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来源: 中国网  2011-12-19 16:14

谢寿光:

2012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现在正式开始。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尊敬的陆学艺教授、李培林教授、陈光金副所长 和李炜研究员,各位《社会蓝皮书》原创专家,2012《社会蓝皮书》暨社会形势报告会现在开始。出席今天会议的嘉宾就不再一一做介绍了,因为今天没有请有 关领导致辞,我想提供给每一位新闻界的朋友的都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一年一度重要皮书的发布,2012年从12月7日经济蓝皮书开始,继蓝皮书发布产生重大 影响之后,我们今天发布2012年《社会蓝皮书》,每一个媒体拿到的都是刚刚出炉的,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分享研究成果。经过一年社会运行状况,是不是印证 了面对更加复杂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的环境,在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如何有一个更加平稳和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蓝皮书》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每年发布年度 报告和新闻界的朋友分享。下面,首先有请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教授做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2011-12-19 13:55:19

李培林: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今年是第20次发布社会蓝皮书,这20年正 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年,期间经历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形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波动。今年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也是我国“十二 五”规划开局之年,但是今年情况应该是面临着在分析和预测方面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对于中国明年和未来一二十年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向和情况,现在应当说 学术界争论很大,总的来说,现在有一种略微悲观的预测在弥漫,认为中国已经走完30年高增长时期,进入增长的拐点,这种看法是体制改革力量已经释放完毕, 投资和外贸出口增长因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们期望着国内消费依然增长缓慢,所以认为经济放慢的速度是必然的,而且从近期特别是第四季度情况来看,中小 企业的处境依然困难,特别是关于明年的订单在减少,所以明年上半年是否会出现很多中小企业裁员,影响到就业和社会生活稳定,也是我们学术界所担忧的。

2011-12-19 14:28:10

李培林:

但是,进行社会形势的分析预测,除了短期的预测,我们还很重视 看长期发展的趋势对短期形2012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势的影响意义。也就是说,实际上从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中国目前仍然处于结 构变动弹性很大的阶段,仍然充满着机遇。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动力,这些新的动力主要可能会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化推动。所以我们今年总报告的主题就是城市化引领新成 长阶段。今年是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 国,进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一个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 之发生及其深刻的变化。换句话说,城市化将继我国工业化之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发生巨大变迁的三 架马车,在城市化急剧推进的过程中,土地的快速升值成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一方面,人们群众快速增长的改善住房新消费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需要,恰相吻合。但是另一方面,围绕地产收益产生的利益博弈,也影响到实业的发展,生活价格稳定和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所以,如 何处理新形势下这一“两难”问题成为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

2011-12-19 14:38:21

李培林:

现在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增长,政府这次经济工作会议还表示了坚定 的控制的决心,但是很多地方房地产发展与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都密切相连。所以现在处理这个问题非常棘手,一方面要控制住房价,就要适当控制信贷的规 模,因为一旦房地产成为盈利企业,所有信贷都往房地产流的话,我们的实业的创业精神和发展能力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这会给中国带来极大的灾难。但是,整个房 地产业能够出现崩盘的情况,也会对经济造成致命的影响。现在宏观调控的措施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但是从整个结构变化来看,在城市化发展新阶段,区域格局 正在发生所期望的深刻变化,就是中西部连续多年增长快于东部。过去一直是沿海地区增长快于中部和西部。2011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2.2%, 东部地区18.3%,西部地区17.1%。中国发展的后力在于广大的腹地,东部地区基数很高,所以增长放缓,但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后发之势,速度普遍超过了 东部,现在一种梯度的格局正在形成。

此外,在城乡关系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农民的收 入增长超过城市的局面形成。长期以来,农民的收入一直低于GDP增长和城镇收入的增长,所以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当然,根据这两年农民增长快于城市的局面, 我们也不能说出现了拐点,因为现在基数差距比较大,虽然增长率比城市高,但是绝对的差距实际还是在拉开,只不过已经出现了和扭转这种趋势的一些迹象。

2011-12-19 14:39:14

李培林: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以来统筹城乡发展正成为各地发展新的主题, 全国各地城乡统筹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发展的新主题,从成都、重庆的城乡统筹试点引起全国的密切关注,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涉及到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收 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从全国来看随着快速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农民进城发展到打造都市一小时生活 圈,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我国农村已经结束百年来无社会保障的状态,2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今后的发展动力可能更多 的来自于城市化推动。

第二,国内消费的推动。在投资、出口和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的“三架 马车”当中,过去一直是投资和出口占有主要的优势,而国内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率,过去一直在持续下降,但是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 促进国内消费的政策,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在持续增强,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1.3%,这个数字仍然高于GDP和居民的实际增长水平。另外,从消费结构来看,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在持续降低,非衣食类消费品增长特别快,特别是汽 车类消费增长16%,家具类消费增长31.4%,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消费增长20%,黄金珠宝首饰消费增长50%左右。所以,我们消费结构正在发生一个 非常深刻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衣食住行类的消费,正在转向休闲、享受以及走向中产生活的消费类别增长快速上升。

2011-12-19 14:41:36

李培林:

同时,为了推动居民消费,国家继续执行了“家电下乡”的政策, 所以农村的消费也在快速增长。2011年8月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达到6541万台,而且截止到2011年8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了1.8亿 台,这项政策对促进“家电下乡”、促进农村消费的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根据统计分析,实际上中产阶层或者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增长弹性是最大的 一个社会群体,所以促进中产社会阶层的成长,不仅对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国内消费、形成大众消费潮流有重要意义,对于中产阶层的成长有2个重要 的因素,就是职业结构的变动和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从职业结构变动来看,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创造大量新兴的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 通过职业培训和技工学校,把大量蓝领工人转变成白领工人,从收入分配来看,要创造一种公平与效率平衡的分配体制,要缩小当前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分配差距,但 也不能走养懒的大锅饭的回头路,过去分配体制上的改革效率是第一位的,现在要更加注重平衡,特别是机会的公平。我们在国内消费这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当然这方面做的非常不够,我们居民消费率在全世界相比还是非常低的,但是这方面通过社会消费改革,有巨大的潜力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1-12-19 14:43:32

