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社科院2010年《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会
来源: 中国网 2010-10-25 17:072010年10月25日上午9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建国门内大街5号)举行2010年《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和研讨会,请经济、贸易、金融、科技、人才、能源、环境、文化、军事、政治等学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就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相关战略发表演讲,展开研讨。
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研讨暨2010年度孙冶方‘青年菁英奖学金’颁奖典礼”现在开始。第一单元由我负责主持。
2010-10-25 08:39:08
谢寿光:
第一单元,《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蓝皮书发布会,《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是由中国学者首次发布,长期以来,关于国家竞争力,国际上最有名的就是洛桑的那部《国家竞争力报告》。这部报告是由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和调查与数据中心来主办研发的,核心团队就倪鹏飞博士率领的城市竞争力的研发团队。这个团队近十年来在竞争力方面成果累累,从城市到房产,到其他城市案例的研究,一直到全球的城市竞争力,乃至到国家竞争力。这份报告以中国学者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参与全球化,以及包括我们面临的“十二五”的开始,中国产业转型如何进一步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应当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010-10-25 09:04:30
谢寿光:
当然,大凡涉及排名的研究报告,无论是阅读者也好,还是媒体也好,包括专家学者本身,都会从自身的学术背景和角度给予评判,必然有不同的争论。这个争论也很正常,但是我很希望,要以研究报告的角度和内容,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准确的反映,让大家对这项研究成果进行共享,而不是选择某一项指标或者某一个排名进行炒作。这是我想在这里先说明的。
首先,我们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裴长洪所长致辞。大家欢迎。
2010-10-25 09:06:18
裴长洪: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在这里举行《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对这部出版物的出版和问世表示热烈祝贺。刚才谢社长已经说了,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报告。当然,国际上早就有了先例,例如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之后还有别的国家的机构和学者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真正把各个国家的竞争力用一种理论分析方法加以系统研究而且又做了排名的,确实还不多。这一部研究成果是中国人做的第一部国家竞争力报告,所以应该说在国内外是引起关注的。以倪鹏飞博士为首的这个研究团队,多年来从事于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关于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研究成果已经出版了七本,也就是说,已经进行了七年到八年的连续追踪研究。后来这项研究又联系了国际的学者,对全球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和研究,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和典型的调查。
2010-10-25 09:07:29
裴长洪:
在这个基础上,这个研究团队在研究世界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上,今年第一次推出了国家竞争力的报告,应该说这是向研究视野更宽广、纵深领域更高层次推进的表现。研究国家竞争力,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实际上也是要提高竞争力。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里也提到,要把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作为“十二五”规划重要目标之一,说起来也就是要提高我们的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应该怎样研究,我们怎样提高?通过国家竞争力的报告,通过专家学者建立起来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提高我们国家竞争力的途径,发扬我们的优势,同时又能够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
2010-10-25 09:10:25
裴长洪:
这个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都属于专家学者的个人观点,因为国际上研究这方面的不同机构和学者,也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所以有时候得出的结论,有的可能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在更具体的指标和数据方面,可能还会有比较大的出入,特别是因为采集数据的方法和来源的不同,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出入,这也都不奇怪,因为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让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流派都能够互相争鸣。我相信,这项研究成果问世以后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专家学者、媒体朋友的评论,或者是表扬,或者是批评,这都是很正常的。希望通过这次的新闻发布会,使社会上更多的读者能够关心它,批评它,使它能够在社会的关注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把国家竞争力的研究继续深入进行下去,把我们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10-10-25 09:14:02
裴长洪:
还要提到的是,这项研究始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关注和支持,大家知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长期以来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里面带有前瞻性、热点性和研究性的问题,而且支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出版发行。《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的出版受到了谢寿光社长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这项研究成果就出版了,而这个出版社恰恰以出版周期短而见长,所以能及时反映中国社科院学者最新的成果。今天,这项研究成果能够在这里问世,能够面向社会,和这家出版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这里,我也代表研究界的学者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长期以来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10-25 09:15:52
裴长洪:
最后,预祝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0-10-25 09:17:48
谢寿光:
感谢裴长洪所长的致辞,时间尽管很短,但他发表了重要的观点和讲话,也对我们出版社给予了高度肯定。实际上这份《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是在裴所长担任财贸所所长期间支持倪鹏飞的研发团队出版的。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和裴所长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这本蓝皮书在形式上有变化,我们用的是国际上通行的软订装的方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提升。
2010-10-25 09:18:45
谢寿光:
第二位致辞的是财贸研究所的荆林波副所长,他也是皮书系列里的重要专家,对这本《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也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们欢迎荆林波所长。
2010-10-25 09:20:14
荆林波:
谢谢。我谈两点。第一,关注国家竞争力,第二,谈感谢。
翻开人类经济史的长河,历史上曾经有所谓的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之争。中国在全球竞争力中,1530年我们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GDP,但是GDP背后,我们的国力很快就消失掉了,有所谓的李斯特之谜的争论。后来几个世纪里面,大概每过一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所谓的国家帝国出现。我们首先看“水上马车夫”的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后来就是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工业革命。再后来是山姆大叔美国帝国的崛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最著名的争论就是会不会有所谓的日本世纪,或者说樱花帝国来取代世界的火车头。但是到今天我们并没有看到。
2010-10-25 09:21:14
荆林波:
我们看看中国的竞争力、国家经济的发展应该往哪个路径上走。关注这个话题,不仅要关注本身的经济数据,更重要的是从全社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五中全会里说到的民生,保障全社会平等、公平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更主要的是,关注中国的竞争力,倪鹏飞这个团队也希望大家引起关注的是,我们强调竞争力的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希望强调的是合作。中国经济发展强盛,我们不希望是一个强势的、强硬的态度,我们希望的是公平、合作、开放,按照现在流行的词,叫做“包容性增长”,尽管这个词大家现在有所争议,我想这是我们必须强调的。所以,我们不要和社会上一些人所倡导的中国经济的强盛、竞争力的提升和所谓的中国的“威胁论”等同起来,这一点特别提醒媒体朋友关注。
2010-10-25 09:23:31
荆林波:
第二,表示感谢,感谢财贸所由于有倪鹏飞这样的团队,我们有若干个团队,每年发布十本以上的皮书,而且我们有三本皮书和国际接轨,中英文同时发布。我们在座的杨圣明所长和裴长洪所长等很多领导都非常关注,特别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刚才裴长洪所长强调了,蓝皮书成为了社科文献出版社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他们出版社的《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最核心的体现,我们非常关心,也感谢各位的支持,尤其感谢全国的合作团队,今天来了很多兄弟单位,还有一些横向部门的研究机构,还有媒体朋友,希望大家今后经常合作,继续给予我们支持。谢谢。
2010-10-25 09:25:57
谢寿光:
感谢荆所长的致辞,我刚才也说过,他是我们整个皮书系列里的主要专家之一,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他一如既往的支持。现在我们有请《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的主编倪鹏飞博士对这部报告做一个提示性的介绍,大家欢迎。
2010-10-25 09:28:04
倪鹏飞:
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还有新闻界的朋友们,也感谢孙冶方基金会,感谢中国社科院,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我们这份报告的研究和出版给予极大的支持。
2010-10-25 09:28:34
倪鹏飞:
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下面的研讨会,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所以我在这里只把报告的内容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2010-10-25 09:29:12
倪鹏飞:
之所以做这个研究,是因为这个研究对于国内和国际都非常有必要。国际上来看,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加深,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升国家竞争力。中国在迈向小康、实现崛起的道路上,既充满机会,也充满挑战。如何在国内和国际这些复杂的环境下实现顺利的崛起,通过竞争力的分析比较,通过提升竞争力,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010-10-25 09:29:50
倪鹏飞:
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国家竞争力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建议将综合国力、国家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作为“十二五”及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我看了一下,这次公报有九个目标,这是其中一个,可见这已经在国内形成广泛的共识。要提高我们国家竞争力,就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跟踪研究,研究提升对策。
2010-10-25 09:30:30
倪鹏飞:
国际上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很广泛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那时候日本的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的忧虑,所以这个问题是从美国开始研究起来的,接着世界各国都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列举了一些,现代有类似国家竞争力委员会的机构和国家就不少,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士等等。关于国家竞争力的评估现在也比较多,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国际组织,对世界主要国家进行评估。另一类是一些国家政府的研究机构,以国家为中心,参考一下国内外的数据资料来进行评估。我们这个报告是定位在第二点,以我们国家竞争力的研究为基础,当然也把一些其他国家作为样本进行比较和研究。
2010-10-25 09:31:46
倪鹏飞:
研究的框架和指标体系很多,我就不展开说了,通过分析,基本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目前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个是关于竞争力内涵的理解还不太一致,有的时候是讲市场规模,有时候是讲经济增长,有的讲生活质量,有的是讲国家的商业环境,但是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最直接关联的是生产率。
2010-10-25 09:33:47
倪鹏飞:
关于国家的构成,也就是逻辑框架,也不太一致,有的是这个角度,有的从另一个角度,但是有一个共识,大家都特别强调科技、教育、人才、文化和制度这样几个关键的因素。而关于理论框架,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分析框架,影响比较大的,是洛桑管理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发生了一些变动,现在是八个方面。但是这八个方面没有系统的逻辑,它只是强调了影响竞争力的重点方面。而洛桑经济学院讲的是四个方面,实际上把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都纳入到这四个方面里。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个框架逻辑还不是很严谨。
2010-10-25 09:34:22
倪鹏飞:
关于国家竞争力的评估,主要从构成或者投入的角度进行评估,因为涉及的指标很多,这里面权重的确定就有问题,包括一部分报告从投入的角度进行研究,由于权重的确定,使我们感觉到个别指数的形成都不是很令人满意,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困扰着全世界研究机构的问题。基于这些共识和问题,我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思路,我们认为,国家竞争力实际上是创造价值或者创造财富能力的国家,静态上来说,以这个国家的要素环境决定这个国家的产业层次,产业层次决定这个国家的经济功能,经济功能最终决定这个国家的创造财富能力。从动态的角度来说,国家之间存在竞争,这些要素和产业又是流动的,因此竞争力也是变化的。
2010-10-25 09:35:30
倪鹏飞:
我们这次研究也延续了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所以我们和其他的研究不同,我们是从产出和投入两个角度同时进行研究的,这和世界上关于国家竞争力研究只从构成来研究有点区别。从产出的角度,我们创造财富的规模、创造财富的速度、创造财富的效率,主要是三个核心指标。大家知道,由于创造财富,有可能不是通过竞争,通过垄断形成的,有可能是低水平形成的创造财富,所以我们加了两个指标,一个是产业结构问题,一个是创新能力问题,在原来三个基础上加了两个指标,是两个校正的指标,使得我们构建了产出的竞争力。
2010-10-25 09:36:39
倪鹏飞:
投入的分析框架,我们这个逻辑是什么呢?我最早受到启发是国民收入循环那个模型。国民收入循环实际上把国家经济、体制各个方面都纳入了进来,但是它没有强调主体本身,没有强调相互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国民经济循环的制度基础。因此,我们在那个基础上形成了这样六个方面的框架。国家竞争力核心就是国家主体素质,主体的需求,主体的要素供给,主体的国内关联,主体的全球关联,主体关联的制度基础,把主体作为核心,把联系作为主线,而形成一个我们认为比较符合逻辑的又全面又强调重点的框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两套指标体系,规模的、效率的、增长的、结构的、创新的,这样五个方面。构成的指标体系,这一点和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经济学院有相似之处,也是有好多指标,199个3级指标,1、2、3级指标加在一起也有200多个指标。
2010-10-25 09:37:50
倪鹏飞:
样本也是分两个方面,在计量国家竞争力表现的时候,我们选择了100个国家,但是在重点分析国家竞争力方面的时候,我们认为那些小国家和我们比较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我们重点选择了G20经济集团,和另外19个国家与我国重点展开分析。数据来源,主要是世界银行的数据,同时也参考了一些国际组织,包括世界经济论坛等等调查的数据。
2010-10-25 09:38:48
倪鹏飞:
结果的分析。关于竞争力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20年来,中国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从1990年的第73位到2008年的第17位。我还想强调一下,这个综合竞争力的排名,我们虽然用了五个指标,国际上所谓权威机构用了好多指标,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我们用的时间序列更长。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比较快的,所以未来提升的潜力十分巨大。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结论。
2010-10-25 09:39:55
倪鹏飞:
从经济规模上看,排名提升速度较快,总量巨大,位居前列。经济效率竞争力巨大,但是整体落后。经济增长是长期领先,优势稳定。产业结构是低位徘徊,形势严峻。科技创新,先稳后增,奋起直追。这是第一个分析结果。
2010-10-25 09:40:35
倪鹏飞:
第二个分析结果,我们从投入的角度,把中国和G20经济体进行比较,也就是从刚才我说的六个方面进行比较。从主体素质来看,现在中国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主体素质包括三方面,企业素质、公共部门素质、家庭素质,中国分别排在第2位、第2位、和第8位。
2010-10-25 09:41:18
倪鹏飞:
国内供给要素方面,和我们经常说的经济增长的潜力有关系,中国是居中,但是排名上升显现出一些优势。这里面有优势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值得担忧的地方,也体现了我们核心竞争力的瓶颈或者不足。比如说我们的人力资本、科学技术、教育健康,刚才我说了,这是属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排名在G20中不是很高,或者看排名不低,但是和第一、第二、第三名的指数相差非常之大,所以是值得担忧的。
2010-10-25 09:42:08
倪鹏飞:
国内需求,我们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总量上来说还是有优势的,但是我们的结构和层次非常差。需求结构,在G20国家中排名是第20位,需求的层次也是排名在第17位,但是我们需求的潜力还是比较高的。
国内关联,通常是经济学界不太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涉及专业化、涉及国内区域之间的竞争,涉及空间的集中、产业的集中,这对国家竞争力也是非常关键的。从这里面看,中国的排名也是处在中游的水平,有待加强。全球联系,我们有进步,但是也有一些挑战。公共制度,整体排名相对靠后,公共制度体系薄弱,从六个指标来看,公共制度是属于最热的一项内容了。
2010-10-25 09:43:13
倪鹏飞:
第三个研究结果,我们把中国和中国需要了解或者模仿或者追赶的一些国家进行了全面的比较。首先,我们和中美两国竞争力的进行比较,这里面是六个方面,其实可以放更多的指标进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优劣势。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几乎在所有的方面和美国都差距比较大。我最近专门看了一些指标,发现美国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是比较好的,尤其是核心的、关键方面,差的方面主要有三个,一是成本,二是有些结构不是很好,三是有些指标不是很好,其他方面都是比较强的。它的第一非常多,尤其是科技、教育、人才、金融这些关键方面。这里面详细列举了关键方面的具体措施,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
2010-10-25 09:44:05
倪鹏飞:
中国和印度也进行了一个比较,总体上得出结论,中国在总体上占优势,但是印度在一些局部方面也存在着优势。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要继续拉开和印度的差距,把握竞争的主导性。因为我们和印度有水平竞争,也有垂直竞争中和印度的合作问题,但是总体来说,要处于主动地位,要和他们拉开距离。
2010-10-25 09:45:02
倪鹏飞:
日本是多项数据领先于中国,但是我们也有一些方面接近于他们或者超过他们,比如我们的全球联系和他们很接近,主体素质还要超过他。所以日本是我们模仿的一个对象,美国是我们追赶的一个目标。
2010-10-25 09:45:50
倪鹏飞: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得出几个结论。第一,从全球格局来看,先发国家的优势依然强劲,但是后发国家崛起也很迅速。第二,从中国来看,综合竞争力过去20年呈现了跨越式提升,未来潜力巨大,赶超强劲。第三,中国核心竞争力与大国地位不相符合,结构成为竞争力提升的瓶颈。刚才我们讲了需求结构,讲了其他各个方面的结构,一看结构我们都相对弱一些。第四,美国国家竞争力保持全球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这个第五和它的绝对数相比是它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这样的表现。第五,中国国家竞争力总体略强于印度,而印度在部分领域领先中国。第六,日本的国家竞争力在亚洲有领先作用,中国相比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
2010-10-25 09:46:27
倪鹏飞:
基于整体的研究,我们提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系统的一个战略,这是关于提升国家竞争力战略问题,要进行长期持续的深入研究才行。总体来说,要迈向全球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中心,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我们提出要实施梯次追赶战略,梯次追赶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高端引领、重点跨越、规模竞争、多层合作等等方面。
2010-10-25 09:47:29
倪鹏飞:
根据我们设计的六个方面的框架,在每个方面,我们想应该是扬长补短抓关键,针对六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同时,我们希望,把提升国家竞争力问题上升到管理的高度,统筹规划,创新管理,提升国家竞争力。
谢谢大家。
2010-10-25 09:48:24
谢寿光:
感谢倪鹏飞博士,把那么丰富的研究内容做了一个非常精辟、简短的描述。大家可以进一步通过这份蓝皮书进行深入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和倪鹏飞博士的团队进行更详细的、个性化的沟通。第一单元,《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蓝皮书发布到此结束。第二单元是国家竞争力及其提升战略研讨。每位专家有十分钟左右的演讲时间。第一位演讲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杨圣明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贸易、汇率与国家竞争力”,大家欢迎。
2010-10-25 09:49:02
杨圣明: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倪鹏飞刚才做的介绍,我觉得还是很好的,他对国家竞争力的判断,我刚才仔细听了他那几条结论,我认为,那几条结论是比较准确的,我很赞成。对于今后的战略,他没有详细说,那个结论我觉得就很好,没有太高,也没有太低,估计得比较恰当。
2010-10-25 09:49:48
杨圣明:
下面,我讲一下货币的竞争力。国家竞争力表现在许多方面,货币竞争力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讲汇率的问题。货币的竞争力目前面临着两个非常矛盾的问题,我们的汇率面临着双重的矛盾。从外面说,我们的汇率太低,美国带头,要求我们升值,说你的货币必须进一步升值。但是国内来讲我们又面临着通货膨胀,物价在上升,上升还在加快,货币面临着贬值。就是说,内部是贬值的要求,外部是升值的要求,这是极其矛盾的。我们到底怎么判断货币竞争力?
