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经济每月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来源: 中国网  2013-06-14 12:38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48期“经济每月谈”定于2013年6月14日(周五)上午9时厅举办,本期主题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中国网:

第四十八期“经济每月谈”的主题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里,记者已入座,等待主持人和嘉宾入场。

2013-06-14 08:59:13

中国网:

本期“经济每月谈”的主持人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大卫,主讲嘉宾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吕政,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

2013-06-14 09:02:25

中国网:

主持人和嘉宾正在入场,“经济每月谈”即将开始。

2013-06-14 09:12:08

张大卫: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大卫,欢迎大家来参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48期“经济每月谈”活动,本期的主题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06-14 09:14:09

张大卫: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对促进发展方式转 变以及转型升级有一个重要讲话,他讲到以经济战略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角度发展的趋势,讲到结构优化升级,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功能 完善、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抓住这些才是关键。

2013-06-14 09:18:03

张大卫: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也就是3月17日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李 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他讲到我们要实现倍增计划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有巨大的内需,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 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序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今年4月初上海调研时李克强 详细阐述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五个途径,自从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以后,围绕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怎样打造中国经济的 升级版国内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更深入的探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和路径,我们今天邀请到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同志,中国社 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政同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副秘书长张立群同志和我们分析、讲解。每位嘉宾讲30分钟左右,然后和现场嘉宾互动。

2013-06-14 09:20:54

张大卫:

首先有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他主要研究 领域为宏观经济领域和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有非常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文件的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 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的起草工作,2009年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后的常务副理事长,下面请郑新立同志给我们讲解。

2013-06-14 09:22:11

郑新立: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出,要打造中国经 济的升级版。用精炼、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新一届政府在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目标。我理解所谓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概括地说,就是 共同富裕,充分就业;高效低耗,环境优美;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创新驱动,活而有序。概括的这32个字不一定准确。

2013-06-14 09:22:47

郑新立:

“共同富裕、充分就业”,就是要通过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尽快 地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结构,使全国人民共享发展结果。充分就业是扩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的重要途径,要通过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鼓励发展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户,鼓励创业带动提高就业率。支持劳动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再分配要更加注意公平,鼓励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高效低耗、环境优美”就是指经济增长要从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 耗,更多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转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实现排放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环境的密集度和舒适度,建设美丽中国。

“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就是指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促进 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尽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点是改革土地管理体制,落实农户对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和宅基地的用益物权,使之农 户财产性收入来源。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逐步使农民工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区域差距本质是城乡差距,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主要是落后在农村,要 改变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城市化的现象,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创新驱动,活而有序”是指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有知识产 权的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带动产业升级,重点提高国有企业和大学的创新能力,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在激发每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力和每个劳动者的创新潜能的同 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和各类犯罪行为,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社会环境。

2013-06-14 09:27:38

郑新立:

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前我国经济处 在比较艰难的爬坡阶段。去年四季度结束了连续11个季度的增速下滑,出现微弱的回升之后,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再次回落。4月份、5月份经济的增长仍然 处在焦灼状态,形势尚不明朗。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5月份是50.8%,汇丰银行公布的是49.6%。统计局采的样本可能大型企业比较多, 反映大型企业的运行情况比较稳定,汇丰银行采的样本是中小企业比较多,因此比较多地反映了中小企业的运行状况,所以它们相差了1.2个百分点,让我们从不 同的角度来观察当前经济运行的态势。

2013-06-14 09:30:01

郑新立:

这里我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指数,上个星期我到井冈山干部学院讲课,井冈山管理局的局长说井冈山门票的收入前年是2亿,去年下降到1.5亿,今年的门票收入能够达到七千万就不错了,井冈山门厅冷落,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形势比较严峻。

2013-06-14 09:30:57

郑新立:

十八大提出了“双倍增”的目标,十年GDP总量翻一番,这个倍 增实现容易,第二个倍增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这个难度比较大,实现后一个倍增,要求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或者8%以上,如果达不到8%,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翻一番就很难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至少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在7.3%以上。经济增长还要扣除社会积累等很多内容,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 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完全同步不可能,要用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保城乡居民收入7.3%的增长速度。关键还要看趋势,如果经济持续下降,那么财政收入会减 少,还会影响到就业,企业间的三角债会出现,进一步影响整个经济,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对这种情况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贯彻落实去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开会作 出的决定,把稳增长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地位。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稳增长,稳增长就是要通过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回升的态势。

2013-06-14 09:31:27

郑新立:

怎么保持经济回升?长远看要通过改革释放各方面增长潜力。近期来看,应该把稳增长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地位,把打造经济的升级版作为稳增长的主要举措。主要措施有六条:

2013-06-14 09:32:58

郑新立:

一、激活民间投资。民间资金非常充裕,90年代那一次经济困难 时期,当时经济增长速度只有7%左右,我们的投资增长率一年只有7%左右,当时曾培炎理事长还是国家计委主任,带着各个司长到浙江调研,浙江省的投资增长 速度是30%几,全国平均只有7%点几,浙江都是民间投资,所以回来以后搞了鼓励民间投资的13条,后来这13条演变成国务院鼓励民间投资的前36条。现 在又出现了这种困难,在这种时候要贯彻落实去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这些政策,把它落到实处,激活民间投资。特别是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把民间投资 引导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现在城里有很多瓶颈比如交通拥堵、进养老院难、进幼儿园难、停车难。如果把社会资金引进来,给它一个政 策,我相信这些问题很快都能够得到解决。包括城市的轨道交通、城际高铁也应当引入社会资金,实行股权多元化。至于幼儿园、养老院、停车场,只要把民间投资 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些问题很快就能够解决,而且能够激活投资,对当前扩大内需,实现稳增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3-06-14 09:34:06

郑新立:

二、增长住房供给。现在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怎么样稳定城市 住房价格?我们要调整思路。要从过去以抑制需求为主,改变为增加供给为主,鼓励增加城市的保障房供给,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给,增加住房土地的供给,把房地 产投资激活,房地产销售激活,继续发挥房地产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用,这对当前扩大内需,为实现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2013-06-14 09:35:12

郑新立:

三、调整消费政策。现在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有些城市现在 限制汽车购买,这和扩大内需,和很多家庭要圆自己的轿车梦相违背,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很多年轻人、中国人的中国梦就是“轿车梦”,现在由于限制购买,这个 梦做不成了,所以这个政策要改,要把限制购买变成放开购买,适当限制使用,通过提高拥有率,降低使用率,为轿车进入家庭,轿车的生产销售进入良性循环提供 条件。像日本东京、纽约、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有家庭都有轿车,但是使用率比较低,上下班是乘坐公共交通,节假日或者急需用车时才使用,我们中国是拥有率低 使用率高,我们中国的每千人轿车拥有量低于世界水平,我们要鼓励购买、适当限制使用、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当前汽车限购政策问题。另外要加快道路建设和停车 场建设,为轿车进入家庭提供好的使用环境。现在听说有一些城市想和北京上海学习,希望这些城市不要向他们学习,要从改善道路等其他方面想办法。

