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1)
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
来源: 中国网 2010-10-08 17:15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定于2010年10月6日上午9点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黄龙饭店举行
中国网: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现在开始。开幕仪式由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先生主持。
2010-10-06 09:00:50
黄坤明: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员长、赵洪祝书记、韩正市长、吕祖善省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坛现在开幕。首先我介绍一下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2010-10-06 09:06:32
黄坤明:
出席本次论坛的中国国家领导人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先生。主办方领导和嘉宾有: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先生;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先生;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人居署执行副主任英格·克莱弗比女士。
2010-10-06 09:07:12
黄坤明:
出席本次论坛的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领导有: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先生;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先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先生;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邵占维先生。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以及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官员、国际组织、世界排名前二十名的宜居城市的代表;上海、杭州友好城市代表以及世界城市规划建设的学术界、企业界的代表等等。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0-10-06 09:12:51
黄坤明:
宜居,是一座城市的首要功能。建设和谐城市,创造宜居生活,是城市的不懈追求。本次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世人对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次论坛以“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为主题,将举办一个全体大会、七个分论坛和一个总结大会。就区域协同和城乡和谐、和谐城市与支撑系统、建成环境与宜居生活等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共商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的策略
我们相信,本次论坛一定能够为全球城市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的财富,也必将极大地推动杭州和谐城市、宜居生活的建设。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先生致辞!
2010-10-06 09:13:57
路甬祥: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丹桂飘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赋予了古老而美丽的杭州以现代意义的新的诠释,借此机会我谨向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衷心祝愿杭州以及中国所有的城市的未来,更加美好!
2010-10-06 09:15:04
路甬祥: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晶,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踊跃交融、碰撞传播、弘扬的大舞台,是新知识、新技术扩散和应用,新产业、新发展方式踊跃发展的集聚之地。近现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和高度的城市化。21世纪,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现代化进程,将为全球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动力。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08年,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中国的城镇化率也已经达到了46.6%,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标志。
2010-10-06 09:22:30
路甬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现了人类对于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上海世博会为世界城市多元文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展现了和谐城市和宜居生活的未来城市多彩多姿的范本。人与自然,创新与传统,科技与人文,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包容,发展进化,呈现出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图景。
人类曾经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即将迈入经济文明的时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资本、技术、知识、信息和人才加速跨国流动和优化配置,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快速兴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并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2010-10-06 09:22:58
路甬祥:
同时,全球也共同面临着能源、资源价格攀升、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人口健康、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严重自然灾害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世界和平、区域稳定、国家和公共安全面临着新的威胁,都对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新的大调整和大变革。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复苏,将加速这一调整变革的进程。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自然生态多样,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蔚为壮观的国家。
2010-10-06 09:23:19
路甬祥:
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的综合实力空前提升,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资源、生态环境的代价。城乡两元化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频发,自主创新能力和城乡规划发展的科学水平亟待提高,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2010-10-06 09:23:54
路甬祥: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曾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符合国情,具有民族和区域的特色,走一条创新驱动、绿色智能、平安和谐、布局合理、繁荣宜居而有特色的城镇科学文明发展之路。这是科学发展的战略,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和谐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愿望,也将成为拉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0-10-06 09:24:11
路甬祥:
绿色就是要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实现节能减排、能源资源节约、可再生循环利用,保护和恢复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绿色城镇,就要发展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制造、绿色农业、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城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法律政策与制度创新,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促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建设高效节能、绿色低碳、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促进制造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统筹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服务,全面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推广垃圾分类和城镇废弃物清洁处理以及可再生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2010-10-06 09:24:55
路甬祥:
智能化是经济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智能城镇就是要运用网格化的传感网络技术、数据共享利用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构建具有创新管理、适应和发展进化能力的智能城市综合体系,最大限度地将城市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社会、经济金融等综合信息,以数字形式收集整合、利用服务,提高城市建设、运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为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平台、技术和知识的支持。
2010-10-06 09:25:25
路甬祥:
建设智能城镇,消除数字鸿沟,提高社会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的互联互通,信息的智能利用协同工作,大力发展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物联网、广播通信网等,实现多网的融合,推进新型的网格数据库和云计算服务等,建设集成整合、高效配置的信息网络、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
通过新兴的智能信息平台为城镇居民提供普惠的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市政服务等智能化的社会公共服务。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基于信息网络和知识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防范技术,建设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交通安全、信息与网络安全、食品与生命安全等的检测、预防、预警一体的社会安全保障应急处理体系。
2010-10-06 09:25:43
路甬祥:
总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大力推进绿色智能城镇化的进程,健全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严肃而认真地执行城镇规划,节能环保、卫生保健、食品和公共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引导城镇的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管理理念体制和服务,引领促进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协力推进城乡一体的绿色智能协调可持续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推广应用,为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培育绿色智能的创业创新人才,为创新发展、绿色智能发展、科学和谐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弘扬发展先进文化,形成崇尚创新发展、绿色智能发展、科学和谐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社会舆论与氛围。
2010-10-06 09:26:11
路甬祥:
同志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携手努力,依靠科技创新,走建设绿色智能、平安和谐、布局合理、繁荣宜居而有特色的城镇化文明发展之路,加快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愿景,为中国的现代化,也为人类文明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最后我再次祝愿上海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杭州、上海以及所有城市的未来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2010-10-06 09:26:38
黄坤明:
感谢路甬祥副委员长的致辞。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先生致辞!
2010-10-06 09:27:03
姜伟新: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员长,尊敬的英格·比约克女士,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论坛在金秋送爽的时节,在丹桂飘香的杭州开幕了。我谨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来自国内外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0-10-06 09:27:19
姜伟新: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超过50%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日益成为人类主要的生活家园。今后数十年,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然是主要的发展趋势。如何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话题。相信本次论坛会对建设和谐城市、创造宜居生活,在理论与实践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10-06 09:27:43
姜伟新: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实现和谐的城市发展和宜居的城市生活,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愿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注重协调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市和谐与人民宜居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010-10-06 09:28:22
姜伟新:
今后一定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勇敢直面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有关部门、各个城市,将继续统筹城乡规划,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城市交通和地下空间管理,完善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生活。加强房地产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进住房设计,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防灾能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完善文化设施、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总之,我们将努力发展和谐城市,创造宜居生活,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2010-10-06 09:28:33
姜伟新:
女士们、先生们,中外城市的发展经验,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我们愿意继续加强与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努力,为创造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再次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0-10-06 09:28:58
黄坤明:
感谢姜伟新部长的致辞。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人居署代理执行副署长英格·克莱弗比女士致辞!