2010-10-25 09:50:48
杨圣明:
国内方面我少说一点,主要从国外来说。美国要求我们升值40%,就是4:1。4:1行不行呢?当然我们觉得很好,更高一点更好,像日本《广场协议》那时候,我们设想,中国政府宣布,我们的汇率跟美元是1:1,这个结果,一个中国经济等于两个美国,用GDP来说,我们去年的GDP是30万亿,美国GDP是15万亿。这是不是一个中国等于两个美国还要多?如果1:2,我们等于一个美国还多,我们还有16万亿多,他们才15万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又会说了,中国强大了,超过美国了,美国就会出来,不是升值的问题,而是“中国威胁”了。升值、贬值是由政策决定的,国家宣布就行了。但是这容易的么?不是的。我们也不是说不愿意人民币升值,日本的现代化,实际上一是靠内部经济增长,靠努力,二是靠货币升值。《广场协议》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日元跟美元的比价是360:1,现在升到80:1,升了4倍多,他的GDP当然就上去了。当然,日本也不光是凭一个货币升值上去的,还有自己的努力,有劳动成果,那是通过艰苦奋斗,通过发展经济上去的,应该说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路子的问题。
2010-10-25 09:52:14
杨圣明:
我们中国现在来看,基本上也得照这两个路子,实体经济要大力发展,货币升值问题,看来还是要慢慢升值,绝对不能一步登天。为什么不能一步登天呢?我讲四条理由,我们的货币竞争力不是靠政府宣布一个1:4、1:2、1:1,那样宣布很简单。决定货币竞争力的,目前根据国内外形势来看,有四点特别要强调:
2010-10-25 09:57:32
杨圣明:
第一,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或者有的同志说的全要素生产率,劳动是一个要素,还有技术、资本等等。我们现在跟美国的差距是十分大的,我们现在的劳动生产率科技水平,包括资本社会生产力都跟美国不是同日而语的。我们现在就劳动生产率来说,美国的一个劳动日等于我们三个劳动日,就是三天生产的东西还没有人家一天生产得多。正是因为他的劳动生产率高,产量是很大的。比如说大豆,美国的大豆价格是极低的,因为劳动生产率很高,所以我们的大豆基本上都摧垮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跟大豆在性质上大类是一样的,是商品,千万记住,货币是商品,不是任意决定的,一定要有它内部的劳动含量或者生产要素的含量来决定的,不是人随便决定的。我们在劳动生产率低的情况下,美国劳动生产率高的情况下看我们的利率,我们觉得是太高了,他们觉得太低了。这个道理可能你们还听不懂,我有一些文章,你们可以去看看。
2010-10-25 09:59:26
杨圣明:
第二,取决于国内价格水平。美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是高的,比如一小时可以八美元,我们国内价格是低的,一小时就一个美元,最多也就是两个美元,我们的最低工资还不到16块,美国一小时是8美元。我们国内的价格,各个方面都低,劳动力价格低、资源价格低、能源价格低、环境价格低,所有的都低。有一个总价格就是汇率,就是货币的价格,货币价格是一个国家对外的总价格,这个总价格不能脱离国内价格水平,国内价格都低,它就不能高。我们现在就面临这个问题。国内价格,汇率不是跟美国谈,而是要从中国改革架构来说,大幅度地提高劳动力价格、提高能源价格、提高资源价格,现在好多价格都低。比如说水,水的价格是很低的。农民种的土地,根本不收钱的。农产品价格,当然就低了,即使这样,我们还赶不上美国的价格,就是说我们国内许多价格都是极其扭曲的,不能单纯地对外谈汇率的问题。
2010-10-25 10:01:26
杨圣明:
第三,我们跟美国贸易结构是扭曲的。按我们的经济结构来说,我们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应该出口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没优势了。按照亚当斯密的优势理论,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应该是出口优势、进口劣势,我们国家出口优势是劳动密集型的,进口的是高科技产品,对美国来讲,高科技产品还是劣势的。反过来,美国应该出口高科技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才是对的,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进口了中国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又不向中国出口它的高科技产品,更不出口军工产品。怎么能平衡起来呢?光进口不出口,怎么平衡呢?就是平衡不了,这是贸易失衡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美国的贸易结构和中国的贸易结构不协调,这是美国造成的,所以向中国封锁高科技和军工产品。那你出口什么呢?出口两个东西,第一是出口美国的债券,第二是出口美元。它在国际上平衡就是靠国债和美元,对中国也是这样。中国的八千多亿,还有企业的债券,加起来是上万亿的美元。就是这样,他想利用这个再平衡下去,那还能行吗?我们现在有人反对再继续买美国的国债,那你不买,能买什么?你要的他不卖你,你不要的他要给你,所以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平衡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原因就在这里。
2010-10-25 10:02:38
杨圣明:
第四,决定汇率、决定竞争力,不是由贸易逆差和顺差来决定,而是由国际经济关系来决定的。国际经济关系绝不仅仅限于贸易,还有国际收支、资本市场、旅游等等各个方面。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以告诉大家,国际贸易额的五分之一,用五分之一决定还是用五分之五决定呢?决定汇率的时候,不能光靠贸易这一项,而要靠整个国际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不用汇率吗?也得用汇率。现在抛开资本市场、抛开其他的,咱们现在说的顺差仅仅是货物贸易顺差,都是有形产品,并不包括服务贸易。如果按服务贸易来说,对美国来说,年年都是顺差,你可以查数字,而且他在全球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他就不说了?他仅仅说货物贸易这一项,不说服务贸易,讲歪理就在这儿。所以说,决定汇率要有整个的国际经济关系,特别是中国对外全部经济关系来决定的,而不是一项贸易顺差和逆差。
2010-10-25 10:03:48
杨圣明:
最后一句话,我们的汇率升值,今后三十年还是呈现逐步升值的倾向,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各方面竞争力增强,它的竞争力也会逐步提高,但是不能一下子提到天上去,否则掉下来就摔死了。
2010-10-25 10:04:52
谢寿光:
感谢杨圣明研究员的演讲。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学院荣誉院长李晓西发言。
2010-10-25 10:05:49
李晓西:
谢谢。我的题目是绿色经济和国家竞争力。我看到了报告中,包括国家竞争力指标中间有绿色经济部分,洛桑那个世界竞争力报告我曾经关注一段时间,里面重点讲了八大要素,国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还没有绿色经济方面的指标,咱们这个报告里有这个指标。
2010-10-25 10:07:14
李晓西:
绿色经济的提法最早是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的,里面他专门讲了,主要经济发展必须从社会和生态条件出发,要它可承受,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承受,不会因为盲目追求生态增长造成社会失衡,不会因为自然资源的耗竭而无法继续发展。
2010-10-25 10:08:13
李晓西:
咱们这个报告中间,我看到的是,一是横向比较中间,有欧盟的情况。欧洲在2020年战略有三大重点,七个计划,其中实现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增长的计划有两个,分别是面向气候、能源和交通的能效欧洲计划和欧洲消除贫困平台计划,就在我们书中,在欧盟这个部分里,横向比较中间专门有这个部分。在指标解释中间,关于国内供给指标中,比较集中的绿色经济指标,一是区位环境中间,气候环境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少发率、二氧化碳派忙指数,在12.7的资源禀赋中,到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人均资源总量、国内能源总量、土地等等,这些都是在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经济中间比较强调的东西。因此,咱们这个报告中间,相比较的绿色经济还成为本报告中组成部分,我觉得这很重要。
2010-10-25 10:08:58
李晓西:
为什么重要呢?下面我从三点来谈一下,绿皮书包括了绿色经济的比较,并提高了本报告的现实意义。第一,绿色经济的比较有助于促进一国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就是“绿色城市”,什么叫绿色城市?就是城市的建设以人为本。世界银行曾经提出过,一个城市是不是要搞紧凑化、便利化或者舒适化,最主要的还是人本化。一个地方要紧凑化,曼哈顿最紧凑,曼哈顿不见得最人本化。要舒适的话,怎么叫舒适?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也不一样,要让当地老百姓说我住在这儿最好、最舒服,就行了。这样的东西和什么相关呢?实际上和绿色指标相关。我们最后看到,世博会上很多房子的建筑,不管是英国的,或者是德国的植物墙,日本会呼吸的房子,可以自然地把雨水收集下来进行自然的处理,所以叫会呼吸的房子等等,很多建筑我去看了以后,我看到他们介绍,充满了对绿色这样一个概念。这回用的几百辆车里面全都是绿色的,都是低碳的或者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电动车。我就想,从上海世博会后我们就看到,我们现在搞绿色的东西,还是希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水污染厉害了,空气质量也不高,如果绿色经济比较,实际上就是比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了。
2010-10-25 10:10:14
李晓西:
第二,有助于提高我国长远竞争力。绿色经济,现在全世界都搞绿色新政,都在抢占未来绿色产业的制高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4年9月就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的概念,奥巴马上台以后搞了很多这方面的,其中关于新能源开,包括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增效,2月份他们签了一个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很多都用在新能源上。他的想法就是要搞新的经济增长点,搞绿色经济,不仅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是为了抢占未来的制高点。我们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又快又好持续发展,就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作为主攻方向,经济方式的转变中间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展绿色经济。因此,我们从各国的动向来看,现在搞绿色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而绿色经济引入我们的竞争力报告也非常重要。
2010-10-25 10:13:21
李晓西:
第三,绿色经济的比较有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十七届五中全会还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承载力偏低,是我们基本的国情。如何解决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成了“十二五”规划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举几个数据,比如六十年来我国GDP增长十多倍,但是矿产资源消耗增长近四十倍,我国能耗占全球的17%,但是我们产出只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能耗中国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将近9倍,也就是说比他们消耗的东西多,因此这些是现在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的环境污染也很严峻,1995年,世界银行给我们算了一下,认为我们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损失占GDP的10%,这两年还有专家算可能占到17%,当然这些数据还要看自然科学家的数字,我们都是引用他们的,不是我们自己能算出来的。2009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胡锦涛主席就在大会上专门表示中国争取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要增加四千万公顷等等。可见绿色经济这一块很重要。
