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国新办就飞行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来源: 中国网  2013-06-27 09:21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 会。近3个小时前,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面,三个航天员健康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先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先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 任务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王主任介绍情况。

2013-06-26 10:57:11

王兆耀: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袁洁副总经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邓一兵主任一起与大家见面。今天上午8时07分,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3名航 天员健康出舱。至此,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 目标。受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委托,我向大家通报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实施的主要情况。

2013-06-26 10:58:57

王兆耀: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准确进入轨道。

神舟十号飞船入轨后,经地面远距离导引和自主控制飞行,于6月 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16时17分,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一号。6月20日10时04分至52分,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 的配合下,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了太空授课,演示了失重环境下一些独特的物理现象,并进行了天地互动交流。

2013-06-26 10:59:57

王兆耀:

6月23日8时26分,在张晓光和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指令长聂海胜手动控制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分离并撤离至天宫一号一定距离处,随后,手动控制神舟十号飞船于10时07分再次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航天员再次进驻天宫一号。

2013-06-26 11:01:34

王兆耀:

6月25日7时05分,神舟十号飞船自动撤离天宫一号。尔后,开展了飞船绕飞等技术试验。今天7时19分,飞船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于8时07分准确降落在预定区域。目前,天宫一号已恢复至长期运行轨道。

2013-06-26 11:02:29

王兆耀:

在轨飞行期间,按预定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3名航天员在轨正常工作和生活。

任务实施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 临飞船发射现场视察指导,为出征航天员壮行,就圆满完成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作出重要指示,并亲临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与神舟十号航天员亲切通话;李克强、刘云 山、张高丽等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亲临任务现场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此次任务的高度重视,对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的亲切关怀。

2013-06-26 11:03:05

王兆耀:

任务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全国人民、全球华人、国际友人,以及中外新闻媒体给予了热情关注。在此,我谨代表任务总指挥部和全体参试人员,对各方面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3-06-26 11:05:05

王兆耀:

以此次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 站工程建设阶段。在欢庆胜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载人航天总体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与国家的发展需求和广大民众的期待相比, 还存在很大差距。要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后续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将坚持着眼国家整体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 路,持续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为探索太空、造福人类,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2013-06-26 11:05:37

主持人 胡凯红:

下面请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3-06-26 11:06:33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才王主任介绍了这次神舟十号任务实施的主要情况,请问王主任,从总体上,您会怎么样评价这次任务?

2013-06-26 11:06:56

王兆耀:

可以说,我们这次任务是准备充分,实施顺利,成果丰硕,完美收官。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为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06-26 11:07:16

王兆耀:

神舟九号任务以后,工程全面转入了神舟十号任务的准备。我们科学 制定方案,严格过程的管控,强化航天员的任务训练,狠抓产品质量,特别注重末端的落实,并针对此次任务飞行时间长、试验项目多,还增加了航天员太空授课这 些特点,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现在看,整个任务当中产品的质量优良,我们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充分的。

2013-06-26 11:08:17

王兆耀:

在任务实施中,从火箭的点火到飞船的入轨,从飞船与天宫对接到航天员进驻天宫,从航天员驻留保障到各项试验的完成,从飞船的绕飞到飞船的返回搜救,天地之间协同密切、操控精准,特别是三名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实施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

通过15天的在轨飞行,我们进一步考核和巩固了交会对接技术,验证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技术。通过在轨维修操作、太空授课和飞船绕飞等一系列空间试验和活动,为后续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应该说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3-06-26 11:09:02

王兆耀:

工程的第二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掌握交会对接技术。自 2011年9月以来,我们连续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四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两次手动交会对接,预定任务目 标全部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谢谢。

2013-06-26 11:10:13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教两个问题。第一,神舟十号返回舱落地后,大概有100多分钟航天员才出舱,请您介绍一下这段时间工作人员都做了什么,目前航天员的身体状况如何?第二,测量体重显示,聂海胜的体重是74公斤,比之前工作的体重长了7公斤,请您介绍一下体重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013-06-26 11:11:11

王兆耀:

这个问题请我们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邓一兵主任回答。

2013-06-26 11:11:54

邓一兵: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航天员着陆之后到出舱的时间相对比较 长,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工作人员主要是进行了这样几项工作:首先,进舱之后帮航天员解开他的束缚带,把航天员放在一个相对舒服的位置上面进行体能恢复, 同时要对航天员进行一些基本的医学处置,包括给航天员喝一些功能饮料,以便于他恢复体能。这里面时间长最主要的因素是让航天员从太空失重环境回到地面的重 力环境,要进行一个重力再适应的过程,这个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

2013-06-26 11:12:10

邓一兵:

航天员在天上生活、驻留的时间越长,他回到地面之后的耐力下降得就越多,这个恢复的时间相对来说就会更长一些。这次航天员聂海胜第一个出舱,我们算了一下,他出舱的时间是85分钟,这个时间跟我们当初出舱方案中规定的时间基本是一致的。