2010-10-06 09:29:17
英格·克莱弗比:
尊敬的路甬祥先生、姜伟新部长、赵洪祝先生、洛塞泰斯先生、韩正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在今天代表联合国人居署发言。这个机构是联合国建成环境的机构。今天的主题真是选得非常合适,在这之前,我想表达我衷心的感谢,感谢组委会提供的非常精心的准备,和我们不仅在上海,还有在杭州受到的热情接待。
2010-10-06 09:32:46
英格·克莱弗比:
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人居署所在2008年主办的世界城市论坛第四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和谐城市化。这是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启发,因为中国的古代哲学强调的是适度和平衡。联合国人居署也把和谐城市作为自己的城市工作的一个主要框架,我们希望能够把中国的知识传播到其他的地方。
的确,时间非常的重要。联合国人居署所预测的,在这个世纪末,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措施,全世界将会有15亿人生活在贫民窟或者说是不达标的生活环境中。亚洲将会有8亿这样的人,这个数字比整个的欧洲现在的人口都要大,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2010-10-06 09:35:13
英格·克莱弗比:
在两代人之后,我们看到2/3的全世界人口将生活在城镇当中,但是今天有那么多的人,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这是对和谐非常大的威胁。
另外一个威胁就是气候变化。全球的气候变化,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星球最迫切的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我们发展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一切都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发生,我们的规划、消费能源的方式,对于逆转气候变化和它的影响,至关重要。
2010-10-06 09:36:13
英格·克莱弗比:
我们看到,在城市和附属城市区,我们消耗的75%的能源,80%的废物,60%的温室气体都是从这里排出的。的确,我们城市中最贫穷的人,他们受到自然灾害最大的影响,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对他们来说,气候已经失控,而且他们对这一切无法理解。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更好的城市、更聪明的城市、更智能化的城市。
很多人都已经去过了激动人心的上海世博会,我两天之前也去了,我们看到城市最佳实践区和其他的场馆,都告诉我们可以走向何处。世博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告诉我们怎么创造更好的城市未来:未来大家都有归属感,有很好的住房,有水电的供应,在社区当中,在白天晚上,妇女走在街上都不用害怕。
2010-10-06 09:36:36
英格·克莱弗比:
其实我们已经有足够科学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这样的问题。在杭州,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好的范例。很容易看到这个城市有多么的宜居,只要你到西湖走一走。我昨天晚上就去了西湖,在杭州的大路上走着,你能够看到到处都是绿化。在2001年,杭州市赢得了联合国的人居奖,因为他们通过大规模的住房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幅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其实这个人居奖是联合国人居署最高的奖项,这个奖是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一颁出的,这也是联合国的人居日。我刚刚从上海的颁奖仪式过来,在这里我们祝贺中国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博局和杭州市政府,你们很好地利用2010年的世界人居日安排了这个会议,祝贺你们,而且感谢你们。
2010-10-06 09:38:44
英格·克莱弗比:
我最后要说的是,只有我们对全世界的城市化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当然这需要我们大大改变我们的思路。在中国,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只有通过这样做,我们才能够达到现在还没有达到的和谐。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
2010-10-06 09:39:08
黄坤明:
感谢英格·克莱弗比女士的致辞。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先生致辞。
2010-10-06 09:39:29
吕祖善: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员长,尊敬的姜伟新部长、韩正市长,尊敬的英格·克莱弗比女士,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坛,这是浙江承办的第三个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论坛。首先我谨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2010-10-06 09:46:12
吕祖善:
“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本届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城市和谐生活的孜孜追求和美好愿景。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空间不足、环境质量下降、道路交通拥堵等现代的城市病。如何倡导宜居的城市生活,怎样建设和谐城市,已成为全球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2010-10-06 09:46:42
吕祖善: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和市场经济的先发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2009年全省人均GDP已经超过了6500美元,浙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57.9%,均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在做积极的探索。我们坚持走新型化的城市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摆在城市化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品质的提升,更加注重城市的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浙江人民的生活品质。
2010-10-06 09:47:00
吕祖善:
我们将以这次主题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我们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安居促乐业,以宜居促和谐,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借此机会诚挚地希望各位到浙江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谢谢大家!
2010-10-06 09:47:25
黄坤明:
感谢吕祖善省长的致辞。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文森特·冈萨雷斯·洛塞泰斯先生致辞!
2010-10-06 09:47:46
洛塞泰斯: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员长,尊敬的姜伟新部长,尊敬的吕祖善省长,尊敬的韩正市长,尊敬的英格·克莱弗比助理秘书长,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来到美丽的杭州参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后一场主题论坛。
这场论坛是一系列主题论坛的最后一个篇章,主题论坛确实在世博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在教育、合作和交流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这个支柱也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首先我也感谢和祝贺上海世博局,正是你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这项活动如此成功。
2010-10-06 09:48:00
洛塞泰斯:
你们汇集了八个重要国际组织和六个不同的主办城市倾力合作,邀请了国际领军人物一起探讨城市质量、城市生活的话题,包括文化、信息化、科技创新、环境、经济以及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那也就是社区。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场主题论坛,我们的主题是“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这样的主题与国际展览局尤其相关。这个主题不仅给我们机会回顾城市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面对现在都市社区所面对的挑战。这也正是我们世博会的精华所在。
2010-10-06 09:48:29
洛塞泰斯:
众所周知,世博会能够帮助我们产生非常重要的物质化足迹,通过创建新的区域推动城市化,能够支持长期和短期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转变城市商业、文化的整体构造。所有这些问题在前几场的论坛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世博会最有意义的。非物质遗产的一部分,也就是培育有辨别力和责任心的公民,对他们进行教育。
