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5年度重大成果系列发布会——智库研究成果专场
来源: 中国网 2015-12-28 13:53张国春:
尊敬的李培林副院长,尊敬的李扬主任,尊敬的各位专家,媒体朋 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5年度重大成果系列发布会——智库研究成果专场”现在开始。我谨代表发布会主办方和承办 方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以及长期关注并支持我院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 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经济学部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研究员;中 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灵桂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级学术秘书张 晓晶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杨春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研究员;中国社会 科学院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研究员。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
2015-12-28 09:00:49
张国春:
研究和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一直是中国社科院的崇高使命和光荣职责。在中央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若干意见》中,中国社科院被中央明确 界定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中国社科院党组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多次研究落实中央的决议精神,颁布并实施了中国社科院《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若 干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和管理办法,构筑起了中国社科院研究所和专业智库的三层智库的格局。启动实施了目前十多家专业智库,在中宣部最近颁布的25家国家高 端智库名录中,中国社科院有三家,一个是中国社科院作为一个综合性智库,另外还有两家专业化的智库,一个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一个是国家全球战略研究 院。同时,我们院还与地方合作建立了一批合作性的智库,与上海研究院陆家嘴经营研究中心等等,一年多来全院各个智库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的重大战略 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紧密跟踪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热点,主动报送了大量的决策咨询研究价值高、实践性强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成果,努力担当起 国家高端智库的责任。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创新工程智库研究成果的专场发布会,就是向社会各界展示我院智库研究方面完成的重大成果和主要研究进展。首先,我们有请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做主题发布。大家欢迎。
2015-12-28 09:08:10
李培林:
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的朋友们,上周五我们在这里发布了2015 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成果,在上周五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已经对那次发布进行了报道。今天专场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度 智库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一年来,我院相关智库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 年战略构想,“十三五”规划国家安全战略、全球治理等领域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前瞻、针对性、储备行政策研究,完成了一批中央决策需要的具有战略 和全局意义、现实针对性强的高质量成果。
今天,我们从这些完成的研究成果中遴选出若干项智库研究重大成果进行发布,通过媒体向社会展示国家高端智库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本次发布会发布的成果共有18项,其中有若干项属于内部报告,我在这里只是对其中的12项进行简单介绍。
2015-12-28 09:10:07
李培林:
一、《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该著作对“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围绕“十 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重大思路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产业发展方向与政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等22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 出了未来五年以及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趋势、问题以及对策,对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基于量化分析的视角》
该著作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一套测算公有制 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构的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对我国所有制结构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制结构调整使公有制经济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课题组认为,当 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已经处于一个叫为适度的状态,进一步深化改革应该在优化公有制经济布局上发力。
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杠杆调整与风险管理》
该著作是我院今年新成立的11家专业化智库之一的国家金融与发展 实验室完成的成果。课题组在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 我国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对外部门,以及国家和主权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了分析,深入揭示了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与控风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特别关注杠杆率调整与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并对如何化解资产负债表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
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新型城镇化研究报告》
该研究报告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由副 院长赵胜轩、原副院长李扬牵头,组织我院10多个研究院所、60多位科研人员,分赴14个市县调研完成的成果。报告深入分析了各地方城镇化推进中的创新实 践和面临的问题挑战,内容涉及耕地保护、农民工市民化、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产业支撑、财税金融支撑、社会治理等问题,并就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咨询建 议。
2015-12-28 09:12:05
李培林:
五、《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
该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和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对 2014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 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中国经济分区应该由“东西-中部-西部-东北”四分区调整为自主发展区(东中)-政策扶持区(西部和东北)二分区。 同时,研究报告还构想了“一团五带”的中国城市体系新格局。
六、《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该著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牵头,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完成的。研究报告在2015年全球经济总体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2016年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运行态势进行研判,是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的最新成果。
七、《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该著作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对世界经济2016年总体形势的分析与展望的研究报告,内容涉及美国、欧洲、日本、亚太、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并对亚投行、全球贸易低速增长、石油价格、一带一路等本年度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八、《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该著作以中国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社会发展为主题,研 究探讨了经济发展创新动力、就业发展新趋势、收入增长新形势、社会保障体系新进展等问题,提出2016年及整个“十三五”时化,要继续深个改革,加大创新 力度,继续做好调结构、惠民生、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的工作。
2015-12-28 09:22:54
李培林:
九、《中国反腐倡廉报告(No.5)》
