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经济每月谈:国企地位、作用及刺激机制

来源: 中国网  2011-09-20 14:43

只有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产业的升级, 才能够把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利润更多的落到中国人的口袋里,老百姓才能富起来,才能提高我们的消费能力。

郑新立:

同志们,上午好。今天上午我们举行第二十七期经济每月谈,这期的主题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及激励机制”。同志们知道,我们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 心,“十二五”规划纲要又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为只有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产业的升级, 才能够把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利润更多的落到中国人的口袋里,老百姓才能富起来,才能提高我们的消费能力。

2011-09-20 08:31:16

郑新立:

自主创新,国有企业要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因为企业是主体。民 营企业现在提交了我们每年发行专利的68%,但是民营企业毕竟是游击队,真正的野战军是我们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因为我们的央企站在各个行业技术的最 前沿,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队伍。现在可以说,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资金的实力雄厚,经过多年的改革,央企现在都是大量的盈利。连续多年,每年利润增长率都 在20%以上。所以,现在央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发挥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头作用,条件已经具备。今年5月份,国资委发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文 件,即《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对如何建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要考核对国有企业的政绩和内 容,要把研发投入,创造的技术成果,把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加都要纳入到对国有企业业绩考核范围内,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件。

2011-09-20 09:00:53

郑新立:

今天围绕这个重点来讨论,怎么样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我们请来三位专家,还有我们中心的副秘书长,他们都是这方面的权威。一位是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同志,李保民同志长期从事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多 次参加中央文件起草的有关重要问题的研究工作,他是这方面有名的专家,写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著作。今天他会对国资委今后关于如何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 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头作用给大家做一个解读,把一些情况给大家做个介绍。

2011-09-20 09:04:20

郑新立:

今天来的第二个重量级人物是周寰同志,周寰同志是原来大唐电信 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在位的时候,带领他的团队花了10年时间,可以说是卧薪尝胆,经过艰苦的努力,开发出了TD-SDMA的标准,凡是用中国移动手机 的,3G标准的这套技术都是周董事长当年开发出来的,现在在这个基础上,现在已经延伸为4G的标准。周寰同志现在还是TD世界研究协会的主席,周寰同志在 大唐电信这个阶段正是爬坡的阶段、搞研发的阶段,表现在大唐电信帐面的效益上,当时只有投入还没有产出,所以大唐电信在股市上的表现,可能很多人还不理 解,为什么老是亏损,或者说接近亏损的边缘,效益不像别的企业赚钱那么多。但是今天,当TD-SDMA开始涌入的时候,它的效益开始好了。所以今天为什么 把周寰同志请来,媒体一定要认识这位同志,他创造了这么多成果,创下来之后他现在退下去了。大家不知道周寰是谁,只知道TD-SDMA这个标准,我们今天 要记住周寰这个同志,媒体要多发他几张照片。请他来讲一讲当年是怎么样含辛茹苦带领他的团队把TD-SDMA这个标准攻下来,成为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唯一的 一个中国标准。当时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现在的成果。如果他当时要看眼前的利润,着眼于当年增加大家的收入,也不会有现在的成果。所以,从国有企业 创新的体制上可以进行一些反思,怎么样把这些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同志,使他们有好的回报。周寰同志现在可以说是净身出户,带来了那么大的业绩,可以看 到周寰同志非常朴素,自己没有任何资产,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另外反思,这种做出重大贡献的同志,我们在体制上应该给他们的回报。

2011-09-20 09:08:06

郑新立:

今天请来的第三位重量级的同志,北方交大的教授唐涛同志,他是 专门搞铁路方面的教授和专家,是北方交大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今天请他来介绍一下我们国家高速铁路技术怎么实现的系统集成创新。多年以来,我们通过引进国外 的高速铁路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已经变成了生产力,我们建设了全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的线路,高 速铁路已经开始运转了,尽管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这是我们自主的知识产权,是在重大的、复杂的技术上,中国所完成的一个重大的创新,我们应该 爱护它、保护它,我说要像爱护大熊猫一样爱护我们的技术,出了问题我们不要指责他们,要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今天就请唐教授对高速铁路技术怎么实 现了系统集成创新给大家做个介绍。

2011-09-20 09:08:54

郑新立:

第四位嘉宾是中心的副秘书长陈永杰同志,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对自主创新做一个分析,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相比,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责任、什么样的地位,国有企业怎么能够发挥野战军的作用,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成为自主创新的骨干和带头人。

下面,请国资委主任李保民同志做个介绍。时间控制在20分钟,最后回答大家的问题。

2011-09-20 09:09:33

李保民:

尊敬的郑新立主任,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志、各位媒体的朋 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受中心的邀请,在这里我来侧重介绍一下,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现状和我们今后的一些工作。介绍的情况基本上就是按照刚才郑主任 讲的,是在今年6月份,80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工作意见》这个主要精神来给大家介绍,主要的一些思想和主要的一些工作任务。

大家都知道“努力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是“十二五”时期中央 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从过去客观上不由自主的做大做强,到现在有意识地、主动地做优做强的进程中,中央企业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一条重要的任务,加快转 变发展方式,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2011-09-20 09:11:02

李保民:

“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大力加强科技投入,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不断改进科技管理,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科技产出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1-09-20 09:11:51

李保民: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十一五”时 期,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由1244亿元增长到3079亿元,年均增长25.4%,研发经费由701亿元增长到1911亿元,年均增长28.5%,企业科 研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65家中央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54家被正式命名为创新型企业。

2011-09-20 09:12:55

李保民: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十一五”时 期,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由1244亿元增长到3079亿元,年均增长25.4%,研发经费由701亿元增长到1911亿元,年均增长28.5%,企业科 研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65家中央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54家被正式命名为创新型企业。到今天为止,从法律上的统计,央企 现在是120家,已经过了半数或接近半数。新增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47家,占全国获批总数的49%。国家推动建设的5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有24个由中央牵头或者参与筹建。三是科技产出成果丰硕。2010年,中央企业申请专利52283项,其中发明专利26563项,授权专利30611 项,其中发明专利7526项。“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主要专利指标年均增长都在35%以上。取得了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特高压电网、(支线客机四季标 准)、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12000米钻机、(实验块堆)、(高排耗硅钢)等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 创新成果。因为我们专业有分工,一些创新项目我们不是太熟,像试验块堆、硅钢等等,这个我们不太清楚。但是一说到350公里以上的动车,刚才郑主任说的, 周总做的4G,还有现在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的特高压等等,这些东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这都是我们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一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绝大部分的国 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由中央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获奖比例均保持在同类奖项的60%和30%左右,一等奖是60%,二等奖是30%。四是 在整个科技创新进程中,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可以说,在和国际上进行竞赛的过程中和对比的过程中,实际上他们担心的不是说我们取得的这些成果,他最担心 的,一些媒体记者报道的,他们最可怕的是,认为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而且这些人的年龄在30、40岁左右,是非常有希望的一支队伍。 截止2010年底中央企业拥有两院院士206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125人,科技活动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分别达到129.8万和53.5万,分别占中央企 业职工总数的10.7%和4.4%,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

2011-09-20 09:21:33

李保民:

总的来说,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占了重要地位,承担着重要 任务,发挥了骨干带头引领作用,建成并拥有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家科研机构,拥有一批创新型企业。作为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力量,培养和凝 聚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同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及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相比,还有不小的 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创新的意识和紧迫感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二是创新的体制机制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知 识产权归属、研发投入的长效机制、科技成果的评价以及技术、专利、信息和品牌等要素如何参与收入分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三是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科技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特别是广大员工学习科技、钻研科技、掌握科技的内生动力还有待进一 步挖掘和提升。

2011-09-20 09:26:09

李保民: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要清醒地认识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必要性 和艰巨性,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日益凸显中央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的紧迫性,特别 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和研发部门,加强人才培养,加快培养和发 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经济,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跨国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成为新一轮竞争的主角,美、欧、日等大企业在研 发投入强度高的行业中仍占主导地位。90%以上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任务,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都是在5%以上,发达国家 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中央企业将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总体上仍然处于追赶阶段。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大 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2011-09-20 09:27:05

李保民:

其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日益凸显中央企业实施 科技创新战略的必要性。“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国家经济总量、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代产业体系不健全, 粗放式生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很多问题在中央企业中也或轻或重、或多或少存在,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不改变,企业在未来激烈国际竞争中仍然 处于被动的地位。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企业发展方式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用户对企业产品的服务提出来新的更多的要求,如方便快捷、高品 质、个性化、更多文化内涵等,最关键的是要有更高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成为企业转型升级 战略核心内涵和主要手段。

2011-09-20 09:28:07

李保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 线,强调其根本就是要依靠科技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央企业客观上引领和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日益凸显中央企业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任务的艰巨性。中央企业与世界上的跨国公司、知名企业相比,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过多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形成的竞争优 势,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一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重要基础件、关键新材料,包括很多 涉及国计民生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等,依然大量依靠进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实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 业目标,中央企业必须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壁垒,争取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

2011-09-20 09:29:24

李保民:

在80号文件里,我们重点提出了“四大建设”,根据我们的现状 和所面临的形势,中央企业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率先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和体制更 加完善,科技人才队伍更加合理,一大批中央企业发展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央企业研发品牌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要有一个新的高度。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其中科技 企业的研发投入应达到5%以上。围绕上述的目标,我们中央企业要着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体制创新等四大建设。

