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第56期“经济每月谈”

来源: 中国网  2014-02-21 15:1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56期“经济每月谈”于2月21日上午举办,主题为:“ 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 ”。

张大卫:

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国国际经 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大卫,负责主持本次的经济每月谈活动。像往常一样,今天这个活动也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请我们邀请的重要嘉宾对今天每日谈的议题发表 重要的见解。第二时段将把话筒交给在座的各位,请媒体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向嘉宾提问。

2014-02-21 08:59:49

张大卫:

这次活动的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 系。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题目,大家都知道,去年底以来,新的一届领导集体密集出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既包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 革的长期任务,也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具有年度性的经济目标,还包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会议等一些重要领域的经济政策,中央连 续出台的政策确实是分头而来,在各项之间互相衔接得怎么样,协调性怎么样,有些国外的媒体和经济学家比较关注,产生了一些疑问,他们比较担心。如果全面深 化改革,会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速的陡然下降,包括在进行结构调整过程中怎么样衔接和增长的关系,比如说近期耶鲁大学的教授斯蒂文·罗奇在媒体撰文称中国维 持短期增长的政策和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的方案和措施现在衔接得不太充分,有一些领域可能还有不兼容的情况。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给出 的理由是长期改革本身的各项特性将使中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他甚至给了一个比较悲观的估计,会不会降到低于3—4%。

2014-02-21 09:04:04

张大卫:

要保持经济增长,可能会拖累改革,两者不可兼得。而金融大亨乔 治索罗斯认为中国领导人优先考虑经济增长,而不是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是正确的,认为稳定增长是对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最为重要。外国的经济学人对我国 经济政策的解读,当然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但是这中间有没有偏差,对此,需要我们把中国重要的经济学者请来向外界进行澄清和阐释,包括五年规划、三中 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城镇化会议等方面的内容,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短期增长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的内 在逻辑是什么,长期战略目标是怎么样在中期或短期的规划计划中进行逐步分解的。今天荣幸地邀请到两位著名的专家,一位是我们中心的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同 志,他曾参加过十八届三中全会文稿的起草和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对政策的制订比较熟悉。另外一位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同志,他经济政策的动态走向 也是把握非常准确。首先有请两位专家给大家做讲解,下面我们首先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先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014-02-21 09:06:20

郑新立: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

去年年底,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而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长远发展目标是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围绕着发展方式转变,部署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年度确定的稳中求进总 基调和中长期的转变发展方式和全面深化改革,是不是产生了矛盾?最近,美国的经济学家斯蒂夫·罗奇发表文章认为我们在宏观调控中短期的调控目标与长期的调 控目标自相矛盾。罗奇先生是长期跟踪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常有真知灼见的经济学家,也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位经济学家。他对中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进展缓慢曾经写 文章表示焦虑,认为中国宏观调控应当围绕着转变发展方式来进行,主要是通过扩大消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罗奇先生的这 些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罗奇先生的担忧是认为我们在年度中过分地强调稳中求进,强调稳增 长,可能会因为对速度的重视而牺牲了结构调整。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怎么解决罗奇先生担忧的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恰恰是我们今年的宏观调控需要改进的重点, 就是说宏观调控要从总量的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这样宏观调控的措施就能够推动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结构调整中实现稳增长,而不是 单纯靠放松银根、扩大需求来实现经济的增长。通过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的提高来实现稳增长,而不是回到过去通过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高增长的老路 上去。

2014-02-21 09:09:05

郑新立:

围绕着宏观调控为什么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控为主,怎样实现从总量为主向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变,谈四个观点:

第一、当前价格稳定为实现宏观调控从总量为主向结构调整为主转变 提供了外部环境。从去年以来整个物价的走势来看,物价基本上是稳定的。今年年初物价的走势也是稳定的,这就为宏观调控从总量为主的调控转向以结构调控为主 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就是说我们不仅要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继续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体平衡,而且更要运用各种调控杠杆,把调控的着力点放在引导结构的 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来,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稳增长,需要宏观调控加 大对结构调整的引导力度。转变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经济增长要由过去的投资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扩大消费对经济增 长的拉动作用;二是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来带动产业的优化升级, 改变过去主要靠增加物质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局面。

2014-02-21 09:14:07

郑新立:

实现这三大转变,必须有宏观政策的引导,运用各方面的经济杠杆 来引导资金的投向。如果宏观调控仅仅局限在总量的调控上,靠货币政策来调控总量的变化,对结构调整很难产生作用,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公共服务的 完善等,需要我们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资金的投向,加快结构的转型升级。所以,发展方式转变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宏观经济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 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过程。如果仅仅是靠市场的作用,没有宏观政策的引导,那么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旷日持久,所以一定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来引导资 金的配置,同时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4-02-21 09:15:34

郑新立:

第三、实行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需要计划、财税、金融这 三大调控杠杆形成合力,现在这三大杠杆配合得还不是很协调,应当有计划提出需要调控的方向、目标、重点,主要运用财税杠杆,包括贴息、资本金补助、降税等 等手段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特别是引导银行贷款的投向,在这里财税杠杆应当起一个主要的作用。过去我们讲金融杠杆主要是管总量的,财税主要是管结构的, 所以在宏观调控转向结构调整为主的时候,要更多地发挥财税杠杆的作用。比如说,去年对高铁适当的加大了投入,据铁路部门讲,他们希望把财政投入高铁建设的 资金全部用于贷款贴息,这样就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贷款的贴息就可以引导大量的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到高铁建设上来,这样比用财政资金直接作 为投资资金的杠杆作用要大得多,所以这三大杠杆要密切配合,围绕发展方式转变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

第四、结构性调整的政策要从选择性的调整政策向功能性的调整政策 转变。所谓选择性结构调整政策,就是挑选几个产业,对它实施优惠政策,支持它的发展,这样的政策应当越来越少,应当更多地是发挥功能性的结构调整政策的作 用。比如现在要实施节能减排,要改善生态环境,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所有能够实现这个功能的投资都应当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不管是从事哪个行业,即使是 传统的能源行业,如果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样应当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要从选择性的结构调整政策向功能性的结构调整政策转变。

2014-02-21 09:17:57

郑新立: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结构转型的一个关键时 期,我们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已经实现了以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结构,而且企业的竞争力比较强,市场的供求也已经大体平衡,他们 宏观调控上可能主要是总量的调控就能够达到国家的一些战略目标。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赶超的时期,特别是处在由中等国家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由于处的 阶段不同,更应该把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放在结构的调整优化上,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跟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当有明显的不同,一味的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总 量调控为主的政策,只会耽误或者延误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在现阶段,特别是今年,把我们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由总量调控为主向结构调整为转变,就能够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稳增长,从而回答了斯蒂夫·罗奇教授的担忧。谢谢。

2014-02-21 09:24:15

张大卫:

刚才郑新立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现在我们怎么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中国产业的稳步发展,实现结构的升级优化,怎样处理好这样的各种矛盾,他给出的答案是把宏观调控的重点由总量调控转向结构性调控,而且要大力推动实现这种转变。

他提出了四个判断,一个就是现在物价的稳定,为我们实现这种转变 提供了可靠的前提条件。二是宏观调控要加大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执行力度,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三是提出结构调整为主的宏观政策,应该让三大杠杆协调发挥 作用。四是结构调整的政策要由选择性的政策向功能性的政策进行转变。我个人认为他讲得四个方面非常深刻,非常对症,这项宏观政策的调整既有利于我们转变发 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推动各项改革,同时也把我们现在担心的稳增长的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下面我们听一听贺铿同志怎么判断今天这个议题的。贺铿同志对经 济学领域有长期深刻的研究,经常在中心的一些平台上发表重要的见解,我们听一听贺铿同志的发言。

2014-02-21 09:26:01

贺铿: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上午好,因为今天这个题目是“全面深化 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非常大、非常复杂,而且深化改革和结构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稳中求进是一个短期的目标,说 得更具体一点是2014年的目标,因为在这种改革结构转型的过程当中,刚才主持人也谈到,有的人担心今年能不能够稳中求进。所谓稳稳中求进,就是速度要有 一个底线,去年比较有惊无险,过度了一年,最终的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2014-02-21 09:27:07

贺铿:

今年是不是能够做到稳中求进,在12月份和1月份的许多论坛, 我听到一些专家们的判断,较多的认为今年可能比去年速度会低一点,也不是低得那么吓人,6-7%,我的观点在很多场合讲了,如果说我们的宏观政策比较稳, 我认为今年的经济情况不会出现过去那种着急、大起大落的情况,政策平稳,那么我们今年经济的状况会比去年略好一点,也就是说有可能争取到8%这样的增长速 度。这个速度并不是那么很重要,我倒是不赞成把速度严格的和就业挂钩,因为过去传统国家计委提出了一个观点,GDP增长1%能够保证多少人的就业,我觉得 这个观点非常的陈腐,因为经济的发展、增速和就业没有那么一对一的关系,我们的产业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如果说我们为了GDP的增 长,在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里面下工夫,GDP会增长的较快,但是就业解决的程度会非常不明显。

比如刚才郑主任谈到,增加高铁的投资,那吸纳不了太多的就业,修 高速公路也吸纳不了太多的就业,而吸纳更多的就业,或者就业的主要平台,不仅中国,发展国家也是这样的,就是小微企业,如果说把力量放在小微企业方面,促 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它的GDP增长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就业会增加很多,所以说我倒不是那么看中速度,哪怕我们的速度今年到6%,也不是很可怕的。我 认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争取8%的速度是有可能的,我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今天讲两个问题:一是对2014年经济形势的判断;二是当前继续要解决什么问 题。

2014-02-21 09:28:30

贺铿:

先谈第一个问题,对2014年经济形势的判断。这个判断不是随便脑子里想的,当然也不是像有的研究机构通过一个模型计算出来。我觉得会略好于去年,至少有三个有利因素:

第一个因素:

一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去年的复 苏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尤其是美国,欧盟、欧洲经过所谓政府债务的几年折腾,去年起稳向好。日本的情况,所谓的安培经济学主导之下,如果说安培在政治下不是 走向现在的状况,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搞得那么紧张,我想日本去年下半年的经济情况也不至于下降。总体来说,日本在经过了20年低增长的情况下可以宣布经济回 升了。这些情况来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目前来看形势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它对中国出口产业的需求没有增加。