该报告聚焦“建设”主题,以学术的视角研究和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 特别是2015年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进展和新成效。从“高压惩治腐败、完善监督格局、治理权力任性、监管公共资金资源资产、强化党 员干部纪律意与域道德诚信管理、廉洁文化建设”六个方面,分析了2015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十、《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
该报告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阶段性 成果,调研报告围绕调研地区21世纪初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文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面临的 挑战和困难,并针对未来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十一、《中国梦与浙江实践》
该著作全面梳理了2003年以来历届浙江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 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历史进程,深入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和重大决策部署,从理论商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
十二、《全球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和《全球智库评价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从智库的界定、智库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全 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全球智库评价的过程与排行榜、基于全球视角构建中国新型特色智库等五个方面做了阐释和说明,并着重介绍了全球智库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的设置、评价方法和理论此外,我院还通过内部信息渠道,报送了一批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地方债务治理、自贸区金融改革、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一 带一路”战略实施、上海合作组织扩大与发展、中亚安全与新疆稳定、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问题研究成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与采纳。
2015-12-28 09:24:47
李培林:
各位专家、 媒体记者朋友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开辟了极为广阔的研究领域。“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中国社会将科学院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下,我站在时代之巅,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充分发挥社科院多学科、综合能力强的优势,努力实现“三个定位”要求,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
这次列入智库创新成果的一共18项,有些成果之前举行了发布,重点推介的是8项成果。首先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研究员介绍《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的主要观点。
2015-12-28 09:27:21
李扬: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代表课题组对我们的成果做一个介绍。我说三个问题:一是简介,介绍一下过程和相关的情况。二是介绍一下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三是介绍一下杠杆率估算及降低杠杆率策略。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大战略中有一个战略是降低杠杆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了降低杠杆率,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这项研究就是具体落实“降低杠杆率”这一战略的支撑性成果。
研究过程:2013年就做了这个题目,先出版了《国家资产负债表 2013》,现在是这个成果的继续。和过去的成果相比,它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全面更新到2014年底,现在是我们能够得到的判断中国的资产负债、判断 中国的债务、杠杆率以及金融风险最翔实、最新的资料。二是集中探讨了降低杠杆率问题,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五中全会会把这个放到这么高的位置,现在看起来我 们这项研究还是有一定前瞻性的。
社会影响:从两个方面看,一是以它为基础有一篇英文论文被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收录,成为国际组织研判中国债务问题、金融经济形势的重要文献。2015年获奖多多,主要有四项:一是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二是中国软科学 奖。三中国金融学会第十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四是第一财经年度金融书籍年度主题大奖。社会对我们这项成果的认可程度是相当高的。
2015-12-28 09:29:04
李扬:
下边介绍一下这个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集中从金融和经济 运行的关系角度来切入进行讨论,过去主流经济学对于货币和金融这个因素的处置是相当简单化的,我们假定货币中性才能够进入一般均衡的理论,所以这个问题一 直是一个缺憾,所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有一些情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整个经济体系类金融化了,都像金融一样,像大宗产品的问题,本来是典型的 商品市场的问题,现在其实变成一个金融问题了。这个情况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货币制度发生了变化,在上个世纪之前的时候是金本位,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金本 位,都使得整个经济运行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个变化没有被主流经济学及时捕捉和深入研究,主流的经济学在讨论周期问题时还是沿着商品、价格这条线在展开。但 是现在由于巨量的信用注入到经济体系,而且不退出,所以使得经济体系中金融的特色逐渐线路。在过量的货币和信用在实体经济中转化为全面通货膨胀之前,由资 产价格高位崩溃带来的金融危机就已经爆发,将近百年来是这样一种情况。
在现代金融体系下,危机的发生可直接经由资产价格路径而非传统的 一般物价渠道。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状况,这对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乃至金融理论均提出了严峻挑战。举个例子,所谓日本失去的20年,面对很大的危机,但 是日本的中央银行在检讨说没有问题,按照我们标准的理论是没有问题的,所谓没有问题就是他看到价格没有变化,但他没有看到金融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就 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这个问题到今天全世界都没有解决,中国有幸和世界上发达国家一起面对同样的情况,中国的经济学家有幸和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能够讨论 这个问题。
2015-12-28 09:36:54
李扬:
理论发展概要:上世纪30年代就有所谓的债务紧缩,现在是金融 周期理论,主要是伯南克奠定整个框架,我们现在用这套理论来观察当今的经济活动,包括这次危机。既然有了一套理论,我们对危机就有了重新的解释,这个解释 就是资产负债表的衰退,集大成者是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的研究,他有两本书被翻译成中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衰退》,是东方出版社 2009年出版的。这个著作中对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无情的嘲弄,认为他们根本就不得要领。在全面金融化的情况下,危机更多是始于金融产品违约和金 融市场的狂泻。而且表现出不断自我强化的趋向。这个著作刚发表没多久,这次危机又爆发了。这次危机非常完美地印证了这套理论。在这套理论的架构下,危机的 整个展开过程就变了。刚开始时是市场狂泻,金融产品违约,而企业资产缩水。由于资产缩水,资产负债表就不平衡,于是出现了技术性破产。外国的很多批评者从 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用按“技术性破产”这个词评价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体系,我们应当不陌生。
企业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减少乃至停止借贷,几 乎将所有现金流都用于偿还债务。多数企业奉行负债最小化对策,全社会将形成不失生产和投资、专事还债的合成谬误,信用紧缩。即便银行愿意提供贷款,也没有 企业愿意借款。即使央行实行货币宽松,银行业不会提供贷款。货币向信用转变的路径被全面堵塞,全社会形成信用紧缩局面,就会出现一面是货币和信用多,一面 是借款难、借款贵,贷款难、贷款贵,中国目前很经典的是这样一个过程。
正因为这个事情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事情,正因为这个理论刻画的是中 国当今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关键特征,所以党中央明察秋毫,把降低杠杆率列为国家的战略指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提高直接融 资比重,降低杠杆率。要想达成这样一个战略目标,先要有一套账户,我们编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就是这样一套账户。
2015-12-28 09:49:14
李扬: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的发现和建议,中国危机以来,国家负债率在不 断上升,上升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从主权资产、主权负债、政府净值三个指标来看,都在上升。我们用资产负债表来研究国家债务问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越性, 我们确认负债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借钱总会形成资产,资产本身有收益,收益是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这是一个全面的经济过程。没有资产负债表这样一个架构来 研究中国债务问题就给出了这样一个全面过程。我们用这样一个全面眼光看中国的债务,我们得到的结论很清楚,中国现在没有债务危机。原因是我们经过这么多年 的积累,固然我们有很大的债务,外面经常渲染中国的债务,但是我们同时有更大的资产,而我们的资产是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结论。
