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发布会(7)

来源: 中国网  2011-01-17 17:43

中国科学院定于2011年1月16日(星期天)下午14:00—17:00,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中心(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七楼7D)就《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原理和方法”。

何传启:

第三部分,现代化科学的实际应用

这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我们的研究心得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我想汇报七个问题,一是现代化与国家发达,二是国家发达的基本原理,三是国家发达的一般方法,四是发达国家的战略选择,五是发展中国家的战略选择,六是中国发达的战略选择,最后,谈谈对中国现代化的三个建议。

2011-01-16 14:38:39

何传启:

1.现代化与国家发达

国家发达是现代化过程的一个伴生现象。18世纪以来,一些国家达到和保持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发达国家,而其他国家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降级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升级为发达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转换,地位转移有一定概率。这种现象我们就把它理解为国家发达现象。

2011-01-16 14:39:39

何传启:

国家发达与国家分类、国家分层和国际分化紧密相关。首先,国家发达是基于国家水平的分类。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90多个国家,其中人口超过100万的国家也有130多个。我们对统计数据比较全的131个国家进行了50年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类。例如,2005年的分类是: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为发达国家,排名21位到131位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为三类:排名21到45位的国家是中等发达国家,排名46到80位的国家是初等发达国家,排名81位到131位的国家为欠发达国家。2005年中国排名70位。

2011-01-16 14:40:10

何传启:

其次,国家发达与国家分层。在过去的50年或者300年里,国家分层特别是以国家水平为基础的国家分层是相对稳定的。同样以这131个国家为样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比例大约是15%,中等发达国家比例是20%,初等发达国家比例为25%,欠发达国家为40%。如果用经济水平来分层的话,分层结构也是大致相同的。国际体系的水平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当然,它的结构是稳定的,但是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可以变化的,发达国家降级为发展中国家的概率大约是10%,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大约是5%。

2011-01-16 14:41:29

何传启:

其三,国家发达与国际分化。根据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在过去300年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国际分化。第一次是18世纪的欧洲工业化,部分欧洲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第二次是19世纪后期的拉美国家的工业化,它们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亚洲工业化,一批东亚国家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过去300年里,非洲的收入水平变化不大。此外,国际分化还包括国际分工,包括知识分工、劳动分工和市场分工等。

2011-01-16 14:42:09

何传启:

2.国家发达的基本原理

我想讲三个方面,即国家发达的三个假设、三个标准和三个动力。

第一,国家发达的三个假设。其一,国家发达是一个历史现象,是国家现代化、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化的结果。其二,国家发达与国家发展水平正相关,涉及六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和个人现代化水平,它们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才是发达国家;当然有重点,重点是生产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其三,国家发达具有两重性。一是相对稳定性,如果你一旦成为发达国家,那么你有90%的稳定性。二是有流动性,就是发达国家有10%的可能性掉下来,发展中国家有5%的可能性成为发达国家。

2011-01-16 14:43:14

何传启:

第二,国家发达的三个标准。即先进生产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由于时间有限,我主要谈谈先进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里劳动创造的价值。1776年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国民的供给,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劳动生产力,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人数的比例。1817年英国学者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有两个源泉,一个是它们的稀少性,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在20世纪初,奥地利学者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用企业创新解释经济发展。

2011-01-16 14:44:21

何传启:

根据李嘉图的商品价值论,一个商品的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量,第二个是稀少性。而稀少性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自然型的稀少性,就是历史和自然形成的稀少性,比如我们的故宫就只有一个,它的价值就是由稀少性决定的;二是管理型的稀少性,比如有些企业搞市场垄断,高抬物价获取暴利,这种垄断是不合法的,危害很多;三是技术型的稀少性,是由专利保护所形成的技术垄断和技术稀少性。这种技术型垄断和稀少性是合法的。技术专利的保护,平均保护期约为18年左右。

2011-01-16 14:46:11

何传启:

我们看看创新价值的来源。一个创新商品从它的创新到它的退出有一个周期,我们称其为市场周期,大致包括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创新期,就是开发新产品,只有投入没有利润;第二个阶段是商品上市,这个阶段有专利保护,于是就形成了技术垄断,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第三个阶段是技术扩散,这个技术被几家企业获得,于是利润分摊,变成一种高额利润;第四个阶段,技术专利的保护期到期了,就会出现很多的模仿者,模仿者会一哄而上,获得平均利润,没有创新利润,也没有高额利润,进入了微利时代;第五个阶段,一旦模仿者太多,市场上供大于求,这个商品就会退出市场。当然新产品出现,也会导致老产品退出。

2011-01-16 14:48:07

何传启:

创新价值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呢?在19世纪创新很少,20世纪以来创新很多。在18世纪和19世纪,技术型稀少性的数量和比例都很小,而工业产品相对于农业产品具有一定的稀少性;在全球市场上,工业国家相对于农业国家获得较多的创新价值,于是就出现了第一次分化。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加快,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市场周期大大缩短,技术型稀少性的数量和比例大幅度提高。发达国家获得了绝大多数的创新价值。我们可以用一套数据来解释这个现象,以2000年的数据为例。2000年高收入国家的科技论文占世界的85%,发明专利占92%,技术出口收入占99%,高技术出口占84%,国民收入占81%。也就是说,发达国家获得的创新价值占世界创新价值的比例超过80%以上。

2011-01-16 14:50:03

[责任编辑:一叶扁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