2011-09-20 09:31:17

李保民: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要清醒地认识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必要性 和艰巨性,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日益凸显中央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的紧迫性,特别 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和研发部门,加强人才培养,加快培养和发 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经济,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跨国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成为新一轮竞争的主角,美、欧、日等大企业在研 发投入强度高的行业中仍占主导地位。90%以上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任务,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都是在5%以上,发达国家 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中央企业将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总体上仍然处于追赶阶段。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大 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2011-09-20 09:32:13

李保民:

其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日益凸显中央企业实施 科技创新战略的必要性。“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国家经济总量、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代产业体系不健全, 粗放式生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很多问题在中央企业中也或轻或重、或多或少存在,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不改变,企业在未来激烈国际竞争中仍然 处于被动的地位。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企业发展方式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用户对企业产品的服务提出来新的更多的要求,如方便快捷、高品 质、个性化、更多文化内涵等,最关键的是要有更高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成为企业转型升级 战略核心内涵和主要手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 线,强调其根本就是要依靠科技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央企业客观上引领和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2011-09-20 09:34:22

李保民:

第三,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日益凸显中央企 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任务的艰巨性。中央企业与世界上的跨国公司、知名企业相比,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过多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形成的竞争优 势,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一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重要基础件、关键新材料,包括很多 涉及国计民生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等,依然大量依靠进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实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 业目标,中央企业必须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壁垒,争取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

2011-09-20 09:35:35

李保民:

在80号文件里,我们重点提出了“四大建设”,根据我们的现状 和所面临的形势,中央企业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率先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和体制更 加完善,科技人才队伍更加合理,一大批中央企业发展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央企业研发品牌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要有一个新的高度。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其中科技 企业的研发投入应达到5%以上。围绕上述的目标,我们中央企业要着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体制创新等四大建设。

2011-09-20 09:36:10

李保民:

一、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中央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

一是依托一批科技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 建设,并给予重点引导和支持,推动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要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组织好创新型企业建设和试点企业工作。推动创新型企业加强科技 创新战略的总体谋划,重点围绕创新战略、科技投入、科研攻关、制度体系、人才队伍、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等内容,进行总体部署和规划,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 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典型,结合企业已有的技术创新优势, 着眼于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的要求。在国防军工、能源、冶金、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工程、科研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选择一批企 业,明确重点任务和要求,并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推动这些企业快出成果、快出人才、快出经验,成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旗帜和典型。

2011-09-20 09:37:35

李保民:

二、加快建设科技研发转换平台

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企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推进实施研发平台建设。

一是要加快整合企业内部科技资源,构建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加 快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研发平台。推动企业加强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内部研发建设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提升试验研发手段,以中央企业重大创新需求 与关键核心技术为导向,针对科技条件资源的现状,组织开展研发平台研究。企业要加强内部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着力解决科技资源分散、专业交叉重叠、技术重 复等开发问题,明确企业各级研发部门在创新链条中的职责定位,形成工艺与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相配套的梯次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中央企 业研究院,围绕核心业务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选择一批企业研发平台重点支持,推进企业 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平台。

2011-09-20 09:37:52

李保民:

二是构建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利用外部科技资源,构建优 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分享、分享公担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研究分析企业重大需求和优势,围绕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搭建中央企业及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 的合作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优势企业牵头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用新模式、机制研究、推动 (联盟)的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建设国家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 经济重要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中央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 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研发机构,瞄准引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凝聚和培养科学技 术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国家和行业研发平台共享与服务应用信息技术等进一步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据库,构建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的平 台。推动军民融合,强化军民…技术平台建设,发挥科研院所行业共性、技术开放与服务功能,稳定科研人员队伍,开展共性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搭建行业共性技 术平台。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用新高效的一批研发平台和基础设施,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试验基地。

2011-09-20 09:38:16

李保民:

三、集中力量进行重大技术攻关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是中央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集中力量进行重大技术攻关。

一是要通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工程,解决一批制约企业行业发展的共 性及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动 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确定一批重大科研开发项目,并给予相关的配套支持,推动企业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围绕企业发展总体 规划、瞄准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按照创新、储备一代,研发、开发一代、利用推广一代的原则,选择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突破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关 键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二是积极承担一批国家重点科研任务,根据国际需要,完成和组织好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型油潜即(煤气层)开发,大型先进压水碓和高温气冷碓核电站,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大型飞机等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开展一批高技术 研究开发项目在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资源环境、海洋技术、现代农业、现代交通技术等领域承担更多研发任务,发挥骨干作用。开展一批核心 技术,关键材料和装备的项目研发与产业化示范。在能源、资源、环境、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与现代服务、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方面,努力掌握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核心能力,加强技术储备,在能源、信息、材料综合交叉等方面,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2011-09-20 09:40:20

李保民:

三是努力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 理和保护。在主导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形成和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技术创新成果的确权工作,推动 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加强知识产权成果运用,重视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提高知识产权成果的资本化运作水平,加强核心知识产权与标准的有机 结合,争取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并努力将技术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增强标准的话语权。

四是科技成果投入产出要取得明显的成效。重点行业的一批关键技术 取得重大突破,核工业、航天航空、信息通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油气勘探、智能电网、高速铁路、高技术传播、海洋工程等领域,一批科研成果,要具国际领 先水平,专利数量和质量要显著提高。初步想法是,2015年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比2010年翻一番,形成一批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国际知名品牌。

四、率先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那么细了,讲个题目,下来我们还有对话时间。

二是要研究建立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完善科技成果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带头人和科技专家制度,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011-09-20 09:40:49

李保民:

总之,在科技创新上我们还处于追赶阶段,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必要性和艰巨性,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和体制创新四大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有效落地和实施。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2011-09-20 09:41:17

郑新立:

谢谢李保民同志的介绍。李保民同志的发言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强烈 的信息,就是央企要自主创新了,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们央企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取得了扭亏增盈第一个战役的胜利,现在央企大把大把盈利了、赚钱 了。现在要打响第二个战役,就是自主创新,我们希望媒体和社会各界要关注我们央企在自主创新中的进展,他们遇到的困难,他们取得的成果,我相信,央企在国 资委80号文件的指引下,一定能够在自主创新中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下面,请周寰原董事长给我们做发言,大家欢迎。

2011-09-20 09:41:30

周寰:

各位女士、先生们,上午好!我退休了,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公开场 合下露面,郑主任非要我来讲,也不好意思推托。在这里就讲一讲3G是怎么做的,又有自我吹嘘之嫌。今天这个很不好讲,我觉得要通过20分钟,应该给大家一 点启示和作用,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刚才李主任从国有企业的整体上和今后的打算,对现状都做了很精彩的分析。我想从我们单个的企业,通过完成一个国家战略 创新任务的角度,以及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现状,反映出我们的企业在做重大战略创新的时候,这种处境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在体制机制、环境各方面承担的问题和今 后怎么样改进,才能够使我们国家的创新做得更好。

2011-09-20 09:41:41

周寰:

TD-SCDMA成功,大家可能不太了解,TD-SCDMA的 成功意义确实重大。自从1876年3月10号至今,贝尔发明电话135年的电信史上,发展中国家从来没有一个国际标准。国际电信史上的标准一直被欧美所垄 断和控制。我们有的领导说,标准不就是大家伙共同遵从的一些术语、一些规定吗,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些同志就错了,我在给江泽民和朱镕基同志写的报告里讲, 我说标准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现在最时髦的是用移动电话,第一代移动电话,中国发展到650万用 户,650万用户是什么概念呢?那时候的大哥大,大家拿在手里是财富和富有的的象征,一吃饭,那么大的东西往那儿一放,最便宜的是2万多块钱一个。650 万个全部是进口,这就是1300亿,还有等量的机站控制器、移动交换机,1300亿,加起来2600亿,全部进口。我们国家最大的一个工程,人大讨论了 38年,最后上马的工程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三峡,三峡最后的结算是1800多个亿,不到1900亿,我们光买第一代移动通信就花了2600亿到3000 亿,全部进口,中国一点没做。为什么?中国不会做。连标准还没学会。第二代移动通信,窄带数字移动通讯,中国电信研究院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个研究通 信方面的研究院,我让第一研究所让100多个人,花一年半多的时间,刚把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看明白。第二代移动通信,现在全中国第二代移动通信的装 备,95%是进口的,中国的移动通信网,GSM的网,90%以上的设备是进口的,为什么?移动通信的跑马圈地决定了。第二代移动通信花了8000亿到1万 亿,绝大多数也是进口。标准是什么意思?标准就是垄断。当年毛主席到苏联,到边境的时候要换苏联的火车,因为他们的轨是宽轨,我们的火车过不去,过去山西 的火车是窄轨。通信更是这样,通信是国际标准,所以这个标准一直被欧美所垄断,日本人那么猛,那么好的技术开发能力、那么强的工业生产能力,日本人在第二 代移动通信上,开发出了自己的标准,全世界不承认。国际上用的,一个是美国的,一个是欧洲的。标准是由大量的核心专利所组成并支持,写入标准的核心专利才 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我们有的公司宣传我有多少万个专利,那是用的,真正掌握标准的,在标准里的核心专利才有价值,那时候TD-SCDMA标准,因为我们设 备上,一些经济学家,有很多很多的数据,说我们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只占标准总数的7.5%,后来发改委就问我,老周,你们这个有什么意思,怎么只有这么 一点。我说给你讲太多你也听不懂,我就讲这么一句话,我说不管外国人有多少标准,他不掌握中国这个TD-SCDMA标准下的专利,他做不出TD- SCDMA。但是反过来,只要我们有了这些核心专利,在写入标准的核心专利,你要想做,你必须拿高价来买。