到底有多少?我们做过两个估算,一个宽口径估算,就是把所有的资 产都放在一起,103.3万亿,截至2014年底,这个数字是很大的,我们大概一年的GDP是70多万亿,这是1.5倍的GDP。我们做金融研究经常会假 定最严峻的情况发生,我们的资产中有一部分其实是卖不掉的,比如土地,现在就已经发生了,他买的时候多少钱,但是重置价值可能会逐渐下降,另外如果情况不 好是卖不掉的。所以我们在研究中把这样一些流动性比较差的资产全部排除,最后剩下了高流动性的资产,很高兴地看到,依然有28.5万亿。我讲一个概念,上 一轮亚洲金融危机,到加入WTO,中国集中处置过我们的不良资产,大概五年左右,净支出的资金5万亿,就是五年里面处置长期积累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不良 资产用了5万亿。我们现在有28.5万亿放在手里,就是说如果这一轮经济下滑,肯定会有大量不良资产出现,我们觉得明年、后年、大后年,这三年可能是比较 难过的时期,会集中暴露、水落石出,我们有28.5万亿,随时可动用的流动性资产是足以克服可能出现的债务问题的,我们首先要看到这点。
2015-12-28 09:51:24
李扬:
(图)这给大家看的是全社会杠杆率的变化,两个印象,一个是不 断上升,第二个是近期的上升是从2009年开始。从总体部分来看,居民杠杆率变化不断上升,而且跳跃性上升是2009年开始的。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变 化,也是在上升的,跳跃性上升也是09年开始,甚至09年之前,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是比较平的,09年开始有了趋势性变化。中国的债务、杠杆率如 果说有问题,其实就是非金融企业出问题。为了更清楚的搞清楚问题所在,我们给了三个指标:一个是资产负债率。负债之占GDP的比重。还有杠杆率。资产相当 于权益的比重。资产负债率的变化没有特别危险的趋势,有些研究对这些指标的定义还比较模糊,说中国的资产负债率有问题。负债占GDP的比重有问题,从07 年的195%上升到2014年的317%,上升非常快。所谓杠杆率提高与这个有关。杠杆率从08年的98%提升到2014年的149.1%,上升很快。现 在中国要说杠杆率有问题,主要是企业杠杆率有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因为中国企业一旦出问题,立刻金融活动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不良资产。金融系 统大规模不良资产,就立刻会引起财政危机,财政危机之后整个经济就会陷入非常严重的局面。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是缓慢上升的,其中跳跃性变化也在2009年, 我们不断的突出变化的结点,主要是想说目前我们又在这个结点相似的环境之中,我们决不能用相似的措施应对目前的局面,我们想突出的是这点。上一次措施的结 果怎么样现在还不知道,利弊得失大家众说不一,但是有一个明显的情况是债务上去了,杠杆率上去了。
2015-12-28 10:10:52
李扬:
前面花了很大功夫说状况,怎么处置?处置杠杆,在宏观上有分子 和分母对策,率是分子对分母的关系,主要有三项:一项是偿债,卖资产还债务,讲起来逻辑上是很顺的,但在经济下滑时这是一个不可取的行为,因为这时候资产 越卖越便宜,甚至卖不掉,很好的资产会出现卖不掉的情况。美国2008年的危机,他们当时出现了很多情况,像花旗,2分钱一股,还没人愿意买,这是一个很 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资产负债表衰退,所以为了避免资产负债表衰退,其实很多国家都不采取这个措施,如果不采取这个措施,所谓降杠杆是很难做到的。二是债 务减记,接近于赖帐,这个债不算了,不算就得有人承担,特别是对整个信用制度建设来说是非常强的负的外溢效应。三是由政府或者央行承接债务,能立刻使得债 务问题缓解的办法,但是是使债务问题当下缓解,长期持续了。如果政府承担,今后或增加税收,或增加政府债务,中国现在就处在这种状况。如果中央银行承担, 我们看到美联储的做法,其实我们也在一定意义上这样做,就要扩张资产负债表,中国的中央银行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央银行,我们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很快。如果 中央银行处置的话,要有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买的过程,一个过程是卖的过程。美国现在开始进入卖的过程,卖的过程会比买的过程还要长。大家都说美联储加息 好像损害了我们的利益,首先损害了美国经济的利益,因为利率一高,所有利率的产品价格会下跌。比如我有的国债原来价格是100块,一加息就变成98了,这 样一个全面性的资产收缩谁来承担?经济其实是很难承担的。因此我们预计,他加息的步调会非常慢,要配合他所谓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会使短期问题长期化。
分母对策无非是增加GDP,这里我们特别想说的是,有一个总体和 部分的关系,经济学家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有一些措施,比如说发展直接融资,对于部门来说是降低杠杆率的措施,但对于整个经济,经济放在一起时借钱就是我 的资产,大家会互相抵销,抵销之后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局面。对经济整体来说,融资方式的改变不改变杠杆率的状况,因此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 不断把GDP做大,稀释掉债务。前面讲过,债务在现代信用条件下是一分钱都赖不掉的,资产是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价格是不断波动的,如果经济下滑,价格是 不断下滑的。在这种情况下做事特别要有技巧和长期战略,我们也正处在这样一个时期,面对这样一个大的挑战,我们这个项目做了很久,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 的高度重视,我们会沿着这个顺序来应对这个挑战,理论的挑战和实践的挑战。
2015-12-28 10:11:14
李扬:
最后有两个期限的问题,就是结构性问题,刚才说的是总体问题。 结构性问题一个是期限错配,债务期限很短,资产期限很长,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务上。地方政府债务30万亿,地方政府资产100多万亿,从资产负债表角度 来讲,中国地方政府是没有债务危机的。但是这是总量,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都是短期的,都在三年以内,他的资产都是长期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如何使得 长期的资产覆盖短期的债务,就是一个需要用很多金融创新、财政创新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当前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再一个是资本结构错配,也就是非 金融企业债务率过高,债务率过高需要发展直接融资,发展直接融资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深层次结构问题。
总之,我们这个成果在院党组和各个兄弟所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 果,这些成果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我们感觉到,我们面临着一个世界性问题,我们同样也感觉到我们和全世界的经济学界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甚至由于中国的情 况正在展开着,所以我们有可能在信息资料上、实践上优于其他国家,因此中国经济学界是可以作出贡献的。谢谢。
2015-12-28 10:12:19
张国春:
谢谢。这项研究应该说搞清我们国家有多少家底是很有意义的,我上周也参加了国家统计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2016年要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来讲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和促进作用的。下面有请城环研究所的潘家华研究员介绍城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2015-12-28 10:12:58
潘家华:
李院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受委派,就赵胜轩副院长和李扬副院长共同主持的关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新型城镇化研究报告》,给大家作介绍。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发展作出了一系列 重要指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一体化指明了方向。中国社科院党组为此设立了新型城镇化研究课题组,由赵胜轩副院长和李扬研究员牵头组织了十个研究所, 包括经济所、工经所、农村所、财经院、金融所、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城环所、社会学所、世经政所和拉美所,103研究所60余位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分布 于中国的东中西部,就典型地区和城市的城乡一体发展开展了调研,形成了10篇研究报告。这样一个成果就是在这十篇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汇集而成,我们城环所也 是参与的研究单位之一,参与了中间的一些讨论。
今天的介绍是由城环所准备,可能对其他参与的学者有关的观点和结论表答得不一定准确,如果这些观点有闪光之处的话就是我们团队辛勤劳动的结晶,如果中间有表述不当就是潘家华的责任。
一周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 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我们这次发展调研、分析,充分表明了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在空间、规 模、城乡、产城一体、创新与传承、市民化方面,都需要统筹发展。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以人为本的有品质的城镇化,这就需要智慧精明的增长和提升城乡发展的一体 化,就要在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方面协同发展。
关于城乡发展,我们离不开一个话题,就是三农的问题,城市的发展 是借力于三农,三农也助力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两者的关系非常显然,新型的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和动力,因为只有快速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农业生产的效 率才可以提高,耕地、资源才有可能得到保护。这也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特别加以重视,就是耕地保护,我们有耕地红线,应该说保持得比较好,但是在城镇化进程 中需要占用土地、占用耕地,在占用耕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占补不平衡和即使占补平衡的情况下,很多补偿耕地的质量难以与被占用耕地的品质相等同。所以 我们研究团队明确的建议,我们应该划定农业保护区,将优质的耕地和现有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加以保护,对占用的耕地、土地一定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效果, 而不再简单的空间扩张。