二是从国际形势上看,美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会回归到正常,它的量化 宽松政策在不减弱的情况之下,今年有可能会宣告结束,这个状况已经对世界,特别是对新兴国家的货币币值问题产生了影响,印度、印尼、巴西,货币汇率都较大 幅度下降。中国人民币的汇率要单边升值,我过去批评过这个情况,现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恐怕升值的空间受到了挤压,谁要你的货币?所以这个情况,中国人民 币的币值会稳定,甚至有略微下跌的趋势。这两个因素对于发达经济体复苏比较好,人民币单边升值得到遏制,这两点都是有利于外贸的。所以从这两种情况来 看,2014年中国的外贸会好于去年,三架马车会好于去年。

2014-02-21 09:32:35

贺铿:

第二个因素,国内的通胀压力明显比去年减弱,如果我们着手理顺收入分配的关系,促进就业增长,居民消费应该会平稳增长,不会比去年差。这是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外需、内需的居民需求至少不会比去年差。

第三个因素,畸形消费产业的调整接近到位。什么是畸形消费产业? 主要是由三公经费形成的那些产业。在前些年,应该说公款消费比较严重,至于有的产业畸形发展,高档的餐饮、高档的旅馆、公费旅游等等,这些是坏事,但它也 会引起经济正增长,因为这个产业发展起来了。去年严格贯彻中央的八条规定,使得这些畸形的消费产业,去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畸形产业的调整应该说对去 年的经济增长是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的,去年一年到现在为止,不能说这些调整已经到位了,但是已经接近尾声了,他们该要转向哪儿?据我所了解,餐饮业都在改变 自己的经营方针,去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今年基本上不存在了。所以说外需居民消费需求和去年影响经济增速的情况都得到了改善,那么今年的经济略好于去 年,我认为是应该的、有可能的。

2014-02-21 09:41:06

贺铿:

但是看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看,制约今年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我认为也有三个方面:

一是仍然存在金融风险的问题。过去我们分析金融风险,比如房地产、地方债、影子银行,这些问题到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都可以制约某些宏观政策的出台,这是第一个问题。

二是财政扩张受到制约。今年提出继续财政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我 们的财政比去年来讲,去年的财政赤字,我记忆当中达到了1.2万亿,是最高的一年。今年不好说了,马上就是“两会”了,这个数据马上就要公布了,从这个指 标来看,不可能比去年更激进。再激进的话有很多问题不大好办。政府的收入,现在社科院来了一个人均税负一万元,我没有解释过,因为这个概念世界上所谓 12.9万亿的税收应该是政府收入,反映的是GDP当中政府、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今年的政府收入是不是比去年更多?恐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 为对房地产整个的判断,在各种政策的影响之下,今年会比去年要疲软一点,房地产疲软的一个结果就是政府收入受到影响,卖地的费用、卖房子的税收都会受到一 定的影响。所以财政扩张的问题会受到制约,这也会对经济增长有一些影响。

2014-02-21 09:44:03

贺铿:

三是改革和消除高增长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后遗症,还存在不少不 稳定的因素。今年是新一届政府改革的元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是必须推进的,必须有勇气向前推进的。一些在高增长、高投资的年代形成的后遗症,现在也不可能 不慢慢的给予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两个改革和消除遗留问题当中都存在一些固定的因素。

从长期来看,改革是动力,是最大的红利,但是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也会有险滩,有许多的改革从长远来讲是可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是动力。但是从近期来看,有可能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产业结构的调整、雾霾的治 理,消除过剩的产能,或清除某些其他不好的东西,扫黄,都会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东莞的数据,有一个参考,东莞的扫黄要彻底坚持下去的话,涉及到直接 就业20万人,会影响东莞的GDP400个亿,相当于总GDP的1/10,难道这些问题不解决,还是让这20万就业?那也是不行的。所以这些问题的治理确 实存在着影响因素,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东西。

因此,改革也好、结构调整也好,解除一些过去遗留下来不好的问题 也好,都会与GDP的增长、就业,甚至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发生牵连,这个问题要动,这儿要出问题,那儿也要出问题,这些对改革、宏观政策的掌握要全面、深刻 地分析。刚才说今年的经济会比去年略好一点,有一个前提就是宏观政策要稳定,要细,在这种情况之下,三个有利的优势是可以发挥的,今年的经济增长比去年略 好一点,我是有比较大的信心。

2014-02-21 09:45:15

贺铿:

第二个问题,当前继续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当前继续解决的第一个 问题是,要想办法真正的扩内需。所谓扩内需,有人总是把它跟投资混在一起,我认为内需主要是居民消费需求,我们应该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方面真正制定一些好 的办法,居民的消费要增加,就业要充分,收入要有增加,如果说就业受到很大的影响,老百姓的收入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在这些方面一定要想办法。多 年来,居民的消费不旺,我们说是扩内需扩不起来,根本的原因是居民的收入在GDP当中占的比例一年比一年少,这样就没有办法扩内需。居民的收入增长比我们 的经济增长一般都会低一些,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