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是创造美好城市的基础。的确,只要有城市,只要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市民的支持,那我们就能够开展各式各样的工作。无论是项目的开展还是整个生活环境的创建,都离不开市民的支持。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市民认识到,提升生活品质、倡导和谐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2010-10-06 09:48:50
洛塞泰斯:
在我们这次的上海世博会之前和之中,我们举办了各式各样的论坛,我们在论坛中也谈到了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以及实践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包括有关科技信息的掌握,推进信息共享的社会实践,推进创新生活水平、创建低碳经济、创造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支持经济转型、缩小城乡差距、整合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支持城市及市民的特征。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重视这些目标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2010-10-06 09:49:12
洛塞泰斯:
当然,如果说要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城市,政策、服务、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是发展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市民以及市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实现更美好都市社区发展动力的燃料。世博会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让人们知道更多的方法,可以实现我们的人类进步。而且世博会的目标也就是帮助我们实现社区的和谐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当然和谐的社区也不是千篇一律,就像音乐,和谐都市也包括不同的意见、特征和速度。这也是一个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一个环境。
在这届世博会上,通过不同的展馆以及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各种展示,我们也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政策而构成的不同类型的城市。一个良好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让它的市民有一种归属感,让人们能够在面对挑战的时候齐心协力,共同发挥创新精神。
2010-10-06 09:49:24
洛塞泰斯:
与此同时,每一届世博会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区,每一届的世博会都是一个包容的,能够展示我们充满活力的社区,而且不断敦促我们探索、理解和分享不同的文化社会发展政策、空间和环境的类型。我们也相信,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也可以开展不同的教育的方式。而且我们也可以让每个城市,包括城市的领导和政府都能够参与其中。
我们也希望把我们的愿景真正具体的展示出来,我们也相信世博会能够在长远的角度影响市民对于人与人、人与空间以及人与社区之间的理解。我也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已经实现了这样的一个展示。
2010-10-06 09:49:39
洛塞泰斯: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但是我们也相信,通过我们各式各样的论坛,包括今天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坛,可以更好的激励我们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谐社区理念就是倡导包容、负责任的社区,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内涵。
在这里我再次感谢组织者,杭州市政府,联合国人居署,感谢你们的努力,并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2010-10-06 09:55:43
黄坤明:
感谢洛塞泰斯先生的致辞。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先生致辞。
2010-10-06 09:56:01
韩正: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员长,姜伟新部长,尊敬的赵洪祝书记、吕祖善省长,尊敬的洛塞泰斯秘书长、英格·克莱弗比助理秘书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我们相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探讨“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这一城市发展的主题。在这里,首先我代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和执委会,向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给予上海世博会大力支持的各有关国际组织、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区市,对所有为本次论坛作出贡献的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2010-10-06 09:56:14
韩正:
上海世博会共有六个主题论坛,今天举办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是六个主题论坛的最后一个论坛。这些主题论坛紧紧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汇集国内外有专业背景的精英人士,从各个领域深入探讨城市未来发展,继承了世博会的精神遗产,丰富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内涵。这六个论坛分别由长三角六个城市举办,体现了长三角兄弟城市共办世博、共享世博的协作精神,我对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10-06 09:56:44
韩正: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城市的繁荣和便利。与此同时,城市扩张也带来了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摩擦等诸多问题。应对这些挑战,建设生活更加美好的城市,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创造和谐城市、宜居家园,让蓝天白云常驻城市,让花园绿地布满街头,让全体居民居有所住,让交通畅通便捷,让人们在城市中更加幸福地生活,已经是全世界的共识。
2010-10-06 09:57:05
韩正:
世博会的各个展馆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世界各国城市精选报送的案例深入展示了人们营造宜居生活、建设和谐城市的不懈探索。我们相信本次论坛的交流探讨,一定会为我们破解城市化过程中诸多难题,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提供许多有益的经验、借鉴和认识、启迪。
最后衷心祝愿本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0-10-06 09:57:27
黄坤明:
衷心感谢韩正市长的致辞。女士们、先生们,开幕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0-10-06 09:57:39
中国网:
下面有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女士主持下面的全体大会。
2010-10-06 10:10:07
张泉灵:
各位尊敬的领导、尊贵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本次大会的支持。如何让全世界40人居住的城市变得更加的美好,的确是值得所有人付出热情的一个主题,这也是本届世博会召开的意义所在。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论坛,到了杭州之后已经进入了第六站,也是它的收官之作。今天接下来会有四位嘉宾从四个完全不同的方向阐释什么样的城市更适合人类居住,什么样的城市更加和谐这样一个主题。
2010-10-06 10:10:31
张泉灵:
事先我已经看过了他们的发言简介,非常的吸引人。他们谈到的很多的话题都是我们这几年苦苦思索却没有答案的领域。
首先邀请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列特建筑与规划学院规划学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彼得·霍尔爵士。他今天带给我们的主题真是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的城市有的非常有经济活力,非常具有创造力,但是却并不是公认的宜居城市。这两者的确是不可兼得的吗?有请霍尔爵士。
2010-10-06 10:10:55
彼得·霍尔:
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作为在这个环节的第一个演讲嘉宾,我也是非常荣幸能够作为第一个主讲人。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美丽的杭州和大家分享有关今天的主题。这里我也非常感谢组织方的热情招待,让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而且刚才的开幕仪式也是举办得非常成功,在这里我代表所有的嘉宾感谢组织方。