2015-12-28 10:13:33
潘家华:
城乡发展的一体化,一个最大的难题和关键就是我们将城乡二元结 构集中体现在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就是城乡社保覆盖方面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社保体系相对来讲比较碎片化,而碎片化对于最缺乏保障的农民工群体相 对来讲是比较弱化的,要求的条件非常多,门槛设置的非常高,而且保障相对比较少。这中间也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人口输入地利益的问题和输出地利益的 问题。输出地就是农民工离开农村以后,他相应的权益是否还应该存在,输入地的规划、公共资源的配置是按照户籍人口,比如教师的编制,医院的床位,都是按照 户籍人口,而不是按照常住人口来配置的,所以存在着相应的不匹配的情况。这就给我们提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强调一定要提升市民化的水平。这就需要在城 市社会保障方面,一要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二要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水平,三要提速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均质化过程。我们调研组在广东深圳与梅州开展 了实地调研,深圳是一线城市,梅州是三线城市,这两个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很多转移到了梅州,但是梅州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和 农民工的回流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那么多,原因在于梅州的公共服务水平与深圳还存在很大差异,也就是说公共服务不光是均等化,更重要的还在于均质 化,质量水平上要有一定的保障。
农民工的市民化,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农民工以前叫流动人口,调研 组在最后的总体评估中说农民工群体是悬在半空的群体,因为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在一个地方比较长期地坚持下来,能够进行就业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这部分人口大 概只占农民工总人口的不到1/3。而农民工在城里就业,留在农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保障相应也难以得到落实,农民工基本上没有能力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 童接到他们的就业地,因为生活成本过高。这些年来,中小城市落户比较宽松,但对于一线城市、特大城市的落户,相对来讲是存在一定的门槛,这样一些门槛,比 如北京制定了积分入户的标准,这些是倾向于高端和社会精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但是对于城市发展的更多相对中端、低端的农民工,我们还需要考虑他们的实 际需要,考虑城市就业各个不同的层次。产城一体的研究表明,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产业的助推,没有产业,城市的发展就会出现所谓的鬼城和空心化。
2015-12-28 10:18:20
潘家华:
承接产业转移,我们需要在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作为城 镇化的一个动力。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的搬迁,而应该是资本、技术的整体转移,而不应该简单是一个搬迁。对于西部地区,服务业是相对滞后的,尤其是中高端的 服务业,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对于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也就是中小城市,对于解决1亿农民工的就地城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我们 在调研报告中涉及到财税和金融领域,财税、金融是城镇化最为需要的,财政政策资金应该保障农民工能够进得来,能够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公共资金要能 够留得住,支持他们的就业、培训、技能的提高,要能够过得好,要使他们能够住下来,资金支持方向就应该保障农民工,支持人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方面,现 在存在着财权、事权匹配度不够的问题,现在特别需要提升软件的基础设施,现在所有的城镇化集中在硬件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给排水,但是学校、医院、文化 设施这样一些软件的基础设施来讲是比较滞后的,而且城乡一体必须要重视和支持三农的发展。
关于生态文明转型,通过对中部的湖北省十多个市县的调研发现,在 空间、规模的资源均衡配置方面,必须要保证能够均衡、均质,要保证规划的权威性,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自然价值意识,使我们的生态资产能够保值增值。我们 特别发现,湖北荆州虽然是鱼米之乡,但是我们发现鱼米之乡不香,乌烟瘴气倒是省气。这就说明我们生态资产没有恰当的体现。
关于国际经验的借鉴方面,我们有两个研究团队,对发达国家和拉美 做了相应的工作。发达国家的经验有些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在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拉美的城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但是他们的一些教训也需要我 们吸取,比如在拉美,我们说二元经济,他们有四元结构,农村经济、外资经济、城市正规经济、城市非正规经济,使整个社会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
这个报告所涉及的内容我就给大家汇报这些。谢谢。
2015-12-28 10:24:29
张国春:
谢谢。下面有请科研局副局级学术秘书张晓晶研究员介绍我们院关于“十三五”规划研究的主要观点。
2015-12-28 10:26:01
张晓晶: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培林院长,在座的嘉宾,上午好。我受培林院长的委托,因为这个书实际上是培林院长和我们的蔡昉院长共同主编的,我是受委托来做这个汇报,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培林院长批评。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基本情况,“十三五”是未来五面发展中国的关键 时期,全国上上下下都特别重视,我们在2014年时就已经启动了这样一个项目,2014年末,今年年初3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样一个报告,先于 “十三五”规划建议正式公布差不多一年时间,这一点充分体现出了我们社科院研究的前瞻性以及对中央决策的参考咨询作用。因为如果我们的报告晚于这个建议, 我想这个作用就会小得多、低得多。
第二,这些研究是对于我们理解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的新形 势、新情况、新挑战、新趋势,对于我们思考未来五年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选择,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战略部署都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这直接借鉴培林院长在后记里面写的内容,我觉得是最准确的概括。
2015-12-28 10:26:55
张晓晶:
下面我简单谈一下书里面的内容,因为内容非常多,有21章,还不包括前言后记,所以择要谈一谈,有不少可能是我个人的判断,不当的地方请批评。首先谈一下“十三五”期间国内外的形势到底是什么状况。接下来讨论怎么应对这样一些情况。
“十三五”的国际形势我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长周期下的全球经济 新常态,长周期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的决策部门经常在提,过去可能讲得比较少。就是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现在全球处在一个低迷的阶段,或者说经济周期的下行阶 段,这是一个大趋势,这是全球的趋势,后面的驱动力可能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一个技术的驱动力,所以可能会呈现差不多50年的所谓的“康氏周期”,我们今天 说中国经济形势不太好,不要简单想中国的问题,要想全世界,大家日子都不太好过。从过去的大繁荣的时代到今天可能是长期低迷的时期,这是第一个大趋势。二 是我们会面临新的技术革命,这是技术层面。还有就是重写国际规则。从这两个层面来看,对中国也有巨大影响,现在都在说新技术革命的前夜,大家都知道前夜是 黎明前的黑暗,你那些东西还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应用,它对于经济的驱动力,这个技术还没有体现出来。在这个时候,中国有他的机会。特别重要的就是重写国际 规则,TPP、TTIP,很多的国际规则都在变化,而这些变化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社会的经贸投资的标准,这个标准对中国来讲是更大的挑战,我们也采取了 很多手段,“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实际是回应国际规则调整的手段。三是国家间的竞争加剧。尽管全球化以后跨国公司是主要驱动力量,但是危机之后我们发 现一个重要的特点,作为民族国家,它在背后的驱动力量将变得更强,这也使得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崛起的压力、成本都在上升,我提一下基辛格定律,他讲一百年总 会出现一个全球大国,他用了很多实政数据来考证,说这个大国的出现会引起国家间的高度竞争甚至是战争,他有很多例子。所以这对中国来讲我觉得是巨大的挑 战。
国内方面也是几个方面:首先是新常态,有几个体现,经济发展的增 速换档,我们已经不能发展那么快了,过去30年接近两位数,现在很可能是7%左右就已经很好了。然后是结构调整在加快,还有动力要转换,靠要素扩张已经不 行了,要靠创新驱动。所有这些,其实新常态给大家的是一个愿景,并不是我们已经实现了,而是要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2015-12-28 10:29:17
