贵州省重旱县数百分比也达到了81%。

    灾害影响重。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干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2010-03-31 11:34:22

  • 郑江平:

    从2月27日气象局启动干旱灾害应急响应状态以来,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是加强抗旱应急响应,中国气象局先后派出六个工作组指导抗旱工作,也组织专家到一线调查旱情、墒情、苗情。第二,召开会商会议,每天与西南五省区气象局滚动会商旱期天气预报和干旱发展趋势。第三,加强旱情墒情评估,及时起动加密观测,也加强干旱、火情卫星遥感监测。第四,加强干旱气象服务,旱区各气象部门提出抗旱减灾的决策建议,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发布干旱天气最新情况。第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中国气象局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紧急安排西南旱灾地区人工增雨经费2千万元。

    2月27日至3月30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五省(区、市)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36架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时间89小时;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827次,发射增雨炮弹17316发,发射增雨火箭5035枚。其中,云南省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2架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时间5小时;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604次,发射增雨炮弹4971发,发射增雨火箭3468枚。贵州省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11架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时间29小时;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714次,发射增雨炮弹7040发,发射增雨火箭242枚。四川省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10架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时间21小时;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41次,发射增雨炮弹937发,火箭321枚。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13架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时间34小时;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206次,发射增雨火箭579枚。重庆市气象部门组织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62次,发射增雨炮弹4368发,发射增雨火箭425枚。

    2010-03-31 11:36:51

  • 郑江平:

    今年以来,我国已出现6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有1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3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两次扬沙天气过程。

    3月11日沙尘暴天气过程: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宁夏北部、辽宁东部等地出现了扬沙,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的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

    3月13日至15日沙尘暴天气过程:南疆盆地、青海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部、宁夏、辽宁等地出现了扬沙,其中青海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西部的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

    3月16日扬沙天气过程:甘肃中西部、宁夏、内蒙古西部偏南地区、陕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扬沙,其中内蒙古西部偏南、甘肃西部的局部地区出现了沙尘暴。

    3月19日至21日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新疆南疆盆地、青海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出现扬沙和沙尘暴,黄淮南部、江汉、江淮、华南东北部出现浮尘,内蒙古西部局地出现强沙尘暴。

    3月21日至23日扬沙天气过程: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偏北地区、甘肃中西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西部偏北、南疆盆地等地局部地区出现强沙尘暴。

    3月28日至30日沙尘暴天气过程: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青海中部、宁夏南部等地出现扬沙天气,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青海西部以及甘肃西部的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南疆盆地和青海西部的部分地区出现了强沙尘暴。

    2010-03-31 11:40:39

  • 郑江平:

    今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特点:

    发生时段集中。2010年以来,我国发生的6次沙尘天气过程均发生在3月中旬至今,发生时段集中。

    首发时间偏晚。今年沙尘天气首次发生时间为3月11日,与近十年沙尘天气的首发时间相比异常偏晚,是2001年以来最晚的一年。

    发生次数与近十年平均值相当。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1-3月沙尘天气出现的平均次数为6次。

    影响范围广。今年以来发生的沙尘天气,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南疆东部、西北东部、华北大部等地,影响范围广。尤其是3月19~21日的强沙尘暴过程,不仅对新疆南疆盆地、青海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北方地区造成了影响,沙尘还伴随大风一路南下,蔓延至黄淮、江汉、江淮、华南东北部等,并对台湾造成了影响,累计影响21个省(区、市)。

    2010-03-31 11:40:53

  • 郑江平:

    近期沙尘天气成因分析:

    沙尘天气的形成必须具备“沙源地”这一物质条件以及相应的气象条件。今年沙尘天气形成的物质条件远不及去年同期,气象方面的条件是主要原因。

    一是气温回升,土壤解冻。今年3月中旬之前,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地表温度都在零摄氏度以下。但到了3月中旬,蒙古国以及我国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的气温明显回升,地表温度急剧升高至4~6°C,土壤全面解冻,一旦遇上大风天气,极易产生沙尘天气。

    二是冷空气势力强,大风天气多发。近期,亚洲冷气团位置偏南,强度异常偏强,冷气团频繁从西伯利亚向东南方向传播,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较强冷空气与日渐加强的暖性气团的不断交汇,大风天气多发。3月中旬以来,有多股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地区东移南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天气。3月19-21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风力普遍达到5~7级,阵风8~9级,其中北京石景山,海淀等区域的瞬间风力达到7~8级,昌平的瞬间风力为10级左右。

    三是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位置接近沙源地区。根据气象部门监测,20日和22日影响北京的2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源地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蒙古国南部沙漠、戈壁以及中国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区。而3月中旬至今发生的沙尘天气过程伴有蒙古气旋的发生,其发生位置均处在蒙古国南部,导致沙尘主要源地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十分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出现。