2010-10-25 10:16:41
李晓西:
最后我想说一句,相信通过国家竞争力报告,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也为全球绿色新政、绿色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为今后五年、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2010-10-25 10:20:23
谢寿光:
感谢李晓西教授从绿色经济角度的发言。下面有请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教授就中美竞争力比较进行演讲。
2010-10-25 10:21:15
黄平:
谢谢。我今天主要还是讲中美,从文化实力角度讲竞争力,刚才李晓西讲的是绿色的重要性,我今天也讲讲竞争力里面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2010-10-25 10:22:43
黄平:
首先讲讲中国和美国的比较。我们国内做美国研究的很多,比较热衷于谈美国是不是衰落,还有一个重要的是中国是不是在崛起。中国在崛起,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对于美国是不是衰落?美国研究界分歧很大。有的学者认为美国的衰落可能还太早,是个伪命题。同时对于中国快速崛起的看法,因为有GDP算法,又成了世界第二。去年我们经济报告也把我们提得很高,今天这本书出来,我觉得是很及时的,给我们一个更综合、更全面的指标。当然是竞争力报告课题组的指标体系还在完善之中,包括数据也不是用的我们自己的,用的比如说是世界银行的,总的来说,不是看一个指标,而是更全面地看我们中国竞争力,国与国的比较,我们究竟在什么位置上。
2010-10-25 10:24:25
黄平:
综合竞争力,不能只看一个维度和一时的发展,所以我们还有一个好处,是从若干年的,时间的维度也纳进来,一个是看多种指标,二是看逐渐的变化发展,比如从90年一直讲到2008年。中国在快速发展,这确实是事实,但是究竟发展到什么份上了?只说中国和美国比较了,美国确确实实现在正在经历着2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经济和就业方面的问题,严重到美国政界、经济界、企业界的老百姓压我们升值,它自己确实在经济上、金融上包括制度上、结构上出现问题,加上国际声望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倪鹏飞他们这个书很好的是,不只是就这一个事件和一时的问题,而是深入到美国内部看它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的竞争力。所以对我们很重要的就是在方法上,怎么样更全面、更有长时段的,也要看趋势。第二,有一个指标,刚才李晓西讲的生态绿色,我现在要讲的国际文化。
2010-10-25 10:29:57
黄平:
现在这个问题确实也是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弗奈提出的,他是美日关系主要的制定者,他的报告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美日相当长时间的战略和同盟关系。他现在觉得看美国“9·11”单边主义,使得美国的声望受到影响。雷诺先生认为这个概念是个假概念,他觉得中国一直没有一个品牌,因此中国在形象上和实际上的落差很大,他也用了一些指标和量化的方法来看实际的份额、影响力和人们对他的认知。学术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咱们这本《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把各国比较纳入进来,在众多的指标里面用国家影响力、国家品牌、文化的认同、语言的传播等等,来看国际文化关系,我觉得这在国内是相当领先的,包括和我们研究文化软实力有殊途同归之处。
2010-10-25 10:32:53
黄平:
客观上,中国经济增长很快是个事实,但是另一方面并不意味着随着经济增长,影响力就是正面的。反而由于经济增长,人们的结论,责任论等等很多都来了,主要来自美国和强国,要警惕你追赶他,还有很多中小国家、周边国家,也会有新的疑虑,这个时候你的影响力、软实力、形象、吸引力就上来了。另外,这些指标,有些指标是客观的,所谓软,我们这儿有的其实是硬的,如果我们每百人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是不是意味着文化影响力就越来越大,也未必。因此,文化影响力或者吸引力,其中还有一个叫国民认同,比较起来,好象国民认同,中国排得相当低,从2004年以来一直在第18位。语言普及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他民族说你的语言太少了,虽然国家也在努力通过孔子学院来推广,我们自己在亚洲地区,我们和中日韩开会也是用英语,这个势头越来越厉害,以前刚开放的时候好多人要学日语。
2010-10-25 10:37:56
黄平:
这么多年来我们经济发展很快,企业很多,产品也很多,靠低端的附加值,以前叫血拼、血汗发展起来的,这些年我们的品牌有几个,一个是独立的研发能力,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再有就是影响力。最近我们也做了一个调研,欧美对欧美以外的地方知识有限,他也分不清中日韩,但是真正国家经济意义上的竞争力,我们的品牌也影响到我们整体的形象、影响力和吸引力。这次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其中有一个概念没有展开,吸引力和影响力其实是两个概念,我们在吸引力方面现在开始在做,大家喜欢中国的茶、喜欢中国的太极拳、喜欢中国的餐馆等等,那个是吸引力。雷诺那个挑战说得对,他喜欢你的某些文化传统的东西,并不意味着现在就具有影响力,他同时喜欢故宫、喜欢刺绣、喜欢昆曲、京剧,同时他围堵你甚至是讨厌你,所以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两个方面,当然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首先也得有吸引力,第二才是影响力。
2010-10-25 10:39:26
黄平:
我们这本书把影响力集中在跨国公司这个概念上,这当然是一个通行的用法,实际上我们真的去研究还会发现,可以有一些别的途径来扩大影响力。这方面,中美差距太大了,实际上美国文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欧洲人站在欧洲的角度,认为美国文化不强,没有文化。后来美国说他有文化,全世界人民都笑,实际上美国现在这种文化影响力是很大很大的,而欧洲是很深厚、很悠久、很高雅,让有文化的人很欣赏。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从这方面来看中美之间的差距,确实还不是一天两天的。这份报告第十三章整个是讲中美竞争力的差距,问题也意识到了,真正做下来,也不只是往里投钱,也不是狭义的文化部门去重视,给他们多的项目就能做起来。这方面的意义,我觉得比经济的追赶、比经济的缩小差距时间要更长一点,难度要更大,因为有文化、宗教、心理的制度差异在里面。
2010-10-25 10:43:26
黄平:
时间原因,我就先讲到这儿,最后我们自己也在做美国蓝皮书,你们这本书先于我们出来,给我们启发也很大,就中美而言,就美国本身的发展和竞争力而言,在这个基础上来共同努力,来提高我们的认识。谢谢。
2010-10-25 10:45:24
谢寿光:
感谢黄平所长的演讲。下面有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若恩教授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金融稳定、金融危机防范与国家竞争力”。
2010-10-25 10:46:05
任若恩:
今天参加国家竞争力报告的发布很有感触。从刚才李老师介绍的情况,我们跟他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比如也强调生产率的概念。国家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比如谈到农业的发展,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非常高,这种高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土地特别肥沃,不光是比中国的劳动生产率高,比欧洲的劳动生产率也高很多,这不完全是竞争力的问题,实际上是资源禀赋问题。制造业,我们做过美、中日和中国和德国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通常的结论,可能就整个制造业来说,在发达国家的10%和20%。但是当我们做整个国民经济他生产率比较的时候,我们发觉,在服务业部分,中国有些生产率是非常高的,比如教育行业的生产率就非常高,而且这个结论其实是非常直观的结论。
2010-10-25 10:47:01
任若恩:
现在全球生产力比较,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到现在为止的结果,感觉跟今天公布的结果有非常接近的地方,中国是处在比较偏前的第一个梯队里面,可能在亚洲要高于印度,但是肯定低于日本和韩国,当然低于所有主要的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
从国家竞争力来讲,这次可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金融危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毁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我讲下面四个问题,第一,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第二,对未来的分析;第三,对中国金融安全与稳定的看法;第四,从经济学的教条中解放出来。
2010-10-25 10:48:05
任若恩:
第一,关于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我主要依据今年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可能大家都很清楚,我主要讲最重要的结论。第一个结论,他发觉所有金融危机历史的结果都是过量的债务累积,所以他认为人类其实是在反复犯着同样的错误,八百年来,所有金融危机的结果就是当是量为出的经济个体的时候就没有危机,当过量积累债务的时候,你自然就有危机,这个结论是非常有意思的。
第二个很重要的现象,二战之后,所有的经济危机之后,政府债务平均增加幅度是86%。他出版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前的情况,所以后来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完全印证了他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是我们现在要非常关注的一件事。
2010-10-25 10:51:02
任若恩:
下面说一下危机前的一个重要研究,对未来一些情况的分析,Kotlikoff是美国一位财政学家,他跟两位学者做了一个关于全球财政和人口问题的仿真研究,这个仿真研究有一些重要的结论。他是研究四个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四个经济体的期望寿命,最后一栏是未来的期望寿命,中国比他们低,但是中国在同等收入国家里也是很高的。更重要的是底下这个图,就是高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本可能未来是最高的,这个因素会很大的这些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当初他们研究的结果认为,发达国家会限入一场不可避免的财政风暴。
2010-10-25 10:52:28
任若恩:
在当时他们那个研究结论里有一个关于中国的估计,最后的结论认为将来能够救这些发达国家的是中国,因为中国的储蓄率特别高。带这个启发下,我们曾经做过一个中美居民储蓄率的比较,现在公布的很多数字是国际间不可比的,我们做了调整以后,有一个比较,居民储蓄率,到2004年相差22个百分比,这是中美方面非常基本的差别,并将长期产生作用。当然有一些研究认为,储蓄率过高是不好的事,我觉得中国居民储蓄率高恰恰是很大的财富,是中国得以避免一些经济危机侵蚀的基本原因。