张晓晶: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相关的,一是经济下行的挑战,这是当前面临的 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十三五”我们必须要保6.5%,保不了6.5%,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就实现不了。所以经济下行的挑战对政策层面是一个直接的考 验。因为我们政府过去的很多承诺都实现了,我们想这样一个承诺也是一个庄重的承诺,一定也必须实现,这是一个压力。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民生短板,一个重要 的是七千多万贫困人口要解决。习总书记讲,我们小康的短板有很多,但是重要的一个是解决脱贫问题。第二个重要的是收入差距,现在城乡之间实际处在一个比过 去略微好的水平,但是我们深入研究会发现,这样一个机制性的缩小收入差距的体制机制有没有建立起来,我们认为还处在一个需要真正建立的过程中。还有青年的 就业问题,未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尽管总量上我们面临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但是结构上我们还有就业压力。当然,环境生态方面我们有巨大的挑战,天天雾霾。
面临国内外的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 提出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是本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相关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供给面上来着 手,所以叫供给侧结构改革。我提两点:一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只有这两条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根本的源泉。资源配置效率怎么提高?过 去30年我们怎么成功的?我们会发现下面几条都做到了,而且做得还是很好的:资源在产业间的转移,从农业到制造业,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幅 提升,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我们现在遇到了瓶颈。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遇到了什么情况?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对比较低,所以现在我们要想办法来提高第 三产业的效率。第三产业的效率怎么提高?那么多的垄断,那么多的不开放,这显然是约束提高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未来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完全有希望的,重 要的,关键在于要打破这些垄断,让服务业真正自由竞争,开放起来。
企业之间的资源转移,过去能看到的一个转移是国有、非国有之间的资源转移,过去较长时间是单向的,在今天未必是单向的,国企随着效率的提高,也可能会吸纳非国企的资源。同时,大中小企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资源转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都是要有利于效率提高。
2015-12-28 10:31:28
张晓晶:
空间转移,城镇化,城镇化是空间转移一个最重要的方式,但是我 想说一点,过去的城镇化更多强调了扩大需求,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潜力所在,这是很多政策文件中写出来的,但是仅从需求面来看的话,是忽略了城镇化最核 心的东西,城镇化是要提高效率的,没有提高效率,实际上没有资源的集聚,提高效率城镇化是不会发生的,完全消费型的城市会出大问题,甚至会消亡,过去都有 这样的事情,在中世纪的时候。所以我想空间转移很重要,一是城镇化,二是区域之间也有发展前途,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雁形发展模式也带来了问题,如果从效 率低的地区从我们要寨全球范围内配置我们的资产和产能,我们要走出去,我们要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这样有利于效率提高,其实美国是在全球更好的配 置了他的资源,所以他才会保持这样一个大国,很长时期不衰落,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现在要朝这个路走,但我们刚刚开始。
再就是我们要提高创新能力,配置效率只是一个方面。创新能力过去 很长时间是靠学习实践,这仍然是一个重要渠道,这是后发优势的重要体现,但是不够,我们还要自主创新,为什么要自主创新?因为我们离前沿越来越近了,你不 创新已经无法获得新的增长源泉了。这里面有一个例子,麦肯锡的一个研究,新兴国家的自主创新其实比较少,大概只有18%左右,发达经济体是45%左右。中 国在今天怎么样来自主创新,我提出两点,中国自主创新是有优势的:一是人多。人多力量大,这是真事,为什么?因为人多创意就会多,创意多就产生好的创新的 点子,概率就会非常大。二是市场规模大。什么叫规模效应,任何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子,在小的经济体无法去实现,因为他的研发成本太高,那样一个小的规模无法 弥补他的研发成本,在这个情况下企业是没有动力去开发这样一个新点子的。所以在中国完全具备这两个条件,这也是我们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来的比较新的一个 看法,就是要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作用,可能有很多人对这句话原来都不太理解,包括我本人。
2015-12-28 10:35:21
张晓晶:
最后总结三句话,因为我们的内容非常丰富,为了好记,总结三句 话:第一,要坚守一条底线。前面没有提,我们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国际分工挑战,国际分工挑战其实很容易迫使我们进入中等收入陷 阱,就是高不成低不就,高的技术竞争你拼不过发达经济体,而低的方面随着成本的上升,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成本相对又比我们有优势,低的事又干不了,高不 成低不就所导致的就是被国际分工体系边缘化,这是中等收入陷阱最基本的含义。面临这样的问题,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可以说在“十三五”期间是一个最大的风险。 但是要把它具体化,要防范金融风险,我们有很多风险在里面,如果出了金融风险,全面建成小康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经济没有增长,社会可能会出现大的动荡。 二是拓展两个空间。刚才提到了资源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全球化红利在减弱,如果说我们去改进国际规则,我们现在有很多进展,包括IMF提高我们的投票权, 人民币加入SDR,还有很多方面的进展,我认为这些都是未来利用国际国内资源拓展国际国内空间最重要的方向。三是三个关键词。这体现出了我们的前瞻性,在 我们的报告中最初就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到最后的时候,因为我们在最后修改时那个报告已经出来了,我们想改成五个,后来还是三个,能体现我们的前瞻性,没有 必要完全按照政策进行调整,我们提出绿色、创新、包容。这和五大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五大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而所有这些最核心的都是落实 到人,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创新靠的是人,我们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都是为了让人过得更好,绿色、协调是说我们要有一个自然、生态各方面的可持续发 展,而包容和开放则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开放和共享。
最后我想提一点,五大发展理念,或者是我们讲的三个关键词,不仅 仅是“十三五”规划实现的重要指导原则,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我个人认为它也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就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国成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这个目标作出巨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5-12-28 10:38:17
张国春:
谢谢张晓晶研究员介绍了关于“十三五”研究的成果和观点。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研究员发言。
2015-12-28 10:39:20
杨春学:
大家上午好。我是代表我们研究小组来汇报的,我们的题目是比较 敏感的问题,先说问题的缘起。中央领导与伟光院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理论命题特别关注。这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命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 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现在中国现实中的经济制度叫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肯定包含 私有制经济,这就和原来私有制对应资本主义,公有制对应社会主义不完全相融的,现在怎么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把这个说清楚,这当中特别敏感的是现实生活中公有 制为主体,是不是仍然为主体,这些年国进民退,争论中可以看到,其中一派学者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了。我们这个研究主要是从计量分 析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关理论性更强、更深入的思考将在另外一本书里讨论,大概明年中旬可以出来。
我重点汇报一下这本书,如果说有什么创新的话,核心是数量指标的 侧重方面。十八大报告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因此,资产应该是衡量主体地位的指标。这本书主要讨 论经营性资产,它可以反映不同所有制经济支配和控制资源的数量。我们用总资产的概念能够很好地衡量不同所有制的相对地位。以总资产来衡量不同所有制在经济 中的相对地位是更核心的指标,其他的就业、需求、产出等指标本身还不足。
现在现实中碰到一个问题,政府的各种统计数据中肯定没有公有制和 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分类数据,通常所使用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分类方法和数据,我们知道民营经济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公有制经济,比如混合所有制里面是集体 的还是国有的,怎么想办法把它分离出来。我们这项研究主要是以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库为基础,里面有一个公私分明的数据,就是实收资本,哪一块是公有性质的, 哪一块私有性质的。我们用实收资本这个基本的数据,再加上资本的产出弹性,资本的就业弹性,从混合经济中分解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成份,到底国资占多少比 重。
