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十二五”规划和社科基金管理(5)

来源: 中国网  2011-05-26 16:36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有助于国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王晓晖:

五是国家社科基金注重通过建立和运用良好机制有效引导学风建设,在推动学术界形成优良学风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国家社科基金已成为我国许多社科研究机构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成为专家学者承担高层次社科研究项目的重要渠道。

2011-05-26 10:13:10

新华社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投入不断加大,王部长能否介绍一下"十一五"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进展和成绩?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2011-05-26 10:13:13

王晓晖:

“十一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际,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 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2011-05-26 10:13:33

王晓晖: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推进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二是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课题,推出了一批学术价值厚重、社会 影响广泛的优秀成果;三是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传统学科日益完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学科体系;四是对外 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五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具有中级以 上职称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近40万人,涌现出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

2011-05-26 10:17:35

王晓晖:

总体上讲,“十一五”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巩固和发展了健康向上、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05-26 10:18:02

王晓晖: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还不多,学术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应用转化机制还不健全,服 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经费投入依然不足,使用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学术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科研组织管理方式需进一步改进;学风 浮躁现象比较突出,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诚信、学风建设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1-05-26 10:18:11

光明日报记者:

随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发布施行,请问当前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今后五年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2011-05-26 10:18:37

王晓晖: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发布施行,为当前国家 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同时,社科基金管理又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逐年加大经费投入,这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有 力的政治保证和坚实的物质条件,也要求我们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党中央的厚望。

2011-05-26 10:19:42

王晓晖:

同时,随着国家社科基金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社科界对我们工作的关 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这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也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广大专家学者的新要求新期待。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坚 持正确导向,突出国家水准,提高管理水平,服务专家学者"的总要求,着力抓好这样几项工作:

2011-05-26 10:19:48

王晓晖:

一是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要在总结经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修订 《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要不断创新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广大专家学者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主动 性,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三是要始终把精品意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着力推出更多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成果质量;四是要加强成果宣 传推介工作,拓宽渠道、丰富内容。为此,“十二五”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项目申报调控机制和淘汰机制,实施一系列重大专项研究,完善成果鉴定方式和应用 转化机制,力争使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1-05-26 10:21:45

中央电视台记者:

您在前面提到,国家社科基金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权威性、示范性,请问在项目评审工作中如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011-05-26 10:23:50

王晓晖:

这个问题社科界很关注,也是我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国家社科基 金实行“面向全国、公开申报、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的原则,目前采取的是匿名通讯初评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评审方式。为确保评审立项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 公正性和严肃性,我们在各个环节都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措施。

2011-05-26 10:24:26

王晓晖:

一是在课题申报环节,明确要求申请人必须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立即予以撤项并通报批评。

二是在通讯初评环节,为确保评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我们采取"背对背"的异地匿名评审方式,专家所评材料都不是本省或本单位的,凡发现评审材料中透露申请人相关背景信息的取消参评资格。

2011-05-26 10:27:02

王晓晖:

三是在会议评审环节,我们通过《评审细则》,对评审程序、评审要求、操作流程、评审纪律等作出具体规定,评审专家人手一册,严格按章操作。

2011-05-26 10:27:09

王晓晖:

四是在评审工作结束后,我们将立项名单全部上网公布,公开接受学界和社会监督。现在看,这些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社科界的肯定,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2011-05-26 10:27:2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党中央提出,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请问国家社科基金是怎样鼓励和引导专家学者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

2011-05-26 10:28:54

王晓晖:

这个问题很重要。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强化 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导向,重点扶持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项目。二是注重发挥在研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服务决策功能。国家社科基金先后确立了 300多个应用对策研究重大项目,我们要求每个在研重大项目每年必须报送2篇决策咨询报告,并以此作为评价和考核项目研究质量的重要依据。

2011-05-26 10:29:09

王晓晖:

三是建立“决策咨询联系点”,设立相关的委托项目。2009年至 今,我们在全国重点科研单位建立了15个“决策咨询联系点”,设立了6个委托项目。截至今年4月,“决策咨询联系点”和委托项目共上报100多篇研究报 告,不少成果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肯定。四是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为重要抓手,构建社科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才智的重要平 台。《成果要报》去年共编发100期,平均每周两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批示达110次,调阅研究报告52份,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 局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011-05-26 10:34:07

中国教育报记者:

请您谈谈国家社科基金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特别是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2011-05-26 10:34:32

王晓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发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过程。近年来,我们通过重大项目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拔尖人才。为了扶持青年人才的成长,我们还专门制定了一些倾斜政策。

2011-05-26 10:34:49

王晓晖:

一是在申报选题方面,为鼓励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上的自由探索和创新,所有学科全面放开体现个人学术专长和研究兴趣的自选性选题的申请。

二是在申报数量方面,今年我们在限额申报指标里,规定青年项目必须达到相应的比例。从结果看,今年青年项目申报7967项,占申报总数的38%。

三是在立项指标方面,我们明确规定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指标如有剩余可转为青年项目,但青年项目指标不得用于一般项目或重点项目,即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下达的青年项目指标必须用完。

四是从资助强度上看,今年首次把青年项目的资助强度增至与一般项目同等水平。

2011-05-26 10:34:54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当前,社会上尤其是社科界对学风问题十分关注,请问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2011-05-26 10:38:34

王晓晖:

学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界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近年来,学风浮躁问题比较突出,甚至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也时有发生,学风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2011-05-26 10:39:02

王晓晖:

一是不断完善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机制,加大对现实问题研究的 资助力度,引导广大专家学者进一步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二是严把立项“入口”和结项“出口”,严把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鼓励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鼓励潜心钻研、注重积累,鼓励重质量、出精品。三是严肃处理项目研究中的学术不良行为。近三年,我们作撤项处理并公开通报批评的有10个项目, 因研究质量不高而暂缓结项的有1111项,因研究态度不认真、成果质量低劣而终止研究的有35项。

2011-05-26 10:39:34

主持人:

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宣传表彰在项目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学风优良的优秀人才,2010年,受到表彰的优秀项目负责人、信誉良好的鉴定专家有624人。

2011-05-26 10:39:57

王晓晖:

当然,学风问题的产生有各种原因,但最根本、最深层次的还是一个学术评价体系问题。推动学风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学术综合评价体系,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011-05-26 10:40:3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国家社科基金在支持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2011-05-26 10:40:47

王晓晖:

这个问题,西部省份的社科界和专家学者非常关心。我们对支持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直十分重视,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设立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社科研究项目,简称西部项目。主要资助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课题研究。西部项目设立以来,累计立项资助2034项,资助总额近1.85亿元。

二是在年度项目评审工作中,向西部高校、党校和社科院等研究单位适当倾斜,同等条件下对西部地区申报课题优先立项。通过这些举措,提升了西部地区社科研究的整体水平,抢救扶持了一批濒危学科,稳定了西部社科研究队伍,促进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均衡发展。

2011-05-26 10:41:18

中国日报记者: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请问国家社科基金在这方面有何举措?今后有什么进一步的打算?

2011-05-26 10:42:02

王晓晖: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有助于国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鼓励专家学者积极与国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并给予支持和资助。

为更好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向世界,从2010年开始设立中 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去年我们共受理申报73项,经严格评审,最终批准立项13项。其 中,《中国经济转型30年》、《中国走向法治30年》、《中国社会变迁30年》等成果已在国外出版并进入世界主流发行渠道。下一步,我们将完善这类项目的 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选题策划,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作出更大贡献。

2011-05-26 10:43:19

学习时报记者:

王部长刚才提到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我想请您介绍一下这些评审专家是如何产生的?

2011-05-26 10:47:16

王晓晖:

目前会议评审专家总共有800人,通讯评审专家有15000多人。学科评审组专家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聘任,是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我们在确定和调整评审专家的时候,坚持做到“两个严格”。

2011-05-26 10:47:29

王晓晖:

一是严格准入资格和条件。入选专家必须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本学科领域研究的总体状况和前沿问题,学术造诣深厚,在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和声望;必须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学风优良,责任心强,办事公道。凡有不良信誉记录者一律不能担任。

二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首先请现任学科评审组专家、马克思主义理 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推荐本学科符合条件的人选,然后对专家人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提名情况提出候选专家名单,请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对候选专家的政 治表现、学术水平和道德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提交书面审核意见。

2011-05-26 10:48:13

王晓晖:

建议人选名单上网公示,对无异议的人选由领导小组正式聘任并上网公布。现在专家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地区分布都比较合理,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2011-05-26 10:48:21

胡孝汉:

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1-05-26 10:49:47

[责任编辑:一叶扁舟]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