李培林:

第三,社会体制改革的推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体制已经发 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相比较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还是滞后的,社会体制改革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 革,也包括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的体制改革,这些领域一直在进行,但现在成为我国整个改革事业的新重点。社会体制地改革,将是继经济体制改革以后, 又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社会体制改革将如何进行,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民生体制保障方面的改革。主要就业、住房和社会体制方面的保 障。在就业方面在建立完善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前提下,要实行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同时也要注重解决劳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明年恐怕就业的情况会发生一些变 化,因为我们最近几就业形势一直得到了缓解,而且在初级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但是明年由于中小企业的困难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裁员的迹象,所以就业 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可能出现一些严峻的情况。

另外,在住房方面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秩序,通过大规模建设保障房 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同时发挥各种合作建房在扩大住房供给和评议房价中的作用。在社会保障方面,既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 提供的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也要防止福利刚性快速增长可能形成的政府债务,还要发挥各种社会救助的作用。我们现在社会保障体系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当 然现在基本的政策还是保基本、广覆盖,因为根据国际经验,福利的增长是刚性增长,而经济总是波动的,所以福利一旦形成快速增长的趋势,将会对政府的债务产 生很重要的影响,而现在的福利增长,有一部分资金来自于房地产和土地出让金,所以也要考虑福利增长的可持续问题。

2011-12-19 14:46:41

李培林:

二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改革。这主要是指教育、医疗 等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要像当年重视国有企业改革那样重视事业单位改革,但是事业单位改革既不能走政府全包起来的回头路,也不能走依靠创收牟利的市场取向 道路,在加大社会事业财政投入,广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时,要调动和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建立起充足、高效和便捷让 和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三是社会分配体制的改革。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的过大,是当前引起 很多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深层根源,政府要通过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各种再分配手段来调节初次分配的结果,但初次分配本身也要建立公平分配的机 制,要通过建立工资谈判机制来平衡资本相对劳动力强势,避免形成工人抗争运动的倒逼机制调整工资。同时要通过制度建设,积极发挥慈善救助等第三次分配机制 的作用,保证社会的基本的和谐公正。

所以这三个方面,也就是说,城市化推动、国内消费的推动、社会体 制改革的推动,将成为未来一二十年中国改革和发展新的动力。而且,从社会变迁来看,我们仍然处于社会结构变动弹性很大的阶段,这和欧美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情 况来看,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变动弹性可以使我们吸纳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一些问题,在发展中化解这些问题。

2011-12-19 14:48:52

李培林:

总的来说,以当前比较普遍悲观的情绪,我们课题组还是有一些差 别,我们既看到当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总的来说,从一二十年长周期来看,我们仍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而且随后我们今年还举行了全国的城乡居民大 型调查,这些调查也反映了民众对我国发展的一些积极进取的心态。因为我们具体每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书里已经写得很详细了,我只是把总报告的一些基本思路和 想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1-12-19 14:51:34

谢寿光:

非常感谢李培林所长所做的简洁的主题报告,给出一个比较乐观的 判断,他讲了很多内容,可以值得深入的进一步解读,包括明年就业问题,因为现在媒体上所透着的信息,现在招工非常难,特别是在一些服务行业,但是劳动力结 构有一个调整变化的过程,这样课题组所作出的分析判断和一般媒体上报道的不一样,这就是社会学的方法在起作用,媒体还可以进一步就这些问题做进一步访谈和 解读。

下面有请陈光金教授发言,因为他要介绍总体的状况。

2011-12-19 14:52:27

陈光金: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刚才李培林教 授从总的层面向大家报告课题组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的总的态势总体的评价,我主要想向大家报告相关具体的发现和看法。这些数据和资料可以为 刚才李培林教授在主题发言里,提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总体形势的预测与评估,下面我想分这么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城乡居民收入的情况。2011 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仍然比较快,城市可支配收入是7.8%,这是前三季度,农村人均的现金收入增长是3.3%,大家可能要问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是不是 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缩小,现在来看第四季度的情况,因为现金收入和纯收入还不是一个概念。但是,从近三年的总体情况来看,问有一个总的看法,现阶段 城乡收入变动处于一种焦灼的状态,所谓焦灼就是有一年高位,有一年是比较收缩的状态,但是这个状态是不是意味着再往后可能会朝着下行的趋势发展,我们是这 么期望的。但是值得分析的是,城镇和农村的收入增长结构,而不是收入增长本身,这种收入增长结构是影响我们国家整体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决定性因素。

2011-12-19 14:53:14

陈光金:

看城市这一块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仅快于转移性收入增长,这给我 们一个启示,在城镇内部来讲,可能今年内部收入差距还会有所扩大,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可能暂时还不能扭转。从农村来看,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是第二,经营性 收入是第三,转移性收入是最快的。由于工资性收入增长,总体上具有缩小差距的作用,同时在农民的经营净收入当中,家庭经营收入从我们过去按照来看,也是一 种缩小收入差距的因素,所以我们估计就农民本身来说,今年内部的收入差距可能会缩小,一个扩大和缩小之间对于总的影响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值得我们高兴的一个现象,这些年来,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占收入 的比重差距在缩小,我们可以看这个图,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占收入比重,近些年来一直还是维持在24%左右,但是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是一个上行的趋 势,从2000年3.5%,上升到了2010年的7.7%,这样两个比重之比就趋于下降,这是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发展农村、新农村建设以及大量的支农、补 农等措施,对农民收入来讲产生了比较积极的效果。