2013-06-26 11:15:02

邓一兵:

第二,关于航天员聂海胜的体重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网上对这个问 题的质疑。聂海胜参加神十任务发射出征的当天进行了体检,体检是空腹净重72公斤,网上说的67公斤是聂海胜2005年参加神六任务时的体重,到现在已经 有八年了,他的年龄也从41岁到了49岁。按照中年人群的体重增长规律,体重增长5公斤是符合正常规律的,而且他72公斤的体重也是符合我们发射要求的。

2013-06-26 11:15:47

邓一兵:

在太空授课的过程中,聂海胜用质测仪测量质量的时候,他当时穿着舱内的工作服、内衣、舱内工作袜,还有舱内用鞋,这些重量统计起来大约是1.89公斤。所以综合上面这些信息,太空授课时测量出的聂海胜的质量和他的实际体重是基本相符的。谢谢。

2013-06-26 11:18:34

香港大公报记者:

我们想知道为建造载人空间站,中国正在研制新型的运载火箭,能否介绍一下现在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进展?我们看到有内地媒体报道说,海南发射场今年可能就会具备进场合练的条件,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什么时间可以首飞?

2013-06-26 11:22:06

王兆耀:

这个问题请袁总回答一下。

2013-06-26 11:23:01

袁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主要承担了运载火箭、飞 船、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核心舱、实验舱等舱段的研制。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空间站时代。随着空间站的建设和未来 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发展,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的能力和任务适应性已经不能满足任务的需要,需要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2013-06-26 11:23:12

袁洁: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航天运输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增强现役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的适应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按照立足长远、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

2013-06-26 11:24:31

袁洁:

下面我介绍一下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型谱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家族成员,一个是长征五号,是大型运载火箭;一个是长征七号,中型运载火箭。未来它们将全面承担我国空间站建设、空间发射的主要任务。

2013-06-26 11:25:27

袁洁: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在研的最大运载能力的运载火箭,将主要用于满足载人空间站等的发射需求,具备近地轨道20吨以上的运载能力。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在载人空间站工程中承担货运飞船的发射任务,具备近地轨道约13吨的运载能力。

2013-06-26 11:26:35

袁洁:

这两型运载火箭将在充分继承现有运载火箭的成熟技术基础上,按照 产品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思想,从总体设计到分系统设计,从结构材料到单机产品,都采用大量新技术,特别是采用新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也就是液氢煤油 和液氢、液氧等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更加安全、可靠和绿色环保。

两型运载火箭研制工作进展顺利,研制成功后将主要在海南发射场执行相应航天器的发射任务,目前处在初样研制阶段,整体工作进展顺利,研制计划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首飞。谢谢。

2013-06-26 11:28:00

王兆耀:

我补充一下,海南发射场是我国新建的一个发射场,从2009年9月开工建设。现在火箭研制进展顺利,我们的发射场进展也很顺利。

2013-06-26 11:31:47

王兆耀:

目前火箭的总装测试厂房和发射塔架,以及航天器的总装测试厂房,还有指挥控制中心等主体结构设施都已经基本上完工了,可以按照计划实施下一步的发射合练,以及后续的工作任务。谢谢。

2013-06-26 11:32:12

湖南卫视记者:

神十发射的时候,湖南卫视做了一个小时的直播,包括太空授课,我 们也大量报道。我们采访中发现,很多学生都觉得50多分钟的授课意犹未尽。请王主任回答一下,我们下面有没有太空授课的计划?还有,50多分钟是不是技术 上能够提供的一个最长的时间?是否还能更长?另外想问邓主任,网上很多人都在质疑王亚平的生辰,就是她的年龄,我们想问一下,航天员在选择过程当中,是不 是必须已婚或者已育,上天后对生育有些什么方面的影响?

2013-06-26 11:32:54

王兆耀:

我先回答前面的问题,后面的问题请邓主任回答。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按照许多报纸、媒体的评价,给青少年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点燃了崇尚科学、热爱航天的激情。

可以肯定地说,类似这样的活动,我们中国载人航天今后肯定会继续开展。当然形式是多样的,在太空进行授课,这只是利用载人航天工程资源进行科普教育的活动之一。就这次太空授课活动来讲,我们后续还将在地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把这项活动继续延伸。

2013-06-26 11:34:53

王兆耀:

至于授课时间是否可以更长,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一次授课为了保险起见,利用天基测控和地基测控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我们相信以后根据授课活动的内容,时间是可以再延长的,是没有问题的。谢谢。

2013-06-26 11:35:52

邓一兵:

首先,关于王亚平年龄的问题,我想说明的是,我国载人航天任务实 施以来,至今为止已经主持过五次载人航天发射,每次执行任务,航天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出生年月都是发射前一天才正式公布,在此之前所有的相关报道都是道听途 说,甚至是子虚乌有。而且我们在公布航天员基本信息的时候,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既要认真比对他的公民身份登记信息,也要查他的入伍登记信息,同时要查他的 个人档案,还要个人签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无论是王亚平的公民身份登记信息还是入伍登记信息,显示的出生年月都是1980年1月。至于网上讨论的 问题,据我了解,这跟前几年有关媒体报道失实有关。

2013-06-26 11:38:51

邓一兵:

第二,航天员的选拔对已婚已育没有硬性规定,我们对航天员的选拔有一套严格、科学和完善的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只要符合这个标准,就可以入选航天员。另外,现在没有证据和数据表明航天飞行对人的生育能力会造成影响。谢谢。

2013-06-26 11:40:28

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记者:

我想问一下王主任,您刚才提到神十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第一步的圆满结束,您觉得这一阶段有哪些主要突破和综合效益?下面的一个阶段会有什么样的计划?

2013-06-26 11:41:03

王兆耀:

2005年2月,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第一阶段 任务,其主要的任务有两大项,一个是突破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技术,一个是掌握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了实现这个任务目标,我们进行了整体的顶层规划, 确定了利用飞船轨道舱,研制气闸舱,攻关研制舱外服,来突破航天员出舱技术。确定了研制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与多艘飞船进行对接这个方案,来突破和掌握空间 交会对接技术这个总体思路。

2013-06-26 11:41:38

王兆耀:

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突破和综合效益,概括起来应该说是“五、四、 三、一”。五是进行了五次发射,前面说过了,天宫、神七、神八、神九、神十,五次发射。四是四个突破,一是突破了以气闸舱、舱外航天服为标志的出舱关键技 术;二是突破了手控交会对接和自动交会对接技术。三是基本掌握了飞船和目标飞行器对接起来的组合体的控制和运营技术。四是初步建立和完善了航天员在轨驻留 保障技术体系。航天员在天上生活、工作这么长时间,我们怎么样来保障他。

2013-06-26 11:43:24

王兆耀:

取得了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一个是技术上的,我们是通过发射试验 突破技术,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积累了飞行的经验。我们现在形成了应用型的载人天体往返系统,这是长二F火箭和神舟飞船组成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一步完 善我国载人航天研制生产体系和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在轨活动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陆海天基相结合的测控体系,这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综合效益。

2013-06-26 11:45:52

王兆耀:

在应用上,我们利用这几次飞行试验,开展了大量的空间对地遥感、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探测这些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还进行了飞船绕飞、在轨维修、再生生保等一系列技术试验,还有这次大家看到的太空授课活动,丰富了科学研究和应用成果。

2013-06-26 11:47:06

王兆耀:

第三个综合效益,就是在基础能力上,通过“二步一阶段”的任务实施,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基础,提升了整个航天产业的整体能力,带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

一就是一个新局面,全面推进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开创了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新局面。谢谢。

2013-06-26 11:49:27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关于航天员的情况,我们想了解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航天员展开了哪些合作?另外我们是否有为其他国家培养航天员的打算?以及我们以后会不会用我们的神舟飞船搭载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太空?

2013-06-26 11:50:20

王兆耀:

邓主任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补充回答刚才一个问题,刚才好象漏了半个问题,就是关于下一步的计划。

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体发展规划和计划,下一步我们将开展空间实验室工程的研制建设,计划在2015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2013-06-26 11:51:14

王兆耀:

与其同步进行的载人空间站工程也在按计划顺利推进,计划在2018年前后发射试验性核心舱,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发射一系列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向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提供物资的补给和成员的往返。谢谢。

2013-06-26 11:52:01

邓一兵: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中国航天员与国际同行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我们曾经邀请包括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员到中国交流和访问。特别是近两年,中国航天员中心和欧洲航天员中心都已经互派了包括航天员在内的代表团到对方参加和体验航天员的短期训练课程。

2013-06-26 11:52:58

邓一兵:

中国航天员也应邀参加了国际宇航员协会的年会、太空探索者协会的 年会,和联合国的外空委会议等多个国际性会议,在这些会议当中与广大的外国同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比如说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就多次参加了太空探索者 协会的年会。在神十任务期间,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就在奥地利维也纳参加了联合国第56届外空委会议,跟世界各国的女宇航员一道,共同纪念人类女航天员首 飞50周年。

2013-06-26 11:53:40

邓一兵:

我们相信广泛的交流能够加深我们彼此的了解,为今后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至于说到为其他国家培训航天员的问题,我们的态度一直是积极的,也是明确的。

2013-06-26 11:55:17

邓一兵: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航天员选拔训练体系和配套完善的训练设施设备。我们也一贯坚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透明开放原则的基础之上,积极开展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未来我们愿意在航天员培养和联合飞行等领域探讨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跟国际同行的合作和交流。谢谢。

2013-06-26 11:55:45

主持人 胡凯红: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3-06-26 11:57:10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