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13)
“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中国文化网络传播”
来源: 新浪 2015-12-18 14:10主持人:
各位嘉宾,各位学者,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听众朋友,大家下午好!
在水墨乌镇,有一场中国文化的名家云集,不容错过;在枕水江南,有一场中国精神的网络表达,不可不听。那就是我们现在即将开始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子议题,我是主持人曹雅欣,来自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欢迎大家的光临!
中国文化,是历经五千年实际检验的、最为优秀的传播内容,网络传 播,是足以改变时代进程的、最为优质的传播方式,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就是要探讨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经典永存的、能够获得全球认同的共同价值,为当 今网络世界提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精神倡导。在今天议题的最后,我们还将和各位主讲嘉宾一起,共同公布《互联网传承优秀文化倡议书》。同时中国互联网发 展基金会也将联合100家单位共同发布发展网络公益倡议书。
首先,让我们有请第一位主讲嘉宾,本次议题的主办方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的秘书长,法人代表金海峰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国学与互联网+》。有请!
2015-12-17 14:33:56
金海峰:
各位尊敬的来宾!我先做个抛砖引玉的砖。我今天向在座的各位汇 报的题目叫“国学与互联网+”。其实后面还有一个括号,括号里边是什么?大家可以随时的填充。对这个题目其实引起很多容易的误读,我们把国学语作为固定的 形式,十年来中国文化传播研究会还没成立,之前有志于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学者就在做着这样的事情,把中国文化与现代需求做一个对接。我们做了国学与领导干 部修养、国学与企业管理之道、国学与社会教育传播。十年的时间,我们发现从个人的力量走到一个具体的场子里边,这种传播力量是很弱很弱的。所以恰逢互联网 时代,我们就把国学与互联网融在一起了。
正巧又赶上了我们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我们就把这两个 概念融在一起,中国文化与互联网再加一个第三要素。一旦三位一体,你会发现无论是对于互联网内容的丰富,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式发展 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助力。我们的三元素实质上有一个理论的支撑,那就是下面给大家介绍的这三个文献。一,中国文化,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中庸是什么呢?好多 人觉得它很深,你要理解它,把它颠倒过来念,庸就是用,准确解读就是执其良好端,用其中于民。把这两头用中间。再深入解读一点就是中国哲学的巅峰之作,称 之为儒家群经之首的《周易》,它说行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上、形下一般解释成两层,一种是精神文明,道的层面,一种是物质文明,器的层面。实 际上古圣先贤非常智慧,里边提出没有注意的形,如果没有中间的形,这句话完全可以改成为道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下者谓之道。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它有两形。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理论道的层面,互联网正好是一个平台,作 为形的层面。再加上第三要素,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优势发挥出来。这个问题在道家的老子这里边也有过解读,过后还有更优秀的学者做深入的剖析。老子说“道生 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定记住这个“三”。借着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也就是按照这种“三”的结构方式组成的,中 国文化在网络传播上怎么以研究立会的。
2015-12-17 14:47:52
金海峰:
实际上我今天的汇报与其说是一种学术的思考,更不如说是一种项 目的推进。借这个机会把题目向大家做一个诠释,把我们这个组织向大家做一个介绍。但是这个组织,这个名的由来在中国人看来是非常重视的,中国人特别重视起 名,说“名者命也”,你既然有了这个名就要有这个担当。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也是按照“三”的理论做了三个事情:一是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怎么能够把五千 年中华优秀文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转换过来,那是从从古到今的。二是网络文化的未来发展。我们怎么能够实时关注网络出现的新的文化现象,从学界角度对未来有 一个导向性的思考。三是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按照这样的方式形成了研究会的三大宗旨,每一个宗旨下面也都是按照“三”的方式分出的研究课题。也希望大家一 起来参与这个课题。
从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上我们做了三项:一是三百工程,二是诗书礼 乐。三是子曰师说。三百工程,我们准备集聚百名爱心专家,然后把百部国学经典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把它视频化,把它即时化,把它多相化,然后在百网进行公益 传播。如果全世界关注中国文化的学者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一起来做。在这之后我们肯定邀请于丹老师作为我们的专家。
诗书礼乐是什么?这个非常有意思,传统文化回归之后,我们现在对 青少年的教育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状态,但是总觉得不系统。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让传统文化走出一条新路?中国早期在孔子那里,孔子当年教学就用的是“诗书礼 乐”。孔子一生教学,有的时候讲得好人很多,讲得差人走了。中年的时候找到了诗书礼乐的体系,弟子非常多。
我们知道儒家62经,那里边《春秋》作为历史是孔子晚年之后才开 始整理的,而《周易》作为哲学不适合青少年教学的。所以诗书礼乐这个体系今天借着世界互联网大会向八方来宾做一个推进,如果大家能够对这套体系认同的话, 可能是今后传统文化传播的非常好的方式。为什么呢?因为诗是一种谈吐的训练,书是一种文笔的锤炼,礼是举止的修炼,乐是性情的冶炼。
在整个中华文明中比较起来是这么一个特征,,经史子集太学术了, 我们一般人看不懂,琴棋书画太艺术了,不用一生的经历都难以有成立。文博考古太技术了,没有综合学科的能力都不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起来的话诗书礼乐 正适合于大众传播。当然这是我们其中的一项,传统文化的一项。
2015-12-17 14:53:21
金海峰:
第三个是子曰师说。实际上是我们的微信号,这件事给我的触动特 别大,因为在这之前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在学校有了这么一门课,也形成了一本书。但是用传统的方式出版之后一直传之不广,前年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 究会副秘书长曹雅欣,她用国学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一下子政府、社会、媒体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现在这位年轻的学者也出书了。也 是把中国文化进行现代转换的一种思考,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探讨。
第二个要素是网络文化未来发展。在这里边也要做一系列的工作,其 中一个最著名的,叫做网络中国系列,文传榜是网络中国2015优秀作品评选,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怎么能够在网络世界把中国文化随着未来的需求拓展开来。还 有一个微信号,叫做学习经典,这里边有多重意思,大家可以去分析。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所以说我们的领袖引经据典,全世界也在这方面逐渐的 对经典越来越熟悉。但是经典的来源,经典的解读,经典的意义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诠释开。
第三个我们要做一个高端智库。要融入一批在这方面有爱心的专家,咱们一起来研究中国文化怎么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国学与互联网+”第三要素,这个模式就是我们先抛出的尝试。
最后一个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我们也做了几项,一个是中外文化书院联盟,现在已经有5家和我们一起合作了,我们准备做50家。因为有了互联网,中国文化向四海传播就非常的便捷。
五天前我到了新西兰,正好是随着伊利公司去的,解读当地企业文 化,和当地文化对接。深深感觉到一个问题,我们要做中外文化书院联盟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祖国的文化。实际上这些需求比较起来都没有现在向海外走出去的企业 对文化需求的渴望强烈。企业的需求是一种刚需,如果这些人走出去,没有自己文化的烙印就不知道怎么样给自己做定位,也不能够更好的和当地文化进行文化的交 流。这一点推而广之就是我们今后的“一带一路”文明对话。
实质上我把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的工作作为一项课题,在这里向大家做一个介绍,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
2015-12-17 15:00:44
主持人曹雅欣:
各位朋友,相信大家对于昨天大会开幕式记忆犹新,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昨天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说: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这个中国千年古镇上落户。在这个江南古镇 水路蜿蜒的文化驿站上,在这个国际大咖高峰对话的网络盛会上,正是融合了传统的中国文化表达与现代的网络纵横态势。那就让我们有请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 卫,他的发言题目是《网以载道——对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及互联网治理的思考》。
2015-12-17 15:05:54
卢卫: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论坛,作为从业互联网的人士对于网络文化这一块确实没有更多的研究,但是也是想结合这么多年对互联网的经营、互联网的管理、互联网的治理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我想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想谈谈中国网络传播的三个支点,第二个部分谈一下中国优秀文化治理的意义。
文化只有传播的过程当中才有生命力,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传播媒 介有很多,有金石、丝铂、竹简等等。后来出现了我们的现代的媒体,以及互联网,然后我们传播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主旨演讲所 说的,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我想有三个支点。一个是主题问题,谁来传播,第二是传播什么,第三个是动力问题,何以恒久。
我们讲主体,主要是包括从互联网的角度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网民 几个主体,我们人民网、新华网为代表的重点的新闻网站,包括地方的新闻网站。第二方面是企业,比如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中兴走出去的过 程当中,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大力传播我们的网络文化。也包括新浪、搜狐、网易这样的门户网站,也包括腾讯、百度等等这些互联网企业来传播。同时还有我们在商 贸中,比如说阿里的海淘、腾讯的微信以及360UC浏览器。第三个就是我们网民,我们网民达到了6.7亿,我们网民使用互联网过程当中,成为我们中国文化 传播的重要的主体;大家知道我们网上发一个贴子,发一个照片,或是微信圈发一个微视频都是成为我们文化传播的一个符号。
第二个就是主题问题。文化本身它确实外延是很广泛的,有宗教、文 学、艺术、饮食、建筑等等各个方面,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重点在哪里,我个人觉得两个原则,一个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并重,既要传播我们历史悠久 的传统文化也要关注与时俱进的当代文化。第二个就是要创新话语体系,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核,展现我们的中国精神。具体来讲我觉得就是要在网络文化传播中贯彻 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开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的价 值。
2015-12-17 15:07:57
卢卫:
第三个就是动力问题。关键在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对优 秀文化的深层热爱。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通过学校的教育,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以及我们很多影视作品让我们广大网民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历史 渊源、发展脉络和走向。以及我们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和特色,来挖掘我们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认同感,来提升我们传播中国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我 讲的三个支点。
第二个我想讲一下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互联网治理的借鉴意义。 我觉得第一个,以人为本是互联网治理的一种价值追求,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老子也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易 传》以天地人并立为“三才”且以人为中位。因为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再加之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合上,是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宗旨。而这正是互联网发展和智 力的重要价值追求。我们知道互联网进入中国21年,在传播优秀文化,推动普及教育、表达意愿诉求等方面功不可没。互联网企业不但有创新,而且更重要的它从 用户的体验出发,提供了很多便利的产品和服务。再有我们很多相关部门在互联网治理过程中开展了很多多次专项的行动或是活动,我认为也是本着以人为本,保护 用户权益,为用户提供清朗网络环境为目的的。
第二个方面是以和为贵,是互联网治理的内在要求,孔子说“君子和 而不同”,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还有孟子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指在多样矛盾的差异中实现统一,和谐发展中求 和,开展竞争。我想互联网发展也好,治理也好,也应该是如此,互联网是覆盖全球的网络,互联网治理离不开全球各国的努力,习主席也都曾经谈到过要摈弃这种 冷战思维,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和互联网管理政策。我们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全球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建设网络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前提。所以 我们所建设的互联网是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
2015-12-17 15:12:40
卢卫:
第三,见利思义是互联网治理道德的坐标。我们必须以道德为指 导,做到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反对“见利忘义”、“为富不仁”。希望我们互联网企业坚守商业伦理,履行好政府和企业用户、股东等各方面的相关方的利益,以 及我们的行业和社会环境的这种社会责任。今年11月24号中国互联网协会也办了一次第二届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20几家大的互联网企业都共同签署了相等互 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宣言,从10个方面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全社会做出郑重的承诺。
第四个我想谈的就是“生生之道”是互联网治理的思维参照。刚才嘉 宾也都谈到,周易里面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的一个量变过程,所以我们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持续发展的。特 别是对于我们互联网的发展来说,必须选择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比如说,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思路上,我觉得要摒弃烧钱吸引用户的模式。比如说在构建 良好发展环境,大型互联网企业应该做好表率的作用,应该打造一个融合、开放的生态,在网络安全方面切实保障我们的网络安全。在互联网的普及和平衡方面我觉 得要全球各国加强协作,共同缩小信息鸿沟,做出努力,我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5-12-17 15:19:33
主持人曹雅欣:
一场世界互联网大会,让互联网国际精英,从世界各地出发,到中国乌镇相会。水乡正像是东方文化形象,上善若水;网络正在联通世界思维,覆盖全球。
关于互联网与东方文化的结合点。下面就让我们有请凤凰网总编辑兼副总裁邹明先生,他将解读《互联网+东方智慧》。
2015-12-17 15:22:38
邹明:
各位老师、各位学者,大家下午好!
昨天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到最后引用了一句《周易》中的话,不知道大家记得不记得?这句话实际上主席在一年半之间用了四次,我们凤凰网昨天专门就这句话解读发表了一篇文章。这句话就是“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也就是说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我们共创美好的明天。
今天特别高兴能够来到这个论坛,根据论坛的要求我想和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在从事中华文化网络传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一个概念,认为公元前 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在不同的古文明地域,出现了一大批充满终极关怀的精神导师:比如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的理性光芒、道德的火焰,他们对人类自身价值的思考,超越时空,至 今照耀着我辈。
本世纪之初,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抛出了一个关于“新轴 心时代”的哲学命题。他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 代”。那么在新轴心时代,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或将在世界文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一观点得到当代很多著名哲学家的积极回应。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毫无疑问,现代文明的快速演进,与一波接一 波的技术革命密切相关。今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极大缩小了地球上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距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 话、交流、融合,必然会形成更多基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共识。
2015-12-17 15:24:43
邹明:
那么站在这个原点上,甚至,站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点上, 我们确实需要从快餐化、碎片化、泛娱乐化、以及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横流的现实中,好好回望一下全球华人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回望一下我们五千多年没有 中断的中华文明,思考我们在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思考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如何在全社会重构这样的道德理 性与文化情怀,找回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塑造贯通古今的中国价值与中华精神,恰恰是当下中国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从凤凰卫视到凤凰网,我们从创建之日起,就始终把“守望全球华人精神家园”作为一面旗帜;在我们的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或者说,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凤凰网最具辨识度的核心基因。
2001年,凤凰网创立了整个互联网中最早的佛教文化频道。佛教 频道的定位是“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公益性频道”。10多年来,佛教频道的活动足迹遍布两岸三地以及东南亚,世界佛教论坛、香港佛教 之旅、台湾灵鹫山水陆法会、印度尼泊尔朝圣、泰国佛教救灾、台湾环岛佛教巡礼等等,很多专题报道及体验活动,既为内地受众了解海外佛教发展提供窗口,又在 两岸三地乃至海外华人圈之间搭建了心灵沟通的桥梁。目前佛教频道无论访问量还是影响力,已经成为全球佛教圈最具公信力、权威性的媒体品牌。
2015-12-17 15:33:53
邹明:
2014年,凤凰网联手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具生命活力的千年学 府岳麓书院,共同主办了“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海内外近300名学者专家担任评委、数亿凤凰网友参与,我们组织了首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 奖、国学成果奖和国学传播奖的评选活动,我们通过凤凰网现场直播了一系列的文化讲堂。去年9月底,我们以最虔敬的方式、最隆重的仪轨,在岳麓书院的千年庭 院里举行颁奖盛典,向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的优秀学者、机构致敬,向国学致敬。这场盛典通过凤凰网现场直播,在学界、在海内外引起很大的 反响。
也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的使命意识,今年8月6号,我们与岳麓书院联 合推出了凤凰网国学频道,在华人知名门户网站中这也是第一家以“国学”命名的一级频道。它既是展现国学研究专业动态的公共平台,更是大众亲近国学汲取智慧 的公共平台。从一开始,我们对国学频道的定位就是:以“传播东方智慧、涵养中华气象”为宗旨,集学术性、普及性、趣味性、时代性于一体,面向所有对中华传 统文化感兴趣的网友,以及研究国学、传播国学的专业人士。
我们希望在这个普遍浮躁的时代,努力去做一种具有文化担当的新尝 试:借助学术重镇与门户网站的双重优势,将最前沿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与最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国学在当下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为数以亿计的网友贡献优 质精神产品。事实上,这个频道上线才四个多月,就已经备受学者、网友乃至商界的关注了,无论是点击量、网友参与度,还是精英人群的喜好度,都远远超出我们 的预期。
我们在商业性的网站开辟一个国学频道争议很大,首先有没有点击 量,有没有商业价值,这是商业网站所思考的问题。后来我们还是整个管理层达成一致,我们还要开这样的网站,哪怕没有访问量也要开设这样的频道。实际上恰恰 惊奇的是有很大的影响,我觉得网络传播绝对有平台,绝对有受众,也是绝对有底蕴的。这是我们长达4个月以来的经验。
2015-12-17 15:34:14
邹明:
2016年,我们将以国学频道为主传播平台,继续主办第二届全 球华人国学大典,相信会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学习和传播国学的热潮中。当然,我们还有历史、文化、读书等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品牌频道,他们共同构建了凤凰 网特有的文化气质,也获得海内外广大网友的认同。就我个人的理解,媒体对一个时代的敏感度,对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的关切度,映射的是整个社会——包括政府、 群体组织、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感受。最近二十多年来,民间的国学热持续升温,中国政府特别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弘扬越来 越给力。两岸三地乃至海外华人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积极拥抱,都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文化本身的伟大力量。
经历过近现代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质疑与批判,中华传统文化又重新回 归于修齐治平的正常轨道上,文化认同感正在悄然变成一种文化自信。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人心,随着新媒体传播的纵深推进,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儒 家的仁爱中庸、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内圣外王,道家的清虚自守、清静无为、刚柔并济、上善若水,佛家的众生平等、因缘生法、行善积德、见性成佛等等,这些 修身处世的大智慧,历千百年而隽永弥新,正是当代人所不可缺失的精神养分,也一定会融入到世界的普遍价值中。
女士们,先生们,三百多年前,中国南方的一个山洞里,满怀国破家 亡之悲愤的王船山先生,发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呐喊,要以一介书生之力,续接千年华夏文明之灯火。今天,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正是中华文明光大远播之 时,我辈同仁,有最丰厚的精神遗产,有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涵养中华气象,传播中华智慧,可谓正当其时,也应该大有作为!我相信凤凰会和大家一起努力。
谢谢各位!