2013-06-14 09:36:49

郑新立:

另外,要降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现在中国人在外国的销售全世界 第一,中国的游客在全世界购货量平均一个人达到3、4千美元,日本人出去一趟,购货是2千多美元。中国购买的奢侈品占欧洲市场奢侈品的46%,占北美奢侈 品市场的25%,这么大的购买量,我们留在国内不是更好吗,适当降低进口关税,他在国内买比在国外买还便宜的话就不会在国外买了,出去旅游也不会大包小包 的往国内带了,拉动国内经济不是更好吗。所以有人提议把奢侈品改成中高档消费品这样比较合适,继续实行汽车家电进入农村的鼓励政策。

2013-06-14 09:41:29

郑新立:

四、加大环保投入。曾培炎理事长建议要以降低PM2.5为杠杆 撬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这个提议非常好。据我了解环保部正抓紧制定《京津冀地区联合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一共十条,措施非常有力。这十条措施出台后 可能对环保投入形成一个热潮,现在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生态体制。所谓生态体制就是对环境生态的投入,同样可以产生GDP,可以产生利润,可以增加就业。也就 是说要颁布一个强制性的排放标准,大家都来执行,达不到这个排放标准你就关门,这样所有企业把你们污染物的回收设备都安装上,而且一天24小时开起来,这 样就形成了环保产业的庞大市场,利用这个市场机制,拉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使环保投入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各级政府要把提供清洁的空气作为提供公 共产品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现在一般商品都供过于求了,生产资料供过于求了,但是公共产品包括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还是短缺的,这个短缺 如何解决呢?就靠政府来解决,把这些公共产品形成一个市场引导资金投入,同样可以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2013-06-14 09:42:40

郑新立:

五、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在全国各个地区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 改革,8月份这项改革有望在全国各个地区和第三产业的所有行业推开,这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如果推开之后,那么第三产业的税负将降低三分之一左右,对鼓 励创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将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我算了一笔帐,如果用五年时间使中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发展中国家的平 均水平50%,也就是再提高15个百分点,可以新增1亿1千万个就业岗位,这么大的好事等着政府来做。这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发展。

2013-06-14 09:45:55

郑新立:

六、有序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要按照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 神,抓紧研究制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去年年初,“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当时担任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提出了六项改革任务,第一是放宽准入, 第二是建立地方性监管机构,第三是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第四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第五是建立多层次的基本市场,第六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这其中前四 项改革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放宽准入就是允许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培育更多的竞争中企,通过形成资金市场的买方市场来降低企业的融资 成本,降低利率。你这里要的利率高,我这里利率低,当然选择利率低的提供商。第二项改革是建立地方性的监管机构,把小型金融机构的监管责任交给地方政府, 银监会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出了问题地方政府负责,即使一个小地方出了问题不会影响全局,只是局部问题。第三项是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用市场化解风 险。第四项改革是利率市场化。这四项改革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于没有完整的实施方案,改革率先从第四项改革突破了,利率市场化去年发展的很快,资本市场不 是买方市场是卖方市场,出现了垄断利润,出现了寻租行为。今年1-4月份,社会融资总规模是6万亿,其中银行贷款已经下降到46%,非银行贷款、各种基 金、债券、信托这类投资占到了54%,银行的表外业务迅速增加,表内贷款利率是7%,表外贷款利率是15%,利率上升2倍、3倍,所以银行拿着钱出现了寻 租行为,所以要加快前三项改革,放宽准入、地方性监管机构和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的改革,如果前三项改革仍然停滞不前,还靠第四项改革单项突击,那么就 孕育着金融风险,所以要加快制定金融体制全面改革的方案,有序地推进,化解风险,同时满足中小企业、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如果我们金融体制改革到位,我们庞 大的资本存量就可以用来支撑我们经济的增长对资金的需求,对当前稳增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谢谢!

2013-06-14 09:46:51

张大卫:

刚才郑新立同志作了非常精彩的讲话,他分析了当前经济运行的态 势和趋势,对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作出了清醒的判断,也对今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药方,郑新立提出了经济升级版的32字内涵,对于这32 字我们还需要深入理解。这32个字既讲到了制度和政策层面的问题,又讲到了需求和供给结构的调整。既讲到了产业转型升级,又讲到了民生改善和社会福利的增 加,这些内涵都需要我们认真理解。郑新立同志提出要把稳增长作为打造升级版的主要措施,而且对主要措施提出了六项建议,从六项建议中我们也体会到他讲话的 主旨是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是当前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他讲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深刻必要性。下一步在经济工作中我们可以体会一下,郑新立开的这六项建 议的“药方”,是不是能够在下一步的经济工作中有所体现,对我们的经济形势向好是否发挥重要作用。

2013-06-14 09:50:36

张大卫:

下面我们有请吕政同志,吕政同志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 究所所长、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管理杂志主编,兼任中国经济开发促进会会长,最近又受聘为山东 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吕政同志在中国工业发展和政策方面有长期深入的研究,我们欢迎吕政同志发言。

2013-06-14 09:52:10

吕政:

尊敬的张秘书长,郑理事长,各位媒体朋友们,上午好。会前安排我就当前的结构调整问题作发言,我长期研究工业问题,所以今天重点是讲工业结构的调整。

中央文件一直强调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怎么理解呢?我们认为产 业结构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枢纽的地位,它承前启后,既是前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一种结果,也是后续的社会再生产的推动力和起点,过去的劳动支配现在和未 来的劳动,它一旦形成了生产能力就按照这个生产能力不断地供给能源、原材料,同它也决定了后续再生产中的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市场要素配置的效率,首先取决 于结构,同时也影响着进出口的效率和国家的竞争力。所以从社会再生产的枢纽地位来理解,为什么提出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2013-06-14 09:53:13

吕政:

结构调整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两个问题:第一是解决平衡问题, 实现协调发展。第二是解决效率问题,使有限的生产要素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部门、地区和企业。应当说,现阶段调整的重点是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解决平衡问 题也要靠提高效率来。就工业结构的总体选择,现阶段中国是高也成、低也就,既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也要继续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能出现高不成低不就 的结果,下面讲九个关系问题。

2013-06-14 09:54:29

吕政:

第一是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关系问题。当完成工业化和 资本原始积累后,一段时间炒房子,当房子限购以后放高利贷,实际都希望通过虚拟资本,资本市场的运作来赚钱。作为企业微观的经营决策可能无可非议,但是作 为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如果大家都想玩儿资本,都想在资本市场赚钱,那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基础就 要完蛋了。所以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作为基础。