从消费增长来看,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处于一种增长的态 势,而且农村居民的现金消费支出增长,要远远快于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当然这里还是注意农民的现金支出不等于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总体,因为农民的生活 消费支出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自产自销,所以要看这两个之间的关系,还要等待全年的统计数据出来,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不过我们还要看到的是,像收入差距的城乡差距目前处于一种焦灼状 态一样,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的差距,目前也处于一个总体上还在高位,但有下行趋势的这么一种态势。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方面。刚才李培林教授已经 提到,消费增长将成为中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从农民的消费增长来说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2011-12-19 14:54:49

陈光金:

如果从去年以前情况来看,居民生活收费支出总额占GDP比重, 下行的趋势本身还没有扭转,主要就是农村占GDP比重趋势还是在下行,城镇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总的来讲,中国居民生活消费占GDP比重目前还有待提高, 这一点刚才李培林教授已经提到。消费率低提高以后,我们将会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将会以一个非常显著、强有力的态势来增强。

2011-12-19 14:56:50

陈光金:

城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从调查来看,有所回升,记得去年引起社会 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满意度下行,实际上下行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从3.47%,降到3.41%,减少了0.0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五分制的值。从现在 来看,2011年生活满意度总体上已经是近十年来最高水平。所以,虽然我们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各项政策比较得力,以及老百姓共同的努力,总的 来讲,我们的生活还是有了提高,大家的满意度有了提高。

在城镇居民对于政府管理的信心也保持着较高的水平,首先我们来看 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总的来讲相比于2006年是提高的,当然相比于2009年有所下降,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很高的位置,因为满分是5分。另外更值 得关注的就是,城市居民对城镇和对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从2010年下行,2011年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上升。城镇居民的消费信心也在缓慢的爬升。虽 然消费时期的认同水平,就是目前是最好的消费时期的问题的认同水平,相比于2009年少一些,但是比去年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消费信心的指数也在上升。

城镇居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个人获益情况的评价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2006年以来到2008年都是一个下行的趋势,一直到2009年,从2010年开始,城镇居民个人获益的评价信心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在共享经济成果方面还是取得一些的成绩。

城镇居民对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与个人未来生活水平提升的信心之间差距也是在缩小,2011年的数据是3.32%峰值,2009年是3.14%,是2006年以来最低值,但是还没有恢复到2006年水平,但是相比于2009你有一个上升。

2011-12-19 14:57:20

陈光金:

城镇居民对国家解决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信心也有所回 升,2010年是一个比较低的一年,2011年明显上升。主要是国家从年初“十二五”规划以来,很多政策很合理化看到了希望。首先我们看到,前三季度全国 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多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1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处于2004年以来同期较低水平,调查失业率高于登记失业率1.8 个百分点。与第二季度相比,三季度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均有所回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仍大家1.04%。从总体来说,我们国家就业形势与以往相比还 是有所改善,这里最重要是中西部发展对于带动就业产生积极影响,尤其西部地区就业形势比较好,三季度的人工需求同比增加5万人,求职人数略有减少,拉动力 用工需求。从产业结构来看,有一个调整的趋势,第三产业的需求是最大的,第二产业为次之。我们看到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这个产 业的就业比重的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动力,目前来讲就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2011-12-19 15:00:12

陈光金:

2011年三季度失业人员比重52.3%,就业新增比例比较 少,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47%。我们国家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今年总的来说,形势还是有所好转,过去有些年份 可能高校应届毕业生占新成长失业比重有些年可能高过了50%。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技能型人才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部分,占总 需求人数56.7%,三季度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空缺和求职人数比较大,最低1.6%,最高的是2.6%。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对就业 造成不利影响,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在经营里面遇到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时人工成本也在上升,货币的供应量大幅度下降,贷款成本也在增加。当然政府采取了一系 列的措施,包括对个人创业的小额贷款,从研究来看小额贷款政策对稳定就业、增加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1-12-19 15:03:47

陈光金:

概括地说,我们国家目前就业形势总体比较复杂,企业招工难与劳动力就业难继续并存。农村劳力供给的结构性问题和供给总量开始下降,是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效应有所下降。

从总体来看初中毕业生总量的减少,制约着传统上以这一教育程度的 劳工委用工主要对象的企业的用工。2011年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劳动力的用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超过了1,2012年这种竞争格局估计还会维持,但是 这种格局可能难以为继,这就成为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倒逼因素。然后适应这种劳动力教育程度结构的变化。

制造业工资水平比较低,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从2011年流动 民工的监测情况来看,农民工在制造业工资水平比较低,平均2158.90,但是他们在建筑业收入会达到2700多,在仓储与交通运输当中也接近了3000 元。就东中西部各级农民工收入差距在缩小,就近、就地转移同样是挣钱的,因此,我们会看到,西部、中部地区就业的形势比较好,大家在本地就业比到东部去就 业差距比较小,平均下来就是500元还不到,如果扣除交通成本,在本地就业差距和获收入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

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所从去年 以来做了一个研究,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这个调查因为主要集中在985高校,从这个调查来看,大学生就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男性比女 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二,男性毕业生比女性毕业生更有可能进入国有部门,但是进入外资企业机会上没有性别差异。另外,党员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非党员,就是 党员毕业生有可能准备进一步深造,另外党员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的比率高于非党员。

2011-12-19 15:05:24

陈光金:

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属于毕业状况更高一些,而 且找工作的时间更长一些,从就业构成的部门来看,学历越高进入国有企业的机会越大。985高校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远远高于一般大学生的平均水平,根据全国 抽样调查数据,只有20.4%80后大学生第一份工作是国有部门,而985高校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当中占48.3%。