2015-12-17 15:37:53
主持人曹雅欣: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在议题开始前播放的视频里,传达了中国 文化传承之路上经历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首先,是仓颉造字,令文化有了文字得以落笔记载;其次是蔡伦造纸,令文化有了纸张得以代代流传;再有就是当今的互 联网时代,网络是令文化得以更加广泛传播的一个全新纪元。正如刚才邹明先生说的,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凡益之道,与时谐行”。我们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更是这 种体现。
下面就请听美中文化交流特使、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先生为我们讲述《互联网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请。
2015-12-17 15:40:39
施建祥:
我是一个企业家,能够转型成一个电影人,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样 一个转型实际上就是互联网这座桥架起以后让我胜利的成为一个电影的投资人。我觉得“互联网+”不仅仅是桥,而互联网是一个彩虹。我从事了30年的企业,我 的第一个十年我感觉到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的第二个十年是勇者相逢智者胜,我第三个十年是智者相逢快者胜,我第四个十年是快者相逢网者胜,这个就是互联 网。所以互联网不仅仅给予了我们文化人的春天,也给了我们企业重新转型发展的未来的一个春天。 我想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谈一下没有互联网也不可能存在我今天成为一个电影的投资人。
从我们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投资的角度来看,互联网这样 一个新的载体装入我们脑海,所以互联网它给了我一个速度,也给了我们未来,从我们企业今年我们从投资的领域角度来讲,互联网是我们整个板块我们投资千亿产 值板块的一种。我们在互联网的当中如何把“互联网+电影+金融”有机的结合来展示出来,使我们整个中国的电影通过互联网的元素能够把中国的电影站起来,我 们在这个元素当中也考虑了这一些问题。我们知道,马云他解决了在互联网当中解决了人和商品的问题,百度解决了人和信息的问题,腾讯解决了人和服务的问题, 大众点评解决了人和吃饭的问题。我们通过这几年的研究研发,我们也解决了人和电影的问题。既然讲到人和电影,中国电影的春天到了,今年我们中国电影稳破 400亿,达到420亿票房的时候,我们作为电影人很高兴。但是仔细一想,400亿的票房50%来自于互联网,所以,中国的电影春天到来之际,互联网也给 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未来。我们投资整个产值突破400亿的同时,我们投资100亿到中国电影,其中100亿当中70%我们投资的是中国人的电影和中国人民的 电影。30%和好莱坞合作。我们今年反法西斯70周年胜利我们投资了一部电影叫《大轰炸》它本身投资8000万,我们一下子,因为把它提升到5个亿,成为 中国正能量电影的一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电影。这也是互联网的元素给了我们这样的力量,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未来,对于电影未来的追求。
这次我们参加互联网这样的一个论坛,在这里我很高兴,也是一个互联网的缘份使我们在这里相聚在一起。谢谢大家。
2015-12-17 15:42:39
主持人曹雅欣: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先生曾经说过举办世界互联网 大会是为了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一个是为世界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国际平台是中国更好的走向世界,而中国平台使 世界更好的读懂中国。就让我们有请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讲述“大数据在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中的应用”。
2015-12-17 15:50:11
张志安:
谢谢大家!我自己从学科研究的背景来讲更多是新闻传播学者,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一个新手。我们在想今天这样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除了原来我们熟悉的社会调查方法以外,我们今天正在不断地尝试引入一些大数据的 方法,这些方法在我们国家形象的研究和对外传播的发展当中有哪些应用?我们在这个环节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分享。我的主题就是“大数据在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 中的应用”。
有很多学者曾经提到过大数据在对外形象和国家传播中的作用,包括 中国社科院的姜飞教授讲带来了数据挖掘革命性的变化,帮助我们更好的根据数据挖掘传播内涵。对外传播也有很多的应用,传播内容的精准投放,文化折扣的测 量,还有传播效果的分层、评估和多平台的有效利用,还有对外传播的内容设计和渠道选择。
我们注意到今年6月份的时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全国第四届对 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当中专门讲到了这个环节。我们引入到国家形象应用当中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形成观念上的共识,所以为此我们大概有三点建议: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从海外公众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估,从传播主体所进行的传播效果的研究,还有从未来基础上如何更加优化的针对不同地区的受众选择更加能够 激发共鸣和形成认同的传播策略这三个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分别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象评估,我们如何能够从过去非常关注的,媒体建构的国家形象转向公众 感知的国家形象的研究和传播。第二是传播的主体,刚才卢秘书长和演讲嘉宾提到了我们如何从单一政府主体传播转向更多公众参与,多元主题的传播。第三个是传 播的策略,如何从过去比较习惯强调政治化、大众化,以政府为主体的传播转向更加科学化,通过实政方法支撑文化的传播。
2015-12-17 15:52:18
张志安:
首先是形象的评估。我们知道过去我们的政府和学者很多研究都放 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外媒当中,对于外国的普通公众他们对中国形象真实的感知和表达相对来讲我们所做的调研比较缺乏。因为对传播学者来 讲做内容分析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但是我们意识到主流媒体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会影响公众对国家形象的想象和偏见。因此改善国家形象的做法很多时候我们会把重点 放在对于这些媒体报道的影响或者报道框架的影响。我们现在越来越多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正在打破原有大众媒体的垄断,大众媒介当中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可能跟外国 公众所感受到的真实中国形象之间是有差别的。
所以传统的抽样调查的成本相对比较高,当基于公众自我进行报告的 时候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会有一定程度的质疑。今天大量的海外受众会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谈论讨论中国,当他们要到中国来进行旅游,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 趣,他们会对网络搜索了解中国。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谈论中国的数据和内容就是相对自然的,自然状态下互联网用户的一种表达和搜索行为,其实就为我们了解外部 的公众对中国的感知提供了多维度的分析工具。
所以我们认为,基于这些用户的行为表达数据和搜索数据是可以获得 一种更加精准的时空信息,更加丰富的语意信息,更加可以量化的行为信息。包括做社交媒体,大数据情绪的分析方法,LIWC文本分析方法。我们一年之前成立 了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我们借鉴了很多理工科的方法,应用了社交媒体的表情符,关健词的技术来分析互联网上网民情绪,相对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研究结果。也许 我们可以对评估不同社区和国家地区海外公众对中国形象的感知和认知能有一个比较可用的模型。
2015-12-17 15:59:38
张志安:
我们尝试运用不同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层次,我们是不是有可能从国 家形象的共鸣度,国家形象的情绪体验和国家形象的关注度四个层次更好的通过大数据的方法研究海外的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样的一种指标体系的 建立和研究,我们更多的直观了解到那些海外的公众当他们在互联网上谈论中国的时候,他们在谈论哪些元素和议题,他们在谈论中国的时候情绪感受是怎么样的, 当他们在谈论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传统文化议题以及其他经济文化、旅游等等议题的时候他们的认同程度又是怎样的。
我们基于这样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关注度的分布,他们的关注程度是怎样的,了解到他们情绪的特点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了解到他们认知结构是怎么样的,进而进一步探讨,当他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其他议题的时候共鸣的程度是怎么样的。