2013-06-14 09:55:57

吕政:

第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干不干了。现在由于劳动成本的上升,工 资成本上升,很多企业存在了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中国现阶段和日本、和台湾和韩国等一些地区和国家有共同点,都要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后发展技术密集附加 值高的产业,但是区别在于我们不可能完全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可以转到中国大陆来,但是中国大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可能都转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去。首先 中国工资成本和发达国家的互补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过去我们只占发达国家成本的10%,甚至8%或者更低,这几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占发达国家 的工资成本相比上升到15%左右,也就是说仍然是相当于他们的六分之一或者七分之一,因此和发达国家结构的互补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反映了我国的出 口和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也不可能恢复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得从中国进口。和其他更加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中国工业的配套 体系,产业链的完整性,能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工资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是很难达到的,越南工资是我们制造业工资1/3不到,印度也是这样,孟加拉、柬埔 寨可能更低,但是国际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以中国为主导,这说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继续坚持。

2013-06-14 09:58:31

吕政:

现在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延长退休年龄解决劳动力短缺、社保基 金不足的问题,我认为这不能解决现阶段的问题。为什么呢?第一我们的劳动社会保障是双轨制,真正延长退休年龄的是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比较欢迎,而企业到 50多岁以后很难第一线当一线的劳动力,而且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劳动产出,所以并不能解决中国目前招不到人的问题。第二步继续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第一时间来不及了,现在放开二十年后再说,不是中国的劳动力真正少了而是供求关系的问题,今年毕业699万大学生,真正短缺的是一线 的体力劳动者和蓝领工人,大学毕业生都想当白领,都想进机关、事业单位,实际上就业主体仍然在企业,因此必须调整招生结构、教育结构增加蓝领工人,由技术 工人供给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大学生当年的就业率不到65%,真正的体力劳动者的失业率就在4.3%以下,这并不是说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和就业 结构对劳动力需求需要调整。

2013-06-14 10:00:55

吕政:

第三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到底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实行 缩小差距的战略。现在的重点不能完全把宝押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缩小现有产业的技术和产品与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先进工业国家的差距,实现技术赶超。在 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工业石油化工、高性能和智能运动化机械装备制造、高速铁路、精密仪器、电子通信设备、信息化、西药研发等等,我们现在正在主导 的产业,如果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那是真正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现在我们和日本的贸易总规模3400亿,日本对华出口2000亿,中国对日本出口 1400亿,日本和中国的贸易顺差是600亿,韩国对华贸易顺差可能比日本还高,台湾省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将近一千亿美元,这些贸易逆差的产生正是我们进口 的附加价值高的机械、电子、精细化工产品为主,2000多亿美元的国内市场,如果我们能干的话,那对付日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这些进口,我们自己来干,这 样即使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弱化,但是我们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也会减少,我们的贸易条件不会恶化。举个例子,现在服装出口单价是不 到3.5美元一件,而进口一架波音737-800的中型客机要1.05亿美元,需要出口三千万件衬衣,三千万件衬衣需要一万个工人干一年,还需要大量的纺 织厂的工人,假定说在“C919”大型客机在2014年能定型,2016年上天,到2020年达到批量生产,即使那时候衬衣出口减少了,到时候我们如果自 己的国产大飞机上去了,这样我们的贸易条件就是优化了而不是恶化了。因此必须现在现在要全方位的实行缩小差距的战略,在一系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与 美国、德国、日本和北欧这些先进工业国家间的差距,这样我们的能耗可能大幅度的降下来。日本消耗了7亿吨标准煤,德国消耗了6亿吨标准煤,但是工业产值的 附加值比中国并不低多少,这说明我们的结构有问题,我们能不能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做一些更赚钱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这是所谓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就是 结构升级,结构升级的重点首先是抓住现有产业的升级换代。

2013-06-14 10:11:06

吕政:

第四增强调整与存量调整的关系。过去投资重点都放在增量上不重 视存量。现在调整投资结构,首先继续下决心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比如说北京雾霾,华北地区的雾霾,关键不是北京汽车尾气,而是华北地区高耗能的电力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和钢铁工业,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不适合发展这些高性能产业,但是河北省的钢产量占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五分之一,发电也是这样,内蒙古和山西的火 力发电比重也非常高,所以说结构调整既要做增强,更要做好存量的调整,淘汰落后,还有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企业充足。

2013-06-14 10:12:19

吕政:

第五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是基础。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是产品结 构,如果产品结构调整好了,整个行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也就顺理成章,能够真正实现结构调整目标。一是要改造传统产业,二是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三是培育 品牌。中国的服装出口单价不到3.5美元,长三角、珠三角很多企业觉得快做不下去了,工资成本在上升,但是意大利和法国是发达国家高工资,但是它的服装还 是在出口,他们的平均出口单价在21美元以上,是中国出口单价的6-7倍。不是说这个产品不能做了,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我们的品牌、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国 际竞争力和法国和意大利有很大的差距。假定我们的工资提高一倍,我们服装出口价格也提高一倍,那我们相对的比较优势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工资提高了一倍,出 口单价提高了两倍,那么你的竞争优势是增强的,因此必须重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

2013-06-14 10:13:22

吕政:

第六,制造业升级必须学习德国人包括日本人在制造业精益求精的 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制造业的升级有冲突,有局限性。没有坚定不移的定力,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大家都希望很快的赚钱,都希望在资 本市场上去捞一把。德国之所以有宝马、奔驰、奥迪,有德国的精密机械,德国是上百年的积累,精益求精的精神造就的。中国要升级,中国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 与发展现代工业的矛盾必须调整。德国为什么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能够独善其身,财政金融稳定,出口保持贸易顺差,就业在增长。首先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精细 的文化传统贯穿到它的生产过程,没有这种精神造不出宝马、奔驰。第二是市场经济模式,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同时发挥政府对市场的有效调控和干 预。第三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基础,虽然消耗了6亿吨标准煤,但是它卖出的东西远远超过中国,完全以数量取胜参与竞争的局面。第四有效率的公共部门与私营 部门的结合,中国目前国有和私有的产业链没有打通,是两张皮。第五是缺少对中小企业确确实实有效的支持政策。第六是高素质的产业工程队伍,中国的产业工程 队伍完全建立在高流动性,而且缺乏系统严格训练的民工的基础上,怎么推进产业升级,怎么做精、做细?而且大家都不愿意当工人,都不愿意进职业技术学院,这 样怎么作出附加值高的产品。第七是相对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去过奔驰和丰田,他们高管工资和工人工资差三到四倍,工人工资在三千到五千美元之间,也能够过上 体面生活。这种劳资关系对制造业的升级至关重要,光有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没有稳定的高素质工人,很难推进产业升级。最后出口与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为主导,这 就是德国金融危机以后,仍然保持它稳健的发展,包括日本,最近这几个为它经济增长上个月达到4.1%,日本长期低迷不振,但是日本的产业基础仍然存在,我 概括为“没有增长的发展”,它仍然在发展,就靠技术进步、精益求精,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还有海外投资、国民收入是净流入的。