学习成绩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个调查有一个很 有趣的结果来看,这个结果是复杂的。在尽快找到工作当中,有一些很复杂的因素在影响,比如可能学习特别努力的人,可能家庭条件、社会资本方面都有一些不 足,反过来,那些可能更多的关心社会参与、更多的关心外语和其他学习的人,他们可能会有比较好的社会资本条件。但是,学习成绩对于工作选择还有一个影响, 成绩好的更可能进入国有部门,外语水平高的更有可能进入外资部门。

2011-12-19 15:07:47

陈光金:

另外毕业生父母的背景条件,这对于大家一个比较的看法不太一致 的地方,就是我们都说大学生就是“拼爹”,与其说是专业好的学校,不如老爸好,但是从调查来看,至少对于985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父母的背景条件对于他们 的就业影响总体上不显著的,不过大学毕业生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就是说对于就业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2011年,社会保障方面的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面贯彻 实施《社会保险法》。该法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配合《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已经出台实施的行政法规和配套规章13个。全民社保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新农保试点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年底能达到60%,明年实现全覆盖。以全民养老保险、全民医疗保险和全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面向职业人群的失业保 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社保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

社会保险网覆盖面快速扩大,截止到9月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 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7497万人、46337万人、14053万人、17205万人、13472万人,增加 1790万人、3074万人、677万人、1044万人、1136万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1.99亿,其中领取待遇人数 5465.32万人。如果加上地方自行试点,两项试点总参保人数达到2.35亿人,领取待遇人数6694.11万人。北京、天津、重庆、浙江、江苏、西 藏、宁夏、青海、海南9个城区市已经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

2011-12-19 15:10:33

陈光金:

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养老保险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 金继续调整。从医疗保险来看,保障水平也在明显提高。一是基金支付比例大幅度提高。从2010年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2010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住院 2628万人,次均住院费用8413元,政策范围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达到75%。我们记得2005年、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医改失败的报告 里面,还有中国卫生部几次调查都表明,城乡居民的医疗费用支付里面自筹的部分、个人负担的部分,达到65%以上,那么现在这个比例在慢慢的调整过来。

另外,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也大幅度提高了一次性公网工亡补助的 标准。“十二五”期间以及以后直接关系到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运转矛盾和问题还很多,而且又都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彻底解决有很大的智慧、政治决策和 耐心。首先我们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全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要继续加强。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报道,大家 可以翻看今天的蓝皮书,来找到一些可能对大家有意义或者有兴趣的一些要点。

我们这里要看的是“看病贵”的问题还是有所减缓。医保支出占医疗 机构业务总手术的比重明显上升,各项医保收入共同增长,各项医保结构在显著调整。过去讲公费医疗占得比重比较大,现在是在下降的。农村新兴合作医疗,医保 支出的比重明显上升,2010年达到22.6%。要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支付体系,还必须做很多工作。谢谢大家。

2011-12-19 15:13:19

谢寿光:

感谢陈光金所长所做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全面的展开,大家可以做进一步深入的解读。下面有请著名社会学家,这本书的主编之一陆学艺教授做报告,大家欢迎。

2011-12-19 15:17:05

陆学艺:

我就讲两个问题,做一些补充。今年是2011年,我们这本书里 面前言有一句话,这本书从1992年发行1993年的报告,到现在已经20本了。所以,我们几个人商量搞一个总结,因为开始我和培林同志在1992年开始 研究,到明年就是20年了,因为书要早出,所以到现在是20本了。所以做一个总结是很有必要,准备把这20年每年的总报告出一本书,我觉得很有价值。

刚才我和培林商量,明年是启动20年,这20年来就某一个问题, 比如教育、社会保障,比如每年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每年都不同,把它串起来可以看见我们社会建设的发展史了。所以我觉得明年和出版社再商量,开一个总 结会。因为媒体也有这方面信息的话,社科院从1991年经济蓝皮书是第一本,现在可能有100多本了,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资料了。坚持下来是很难的。

2011-12-19 15:17:40

陆学艺:

第二,今年是2011年,刚才李培林教授已经讲过,中国工业化 已经实现了,已经变成工业大国了,但是城市化比较比较缓慢,通过第六次普查,2010年11月1日的普查数据出来了,那个时点我们城市常住人口 49.7%,2010年某一个月份,现在可能没有这样一个统计,达到了50%,就是城市的常住人口达到50%,这是一个关键点,一个节点,所以叫临界点。 我补充一句,我们50年代大学生、60年代的大学生,那个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什么叫工业化?就是工农业总产值里面,工业总产值超过了50%,那就是工业化国 家了。现在实践证明肯定不够,如果是按照那个无定义,我们中国在50年代底的时候就是,现在根据国际上现代化国家实践来看,不光要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 产总值二三产业肯定超过50%,这是基本的一条,现在已经超过90%了。第二条,二三产业的一个全国劳动力,在9亿劳动力里面,二三产业劳动力加起来要超 过50%,我们在1997年已经实现了。第三条,就是2010年实现了,总人口里面城乡人口比例当中,城市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超过50%,中国在城市化上 面还是有一点欠缺。但是到2011年也实现了。所以我们这本书总报告里面开头的时讲到,我们进入了城市社会、城市为主题的新生活阶段,这是成立的。比如我 们进入了城市化阶段,而且可以说实现了城市化,以前农村人口一直占主要的人口比重,一直到1978年我们的农村人口还占82.1%,是绝大多数的。所以改 革开放以来,这个变化是大的,我在几次会议上说到,城市化从大跃进出了问题以后,就不再讲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十年特别是这个十年,每年的速度是平均 1.35个百分点,速度比较快。所以现在到了这么一个临界点。