当大部分的网民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量化的时代网络大数据能够 记录网民的搜索和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转发和阅读行为,可以引起中国公众关注度和敏感度,同时也可以检验对外传播的效果,不一定是最科学的。我们已经发现基 层政府部门已经改变了孤军作战的外宣理念,逐步形成外宣、内宣和网宣相互配合,不同的部门相互协同大外宣的理念。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丰富大外宣的内涵和 实践,不仅需要鼓励政府更多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对外的传播,还应该更多的借助于企业、社会组织、意见领袖等多元主体进行这样的传播和考察。
2015-12-17 16:04:14
张志安: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打破现有的信息孤岛,数据的孤岛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前提。我们知道我们想要评估多元的主体和对外传播当中的影响力和关联性,但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海外社交媒体的传播平台确实提供了大量数据。而且我们 现在欣喜的看到,包括华为和腾讯在内的这些BIT企业走向全球的过程当中碰到的挑战和障碍有可能来自在当地进行发展商业或者开拓商务过程当中文化适应的问 题。但是他们所提供新的可能性可以给我们看到的就是当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对外传播的时候反倒是另外一种增加海外公众对中国了解积极的重要平台。
其实我们已经非常多的央企,包括中国政府驻外的组织他们开始利用海外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中国的信息,包括传播中国的文化。这些都提供了非常多的数据,可以供我们进行分析。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们传播的策略,我们如何从大众化的政治传播 转向更加科学化的文化传播?这个主题跟我们今天下午讨论的论坛是有关系的。大家都知道过去对外的信息输送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对外正面的报道和国家形象的投 放,但是总体来讲这种效果距离我们的期待还比较远,有时候甚至可能会有点背道而驰。比方说当我们在过去对外传播战略当中,第一个没有准确的区分受众,输出 的信息相对单一。第二个是以自我为中心,可能会忽视了文化的鸿沟。
2015-12-17 16:11:19
张志安: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实对中国形象的感知是有所差异的,当我们过 去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展开调查,我们会发现调查的成本比较高,我们有可能针对不同地区受众的特点和心理差异、感知差异进行更细致 的研究,有没有可能更有针对性的区分英美国家、日本等亚洲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关注这些地区流行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国的感知和讨论,以此来确定差异化的传播战 略。
从建议的角度来讲一是要区分地区、区分重点;二是如何通过大数据的画像更精准的了解不同地区受众的兴趣需求、文化的偏好、生活的习惯、地理位置和社会关系的网络,来量身定制传输给他们的内容,来拉近文化的心理距离。
从我个人的感触来讲,我们有的时候不需要那么在意西方的主流媒体 对中国的报道是不是真实,我们也没法奢望他者对我们制度的认同。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他们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能够激发在文化意义上的共鸣和兴趣,第 一步从了解开始,也许为下一步的熟悉、理解和认同打下了基础。
我在报告的环节当中最想说的一点就是相对真实自然的大数据也许可以为我们真正了解他者,寻找到大家彼此能够共鸣的议程打下基础,而在这个议程的基础上我们再用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故事化、更加亲和方式的文化传播进行对话,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对外传播变得更加的科学和专业。
谢谢大家!
2015-12-17 16:14:26
主持人曹雅欣:
在乌镇峰会,当最悠远的水墨风情,邂逅最空前的网络盛会,值此 盛会,当最古老的中国锋范、联通最前端的网络科技。我们在这里,便是共同捧起了中国的精神、水乡的风情,把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古老与时尚解说给世界。现 在就让我们有请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构建网络信息与传播新秩序:中国媒体的角色》。有请。
2015-12-17 16:17:29
史安斌:
非常感谢曹雅欣秘书长的解说,在我这么多的演讲当中您的串词非常有诗意。
大家都看到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话,外媒说中国要建立“互联网 墙国”,这个墙是柏林墙的墙而不是强大的强。我们互联网的制度更多是基于层面上的设计,我们有一个防火墙体系,这也是被反复垢病的。我们看美国,美国有一 种棱镜的设计,它里面有很多的文化价值观,防火墙更多的就是一个冷冰冰的墙技术的体现。所以我们今天谈到这么一个文化的话题是很重要的。
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就是刚才讲到从文化软实力的观点来看到我们中国在利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契机重建全球传播新秩序,也是回击我们外媒讲的我们掀起互联网冷战的这样一个偏见的所在。
首先我想,我们看到,现在我们进入到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但是这 个互联网的时代更多从传播学的角度是以移动互联网作为主要的平台,以个人化为核心,而且是依赖于技术的“第四纪”。据联合国宽带委员会的统计,全球互联网 用户从2001年的3.5亿增加到30多亿。全世界很多人永久不仅仅是一部手机,手机用户的数量超过了全球总人口的数量。智能手机用户超过了全球手机用户 的80%,我们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的时代,下一步我们要进入智能Web的3.0演进。对于整个传过传播来讲,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包括 西方社会的有识之士提要建立公平合理的一个国际传播新秩序。国际传播最核心的还是英美传播,美国和英国成为传播的主体力量,大家看到全球熟悉的媒体都是英 国和美国主办的。所谓的国际传播就是这两国传播。
2015-12-17 16:19:12
史安斌:
我们看到这些年来出现一些新的动向,特别是我们2008年实现 的传媒走出去的工程,不仅仅是中国,俄罗斯、印度的加入改变了我们传媒走出去的版图,更多的媒体,包括我们中国的央视,以及俄罗斯、卡塔尔电视台等等都进 入到这个版图当中去。大家都是践行康德所提出的这么一个全新的理念,但是多次努力未能实现。我们看到现在可能说相对于这个世界主义的理念,就是我展示的这 样一个世界地图。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基于世界主义的全球传播,但是种族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无所不在。这个地图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人眼中的世界,我们 说上北下南,它为了让澳大利亚位于世界的中心它把这个地图倒过来,这就是民族主义或是国家中心主义。
最主要是两次事件,一个是60年代的时候以印度为首的一些国家发 起建立了NNICO的这样一个长夜,主要是借助与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进行一个讨论,但是找到了英国和美国不能用国家主权干预新闻自由的理由强烈的抵制,最 后英国和美国一度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但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这种愿景始终没有成为一个现实。
第二波努力就是我们昨天开幕式看到的ITU的组织,国际电信联 盟,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了一个叫WSIS叫国际信息体系峰会的这样一个机制,它的考量是把互联网交由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的代表也来参加了我们互联网大 会。当然它跟前面不同的理念是它借助市场的力量,用一个私人的企业或是非政府的组织管理。但是这个组织是美国主导的,所以它公平的秩序并没有实现。在这个 组织里面,哈佛耶鲁两个大学拥有的协议数字的资源超过了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在这样的体制下,我想市场调节的力量也不起作用,这两波努力,一个是借助 于构造主权,一个是市场调节,都不能实现我们所说的全球传播的目标。
2015-12-17 16:24:15
史安斌: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加入,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发表的讲话,这标 志着中国开始参与构建全球传播新秩序的努力这是第三波努力,更多的是以我们中国的经验和中国的道路,尤其是整个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力量来进行全球传 播新秩序的构建。而我们乌镇分会本身也是这样的一个进程的开端。这个努力本身还是基于我们中国强大的实力,我刚才讲到,第一波努力是印度主导的,很多发展 中国家参与,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传播实力不够,你实力不够的时候达到部分到这个新秩序的构建。大家看这个数据是为我们在场的外宾准备的,现在很多大 传媒公司已经来到中国,我们今年春节期间首次单月的票房收入也超过了美国的票房收入,互联网当然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最近我给大家看到这张照片美国一家 专业的媒体杂志讲的中国现在媒体发展的一个期许之地,用的这个图片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这几栋大楼都被互联网的网民调侃,这三栋大楼确实显示了中国不同 的媒体代表,这边是人民日报的大楼,这边是中央电视台,还有一个是北京电视台,这三个大楼代表不管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都呈现出了一个非常旺盛的发展局 面。欧美国家现在传统媒体遭遇不同程度的危机,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新媒体蓄势待发。对于我们中国来讲我们是呈现新旧媒体一个百花齐放的一个局面。