    2010-03-31 11:41:10

  • 郑江平:

    下面回顾一下3月份全国主要的天气气候特征:

    3月,全国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一)气温接近常年。3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1℃,接近常年同期(2.9℃)。

    东北、华北中东部和内蒙古中东部、山东大部、新疆北部等地偏低1~4℃;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西南地区东南部和新疆南部、西藏大部、青海西部等地偏高2~4℃。

    (二) 降水偏多。3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0.0毫米,较常年同期(25.8毫米)偏多4.2毫米。

    西北地区西部、东北、华北大部、黄淮东部、江淮南部、江南东北部及内蒙古东南部、西藏西北部、四川西部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西北地区西部偏多2倍以上。

    华南及西南地区东南部、西藏中北部、青海东部和南部、宁夏、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偏少5~8成,其中海南、广西中西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

    全国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同期。

    2010-03-31 11:41:21

  • 郑江平:

    2010年3月全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一)西南地区遭受持续严重气象干旱

    3月,我国西南地区东南部及广西西部、西藏中北部、青海东部和南部、宁夏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且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温高雨少导致这些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目前,云南东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川西高原南部、西藏北部、青海南部局部地区存在重度气象干旱,局地达特旱。云南、贵州、广西西部、四川南部等地由于去年秋季以来降水匮缺,干旱最为严重。

    (二)三次寒潮过程引发低温冷冻和雪灾

    3月1日至3日、5日至7日、13日至15日,我国分别出现了3次寒潮天气过程,造成部分地区降温和降雪。3月,江南南部、华南、西南东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部等地最大降温幅度有12~16℃,部分地区达16℃以上。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甘肃中西部、新疆北部等地降雪日数比常年偏多2~4天,局部地区偏多4天以上。

    (三)沙尘天气六次侵袭我国

    自3月中旬以来,我国出现了6次沙尘天气过程,给我国很多地方的农业、交通和空气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尤其是3月19日至21日的强沙尘暴过程,累计影响了我国21个省(市、区)。

    (四)强降雨导致江淮和江南出现罕见早汛

    3月,江淮、江南频繁出现降水过程,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5个省的区域平均降水量达到173.5毫米,较常年偏多近4成,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3月初,江西、浙江受强降雨影响,出现历史罕见的早汛。

    (五)7省(区)局地遭受风雹袭击

    3月,福建、广东、湖南、河北、陕西、甘肃、内蒙古7个省(区)局地遭受大风冰雹灾害,其中福建、陕西、湖南受灾较重。

    2010-03-31 11:42:02

  • 郑江平:

    2010年3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一)风暴 飓风

    3月,马达加斯加、斐济、澳大利亚、日本遭受飓风和强风暴袭击,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受损,供电中断。

    (二)暴雨 洪水

    3月,乌干达、莫桑比克、美国、安哥拉、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秘鲁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地区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其中,美国东北部暴风雨造成50多万户家庭供电中断;哈萨克斯坦南部连降暴雨,水库溃坝、山洪暴发,造成铁路和公路交通中断。

    (三)高温 干旱

    3月,澳大利亚西部发生严重高温干旱;泰国、越南和菲律宾发生严重旱灾。干旱造成越南红河水位创1902年以来最低,泰国湄公河北部的水位降至30年来最低,泰国北部发生森林火灾,对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

    (四)暴雪

    3月,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和德国等欧洲国家遭遇暴风雪袭击,多国陆空交通混乱,德国至少7人死亡。

    (五)沙尘暴

    月末,日本和韩国发生沙尘暴,日本能见度不足2公里。

    2010-03-31 11:45:10

  • 郑江平:

    2010年3月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北方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3月上半月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使北方冬小麦返青生长减缓,部分小麦幼穗受冻;下半月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利于冬小麦起身拔节。

    新疆北部农牧业生产遭受损失。3月新疆北部积雪偏厚,中旬气温回升,局部地区遭受融雪性灾害,农牧业生产遭受一定损失。

    江南大部、华南气象条件有利于春播。3月中旬以来江南、华南多晴天,气温升高,江南大部、华南月内总体的光温条件较好,对早稻秧苗生长及春播工作的开展有利。

    西南部分地区农作物受旱情影响严重。西南中南部旱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干旱持续发展,夏收粮油作物大幅减产,局部绝收,春播作物播种出苗困难,特色经济作物受旱严重。

    南方部分农作物遭受冻害。受3月上半月寒潮天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北部的茶叶、露地蔬菜、水果、果树等遭受冻害,南方冬小麦苗情转化、油菜开花结荚也受到了不利影响。

    2010-03-31 11:45:30

  • 郑江平:

    预计未来十天,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将有沙尘天气过程,沙尘主要影响时间为3月31日、5日前后和8日前后。