今天我要介绍的内容,也是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我想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的重要,不仅是对于我们中国的主办方很重要,对于其他的一些城市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城市发展过程当中都面临的这样一个问题。你可以看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创意城市和宜居城市,两者是相同的吗?
2010-10-06 10:11:23
彼得·霍尔:
在欧盟,我们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但是很多的内涵是相同的。在中文我知道你们是说“和谐”,在英语中我们更多的是说社会或者政治、经济的凝聚力。这两者也是有相似之处的。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希望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有这样的凝聚力,凝聚力和和谐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在这里我也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城市发展的历程,另外我也会和大家介绍一下最近的社会快速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最新的情形。我们也可以共同探讨一下,在城市或者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对一些市民可能造成破坏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创新发展的动力,来促进城市的发展。我们也共同探讨一下具体应该有哪些创新的推动。我们可以看到创新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让世人感到非常的惊讶。所以我们今天也会和大家介绍一下城市发展,特别是交通发展过程中的这样迅速。
2010-10-06 10:15:16
彼得·霍尔: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特别是昨天晚上,我来杭州的过程中,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动车组在上海和杭州之间的轨道交通。上海和杭州在三个星期之后也要开通高铁,对于我们整个社区的人的生活会造成一些影响。在欧洲我们也推崇这样的快速发展。
说到昨天世博会的参观体验,我在世博园区看到很多的最新的技术,比如说电瓶车,现在很多的电动车已经在世博园区可以看到了,我经常也看到这些电动车在每一站进行充电。我们看到很多新的科技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问题就是在于,我们的这些技术发展那么快,在快速的技术发展过程当中,如何使之和我们的社会很好地进行融合。所以我今天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因为大家都是非常关注社会和城市的发展。
2010-10-06 10:15:33
彼得·霍尔:
美国的一位学者讲到了全新的经济,应该取决于一个创新的团队,或者创新的一群人士。为什么会讲到创新呢?这位理查德,美国的作家,是住在旧金山的湾区。他做了一下对比,和德州的奥斯汀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到这些城市的发展,首先最重要的,它的硬件肯定需要相关的高速公路,包括交通设施,包括机场,包括娱乐场所。这也是意味着整个环境非常的重要。这个环境不仅限于硬件的环境,还包括软环境。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环境必须要非常的开放、非常的自由,这样的话每个人在这个氛围中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质量。
什么样的城市可以促进创造性,真正是宜居的城市?我们对城市的宜居性做过不同的研究。很多人都可以认出这个表,每两年测量一次城市的宜居性。温哥华排名是第一,然后是墨尔本、维也纳、帕斯、多伦多等等。我不会再讲另外一边,最糟的城市,这些例子没有什么和谐的发展。
2010-10-06 10:16:35
彼得·霍尔:
有趣的一点是,大家去看最高的城市,温哥华,有非常漂亮的建筑、美丽的水景,非常好的城市环境。你马上能够感受到的就是,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城市,但是它和创意有多大的关系?有一些事实好像非常明显,排名最前面的这些城市中,它们集中在比较少的国家当中。主要看到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特别是中欧,瑞士和奥地利这样的国家。大多数的城市有很多的水,在杭州我们也看到有美丽的水景——西湖。
我要提到的问题是,这些是不是一定是全世界最有创意的地方?其实我觉得这些城市往往被大家问,是不是这些城市非常的有创意。可以看到日本的研究也有一些有趣的数字,进一步的诠释了宜居性的概念,比以前的研究更进了一步。他们提出一个创造性的概念和宜居性的概念,列举了一系列的指数。不同的城市来的人,他们首先并不去评级,而是首先要回答一些关于相关因素的问题。通过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这个城市的宜居性创意。
2010-10-06 10:17:16
彼得·霍尔:
在华盛顿,下个星期就要公布这些新的综合指数,我这里举一下过去几次的结果,衡量宜居性采取了不同的因素,是一个综合的测量方法。他们结合了方方面面的因素,非常不同的因素,而且相互之间并不是可比的。我们看一下宜居性的测量,是囊括了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到最后他们就会对这些城市竞争力做一个对比。大家可以看一下,最底下列出了不同的测量时间。
2010-10-06 10:17:46
彼得·霍尔:
如果大家仔细看这张表,你能够看到不同的城市,他们在七个不同的指标方面,其实每个城市排名都不一样。我们看一下中国的城市,这里不仅仅包括还有新加坡这样的国家。用颜色标出的这些城市在这个表当中,处于七个不同的指标方面,它们的排名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城市经济活力非常强,有一些城市的创意指标得分非常高。我觉得这个综合测量的方法比较客观。
2010-10-06 10:18:06
彼得·霍尔:
除了这种属性的测量,有一些具体数字的测量,他们也采访了这些城市的人民,各行各业的人民。比较有趣的是,有一个所谓参与者测量的这样一个指标,每个城市的得分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个参与者的不同,表现也是不一样。看到第三栏,是艺术家。对于艺术家来说,上海的得分很高,北京和香港是处于比较低的得分。如果把这个测量和其他的一些经济指标进行对比的话,可以看到很难让一个城市在所有这五个指标方面都得到非常高的得分。
我们还有功能性的测量方法,有一些亚洲城市,包括上海,还有包括香港,以及新加坡。你可以再次注意到,其实一个城市和另外一个城市,它们的得分情况非常不一样。有一些在经济方面得分很高,有一些在宜居方面得分很高。
这一点非常有意义,根据这个测量方法,香港和首尔看上去在宜居的指数上得分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在经济发展这个指标方面得分很高,重点就在于很难让一个城市,在每一种的指标上都得分很高。
2010-10-06 10:21:31
彼得·霍尔:
同样的,通过参与者的指标测量,各个城市表现也不一样。对于艺术家,东京的得分比较高,其他的城市得分就没有那么高了。把它和左边的指标进行对比,这就是代表经济方面的从业人士的平分,所有的这些城市得分都很高。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些城市对于经理人的环境很好,对艺术家的环境却不怎么好。
现在我不再讲这些测量,看一下我们的城市在经济方面创意方面走向何处。我非常喜欢这张图片,这是我12年前出版的一本书中的。这是年轻的比尔·盖茨和他的合作人在西雅图拍的,在60年代拍的,在他们上哈佛之前。大家知道比尔·盖茨没有读完哈佛,他们离开了哈佛,然后创建了微软,然后就带来了计算机的革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我12年之前就写到了这一点,我今天还深信这一点,那就是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艺术和科学的结合,而使用因特网作为基础设施来达到这一点。在这上面将有新的有附加值的服务。
2010-10-06 10:21:55
彼得·霍尔:
到我们的媒体不断探讨facebook等这些新的渠道,可以看到它们是真正带来了一个新的产业,这些产业没有实体的产品,但是他们在主导我们的生活,主导现在的经济生活。其实十年前这个苗头已经出现了,今天这个现象愈演愈烈。现在随着数字化、信息化不断的发展,可以看到它们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都是这样。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电信、电视以及计算机的融合,它们变成了多媒体。上个星期我读到,在我们的国家,BBC现在正在推出一个新的电视服务,它可以实时选择点播的。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在电视上进行点播。这就意味着你的电视就像一个计算机,像一个电脑,现在所有的数字电视都已经有这个能力了,就等待我们开发一些软件来促成这一切。我觉得它会带来一个全新的革命,一个吸收信息、娱乐的新的革命。
2010-10-06 10:22:24
彼得·霍尔:
十年前人们把它叫做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我很喜欢这样的叫法,因特网就是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随着新的新兴产业,是软件为基础的,非实体基础的产业。这样一个产业越来越多的在主导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我们生活的方式,通过多媒体的发展来主导我们。
作为一个研究人员,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是这些新的活动,它是由一些年轻人所创造的,他们往往是为一些成功的,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工作。还有美国的大学生,《经济学家》杂志几年前把他们叫做技术的创新人士。他们往往会结合自己的右脑、左脑进行思考,包括进行团队工作,通过一些技术团队一起合作,来创造一些新的概念,来影响我们的世界。
2010-10-06 10:24:58
彼得·霍尔: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这些人在什么地方?他们在什么地方做这些突破?在什么地方发生着这些创新?在什么国家、在什么城市?