2011-09-20 09:44:28

周寰:

我们在谈判的时候,WCDMA,三星公司跟27家公司在谈判的 时候,引入WCDMA专利你必须要先交出生产额总数的18%才能开始生产,而我们发改委跟他们谈,人家马上就降价,你交5%就行。我们发改委说,你如果不 降,我们就不用了,就用中国的,因为我们有。5%,发改委还说太多,说我们第三代就要建起来,5%就是500个亿,我们凭什么白白给你拿500个亿。所以 可以看到,谁要是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我退休的时候,审计局来审计我,说你们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太好,我就跟他谈,你说我们给国家带来 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相应的社会效益,包括提高我们民族自信心和我们自豪感,应该算多少亿?后来审计局说,那就不算,我们考核标准里没这个,就算你自己账上 有多少钱。标准是不断的发展变化,只有不断进步的标准才有可持续的魅力和实际的作用。

现在我们喜欢统计,说我们有多少个专利,另外我们建了几个标准, 仅仅这样表面化的统计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因为标准是在不断的,它是活的,它是有生命力的,在实践过程中,它不断往前走,如果你的企业没有能力,你虽然做了 标准,你不能够发展的话,这个标准逐渐还是要落入外国人的手中。掌握了标准,必然给相应的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的利 益,那都是非常大的。比方说,中国现在均网使用的CDMA网,如果人家把GPS给我们断掉了,网就瘫痪了。所以,像涉及到国家神经和国家各方面非常重要的 网络的时候,要有自主创新的技术在整个领域里占绝对统治地位,那对国家的安全是巨大的保障。相反,那就必然遭受重大损失。我就不用讲了,因为例子有很多, 比如说DVD,因为它的门槛不是很高,我们国家上千家企业一哄而上,全部做DVD,这时候36C集团提出来,他要收专利税,这个企业一下就垮了。一共才卖 60个美金,我收20个美金的专利费,你还跟人家竞争什么,你就丧失了竞争力。

2011-09-20 09:45:46

周寰:

从现在看,TD-SCDMA在中国的移动通信问题上,已经根本 改变了我国在移动通信上发展的被动局面。就是1G、2G那样完全由外国人控制的局面。在3G招标的时候,中国企业占了86%,外国企业反而落到10%,也 提高了中国对标准的认识。现在国家已经把标准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叫做标准战略。现在如果再有哪个领导认为标准很不重要,只是一些共识、只是一些规定, 那不是太糊涂了,那就一定是别有用心。另外,它也带动了电子信息领域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分为制造业和运营业,不但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运营业 的发展,对未来发展带来了,刚才郑主任也说了,在世界上我们已经有了话语权。记得17、18年前,我当初是部里的科技司长,我带着代表团参加国际ITU的 会议,我回来做报告,我说我们3S代表团,见了面就smile微笑,坐在会议上就Silence,什么也说不出来,人也不理你,人家在那儿争论的激烈得不 得了,到最后面就是sleep,到后面有的同志还打呼。现在我们代表团去,不听中国代表团的意见,标准做不出来,中国就不同意。在制定4G标准的所有 ITO的研究组,都有中国人担任S主席、副主席,包括现在国际电联的副秘书长也是中国人,过去都不敢想,这个对未来的发展确实是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2011-09-20 09:54:57

周寰:

刚才保民同志也讲,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点进步,说句实在话,就我 们自己的领域,在我们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进步仍然还是比较落后,整个基础研究的水平,这个TD只是一个浪花,翻起来一下,大家觉得好,有个浪过来了。实际 上,虽然我们在世界上有一些话语权,但是4G真正的核心标准和专利几乎都是外国的。我们可以有一些具体的东西,像Mimo、OFDMA的技术,这基本上都 是外国人的专利。实际上我们在专利上的地位是下降的。我们在整个电子信息领域的专利技术仍然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我们对外的技术依存度超过了80%。这 还算我们国家比较好的领域,那其它的领域呢?相当多基本上都是外国人所控制的,我们还任重道远。

2011-09-20 09:57:18

周寰:

刚才保民同志也讲,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点进步,说句实在话,就我 们自己的领域,在我们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进步仍然还是比较落后,整个基础研究的水平,这个TD只是一个浪花,翻起来一下,大家觉得好,有个浪过来了。实际 上,虽然我们在世界上有一些话语权,但是4G真正的核心标准和专利几乎都是外国的。我们可以有一些具体的东西,像Mimo、OFDMA的技术,这基本上都 是外国人的专利。实际上我们在专利上的地位是下降的。我们在整个电子信息领域的专利技术仍然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我们对外的技术依存度超过了80%。这 还算我们国家比较好的领域,那其它的领域呢?相当多基本上都是外国人所控制的,我们还任重道远。

关于怎么发展,刚才保民主任讲的都非常好。我想讲点具体的,我总 觉得这里头很有点计划经济的色彩,保民主任我是随便乱说,说的不对你可以马上批评。就是没有考虑到国有企业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如何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比方 说,你说缺乏源动力,他刚才讲的所有的话在理论上全部都是正确的,应该这么做,讲的也全是正确的,但是做不做、谁来做、他愿不愿意做,那是另外一回事。比 如我们的企业做到这个地步以后,这个企业濒临垮台的边缘,谁还敢做,我们国资委有个局长就这么说像你这种傻瓜,我们一千万职工就出了你这么一个,今后绝对 不会再出第二个。因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绑到你个人和企业身上,这回你再有运气,温家宝总理召集常委的时候,决定用你这个标准,算你这个标准,如果他说不 用,就用外国标准,你怎么办,把你卖了你都不知道,你还花了那么多钱,这个企业不就完蛋了吗。

2011-09-20 09:58:49

周寰:

关于怎么发展,刚才保民主任讲的都非常好。我想讲点具体的,我 总觉得这里头很有点计划经济的色彩,保民主任我是随便乱说,说的不对你可以马上批评。就是没有考虑到国有企业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如何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比方 说,你说缺乏源动力,他刚才讲的所有的话在理论上全部都是正确的,应该这么做,讲的也全是正确的,但是做不做、谁来做、他愿不愿意做,那是另外一回事。比 如我们的企业做到这个地步以后,这个企业濒临垮台的边缘,谁还敢做,我们国资委有个局长就这么说像你这种傻瓜,我们一千万职工就出了你这么一个,今后绝对 不会再出第二个。因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绑到你个人和企业身上,这回你再有运气,温家宝总理召集常委的时候,决定用你这个标准,算你这个标准,如果他说不 用,就用外国标准,你怎么办,把你卖了你都不知道,你还花了那么多钱,这个企业不就完蛋了吗。

2011-09-20 10:03:06

周寰:

刚才还说了一个,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科技的含量。我也想举一个例 子,大家都知道,现在所有的年轻人排队去开iPhone,iPhone是个什么东西?一点新技术都没有,而且新技术都是别人的。说老实话,iPhone的 收发信能力比摩托罗拉的好吗?比摩托罗拉的差多了,人家收的到的,它还收不到,它的多点触摸屏的技术不是苹果的,是别人的。大家趋之若鹜,以拿 iiPhone为时尚,连天连夜的排队去买iPhone,买了之后非常骄傲和自豪,凭什么?这就是市场的作用,而且苹果已经失败了10年,已经沉寂了10 年,当年他跟IBM竞争PC,已经远远落后在后面,而且还拖垮了摩托罗拉在PC上的芯片开发,当年摩托罗拉跟英特尔竞争,现在剩下英特尔和AMD的竞争, 摩托罗拉已经退出了通用芯片的制造。大家想想那是怎么失败的呢?到现在为止,PC技术的专家们还认为,苹果比IBM好,但是它失败了。我们为国企,特别是 央企,刚才保民主任讲的都非常正确,所安排的这些东西也都是非常正确。央企在创新上,首先要增强企业创新的主动力,那就必须要有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你们要 知道,谁搞科技创新,谁的经济效益指标就会下降,至少是短期的。可是中国国企的领导人是有任期的,比如说我,三年一期,我这个TD-SCDMA搞了10 年,幸亏国资委没换我,要是说换了我,下一任领导人还干吗?他就不干了。因为任期制和科技的激励机制怎么结合起来呢?不解决这些问题,你那些善良的愿望、 善良的安排,谁来给你做?没人给你做的。

2011-09-20 10:04:31

周寰:

刚才还说了一个,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科技的含量。我也想举一个例 子,大家都知道,现在所有的年轻人排队去开iPhone,iPhone是个什么东西?一点新技术都没有,而且新技术都是别人的。说老实话,iPhone的 收发信能力比摩托罗拉的好吗?比摩托罗拉的差多了,人家收的到的,它还收不到,它的多点触摸屏的技术不是苹果的,是别人的。大家趋之若鹜,以拿 iiPhone为时尚,连天连夜的排队去买iPhone,买了之后非常骄傲和自豪,凭什么?这就是市场的作用,而且苹果已经失败了10年,已经沉寂了10 年,当年他跟IBM竞争PC,已经远远落后在后面,而且还拖垮了摩托罗拉在PC上的芯片开发,当年摩托罗拉跟英特尔竞争,现在剩下英特尔和AMD的竞争, 摩托罗拉已经退出了通用芯片的制造。大家想想那是怎么失败的呢?到现在为止,PC技术的专家们还认为,苹果比IBM好,但是它失败了。我们为国企,特别是 央企,刚才保民主任讲的都非常正确,所安排的这些东西也都是非常正确。央企在创新上,首先要增强企业创新的主动力,那就必须要有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你们要 知道,谁搞科技创新,谁的经济效益指标就会下降,至少是短期的。可是中国国企的领导人是有任期的,比如说我,三年一期,我这个TD-SCDMA搞了10 年,幸亏国资委没换我,要是说换了我,下一任领导人还干吗?他就不干了。因为任期制和科技的激励机制怎么结合起来呢?不解决这些问题,你那些善良的愿望、 善良的安排,谁来给你做?没人给你做的。而且你这些指标下降,当然现在有所改进,据说新的考核指标把科技的指标放进去,科技的投入可以算利润,种种好处, 但是,这样的一般性安排绝对不会给它带来创新的激励,因为他有别的简单的办法使得利润涨得更快。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年的功夫搞这么一点点,你们说的科技投 入的利润呢,他是不干的。要想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一定要制造一个非常强的激励机制,首先是对领导人的机制,否则紧紧依靠领导人的觉悟,那 是不可能的。所以,激励机制的改革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要想更多的办法、有更强的激励,才能够使他们有这种动力。

2011-09-20 10:04:49

周寰:

第二,要真正选拔对国家、民族富有精神的企业领导人。毛主席说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样的领导人领导一个企业,可以忍受一时的失败,我在北大听北大教授演讲,什么沉默的投资,讲中国不能搞沉默的投资,我 在台上跟他辩论了一下,所谓沉默投资,实际上就是科技开发投入,如果这个科技开发投入失败的话,这个投资就没有了,就沉默了。企业领导人要担负着巨大的科 技开发的风险,这样的风险国家怎么给他解决,如果不给他解决,他会成为遭人唾骂的负罪者,他能有动力吗?他不会有动力的。人家会指责他,拿国家的钱开玩 笑。到现在为止,3G还被人指责,说是中国最差的科技开发。在体制上要有所创新,我在科技大会上发言,中央把当时376个国家级的大院大所直接转变成企业 了,我们有40万企业,我们不缺这400个企业,所以,我们国家的创新体制产生了巨大的轰动,那就是我们的技术研究是中国科学院,是有人管的,我们的应用 技术研究是这些企业开发,他们也都乐意,开发出个交换机就能赚钱,但是应用技术基础的研究是没有人管的。

2011-09-20 10:06:43

周寰:

原来像我们这样的国家一级大院士管这个,可能大家听不明白怎么 回事,我为什么利用这个讲台讲一下,这个太重要了,比如说Internet,大家都知道去做服务器、路由器、输入输出接口,但是,下一代超过速的 Internet应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扁平的,应不应该有体系结构,像电话网一样是分层的,现在是没有管理的,将来是不是应该有管理?现在是没有质量保证 的,大家打IP电话,一到阻塞,电话质量就特别差,但是电网永远不会有这种情况。现在的协议,未来高速网的情况下是不是还是那样的协议,应不应该研究新的 协议,现在说地址不够分,把IPV4变成IPV6,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如果我们不研究整个的基础,那么下一代超高速网,新的Internet标准出来的 时候,我们其它很多具体工作做完了,全是白费。像这样的应用技术,美国是拿几十亿美金,召集34个科研院所和公司的研究机构来研究,他来确定下一代的网 络。那么我们呢?谁来做这些事情?我是这么说的,把科研院所跟经济直接相结合,这是我们巨大的进步,我只能这么说,但是科技体制改革还要进一步改革,不能 就此停滞。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大院大所,绝大多数科技开发能力大幅度下降。他们是靠多年的积累办事,因为他要顾自己的吃饭,不能去研究那些比较重大的问题, 研究完了,大家共享,他弄不起。所以,这样的体制国家应该挑选,到现在为止,还比较有实力、比较有能力,挑选30到50家,建成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基地,采 用新的机制,市场竞争的机制来分配资源和项目,国家给予巨大的帮助,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在我们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有原动机,否则仅靠一般的安排,我们在各行 各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必然长期受到压制。我们应该创造好的适合市场竞争的条件和环境,阻断这种条块分割、地区分割、行业分割的现状。刚才我听保民主任的讲 话,我感觉到现在国资委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确实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环境也确实是好多了。

2011-09-20 10:07:45

周寰:

可是我们现在在资金、融资各个方面,还是要和市场条件相结合。 那时候我们在搞科技创新,非常困难,我们一年公司要发10个亿,1万多人这样的研究院企业,最少账上只有有100多万,我急得睡不着觉,后来我找到国家开 发银行陈元行长,批了四次,银行都不给钱,行长批完了,审贷会就否了,说这种破企业哪有钱还你,根本不可能还你,绝对不能贷给他。结果把陈元惹得大发脾 气,说我们不是商业银行,我们是国家政策开发银行,国家这么重要的战略任务企业都不支持,你支持谁。这样给我批了8个亿,雪里送炭,我们才能活下来,不然 大家手里拿什么3G,早死掉了,什么都没有了。

2011-09-20 10:11:47

周寰:

有很多心得体会我就到此为止了,下面不能再讲了,谢谢大家,耽误大家时间。

2011-09-20 10:17:12

郑新立:

周董事长讲得很激动,他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央企自主创 新的动力从哪来,他们搞TD-SCDMA标准,周董事长有一个情结,因为他当过邮电部的科技司司长,专门抓基础进步的,他搞企业一定要搞一个自己的标准, 砸锅卖铁也要搞一个自己的标准,结果10年卧薪尝胆,创造出来了,但是创造出来之后,企业的帐面上不是那么好看。但是美国人要买,给他20亿美金。

2011-09-20 10:17:27

郑新立:

要是20亿美金卖掉的话,把欠的债全还掉,大家发很多奖金,收入也很好,日子也很好过。

2011-09-20 10:17:43

周寰:

如果卖掉的话,我们在国资委的考核中肯定是第一名。那时候8.3:1,我一下得160个亿。

2011-09-20 10:18:00

郑新立:

如果动力机制还没有解决,我看将来文件执行之后还要打折扣。我 最近看了一个人写的一篇文章,说我们国企里的国有汽车制造企业现在已经丧失了创新的动力,我是转述别人的话。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汽车企业现在这么火、这 么大的市场、这么大的利润,我们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始终不能占主体。我们一汽、二汽、上汽为什么在自主新上没什么作为,为什么 没什么动力,从周董事长的经历里我们可以想出很多深刻的东西,就是怎么样能够创造一个机制,按照现在的机制,我搞创新,等下一任就有业绩了。周董事长是一 个特例,因为他有一种爱国的情结,所以他才能干出来。应该搞一种激励机制,谁搞创新,谁就能得到回报。形成这样的机制才有希望。所以,周董事长讲这个,揭 示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总结。

下面,请北方交大的唐涛教授发言。

2011-09-20 10:18:29

唐涛:

感觉还是很有压力,因为刚才一位是国资委的官员,另外一个是央 企的大老总,我是大学一位普通的教授。这么多年,我也的确是参与中国高铁的建设,对于自主的研发、自主创新很有感情。另外,我到了以后就跟郑主任讲,我说 现在讲高铁的技术创新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压力,为什么呢?因为从今年6月份京沪开通以后,我们高铁的事故比较频繁,尤其是“7·23”的事故给我们国家的高 铁整体带来了重大的压力。可能媒体也关注到,我本人又是事故调查专家组的成员,刚才到了以后就跟郑主任讲,一个是有压力,另外一个,有话在先,调查的事情 今天不谈。我觉得也的确是需要把事故调查清楚,同时事故调查本身并不是单纯的得出简单的结论,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对创新来讲,我想通过现在的事故、 现在的故障,本身对我们国家的高铁这段震动期需要冷静思考。我们要承认在这些年高铁取得自主方面的成绩,通过现在的反思,使得我们下一步继续发展。对交通 来讲,它永远是服务于大家,它永远是大家需要的。我们国家通过现在的技术发展,现在的国民经济的需求,高铁一定是需要的,在这个前提下,自主研发一定是解 决我们国家需要的根本措施。

2011-09-20 10:18:46

唐涛:

就这个话题我也谈一些自己的体会,首先,我们国家高铁这么多年 的确是快速的发展,从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讲,近五年我们已经建成了近7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先后引进了德国、法国、日本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形成了自主平台 的CRH的高速动车组系列。我们有了中国制造,从德国等国家引进的技术,形成了我们国家自有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建造技术。结合中国铁路发展需要,我们制 定了中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CTCS的技术规范,可能在这之前铁路信号、列车运行控制,媒体们不关心,但是近两个月对于这个词还是非常关心。从这方面来讲, 从技术规范的角度来讲,的确是我们国家自主去制定的,也是我们在高速铁路发展建设过程中,也是我们国家需要,结合消化吸收,我们首先抓的高速列车控制系统 的技术规范,引进了国外,包括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的核心技术,包括车载的安全计算机的技术、应答技术等一些核心技术,自主构建了适 合于200公里的CTCS二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这次在甬温的列车事故就是采用CTCS二级列车运行控制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和系统集成创新,研究了适于 300公里高速列车控制系统技术。另一方面,中国高速铁路应该在集成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从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法、集成调试方法方面来讲,我们觉得 了重大进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自主完成了武广、沪杭、沪宁、沪杭等一系列高速铁路的连郊连市,安全的开通运行。这些成就本身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国家 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运行,还是比较稳定的。