2011-12-19 15:19:32

陆学艺:

对于今后的经济推动和对于整个社会进步,是以城市为主题了。而 且,我们研究国际上的发达国家,他们走过的历史来看,总人口超过50%以后,超过了临界点以后,速度还要快,现在可以研究欧洲了,欧盟有27个国家,可以 看看整个欧洲,在1945年的时候,城市化就是50%,经过50几年到现在,总体来说已经超过90%左右了。所以,已经变成一个完全的城市化社会,而且拿 中国语言来说也是城乡一体的,绝大部分国家是这样的。我们中国从他们的经验来看,超过了50%以后,我们今后的速度还要快,在2050年我们会超过70% 或者80%以上。每年将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要进入到城市里。城市化不光是这么一个数据,而是因为有这么多人进来,所以农民进城以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 会关系价值观念和消费形式都要发生变化,这个巨大的动力就是推动新成长阶段的出现。

现在中国正处在这么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会推动整个社 会和经济。我本来要写几个城市社会管理的几个问题,后来因为时间的问题,耽误了时间了。一方面新增长阶段里面,也就是城镇化阶段,我估计今后10来年功 夫,会有这样一个事情。我们现在已经进城来的,在蓝皮书最后的附录里面有一条,就是现在大概全国有2.5亿农民工,其中是1.6亿人已经进来了,但是有一 个教授说这是半城化了,不能光把农民工光引进来,但是这个问题逐渐在解决,需要把他们逐渐的变成正式的市民和正式的职工。如果家庭一年解决一千万人的话, 需要解决16年,一千万农民工已经进来了,把半拉子变成整个的市民。

2011-12-19 15:21:49

陆学艺:

按照这个速度,还是按照1.3%、1.4%的速度,城市化率在 增长的话,每年还要进1000万人农民,就是劳动力还是要增加。因为如果按照将来的政策,比如说农民工进来,还不能给他单进来,他的家属、他的小孩还要进 来,要搞全体城市化。这样2000万人进来,一方面会有很高的生产力,因为农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贡献,另外他的收入也会增加,一个国家从农民变成城市,有 人计算过,可能这几年功夫里面,他们每年的投入是多少万,更不要说买房子了。现在经济方面来说是有一些悲观,但是如果我们搞真正开放,满足民生的社会建设 方面,包括户口体制改革,我觉得对于经济长的增长是很大的。

2011-12-19 15:26:10

陆学艺:

但是,我们心里的问题,一方面是城市化,这是好的,而且按照欧 洲的经验来看,会超过50%以后会更快。现在我们觉得出现很多的问题,跟这个快很有关系,现在的问题在哪儿?现在国家在社会政策方面、社会体制改革方面还 远远跟不上这个需要,所以我们一方面进来这么多人,从1978年到现在,这30年来变化很大,出现了城市化。但是另一方面,从社会体制方面,比如城市管理 方面,远远跟不上,我这里说几个数据。比如这个框架都不行。1978年时我们只有1.72亿城市人口,现在2010年,我们是6.6亿人,那就是说,这 30年功夫增加了5亿人,比欧盟总人口还多。但是,好处也在这里,现在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么多,出的问题也在这里。比如现在一方面城市化,但是在这些年里增 加了不少城市,县改市不少了,但是从2005年以后中央不批了,民政部也不批了,我们一方面城市化,一方面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城市是在减少了。2000 年城市有659个,2002年到666个,到2010年6.6亿人了,但是城市缩小到653个,不是说市没有了,比如市改区,比如佛山市的顺德区,原来的 顺德市改为顺德区了。这还不要紧。特别是街道办事处,我们1978年1.7亿人的时候,有4444个街道,现在有多少?2010年有六千万人了,但是街道 办事处就有6923个。1978年的时候,一个街道管4900人,现在管多少呢?现在一个街道平均要管理9.6万人,而且有几十万人的街道,甚至有100 万人的街道。现在广东是人口最大的省,当年深圳有一个街道有110多万人,那是一个大社会,要多少人管理呢?他们就有七八十人的干部在管理。中国最大的镇 就是虎门镇,是东莞市的,现在接近100万人了,但还是一个镇。所以为什么现在社会管理容易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框架跟不上。我们今后做的这方面工作,比如 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工作跟上去以后,我想这些问题可以逐渐解决。

2011-12-19 15:27:38

陆学艺:

要把城市社会管理搞好的话,现在农民工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现在出了这么多社会矛盾和冲突,现在到年关,讨工资的问题也来了。如果农民工体制不能解决,现在还拖下去的话,对城市的管理是有问题的。

现在社会保障要跟上来,但是做到一个完善社会保障还有很多工作需 要做。现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方案来做,实际上很多问题可以的,对发展经济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方面。要从这些方面讲,我们要从社会角度、社会形 势分析的角度来看,虽然经济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总体来说,这几年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和十七大以后,对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大的 力量,那么这方面会改善,一个是发展了,另外也是一个新成长的方面。

今后中国还按照工业化,另外城镇化也要走上正常的道路,这“三架马车”前景是乐观的。这次经济工作互益特别提到今后引导发展城市群,这个观点也是一个新的观点,今后城市化会发展的更好一些、更健康一些。

我就补充这些。

2011-12-19 15:32:11

谢寿光:

非常感谢陆学艺教授就2011年城镇化水平即将达到50%所做 的进一步深入的解读。下面,我们就有请《社会蓝皮书》副主编之一,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发展史的主任李炜研究员,就我们这个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分量的报告, 就是大规模的民生和城市化调查发布调查的结果,我觉得媒体是最感兴趣的部分吧。大家欢迎。

2011-12-19 15:33:35

李炜:

诸位尊敬的专家、学者,诸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下面代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在这里给大家报告一下今年开展的2011年中国民生级城市化问题调查报告。开始我先介绍一下我们这个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2011-12-19 15:34:22

李炜: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 2005年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对全国公众的劳动就业、家庭及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六方面的长期持续性的资料收集, 来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变现的数据资料,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而科学的基础信息。调查采用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方式,每次调查全国样本量 约为7000-8000户家庭。

2011-12-19 15:35:02

李炜:

2011年度的时候,我们是属于中国社会状况调查的第三次调 查:第一次是2006年启动的,2008年做了第二次,今年做了第三次。这次调查大致来讲,就是我们所关注和研究的目标总体是18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抽 样方式采用多阶段分层混合抽样方式,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100个区市县及5大城市下的480个村委会或居委会。我们最后一共成功访问的是 6468位城乡居民,从6月下旬一直持续到最近。

(见图)在全国抽中了100个区市县整个大分布,我们抽取每一个 小的红块就是我们抽中的区县,这个区县跟人口密度有密切关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今天我在这儿汇报的研究报告,是我们整个课题组参与项目所有同事 集体完成的,我在这儿也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同事。我们这个课题主持人是李培林所长,陈光金所长也是我们的负责人,我们这个报告撰写是由张丽萍副研究员、 范雷副研究员、田丰研究员和崔岩博士,我们报告是一个集体的结晶。

我先谈一下调查中间所反映的城乡居民生活状况。首先,我们调查资 料显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是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在调查里面有两个题目去询问,就是说请问一下你和5年相比你的生活水平有什么不一样?回答是较大改善和 有所改善两个之和,我们称之为生活水平的改善,这样的比例可以看到在2010年是75.3%,有3/4城乡居民因为自己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上升。我们从 不同的时点回溯看到,和2006年相比,这个比例提升了12个百分点,和2008年相比这个比例提升了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另外,测量城 乡居民对自己生活水平未来的预期,认为5年以后有所上升的比例从2006年-2008年到2010年也是在持续上升的。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对自己生活水平有 一个比较积极的评价。

2011-12-19 15:38:00

李炜:

生活水平改善的提高第二点,我们可以看到居民生活水平的品质在 不断提高。蓝皮书中间已经写到,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城乡居民的居住情况首先得到很大的改善,现在自有住房拥有率在逐步提高,住房面积在逐渐的扩大。随着城市 化的进程,住房条件的改善,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到,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率也在有较大的增长,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和2008年相比,2010年家庭耐用消费 品的拥有率比较高。我们可以看到比较集中的几个,家用轿车、冰箱、电脑,这几样家用耐用消费品的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家用轿车从6.9%增长到13%,几乎 翻了一番。冰箱从54%,增加到70.7%,电脑从25不能增加到接近40%,这个增长幅度是非常大的,像家用洗衣机也有一定的增幅。家用轿车、冰箱、电 脑这几个主要耐用消费品,实际上跟居住方式的改变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是一种城市居住方式,才有可能是这样的家用耐用消费品有比较大的拥有量。即使 在一些增长速度不大的家用耐用消费品当中,好像彩电,只增加微小的几个百分点,但品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们调查当中,有30%的家庭实际上有两台和两 台以上的彩电,而在2008年的时候只有10%以上。在现在拥有彩电的家庭当中,也有接近20%的家庭实际上已经更新换代了,比如都用等离子或者液晶电 视,所以我们只从增长率上已经不足以区分生活品质的改善,我们要去看更细的项目。

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中间,还有一个特点,我们发觉居民生活的压力和 2008年相比,都有了一个普遍的缓解。在调查中间,问了好几个方面,城乡居民家庭面临的生活压力,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物价上涨、收入过低和住房条件比较 差、买不起房、购不起房、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这些基础民生问题,依然影响着居民生活主要方面,但是从幅度上讲,从他的家庭比例来讲,比2008年相对来 说都是比较明显的降低。对于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认为有这样困难的家庭,2008年是接近于80%,今年是接近于70%,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下降最 明显的就是跟就业有关,刚才李培林所长和陈光金教授谈到的报告中间都有,这两年来,就业形势有所好转,所以从题目中间可以明显看出这样一个反映,2008 年时有38.4%家庭认为面临着家人无业、失业和工作不稳定的状况,到今年2011年来看这样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只有21.3%,这个幅度是最大 的,这是一个最明显的好转现象。

2011-12-19 15:44:04

李炜:

就业压力得到一个缓解还有一个其他表现,比如就业失业比例在排 行榜当中下降。2006年公众认为就业失业的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到2008年下降到第四位,到今年调查变成第五位。就业失业压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从 2006年、2008年,2006年是32.3%,2004年42.1%,到现在只有21.3%,有一个明显的下降。

在我们谈到就业问题改善的时候,可以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就业现象好 转,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带来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我们发现就业或者失业过程当中,国有企业转制而造成的失业比例明显下降,我们调查当中询问了是因为什么原 因失业?在2008年有36.4%失业原因是因为单位的原因,比如破产、下岗这样的原因造成失业。今年这个比例只有14.8%,这个幅度下降的非常快。但 是反过来讲,在2008年时,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造成了失业只有9.1%,今年上升了17.5%,这个上升幅度也很明显。现在就业问题、失业问题是出现了一 个结构性的转化。