2013-06-14 10:14:57

吕政:

第七是结构调整当中集中化与民营资本进入资本民间行业的关系问 题。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是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生产力的技术构成所决定的有机构成的提高,要求在这些资源密集型行业必须 要干,必须有规模效应,必须淘汰落后的小企业。因此我们反垄断不等于放弃规模经济,不等于对资本密集型产业进行拆分,不可能把大庆油田分解给一个一个私营 老板。中国的社会传统、文化传统阻碍了资本集中,海外没有我们所说的天花板和玻璃门,但是海外有一个华人大企业的制造业,有一个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做 成功的500强华人大企业吗?没有。为什么?有一个外国学者说华人资本在海外为什么没有大企业?是因为他只信任于自己有血缘和裙带关系的人,而不信任外 人。还缺乏现代资本集中和社会化的精神和企业文化,因此没有资本集中机制就干不了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真是传统文化。没有玻璃门、没有天花板,照样做不 大。

2013-06-14 10:20:58

吕政:

中国也面临着民营资本的升级和转型,需要解决民营自身的生产关 系的三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第一,从家族独资形态转向资本多元化和社会化,解决单个私人资本不足的矛盾,适应基础产业与技术构成所解决的资本有机构成高、 资本投入强度大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倒过来生产关系迁就落后的生产力。第二,在资本多元化社会化条件下,民营资本必然 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就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引外聘专业人员,实行企业治理结构调整。第三,企业必须适应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 现阶段是强制性的。第一,制假售假提供合格产品不坑害消费者;第二,谁污染谁治理;第三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待工人。如果民营资本不进行生产关系自身的 改革,也很难适应产业升级和资本集中化的要求。

2013-06-14 10:23:04

吕政:

第八是努力降低物化劳动消耗。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什么?我们认为 中国的速度下来了,政府要税收、企业要利润、职工要工资,但是我们必须要从提高效益上来解决三个目标。现在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73.5%是转移 到物化劳动的消耗,假定说方程式的左边是零增长,但是我把“CZ”这块转移的物化劳动降下来以后,“V+M”的附加价值仍然是增长的,所以经济增长速度降 下来以后,我们想得到实惠,那就必须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而现在消耗了全世界50%左右的钢材、50%以上的水泥,消耗了这么多的土地、这么多的水资源, 产出率这么低,一是结构有问题,二是规模效益问题,三是技术水平问题,四是管理问题。因此必须从降低物化劳动消耗中要效益,保证税收、工资和利润的增长。

2013-06-14 10:34:19

吕政:

第九,房地产与其他产业的关系。高房价加重了对居住为目的的购 房者的经济压力,削弱了对其他消费品的购买能力,抬高了中国工商业的成本,削弱了制造业的经济力,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确确实实的。很多零售小生意做不下 去了,饭馆不想开了,不如租房子。商业零售为什么加价这么高,很多价格加在水泥上、加在天花板、加在大理石、加在房屋租金了,流通费用加大了工商业成本。 房价高了租房价格也高,那企业不得不提高雇佣工人的工资成本,因为它是社会必要劳动,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品,房子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生活必需品,这种 必需品价格高了以后,工资成本就要提高,实际上它抬高了工商业成本,削弱了制造业的竞争力。现在买房主要群体是30岁-50岁的工薪阶层,也是城镇消费主 要群体。一旦买了房子,每个月的现金流首先要还银行贷款,其次才能购买其他消费品,安排孩子的教育投入,所以被房贷所困,其他消费品的市场空间就要被压 缩。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体系,房子超利润赚了很多钱,其他产业还干不干了,东西卖不掉怎么办。只有增加房子供给才能降低房子价格,降低房子价格是解放了 30-50岁人的购买力,这样才能使扩大内需有一个有效支付能力的基础。因此必须要从房地产与其他国民经济相互关系上来看待来确定房地产的政策。

2013-06-14 10:35:50

吕政:

中国的产业升级,经济升级版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这 种结构升级我们可以回顾过去60年我们干了什么。毛泽东时代解决了从无到有,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邓小平时代解决了从少到多,使中国成为经济大国。从 现在开始我们的升级版就是要使中国经济从大到强,当然要继续做大,但是这个大必须建立在强的基础上而不是粗放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结构调整实际上在 整个社会再生产中处于中枢地位,所以它被确定为主攻方向,所以要使中国经济实现升级版,必须要抓住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和总框架。

我想讲的观点就是这些,供大家参考。谢谢!

2013-06-14 10:37:19

张大卫:

谢谢吕政同志,吕政同志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角度切入,解答了 如何实现我国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根本性问题。而且提出来产业结构调整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重要内涵。他更多从供给角度提到产业结构调整,讲到了产业 结构的升级不仅是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更重要是对传统产业和现有产业部门进行升级改造。讲到了产业结构决定了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何下功夫消除短缺的同时 消除过剩。如何促进提升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吕政同志还提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要下功夫解决微观基础的调整动力问题。这些内 涵都非常深刻,需要我们认真地理解。

2013-06-14 10:38:40

张大卫:

另外,吕政同志还提到涉及到中国经济升级的一系列的重要措施, 他讲到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讲到现在过多的虚拟经济会切断生产和财富之间的过程,提出来社会财富的形成、生产、积累,虽然虚拟经济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经济 形态,但是过多重视虚拟经济而忽略实体经济,它往往会让少数人致富,让多数人受损,产生财富的虚化意识,降低企业和劳动者的创业意愿,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 体会。他还讲到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的战略,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 面仍然具有优势,我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要继续释放人民币资源的红利。我们怎么样学习德国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结构调整上要有耐性、有定 力,90年代中期我们到德国考察学习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他们当时提出用20年时间调整德国鲁尔区结构,我们听了以后非常吃惊,20年的调整计划在 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做很多规划的时候很多是缺乏定力和耐性的。吕政同志还讲到降低生产的经营成本,减少物化劳动消耗,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增加经济总 量。

2013-06-14 10:39:48

张大卫:

下面我们有请张立群同志,他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 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张立群同志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参加了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研究有关的文件 起草工作,近年来参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有关报告的起草工作。下面有请张立群同志。

2013-06-14 10:41:07

张立群:

尊敬的郑理事长、张秘书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要讲的题目“加快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主要围绕我对中国经济的一些变化谈一些观点。