我们GDP的分配,刚才说了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比例关系,政 府的收入比例是基本合理的,因为从世界190多个国家的平均数来看,政府收入占GDP的40%。刚才说了社科院的报告提到了政府收入12.9万亿,人均1 万元,这个12.9万亿跟GDP来计算,35%多一点,这个比例没有超过,是合理的,在合理的区间。居民收入的比例不大好算,单纯的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有 很大一块是交叉的,政府收入转变社会保障和民生上面去也属于居民收入,所以居民收入是否合理,以最终消费率来衡量是比较客观一点的,我们的最终消费率由改 革开放时的62.5%,降到现在的46%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全世界各国平均最终消费率是65%,我们46%,低了19个百分点,说明居民在其收入的 GDP当中占的比例太小了,所以我们的内需不能提高,这是根本问题。那一部分钱哪儿去了?政府收入没有不合理,居民收入又少了,那一块肯定是在企业了,所 以调整分配结构,就应该在这个方面想办法。

2014-02-21 09:47:28

贺铿: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情况分两类的话,一类是大企业,一 类是小企业。大企业是国有企业,小企业数量众多、困难也众多,居民就业相当大的百分比都是依靠这一块,75%—80%的就业都在小微企业,这样的情况我们 提出的建议是10个字:大企业让利、小企业减负。这恐怕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所谓大企业让利,主要是国有垄断企业让利,不能过多的听国有企业的,石 油、电力放出来的信息都是亏损的,我看亚布力论坛上有一些企业家,国有企业家占多数,都在说国有企业是合理的,老百姓说得都是不合理的,我觉得不能听他们 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必须要让利。

我们提出了到2020年国有资本上缴公共财政要提高30%,这是 《决定》里面提出来的,我觉得今年要开始做这个事情,提高国有资本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通过这样一个途径来让利。我们的国有银行、石化、移动、电力,对公 共财政的上缴,去年6月份人大有一份报告,数字小得可怜,这是国有企业,国有的高管可能会叫苦,不行,我确实不能让利,自身就很困难了。依我看,我是作为 民间发言,我的看法是不让利就让位。中国找你这样的一个高管还是找得到的,没有硬措施、硬手段,让垄断企业这样,使百姓不满,国家也不好办。

2014-02-21 09:56:49

贺铿:

今年财政面临这么一个不是特别乐观的制约因素,国有企业、垄断 性企业还不缴利、还不让利,那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让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让利,不能让奢靡之风在这些大型企业中存在。政府去年一年抓得不错,企业要不要在 今年抓一下,中石油,像蒋洁敏那样的行吗?恐怕不行。所以国有企业要厉行节约、节省开支,给财政让利。

小企业要减负,这是就业的一个主平台,数量又多,占企业总数的 99%,这么大的一个面。这些企业现在困难很多,主要是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政府还不好遏制,因为刚才前面分析 了,我们的GDP当中分配居民收入的比例是小的,所以说劳动工资的上涨是合理的,那么就要减负了。

2014-02-21 09:58:48

贺铿:

怎么减负?一是税收,结构性的减税,还要继续认真地贯彻下去。 二是各种各样不合理的收费,对于中小企业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也要进一步地清理,不能进行不合理的收费。所以减税、减费对小企业来说今年还是关键。小企业能 够活起来,融资问题能够帮它解决,使它便宜一点,税收少一点,小企业就活起来了。小企业活起来了,那么整个就业形势、居民增收的形势就会有一定的把握。这 是关于小企业的问题。

与小企业减负有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今年要做的第二个继续的问题,要尽快给影子银行去“影子”。影子银行真的去了“影子”,解决得好,我们金融风险的问题会大大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会有所降低,所以这个问题不要小看是一个小问题,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现在一说影子银行,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什么是影 子银行?我们的比例有多大?我的理财产品是在国有银行出的,是影子银行吗?这些没有必要争论。金融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这是世界金融危机对各国的教训,凡 是没有实行有效监管的借贷关系、投资活动,我认为都是影子银行。有些监管,包括各种各样银行里面的理财产品,包括一些投资公司,包括各种各样的融资平台、 私募基金、P2P、理财机构,都应该是影子银行。这些影子银行也有积极的方面,也有风险的方面,所以应该很好地“去影子”,实行规范、有效的活动。

2014-02-21 09:59:36

贺铿:

据我了解,一些民营的理财机构做得很不错,我认为这一种形式是 打破商业银行垄断的希望之所在。他们促进了利率的市场化,解决了小微企业的很多困难,应该进行保护、引导,当然也要实行监管。不要一说“去影子”,我们就 把这些弄得灰头土脸的,在我这儿来看是积极的,他们确实是做得不错,解决了小微企业的困难,而且使利率市场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人问有什么根据?我的手机里面天天收到国有企业理财产品的信 息,利率是多少?过去都是4%、5%左右,现在是6%,这些理财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率10%以上,有的12%,再不搞钱就都到那儿去了,我就不到银行,我 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后面还要亲自写一句话,要答应承担风险,一样有风险。而且国有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有的比P2P的更大,他也是找中介,中介怎么折腾他也 不知道、也掌握不了,都在表外运行,所以这些问题必须进行解决,要保护好的民营理财结构,发展P2P的理财形式,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 时要实行有效的监管。