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全球互联网公司的排名,大家可以看到,在全世界 十大互联网公司当中,中国已经占了四家,西方外媒说,现在互联网世界两大震惊,一个是中国为代表的这三家,再加一个京东,还有就是美国的谷歌、 Facebook和苹果这几家。物质基础形成了我们才可以谈程序的制定,秩序的重构。这跟第一波是不同的。
总体来说,我们媒体走出去的工程实施以来,中国整个国际形象还有 了一些改变。当然我们张教授也提到了我们新的认知,如果我们提到这个感知,中美之间全球范围内的这种好感度的差距是在减少,这是2015年6月份美国一个 基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了10%,尽管我们还落后于美国,但是好感度已经缩短到了 10%之内。我们第一次有一个地区全面超过了美国就是中东,而且我们领先于美国30%,这里面原因很复杂,但是媒体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 原因。我们再一个地区落后还比较多就是欧洲,欧洲我们仍然落后它将近30%。这还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一个方向。
2015-12-17 16:29:02
史安斌:
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互联网的加入,全世界各个 国家中,无论这个国家总体上亲华、反华还是对中国保持中立,年龄越轻对中国的好感度越高,不管哪个国家都是如此,比如美国为例,美国总体37%的人喜欢中 国,但是在18到29岁这个年龄组达到了55%,50岁以上只有27%。说明年轻人对中国的天然的好感度是我们进行互联网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我们把互联网引入中国文化的传播,包括中国形象的提升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物质基础。
我介绍一下传统媒体这两年做的努力,其实刚才很多讲者讲的是新媒 体,我说一下传统媒体,我们2015年9月人民日报的Facebook的账户活跃粉丝数已经成果了10万,超过了纽约日报成为老大。这可能是一些数字上的 一些实际,还有一个案例我不展开了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是我们新华社和果壳网合作的叫月球车玉兔,这个时候我们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做了很好的结合,每 天发布一个我的月球日志,以第一人称发布每天月球的见闻,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明显是针对年轻受众的,而且是第一人称写作。而且对传统媒体的语态也做 了改变,过去新华社通稿是很呆板的,而这个就是非常的活跃。新旧媒体的结合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播的一个新的方向。当然这个在外媒也引发了很好的评价,CNN 包括美联社和AP对我们探月工程都做了非常好的报道。这是Facebook的情况。我们政府部门也有一些改变,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发言人制度,还有微 博微信双微发布的建设,这对我们的政府形象有了一些新的改善。这副图就是我们中国通过微博直播,它公开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了过去。我在这里再引 用一个数字,英国有一家全球政府开放的数据指数,每年公布全球各个国家政府透明度指数,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从2013年的全球57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 36位,超过了比利时、波兰等欧洲国家,尤其是在预算编制、立法、环保治理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力度有了显著提升。我们政府的信息公开也提升了很大的作用,而 且中国政府在预算编制、立法、环保治理这三个方面的信息公开力度有了显著的提升。
2015-12-17 16:34:02
史安斌: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全面实施,我们可以预期一种"中式全球 化"模式也会在媒体和传播领域逐渐成型。它不同于历史上出现的"英式全球化"和"美式全球化"模式,后两者依靠的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层面的征服,中式全 球化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类似,更倚重商贸和文化的互通互联,最终实现的是人类不同群体和文化的共生共荣。据清华大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统计,截止 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在各类讲话中75次提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正是向全世 界宣示中国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坚持合作共赢、谋求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媒体将以这一历史机遇为契机,从理念和实践层面上锐意创新,超越民族国 家中心主义的藩篱,以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的广阔视野观察和分析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与世界各国媒体一道为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 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还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跟我们互联网传播息息相关,过去来说, 世界主义更多是在一个“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提出的世界主义。以前是政府、大学自上而下推动的,而现在的虚拟主义就是我们公共媒体平台作为一个中 心,通过自下而上的全民参与影响全球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这种全民传播虚拟世界主义跟全世界进行一个跨文化的对话。在这种情况 下,中国作为国际社会新兴力量的代表,应该跟世界各国建立起对话的机制,而不要让国外媒体讲的互联网墙国的那个“墙”字,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网络 传播新秩序。我们中国传统媒体应该以这样的机遇为契机,以世界主义为意识形态的基础,与从理念和实践层面上加强一个创新,像我刚才讲的玉兔报道这是这样的 例子。一起为推动命运共同体做出我们的贡献这就是我简单的汇报,谢谢大家。
2015-12-17 16:37:27
主持人曹雅欣:
各位朋友,现在正在进行的"中国文化网络传播"议题,是本届世 界互联网大会中,唯一一个重点探讨在世界互联网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议题。文化传承,任重道远,网络世界汪洋浩瀚,既需要网络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进行遴 选,也需要文化对于网络中的良莠不齐进行引导。中国文化与网络传播之间的路径探索,下面,让我们有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 颐武先生,他要与我们分享的是《发散与扁平之间: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传播新路径》。
2015-12-17 16:40:57
张颐武:
谢谢各位。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命题,发散与扁平之间。实际上中国带来世界互联网非常丰富的剧烈变化,中国在互联网世界里边的增速正在改变中国内部社会的结构,改变中国社会的本身,也在改变世界的文化,社会的格局。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个是2015年的两 个例子,第一个正在过去2015年中间有一个事,一部中国电影叫做《捉妖记》创造了24.8亿票房数字,这是1905年中国有电影以来第一次的新高。发生 了非常有意思的变化,中国电影在今年12月3号已经超过了400亿人民币,所有的分析人士都认为中国电影会在2017年左右总的票房数超过美国。因为美国 电影的总票房数大概是1600亿美元。现在看来中国电影超过它,2017年肯定比美国GDP变化快。《捉妖记》传统文化里边的形象借用了《山海经》的故事 创造了电影,用的是年轻的偶像传播。同时这个电影非常有意思的传播方式,采取了在互联网里边进行营销的路径,互联网营销的方式是把它下沉。
原来很多人都在电影里边领域里边用互联网宣传,但是互联网宣传用 的方法是在一些高大上的互联网主流媒体里边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捉妖记》的方式恰恰采取了路径的下移和下沉,也就是在三四线城市生活性的网站,跟人互动 很强的,跟中国三四线城市年轻人有非常强的互动,介绍三四线城市的生活信息、吃喝玩乐,各种各样信息的网站,和他们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下沉到了三四线城 市,也就是过去说的最近非常流行的词,小镇青年决定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量,而这个增量是凭着互联网取得的,互联网彻底打破了原有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 墙。打破了这个墙以后创造了新的路径,这个路径在电影里边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量出现。
这个事情有意思就在于三四线城市通过网络重新整合的年轻人他们去看的电影,产生的新增量。这个变化其实是一个非常新的变化。
2015-12-17 16:45:20
张颐武:
第二个变化,2015年中国的媒体也有报道,在我们重要的邻 国,这个邻国的文化部产生了很大的焦虑,要抵制来自中国的精神污染,来自中国对年轻人不良影响。什么影响?这个邻国很着急,中国有一种特殊网络小说在他们 那个地方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本地的青年流连忘返,爱不释手,中国这个特殊网络文学叫做“霸道总裁文”。大家如果熟悉网络文学的人知道,是主要以女生为 主的中国读者看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非常庞大的系统,这里边主要看到霸道总裁。这样的东西在越南受到了大量的翻译,翻译以后让越南很多年轻人爱不释手, 非常爱看。
这个事情恰恰说明我觉得价值观上霸道总裁文不是最好的文学,毫无 疑问不是合适的文学,对我们文化传播,曹秘书长做的高大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有一个好处,打通了一个路径,就是在中国的文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过去我 们只有被人影响,好莱坞电影影响我们,韩流影响我们,霸道总裁提供了华风在全球有影响的案例。这两个案例一个是网络的小说是上游的文化资源,另外一个是网 络在文化传播的下游,一个是在国内,一个是国外。它们都说明网络对于文化传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我们的问题一方面文化文学的影响怎么提升,提升到更好的高 度,另外一个需要更好的打通这些路径。这两个方面我觉得都需要做很多的努力,实际上网络的出现给中国文化的创造提供了非常多的新可能性。大家可能不太注 意,中国有一个巨大文学新的增量,我把它视为中国传统纸面文学双峰的新增量,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创造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经验,在欧洲、美国从来没有庞大的 网络文学,中国网络文学形成了浩瀚的资源。网络写手这些人非常辛苦,一天平均要写15000字左右的速度,不写这么多粉丝就会非常不高兴。他们和粉丝们形 成非常良性的互动,而且形成了产业的闭环。
2015-12-17 16:46:33
张颐武:
这里边良莠不齐等等很多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为我们影视文学, 为我们最近流行的电视剧、电影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家看到了《花千骨》、《琅琊榜》、《九层妖塔》,所有这些都来自于网络上游的资源。这里边其实也有传 统文化,传统文化更高大上的传播也需要,但是通过大众化的传播也是需要的。网络文学丰富的资源,已经为网络传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可能性。
文化创造有无数种,现在感伤小说,张嘉佳这个人的小说创造了销售 量,每天在微博里边写了睡前故事,充满了感伤、爱情、幽默。这个人写完了以后,现在正在拍电影,王家卫做监制。网络文学大的越大,小的更短,微博能够带动 起一个小小说。过去叫小小说,现在可以叫做微小说,一千字左右的小故事让人会心一笑,或者非常忧伤的感慨一下。这种短小说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让年轻 人产生了一种新的认同感,对于自己生命的可能性的发现。 这样的东西开始出现,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给中国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提供了中国文化传播新的路径。网络的传播既是我们文化传播 的新路径,这个路径就在于传播方式的活跃,以后不像过去社会是高度纵深的社会,从一个点发出来。现在是扁平的,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然后是发散 的,从多中心里边,所有的文化创造都在这个平台上面。这么一搞以后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我们的文化传播路径改了。现在张嘉佳这些人原来都是莫名 其妙的人,我在论坛里边跟我同台的都是我们熟悉的大学教授,但是最近跟我同台的都是莫名其妙的人,不是他的名字。为什么这样?他们在网络新的传播方式里边 出现了新的一批传播者,他们发送的那些信息非常有效的传递到了所需要的人那里。所以这个时候就变成了新的力量出现了。这些人对中国文化未来的传播会起到一 个非常积极的作用。
2015-12-17 16:48:33
张颐武:
第三,我觉得它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机会。我们现在有了这么多的 路径,这么多东西,其实我们通路打通了以后,像刚才曹秘书长、金会长讲的高大上的内容也可以顺着这个路径进去。我们可以在好莱坞、韩流之外,华风可以在这 个传播里边,可以通过这样的通路,可以把这些内容创造性的转化成更活跃、更有趣的形式。现在这个形式也都是相当正面的,《捉妖记》我就觉得还是蛮正能量 的,教人向善。其实这些东西只要你的市场现在越大,你的传播路径越多,其实现在创造的改变已经非常多了。实际上由于我们的网络文化里边重大的新增量,有了 重大的增量中国的文化把好莱坞都改变了,好莱坞现在越来越依赖于中国网络的传播,一定要把内容加以改变。大家会看到2004年的电影《变形金刚》,里边充 满了来自中国的广告,来自中国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广州的小蛮腰,北京的鸟巢、水立方都在《变形金刚》里边,打酱油的有中国的明星,比如李冰冰、范冰冰。
所谓中国符号不仅仅是我们创造的《易经》高大上的符号,但是我们 商业的符号现在也进到这里边。《变形金刚》大家一看李冰冰拿一个矿泉水,镜头给到一瓶矿泉水,一看是怡宝矿泉水。接着看到两个男在电梯里边,一个男的吸着 盒装的奶,给这个奶一个镜头,是伊利舒化奶。最极端的时候打开一个电冰箱,这个镜头所有人都笑场了,这个镜头给的是周黑鸭。
它其实打通了一个新路径,这个新路径带来文化发展新可能。这些商 业符号虽然不够高大上,但是提供了把高大上的内容转入我们新的网络空间巨大的可能性。这个潜力在里边。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一方面要把高大上的内容怎么样变 得更加的活化,和网络空间更贴近。第二个方面我们怎么样让我们传播的路径更通顺。刚才讲的非常有道理,我们向美国、欧洲传播,包括向韩国传播都有点困难。 但是我们向第三世界,向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传播还是有路径的。我们总书记去非洲的时候讲到我们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关于中国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电视剧在 非洲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东西其实都适于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2015-12-17 16:50:20
张颐武:
实际上文化传播打通互联网的路径,现在中国互联网既是华语文化 的空间,第二个就是把高大上的内容,把精深传统文化在这里进行传播。中国一百多年伟大的鲁迅先生曾经讲过“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 脉”。“固有之血脉”怎么样传承到世界作出贡献。最后八哥字,鲁迅先生对我们中国人的期许,今天已经看到了,历史的门槛已经走过去了,我们已经看到了光 芒,“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虽然我们可能从霸道从才那边开始,从《捉妖记》开始的,“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中国人在当下此时此刻新的创造,通过我们的互 联网传播过去。
2013年我在佛光山和星云大师搞了一个会议,星云大师是一个 80多岁的老人,一个佛教的大师,这个会取名字叫做“对话云时代”。星云大师讲到现在互联网的云和这片云是一样的云,85岁老人的生命和互联网的云是一样 的。所以中华文化的传播怎么样在一个云时代里边我们要高思在云,同时要脚踏实地,从霸道总裁文的《捉妖记》开始慢慢做我们文化的努力,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成 果。谢谢各位!
2015-12-17 16:52:00
主持人曹雅欣:
感谢张颐武老师幽默的演讲。从大家不时传出的笑声就是最好的体现。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理念世代传递,也正是世界网络所需要的时代精神。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尊重的精神。又如“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这正是包容的精神。再如“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体现着理解的精神。还有“和而不同”“八音克谐”,这是和谐的精神,更有“吾善养吾浩然正 气”,这就是保持争议的价值理念。这些理念,既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更可以是世界网络治理的共同价值。
下面就让我们请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传播工程研究学院院长于丹女士,为我们讲述《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2015-12-17 16:54:13
于丹:
谢谢曹雅欣秘书长,谢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其实我刚才坐在下面完全是一个学习者的心态,正在忙着记笔记,忙 着领会各位专家学者讲的研究路径。可以说,今天我们的论坛是一个让我们脑洞大开的论坛,因为中国文化是那些宁静沉淀的因子,如何把它说好,所以我们是一个 含金量很高的论坛。到我这里,我只能换一个路子,因为从研究来讲,各位学者提供的路径我只能是学习和消化,所以我换一个讲故事的实践路径,我讲一点形而下 的东西。
我们都在说我们的传播要讲好中国故事,但是,怎么样叫做讲好中国 的故事呢?首先,讲故事这是人类比较少的共同体现之一,非常稳定。所有的小孩子在临睡觉的时候都是要听睡前故事的,任何一个古老民族,语言记载中都有故 事,所以这个特性是很切实跨越了人类不同的文明,也就是穿越贯穿了我们所有的已知历史,我们由何而来,这个文化生成的历史是从故事中可以窥见一般的。搞民 民俗的艺术家了解,中国各种故事在世界上都有相同的母题版本,关于狼外婆与小红帽有多少的故事,我们在乌镇梁祝这样故事有多少的版本,所有的这些都殊途同 归。在文化差异中形成相同的文化特制,这是今天互联网时代我们讲中国故事最后的一个诉求。互联网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它让我们所有国际化的语言能够用民 族化的语法表达,大家会发现,白菜豆腐各有所爱,但是各国有各国的做法中餐有中餐的做法,西餐有西餐的做法,同样面对一个世界,对世界的感知是完全不同 的。关键是我们怎么样找到一个最大效率的沟通方式呢?