在就业领域,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一方面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在 逐步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非正规就业的现象现在越来越明显,而且在非正规就业的领域里面,劳动保障、社会保障以及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 可以看到,与2008年相比各类企业职工享有社会保障比例总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可以从最右边的可以看到,我们这里列了通常所说的“五 险”,2008年调查的这些各类企业职工总和保险覆盖率在左边,比如说养老保险是46.3%(2008年),今年上升到了57.9%,上升了11个百分 点。医疗保险一直覆盖率比较高的,08年72.8%,现在是84.5%。所以说,普遍都有所上升。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非正规就业的群体里面,社会保障情况不容乐 观,我们在调查当中把就业人员划分为三类,一类是正规、二是非正规在单位就业、一类是在正规就业但是没有劳动合同,这么三类人群。这三类人在“五险”当中 的覆盖率显然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养老保险在正规就业职业群体中间,75%以上的人都有,但是在非正规单位就业的人才30%左右。在正规单位就业,但是没有 劳动合同的人中间,养老险的比例30.4%,这和非正规单位就业差距不大。医疗保险也是在不同就业类型,有一定的差别,非正规就业的人群中间他们的社会保 障的享有情况也是比较低的,我们可以看出,非正规就业群体与正规就业的群体在享有社会保障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2011-12-19 15:46:48

李炜:

第二,城镇化问题。大家知道,我们这次的调查主题,很重要的主 题之一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刚才李培林教授、陈光金教授和陆学艺教授都谈到了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历史上的一个节点、一个转折点,具体的意义就不用多讲 了。通过调查可以有一些城市化过程中间所探讨的问题的一些发现,首先在我们调查当中发现,大量的农业户籍的人口移居城镇,这个现象非常突出。在我们现在所 调查的整个居民人口中间,18周岁的城乡居民中间,农业户籍人口其中1/3已经住在城里了。总共调查的人口,农业户口的人在现在调查中间占了66.3%, 就是2/3的人是农业户籍。非农业户籍只占了1/3,33.7%,但是农业户籍当中有19.7%都是属于城镇的常住居民,66.3%里面的20%,也就是 1/3,实际上住在城镇了。现在在城镇居民里面大概有多少是农村户籍的人口?接近40%。我们现在城镇已经不单纯是原来城里人的天下,而是城里人和农村人 的一个共享的环境。

我们现在看到城镇化环境当中户籍制度的改革滞后,会导致一些半城 市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我们调查当中,把我们调查的对象按照城市化程度做了一个区分,创制了一种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是把它分成全城市化人口,就是在有城镇 户口、在城镇居住,并且做的是非农的职业,这样的人我们叫全城镇化人口。另外一批人,我们把它称之为半城镇化人口,他们是农业户籍,但是他们做着非农业职 业,并且在城市生活,现在在农村生活的是农村人口。我们看看这三类人口中间,他们的社会保障覆盖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养老保险在全城市 化人口中间是63.1%,但是在半城市化人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类似于外来务工人员,在这样一个群体中间,这个比例只有30%,这和城市化人口有30多个 百分点的差别。

2011-12-19 15:49:52

李炜:

医疗保险差别不是很大,医疗保险全城市化人口当中81.2%有 医疗保险,79%的人是半城市化人口,农村人口是80.9%,为什么农村人口高呢?因为这一些年的新农合覆盖。在城市居民半城市化居民当中,有接近80% 的人,他们的医疗保险不是城市的医疗保险,绝大部分还是新农合。实际上等于他们拿着农村的新农合在城市生活,我们想他们一旦有了医疗上的需求,他们通过什 么渠道解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失业保险在全社会化人口当中,有22.7%的人拥有,但是 在半城市化人口当中,只有不到5%,这个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其他的社会保障也都是同样的,所以半城市化人口目前面临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不足的,追其背后的 原因是户籍制度以及跟户籍制度相关联的各种各样社会待遇的公平享有的机制其没有建设起来。

2011-12-19 15:52:22

李炜:

我们还会看到,城市化过程当中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半城市化人口 的家庭分割现象。在调查当中看到,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家庭中间,全家都搬到城镇居住的,大概在40%左右。而部分家庭成员在城镇居住的是60.2%,是 一个4:6,全家都在农村住的农村人口40%,部分家庭人口在城里住,有一部分人不在城里住是60%。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见到进城务工的务工家庭大概有 60%会面临着一个家庭的分割,或者是夫妻不在一起,或者是夫妻和子女不在一起。即使在全家都迁移到城镇居住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在城市居住也不意味着 居住在同一个城市,可能丈夫在成都,妻子在深圳,儿子在河北的老家,也存在着家庭成员不同城镇务工的情况,因此,这种家庭分割的现象在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家 庭当中,我们说这60%的比例可能只是一个低估的现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

2011-12-19 15:53:54

李炜:

城市化过程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社会融 入问题。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社会距离,一部分外来人口不能完全实现社会融入。在我们调查当中,我们问了三道题目,就是对于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城 里工作、在城里买房,他们子女在城里上学这三件事怎么看?允不允许?我们可以看到,分不同的人群看他们的差别,蓝色的是城里人的回答,红色的是农村人的回 答,黄色是把城里人里面的大城市的居民提来单独的回答,比如北京、上海和广东。我们可以看到,从总的来讲,大部分城乡居民都对农村外来务工人员进城打工是 持一个接纳的态度,认为是不应该有任何限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城市居民来讲,有42.3%选择有条件的接纳,换句话说,如果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可以在 城市里工作。在大城市里面还有20%左右的人口,认为要严格控制到城市里来工作的农村务工人员。所以我们说这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排斥的心理。同样,对于 外来人口和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里买房,是完全的开放,还是有条件的允许,还是要严格控制,还是坚决不允许,这也是有同样的一些趋势,子女上学的问题也 是一样的。

2011-12-19 15:55:18

李炜:

我们在调查中间对于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还有一个很有意思 的测量,就是我们互相测量他们的社会距离。我们在调查当中问了6个题目,作为城里人是不是愿意与农村人有一些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同级,分别是一起聊天、一 起工作,成为邻居和成为亲密朋友,结成亲家。我们看到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城市居民,当我们问他和农村人愿意缔结什么样关系的时候,我们发觉在潜层的交往 方面都还可以,比较宽容,比如说愿意一起聊天的有92.8%,愿意一起工作有89%,愿意成为邻居的有88%,愿意成为亲密朋友有70.4%,但是结成亲 家,这个比例就掉下来了,只有16个百分点,就变成了71%了。反过来农村人也是这样,作为农村人你是不是愿意与城里人聊天、工作、邻居、亲密朋友、结成 亲家。我们会发觉,整个农村人口和城里人愿意缔结社会关系的比例总的来说都比城里人要低,比城里人对农村人的想法要低,农村人在和城里人打交道方面,我们 看到可能有一种天然的戒惧,比如怕城里人对农村人有一种冷漠或者歧视。所以,我们会看到关系在浅层面还有70%几的比例,到了结成亲家就掉到60%多了。 说明城乡居民之间还有着难以融入的现象,有一定的社会距离。

即使在城市里面居住很长时间的外来人口,他们对于流入地,也缺乏 一定的归属感,不能实现完全的社会融入。我们这里分了不同类型的迁入时间,我们分成迁入5年,还是5-10年,还是10年以上,我们问他,你认为你现在属 于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认为自己是外来人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在迁入本地5年之内的外来户籍人来说,60%的都认为自己还是外地人,迁来了5-10年大概 是一半对一半,47%认为自己是外地人。10年以上的比例会掉下来,但是也有35%的人认为自己还是外地人。这是一个城乡之间融入的一个重要的现象。

2011-12-19 15:57:04

李炜:

最后我们会看到城市化中间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高速城市化在道 理上来讲,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希望城市化可以带动另外一种新型的人系关系、社会关系的缔结,由原来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进一步成为人与人之间有机的结 合。但是我们发觉城市化和所期望的公民社会目前来看,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现在公民社会参与总体水平还相对比较低,在调查中间,我们了解了城乡居民目前参加 了哪些社会团体,在城市来讲参与的比例,各类社会团体的比例都相当的低,高一些就是校友会,大概22.2%,其中是各种各样的联谊组织,比如互联网的团 体,或者文体娱乐的团体,有10.8%。其他各种各样的类型的社会团体参与率都不足10%,在农村这个比率更加低了。整个城市化所导致的公民社会参与程 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最后一个问题,简单报告一下城乡居民的社会态度情况。我们在调查 当中,向受访者询问了目前我国主要问题是哪些,哪些是他们认为严重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与目前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看病和收入差距问题排在比较前, 有接近60%的人认为物价上涨问题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排在第二位是看病难、看病贵,占了42.9%。第三位是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问题,占了 31.6%。这就是我们现在目前这次调查中间,对于社会问题的公共回答的一个主要的排序。

2011-12-19 16:04:21

李炜:

我们说与日常生活比较密切的民生性问题依然还是公众关注的主要 问题。但是我们会看到,不同的时间来比会有一些变化。现在主要民生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下降,比如物价上涨问题,在我们今年的调查中间排在第一,有 59.5%的人,但是在2008年也是排在第一位,但是强度更高,是63.5%。民生性的问题,严重程度有所下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提升的明显。一 是贪污腐败问题,这在2008年调查中间,排在第六位,认为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只有不到20%,但是今年涨了10个百分点,变成29.3%。另外和城市化 过程也有密切关系的,就是住房的问题,住房价格过高的问题,在2006年的时候,是排在社会问题第7项,认为严重的人群比例是13.1%,到了2008年 上升幅度比较大,达到20.4%,这是一个新的趋势,新的变化的一个特点。

最后,在社会态度方面,要看到的就是公众对于地方政府的各项工作 的评价,在调查中间我们请公共对于他们所在的地方政府工作的11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我们作了一下大概的统计,评价了一下满意率,就是认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 意的加起来,平均了一下,平均满意率为53.2%。这个53.2%里面排在前面的会是什么呢?第一,提供教育,公众对于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所做的工 作、所做的成绩相对来说还是最高的。第二提供医疗服务,这个满意率到了68.1%。第三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有65.9%。第四,为群众提供社会保障 占了60%。为平均满意率53.2%。拉后腿的就是这些红色项目(见图),这些项目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最低的是廉洁奉公、惩治腐败,公共认为地方政府在这方 面做得工作不是太好,对这项工作平均满意率只有30.3%,不满意率更高,占到50%以上。还有一项,政府的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满意率也比较低,只 有37.1%。

以上就是我们这个调查中间的一些主要的数据所给大家阐释的一些结果,具体的一些解释,我们大家可以具体详细的看报告。最后,我们做一些简单的结论。

2011-12-19 16:06:44

李炜:

2011年,随着政府积极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提升,生活质量稳步改善,生活压力有所缓解,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但物价上涨、看病难看病贵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等依然是 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对腐败问题严重程度的评价也明显上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刻影响着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户籍等相关制度因素以及城乡居民间的社会 排斥心理,也阻碍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的社会融入。而拓宽参与渠道和提高人们参与意愿,有助于增强公共社会责任感和信任感,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及社会冲 突。

我的报告就到这。谢谢。

2011-12-19 16:08:41

谢寿光:

感谢李炜研究员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新闻解读可以转换的题材,我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请媒体朋友在调查结论的时候,一定要客观、科学,一定要全面准确的把握这个报告的内容。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课题组成员可以开放的给大家 随时做一些解读,那么今天我们这个发布会的议程全部完成。我们按照惯例,不安排提问,如果媒体有需求,可以直接采访各位专家。

谢谢。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2011-12-19 16:09:58

[责任编辑:CKHANSOME]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