因为这个形势,如果让他发展下去,对于一统天下的银行垄断是必定 要打破的,马云有一句话,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银行。我很赞成这句话。互联网有这个力量,你不改变,我就改变你。你的暴利多大,获取这种暴利上缴公共财政 多少?为什么让你去获取暴利?所以要在统一的标准之下进行监管,那么就要立法,这个立法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立法最快的在我们那一届就是是《反分裂国家 法》,那个比较快,因为比较短,其它的法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不能等到立法。

2014-02-21 10:02:53

贺铿:

怎么办?国务院可以搞一个法规,搞一些基本的法规,边执行边 改,边执行边看,所以我建议国务院尽快出台一个关于影子银行的管理法规,既扶持积极的方面发展,又遏制减少一些可能的风险,让它健康发展。要让金融机构真 正为实体经济服务,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民间机构与国有银行竞争,只有在竞争的情况之下,贷款利息率才有可能达到合理的范围,现在有一些利息在20-30%之 间,高利贷很高的。有竞争,你也贷,他也贷,谁的低一点,我当然要找低的,只有在这种竞争之下才能让存在的利率差走向合理,而不是成为金融机构谋取暴利的 情况。

第二个意思就是当前要稳增长,稳中求进在改革当中要深入研究一些 具体的问题,我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我深信,只要我们改革,既有勇气,又能够有步骤地推进,既要解决长远的问题,又着眼于现在的具体问题来解决,今年的经济 一定会比去年好一些,而且改革的情况也会顺利一些。谢谢。

2014-02-21 10:05:42

张大卫:

感谢贺铿先生,贺先生对今年的经济形势作出了比较乐观的判断, 认为我们有可能比去年的增长情况要好一些,达到8%左右。他提出这个判断是基于一些理性的分析,从世界经济环境大的背景来看,发达经济体的复苏情况还是偏 于乐观的。另外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都会对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产生一些影响,整个来看有利于出口增加。

2014-02-21 10:08:55

张大卫:

从消费角度来讲,现在也有一些很积极的变化。也提出来我们今年的增长空间有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制约因素,比如还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要加强控制。另外,财政的扩张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我们在处理长期改革和短期发展的过程中也难免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怎么样解决好。

同时,贺铿先生对如何解决当前急需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的建 议,要想办法真正地扩内需,而且把重点放在扩大居民消费上,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导力量。要实现居民消费的增长,恐怕还要在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工夫,要提高居民 收入,同时在目前政府收入结构也不太合理的情况下,贺铿先生给我们出的药方是几个建议:比如如何在大企业让利、小企业减负上下工夫,同时积极推动财政金融 体制改革。在小企业减负上,贺铿先生说得比较细,怎么样减负,他讲到了减税、轻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另外要消除影子银行的阴影,使健康的一些民营 银行能够进入正常的运营轨道。贺铿先生讲稳增长今年看起来有困难,但是形势是乐观的,只要我们深入的研究一些问题,克服一些障碍,解决好一些矛盾,实现今 年比较好的增长还是可期的,我觉得今天贺铿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个比较乐观的判断。

2014-02-21 10:09:16

张大卫:

今天的议题由耶鲁大学教授斯蒂文·罗奇先生,北京大学经济学教 授艾科尔·佩蒂斯先生和乔治·索罗斯先生最近研究发表的文章引发的,这三位先生对中国的经济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对中国经济的关切程度,使他们对我们经济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对现在出现的问题给了一些善意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中国经济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希望我们在结构调整中、推进改革中、增长 之间,能够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刚才郑新立先生和贺铿先生,从他们的讲解中间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判 断,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好、中长期的规划也好、年度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也好,可以听出来他们两个人的基本判断是衔接不错的、协调性不错的,但是对外 国经济学家的建议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去年对今年的工作改革创新、稳中求进,我们觉得去年把握的还算不错,给了一个上限,经济发展只要 不突破物价价格的上限,不突破、不滑出保就业、民生的下限,那就集中精力调结构、促改革。去年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起到了一些积极影响,包括政府的改革放 权,包括营改增税收的改革,国有体制的改革,包括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

中国经济交流中心,我是管中心财务的,也看到中央经济政策的实 施,像我们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利好的消息,去年我们减少了2个点,我们营改增,对服务业支持性政策确实已经开始逐渐显现了。今年,经济运行中间 还会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当前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在宏观调控方式上确实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刚才郑主任特别讲到了这个问题,在稳增长的过程中要解 决好很多问题,今天他们两个人讲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是我觉得都很重要,全国人代会召开在即,中央政府关于今年经济工作还有哪些思考和部署,请大家一并进行 关注。

今天两位嘉宾的讲解就到这里,现在把话筒交给在座的各位媒体记者,请大家提问。

2014-02-21 10:12:50

大智慧通讯社: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郑主任,第一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已 经召开三个月了,像行政审批改革,包括反腐都取得了好的效果。在今年和明年,预计未来可能推行的具体改革有哪些,因为三中全会提出了60条,今年明年有望 突出或者取得成效的会有哪些?第二个问题,全国两会下个月就要开了,去年的主要议题是城镇化、机构改革和新一届政府上台,今年预计有什么新的热点?改革会 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吗?谢谢。