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来的任务。我理解这个任务的 提出首先和中国经济的重大转型密切相关。中国经济的重大转型主要有两个方面决定:第一是市场供求关系总体已经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这种转变主要来自 两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国际金融危机,这使国际市场的需求水平有明显的下降。2001-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4.1%,但2008年 -2011年降低到3.2%,背后的深刻原因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它的居民消费能力有一个明显的减弱,不仅是收入支持 的消费能力,而且由信用支持的消费能力都明显减弱,所以他们现在的圣诞节是比较节俭的过,所以国际市场的需求水平有一个明显的降低。第二,劳动密集型的出 口生产能力已经有大幅度的扩张,2002-2011年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由19900多亿元扩大到101946亿元,中国产品出口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由 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由于印度、东南亚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和我们相类似的资源优势,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最近这些年在他们这些国家也在很快发展,这时候 供大于求就是必然结果。

2013-06-14 10:41:49

张立群:

从国内来看,“柱形”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开始进入调整期, 一个主要原因是城镇化的瓶颈开始制约“柱形”为主的消费升级结构。从汽车来看,刚才郑理事长谈到这个问题,汽车进入家庭确实是一个趋势。要让十几亿中国人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过上发达国家的好日子,就包括了汽车进入家庭,居住水平的不断改善,但是现在这些受到了城镇化的制约,像堵车现象,现有城镇的交通运输体 系支持不了汽车快速进入家庭的活动,所以出现了堵车,出现了城市空间拥挤的现实。这个现实表明了,相对于这个“柱形”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对于工业化和 信息化的持续较快推进,城镇化的步伐相对较慢,不仅导致“柱形”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受到制约,而且对劳动力和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带来越来越多的约束,提高 了劳动成本,提高了企业在城市的房租等其他成本,城镇化相对滞后是约束工业化、信息化继续较快发展,也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问题。

2013-06-14 10:43:24

张立群: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还看到住房问题也是和城市目前的土地供给能 力有关。我们发现现在房地产产业陆续地开始从二三线城市回归一线大城市发展,主要是二三线城市市场需求有限,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市场和人的发展,我们整个 自主择业、自主选择的发展背景下可以看到一线大城市买房需求高度集中。但是一线大城市土地供给能力现在开始出现了瓶颈,北京五环以内支持建房的用地已经很 少了,五环外如果要把生地变成熟地开发成本相当高,就要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商包括学校、幼儿园,包括工作这些商业楼盘,所有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 间、很多的资金。所以一线大城市的发展现在出现瓶颈就是由于原来的规划问题,也是由于产业布局和城市布局协调不够的问题。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发现房地产业的 发展受制于土地供给的约束。北京2011年房价涨到的最高的时候,土地供给量是负增长的。这种事实表明现在城镇化的瓶颈对于“柱形”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已 经造成了约束,对汽车和房地产建筑业的发展已经造成了约束,这种约束的结果必然是内需增长水平的下降,而且会传导到重化工业资料,传导到多个产业,使他们 的订单水平下降,使他们的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2013-06-14 10:46:39

张立群:

所以,中国目前正在的发展面对的问题一是外部市场的水平下降, 一是内部市场水平下降,一来自于金融危机,一来自于城镇化约束瓶颈,中国目前的重大转型是难以避免的,通过宏观经济政策难以提高欧美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难 以尽快在短期内打开城镇化的瓶颈制约,在这种制约的背景下,整个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到供大于求的变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2013-06-14 10:48:29

张立群:

供不应求的市场给企业提供低水平的数量扩张,供不应求的市场, 市场对产品选择标准很低,只要有就是好,市场就能接受,这时候企业发展能力比较强。供不应求的市场可以给企业提供丰厚的利润,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企业 发展能力和发展动力都相当高。由此经济内生性的经济增长相当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比较高,所有资源被市场动员出来,所有生产能力被利润拉动起来,所以供不应 求的市场,宏观上来看主要风险是经济过热的风险。但是供大于求的市场给企业会提供另外两个发展条件,第一是要求企业做得更好,产品性价比要更优。产品供大 于求了,市场选择空间大了,这时候企业的发展难度明显加大,发展能力相应下降。第二是由丰厚的利润转变为微利甚至没有利润。市场供大于求必然带来竞争,竞 争的结果是降价,降价结果是所有企业实现微利,这必然使企业发展动力明显减弱使经济内生经济增长能力减弱,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重要问题。

2013-06-14 10:48:29

张立群:

另一方面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2002-2011年城镇单位 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12737元增加到41799元,增长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52%。总体来看劳 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等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持续上涨,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条件不再拥有。低城镇扩张就是过去讲的“三高一低”粗放发展,高投入、高消耗、 高污染、低效能,像小钢铁、小火电、小水泥,它对资金起点要求和技术起点要求都比较低,所以容易做。但是在要素成本水平提高后,这样一些小产业就不再容易 做了,就要带来亏损了,迫使企业必须提高资金规模、技术水平,这时候整个项目建设或者行业准入,从整个成本门槛来看是提高的。这种提高也会降低企业的发展 能力,也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企业的发展动力。所以现在企业很多是保稳,没有过去那么强烈的扩张愿望,是和现在这个市场条件、成本条件变化紧密相关 的。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重大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就是由粗放的、低水平的数量扩张转到集约的、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而且这个变化对中国经济全面小康 和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就是由规模的扩张到质量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的开启。

2013-06-14 10:51:20

张立群:

在这个背景下,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是非常明确的任务。实现这 个任务首先要增强体制机制的竞争性。应对市场条件、成本条件的深刻变化,我们要选择适当的企业、适当的产业,这不能由政府主导,必须市场主导,要发挥市场 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必须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推进各类要素资源价格的自由流动,取消行政审批,特许经营等各类显性或者隐性的市场准入壁垒,打开长期存 在的玻璃门、天花门,进一步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进一步降低这些行业的准入门槛,而且要严格执行破产退出制度,对资不抵债的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 业要及早扩展退出,不要把它弄成僵尸企业,变成吸钱的黑洞,政府的重点从保企业保产值保就业转向保基本民生、保基本生活、保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保障房。 人的基本生存,国民基本生存保障系统要尽快建立,这是应对竞争重要的制度保障,也是对政府职能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让市场竞争发挥作用,真正把低水平低 素质的企业淘汰出局,要求每个人、每个企业更认真更负责任的作事情,这是制度性的保障。同时着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主线,不断提高 市场活动的透明度,提高信用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努力实现责任明确、竞争公平、行为有序。面对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提高的成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的重点已经从增强经济活力,转向加强经济行为的责任约束,这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定型的重要里程碑。