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今天上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从某种角度来说,创新城市可能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也就是历史悠久的大都市,比如说伦敦、巴黎以及纽约。当然我也毫无疑问相信上海也是其中之一。
第二类,也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阳光地带的城市,比如旧金山、温哥华和悉尼。
第三类,就是文艺复兴类型的城市,可以看到这些城市有很多的老的工业在那里,还有很多的制造行业,也是在那些文艺复兴的城市。当然他们也是在不断追求一些新的产业,比如说曼彻斯特等等。
2010-10-06 10:28:43
彼得·霍尔:
这边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以看到在加拿大的这些建筑上,这是非常显著的,也是非常知名的建筑,可以看到这些历史悠久的大都市,特点就是有着它的文化底蕴。比如博物馆,在上海也有上海博物馆,同时还有其他的文化活动中心,比如展示会、剧院。
第二类阳光地带城市,温哥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从它的地理位置来说,是靠近海洋和山脉,同时也有非常好的气候带,并且有非常良好的城市氛围,温哥华的城市氛围非常的优美。同时他们还有其他的优势,比如会有很好的大学,比如在加拿大,有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还有在澳洲也有悉尼大学。与此同时,这些阳光地带的城市有非常好的文化氛围,而且这些阳光地带的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最新的技术,希望在高新科技方面有所突破。
2010-10-06 10:29:30
彼得·霍尔:
第三类文艺复兴城市。这是西班牙的一座城市,是古老的海港工业城市。这些城市是进行去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他们也是发挥出了自己的全球竞争力,和其他的一些城市进行竞争。这些文艺复兴的城市毫无疑问有它的文化底蕴,有大量的博物馆,还有很多的大学和其他的展示会。就像我在英国,也有很多的游客,他们会去看这些历史遗迹,也可以在这些文艺复兴城市看到很多美观的建筑。
2010-10-06 10:30:09
彼得·霍尔:
所有这些城市都是在相互竞争,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在竞争中也有一种全新的城市旅游元素,或者说在他们的发展过程当中,他们的整个旅游业也进行了蓬勃的发展。
特别是在欧洲的这些城市,可以看到很多的城市的发展轨迹都是非常相似的。与此同时,现在的欧洲很多城市也是不断地推崇低碳、低成本的生活。
2010-10-06 10:30:25
彼得·霍尔:
在70多年前,美国的一位学者在加州讲到了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是需要这种创新,同时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历史遗迹的功能。我也相信,所有这些文化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都体现出了博物馆的重要性。这些文化的城市也是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发展,比如说在英国的很多城市,它们也通过城市之间的配对、协作发展。所有这些英国的城市在体现它们的展品时,不是被动地让游客进行观赏,它们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进行享受。与此同时,这些文化城市也会有一些想象力,有时候是非常疯狂的一些想法,同时也会有很多突破。
2010-10-06 10:31:17
彼得·霍尔:
最后,对于这些文化城市来说,它们有自己的城市品质,所有这些城市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们有自己的城市规划的愿景。
刚才我们介绍了过去三十多年的城市发展轨迹,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有很多的城市在不断的创新,台湾的新竹等等,这些城市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来有所突破。看一下西班牙的这座城市,幻灯片上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示意图,我的一个朋友二十多年前就参与到这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这是1992年的世博园区,他们把世博园区转变成了一个欧洲的科技园区,这也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规划,我相信他们的这个愿景有一半已经完成了,而且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已经是成为了欧洲的硅谷。
2010-10-06 10:31:42
彼得·霍尔:
同时我们在中国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城市有非常宏大的规划,比如说中国四川的绵阳,我记得三年前到绵阳参观的时候,我已经看到当地的科技发展园区,有近十万名科技人员在那里从事工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于大多数的城市来说,它们都希望重塑自己的城市形象。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一个研究,很遗憾这个研究的负责在两个月前刚刚去世。麻省理工学院这个研究的主题称之为新世纪城市发展研究报告,他们对北京也进行了调研。
2010-10-06 10:32:09
彼得·霍尔:
他们在研究报告当中指出,所有这些城市有非常好的相互交流的机制,同时也有非常明确的经济目标。并且在发展过程当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经营环境。在发展过程中,无论对这些公司还是对当地居民来说,都有非常好的改变。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于企业都有孵化区。这不仅仅是硬件,制度的重新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边也可以看一下很多世界上的科技园区的例子,比如新加坡西部岛屿地区的一个科技园区。这是英国的一位建筑师所设计的,可以看到新加坡的这个科技园区是非常经典的例子。在设计过程中,就像我说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有很多的类型。
2010-10-06 10:32:28
彼得·霍尔:
我们和很多城市也都有交流,西班牙的这座城市也举办过世博会,在结束之后他们把场馆进行了转换,变成了一个科技、学习的地区。另外也可以看到世界上其他的地方,这个城市通过桥梁把城市旧区和新区进行了结合,变成了一个景观。
可以看到在整个园区的中心,他们进行了这样的改造。这是他们两年前的图片,可以看到两年前在开工前的位置,这是西班牙塞维利亚进行了这样的转变,也实现了很多科技和文化之间的融合。
2010-10-06 10:34:16
彼得·霍尔:
与此同时,对于所有的现在的城市来说,这些城市中非常重要的街区其实也都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可以看到这些老的街区其实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老的街区和新的技术结合产生了新的魅力,比如说温哥华的市中心,还有旧金山的索马地区和纽约的硅谷地区,都是这样的结合。
说到温哥华,可以看到在温哥华有很多高度很低的建筑,可以看到这些街区其实是离CBD非常近,可以看到这些创业园区或者创意园区,它们也提供非常低的租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些老的城区受到了新的CBD的影响和威胁,因为它们的发展速度没有CBD那么快,但是它们也体现出自己的活力,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新兴技术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入住了这个地区,而且这个老街区已经成为了一个“.COM”发展时代中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而且这个区域也是在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受到危机影响之后还能很好地生存下来。
2010-10-06 10:34:33
彼得·霍尔:
这是旧金山的一个博物馆区域,可以看到很多创意人员都愿意居住在这样的一个新老结合的区域。这是旧金山的一座大学的校园,两年前我也到那边参观,可以看到这个区域也是在全球急速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起源地,或者说推动力。
在这里再举一个西班牙的毕尔巴鄂的例子,毕尔巴鄂也是获得了新加坡李光耀的一个奖项,它们也是参加了新加坡李光耀这个奖项2010年的,未来项目的竞争。大家可以看到,它们确实值得获得这样的奖项,而且非常好的展望了未来,而且非常的独特。
2010-10-06 10:39:16
彼得·霍尔:
总的来说,我觉得对于创新城市、宜居城市,其实没有一个既定的公式。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比如新的城市或者老的工业城市,其实都可以创新出新的城市,关键是一定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但是的确需要一个新的规划方式,这个规划方式是基于想象力,基于长信的点子,然后要让这些创新的点子能够真正的实现,让它们能够真正地塑造技术、环境、社会的必要的条件。它能够真正的把宜居性和创新型完美结合,要创造这样的条件。
谢谢大家的倾听。
2010-10-06 10:39:34
张泉灵:
感谢彼得·霍尔爵士的精彩演讲。刚才彼得·霍尔爵士在发言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对号入座,按照他提供的城市评价系统在给自己的城市打分,我的城市在宜居方面、创造力方面、环境方面,到底应该打几分。可能韩正市长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彼得·霍尔爵士的这个表格中,为什么在上海,研究者对上海的评价就不如经理人的评价高,究竟是什么原因。
说起上海,近一百年来它的城市化脚步从未停止。在后世博时代,到底上海的空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谁会享受后世博时代这些新的上海的空间,是买得起高价房的富裕阶层还是普通的上海市民?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教授。有请。
2010-10-06 10:42:56
郑时龄:
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的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此次世博论坛。我的题目是“后世博的上海城市空间,迈向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城市”。今天我的发言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后世博的上海,以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第二个是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上海的再城市化。
2010年世博会对于上海的历史而言,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在城市空间和环境方面将推动上海成为一座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的城市。在准备以及举办世博会的期间,上海城市环境已经大大提升,上海将重塑城市空间,构建并完善城市结构组成,一个新的城市体系。
2010-10-06 10:48:33
郑时龄:
我们看到,从20世纪90年代,上海进入了再城市化的时期,重组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将精英的宜居城市,转型为大众的宜居城市。我们看看后世博的上海的发展方向,2010年世博会已经使上海成为了一座宜居的国际大都市,从黄埔江畔一直到城市空间,都把上海领入了新的时代。上海充满先锋性和实验性,永远在探索城市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形态,永远以包容的态度接纳新的理念和新的功能。