2014-02-21 10:18:48

郑新立:

今、明两年的改革,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刚刚成立,办 事机构设在中央政策研究室,他们正在抓紧工作,今、明两年改革的重点应该由中改办来公布,现在还没有公布。我个人认为,今、明两年改革的重点要围绕着转方 式、调结构、稳增长,继续出台的改革要加快进行。比如说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使国民收入向居民倾斜,刚才贺主任讲大企业要让利、小企业要减负,怎么 能够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强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从而扩大消费。调整收入分配就是一个关键,这方面要抓紧进行。二是原来已经进行的改革,效果很好,现 在要总结试点经验,加快在面上的推广,比如说营改增的效果很好。第三产业通过营业税改成增值税,税负降低了2/5,第三产业会取得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产 业是复明的一个行业,因为可以扩大就业。现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36%,全世界平均是60%,发展中国家平均是50%,我 们的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太低,结构极度扭曲,原因是过去对第三产业征的税太重,现在给他们减负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多了,居民 的收入增加了,就有钱去消费了。

2014-02-21 10:19:41

郑新立:

另外一个改革的重点,要把农村的改革,包括农民工的市民化,农 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包括承包地经营权的转让,宅基地的改革,可以抵押担保转让,承包地可以抵押担保转让,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小型的金融机构等等,这三项 改革都已经写入了国务院去年的67号文,就是国办67号文。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10条,可以说小文件、大突破,虽然是国办的文,但是把我们多年没 有解决的问题在国办的文件里面都突破了。我希望国办的文件今年能够得到尽快地落实,落实之后对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激发消费的活力,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讲到今年的改革热点问题,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开了中央的第一次 城市化会议,而且通过了一个文件,城镇化怎么推进这个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意见和具体的政策。围绕着大、中、小城市怎么实行普通的户籍管理政策,怎么 鼓励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产业的承载能力和对就业的吸纳能力,特大型城市规模不要再扩 大了。另外,怎么打破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壁垒,真正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等等,我想一定会成为“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谢谢。

2014-02-21 10:21:03

提问:

我想问贺铿老师一个问题,刚才您提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 素当中有一条是财政的扩张受到制约,我们知道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有数据说是16万亿,有的人认为更多。但是我个人认为,我国的经济发 展还是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式,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言,地方政府的投资对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问一下我们是如何控制政府的支出,和保持地方经济能 够稳健发展的关系呢?

2014-02-21 10:22:22

贺铿:

经济的发展也好,改革也好,都需要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 毫无疑问的。但是一味地靠融资平台去借债,一味地靠扩张银行的贷款搞投资,这种发展方式早已经被指出是不可持续的。在财政方面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不等于说 地方的经济就不能发展,我觉得发展还是要把消费因素调动起来,不能一味地靠投资增长。所以说今年的财政相对去年来讲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去年的财政赤字是 1.2万亿,今年不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张,应该比这个赤字还要小一点。我们的地方融资、借债恐怕也要更加规范、谨慎,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会对经济是一个 制约因素,我相信各地的建设还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搞得更有效益、有质量,我们需要的是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

2014-02-21 10:23:20

张大卫:

我接着贺铿老师的问题补充一下,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我长期在地 方政府工作过,我从我的角度给大家提供点参考。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经过审批已经公布了,从目前看,我认为仍然是处于可控的范围。另外,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 上看,大部分是有优良的资产作保障,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投向还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包括一些城镇化空间的发展,不排除有些地方政府的债务用于宽马路、 大广场,不排除这种现象。但是我们想,城镇化的发展肯定需要大量的先期投入,特别是大量的地下设施要进行建设。要进行这样的建设,我们过多指责地方政府不 应该搞,基础设施不搞,城镇怎么发展?怎么推进城镇化?这笔钱确实要靠借债来实现。我连续看这几天早上的朝闻天下,有一个走基层活动,开往春天的地铁,是 讲北京地铁的。北京地铁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但仍然满足不了,还是非常稀缺的公共产品,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大家有切身的感受。还需要大众投资改善公 共交通,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客观形成的效果,从这点来讲是可控的。

2014-02-21 10:25:11

张大卫:

我在河南省政府工作过,修建公路之后,为了使交通成本降低,方 便大家出行,果断地撤销了政府的收费站。我曾经处理过一个黄河大桥,黄河大桥的收费期并没有到期,为了响应把政府公路变为免费公路的思路,果断地撤掉了收 费站。曾经引起一个诉讼,政府也承担了一些债务,但是对降低整个社会生产的成本是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的。从这些角度来讲,我认为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确实要 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总量上进行控制,但是对地方债务的形成结构分析来看,风险仍然处于可控的范围内,我就做这么多补充。

2014-02-21 10:26:33

第一财经:

我想问一下贺主任,两个问题:第一,这次“两会”关于财税方面的讨论会有什么热点?第二,之前一直说大部制改革,把一些部门合并起来,您最近有没有听到相关的消息和评论?