2013-06-14 10:52:48

张立群: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加快建设高效透明服务型的政府。市场作 用发挥的程度,经济体制完善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程度。我认为必须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组织资源配置抓招商引 资和项目建设转向负责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居民提供基本生存保障,为企业维护透明公正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高效的执法维权服务。所以应该加快调整政 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教育医疗保障、基本社保这些基本公共指标放在重要的考核位置,通过民主、监督、测评对政府工作形成有效约束。

2013-06-14 10:54:12

张立群:

基本公共服务应该更多地由中央政府承担,财税体制改革要在理顺 中央和地方事权的础上合理划分财力分布。政府还应该在国土空间布局的长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好主导作用,着眼长远和整体高质量的抓好城市产业布局和 硬件设施打基础的工作。现在城市发展很重要的毛病就是规划眼光太短,以任期为界限,城市的发展就是在建了拆,拆了建之间反复循环,没有系统性、科学性的考 虑,这是城市发展目前很重要的瓶颈。打开这个瓶颈应该由中央和国务院来抓长远的国土资源发展规划,把产业布局、城市布局有一个合理安排,这个安排的指导下 指导各个城市和各个地方搞好各自的长远发展规划,这些规划都要立法。政府对这个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更改,这是一项大工作,必须抓紧抓好。

2013-06-14 10:58:31

张立群: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要启动高品质的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相 对滞后,制约了柱形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制约了内需扩大空间,制约了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制约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城镇化高品质,第一要抓规划, 第二要抓基础设施的系统性、配套性建设,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地面轻地下,地下的排水、地铁、地下管道的设施严重欠帐,整个城市的发展生地变熟地的困 难由此受到了很大制约,所以我们整个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光搞地面上看得见的地标性的建筑,还要加强地下建设,要有长远目标的加强地下设施的建设,法国巴黎的 下水道300多年前建的现在还能用,那时候的人具有历史眼光看到未来,莫斯科的地铁现在我们进去看还是很漂亮的,包括地下管廊设施,所有的管道都假设在地 下管廊中,所有的管道可以在管廊中很好的更换,这些都要通过科学规划,把这些地下的基础设施打好,这个工作量非常大,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后劲,承载能力包括 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都非常关键。要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使城市的软件能力建设和硬件能力建设相协调、相配套,真正解决这个人“进城难、 进城留下来”更难的问题,现在户籍制度不能放宽,很重要的就是软件能力不够、公共服务能力不够、社会管理能力跟不上。在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传 统的农村社会很快解体的过程中,如果城市没有这样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不能把流动的人组织起来、吸纳进来有工作、有社会定位、有各种系统的管 理,那对社会稳定,对以五大文明支撑的现代社会的文明建设都是很大的威胁。

2013-06-14 11:18:29

张立群:

我们在启动高品质城镇化方面也要加快步伐。稳中求进,一定要把 稳和进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当中找增长点,结合当中找到稳和进之间良性转化的一组关系。通过稳和进的转变,稳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增长质量,优化增长模式, 不断筑牢发展基础,不断为更高水平、更小代价、更可持续的增长创造条件。这个过程既是循序渐进又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一定要把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打通,把 握好这些关键点。郑理事长刚才讲的一些点都非常重要。

以上是我对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基本看法,供大家参考。谢谢!

2013-06-14 11:19:18

张大卫:

张立群同志从供求关系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入手,从需求角度讲 到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然后提出他的一些系统性的想法,提出了打造升级版必须增强体制机制的竞争性,提到了打造升级版要建立高效透明的 服务型政府,对如何改善公共服务、如何加强公共管理,特别是如何通过改革来促进发展环境的改善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张立群同志还讲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 版必须启动高品质城镇化的进程,他讲到城镇化滞后制约了经济柱形为主的消费结构的升级,制约了内需扩大空间,制约了劳动力人口的转移,制约了工业化信息化 发展步伐。张立群讲到的城镇化是高品质的城镇化,他强调了空间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强调要超前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对城市如何加强 和改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他谈到在当前加快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既要做到稳中求进,同时也要做到稳中有为,因为 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前途上我们还是有通其大道可走的。

刚才三位老师对自己对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研究都作了系统发言。现在进入问答时间。

2013-06-14 11:20:02

记者:

请问郑新立理事长,本周国家审计署刚刚公布了他们对地方债务问 题的报告,从报告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尤其很多城市债务比例和财政资源之比超过100%,就今年年底到期债务,13城市的债务偿还比例占偿还比例超过 20%,有一个城市将近70%。今年一季度中央财政负增长,谈到中国经济升级,财政投入还是很大的一部分,你觉得我们怎么样长远应对财政挑战还有短期地方 债的问题?

另外请问吕政和张立群老师,刚才提到了新兴产业的升级,很多时候把产业升级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联系在一起,我们看光伏新兴产业也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从您们研究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如何避免在促进经济的过程中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013-06-14 11:23:06

郑新立:

关于地方债,最近国家审计署公布地方债务总额七万多亿,比原来 说的十万亿少了,这个数字不要过分炒作。现在外国媒体不知道怎么事儿,一下欠了这么多债,会不会将来还不起。我觉得现在还在安全范围内。地方政府拥有的资 源还是很多的,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甚至包括命名权,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很多,现在的七万亿从发展来看,我们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固而三年、五年、 十年,总量大了,财政收入增加了,这些债务就不算大数字了。现在问题是债务规模不要扩大,今后要继续借债,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达到一定的资质才能借债。 另外更多地通过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多种直接融资方式为地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融资,比如说刚才讲到的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方式,给一些企业一定的政策让它 搞BOT或者BT,就是建设经营转让或者建设转让等等,让企业自己来投资,给它若干年的经营权,当它的投资回收之后,并且有了合理的利润然后再收回国有, 采用这种办法就可以避免政府负债的风险,把风险转嫁给企业。所以要通过改革投资体制的办法规避地方债务的方法。即使万一出现了问题,还不了钱了,债务到期 了,也不必马上宣布为不良资产,也可以债务暂期,债务延长三五年,但是利息照还,这样避免把到期债务一下子变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包括银行货币的发行,M2现在比较大,一季度超过一百万亿,占 GDP的比例是192%,对这个数不必大惊小怪,不必过分炒作。为什么?作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银行在融资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它的M2占GDP的 比例一般比较高,日本占230%,荷兰占220%,所以我们的192%不是说高得不得了,80年代我就担心这个事儿,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说是“笼中虎”, “笼中虎”出来了市场通胀一下上去了,可是一直到现在这个“笼中虎”也没有出来。后来我到美国专门请教了福里德曼,他说他研究发展中国家货币发行规律,特 别是日本、韩国在经济快速成长期,M2的增长速度大体上相当于或者保持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既不会因为货币短缺限制经济的发展,也不会造成通货膨 胀。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快速成长期,所以M2还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保持在经济增长的两倍左右还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当前稳增长的要求之下,我们银根 适度松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需的,而且不会有什么风险。