2015-12-17 16:55:43
于丹:
我说我今天形而下,估计大家开会到这个时候也有点累了,我给大 家说一个段子,什么叫文化差异。往往最有效的沟通是在这样大口耳相传的段子里。有一个段子说,一辆国际列车上,同一个包厢里面坐着一个德国人、一个日本 人,一个法国人,一个美国人,一个中国人。大家聊天过程里面又上来一个人,这个新上来的人手里面捧着一个很大的鱼缸,里面养了一个斑斓的没有人看到过的 鱼。德国人上来认真德文,这个鱼学名叫什么,有什么样的生物属性,哪块水域的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日本人上来说的这个鱼适合日本养吗,我们去哪里找?美国 人说,这个鱼是美国弄的吗,除了美国你们还能从哪里弄到这么好的鱼。法国人说,如果这条鱼如果放在我女朋友的床头该是多么浪漫,多么喜欢啊。只有中国人一 言不发盯着想,这条鱼是红烧呢还是清蒸呢。
大家都是会心一笑。大家来开互联网大会都在领略乌镇的美食。这个段子呈现了不同民族对同一个事物本能的追问。段子短,但是里面的文化信息量非常大,什么是文化,文化是相同母体不同土壤的加工,这就是我们的国际语言。
我讲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逻辑起点讲怎么呈现差异。
第二个是观念的原起和呈现的方式,今天有限的时候里面我只谈四个 小点,这是我们对外传播的时候,第一个小点,世界各国的故事里面都讲天地人的由来,我们中国人到底怎么回事,什么叫天人合一,中国文化最大的特质我们今天 讲起来很抽象,说一个故事就明白了。三五立帝里面就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然后就是天地开辟然后盘古一日九变,最后长成了人。我们今天 鼓励人们有要有神圣的理想,成为神圣的人。神圣不是讲个事物,神是在天,圣是地,要完成自我实现和价值的实现。在大地上做一个圣贤,在苍天上做一个神仙, 做圣贤是自我角色的实现,做神仙是自我人格的超越。其实盘古就体现了中国人的顶天立地这样的人格。而它跟天地之间是受天地的压迫,人体会到自己的最渺小无 助吗?不是,天地怎么长人就怎么长,这万八千岁长出来,天数高,地数厚,人格顶天立地这就是天地人才。什么叫天地人三才,王力先生解读古汉字的时候说过这 句话,木有用是木材的材,物有用是财报的财,人有用是人才的才。也就是说世间万物你们就成一个才吧。我们今天小朋友比较多,小朋友不要说自己多么的边缘 化,你如果没有主流的梦想和担当,世界也没有成全你的逻辑起点,中国的天人合一就是这样的一个循环,这在我们的神话故事里面说的非常的清楚。
2015-12-17 17:00:01
于丹:
我们看一下西方的天地人是怎么样的,一开始他们就讲到耶和华用 7天造世界,用自己神的气息吹到人的身体里面就有了气。按照神的样子造就了人,造就了亚当夏娃,在没有吃禁果之前人是没有羞耻之心的。大家会发现,为什么 东方形成的宗教信仰,像张颐武老实说的星云大师主张的是人从内心寻求自助,而基督教文明告诉大家神是外在的帮助,求自助还是求帮助这是有区别的。所有的宗 教起源都是源于苦难和人脱苦的愿望,不断的在苦中脱苦的愿望,但是一定有着不同的解读,为什么呢,我们看原始的观念缘起就知道了中国的天人合一怎么来的。 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说中国人的时间,第三点我说中国人的空间。我们的和时和 空构成了我们的宇宙,所以我们要先说说中国人时间的驱动轴是什么呢?是中国的节气。中国人的四时很有意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养生也是这样,春要 发,夏天要败火,秋天要补,到冬天人就回家过年了。一个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宁,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就是合。春雨惊春清谷天,我不知道 还有多少孩子会读这个。大家看一下我们的这四个字,春天太阳在低下,种子的根扎的多深啊,上面是小草,大地的地平线有草和种子生发出来,微微的氧气从大地 生腾这就是春天。夏天,夏也,我们讲的头颈、颈项,头顶都是页字旁,两边就是两手,人夏天就是摊手摊脚在席子上睡觉的样子。所以夏就是大的意思,夏外面加 一个厂字头就是大厦。夏天就是太阳大、火气大、庄稼也长的大,这个季节叫夏。秋是什么,旁边一个禾苗,这边是一个火,火烧秸秆的时候就是秋天。到冬天是什 么这就是结绳记事,下面的两个点是什么,北方有一句话,乌镇用不到,北方说这天嘎嘎的冷,就是嘎嘎的碎冰纹,这样的季节就是冬天。大家看到,中国的观念就 这么有意思,你说象形文字难懂吗,像画一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的养生就在我们的中国字里面,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故事。中国故事画着聊着就讲了。
2015-12-17 17:03:58
于丹:
我们看东方节日和西方节日的区别,我们中国的节日都是地里长出 来的,而西方的节日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中国人是土地的回归,而西方人是向神的乞求。我们看一下中国画里面过的是什么,清明大家想是节日还是节气呢,这是一 个节气,但是从介子推的故事出来以后,送上自己对故人的哀悼,这是世世代代的流传,大家感觉到了吗,只有中国节日和节气的合一成为我们的时间驱动轴。时间 关系我不展开讲了,大家想端午是不是也是这样,它是一个驱邪去病的节气又是一个包粽子赛龙舟的节日。所以我们要理解,中国的时间轴跟着节气走的。
第三我说一下空间,中国的空间建筑本身是一个伦理秩序。刚才从金 老师一开始也讲到老子这段话,这道是一直存在的,道是恒定,道生出一,一是太极,一生出二,二是阴阳的平衡,二生出三,三是天地人三才。有了人之后万物负 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把一些阴险邪恶的能量都抗出去,所以负阴抱阳是哲学概念,又是我们中国的建筑格局,我们看看中国第一,它是群体结构,不是单体的, 如果我们看紫禁城,从紫禁城到四合院看到最高的人是住在坐北朝南的房子里面,而朝北的房子阳气不足,所以为什么说负阴抱阳,我们是北半球,我们的背后就是 西伯利亚的寒风,再到北方墙就越厚。我们从今天的玻璃窗到我们以前的窗户纸,是要透光。中国的空间感体现了群体结构向大地的复归,这跟西方的哥特式建筑不 一样,这个建筑流动的秩序,也会体现在我们所有的戏曲艺术中,中国人所有的动作都是这样往下沉的。比如不管是武生出来的合抱,还是兰花指等等都是向下的。 而你们再看芭蕾舞是向上的那种像挣脱大地的束缚一样。所以建筑是凝固的秩序,但是艺术流动起来就是流动的哲学,中国人对于空间的感受无论是房子还是戏曲体 现形式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就是群体和个体的差异,这个里面就是负阴抱阳的外话。一个房子当然有故事,甚至他没有住人致歉的格局已经是观念的故事了。
2015-12-17 17:07:03
于丹:
第四个我还要说,放在我们诗歌里面是体现人际关系的。你发现了 吗,中国动不动诗里面有一群一群的鸟,西方却是雄鹰。中国人很少赞美雄鹰。杜甫比喻自己会说飘飘何所是,天地一沙鸥。他为什么不把自己比喻成雄鹰呢。当鸟 在山色中高兴了,人的禅悟就有了。陶渊明也是经常看到这些花鸟,鸟倦飞而知还。所以大家发现了吗,这都是一群一群的小鸟,我们不会像雪莱、拜伦,其实很多 的诗人都讴歌过一只长苍鹰。赵传的一首歌《我是一只小小鸟》,他为什么不唱我是一只大雄鹰呢,这就是文化,怎么样用我们的故事传递文化气质呢,这就是民族 语法所讲的国际语言。大家可以看到苍鹰跟群鸟有先天的区别。
当然,我们最后还要说回到互联网时代的故事表达。我记得鲁炜部长 讲的油菜花的故事,农民搞科研,最后培养出了超级杂交的优质油菜。当然鲁部长是用来讲中国梦的,是中国人的普通梦想,这样一直传承下来,这样的梦想在今天 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方式,中国的伦理家传执着的信念追求的都是微小的梦想。所以为什么中国节气里面有小满,因为中国人民喜欢的就是看着抽姜拔穗的那种生长。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国文艺理论追求的一个境界,思接千载就是文化本身,视通万里就是的平台,互联网就是让我们真的做到视通万里了。所以互联网的平 台上,我们真的可以回到周易当年的这句话,关乎天文以查时变,觉大势了解时局变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整个世界在沟通上越来越可以借鉴了,但是每个民族 都在提供着他自己的价值观,观乎人文就是互联网给我们的观察,我们的大会真正的价值在于把这样的观察之后的共同价值观凝聚起来化成天下,怎么样留化人心, 化域文明,这是今天互联网的使命。文化这个词最早就出自句话,文化文化,在于文而化之,我们不缺少文明,但是我们缺少话语。当这种话语在互联网平台上真正 流通起来的时候,也许中国文化在人类文明这个共同体里可以把自己发挥到极致,同时也会受到技术时代最大的成全。
谢谢大家。
2015-12-17 17:09:37
主持人曹雅欣:
有时候文化这个词不应该仅仅当做名词来看待,更应该当做一种动 词来看待,就是以文化人,能够关乎人文,化成天下。感谢于丹老师讲述的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优秀文化就是能够使各国加 强沟通、促进和平、达成合作、弘扬正能量、培育精神健康的文化。为了能让网络传承健康阳光的优秀文化,为了能让文化建设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为了能让文化 与网络良性结合、彼此促进,在此,议题主办方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与本场主讲嘉宾共同提出《互联网传承优秀文化倡议书》。
下面让我们有请议题主办方代表,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的秘书长、法人代表金海峰宣读倡议书。
(金海峰上台宣读倡议书)
2015-12-17 17:11:44
金海峰:
《互联网传承优秀文化倡议书》
Inheriting Precious Culture on Internet Initiative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全体同仁,向全世界热爱文化、关注网络生活的人们发出倡议:
To the people around the whole world who love the culture and focus on network, we, all the colleagues of Chinese Culture Institute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propose:
我们愿全世界人民,在互联网时代,以良好的心意、阳光的心态,展示健康的文化,以优美的文字、动听的语言,加强文化交流,化文明冲突为文明对话。
We wish all the people in the internet age could show a healthy culture with a fine and sunshine mental attitude; could strengthe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hange civilization clash to dialogue with beautiful words and languages.