    七、未来十天天气趋势

    未来十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频繁,全国大部地区冷暖交替,气温起伏较大,受冷空气影响,北方还将出现沙尘天气过程;江南、华南中东部等地雨水较多,而西南等地气象干旱仍将持续。清明节假日期间1~5日,华北大部、东北大部有雨雪天气过程,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较低。江南、华南中东部阴雨天气较多,西南地区旱区无有效降水,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须特别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一)全国大部受频繁冷空气影响,气温起伏大。

    未来十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将有三次,主要影响时段分别是3月31日至4月2日、4月5日至6日以及4月8日至9日。冷空气影响期间,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4-8度的降温,冷空气过后气温较快会升,气温起伏大。

    (二)北方部分地区将出现沙尘天气过程

    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将有沙尘天气过程,沙尘主要影响时间为3月31日、4月5日前后以及4月8日前后。

    (三)云南和四川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

    3月31日至4月2日,西南旱区有一次弱的降雨过程,降雨量一般不足3-5毫米,其中贵州东北部降雨量将一般有5~20毫米。之后,云南大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等主要气象干旱区无明显降雨,气象旱情仍将持续。

    (四)江南和华南中东部等地雨水较多

    未来十天,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华南中东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降雨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强对流天气情况),降雨时段主要出现在3月31日至4月1日、4月4日至6日以及4月8日至9日。江南地区雨水较多,但无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

    2010-03-31 11:45:44

  • 于新文:

    谢谢郑司长。下面请记者提问。

    2010-03-31 11:51:51

  • 北京电视台记者:

    请问一下人工增雨是否会促进自然降雨?

    2010-03-31 11:52:07

  • 郑江平:

    人工影响天气是在有降雨条件的前提下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增加降雨。人工增雨不是人工造雨。

    2010-03-31 11:52:44

  • 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一下气候中心任福民高工,第一是西南地区干旱持续近半年时间,气候中心从什么时候对这次干旱做出了准确预测?您认为对这次干旱预测的准确度怎么样?另外对这次范围非常大持续时间很长的干旱,气候预测有没有可能更早的做出预测,并且发布预警,使社会各界及早预防,减轻灾害影响,预测的难度主要在哪些方面?

    2010-03-31 11:53:00

  • 任福民:

    非常感谢你提的问题。与短期天气预报不同,气候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气候的原因也更加复杂,我们需要从大气状况、海洋状况,甚至是太阳活动等方面寻找信号,但从科学上讲,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国内外从事气候方面的学者都在极力做。像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我们四月份就做出了非常好的预测,但是做不到每次保证做对。我们也在不断的发展。

    我们气候预报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中国气象局一直坚持这项业务,在几十年过程中有明显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最近十五年,在国家“九五”支持下,从预报的手段上我们用更先进的统计方法、技术手段开展气候预测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应该说预报手段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010-03-31 11:53:26

  • 于新文:

    刚才任高工讲的很专业,气候预测确实是巨大的挑战,我们气象部门也一直在努力。气候预测一般情况下不向社会公布,只作为决策的参考。希望我们科学水平越来越高。

    2010-03-31 11:54:13

  • 记者:

    刚才任高工讲的很专业,气候预测确实是巨大的挑战,我们气象部门也一直在努力。气候预测一般情况下不向社会公布,只作为决策的参考。希望我们科学水平越来越高。

    2010-03-31 11:54:33

  • 郑江平:

    我们现在关于沙尘暴的评估还没有多少年一遇的统计,沙尘暴分三个等级,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这次过程是强沙尘暴。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在沙尘暴监测、预报预警方面也开展了国际合作,特别是与蒙古、哈萨克斯坦、韩国都有沙尘暴战略上的合作。

    2010-03-31 11:55:06

  •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西南地区人工增雨作业使西南地区降雨比原有基础增加了多少?有没有数据统计?

    2010-03-31 11:55:20

  • 郑江平:

    现在人工增雨的效果检验评估一直是我们在做的课题,现在应该讲有科学数据证明的是人工增雨是有效果的,至于具体的量是多少,我们没有评估方法去评估,这项业务还在不断完善。

    2010-03-31 11:56:05

  • 于新文:

    可以透露一下,这次降雨的总量比我们预报的要大,到底多多少还需要科学的评估。作为抗旱的一种手段我们还是要坚持,特别是在季度干旱的情况下,人工增雨不失为抗旱的有效手段之一。

    2010-03-31 11:56:20

  • 天津晚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郑司长,以往沙尘天气专属北方特有,这次南方,连台湾、日本、韩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强沙尘天气是什么原因?