2013-06-14 11:23:41

吕政:

我回答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问题。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本身是有规律的。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 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遵循这种规律。战略新兴产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高度依赖,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成果支撑,它的发展可能就是一个瓶颈。第二它的高度社会化配套 能力,不是单个的地区和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这种社会化配套能力发展不平衡,如果某些产品做好了,技术配套体系不能支撑的话,这个产业不能成熟。第三取决 于市场需求,如果卖不出去,国内没有市场,这个产业很难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恰恰我们一些地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更多盲目性,缺乏对规律的认识。尤其是以 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就国内而言上游和中游缺乏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关键技术,比如说我们的多晶硅的纯度和质量达不到还依赖于进口,中游的电子组 建、元器件关键技术也没有掌握,下游的市场也没有培育起来,90%市场依赖于出口,一旦美国双反、欧洲双反马上陷入困境,所以政府不要过多干预最好交给政 府,这样它更理性一些。

美国页岩气的开采,使它的能源拥有率达到81%,这样对国际石油 价格实际上在100美元上下波动,没有大幅度上涨,对中东的石油依赖的战略地位也在进一步下降。欧盟对于光伏产业的补贴,由于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和财 政困难在减少这种补贴,因此就减少了进口,所以对中国实行了光伏产业出口的双反。这种情况下国内要不要发展,有没有前景。光伏发电新能源依然有前景,第一 加强技术研发,第二培育国内市场,这样使光伏新能源发电产业走出困境。

2013-06-14 11:24:24

张立群:

对于你提出的产业调整升级的问题我作个回答,这里政府起什么作 用。产业的调整升级还是以市场机制的调节为基础,企业为主体,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或者对整个企业发展的直接参与。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转向管 人或者保障人,对人的基本公共服务或者基本生存保障,在这里建立广覆盖或者有效保障的安全网。这个是最重要的。

2013-06-14 11:25:00

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医药产业,我 发现现在我国的一线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似乎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他们城市“十二五”发展的支柱性的新兴产业。我想问各位老师怎么看待这 个产业?发展这个产业对于这些大型城市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这个产业来说,我国的药品领域现在还集中在仿制药比较多,发展这个产业的瓶颈是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瓶颈?

第二个问题关于城镇化,张老师刚才提到要打造高品质的城镇化。我 前一段时间到一些地方“走转改”发现一些三四线城市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把过去老城在整个城市规划中似乎作废了,在老城边上址建了很多新楼,打造当地新兴 的、生态的、有高中低不同居住区域规划的卫星城,说未来这个城建好以后搬进去,这次“走转改”,我在甘肃等一些西部城市看到的这样现象比较严重,我想问如 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避免另一波的房地产泡沫的兴起?

2013-06-14 11:25:25

吕政:

我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生物医药工程的西药研制问题。如何对当 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判断。通常媒体上讲“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也有一个判断,现在之所以经济危机,经济衰退根本原因是缺乏新技术作为支撑的新经济增 长点,我们寄希望于IT、医药生物、新能源还处在研发和孕育过程中和准备过程中还没有全面产业化的。也有一种判断当前不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而是科学技术 放缓,处在200年长周期的低点,这些年没有新技术引领产业革命或者新产品的出现。生物医药工程目前的问题是多数处在实验室阶段,人们期待的抗癌、抗衰 老、抗艾滋病的这些新药系希望于生物工程医药工程的新药都没有商业化、产业化,处在实验室阶段,这是生物医药工程发展并不是像原来预期那么快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坚持推进生物医药的发展,同时也要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加强研发,慢慢积累。作为主流仍然是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医药和新药只是一种补 充。

2013-06-14 11:27:04

张立群:

关于城镇化的问题,你到西部地区看都甩开老城建新城,这个现象 值得警惕。我们说启动高品质城镇化,不能把这样一个活动搞成了造城运动,如果这样就严重偏离了高品质城镇化的目标。高品质的城镇化首先要体现科学性、可持 续性。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更高水平的利用土地资源、更高水平的完善城市的各种功能。在这个基础上加快提高现在城镇体系的承载能力。完成了这个目标,现在很多 的差距比如说北京的城市人口密度和很多发达国家大城市比较可能不到他们的四分之一,我们又堵车,各方面的生活压力很大,整个城市在土地综合利用效果方面还 是有很大潜力,这些潜力之所以没有发挥和整个规划、配套程度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城市整体还是比较粗放的或者是比较缺少系统科学规划的发展和建 设。中国的发展很重要的就是长远规划、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从城市发展来看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现在必须抓紧落实。

2013-06-14 11:27:59

郑新立:

这里提供两个案例。上个月为了淮河经济带的课题沿着淮河走了一 千公里,中间看到了两个城市很受启发,一个是河南信阳固始县,固始有170万人,外出打工的大概六七十万,现在这个县城已经发展到40多万人,老县城大概 十来万人居住,造了新县城大概30多万人,新县城很漂亮,环境也很优美,新县城几乎都是本县出去打工的成功者回来在那儿搞经营,在那儿买的住宅,这个县城 有可能就成为固始县的一个经济增长中心,经济增长极。另外就是安徽的颍上,就是沙颍河和淮河汇合的地方,颍上也是上百万人大县出去打工的人很多,现在打工 的人回来创业,老县城改造了搞得也不错,主要是新县城非常漂亮,完全是公园式的城市,可以坐船围绕着县城到处走。

这种模式将来可能对城市人口的承载能力和产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强,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化可以学习借鉴的模式。

2013-06-14 11:29:20

记者:

请问三位老师怎么看待最近国外机构唱衰中国经济的现象。对于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速度怎么把握?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增速是合理的?

2013-06-14 11:30:26

郑新立:

外唱衰中国经济一直都有,现在调门比以前小了一点儿,我们不以 为然。卢比尼曾经预言2013年中国经济要硬着陆,快速增长期就结束了,但是今年我们不会实现卢比尼的预言会实现。现在关键是国内有一些人糊里糊涂的跟着 人家唱,中国快速增长期结束了,保持低一点的速度是合理的,中国经济应该保持在8%左右,没有这样的速度不可能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双倍增的后一个倍增的目 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党的承诺,对全国人民的承诺,很庄严的承诺,这个承诺必须实现。要实现这个承诺增长速度低了是不行 的,必须有8%的增长速度才能保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而且现在我们有这样的潜力,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而且发表了很多文章,在5月25日《人民 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我说潜力很大,消费的潜力、第三产业的潜力、资本的潜力、土地的潜力、科技创新的潜力很大很大,只要我们通过改革把这些潜力释放出 来,足以支持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平稳较快增长。就是城市化这一条就释放出巨大的潜力,我们前五年城市化率,平均每年进入城市的人口1700万,如果今后五 年到十年,“十八大”提出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够真正兑现,农民工能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城里人现在享受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他们的子女能够到城里入学,就地考 大学,对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今后五到十年我们的城市化速度不会降低。每年如果进入城市一千万人,拉动的基础设施投资就要一万亿,再加 上增加的公共服务和服务,城市化的发展就足以拉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说增长潜力很大。我们的人均GDP去年是6086美元,美 国快五万美元,日本也快五万美元,这么大的差距就是潜力,潜力释放出来了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