2011-09-20 10:20:59

唐涛:

另一方面,高速铁路的发展,大家可能近几年关注高速铁路,感觉 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事实上中国的高速铁路本身也是在90年代开始结合京沪高铁,做了大量调研。这个过程中,我本人一直作为铁路信号的 专家,也确实参与中国高速铁路核心技术的研究过程,比如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大量调研和考察了世界范围内所有高速铁路,可以说就世界范围内所开通的高速铁路 中国人没有没有到达的,没有我们没有进行系统分析的。同时在近十几年高速铁路核心技术预研过程中,我们还大量的派出人员培训,尤其是和日本等国家进行合 作、进行相关的培训。结合这些过程,一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技术,同时我们也制定了适合高速铁路相关的一些建设标准、技术规范。

第二,六次大提速。我们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六次大提速,使中国铁路 积累了高速铁路的建设、技术改造、运营的经验,也积累了我们在一些列车控制、信号等技术,同步,我们在六次大提速过程中,也开始自主研究了一系列适合于高 速铁路,我说的高速铁路可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因为对高速铁路的定义来讲,可以是160公里以上的,也可以是200公里以上的。中国从大提速开始,客车逐 渐从120提到160,160提到200甚至250公里,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技术水平,我们调试能力的提升是非常迅速的。

2011-09-20 10:25:54

唐涛:

第三,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集成,有目共睹的是我们结合引进西门 子、日本川崎等公司的动车组技术进行了大量消化。包括组织针对高速动车组的一些核心技术进行消化,构建高水平的生产平台,进行合作生产。我们一方面,可能 大家更关注核心技术,但是对于这个阶段来讲,对动车组生产能力的提升,本身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是我们比较十年前我们国家机车车辆的生产技术与现在的机 车车辆生产技术来讲,应该是刮目相看的。这么多年,我们的生产能力在快速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消化吸收,通过联合设计,使我们在动车组的设计能力上有了新 的突破,尤其是在结合京沪高速铁路,适合中国动车组设计过程中,我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设计了适合于我们国家高速铁路的车型,尤其是头型。我们积累了大 量的试验经验,因为对世界范围内来讲,350公里的试验运营经验是没有的,只有中国有了这么长时间,大量进行了适合于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的试验经验,我 们积累了大量数据。同时结合“863”支撑计划,我们也有意识地组织了对于这些积累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这些工作都能够纳入到我们在新的设计研发过程中。通 过这个过程,我们能切实体会到中国高速铁路是在快速发展。

2011-09-20 10:26:22

唐涛:

最后一个方面,试验能力平台,如果我们去考察现在的企业,也建 立起相应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铁科院的环绕基地建立起了面向高速铁路的测试的综合平台,如果我们到北京交通大学的重点实验室,到西南交通大学的重点实验 室,我们都建立起了围绕高速铁路的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建立起了完整的、高水平的研发水平、测试平台,这些平台本身也是我们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动力。

2011-09-20 10:29:26

唐涛:

在现在这个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状况下,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 创新确实是需要大家呵护,需要持续的支持。首先,对于高速铁路来讲,它是一个涵盖了线路、轨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的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技术本身是集 现在的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这样一个高技术的集成。从高速列车整体水平来讲,应该说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整体基础工业水平 的一个体现。通过现在的发展,经过这几年,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承认中国的高速铁路本身还是 有相当的差距,尤其是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2011-09-20 10:29:42

唐涛:

另一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我们从今年开始事故、故障 这些深刻的反思,我们切实体会到中国高速铁路相关的理论研究、技术规范还是有相当的缺失,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使得我们一些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就使得 我们现在技术研究的本身,应该承认还有相当模仿的程度,我们研究的本身缺乏很强有力理论的支撑。还有一方面,规范标准的制定,从规范标准的制定来讲,刚才 周总讲了,我们现在TD标准的制定,我也参加过其它一些小的标准的制定,中国标准的制定投入是最少的,因为我们国家一般的标准制定3、5万块钱,还不够去 出差,还不够去把别人的翻译整理过来,拥有自主知识的标准制定是经过大量的试验验证考核,总结指标,因为标准本身是需要强有力的指标来支撑的,但是我们的 标准本身是没有大量支持的。因为标准是软课题,我这几年还是国家“863”,现在交通技术理专家组的组长,也体会到,现在国家在科技项目制定过程中,这样 的工作本身就是软课题,一方面感觉到你是不需要或者不可能给的,另一方面,这样的标准本身又需要很强的一批骨干,但是标准本身的知识产权又没有得到认可, 也没有承认你的知识产权。如果是我们现在面向企业的,能够形成专利的,这样的标准应该说还能够有很好的支撑。比如说我这几年一直是参加中国高速铁路的发 展,铁道部给我北京交通大学的职能是制定规范标准,这样的规范标准是行业标准,我必须是面向行业公开的,也就是说我只能靠给我的科研项目去支撑相应的标 准,去跟踪相应的标准去制定,但是这些公开的标准本身,应该说我交出去的一天就是完成的一天,不会有人再找我。但是,我们去深刻研究一下国外的标准,铁路 的其它方面我不太熟悉,信号方面我很熟,比如说欧洲列车控制系统,它的技术规范CTCS,ETCS的技术规范标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ETCS技术 规范开始研究,它花了15年的时间去把规范标准编制完成发布,然后去投入产品,但是并没有完成。我们近几年上它的网站了解,它还在持续研究,还在制定 3.1新的标准的计划,新的实施计划。但是,我们的CTCS的规范标准,坦诚讲,我们交完以后,这些线路开通,开通完了以后,我们没有相应的制度、体制保 证这些标准,不说提升,哪怕是修改,客观上,都很忙,哪有时间修改这些东西。另外,感觉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谁也不会支持这点小东西去发展。但是由此也就 可以看出,我们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意识的缺失。

2011-09-20 10:31:23

唐涛:

我也非常同意周总刚才讲的,对铁路来讲也有铁道科学研究院,但 是从职能的角度来讲,规范标准的制定是重要的职能。比如日本的铁路,日本的铁路在私有化过程中,把铁路的建设公司私有化了,唯独留下了一个建设总院,它作 为标准制定规范编制的标准,明确规定它就是制定标准,制定完标准,由相应的企业、相应的公司形成产品。但是我们不是,我们在上一轮的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过程 中,科研院也走入市场,它也是一个设备提供商,它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相应的标准。尽管铁道科学研究院在我们国家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过程中依然承担了非常繁 重的工作,但是有一项工作没有,基础研究。我这些年也是切实感受到了,像北京交通大学这样的单位,本身一直是从事轨道交通的教学、科研,我们也责任、有义 务去研究,但是我在跟国际交往过程中也感觉很尴尬,为什么呢?因为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我是作为铁道部的专家跟企业的代表、国外的公司谈判,同时我们在这些研 究过程中,也还研发一些技术,还要跟国外的公司进行合作,从国外的公司很多人来讲,他不知道我作为大学教授是什么样的身份,也很尴尬。我一直讲,这是本身 我们国家体制机制方面的缺失,有些工作本身不应该是大学教授做的,有些工作确实应该大学教授做的,大学教授应该做什么呢?人才培养,我们应该做相应的基础 研究工作,但是在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承担了很大程度的技术开发这部分工作,这也是角色的错位,本身也是需要去完善的,从一个技术创新链条的角度来讲, 应该找准各方面的角色。

2011-09-20 10:33:11

唐涛:

从现在发展总结的角度来讲,还要去呼吁国家、呼吁部门、呼吁各 方的首脑,对我们现在速度本身要适当安排速度,尊重科学规律,尤其是合理的工期。可能今天我讲的这些,不应该在这个场合讲,但是我想我们国家现在出的很多 事故,都跟合理的工期,跟速度直接相关。如果我们给它更多的时间调试,给它更多的时间考核,有些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从这次事故调查我也确实体会到,因 为有些年轻人,我是作为专家的质疑,他们讲,这么多年在投入的力量来讲,可以说是5+2,白加黑,把他全部的身心都投入进去了,但是由于时间,由于一个人 可能是一专多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把开通日期变成法律,而应该把工程质量变成法律,保证质量才是根本,这些也是从我们国家的很多方面要有一 些大的改革。

2011-09-20 10:38:26

唐涛:

第四,我们国家人才队伍的缺失是我们持续创新的一个很大的障 碍。在这几年铁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连调连试,我也参加了京沪、武广高速铁路的调试,那时候我就体会到,我们高速铁路的这批队伍很厉害,队伍非常年 轻,可以说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多数都在35岁左右,甚至更小。他们很多都是一条线的总体,一个技术的骨干,的确是感觉很自豪。但是我这次在事故调查 中,我又一次接触到这批人,因为要质询,要去了解情况,通过他们,从另外一面的体会,我又感觉令人痛心,为什么呢?这么重要的任务,我们现在给这批小年轻 压了这么大的重担,他们确实在努力,他们也是有了非常快速的成长,但是任务太重,我们没有给他时间,我们没有给他很好的成长机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很多官 员都说,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你们是高速铁路的脊梁,我们要保护你们,我们分析事故、分析这些故障、找原因,本身是要使这批年轻人更好的成长。如果我们把这 样一支队伍再打垮了,我们还有什么?我们还要再花若干年再培养一批人吗?不可能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因为我们这几年确实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通过 这样一个过程,我也确实体会到国资委、大学教授的责任,我们有责任抓好人才培养,为我们国家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2011-09-20 10:39:23