2014-02-21 10:27:09

贺铿:

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几天之后就知道了。财税改革,不说今年的“两 会”,这几年的“两会”都是热点,关键是转移支付,各位代表都有意见。转移支付不规范,专项转移比例太大,一般性转移比例太小,所以出现了“跑步前进”的 问题。前不久,李克强总理说,要解决跑步前进的问题。过去“两会”头三四天会开得是不错的,后面的会就稀稀拉拉,因为各省的领导、各市的领导都去跑步去 了,是这样一个状况。我想今年还是一个热点,而且财税的改革是整个改革当中的重点,而且财政是管理国家的支柱和基础,这些都是提得非常准确的,财税必须要 改革,这次肯定是一个热点。

大部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去年“两会”就算告一段落了。现在主要 是牵扯到环保的问题,其他一些部门职能的处、室要不要合并到环保去的问题。这次是不是讨论这个问题,我不敢说一定会讨论,但这个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了,因为我们的环境确实不能只在口头上说一说,北京的雾霾天气再持续几天的话所有的代表都会提意见了。为什么会这样?与我们的发展战略思想、指导思想有关 系,但是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是多头管,不落实,和这个也有关系。我倾向于一个主要的问题由一个主要的部门管,不要分散。

2014-02-21 10:27:31

提问:

我们注意到前天晚上中石化发出了公告,要进行新一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看起来似乎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已经拉开了大幕,我想问一下今年“跑步前进”期间会不会也是国资改革讨论的热点?另外国资改革会有什么样的落实?今年有没有时间表?谢谢。

2014-02-21 10:33:10

郑新立:

国企改革应当成为今年改革的重点,也会成为“两会”讨论的热 点。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一是要以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成立若干资本管理公司。二是国有企业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吸收民 间资本入股。三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要允许员工持股。我想这些改革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这些改革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制订方案来进行。谢谢。

2014-02-21 10:33:40

贺铿:

我对混合制经济的看法,决议中有这个意思,现在对混合制经济半 年多来的推进情况来看,我不看好。混合制经济是国有加入到民营经济,还是民营经济加入到国有经济?这是个核心问题。如果只是民营资本进入国有经济,人家就 要问了,你这个企业的老总谁任命?我把钱放在你那里,合适不合适?所以这些问题要解决。混合制经济在世界上来讲是存在的,是有这么一种方式的,关键要解决 形成的经济实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这个问题不解决,所谓混合制经济相当于一哄而上的样子,最后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2014-02-21 10:34:24

提问:

我想请问贺铿老师,我们了解到中央将清理区域性优惠政策,因为地方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往往会出台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吸引项目等等,从中央的层面,清理这种区域性优惠政策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会给地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怎样看到它的积极意义?

2014-02-21 10:35:21

贺铿:

这个问题恐怕要追溯到改革的基本思想上来考虑,理清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去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有个讲话,这个讲话中明确说明了这个问题。政府要由过去的冲在一线招 商引资回到建立平等的市场竞争关系,管理市场,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做到这一点,地方上领导一天到晚都在想着招商引资,这个优惠、那个优 惠,这就不是市场经济,就与改革的思想不一致,所以这个问题要回到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上,市场化方向这个方面,必须清理这些形形色色的所谓优惠,拿什么来 优惠?土地少收点钱,不就给农民回报少了吗?是政府的钱吗?是书记口袋里的钱吗?不是,不合理,当然要清理,不是市场的。

2014-02-21 10:36:30

中国青年报:

两个问题:一个问郑主任,另一个问贺主任。郑主任刚才谈到要创 新宏观调控手段,去年一年政府的表现来看,似乎也有很多事情,政府在改变以往的调控方法。比如房价,再也没有出台房价调控手段。去年六七月份关于银行间拆 借利率比较高,本来等着政府放水,但后来政府也没有管。这些算不算创新的手段,或者今后这种宏观调控创新的手段对整个经济有怎样的影响?另一个问题,我们 看到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财政给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刚才您也谈到把它视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不知道中央政府关于这样的改变会对未来财政有什么样的影响?就 是财政到底会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2014-02-21 10:39:04

郑新立:

调控手段的创新会对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整 个宏观调控还是要从总量调控为主向结构调控为主来转变,这样才能在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如果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的调控杠杆不去主动地 发挥作用,认为市场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就会延缓,结构优化进程也会延缓,甚至有可能掉到中等收入陷阱中出不来。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阶段,特别是现在我们正处在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 跨越的阶段,各方面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包括投资和消费的结构、一二三四产业的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 业为主转变的阶段,尤其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不是代替市场的作用,最终决定资源配置的还是企业、还是市场,政府通过制定宏观政策发挥调控 杠杆的作用,引出一个方向,不是代替企业的决策,也不是要干预市场行为,而是为市场的决策、企业的决策和宏观发展的目标更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发挥这样一 个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宏观调控手段的创新也要围绕着怎么能够提高宏观调控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有效性来改革创新调控手段。谢谢。

2014-02-21 10:40:35

贺铿:

财经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这是非常正确的,你问到作用,我认为要 解决民生的问题,国家最基本的手段是财政,资金怎么支配、怎么使用,财政资金说到底是两个用途:第一个用途是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直接支付,当 然也要量力而行。我们现在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比发达国家来说还有距离,但是有的经济水平,我们人均GDP第97位,我们超前了很多,超前这么多带来 了很多后遗症。第二个用途是促进社会公平,又分两方面:一是提高社保的水平。二是通过财政转移促进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因为有一些地方显然是发 展条件、各种各样的因素,历史条件也好,资源条件也好,都比较落后,有些地方发展不快,怎么促进落后的地方发展?要靠财政转移。要把国家治理的发展均衡, 社会公平、民生问题解决得比较彻底,必须靠财政。

2014-02-21 10:43:34

第一财经日报:

郑主任,您之前说过三中全给农民的三个红包,包括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土地管理法什么时候会出台?因为经过一年多的调整,现在还没有很明显的迹象,您认为将来出台会在什么时间?会在哪方面进行相应的关注?谢谢。

2014-02-21 10:44:06

郑新立:

这三个红包数量是很大的,含金量很高。第一个红包我算了一 下,18亿亩耕地,1亩的转包费一年平均700块钱,18亿亩一年的转包费,从理论上级算就是1万亿元,就是农民不干活,把地转包,家庭农场、合作社、农 业公司,让人家种,一年收取地租就可以收1万亿,而且每年都是这个数,将来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提高,1万亿还要往上。第二个红包就更大了,我初步算了一下是 50万亿,就是宅基地。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计算。

平原地区大量的粮食作物种植地区,转包发展可能会快一些,在一些 山区、边远地区,一家一户种几亩地还要种很长的时间。最近在某省工作会上,习总书记讲话,这样的农户将来能够自理,不向国家伸手,这也是对国家的贡献,这 个情况可能会存在很长时期,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中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改革就是要对现有的体制冲击,包括对现有法律的改变,法律是经 过充分试验之后把成熟的改革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土地法》什么时候修改,整个土地制度改革比较完善了、成熟了,然后再把这些成熟的、完善的写进《土地 法》。但是根据三中全会的决定进行改革,应当突破现有法律的约束,用中央全会制订的决定精神,应当是具有强制力的,是应当实行的,我们就是要通过现有体制 进行改革了。

2014-02-21 10:44:40

提问: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贺主任。刚才说大企业让利,昨天是 中石化涨停,原因是中石化宣布对三万加油站的油品销售业务进行重组,有人评论说这是对石油行业垄断的破冰。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民资参股的要求是不能超过 30%,也有人表示很失望,因为不超过30%的话还是作不了主,对此您怎么看?第二个问题问两位主任,能不能都回答一下,之前社科院专家分析对今年中国实 体经济不是特别看好,尤其是对楼市,觉得楼市可能会出现问题。想问一下对新一轮的楼市畅通论是怎么看的?对今年的楼市二位有什么样的看法?

2014-02-21 10:48:05

贺铿:

中石化加油站的问题我还没有关注到,我前面说了我对混合经济的 看法,就是谁占主导的问题。我介绍一个情况,在许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每一个加油站不能少于三个公司,为什么?不能垄断。你这儿没有油了,我加另一家 的,这是保证价格合理。市场价格合理、利润均匀都要靠竞争。所以让20%、30%、或者是50%,关键是有没有真正的竞争,如果没有真正的竞争改革没有什 么用处。

2014-02-21 10:51:21

郑新立:

讲楼市是很有风险的,一般回避这个事。今天我不回避,讲一讲, 三中全会决定以及中央城市化工作会议制订的一些城市化的战略政策,将会引导楼市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提出按照中小城市、小城镇、大城市、特大型城市实行不同 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会引导新就业的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来集中。现在我们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房地产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楼市还是比较低的,下一步城市化 的重点放在这些地方,大城市、特大城市,特别是房价极高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会对这些城市起到有利的抑制作用。如果我们按照三中全会决定讲 的,打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对要素配置的平衡壁垒和市场分割,也有利于抑制这些大城市的房价上涨。比如说北京市,在三环、四换以内房价已经高得不能再高 了,交通拥堵,但是三环、四环开着车往外跑半个小时,房价一下降到几千块钱一平米。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轨道交通,把城市的地铁和轨道交通修到周边河北省的一 些县市,修到涞水、涿州、固安、香河、三河,这些地方的房价可能会略微上升,城市中心地区过高的房价很快就会降下来,就能改变目前繁华都市周围对贫穷的农 村所包围的状况。

我听说最近京津冀地区资源配置由北京市书记郭金龙同志牵头,他是 政治局委员,我想他来牵头搞京津冀地区的资源配置,就得改变市区和郊区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的状况。这样既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地区房价过高的局面,又能带动 周边地区发展,通过改革来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将会出现的效果。

2014-02-21 10:54:24

张大卫: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到此结束。对大家的提问两位嘉宾进行了解答,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经济每月谈”活动,感谢我们的协办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感谢支持媒体中国网、第一财经、和讯和社科文献出版社,感谢数据支持单位,谢谢大家。

2014-02-21 10:55:58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