    2010-03-31 11:57:19

  • 郑江平:

    今年沙尘天气突然被媒体和公众关注,原因是时段比较集中,这也给大家一个感觉沙尘天气突然增强,实际上与历史做比较,近十年沙尘发生次数平均相当,每年都会有沙尘天气的产生,只不过今年沙尘天气发生得比较晚,都集中在三月中下旬。沙尘天气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物质调动,一个是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即在沙源地有个上升空气把沙尘吹上去,然后再输送出去。

    2010-03-31 11:57:48

  • 于新文:

    大家很关心我们的防风治沙工作,这也引起大家的讨论,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数据,我国春季沙尘次数各年代平均值,五十年代19次,六十年代21次,七十年代19次,八十年代22次,九十年代16次,2001到2009年12次。郑司长讲了,总体沙尘天气趋势是降低的,但也说不定哪一年会突然增加。

    原因还是物质条件和气象条件。所谓物质条件,因为沙源地的不同,特别是我们国家的沙尘暴一些沙源地不在我国。治沙工作,我们只能在我们国家做。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天气系统太强了,最近寒潮天气把沙源地沙子一直推过去了,这些沙子是几亿年形成的,不能说能够通过防风治沙马上控制。

    2010-03-31 12:04:53

  • 记者:

    我们知道西南旱情比较严重,也有说北方旱情也有所露头,我不知道我们这里对于北方相关的情况有没有预测,包括天气情况、旱情情况?还有一个问题,我比较关注人工降雨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虽然现在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我们看到3月有个弱的降水过程,这弱降水是什么情况?如果改善干旱情况,那么要在多少毫米情况下有帮助?

    2010-03-31 12:05:15

  • 任福民:

    我们也注意到北方,在河套地区已经出现了干旱情况,总体来看,我们认为从去年秋季到冬季,整个北方降水相对还是比较充沛的,刚才郑司长在报告中也讲到,今年北方冬麦区墒情还是不错的,从未来的发展来讲,现在主要的旱情还是在南方,北方估计不会出现严重的情况。降水只要持续一段时间偏少,那么气象干旱就会出现,看看是否干旱,要看是否对农业造成影响,对水利造成影响。

    2010-03-31 12:07:01

  • 光明日报记者:

    我有个问题问气候中心的专家,除了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的干旱,在国外是否也有其他国家有类似的情况?刚才我留意到专家说,泰国、越南发生的旱灾和我国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原因差不多的,请详细解释一下。

    2010-03-31 12:07:12

  • 任福民:

    过去一段时间,从非洲东部到沙特阿拉伯一带以及印度到中南半岛和中国西部地区,甚至到菲律宾,这一带都出现了旱情。刚才已经解释了,降水与否将取决于冷暖空气是否交汇,从过去200多天情况来看,西南地区之所以这么干旱,主要是暖湿空气输送通常绕着青藏高原南侧,由孟加拉湾输送过来的输送带,在过去200来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弱,没有充分的水气输送过来。冷空气与此同时偏北偏东,没有向西南地区输送,没有形成冷暖空气交会,导致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2010-03-31 12:16:04

  • 记者:

    从2月27到3月31日,实施地面人工增雨,在专业人士来看,这算不算大规模人工增雨,以前是否用过这么大规模的增雨?另外平常5月21日西南地区正式进入雨季,那么人工增雨否还会持续开展下去?这种大规模人工增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010-03-31 12:16:48

  • 郑江平:

    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干旱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在西南干旱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应用各种手段增加降水,降低干旱等级。人工增雨作业只能影响作业区,不影响其他区域。

    2010-03-31 12:17:43

  • 于新文:

    我补充一下,这次的干旱是非常严重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所以在多方协同配合下,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打破常规,联合起来统一调配飞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根据现在的情况,人工增雨从目前状态下我觉得是能增加降水,缓和旱情的。但是小的雨量形成不了径流,水是存不到水库去的,所以人工增雨也不是唯一的抗旱手段。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目前还是要靠工程和机械手段。当然,我们还会继续抓住有可能的机会加大人工增雨力度。

    2010-03-31 12:18:14

  • 香港大公报记者:

    这次西南干旱和发生沙尘出现都有气温偏高的原因,特别是沙尘发生的地区,香港、台湾,不是一个省市发生。未来随着全球气温偏高,发生沙尘影响范围是否会更广?有专家预计四五月份,发生沙尘天气将会达到6到9次,未来发生沙尘天气会不会更偏晚一些?另外旱区的人工增雨是否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2010-03-31 12:18:23

  • 郑江平:

    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催化剂,剂量比较小,科学研究表明,不会对现在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科学研究也得出的相同结论。

    2010-03-31 12:18:55

  • 于新文:

    关于气温升高与沙尘关系的问题,从刚才我讲的那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沙尘天气是呈减少趋势的。我们现在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灾害的增多增强。前期是因为冷空气活动较强,所以造成了沙尘天气比较集中,而且强度比较大。我们也提醒大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

    感谢各位的热烈提问,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0-03-31 12:19:12


  

【相关链接】关于  经济数据  GDP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