2015-12-28 10:40:02
杨春学:
我们的核心是分解混合经济中公有私有的成份,我们就是用普查数 据中的实收资本,那是公私很分明的。我们估算的结果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图)表格有两部分,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中没有第一产业,只有第二和第 三产业的,经营性资产,公有的是65%,到2012年是50.4%。对这个数据用一个说明,这里面国有企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是没有价值化的,如果把那部分 价值化以后占的比重肯定比我们现在的50%要高不少,从这个可以看出公有制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中国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是相对比较合理的状态, 特别是最近五六年,都是有进有退、微调的过程,学界争论微调的过程到底是市场为主导进行微调还是政府干预进行微调,争论比较大的是这个问题。实际上国有企 业改革仍然有很大的空间,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如何保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这是重要的基础之一。就业、产出方面,就业方面国有经济的 比重达幅度下降,从2004年的49.7%下降到2012年的25.1%,产出从37%降到了32.4%。也就是说,从就业、产出等指标来说,公有制经济 已经让位于非公有制经济了,但是公有制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就是大于它量化指标的比重,我们的公有制经济当时是32%,但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不是32%的比重,这个影响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集体退出,因为农村土地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尽管在总产值中占的比重很小,但是是大量农村人口比较稳定 的重要基础。二是国有企业集中于金融、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的核心领域,他们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很大。
结论: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所有制结构都处于动态调整过程,发达国家也是这样的。在某一个特定历史阶段,我们猜测肯定存在适应这个国家特殊国情的所有制结构问题,我们中国要立足国情,解放思想,寻求最符合国情的最适度所有制结构。谢谢。
2015-12-28 10:43:58
张国春:
谢谢。下面有请工经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5-12-28 10:46:54
黄群慧:
尊敬的培林院长、尊敬的各位同仁,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 午好。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来给大家谈一谈我们作为一个智库,发挥功能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点研究。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要是从事三个方面的研 究:一是产业经济,二是区域经济,三是产业管理。就是资源配置,有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也有区域之间空间的配置,还有企业之间的配置,其实我们是研究现实 经济,所以三个方面都有。我们正好依托的是三本杂志,《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和《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以及三个相应学科的智库,中国工业经济学 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正好对应这三各学科。
在这些支持下,经过院党组的批准,我们建设了一个智库,叫做“京 津冀协同发展智库”,我们马上就要正式挂牌。这个智库基本的定位是落实中央的三个定位,是对社科院的三个定位,我们联合了京津冀三地的有关社会科学研究的 人才,形成了一个有关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社会科学创新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理论创新、资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的功能,我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有一 些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们的研究成果很多,我这里从三个视角谈一谈。第一,工业化进 程。因为我们的研究对全国的工业化进程做过系统跟踪的评价,全国的水平评价也具体到每个省、每个市,全国在2011年以后已经到了工业化后期,按照十八大 的要求,我们会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因为我们还有五年的后期阶段。但是各个省级区域差别是巨大的,北京、天津在2010年时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 化,我们叫做到了后工业化阶段。当时河北只是在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因为工业化往往代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本身的经济 现代化水平,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落差。当然也可以从中看出三地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对三地工业化的水平研究都是针对性的, 针对他研究相应的结论,因为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他们的主导产业都会不一样,北京、天津因为到了后工业化阶段,相应的主导产业是服务业主导,发展的余地比 较大,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高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河北来说,因为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增长速度可能会高一点,但是主要是在重化工阶段,恰恰和产 业结构是相吻和的,我们会从工业化视角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
2015-12-28 10:47:06
黄群慧:
第二个视角,产业协同角度来研究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京津冀本身 的产业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天津和河北主导的产业还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就像钢铁,尤其河北,河北钢铁在整个产业占到33.04%,刚才主持人谈 到为什么有雾霾问题和这个直接有关,因为占的比重非常大。北京的产业主导主要是汽车制造业,我说的是工业的。天津和北京比较一致的是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 设备产业,都是排名第二。即使是有些产业,像北京、天津的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河北基本没有进入前十名的行列,仅占河北1%左右。北京医药制造业占5%左 右,也不在天津和河北的行列,他们之间的产业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是想进一步研究,由于京津冀现在雾霾比较大,如果从产业角度来看,首先要解决产业的 生态系统问题。我们说的产业生态系统和真正的生态不是一个概念,现在生态理论叫创新生态、产业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但并不真正是环境,产业之间的 协作问题。
2015-12-28 10:49:09
黄群慧:
其实未来的京津冀问题应该通过现在的交通一体化形成一个产业对 接协作的优势,构造一个一体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解决现在关注的环境问题,是这样一个逻辑。因为产业生态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三地都是基于本省市的基本情 况来发展工业,发展自己的产业,慢慢演进发展的结果。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把京津冀作为整体的产业生态系统来考虑,作为整体的产业生态系统考虑,首先要 有创新生态系统,就是要有一个研发,包括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供应商、创新联盟、技术中介,这之间形成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同样还有一个生产的生态系统, 包括企业的生产制造,设备制造商、生产服务性提供商等等中介组织。还有用户,应用生态系统。这三个生态系统就形成了一个整个的工业或者产业的生态系统。要 想形成这个产业生态系统,基础设施支持,交通一体化这方面要跟上。同样,劳动力、资本、土地、环境这种要素供给也要跟上。整个的政策体系要把它作为京津冀 一体来支撑,包括国际环境、社会文化,我们调研中有的说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文化就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文化的差异往往也影响了未来的协同发展。如果按整个产 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来考虑问题,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提出一些比较新的观点,比如说这是我们研究院提出的一个观点,大家都认为北京将来协同发展,北京可能就不能 搞工业了,应该把工业都包到河北或者外地,其实这个外地对工业有一个误解,其实北京也可以发展工业,但只是要发展什么样的工业,你是在整个产业工业生态系 统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就是工业对首都核心功能也是有意义的,国际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理论,叫产业工地理论,如果一个产业在你这个地方没有真正到制造的话, 可能连研发慢慢也会移出去,当然这是一个国家的视角。
对整个京津冀来说,整体要规划研发、制造,形成一个三地协作的产业链,三地协作的价值链,三地协作的创新链。北京需要根据产业链的特征,产业基础,以及和天津、河北的配合,选择相应的发展战略,并不是完全不可以。
2015-12-28 10:51:43
黄群慧:
我们还有一个研究视角,除了真正的针对京津冀内部三者之间关系 的研究,我们还要研究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一体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上海、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区域作为一体化来说它们有什么样的异同,这里展示了三大城 市群的一些基本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把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从产业角度进行比较的话,也可以看出各自有各自的产业基本定位,为什么京津冀雾霾比较 厉害,是因为京津冀的优势产业从全国来看,京津冀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粗加工的产品领域,包括原油、焦炭、纯碱、乙烯、钢铁、玻璃、汽车、手机等 等。珠三角主要是电子产业,像电视、空调、家用冰箱等等。长三角比较全面,像轻工、重化工、电子、机械等等。我们基于这三个区域比较,分别对京津冀协同发 展的战略提出一些建议。我们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比较发展早,他的推进模式我们可以认为是基本以市场为基础,自发的经济一体化模式,属于市场演进型的。这个模 式的好处是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因为是政府推动的,是属于政府强力推动,这种推动有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未来还会逐渐 形成一个市场的作用,但是现在由于政府的推动,已经发挥了很有意义的作用,就是针对行政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合作制度安排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区域竞 争大于合作,以及向中心城市的附带功能作用不够,包括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等等问题,都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中央强力推动一系列的安排,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 做法。长三角由于长期的市场演进,有很多问题由于行政分割解决不了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提一些建议,也可以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
我就简单谈这三方面研究的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5-12-28 10:52:06
张国春:
谢谢黄群慧所长。下面有请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研究员介绍中日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5-12-28 10:54:27
杨伯江:
谢谢,各位上午好,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媒体记者朋友们。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谨代表日本研究所就过去一年来日本研究所的智库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即将过去的2015年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节点,中国外交也有一系 列重大的议程安排,从日本研究来看,这注定是一个丰收年,是一个大年,在院党组的有力领导下,日本研究所智库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高质量成果。我主要 汇报两项:一项是我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推出了《战后70年轨迹与走向》这样一个重要的研究专 著。这样一部60万字的日本研究专著是在日本研究所一年之内所主持的七次高端的学术研讨会基础上,由30位当今中国日本学界的知名学者集中完成的,全书达 到了60多万字。它从历史的纵深与现实的横断面对70年来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潮、外交、安全以及中日关系等等进行了全景式系统梳理与深度分 析,并提出了前景预测。
这样一本书在形式上是通过论文集来体现的,但是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一部非常浓缩的精华式的专注,有很高的含金量,近期将由社科出版社推出。这本书的作者主要是由我们当今日本学界的60后、70后乃至80后相对年轻的专家学者们所组成的。
2015-12-28 10:54:39
杨伯江:
第二个要汇报的是在过去一年来我们密切关注和跟踪了研究对象国 的形势发展和重大事件,提交了重要的政策研究报告。特别有两点:一是跟踪研究对象的安全政策,也就是9月19日新安保法通过及其所体现的日本安全政策在战 后以来最大的一次严重蜕变。二是战败70周年之际,在8月14日发表的安倍谈话及其折射出的日本要释放的政治外交信号,对他的分析和研判,并提出了相关的 政策建议。这样一系列成果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
此外,根据院的统一安排,我们还完成了大量的上级组织交办的研究 任务,由于各方面原因在此不一一汇报。在上述一系列成果中,我们所达成了一些基本观点,高度概括如下:基于战后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这样的内在 逻辑,日本的政治大国化尤其战略必然性。相应的中日关系,在现实的小周期与历史的大周期这两个周期的同步作用下,正在进入一个为期较长的战略错间期和战略 相持期,尤为敏感和复杂。这种敏感性、复杂性既来源于日本自身的战略走向、来源于中日竞争态势,同也来源于日本问题与中国国内社会政治的高度关联性。惟其 如此,日本问题、中日关系对于外交需要放到国际关系的大局上分析,需要放到中国外交的全盘中去处理,需要我们更审慎、灵活、有利有效地予以反映和应对。
2015-12-28 10:56:52
杨伯江: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汇报的上述成果是在长期深入的对日本 的学科研究、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在大量而有序的国内外调研和交流的基础上取得的,它直接服务于我们的外交决策,特别是对日外交决策,发挥了中国社 科院日本研究所作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同时,这样一系列研究展开的过程本身无疑也将有力的促进日本乃至国际关系的学科建设和发 展,最终实现二者之间的互为基础的良性循环。
我们对此给予高度期待,正如培林院长在主题报告中所提到的,中国 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作为中国社科院的一个所,在过去一年来围绕我们的研究对象国的重大战略动向,围绕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我们展开了前瞻性、针对性和储 备性的政策研究,完成了一批中央决策所需要的高质量成果。当然,今年是这样,去年也是如此,前年也是如此,包括在去年的APEC期间,而且还有不少成果是 在路上,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的日本因素分析,作为中国社科院国际片总课题的一部分,我们的成果也将在近期有望问世。
总之,在院党组的领导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做好学科研究、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智库研究、政策研究,为中央科学决策服务得更好、更高效、更给力。谢谢大家。
2015-12-28 10:58:57
张国春:
谢谢。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研员介绍全球智库评价报告的主要观点。
2015-12-28 11:01:18
荆林波:
尊敬的培林院长、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汇报三个内容:一是关于全球智库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全球智库100强排名。三是思考。
大家知道,关于全球智库的评价,全球目前有一家宾夕法尼亚大学麦 甘做的。可能媒体朋友不太知道,麦甘博士做的这套东西错误百出,我们国内目前有两家机构做了国内的智库评价,前一段四川也有一家,我们试图在我们院的领导 下构建一套全新的评价模式。我们这个评价模式简称AMI,A表示吸引力,M表示管理力,I表示影响力。三力之间相互影响,吸引力相当于一个漏斗,M相当于 孵化器,I相当于一个喇叭,吸引力里面重点考察智库时是考察四个维度,一个是声誉,二是人员吸引力,三是成果,四是资金。相应的指标非常细。这个分析到目 前为止国际上和国内都没有人按我们这么细的方法去研究一个智库。
管理力,我们认为一个智库的管理力包括硬件和软件,所谓硬件是战略、组织、系统,所谓软件是人员、风格、价值观、技术,这是管理学上经常说的7S模型,我们按照这个来考察。我们又有若干个细分指标进行打分和评价。
影响力有四个二级指标对智库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分别从政策影响 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进行分析。我们有若干个三级指标、四级指标、五级指标对智库进行打分。我们目前有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 三级指标36个,2015年评价指标体系总的分值是283分,因为有些指标不太好取,今年就没有采用。
2015-12-28 11:01:40
荆林波:
我们这个体系和以往国际上、国内同行的区别和差距有四个特点: 一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现在的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是主观评价,定量评价很少。二是评价指标体系AMI切合了智库的工作流程。三是覆盖面广。四是注重发挥专家 和第三方评估的作用。我们的报告中展示了我们在全球和国内走访了100多家智库,进行了2万多份专家问卷。
再就是百强的排名,发布报告很多人都关注排名怎么排的,我们选取 了全球1781家智库作为来源智库,最后我们的目标智库选了359家智库,对这359家重点智库又选100家,这100家的分布是美国最多,18家,德国 11家,中国和日本各9家,我们评价中心隶属社科院,我们的评价中没有把社科院放在里面,避免隶属关系影响我们的评价。
我们提出一些思考,构建中国特色的智库应该怎么做,我们提出了一 个智库的罗盘,要通过这个罗盘打造智库。要突破三个难题,一是中国特色智库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独立性的问题。现在很多国外的声音质疑中国的智库有没有独立 性,当然我们对独立性有观点的独立性、财务的独立性、组织的独立性,这三个维度考虑。二是多元化,目前来看政府支持的智库偏多,民营的社会资本怎么构建多 元和智库。三是智库能不能提出独立的话语,有话题的设置权,像“一带一路”,这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很好的话语权的问题。
再就是如何处理好六大关系,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些研究机构,我们 社科院是三大定位,我们要做最高的学术殿堂,又要兼顾智库建设,这就涉及到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的关系,科研考核和智库考核的关系,内功和外宣的关系,智库 建设和后勤保障的关系,立足中国和国际化的关系,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智库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关系。谢谢大家。
2015-12-28 11:04:48
张国春:
谢谢荆林波主任。下面有请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灵桂研究员介绍国外智库对“一带一路”问题的关切回应的研究思考。