2013-06-14 11:30:42

张立群:

现在国外对中国经济关注度越来越高,表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 影响或者和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金融国际金融之后,世界经济增量当中,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相当大,在这个背景下对中国 经济的关心不可避免。如果从各个国家、从各个公司准确的把握形势来看,一定要全面、要客观、要准确,这是最重要的。现在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去年的时候普遍 的认为中国经济可能进入到一个上升周期,去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因为他们看到中国周期性的回调已经见底,然后政府换届。但是今年一季度包括最近两个月的 数据又开始全面悲观。这些表现都表明了国外很多机构或者分析人士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全面,还不够准确,这一点对于他们正确的把握未来形势、作出 决策都不是很有利的。在这个方面,从他们各自的发展来看有一个更全面的、更准确的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了解中国经济的课题。这些问题随着这方面的努力推进就 会自然的得到解决。

2013-06-14 11:32:03

记者:

郑新立主任,现在已经到6月份了,请问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判断?货币政策你觉得是否有调整的必要?

2013-06-14 11:32:45

郑新立:

6月份快要结束了,上半年快过去了,我们等7月15日统计局公 布上半年的数据之后再冷静地分析,一般到7月中旬党中央会听取国家发改委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和下半年应当采取对策的汇报,发改委要写一个文,党中 央、国务院会转发。这时候会根据上半年运行的态势作出决策。去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开会,根据去年上半年的运行态势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决策就是把稳增长放在宏 观调控的重要地位。下半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合乎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适当的放松了银根,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总规模达八千 亿的城市地铁建设计划,一些前两年停工的高铁项目重新恢复建设,所以到四季度才出现了微弱的回升,我们非常高兴,长达11个季度的下滑终于结束了。今年一 季度,大家期望把回升态势继续保持,但是又出现了第二次的下滑,现在面临着第二次启动,这就需要比第一次启动更大的力度,没有这样的力度很难转降回升,实 现拐点。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形势我认为是比较严峻的,不要盲目乐观,不要听有些人唱高调,对这个形势要有足够的估计然后采取对策,措施要到位,要有针对性, 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全年的平稳健康发展这个宏观调控目标。

说到货币政策还是有放松空间的。现在问题是由于去年年初第四次全 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改革方向,但是没有金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温总理布置了六项金融改革,现在率向从第四项利率市场化突破了,利率市场化去年搞的热火朝 天,结果是各种非贷款类的融资迅速膨胀,由原来的只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30%左右一下增长到56%。银行贷款由过去占全社会融资的70%-80%,下降到 46%,非银行贷款上升到54%。所以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资本的买方市场,使一些银行的表外业务回到表内来,这样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现在非贷款类 的融资平均利率是银行贷款的三倍以上,15%的利率、20%的利率,企业怎么能承受得了,这样的融资是饮鸩止渴,靠高利率的民间借贷来实现稳增长会有极大 的风险,所以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满足稳增长对资金的需求。

2013-06-14 11:33:21

记者:

请问郑理事长,当前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您认为未来第三产业发展还有多大空间?存在哪些区域?以及当前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013-06-14 11:37:57

郑新立:

第三产业从前年开始启动了改革试验,首先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开 始,去年又开始在11个城市物流业进行试点,从试点的情况看效果非常好,试点的城市和领域,新创业的企业大幅度增加,这些领域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在20%以 上。如果8月份“营改增”改革扩展到全国、扩大到第三产业的所有领域,那么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形成巨大的激励。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很大很大,为什么?第三 产业占GDP的比例只有46%,特别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35%,这个比例太低了,全世界平均水平是62%,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 平是50%,我们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15%,原因在于我们长期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实行限制政策,它的理论根源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服务业不创造 价值,只有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才创造GDP,尽管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抛弃了这个理论建立了GDP的核算制,但是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还 没有根除。比如讲发展规划首先讲工业园区,搞工业税比较低、地比较便宜,但是如果搞第三产业地价比较高、税收也高,甚至用水用电也会价格高,所以第三产业 长期受到抑制,如果“营改增”改革到位,第三产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还有一个改革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所得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现在 起征点是月销售额2万元征税,这个太低。按照销售利润率10%来算,2万元一个月的收入才是2000元,这比个人所得税3500元还高1500元,所以还 要把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5万甚至10万,放水养鱼,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多了将来发展起来不得了,比如华为这个公司去年销售额400多 亿美元,全世界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第二位,今年肯定会超过爱立信成为世界第一,但是25年前它只拿出2万元注册,25年以后成长为世界第二的大企业,所以重 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就是注重经济发展的壁垒,所以提高小微企业的起征点再加上“营改增”,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会给我们的稳增长和未来十年的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3-06-14 11:38:40

张大卫:

各位三位嘉宾就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表了深刻见解,也回答了记 者的提问。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社会进入了转型期,回头看我们取得的成绩不小,往前看我们的潜力、空间、前景都是 乐观的。改革红利还在释放,特别是今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重大的改革措施,城镇化潜力巨大,我们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将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 力,另外劳动力资源向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提升,也使我们应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可以释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很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当前的经济运 行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要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闯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道路才能实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既是当前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 的需要,也是我们中期目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更是从长远看要通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包括提供制度的动 力,通过改革释放我们的红利,通过释放技术的动力、通过创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集约发展、低碳增长、技术发展来提供创新的动力,另外提供市场的动力,包 括怎么样更快地融入全球化,在全球化供应链中怎么样向上端、高端发展,怎么样通过城镇化提升消费能力,这方面都大有文章可作,另外怎么样提供我们的组织动 力,对企业组织改造升级,通过制度环境、供给结构调整、需求结构调整和市场主体环境的改善,我们认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条路一定会走好。

2013-06-14 11:39:23

张大卫:

当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确实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不慌,但是不 能不急。抓紧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上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抓紧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产业、行业技术进步的方案,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另外对一些产 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比如节能环保产业、生物能源替代等等。对一些建设领域、投资领域的薄弱环节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投资拉动的空间。在制定生态 环境的容量管理和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方面,还急需抓紧出台一些措施,使中国经济升级版这项工作往前推进。

感谢大家光临今天的经济每月谈,再见!

2013-06-14 11:40:40

[责任编辑:汤欣慧]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