2010-10-25 10:54:06
任若恩:
现在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危机在很多国家都变成很关键的危机,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欧洲和美国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如果你考虑债务总数和GDP之间的比例,这个比例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不但关心最近的情况,我还关心未来的情况。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研究,到2009年末,发达经济体赤字占GDP的比例是9%,而到今年末,这些国家的债务与GDP的比例将达到100%,日本已经快接近200%了。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是,这个比例是如何向未来变化的,债务比例的动态发展过程。你可以看到,美国现在采取的方法是,我想办法让分母快一点,所以他现在不搞财政紧缩,完全让经济增长得再快。而欧洲现在采取的是把分子做小,通过把分子做小的结果来降低比例。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同样在IMF分析中特别讲到,欧洲这个方法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按照他的分析,消减相当于GDP1%的预算赤字,在两年后往往使产出下降约0.5%,并使得失业率上升三分之一。因此,未来的发展其实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有重大关系的,我们现在很难猜测结果是什么,这两种策略有可能都成功了,但是这两种策略也有可能有一个成功。现在来看,美国的策略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
2010-10-25 10:55:05
任若恩:
关于中国金融安全和稳定方面,我说一点个人的看法。第一,国际货币体系正在逐渐变化之中,中国在IMF的份额也在增加等等,在这样一个新的体系下,中国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谨慎地参与并最大限度地保障中国的利益,这是一个极大的课题。
2010-10-25 10:56:37
任若恩:
关于信用评级体系的问题,昨天晚上中央二台有个对话节目专门谈这个问题,他讲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是债主,美国是借债人,但是美国的信用评级高于中国至少一个等级,道理在哪里?世界三大评级体系对全球资源的滥用、信用资源的滥用,实际在发达国家和美国内部是批评声很多的,他们自己也在反思这件事,这次金融危机中,三大评级公司所起的极其恶劣的作用,对于中国来说,就像我们要有自己的国家竞争力报告一样,我们可能也需要自己的评级体系和评级机构。
2010-10-25 10:58:14
任若恩:
下一个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上,新古典学派有很多教条,我们应该从中解放出来,所以金融经济学中有效市场理论也是需要解放出来的教条,这些教条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2010-10-25 10:59:31
任若恩:
第一,我们的经济学里,受到所谓芝加哥学派的影响太重,从弗里德曼到卢卡斯这个体系,他完全否认就业的问题、失业的存在,他整个体系看不到这个问题。但是这次全球的发展,我觉得很说明这个学派是如何脱离实际的。再一个,过分相信相比的作用,根源就是所谓“货币方程式”,我认为这个“货币方程式”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第一,这里面看不到金融活动的作用,因为它太古老了。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货币周转速度不变的假设也不成立,弗里德曼讲的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货币现象,我认为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可以看日本二十年的历史,做量化宽松政策是日本开始的,日本已经做了十几年了,到今天,日本永远痛苦的不是物价上升而是物价下降。
2010-10-25 11:00:49
任若恩:
从美国来看,我们知道,从2008年开始,美国和欧洲都使用了量化宽松政策,当时全球所有人第一反应就是全球要通胀,因为影响太大了,它的根源就是相信了当年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市场的观点,大萧条的问题就是由于中央银行错了,中央银行让货币供应量崩溃,现在美联储的Bernanke后来的研究,实际是加深了这个结论,认为美国大萧条的问题是货币量问题。但是现在Bernanke自己亲身在灌水,灌到今天他还没有能支持他自己当年的研究结论。所以我想,美国今天可能更担心的是出现通缩而不是通胀。这都证明我们长期形成的概念可能需要反思。
2010-10-25 11:02:27
任若恩:
我最后再说一个看法,我觉得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有相当的局限性,大概两个月前,NBRA曾经公布结论,认为美国已经走出了衰退,他认为上一次的衰退只持续了18个月。他所依据的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这都是他的报告中的使用的指标,这些指标的本质都是流量指标。但是可以看到,2007年美国和欧洲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所有这些流量指标都没有告诉你危机是要爆发的,所以这实际上说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是有局限的。我感觉,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些存量的指标,包括金融机构的存量指标,包括宏观资产负债方面的存量指标,这样我们可以有机会更早地看到金融部门中的问题。
谢谢。
2010-10-25 11:03:57
谢寿光:
谢谢任教授的精彩发言。下面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陈少峰副院长演讲,大家欢迎。
2010-10-25 11:05:15
陈少峰:
我发言的题目是,我们怎样把文化软实力跟国家竞争力放在一起来思考。咱们的竞争力报告中涉及到一部分文化竞争力的部分,我们现在思考文化软实力的时候,主要是从两个角度,一是文化本身内在的素质和它产生的吸引力,一方面,这种素质以及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如何通过某种方法和智慧去体现为一种软实力,这个软实力可能不好用指标来衡量的部分特别多,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现在不好发表一个直接的评论,我只是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我们关注哪些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
2010-10-25 11:05:53
陈少峰:
第一,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或者软实力,首先他要能够被认知或者被理解。这个认知或者被理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准确性,二是全面性,三是重点。当然这个重点是你自己期望的重点被理解。但是我们现在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想让人家理解的东西,人家偏偏不来理解,这说明存在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国外对我们关注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去了解别人的需求,也没有了解我们怎么样把我们国家想推介的某种重点要素做一个推广。这是第一个角度,叫客观或者静态层面的认知或者理解。
2010-10-25 11:07:21
陈少峰:
第二,本质性的表达和被理解。现在国外的媒体上都有一个非常焦虑的东西,就是中国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他们看不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既看不得我们发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他自己也很焦虑,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和我们形成有效的对接。我们谈的话语系统跟国外所谓的核心价值或者意识形态根本就不对接,我们讲我们的制度,但是人家都在讲价值的问题,比如道德、宗教、人权等等。我们谈形式东西比较多,谈实质的东西比较少。所以我看到国外很多对中国的评论当中,就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价值观,或者意识形态的缺失。而实际上,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提出自己的价值观,跟我们进行对接,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很困惑。另外一个问题,很关注我们的大国崛起或者我们的实力,但是这种实力都是硬实力,硬实力要转化为软实力的话,就要表现在我们在人类当中的责任和地位,我们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怎么样跟我们的地位相关联。
2010-10-25 11:08:06
陈少峰:
这个评价很重要,我们大家都知道,包括在联合国出会,在很多地方,我们都表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缺钱不承担责任,竞争力表现在哪里?我们的实力表现在哪里?就算我们不出钱、不出力,责任应该怎么样体现?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由过去的一种惯性,我们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是这种惯性是不行的,现在主导世界舆论的是发达国家,我们虽然代表了很多发展中国家,根本就形不成我们在国际上所表达的国际责任被理解。你的特色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现在最主要的特色都是讲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我们当代文化没有特色,也没有传播,我们传播的都是过去的特色。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正在越来越丰富地在世界上流动,但是在当代在世界当中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和内涵,缺乏一种表达的机会和整体化的表达。所以,很重要的是本质性的表述,对我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的表述,然后这种表述是不是被人理解,换句话说,我们的亮点是什么,这个亮点别人有没有看得见,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我们国家来讲是特别特别的重要,另外我们可以没有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但是如果中国的核心价值被人家认可的话,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我们现在有很多核心价值没被认可,比如我们关注公平,我们现在解决温饱问题,我们追求法治,其实我们可以形成一套核心价值,但是我们现在的核心价值被我们某些比较形式化的话语全部掩盖掉了,这是我们目前碰到的一个非常艰巨的对外交流的对接的问题。
2010-10-25 11:09:05
陈少峰:
第三,基础要素和吸引力。竞争力报告中涉及到了,比如说我们的语言能不能作为最重要的官方语言,或者说外语,我们教育的普及程度、公民的素质、历史文化遗产等等,但是我们这里面更强调了包括文化主体的行为评价。我们今天的行为评价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造假比较多,这种行为评价会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行为评价是基础的部分。换句话说,人们诚实不诚实,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生冲突的情况。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吸引力是相对国外而言的,我们是关注对哪些人有吸引力,我们关注的吸引力包括未成年人,因为我们要影响他,我们要关注的是时尚的人,引领潮流的很多时尚的人,我们关注艺术家,我们关注精英学者,我们关注评论人,我们关注媒体的权威人士,对外的吸引力,我们现在就知道了,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不对应。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知道中国的电影,现在基本上都是成年人看的电影,李安的电影在中国票房非常好,在美国根本就进不了电影院,我们的电影对未成年人来讲毫无吸引力可言。我们知道,好莱坞的电影市场,就是家长带着小孩去看的,未成年人很多,但是我们现在的电影进不去。换句话说,转过来看中国看电影的,80%的票房是18岁到28岁之间的人群,当然这里面,我们还要从他是属于什么样的电影来做结论。文化上,影响对象和吸引力是不对称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010-10-25 11:10:34
陈少峰:
第四,文化的安全。我们现在认为,文化的安全有几个问题,一是谁来影响青少年,如果我们青少年的文化被人家影响的强度很深,我们国家就不安全,因为对成年人来讲,不存在着影响的深度问题,对未成年人来讲存在一个非常大的深度。二是吸引参与活动,我们完全可以用旅游出口作为一个指标,特别是会展和现代的文化旅游活动为目标的衡量。三是文化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数量当中可以分为内容产品和制造业的产品这两部分,我们看看国家文化制造业的数量非常大,我们的贸易顺差很大,在文化制造业,但是内容上面存在着逆差。所以这里面有一个指标的难度问题。总体来讲,我们的文化是顺差的,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逆差,越重要逆差越大,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比如中国在畅销书上是严重逆差,我们没有一本畅销书,品牌上面是严重的逆差。越重要,我们逆差的比重越大,这是很大的不对称。这是一个直接竞争力的思考。
2010-10-25 11:14:40
陈少峰:
第五,美誉度的思考。人家对我们文化的理解,文化和艺术的含量到底多不多。比如大家吃你一顿饭,对你的文化有多少了解,和听你一首歌的差别就很大,听你一首歌和讲中国人现在人人都在关心人权这个差别就很大,要输出的内容越贴近核心的价值观领域,文化含量就越高;艺术创新的部分越多,含量就越高;历史继承的部分比重越大,文化艺术含量就越浅。都是这样的道理。我们现在都是以古代的为主,近代的比较少,当代的就更少了。还有他对你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另外是国家形象。这是美誉度方面的思考。当然,国家形象还是综合了一种形象的过程。我们国家的品牌,指标上能用知名度来度量,但是这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知道,臭名昭著的国家可能也会知名度极高。
2010-10-25 11:16:34
陈少峰:
第六,传媒的话语权。我们知道,只有传播文化的,才能形成一种影响力,现在这种传播包含着覆盖,包含着传媒的权威性、传媒的内容和你在传媒当中的内容到底是出去还是进来,这就是出口的问题。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我解释一下,一是内容的地位。现在国家正在全力进行全球传媒覆盖,包括我们有一些媒体、企业收获了境外一些电视台等等,我们传媒覆盖目前好象问题不大,或者没有存在很大的障碍,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权威性。
2010-10-25 11:20:14
陈少峰:
第七,我们在传播和新闻系统当中所占的地位。这个地位是指全世界的传媒当中我们所占的地位。这个地位可以分为正面和负面的,还有正向和逆向。所谓正面和负面就是内容的评价,所谓正向和逆向就是你输出多少、输进来多少,本来世博会是上大家了解中国,结果变成我们去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世博会有可能出现这种输入、输出的不平衡。还有就是企业,企业给我们国家带来多大新闻的影响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我们就知道了。如果我们国家有一个企业人人排队买他的产品,跟我们国家去造一个“毒牛奶”事件,我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我看一万亿美金打不回来形象,一万亿美金打不回一个毒牛奶在全世界造成的传播负面素材,以及对人们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我们还要看国际标准,国际掌握话语权的人,特点怎么样看待某些事情。还有,我们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新闻媒体当中所出现的形象,这方面总体上来讲,是往偏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国被人家看成经济动物,而我们企业又不诚信。所以我们国家经济在硬实力上面的影响比较大,软实力带来的影响,负面的比较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悖谬,这个是有问题的。因为按道理来讲,像苹果公司,经济的强大和文化的软实力的传播正好是对应的正向关系,包括很多连锁经营的企业也是这样的,包括奢侈品的企业,所以这里面存在着经济和文化软实力之间的不匹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
2010-10-25 11:23:11
陈少峰:
第八,品牌。涉及到一系列的品牌,包括明星、国家、社会、企业、城市。品牌一系列,这是一个导向,首先我们要有知名度,其次要有美誉度。品牌是一个指标,可能有人对国家形象印象不好,但是他可能对某个城市、某个明星或者某个方面会比较好,所以不要把所有品牌都纳入到一个国家的概念里面,所有品牌应该区分开来,它表示一种文化的形象。
2010-10-25 11:25:12
陈少峰:
第九,文化产业的竞争,包括文化传媒企业和文化产品的。这里面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现在的文化传播很多都是靠 文化产品,或者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搞并购,文化产品的出口,比如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这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电影的角度,印度的电影产业比我们大不少,但是它的影响也不是特别大,为什么?因为它还是缺乏传媒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是很内敛的,这是很明显的现象。我们知道,好多人喜欢日本的动画,这也是动画产品的吸引。
2010-10-25 11:26:21
陈少峰:
第十,我们关注一种可持续的竞争力。我们所讲的最重要的部分,对我们行为主体来讲,最重要的部分,以及我们心目当中希望受众传播当中最重要的本质性的要素能够得到持续的改进,我们不担心现在的问题,我们只担心我们的形象有没有持续的改进,我们的品牌有没有改进,我们的内容出口比重有没有提高,我们各个方面的可持续的,是不是他走向了可持续的路,这是我们关注的一些问题。软实力关注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些东西不好量化,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样对竞争力报告提出一些建议。但是我有一个建议,是不是把范围稍微扩宽一点,我们目前指标的权重和数量,感觉偏弱一点点,这是我整体的印象。谢谢大家。
2010-10-25 11:28:26
谢寿光:
非常感谢陈少峰教授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院科研处刘艳良处长演讲,大家欢迎。
2010-10-25 11:29:30
刘艳良:
非常高性能参加这个发布会。因为我们对倪鹏飞博士的,《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的蓝皮书是非常熟悉,从第一本开始,我们就非常关注,而且现在我们人科院的研究报告引用的数据里面,都认为这个皮书的数据非常权威。今天我看到《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可以说给了我们新的期待,今后我们可以继续关注,而且引用这个数据。
2010-10-25 11:29:58
刘艳良:
今天结合国家竞争力,其实我对国家竞争力并没有特别多的发言权,结合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谈一下关于提升人才竞争力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现在世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前三十年可以说重在经济发展,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人才是下一个三十年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感觉从现在改革重心的转型有这样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从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人才的发展,从投资优先到人才优先。另外从经济特区的发展到人才特区,大家都非常关注说深圳特区的发展在前三十年的改革当中,可以说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后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当中,我们将会看到人才特区的的重大影响力。所以,围绕提升人才竞争力,我讲三个方面,一是人才是实现人才强国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人才是中国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三是落实人才发展指标来提升人才竞争力。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简要地说一下这个观念。
2010-10-25 11:31:04
刘艳良:
为什么说人才是实现人才强国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结合今年6月6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规划纲要里提出来了,到2020年,我们要确立国家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制定了发展的战略。发展战略里面提出来了总体的目标,到2020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来确立国家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这个总体的发展目标实际上是两步走,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阶段是到2020年,我们国家争取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的行列;第二个阶段是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人才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关于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也有不同的提法。最早2003年的时候提的是人才资源强国,2006年的时候提出来人力资本强国,到2007年的时候提到人力资源强国,现在我们提的总体目标是人才资源强国。
2010-10-25 11:32:20
刘艳良:
提出这样的总体目标,实际上也是结合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到205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的《人才规划纲要》就是为实现国家的这个总体目标来服务的。所以我想,通过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可以看到,人才在今后的国家发展中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这个规划里也提出来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我们要建立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在纲要里面提到了六支队伍。从人才发展来说,如果说从我们国家的人才建设来讲,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我们并不是一个人才强国。上世纪后半段,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才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强的。比如当年美国提出来留学制度之后,我们改革开放近三年来,很多拔尖的学生都被吸引到了美国,我们在后三十年当中,在后面国家的发展当中,能不能把这些人才都吸引回来,这也是我们规划当中提到的面向国际、国内两类人才的目标。