2015-12-28 11:05:57
王灵桂:
尊敬的培林院长、尊敬的主持人、媒体朋友,各位来宾,亚太与全 球战略研究院是社科院党组确定的首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研究重点是全球战略和“一带一路”。根据发布会要求,今天我向大家 汇报的内容有三个关键词:一是中巴经济走廊,二是“一带一路”,三是智库建设。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 一路”合作倡议实施和推进过程的首发项目和旗舰项目。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中巴两国领导人围绕“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实施达成 了包括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在内的广泛共识。中巴经济走廊是海丝和陆丝首个交汇点,既是首发项目,也是旗舰项目,它的成功与否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进和 实施作用非常巨大。古老的丝绸精神是全世界的共同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会议上讲,丝绸之路把中国 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播到了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在文明的交流史上写下了非常重要的篇章。两条丝绸之 路的开辟,造就了古代东西交通的两个主动脉,在长达2200多年的历史中曾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过世界,对世界闻名和经贸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马克思认为,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火药、罗盘和印刷术是预兆 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英国的哲学家培根也说,它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英国的历史学家克劳利说丝绸之路使得欧洲和东方两个经济 系统联系在一起,在东西两个半球之间输送商品,促进新的品类的产生和选择概念的形成。他还专门指出,他把东方的味道、思想和影响以及某种浪漫的东方主义带 到了欧洲世界。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 提出的,在博鳌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他在主题演讲中讲,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中国社会科 学院副院长蔡昉先生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实际是在一个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思路之下形成的一个大战略,注定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既反映了中国和平 崛起的利益诉求,又符合沿途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需要。
2015-12-28 11:06:27
王灵桂:
始于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通过陆路和海路开通了中国与西亚、 中亚、阿拉伯世界乃至欧洲的商业、文化、科技、宗教和外交联系,曾经照亮过欧洲中世纪黑暗的天空。今天“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也必将造福沿途沿线国家 和人民。习主席在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讲,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了传送的友好篇章。 因此,“一带一路”的命名起源于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古老历史,既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自身吸纳和借鉴其他文明优秀成果的过程,更是世界经济交通文明交流史 上的典范,这个概念和倡议的提出是中国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政府植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21世纪向世界敞开的怀抱。
从2015年4月开始,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 智库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院由我主持全球智库国际战略观察,看中国和看世界两个系列。这两个项目涉及到全球1000多个重要智库,主要是涉华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在国内有关报刊上发表了观点。之所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信息,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研究国外智库成果的过程中,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研究成果 过程中,感到很多国外智库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志着中国在国际战略地平线上喷薄欲出,中国故事是一本厚重的巨著,对发展中国家乃至发“一带一路”达 国家有重要的启示,中国声音、中国文章因此也成为各国智库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好中国,对中国的研究已经成为显学,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 悟透中国,因此,世界各国智库纷纷高挂了中国研究的金字招牌。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习近平主席正在把中国从一个跟随时代的奔跑者转 变为具有创新力的引领者。IMF总裁拉加德也讲,“一带一路”对中国有利,也对世界有利。两者的命运因此关联在一起。
2015-12-28 11:08:41
王灵桂:
中国在国际战略地平线喷薄欲出是近百年来世界上首个和平崛起的 全球大国的一种预兆。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怎么和世界共享、共存、共富、共信,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中国道路的发展打破了大国崛起的范式,变高峰型格局 为高原型,群型并起成为常态,这对中国,对世界来讲是机遇还是挑战。中国的企业跻身500强龙虎榜的家数越来越多,财富由西向东转移还是由东向西转移,中 国溢出的红利如何精算等等这些课题都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课题。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等为代表的一千多家智库一直顺时而谋,在着眼、 着墨、着手研究“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战略、安全、经济新景观,他们的代表性经济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认为“一带一路”是“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 的延伸,涉及世界各地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与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草原之路倡议对接,彰显了共赢的理念。二是丝路基金、金砖 银行、亚投行促进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改革,推动国际经济体系的规则建设。三是亚信、上合、始于亚洲,终及亚欧,起于经济,着眼安全。四是中国的国际存在 更加强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建设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正在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五是多极化导致国际舞台扩大,中国或先从区域安全着手,建立亚洲共同体, 最终实现世界共同体。六是在共同繁荣、同舟共济的前提下中国迈向地区和全球大国的努力进入了新的阶段。七是中国在负责任的参与世界经济秩序的维稳,以及国 际政治、安全领域的协调,致力于世界和平方面进入新的阶段。八是有些智库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新中国继“三个世界”理论改革开放思想以来对世界思 想界和战略界贡献的又一个重要的思想。
2015-12-28 11:12:06
王灵桂:
我们通过这个智库的研究,分享他们的成果,感到确实是仙山不 俗,静虑深密,功力上乘。我们感到这里面有羡慕好学的,希望分享的成份,也有警觉妒忌,焦虑、试探或者抹黑中国谋求共利天下真意的现象。因此在研究中我们 感到,智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境界:一是战略性:要紧盯战略博弈,脚步紧跟时势。二是前瞻性:要开阔眼光,号准世界脉搏。三是对策性:要站稳脚跟,抽丝剥 茧。四是动向性:仰观云飞、静听风过。智库应当始自学术,终及国家。
总之,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学博大精深,上述智库命题非常 宏大,破题也非常不容易,面对国外智库的不同态度,在媒体朋友的帮助之下,我们将不断加强同各国智库的沟通、交流和磋商,力争消除歧见,增加共识,为“一 带一路”共创和谐氛围,这是我们的历史机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国尽力,自当从本职做起,“有意烧香,何须远游西方;真心学佛,东土便是名 山。”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5-12-28 11:14:03
张国春:
我们的议程到这里意味着今年度的两场发布会基本发布完毕,上周 是基础研究专场,今天是智库研究专场。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还有若干场专题性的发布,这些成果也是2015年我们院年度代表性的成果,体现了我们院在相关 领域的全新水平,希望媒体在后面几场发布会继续给予关注和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5-12-28 11:14:32
[责任编辑:邹文娟]
【相关链接】关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 的新闻
-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 (2017-05-18)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5年度重大成果系列发布会——基础研究成果专场 (2015-12-25)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3年科研成果 (2013-12-24)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 (2010-12-15)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