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推荐文章 > 正文

金融危机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2009-05-26 22:20

■晋江经济报记者 杜育玲 庄娜芬

  “现在就像在冬天开冰淇淋店,要为来年的夏天做准备。”前天,在由厦门仝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全球后危机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德指出,金融危机下,企业应该正确面对危机,“冬天开冰淇淋店”可以熟悉业务、培训人员、宣传品牌,企业的HR在危机中同样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整,“壮骨、强体、塑魂”,为企业练好内功,熬过冬天,迎来春天。

  裁员慎重 考虑人才重置成本

  张德认为,企业应该看清目前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的结构进行重整,包括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结构。特别是,企业应重新审视企业组织结构是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大胆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强化筋骨。

  张德特别强调了企业进行裁员时,应该考虑人才的重置成本。因为这场危机过后,好的企业肯定会恢复生产,甚至有所超越,“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如果企业大幅裁员,到时就必须重新招聘,这会浪费企业在人才招聘上的成本,而且企业还必须重新对人才进行培训,同时新成员也未必能很快适应企业的文化。所以,企业在裁员时要慎重。”张德表示,企业不一定要通过裁员来控制人力成本。在松下,当松下营业额下降一半时,他们不是选择裁一半员工,而是把员工的工资减半,每日只上半天班,保持员工的高效率。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在危机来临时,有部分产品停产,他们裁掉了整个部门的人员,但是把核心骨干转移到其他部门,进行核心人才储备。

  活血化淤 改革薪酬绩效

  面对危机,张德并不悲观,他认为这恰恰是一个企业苦练内功、强身健体,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好时机。

  首先,企业可以低成本引入优秀人才,包括名牌大学生、海归、技术骨干等,是一个输血的好时机。

  其次,这也是个苦练内功,增加成本的好时机。张德表示,很多企业过去因为业务繁忙,往往把培训放在其次,此次正好可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我们不仅要苦练内功,还要活血化瘀。”张德提出,目前是薪酬管理体制改革的好时机,因为以往进行薪酬改革往往需要花费20%左右的成本,也就是说员工普遍只能接受提高工资,而不能接受工资降低,因此企业往往只能通过提高薪酬来为绩效改革铺路。而现在,很多员工的心理预期是只要不被裁员,他们对薪酬的欲望减少,对提高绩效的愿望反而增加,他们也非常希望企业能渡过难关,所以企业此次进行绩效改革的压力比较小,员工更容易接受。

  张德介绍了几种民营企业现有薪酬体制的弊病,包括薪酬与绩效挂钩不到位、薪酬管理的人治色彩过于浓厚等问题。其中,对于薪酬上升机制不畅通,缺乏薪酬晋升机制,张德提出可以利用技能档的设置,建立薪酬晋升的通道,例如某个公司将技术骨干的岗位薪点设为11个档,他每两年内只要工作没有出错,薪酬便自动上升一档,这样可以避免技术人员因为工种的特质长期得不到加薪。另外,张德薪酬上升机制还提出了颇为独到的方法,他为薪酬设置了多个阀门,例如绩效阀门,当年考核得优者,涨一档工资;在工龄阀门,即在本公司工龄满3年者,涨一档工资;企业效益阀门,随着企业效益的变化,调整工资总额,从而调整薪点的点值,导致薪酬随企业的效益变化等。

  锤炼企业文化 为企业塑魂

  张德认为,危机是企业锤炼企业文化的最好时机。企业顺利发展是,员工容易倦怠;而企业困难时,最易产生艰苦奋斗的优秀文化。

  企业在危机中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例如胜利股份,在济南很多企业进行裁员时,他们却宣布不裁员、不减薪,这就大大地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张德还提出,在危机中,员工更能激发创新的热情,因为如今的外部压力加大了,员工就会努力寻求出路,而这些出路往往能引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结构优化,在困难的时候企业做好这些事情,等经济好转时企业就能进行二次创业;另外,在危机中,企业更易实施变革,更易强化客户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最重要的是,在危机时,员工很容易培养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困难的时候要唱三首歌,一是国际歌,世上没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救自己;二是国歌,筑起新的长城,我们要树立信心,在危机中开创新天地;三是团结就是力量,员工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最后,张德用三首歌概括了企业在危机中一定要做的事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