2010-10-25 11:34:41
刘艳良:
讲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才在改革开放当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我们的神舟飞船、嫦娥探月、杂交水稻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际对我们的评价是,中国是制造大国,我们怎么样把产业链当中的核心竞争里从人口转向人才,只有通过发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实现我们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所以,可以说,人才是生产要素当中最活跃的因素,国家有人口没有人才,不能算是实力强国。经济有发展没有人才,也不算是科学的经济,而且作为一个民族,如果有人才,但是缺乏创新力、创造力,也不可能是一个强大的进步。所以,我刚才提到人才竞争力应该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关键。
2010-10-25 11:35:46
刘艳良:
第二个内容,我想提一个观点,人才是中国转型发展的驱动力。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我们现在的社会转型当中,有八个方面转型的趋势。在昨天刚刚结束的首次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面,有很多专家发表了很多的真知灼见。在这个会上,很多专家提出了很好的观点,来归纳在转型当中的趋势。主要有八个方面:
2010-10-25 11:37:18
刘艳良:
一是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型过程。
二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我们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三是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的转型。前三十年特别是各地方政府发展过程当中,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的发展杠杆,来作为衡量一个地方政绩的主要指标,但是在今后发展过程当中,要向招才引智来转型。
四是从硬件建设到向软件建设转型。我们国家在三十年的发展当中,可以说各个地方的基础建设投资,变化是非常大的。我们也看到很多的标志性的建筑,但是对于投资于人,特别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这种软件建设的发展,今后还是要逐步加强。
2010-10-25 11:38:33
刘艳良:
五是我们经济发展模式由一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转向人才拉动型经济。
六是从资源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七是从只重视经济科技创新到社会创新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型。就是我们过去可能对于自然经济,对于科学发展非常重视,但是,特别是昨天发展论坛里中央领导也提出来,我们要加强对人才理论创新的研究,我们要构建中国自己的人才发展理论体系。在会上有教授提出来,我们发展人才学科,人才学科在现在的学科建设当中没有什么地位,三级里面的一个子目录,我们怎么样发展?当时也有领导提出来,我们要构建学科建设。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对社会学科领域创新并重的发展模式。
八是现在中央领导非常关注的,从主要面向国内人才资源发展转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并重。比如中央最近提出来的“千人计划”,可以说就是实际的落实。从这八个方面的转型趋势可以看到,人才将会是后三十年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的驱动力。
2010-10-25 11:39:30
刘艳良:
第三个内容,简要说一下落实人才发展指标,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人才竞争力。在我们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里面,非常具体明确地提出来了六个人才发展的指标:人才资源总量和每万名劳动力当中研发人员的数量、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还有人才的贡献率。
这六个指标可以说非常高度概括地提出来了,我们在今后的人才发展当中具体发展的一些重点。在这里面特别要提到的,我们的人才贡献率。这六大指标里面实际上是有一种因果关系的,从数量、质量、投入、效能进行指标的组合,这六个指标之间、组合之间,可以说具有一种因果的关系。前个指标体现了因,比如说人才的总量,人才的投入。但是最后一个指标,人才贡献率,体现的是果,就是说对人才贡献率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人才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核心指标,也是引导我们发展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通过人才贡献率的指标也可以反映出来,在人才规划纲要里面提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以用为本。人才只有使用,只有在用的过程当中,才能体现它的贡献,体现它的价值,体现竞争力。
所以,这三个方面,简要谈一下人才竞争力对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关键,人才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国家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我们通过落实规划纲要里提到的六大指标,来贯彻和落实我们的人才核心竞争力。
2010-10-25 11:40:34
谢寿光:
下面有请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教授演讲,题目是地方政府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
2010-10-25 11:42:48
肖鸣政:
国家竞争力非常重要,在我们和平崛起的今天,十分有意义。但是我想,研究国家竞争力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怎么来提升我们国家的竞争力。
2010-10-25 11:43:37
肖鸣政:
提升国家竞争力里面,人才是一个关键。政府管理是关键的关键,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集权制的国家来讲,政府的管理能力应该说是决定我们中国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
所以,政府的管理能力里面,我觉得核心又是在于我们的引导人才。影响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经济区域发展水平对一个国家来讲,是空间上的一个面,政府是其中一个点,通过一个点推动一个面,这是两个关键因素。所以下面我重点讲一讲竞争力的研究与区域人才竞争指标研究的难点。
2010-10-25 11:44:13
肖鸣政:
关于竞争力这个概念,我们国家竞争力里面涉及到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涉及到竞争力,还有其他方面。竞争力,应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实力,一个是潜力,还有一个是能力。实力实际上就是一些统计、指标,实实在在的,潜力是未来的,能力是内在的。所以,竞争力的指标,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另一方面,还有优势。优势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比较优势,我们国与国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比较优势。二是独特优势,尤其是核心竞争力,是它的独特优势。三是潜在优势,潜在优势是竞争力的未来形态,比较优势是现实形态,独特优势是核心点的形态。所以,竞争力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2010-10-25 11:45:03
肖鸣政:
基于这三个,指标体系的结构,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我们以区域人才竞争力为例,目前国内做这个研究的应该说也不少,但是我们在中长期规划里面,包括人科院这一块,做了一些探讨。这在一块来讲,静态的指标,主要从结构上,目前涉及到总量指标、结构指标、环境指标、比例指标、流动指标、效能指标,还有贡献率指标。从动态的角度里讲,目前是人才的保持、人才的发展。所以结构主要是静态和动态。
2010-10-25 11:45:44
肖鸣政:
第二个问题,竞争力指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竞争力指标研究思路与方法目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无论是国家竞争力还是人才竞争力。一个是内在的分析,一个是外在的分析。内在的分析,体现在纵向结构的分析和横向结构的分析。纵向结构的分析,主要是在历史的层面,从过程的层面来比较,其中的方法,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目前主要体现在文献研究,也就是说看看别人在这一块,包括倪博士的报告里,主要是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目前有什么指标,这实际上是基于文献。还有一个,是头脑风暴,请一些专家,这些都是定性的。定量的,目前主要涉及到“聘职统计”、据理分析,从这些角度来讲,到底这些指标包括哪些方面。外延分析主要体现在相关分析,我们的竞争力,它与我们国家的核心,包括军事、经济、社会这些相关性,主要是产出,这两方面也是一个定性,这里面有理论分析,有结构方式分析。
2010-10-25 11:46:29
肖鸣政:
相关研究里还有一个,就是标杆研究。一个是与产出相关的研究,一个是与标杆相关的信息。比如我们国家的竞争力,还有人才,经济这一块我们可以和G20国家进行相关分析,最后得出哪些是关键因素。这是我们竞争力指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010-10-25 11:47:29
肖鸣政:
第三个问题,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当中目前面临的几个难点问题。
目前人才概念的问题,到底什么是人才?统计学的概念、社会学概念、政治学概念、经济学概念是不一致的。比如我们以前讲学历为主,可能就把比尔盖茨给统计在外了,这就是研究竞争力指标的难点问题。
第二个是人才竞争力本身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这一块的内涵理解表现为主观性和不一致性。从国家或者城市竞争力里提取一些指标出来,要么凭头脑风暴,根据一些分析来设置。对于一些内在的,真正实质性的东西,还是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所以,指标在结构上有一级、二级、三级的不同,在数量上,有的有54个,有的是6个,有的是4个,有的是2个,所以这也是不一致的。
第三个是区域,区域人才来讲,到底是以什么为准?目前有国家、有省级的、有城市的,关于都市圈的,这也是不尽一致的。
第四个是指标选取,到底选取什么?这也是各个地方不一致。
第五是权重设置的问题。包括我们大学排名,同样的指标,不同的权重,得出的分数不一样。甚至,同样的权重,同样的指标,不同的人打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基础指标客观性怎么样,标志性怎么样,这是决定了我们最后得出结果的一个最根本性的东西。所以这些数据,到底我们以什么为主,客观的有限性和我们要揭示竞争力内涵的丰富性的矛盾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过程当中需要思考的。