在过去60年当中,上海的城市空间已经经历了全新的变革,不仅仅城市空间有所改变,同时也不断地在吸取新的理念。我们的城市高度和建筑水平也都在提升。今天我们看到又有一个快速的城市发展阶段。每三年我们的城市景观都有很大的变化。
现在在上海,大概有两万座高层建筑,一千座都是超过一百米的。而且我们看到每一年都会建很多的高层建筑。从1978年到2009年,我们一共建了8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大概5亿平方米都是住房。在2009年一年,我们就建了4千万平方米的住宅。这相当于在过去一百年的建筑总量。
2010-10-06 10:49:05
郑时龄:
社区环境质量也大大提升,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使上海在城市综合实力方面,在建筑品质方面更上一个层次。2010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里程碑。在城市空间和环境方面推动上海向更宜居的方向迈进。前世博和后世博的上海有很大的变化,这表现在城市发展的理念和建设未来的城市蓝图。
上海在规划并实施一系列的发展规划,既考虑后世博园区的发展,也考虑到整个城市的发展。上海和周边新城的协调发展也是一个重点,上海城市未来的发展必须适合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稀缺的特点。在主办世博会和后世博时代,我们建设适合上海的理想城市模式,这已经成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
上海世博会对未来理想城市的追求体现在和谐城市的理念上,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的中华文化之中。中国古代的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和身心之和。
在中国的古老哲学当中,和谐意味着道,也就是适宜、包容和平衡,蕴含着社会伦理,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以及人与社会的平衡、自然与社会的平衡。
2010-10-06 10:49:27
郑时龄:
2000年之前,孔子说过“礼仁为美”,这个意思就是说人们住的地方要有仁德,中国古代的城市结构就是宇宙和城市观念的投射。它形成的是星座式的城市空间结构,但是只有一种形态和秩序。通过城市建设的网络,我们看到上海的城市空间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建立新的城市的系统,然后在上海、周庄建立一些卫星城。城市发展最突出的战略性变革,是从城市的单一中心空间结构,演变为多心组团式结构,从关注中心城区的发展到城市和郊区的共同发展。从单个的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到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还有一个就是从忽视城市环境到注重城市环境品质、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些也受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大驱动。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本身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体现。原来我们是计划新建一个世博园,离城市非常的远。但是后来我们改为黄埔江两岸的工业地带。我们看到这些地区,它是充满着工厂、仓库、码头,现在它被变为一个公共的开放空间。
在筹办世博会的过程当中,上海市政府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政府立法,保护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例如外滩滨江地带和外滩园地区的改造,将过境交通引入地下,注重人性化的空间。对历史建筑进行维修和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和建筑建立了近八十处创意中心。另外还规划了97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
2010-10-06 10:49:58
郑时龄:
世博会加速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2010年建成约422公里的轨道交通线并投入运营。50%的出行是通过公共交通,其中35%的出行是使用轨道交通。
在世博会举办的六个月的过程当中,同时有着无数场的论坛、研讨会,广泛而深入地探讨未来的城市。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展出了全球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实践案例,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城市规划和管治的理念技术,以及技术的交流。
后世博的发展将会关注于黄埔江的滨江地带,我们将会建立一个综合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也将辐射整个的中心城区。
2010-10-06 10:50:34
郑时龄:
我的第二部分发言主题是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上海的再城市化。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现在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中国在1979年的城市化程度只有18%,在1999年这个数字提升到30%。在2010年则提高到将近50%。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到2007年是中国城市化最重要的阶段,平均的发展速度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4%。从1980年之后,快速的城市建设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2010-10-06 10:51:05
郑时龄:
可以看到上海的城市化水平,现在是89%,已经是中国最高的了。从80年代开始,很多的的上海工业重组工作蓬勃进行,大家开始探讨浦东地区的发展可行性。由于浦东的发展,使黄埔江成为城市的核心,它带动了黄埔江两岸,自2000年以来,由生产型岸线向公共开放空间的转型,从而引发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对于上海这座特大城市而言,建设宜居城市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不同的时期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在历史上,上海作为多元的国际大都市,人口、文化、民族、语言、宗教和生活方式都呈现出复杂的多元化。
2010-10-06 10:51:21
郑时龄:
城市化在中国,特别在上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定要优化我们的城市环境,要建立一个有创意的经济和产业,这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工业结构和城市的结构。为了很好地对待城乡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平衡的城乡发展,要去除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要去除城市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同时还要提升服务的水平、提升人们的创意水平。
在历史上来说,上海作为远东最繁华的都市,其实最初是适于精英居住的城市。但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底层居民来说,生活是非常困难的。钱钟书先生在1947年的小说《围城》中说,上海希望每个新的人都像带壳的蜗牛,随身带着自己的宿舍。上海的人口密度,在有些区域属世界之最,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是郊区的24倍。在1978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只有4.3平方米,在1990年达到了6.6平方米。在2009年,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了17.2平方米。城市居民的居住方式已经有了根本的改观,居住区的环境和房型造型也在不断的改善。随着城市周边新的住宅区的建设,历史遗留的居住困难状况已经基本得到了缓解。
2010-10-06 10:53:50
郑时龄:
但是在城市的各个地区,在环境、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生活服务、居住条件以及居住文化水平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一百多年来形成的中心城区的区域差异依然存在。在上海存在的北部和南部地区的差异还是比较明确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上海在全国已经算是最佳的城市之一,但是在城市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化城市的规划。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可以看到上海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8平方米,但是在中心城市的九个区内,有七个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低于这个指标,有的区还不及这个标准的20%。
2010-10-06 10:59:39
郑时龄:
另外看一下医疗卫生领域,根据数据统计,上海每万人拥有的医生人是27,而最多的区可以达到每万人122名医生,但是一些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区县占到66%。浦东的开放、开发,也标志着上海进入了再次全新发展的新时代,城市的空间和城市的产业进行了全面的重组,实现了城乡的互动和平衡乡村与城市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上海进入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上海正在建设一个和谐的宜居城市。我刚刚所说的这些数据,也是显示出上海不同区县的差异性。我们由此相信,上海从精英时代走向公众的时代,这才是可持续的真正的发展的未来。
2010-10-06 11:01:03
郑时龄:
说到上海的未来发展,我们也建立了不同的产业园区,可以看到在上海的相关区县也有了自己的定位,我们看到在整个上海的大规划中,也有最新的不同的产业园区,比如高新产业区、总部经济区等不同的地区。这里可以看到虹桥大枢纽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低碳的实验区域。同时可以看到上海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基础的生态空间。在创建低碳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的关注生态居住。我们开创了两个生态居住实验区,我们希望上海有更美好的未来,谢谢。
2010-10-06 11:01:21
张泉灵:
谢谢郑教授的演讲。在我的想象中,可能很难描述在上海这样一个已经如此繁华和拥挤的城市里,居然还有如此大的广阔的后续的发展空间。大家对规划人员可能经常有一些误解,他们时常要用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方式思考,比如他们经常要思考人和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人和城市是什么关系,人和居住的社区是什么样的关系。
接下来的一位演讲者就要带给我们这样的一个主题:比邻而居。现在大家手里都拿着手机,也许里面存了几百个电话。但是我们仔细检索一下,其中有任何一个电话是我们的邻居的吗?这是一个很好的社区发展的环境吗?我们应该怎样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的宜居?