唐涛:

最后,持续的创新是需要体制机制的保证。比如创新本身,这次事 故可以说技术原因是有,跟创新有关系,但是创新本身,这些人的确非常辛苦,他们也是完全的投入,如果我们过几个月看事故调查处置的时候,这个度的把握非常 艰难,也是要有高度的意识。我们现在很多体制机制怎么能够保障真正干活儿的人,他投入了,确实有重大的事故,但是这里面法律责任的鉴定。在事故调查过后, 我最近在思考,包括我们现在讲,中国的高速铁路,尤其信号产品缺失,第三方的安全评估,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安全的技术,你单纯通过自主的研发本身,你很难完 全把它的问题找出来,国际安全标准是应该制定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第三的评估机制保障安全。这次事故以后,各方也都认识到,应该建立起第三方评估机制。但 是现在大家又在提另外一个话题,现在这个机制以后,就做那点测试,这些人感觉都有很多问题,大家都打着很大的问号。如果我们今后承担了第三方的评估、第三 方的测试,一旦有事以后,你的法律责任在什么地方,现在不是技术问题,因为有了这样的事故以后,确实使大家联想到我的角色在这儿,上升到法律的角度,我的 责任在哪?但是,我这两天也在跟各方讨论,我们看到我们法律规定的角度,我们规章制的角度没有明确界定这项工作本身法律的责任是什么。这些工作本身,应该 说我们那些重大的安全系统的研发,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机制保证的话,可想而知以后谁还敢干,我们觉得这个体制很好,但是没有相应法律的体制机制,可能没有 人敢干。

2011-09-20 10:43:39

唐涛:

我在此呼吁,对于技术研发来讲,我觉得我们国家有一个成熟的过 程,这个成熟过程的本身是需要各方的呵护。从轨道交通的角度来讲,应该说我们现在刚刚进入了第二循环,无论是高速铁路,尤其城市轨道交通,前十几年我们的 核心技术一直依赖引进,在这几年的建设开通过程中,大家切实体会到了单纯依赖引进,通过我们的建设、运营,甚至国家安全,都会有影响。尤其是前几年,各方 都非常支持自主研发,给了很多宽松的政策鼓励自主研发。但是,从高铁的故障,尤其是“7·23”事故,我又听到另外一种声音,尤其是官员,尤其是运营方, 他们有另外一方面压力,我要不用你的东西,我引进全世界最成熟的东西,那我没事了,我们没有任何责任,这也就是说,我们接下来持续的创新还是需要国家,需 要各方,包括我们媒体共同的支持,我们应该站在国家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给予这样的创新关心和呵护,我们应该把创新过程中的失误,甚至严重错误找出来,应 该惩戒,但是我们一定要给这样的创新持续的支持,否则我们可能非要再经过一个循环,这一个循环就是5-10年。就像我们原来去讨论大飞机一样,现在在总结 大飞机,原来在运行的时候,干的差不多了,索性进口,那时候刚刚赶上了,经过几十年,我们严重落后。轨道交通,我也呼吁大家给更多的支持,使得我们持续 做,而不至于放若干年以后再干。谢谢大家。

2011-09-20 10:48:54

郑新立:

谢谢唐涛教授的发言,他的发言,一是说我们的高铁技术是系统集 成创新的成果,我们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二是像这样复杂的技术系统,我们要做系统集成创新,只有央企才能做到,民营企业绝对做不到,要有国家支持。三是高铁 技术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像爱护大熊猫一样来呵护它,即使遇到了曲折,我们也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不动摇,要吸取大飞机的教训,大飞机70年代末 80年代初就搞出来了,结果我们放弃了,跟人家合作,合作半天,人家又把我们甩掉了,到现在重新再来搞技术创新,时间过去了一二十年,如果当初坚持下来, 早就有我们的大飞机了。所以铁路一定要吸取教训,坚持自主创新,这个方针不动摇。

另外,唐涛同志讲完之后还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大学要成为创新 的基地。像唐涛教授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又具有创新能力的教授,我们大学是太缺了。去年有一个统计材料,全世界评大学申报的发明专利,排名,在前50 名里中国一个大学都没有,说明我们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很少,我们希望像唐涛这样的教授多一些。

下面,请陈永杰同志发言。

2011-09-20 10:49:15

陈永杰:

为了准备这次的每月谈,我们中心专门对两次经济普查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科技活动上的一些数据进行了分析。我们出了三个材料,今天早晨才刚刚印出来,会后大家可以拿。

2011-09-20 10:50:53

陈永杰:

三个材料,一个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分别在我们国 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当中,在科技活动当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按规模大小,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他们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三是专门分析了制 造业中,国有控股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和整个制造企业在这上面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个分析,大致有这么几个结论,分析了几个问题。

2011-09-20 10:52:03

陈永杰:

第一,从2004-2008年,因为这两个数据都是经济普查数据,非常详细。可以得出,我们国家这几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不管是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增长、研发的投入、新产品的出现和专利的申请,可以说是快速发展。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第二,分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在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当中,在科技活动上起一个主导与骨干力量的作用。特别是一些重大科技应用成果,都是国有企业,或者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里面特别是央企,他们在科技 活动上投入的力度空前加大,有重大国际国内影响,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一些科技进步往往都是我们的央企。刚才从保民、周董事长、唐涛介绍的都是央企的情况。 民营企业的科技活动发展是最迅速、最活跃,各个方面的指标增长最快,它对老百姓,特别是改变老百姓生活方面直接影响最大。外资企业仍然在很多重要领域居于 最主要的地位,我们很多制造业,包括通信方面也是如此。再有,在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发展中,国家对企业的科技投入比过去明显提高,起了一个引 领的作用,这方面比较突出。这是几点基本的判断。具体情况我们有材料。

2011-09-20 10:54:04

陈永杰: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几个问题:第一,虽然工业企业的科 技投入比过去的数量和增长速度都明显加快,但是总体投入还是不足。这个不足特别表现在研发投入上,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有 的行业高一点,有的行业低一点,民营企业只有0点几,所以说投入还是不足。第二,从国家投入来看,虽然也比过去明显增加,我们要建立创新型国家,这方面大 幅度增加了,包括我们财政的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比财政整个支出增长速度高,这点比过去有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总体还是不够。我们财政科技投入中,80%以上 投到了科研院所和大学,只有不到20%投到企业,20%当中又有70%、80%投到国有企业,还有一部分投到三资企业,投到民营企业的相对比较少。第三, 更主要的是,我们在科技管理上,包括社会的政策上,我们的机制上还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在这几年有很大的改观,但是一些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结合围绕国企的问题,包括机制的问题是同样存在的,所以今天我的主要发言是“要贯彻公平竞争的原则,改革科技投入的机制,变伯乐相马为比赛相马。”

2011-09-20 10:55:02

陈永杰:

第一,在我们国家现在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大型企 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是各具优势、各显神通。这里我想讲两个基本判断,三个基本事实。两个基本判断,从我们国家实施创新战略,建立创新型 国家的角度来看,从国家整体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是主导力量,企业是主体力量,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关键性的力量。政府是主导力量主要表现在,政府确立 我们的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并进行大量的科技投入,以引导整个科技发展的潮流,主导科技发展的方向。企业是主体力量,主要表现为,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 主创新,特别是大量的应用性技术,开发新产品,是科技投入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关键力量,主要表现为,它们推动基础科学研究 和重大科技攻关,在科技发展中,特别是一些重大科技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刚才唐涛已经介绍了。

2011-09-20 10:58:29

陈永杰:

据我们的统计,2009年,我们国家的研发经费支出中,在全国 是5802亿元,总体数量比过去明显提升,但是相对还是落后。其中企业占71.7%,这里讲的是整体,政府占23.4%,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占25%,加 起来已经超过百分之百了,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资金来自政府是76%,来自企业是14%,加起来是90%,真正是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自己的资金只有 10%。我们从企业整体看,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是主导、骨干力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基本的力量,是群体性的力量,外资企业是重要的力量。根据我们的一 些统计,刚才说两次经济普查的有关分析,2008年,我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一共有4.86万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占11.3%,民营 企业占67%,外资企业占12.7%,这是有科技活动的企业。而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6万家,4800多家比36万家可以看出,我们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企业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人员一共有309万人,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占41.1%,民营企业占36.3%,外资企业占 22.7%,说明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比重比较大。再有,科技经费的筹集一共是6160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占43.2%,民营企业30.9%,外资企业 占25.9%,专利申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一共有17.36万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占23.5%,民营企业占52.1%,外资企业占 24.5%,拥有发明专利,当年批准的发明专利8.03万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占25.5%,1/4,民营企业占48%,接近一半,外资企业占 26.5%,超过1/4多一点。这是两个基本判断。

2011-09-20 10:59:42

陈永杰:

三个基本事实,一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二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专利来源的最大主体,根据两次经济普查的数 据,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中,民营企业占52.1%,发明专利拥有量48%,如果加上规模以下的民营企业的专利,规模以下企业有100 万,实际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专利申请占全国的60%、70%。三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最大活力源泉。2004-2008年,全国规模 以上的工业企业当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量一共增长了47.7%,其中民营企业增长了68%,科技活动人员全国增长了68%,其中民营企业增长了 111.3%,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增长146%,其中民营企业增长了193%,研发经费增长了178%,民营企业增长了261%,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了 150%,民营企业增长了281%,如果加上规模以下的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科技活动当中的各项指标更大。

2011-09-20 11:02:29

陈永杰:

我们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当中,在科技活动当中发现了这么几个特 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活动上主要有六大特点和优势:一是创新以市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为主;二是创新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产业为主;三 是创新以吸收消化的技术上注重再创新为主;四是技术创新往往与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五是独立创新和配合国有企业、配合大型企业共同创新相结 合,这一点是特别突出的;六是创新的成本普遍比较低,效率比较高,发展比较快。正是这些优势,推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最有 活力、最有效率、最有潜力的力量。

第二,正是针对我们国家,包括刚才三位嘉宾发言当中,我们国家科 技政策方面的一些问题,我想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国家的科技政策一定要真正贯彻“平等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国家一直在强调,中央文件多次提出,要努力 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真正要创造这四大环境,其中的一个关键是,各级政府从上到下都必须树立对各类企业,主要是 要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平等待遇和公平竞争的自主创新政策意识。

2011-09-20 11:12:03

陈永杰:

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国家科技资金的投入,科研 成果的评价,科技人才的管理等方面,很多方面的政策是不太公平的,这大大压抑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明显降低了我们国家科技投 入的效率和效益。公平带来效率,对各类生产要素公平,将推动各类生产要素都产生相应的效率。社会上有一种观点,往往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为了公平,效率 好像就要低一点,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是,公平和效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肯定是不公平带来的。竞争提高效率,允许各类生产 要素平等竞争,将推动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增进效率,公平待遇与平等竞争将提高全社会各类生产要素的整体效率。我们改革开放30年,我们持续市场经济机制,并 不是不公平的,而是比过去更公平了。正是这种公平,导致全社会的生产要素总体效率提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各级政府一定要更新观念,要逐步做到“两个 凡是”,一是凡是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管是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都要给予与其能力高低相适应的同样的资助和扶 持。二是凡是有自主创新成果与业绩的企业,都要给予与其成果大小相应的同样的评价、同样的激励和同样的支持。可以相信,如果我们贯彻公平的原则,我们国家 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能够在政治上、观念上、法律上…他们必将在中国自主创新上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09-20 11:12:33

陈永杰:

第三,政府的科技投入机制要变,要变“伯乐相马”为“赛马相 马”,这里我要讲的是,要改革国家科技资金的投入,特别是科技项目的管理方式。我们现在科技投入中,有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将科技项目 的管理,过去讲事前拉动为主改为事前拉动与事后推动并重,并采取在赛马当中相马的方法,选择我们在科技项目的支持的对象。长期以来,我们国家财政科技资金 的投入和项目管理,作为伯乐的政府,往往采取的一般的办法是,看方向、立计划、定项目、找对象、下任务、分资金、搞研发、后评估,这样一种方法是长期的、 传统的主要方法,它主要是先相马,再养马,由政府给钱,最后出来结果了,比一比、评一评,后赛马,这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为主的办法,这个的一大特点是,对科 技活动在事前就进行选择和支持,主要是起事前拉动作用,这种方法有它的特点,我们60年科技发展,应该说也跟它有关系。但是,它有非常大的弱点或者弊病, 这个弊病主要是:部门为主导、机构分资金,单位争项目,有钱就办事,没钱就不干活。在这个过程中,也往往产生了一系列弊端,这些弊端是,部门的官僚作风严 重,你求我,我高高在上,项目选择的范围狭窄,我就在我这个领域看,我就在我这个领域,只选我这个领域的企业或者机构,将对象分为三六九等,你是大机构、 你是小机构,你是我这部门的机构,你不是我这部门的机构。科研过程,重过程、轻结果,投了很多钱,做了很多事,结果效果不好。技术重开发、轻应用,资金使 用分散,财政投入效率低下等等,这些就是我们事前拉动办法的弊端。

2011-09-20 11:13:41

陈永杰:

而且在调查当中,大量的企业,包括一些国有企业也反映,除国家 的重大科研项目,基础性和公益性的科研项目仍然可以采用这种由国家事先支持的拉动办法以外,其它的科研,特别是应用性的科研开发,科技成果转换,应该采取 事后承认和支持为主的办法,主要起事后推动的作用,这是一种市场经济为主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划、程序、标准的要求,从社会的各类科研机构、 院校和各类企业当中找寻并选择已经成型或者半成型的科技成果为对象,国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其科研成果的形成、转换和应用,这种办法不分国有和民 营,不分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不分资格老还是新,也不分科研机构或者这个企业的规模大小,只以成果、效率、效益为标准,对已经形成或者已经成功或半成功 的科技项目,看准了就投,就给支持、就给资助,这种办法可以大大降低衙门作风,增强项目、盲目立项、选错对象、对象歧视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弊病,这是一种不 以身份资格论高下,只以成果效率论英雄的好办法,是一种在赛马当中相马的好办法,是国家真正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一种非常可行的办法。在今后的国家 科技投入中,如果采用这种办法与机制,必将产生巨大的杠杆作用,带动广泛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高效益的科研投入体系,特 别是应用性科研的投入体系。带动全社会研究开发资金投入比例更块的提高,现在我们国家只有不到2%的研发资金,主要发达国家都远远高于我们国家,2%是相 对于我们的GDP而言的。提高国家科技资金投入的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我国真正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里讲赛马当中相马,比如说某个技术,我对他进 行支持,我先不投钱,在社会中找,就会推动社会不只一个单位,可能是10个单位、100个单位来研究,这10个单位、100个单位自己投钱,谁干的好我就 投谁。在赛马当中相马是应用性科技成果投入的一个最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如果广泛使用,我们国家的技术进步还会进一步发展,这个杠杆效应是无穷大的。我就说 这些,谢谢。

2011-09-20 11:19:11

郑新立:

陈永杰同志用大量的数据做了分析,提出了好的建议。我再给大家 补充一个能够鼓舞大家信心的数据,按照国际专利的申请量来看,前年美国申请了5万项,我们是申请了8000项,美国是我们的6倍。到去年,美国申请国际专 利略有下降,我们增长了20%多,美国和中国的差距已经缩小到3.65亿,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可能到2015年,最迟到2020年,我们申请国际专 利的数量有可能赶上和超过美国。也就是说,我们在创新的能力上赶上和超过美国,当然在主要得高技术领域,特别是在标准的制定方面,我们跟美国可能还有很大 的差距,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但至少在专利的申请上、发明成果的创造上,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赶上和超过美国。所以,中央自主创新的政策现在已经产生了重大 的效果,创新的成果正在呈现。下面还有一些时间,请大家对他们四位对一些问题。

2011-09-20 11:19:24

记者:

我的问题分两个部分,第一,自2008年以来,社会上有关国进 民退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越往后,这种呼声似乎还显得非常强烈,其内容就是,民企所处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或者政治政策环境越来越严酷,有一种说法说, 中国在2009年开始采取一些救市措施,把4万个亿都投到国企,这样只是起到暂时稳定的作用,但是又促进了国企、央企的膨胀,极大地压缩了民企的生存空 间,当然有一些人士认为,包括民企内部的劳资矛盾的问题,也都归于这种大的环境。请问诸位对这种看法有什么评价?第二,针对各位的演讲,刚才李主任谈到央 企、国企自主创新还没有成为源动力,为什么有这种提法,能不能举例说明?另外,刚才李主任演讲中提到国企、央企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面临这些深层次的具体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或者解决到什么程度?刚才李主任还谈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跟央企也有关,央企或者国企本身具体怎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或者企业本 身生产方式的变化应该怎么变。另外一个问题,与创新有关,涉及到措施、制度、激励,刚才周总谈到,有什么样的制度激励机制保障国企领导和国企本身有这种创 新的热情。下一个问题是有关刚才唐涛提到的高铁的问题,因为从国内外媒体分析来说,说“7·23”事故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明显的影响,促进我们 GDP的下降或者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道系统一直是高歌猛进、风景一家独好,这次事故本身会促使铁道系统大动作的改革。我想请唐 先生谈谈,对于这种舆论有什么评价,个人的评价。谢谢。

2011-09-20 11:19:38

李保民:

首先说一下英才杂志提的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多,也搅到了一块 儿,很多问题其实你自己都回答了。首先,国进民退这种说法没有如实把我们国家的经济现状反映出来,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炒作。其实我们一直讲,要有进有退, 共同发展、共同进退,一直这么讲,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我们说一个概念也好,说一个名词也好,它要如实反映我们的经济现状。要抬杆的话,就可以一直抬下去。 比如,我说我们国有企业退了,我可以说一大堆数据,仅以中央企业为例,2003年是156户,现在是120户,你说我是进,还是退。可以举很多例子,但是 我觉得没有如实反映经济发展的现状。咱们的宣传报道还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共同发展,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大家一块儿来探讨。

2011-09-20 11:24:00

李保民:

第二个问题,你说源动力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刚才 周院长在发言的时候也讲到,我们一直也在探索,怎么能把它变成科技人员,职工发自内心的动力。说句大白话,工作干劲现在在体制机制上还不具备,比如说考核 机制,我当院长,你要考核我的年度利润和任期利润,我为了我的利润好,科技投入肯定是加大成本、加大费用,它有一个滞后性,它有一个周期,肯定不好看。这 种考核导向肯定使我不会在研发投入上下工夫。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我这个研究院所研究出来的3G也好、4G也好,算谁的?算研究院的,研究院的领导变了, 职工也在变,到底是谁的?我们也做过比较,美国有一个(杜班法),硅谷为什么能发展起来?关键的就是你的科研院所、科研小组,张三、李四属于自然人,国家 也有规定,比如说涉及到国防、军工的不能转让以外,其它都可以把风险投资退出去,可以很快转化。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现在还没有。加上我们现在用工制度在改 造,职工有归属感以后才钻研技术,但是现在聘上三五年,刚掌握了,我们在建筑单位也好,各种企业,都有这种问题,刚培养出来了,要是再用他的话,就会涉及 到一系列的问题,我再给你解除合同,再寻找人。所以这些体制机制,回答你说的深层次的矛盾,就是我们的源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转型,现在大家都 各种不同的概念,但是从央企来讲,从三个方面转,从资源型转为科技型,消耗资源的各种行业都有比例,比发达国家要高一些,这是我们的资源特点决定的。从股 权结构上,要把单一的股权结构变成多一的股权结构,提高我们的产权结构和治理水平。把资源消耗型转成节能减排型。我们天天说转型升级,就是要在这三个方面 下工夫。

2011-09-20 11:24:13

唐涛:

我是做技术的,对于整体的模式,我不具备发言权。可能刚才你也 提到,铁路的快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另外,它的源泉是来自于需求。铁路从来都是服务单位,它的发展动力是需求,一方面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另外,经济、社 会、人们出行的需求,从改革的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机会,也会提出来很多问题,但是如何做,我不是专家,我没有发言权。

2011-09-20 11:34:48

记者:

我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问郑主任,今天这个会开的非常必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总书记好几年以前就提出来了,而且在胡主席以前,江泽民也提到发展科技。但是为什么到现在收效不是很明显,因为我刚才听周董事 长讲的,考核国有企业也好,大学也好、研究院也好,任期的问题都有,科研有时候10年也出不了成果,甚至十年、二十年都出不了成果,现在国有企业,还有大 学校长、院长都有任期问题。还有科学院的院士,一下出名以后,马上出去搞钱,就没有人来搞科研了。郑主任,你们在给中央出谋划策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要不然现在提创新型国家,过个五年、十年还创新不了。

2011-09-20 11:35:36

郑新立:

中央提出自主创新这个方针之后,变化还是很大的,最大的一个变 化,就是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平均每年20%多的速度增长。最近这几年,成果开始呈现,我们专利的申请数量,以平均每年20%多的速度增长。国内申请的专 利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世界第一,但是专利申请量,外国企业占了几乎一半,专利的质量比较低,相当大一部分是设计新型产品,发明专利,特别是原始创新的专利 比较少,我更看重的是国际专利,我刚才讲的数字是国际专利的数量。前年、去年我们跟美国国际专利数量对比的变化是很快。因此,我们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这个 政策,现在已经为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领导人所掌握,现在正在发挥作用,但是问题还很多。刚才你提到很多问题,一个是怎么样提高科学家的地位,搞规程 技术人员,从他们物质利益、社会地位上要进一步提高,使他们搞创新能够获得跟他们创新成果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安心一辈子在这儿搞科研,能够为人类做出更大 的贡献。特别是要改变官本位,各方面,出了成果就要当官,这是一个不好的导向,要改变这种导向,所以我们的媒体要宣传我们的科学家,宣传在创新中做出贡献 的技术人才,来形成一个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谢谢。

2011-09-20 11:36:34

凤凰新媒体:

我有一个问题请问唐涛教授。您刚才发言中提到,我国高铁事故很 多都与速度和工期有关,我们知道从8月16号,高铁调整运行图至今,并没有发生一次因车辆事故引发的晚点,可以说高铁已经进入了一个运营的稳定期,我想请 问您的是,从您的专业角度来看,京沪高铁是否适合重新提速,如果说适合的话,您个人是否赞同它重新提速?谢谢。

2011-09-20 11:37:10

唐涛:

首先,从安全的角度来讲,跟速度有关系,但是又不是速度直接决 定安全。另一方面,从现在的角度来讲,任何技术考核要有比较长一段的稳定期,今天我们看到这段时间稳定再去变化,这样的方式不对。从现在的角度来讲,我个 人认为应该稳定一段时间,从长期的运营评价角度来讲,也需要综合评价,而不是看到稳定,马上就急于变化,这种方式肯定不应该采取。

2011-09-20 11:37:50

凤凰新媒体:

我想问周董事长,目前中国移动正在离退TD-LTE国际化,国际不少运营商表态支持TD-LDE,并开始部署商用和试验的网络,我的问题是,你怎么看TD-LTE的国际化进程,以及您认为目前阻碍它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011-09-20 11:41:11

周寰:

这个问题,从电信,特别是移动通信来讲,是很好的一个问题。 TD-LTE是TD-SCDMA延伸的发展,而且现在已经得到了国际上很大的赞同。TD-LTE标准也是作为4G的标准,已经经过国际电联批准同意。在搞 TD技术的基础上,是完全从中国TD-SCDMA发展到TD-LTE上了。现在在移动通信上,双工作方针,主要是两种,一种是FTD,一种是 TDD,TDD发展的标准现在就是TD-LTE和FTD-LTE,与之竞争的是美国后来又搞了一个YMAX,现在看在国际上发展趋势不是特别好,现在主流 是TD-LTE和FTD-LTE,中国在这方面发展比较快,现在国际上已经有24个国家开始部署TD-LTE的试验网。有大概60几个公司宣布搞TD- LTE的技术。现在它的发展前景跟过去搞TD-SCDMA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那时候基本上是中国一家在做,现在在TDD的技术上,TD-LTE是主流, 而且发展的比我原来预计的快一些。我认为,TD-LTE应该到2015年左右才能真正商用化。现在看,由于中国移动和国际上一些大的运营公司联合起来力推 TD-LTE,中国政府对这方面抓的比较紧,所以今年开始在六个城市进行TD-LTE的试验,这个试验目前进展还是比较好,还是按照计划进行。现在主要的 一个问题是技术还不成熟,甚至于连它的标准还不够完善。所以,还需要一段成熟的时间。

2011-09-20 11:41:38

路透社记者:

现在都是在讲全球经济一体化,每个产业包括行业都有一些分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创新,哪些领域是我们该创的,比如有些地方已经很先进,是不是在每个领域我们都要有一些自主的技术,如果拿到后发优势,如果有经验可 以用的话,我们还有没有必要搞这些东西,创新的定义是哪些要创,还是所有都创,范围是怎么划分的?

2011-09-20 11:42:45

郑新立:

引进消化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捷径,如果国际上有现成的技术 可以买过来,我们就引进来,比我们自己从头再研发要节省时间、节省人力、节省资金,这是因为我们过去30多年的经验证明了。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现在这 个地步,如果再继续靠引进的话,就很难实现产业升级。一般的产业技术,该引进的我们都引进了,中国要实现产业的转变,实现我们产业结构从资源密集型、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提升,就要靠自主创新,真正的关键技术你是买不来的,所以中央提出当前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的投入,它是我们转 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关键,也是今后十几年走出中等收入陷井,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2011-09-20 11:48:45

记者:

今天早上意大利的评级又下降了,中国现在是否要购买欧债?

2011-09-20 11:49:03

郑新立:

我们的外汇储备多样化,这是我们一个既定的方针,我们避免把鸡 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现在我们的鸡蛋放到美国的篮子里太多了,60、70%都是美元,美元贬值一个百分点,我们一万多亿元的外汇储备就剩多少了,一百多亿美 元就蒸发掉了。另外,去年一年美元兑人民币,我们是升值了6%,欧元升值了9%,美元贬值了。我们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也是规避美元贬值风险损失的一个重要的 举措。至于欧洲那些国家,在购买它们国债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国家整体的风险,会综合加以考虑,一方面我们要实现多元化,另外还要考虑这些国家本身的风险。

2011-09-20 11:49:4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唐教授,第一,中国的动车信号技术研发目前在国际上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第二,动车信号技术目前的出口情况,以及您能不能对未来的出口做个预测?

2011-09-20 11:49:55

唐涛:

从信号技术水平来讲,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整体的信号 技术还是处于先进水平,因为我们从高铁信号技术来讲,我们是采用与欧洲或者世界目前通行的信号系统,包括我们现在在300公里以上的系统来讲,跟欧洲的技 术水平是相当的。从技术“走出去”的角度来讲,我想我们还要有一个过程。首先,我们在国际化的一些标准,尤其是适合于国际化第三方的评价,这些方面还有一 个过程。当然不容回避的,加上事故本身,也会加长这个过程。谢谢。

2011-09-20 11:50:15

郑新立:

今天的经济每月谈搞得非常好,谢谢各位的参与。

2011-09-20 11:50:29

[责任编辑:CKHANSOME]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