2015-12-17 17:13:05
金海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饱含智慧,充满浩然正气。中国将以五千年文明积累,以古圣先贤的经验和智慧,奉献给当代与未来,奉献给人类和自然。我们将以不懈的努力,将正确的中国文化传达,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读懂真正的中国。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s while as is full of wisdom and noble spirit. China will dedicate its civilized accumulation in five thousand years history and the ancients' experience and wisdom to the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the humanity and nature. We will convey the correct Chinese culture untiringly so that the world could understand China, the real China.
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思想、中国的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写照。
Chines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thought and value ar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2015-12-17 17:16:07
金海峰:
中华文明,是一种"中和式文明",我们的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热爱自然,祈福和平,重视仁爱,不走极端。仁义、道德、慈悲,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儒道释三家的语言符号。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a "neutral civilization", our country calle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o loves nature, prays peace, prefers kindheartedness, and isn't extreme. Virtue, morality and compassion have become the language symbols of Confucian, Taoism and Buddhism.
2015-12-17 17:16:22
金海峰: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的同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向全世界推介 优秀的中国文化,我们深知"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我们努力在互联网世界向各国展示真实的中国文化,我们不希望有人带着偏见,用一知半解的认识、道听 途说的观点审视中国文化,我们也不用这样的心理去认识世界文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我们努力把精英层面独有的思想智慧,转化为人类共 享的文化力量,实现中国先贤梦想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
2015-12-17 17:17:29
金海峰:
We, the members of Chinese Culture Institute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recommend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to the world. We all know that "we cannot teach others clearly without knowing it greatly ourselves". We show a real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ard, at the same time, we hope that people could look China without prejudice, little knowledge, and misrepresentative ideas, as we will not realize the world culture with the same thought, "I see how charming the castle peak is, the castle peak expect to see if I should." We try to transform the elite-level wisdom uniquely into the culture which could be shared by all the human being to achieve the dream of ancient Chinese wise men, which is "to ordain conscience for Heaven and Earth, to secure life and fortune for the people, to continue lost teachings for past sages, to establish peace for all future generations".
2015-12-17 17:17:55
金海峰:
网络世界,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让我们自觉承担起维护网络文化安全、传承网络优秀文化的责任,还心灵一片纯净的天空,给网络世界一个健康的精神家园。
Network world is the reaction of the spiritual world. Let us assume responsibility of network safe and heritage of excellent network culture to purify our soul as while building a health spiritual home for the online world.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Chinese Culture Institute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2015-12-17 17:18:02
主持人曹雅欣:
提起公益事业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如何推进网络时代的公益发展已 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话题。为了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为了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网络媒体开展公益宣传活动的积极性,今天在我们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 金会联合一百家单位共同发起让互联网成为爱的海洋,发展网络公益倡议。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女士代表发起倡议单位 宣读倡议书。有请。
2015-12-17 17:18:17
马利: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还有新闻记者朋友们,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由我来代表一百多家网站给大家宣读发展网络公益倡议书,2015年互联网大会,让互联网成为爱的海洋。
2015-12-17 17:18:52
马利:
让互联网成为爱的海洋
——发展网络公益倡议书
(2015年12月17日)
弘扬公益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 要求。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公益蓬勃兴起,不断丰富着公益事业的理念,创新着公益事业的形态,拓展着公益事业的领域。发展网络公益,正在 成为传播网上正能量、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推动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的重要途径。
2015-12-17 17:19:20
马利:
今天,社会各界齐聚乌镇,共话互联网发展,共谋互联网未来。在此,我们倡议,希望社会各界携起手来,通过一张遍布世界的网络,促进网络公益事业发展,支撑起公益事业的光明未来。
一、加强网络公益宣传,弘扬网上正能量。网络媒体和平台应积极开设公益频道或栏目,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网络公益理念和文化,培养公众公益习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公益精神弥漫在互联网每个角落。
二、搭建网络公益平台,创新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技术和平台优势,聚焦社会现实,服务公众生活,积极开拓创新,推出一批通网气、接地气、有人气的网络公益活动,打造网络公益品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三、网聚爱心从我做起,树立“人人参与”意识。通过培育公益意识、畅通参与渠道,让网民在参与网络公益的过程中唤醒心中公益的种子,调动广大网民参与公益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四、珍惜社会信任,加强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参与公益事业的各方,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将公益参与者的信任转换为工作动力,推动网络公益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动员各企业、机构、网民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统筹整合行业力量,促进公益信息互联互通、公益资源协同共享,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形成网络公益合力。
2015-12-17 17:19:53
马利:
朋友们!当公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公益事业蕴藏的巨大价值必将成为造福公众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让我们通过网络公益汇聚起爱心的涓涓细流,让公益弥漫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让网络成为“爱的海洋”。
倡议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阿里巴巴 凤凰网 搜狐 百度 新浪 网易 今日头条 无界传媒 爱奇艺 深圳新闻网等100家单位
2015-12-17 17:19:59
主持人曹雅欣: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议题的举办以及《互联网传承优秀文化倡议书》、《让互联网成为爱的海洋——发展网络公益倡议书的发布》,是希望世界通过互联网真正读懂中国,是希望中国优秀文化造福世界网络。
让我们用互联网传承优秀文化,维护网络清朗,培育文化健康,守护精神家园,爱护世界和平。
本次议题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大家的光临!谢谢大家!
2015-12-17 17:20:19
[责任编辑:邹文娟]
- 外资机构逐鹿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 WorldFirst递申请 (2018-05-03)
- 日本时隔八年终再请到中国总理 安倍承诺这项待遇 (2018-05-03)
- 中国外长访问朝鲜 解决朝核问题最佳窗口已开启? (2018-05-03)
- 英媒:印度应以中国为榜样 对空气污染宣战 (2018-05-03)
- 习近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018-05-03)
- 因担忧中国需求,LME期铜周二触及近四周低点 (2018-05-02)
- 中国4月财新制造业PMI51.1 制造业景气微升 (2018-05-02)
- 中国抗癌药零关税传递三大信号 怎样化解民生痛点? (2018-05-02)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