2010-10-25 11:48:02
谢寿光:
最后一个演讲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何帆副所长,大家欢迎。
2010-10-25 11:51:09
何帆: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上午的会,倪鹏飞原来的研究,我们也是非常关注的,原来做城市竞争力的报告,可以说在国内外影响力都非常大。现在我们很高兴又看到,他又推出来国家竞争力的报告。书是今天刚拿到,匆匆忙忙翻阅了一下,从结构上、从结论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结论上,刚才杨圣明教授已经讲到了,这些结论都是非常站得住的。结构上,从方法论上我们看到,对原来已经有的研究,都作出了很多有革命性的创新。尤其是有中国学者推出来一份国家竞争力报告,这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中国在各个问题上的话语权。长期来看,我们是缺失这种话语权的,还是比较被动的。大家可能关注到,前一段香港有一家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在中国也算是做得不错,申请到美国,被SEC拒绝了,表面上理由,SEC有一套,实际上前一段大公信用评级机构刚刚推出一份对各个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报告,这个报告里对美国的信用评级对美国的那些信用评级机构给美国评的级相比是比较低的,这两个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这是很微妙的事情。可以看到,过去在这些领域里我们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一直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所以能够出一份由中国学者研究的国家竞争力的报告,本身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
2010-10-25 11:52:07
何帆:
就以后的研究,我想提一点个人的观点,供鹏飞参考。一是我同意刚才任若恩教授讲的,我们过去做国家竞争力报告,是假设这些结构都不变,我们可以用时间序列的数据,来看他们都出现了相对力量的变化,包括排名。但是如果突然出现巨大的外部冲突,像美国金融危机这样的冲击,对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包括他们相对的实力,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如何能够处理像金融危机这样重大的事件,可能在方法论上还要做进一步的影响。同时,在金融危机之后,给我们研究国家竞争力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得重视结构的变化。危机之后,包括原来国际生产的格局都不太一样了,过去国际收支的格局可能以后也不一样了,过去的甚至植根比较深的经济制度,比如金融监管的改革现在都如火如荼,对我们以后研究的时候,包括对变量的权重的选择,包括对这些变量相互之间会带来的影响,可能都要关注。
2010-10-25 11:54:05
何帆:
从中短期来看,如果判断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可能最主要的还是从宏观政策的角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现在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变化,欧洲国家和美国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政策,美国基本上还是凯恩斯的政策,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欧洲相对来说能够看得出来,有点像奥地利学派,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这些主要的欧洲国家都在进行财政的紧缩。从短期来看,对经济的刺激来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效果更加明显。但是如果时间更长一点来看,现在还不知道。所以这个还要进一步观察,最后到底哪一种政策可能更有效,还要再看。但是,刚刚任教授也讲到,金融危机后面还有一个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现在如此大规模地发行国债,美国现在的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95%,按照研究,因为按照概率分布,90%以上,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为了还旧债,不得不发新债,未来几年,我们做持续研究是需要关注的,这对世界经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010-10-25 11:54:54
何帆:
还有一个是科技的因素。现在能够明确地看到,全球经济现在并不是复苏,而只是反弹。全球经济从1990年到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将近二十年时间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九十年代出现的信息技术革命。但是现在看到,信息技术的革命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出现复苏,一定会出现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但是这个新的技术革命主导产业究竟在什么地方还不知道。尽管我们有很多潜在的候选人,包括新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工程,都有可能,但是究竟哪个是新的主导产业,不知道。所以各个国家现在也都在寻找新的战略制高点。我觉得,鹏飞作为我们研究小组的领导人,作为我们研究国家竞争力的中国首席权威,有必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我们自己的回答,这样的话会对我们研究的社会价值有更大的提升,我非常期望能够看到以后这个研究团队包括我们社科文献出版社能够继续推出更多更好的成果。谢谢。
2010-10-25 11:55:42
谢寿光:
感谢何帆副所长的精彩发言。下面请唐华东副司长做发言。
2010-10-25 11:56:55
唐华东:
非常感谢主持人,还有倪博士的邀请,参加这个新闻发布会。这个报告非常好,填补了我们国家竞争力研究的空白,我听了之后,非常有启发,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有很多收获。这个研究非常好,非常重要。我看了一下,国家竞争力研究应该说是非常复杂的课题,也比较困难,涉及的指标多,因素多,权重的确定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还有数据的问题,有这样几点期望,以后发布的时候,数据能提前一点,2009年的数据能不能出来。当然,数据的获得是比较困难的,我看到里面引用了一些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洛桑的数据,如果是我们自己发布的数据,可能更有品牌效应,更有自己的特色。还有,希望以后参事可以参与某些重要课题的研究,我们参事也对一些重大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比如说货币金融问题、人民币汇率,给国家领导人提供决策咨询。还有生态经济的研究,今天专家都提到了,都非常有建设意义,以后可以联合做一些课题研究,尤其是我们和社科院各个所进行联合研究,因为国务院参事是总理亲自聘任的,建议可以直接报到总理那边去,可以形成合力,把好的意见一起深入地研究,提出来,以国务院参事建议的名义,报给国家领导同志,对推动我们的研究成果有很大的帮助。
2010-10-25 11:58:04
唐华东:
还有一点感受,我们国家单项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具体,但是系统性研究、综合性研究,相对来讲是比较复杂的事情,也比较困难。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是非常难得的。从整体上看,我们国家系统研究还是缺乏的,单块促进还比较多,包括一些改革试点,包括一些地方的发展,都整体性的研究和战略部署,相对来讲薄弱,希望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系统的研究,把很多指标量化,最后综合数据,咱们国家处于什么位置。还牵扯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生态经济的研究,可以牵扯到很多问题,经济学、生态学等等,怎么样开展研究,怎么更科学、更准确,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对我们各方面的进步都有帮助。
2010-10-25 11:59:22
谢寿光:
感谢唐司长。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裴长洪作论坛的总结性演讲。
2010-10-25 12:00:28
高培勇:
从财贸所角度讲,我们荆林波所长在前面致辞当中肯定都已经说过了,我的任务就是表个态,因为大家知道,财贸所的班子最近做了调整。我想说的是,我本人和财贸所将一如既往地高度支持城市经济与房地产研究室的工作,并且对他们所一直坚持做的城市竞争力研究和今天刚刚开创的国家竞争力的研究给予全力支持。我本人对这两项研究没有太多的积淀,从我的感觉上,从我自己专业角度来讲,我认为这两项研究的意义都很重大。
2010-10-25 12:01:04
高培勇:
中国社科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我们负有引领中国城市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重任,所以我的理解,不管是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还是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它的主要目的其实并不在于评价,表面上我们作出的这样一种研究成果都是给中国城市排排名,给整个世界国家竞争力排排名,表面上是做这项工作,其实排名在评价的指标设计过程当中,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我们要向社会表明,我们所希望的中国的城市应该向何处发展,我们希望的中国国家竞争力应当向何处进一步提升,它的方向究竟在哪里,我想它的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总结过去,总结过去的目的是在于引领未来。我们想说,通过这一系列的包括这两个竞争力报告在内的一系列财贸所的皮书的发布,要担负起引领中国财经科学发展方向,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重任。也借这个机会,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我们财贸所工作的支持。
2010-10-25 12:02:04
谢寿光:
感谢高培勇所长,尤其最后提到的,整个皮书系列,财贸所承担的是最多的,我们希望把每一本皮书的出版都当作一项研究成果,让媒体和广大使用者分享的知识盛宴或者叫内容大餐。
今天我作为主持人,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两个阶段都是我主持的,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这个阶段的论坛和国家竞争力报告的发布会结束。 (完)
[责任编辑:莫莫]
【相关链接】关于 社科院 发布会 国家竞争力报告 2010 的新闻
- 社科院李扬:去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首次为负 这很危险 (2018-04-12)
- 社科院研究员:我国需要全方位减税 (2018-04-04)
- 社科院:预计一线城市房价短期仍将延续当前跌势 (2018-03-02)
- 社科院:一线城市调控政策放松概率极小 (2018-01-30)
- 社科院:北京单套房价中位数全国第一 达400万元/套 (2018-01-29)
- 社科院养老金报告:2022年不到2个缴费者养1个退休者 (2018-01-05)
- 中纪委驻社科院纪检副组长高波:反腐应当保持定力 (2018-01-02)
- 社科院:一线城市房价全面停涨 北京上海继续下跌 (2017-12-25)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