所以接下来要有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荣誉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事务学员荣休教授约翰·弗里德曼先生。约翰·弗里德曼先生居住的城市就是最宜居的城市温哥华。有请。
2010-10-06 11:01:38
约翰·弗里德曼:
各位尊敬的来宾,尊敬的主办方,女士们、先生们,我记得当我还是芝加哥大学的一名年轻学子的时候,当时读的第一本关于规划的书,这本书的名字马上吸引了我,当时这本书的名称是《城市即人》。这本书的作者是丘吉尔,这本书出版于二战的末期。那时候我对城市规划一无所知,当时我问自己,看起来非常奇怪,如果没有人的话,城市只剩下空洞的外壳。这难道不显而易见吗?城市当然应该是由人建造的。
但是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作者用这样一个标题,是为了社区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与人们参与改善自身居住地息息相关。我想这也就是丘吉尔所说的城市即人。
2010-10-06 11:02:32
约翰·弗里德曼:
十几年后这本书得以再版,当时正是美国开展大规模社区拆除,特别是市中心贫民区的拆除。在这个新版中,丘吉尔添加了新的介绍和新的结束语。在前言中,丘吉尔写到:“对于我在1945年所说的话,我有了很多全新的想法,但是我还是坚持最基本的理论,那也就是人类才是城市的核心。只有创造城市的人才是城市的核心。相反,我担心很多的规划方法受到了扭曲,我也担心民主社会可能变为了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社会。”这就是他写于1962年的一段话。
同时在同一年,简·雅各布斯出版了一本令他名声大噪的一本书,那就是《美国城市,生与死》。这就像丘吉尔把火炬传递到了他的手中。但是雅各布斯的工作可以概括为社区活动家。通过雅各布斯的文字,有这样一段话,通过激发讨论、改变和行动,帮助加拿大社区变得更富有活力和生机,适合每个人居住。雅各布斯于2008年去世,终年87岁。我也希望通过今天的演讲来献给他,以兹纪念。
2010-10-06 11:03:24
约翰·弗里德曼:
在丘吉尔和雅格布斯之后的半个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将近40亿人口现在都居住在城市中。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进程中。大多新崛起的城市都是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中国现在拥有大概2万名城市规划师,有一些是规划局的官员,有一些规划师则是擅长实体规划的专家。在中国规划师的手中,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向天空逼近,城市由内向外不断拓展,吞食着大片珍惜的耕地和数不清的村庄。
规划者们很难赶上大地上真实发生的一切。由于在建筑学院接受教育的原因,规划师首先看到的是城市的硬件,也就是建筑和道路。而居民往往不会出现在我们规划师的图纸中。一个典型的规划往往忽视社区,而社区恰恰是跳动着的城市心脏。在中国,当然不仅仅在中国,实体规划往往是二维的建设,也就是说居民并不包含在这些规划中。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一个数据来显示,比如2010年会有多少人,2020年会增加多少人。但是这些具体的人在哪里?
2010-10-06 11:07:18
约翰·弗里德曼:
在中国,只有那些拥有城市户口或者城市居住证的人才能真正的拥有城市权。这个城市权是由我们法国的一位著名城市学家和哲学家列夫弗尔所说的。很多来到城市建设的民工,他们被剥夺了城市的所有权。但是对于城市的规划者来说很多的民工可能只是可以被忽视的人群。中国的规划者中,现在还没有像丘吉尔、像雅各布斯这样的人物,很多的人只是专注地区和城市的设计工作,而且他们希望每件事都可以做得非常的庞大,比如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庞大的机场、长达三四十公里的跨海大桥、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全新的集装箱码头、30层高的住宅项目等等。
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中国也正经历着城市改造的热潮,数百万人因拆迁而离开原来的居所。他们移居到郊区甚至边远地区,住在自己能够承担的住房之中。
2010-10-06 11:08:06
约翰·弗里德曼:
托马斯认为,中国新的城市景观是由速度、规模、扩张、割离,希望是可持续性而定义。但也有人会怀疑,在这样革命性的大环境下,可持续性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我今天想主要谈谈城市、社会可持续性的主题。或者这样说,我想谈一谈上百万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劳动者的城市权。因为劳动者是所有这些辛苦工作者中非常重要的成员,我也希望把这个主体和社区的概念结合起来,因为社区才是人们真正生活的地方,也是社会学家有时所称的社会再生产的地方。
在城市这些小小的地区,我们学着如何长大成人,成为合格的公民,同时也拥有特定的公民权,都是在社区所发生的。人们都居住在社区中。有的社区运转正常,其他可能有所欠缺,没有一个社区是尽善尽美的。那么社区是什么含义?我希望列举一些优良的品质、社区的重要要素,这样大家也可以做一个对比。首先社区是指城市中一小块有人居住的空间,有人居住,因而生机勃勃的一个社区。社区也是人们相遇的场所,走在街道上你向人们打招呼,他们也会认出你来,回应你的问候。也许是挥挥手,有的可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能停下来和你聊上一会儿。
2010-10-06 11:14:57
约翰·弗里德曼:
城市学家雅各布斯称这样的一个日常规律为人行道芭蕾。因为每个工作日都大同小异的重复着这些生活模式,可能到了假日或周日会有所不同。一个高品质的社区应该有自己的集聚地,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个地方供人们聚集在一起举办一些仪式或者其他一些活动。这个集聚地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园,或者一个相对隐蔽的城市广场。人们可以在晚上集聚在一起,可以庆祝各种各样的节日和活动。我记得在西班牙的一个小城——图德拉,每到他们的节日的时候,比如每到他们的圣弗明节,人们会聚集到广场跳舞到深夜,送出一束束祝福的鲜花和罗勒草。这样的节日在中国的城市和社区也是非常的普遍。
我们在中国一些城镇可以看到,比如在深圳,我在深圳就看到很多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很多人在晚上,会在古老的宗祠边的广场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在中国的案例研究中,场所创建的过程包括聚集、中心化以及互相连接。我们可以看到王斯福所说的,他觉得整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人们所居住的这样的时间、空间,都能够非常好的融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之间的人际网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在我们的城镇过程当中,在我们的社区上,都是建立在我们的熟悉、信任和相互帮助上。
2010-10-06 11:15:33
约翰·弗里德曼:
其实居住的场所,无论是在哪里,最重要的就是一种归属感。对于王斯福来说,领土这样一个区域,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有我们的中心化,有这样的一个齐聚的场所。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心往往是粗糙的、动态,和其他的领域或者周围的领域,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边缘可以相互重叠。我们并不需要全搬王斯福的理论就可以接受他的中心化的理论。如果说场所的概念,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的环境,或者是有利于文明,那么互相认识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无论是重复的、有模式的,抑或带有目的,才真正是这个过程的中心。
我们现在讲最后一个好的社区的标准,也就是说,这一点必须为参与其日常生活的人们所珍惜。优质的社区在人们的脑海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个被珍惜的特质不会被载入史书,它只是每个城市无形历史中的一部分,珍藏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2010-10-06 11:16:06
约翰·弗里德曼:
对于被迫离开所属社区的人们而言,不管是因为国家政治原因,还是因为城市改造,而被迫从市中心动迁到城市的市郊,这些民众不得不和陌生人一起居住在陌生的地方。相遇的时候,他们谈论着他们过去的生活以及原居地的历史。他们怀念那里的形状、轮廓和味道,尤其是社区里的场地和节日活动。他们共同却往往分头进行的对拆迁的反抗活动。在谈及优质社区的时候,我从未提及周边环境的质量,并不是因为这一点不重要,实际上最重要的一点来自于邻里关系的质量,这代表了友邻关系。
2010-10-06 11:16:25
约翰·弗里德曼:
迈克·戴维斯的近作《贫民窟星球》非常的热销,他希望读者能够体会到他对地球上城市中近十亿人悲惨居住现状的愤慨和震怒。他没有意识到的是,当他将地球上接近1/3的城市人口标为贫民窟居民的时候,却忽视了在不发达国家的人居区,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生活的艰难困苦变得可以忍受。戴维斯无法为这些问题提出解决之道,根除贫民窟、断其后路、政策倾斜,为贫民提供住房,戴维斯现在已经转向其他的工作,对这个问题他保持了沉默。
我不知道为什么戴维斯在没有提供解决之道的情况下就搁笔了,他的结尾预示了世界末日般的毁灭。我想,当一个人碰到无人能解的重大问题的时候,解决之道就是把它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来处理对待。《贫民窟星球》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贫民窟是一模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很贫困,也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绝望中。各地都有自己的历史,接受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必须以社区为单位重新规划我们的城市。这是保持我们城市社会可持续性的唯一方式。
2010-10-06 11:24:44
约翰·弗里德曼:
接下来的部分我希望就这个方法谈几点。做任何事情之前,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相关的国家官员、规划者、负责住房的官员、土地管理者,他们必须意识到不仅仅是把人们当成规划当中的人肉目标,他们是人权和公民权的所有者。这些权利中自然也包括城市权,也包括了公民有权成为社区改造的潜在合作伙伴。这是地区政府面对其公民重要的哲学和道德定位,一切都要从这一步开始。
第二步是包括发现并标记城市社区,并非是以抽象的行政概念界定,而是以活跃的,并有组织的单位来构成城市的脉络整体。贫民窟的生活非常艰难,但是大多数这里的家庭极力保持体面、正常、积极的生活。他们的动力正是来源于互相帮助以及面对拆迁的时候他们的众志成城。在贫民区,他们有代表众人的领袖,他致力于改善更多人的生活。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区自从70年代以来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认为现在的贫民窟已经不如当年,尽管受制于对暴力的恐惧,社区感却仍然存在。所以这些贫民区的人们其实还有未来可以期待。
2010-10-06 11:29:43
约翰·弗里德曼:
在中国,社区是一个行政概念,而且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但是的确存在另一种更加有机和团结的社区感。这种社区感建立在自我组织的基础之上。我知道划分城市的社区有很多实际困难,困难至少部分体现在对人们身份的表述,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的新郊区和城市边缘地带。但是发现这个有机的社区,这个探索还是值得一试。
在浙江省宁波市,我们一起使用现有的社区视图,勾勒出一个可以供社区自我研究的模型。但是很不幸我们没有机会通过这个实际案例进行演示,解释社区是如何以参与的方式规划自己的未来。但是这种做法,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阿雷格雷港就出现了,当时是参与编制预算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做法效果非常显著,在过去的十五年期间,已经扩展到巴西全国,并且延伸到世界上其他地方。首先让人们参与其中,描绘规划自己的社区,然后启动一个进程,通过居民的自我研究确定出他们的问题。
2010-10-06 11:30:11
约翰·弗里德曼:
之前我已经给出优质社区的五个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初步地用于对社区进行评估。从差到很好,对社区进行评估。但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一个优质的社区至少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一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二是以一个到多个集会和社交场所为中心;三是有集体意识;四是拥有一个可以促进社会和人文氛围的硬件环境;五是能被生活在其中的人所珍惜。
只需稍做调整,这些通用的标准就可以用于实际操作。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工作下面才开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确定社区内可以协力改善社区的已有人力、技术和资源;第二确认需协力改善的硬件环境及其优先顺序。比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内部流通、公共交通、医疗条件、卫生情况、社区公园、体育设施等等。需要做的事不胜枚举,因此要按照紧急程度列出先后顺序,并且体现出与政府和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携手通过劳动和志愿服务改善当地环境的意愿。
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目标,可以把它们列出,把这些需求列出来,然后做成一个文件,把这个文件视为一个社区的计划。这是由居住在这个社区中,并以社区为家的居民制定的计划。因此设想,社区规划是年复一年,不断延续的一个过程。如果项目成功得以实施,如果这个进程的确提高了集体的生活水平,我们就可以认为城市和它的社区都沿着长期的社会可持续与和谐城市的目标向前发展,谢谢。
2010-10-06 11:34:45
张泉灵:
感谢约翰·弗里德曼教授的发言。我参加过很多的会议,要检视一个会议的质量怎么样,告诉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观察一下礼仪小姐。她们是更注重自己的外表服饰,还是注重自己的服务。其实我想说,约翰·弗里德曼教授用他的方法,用社会学家的角度,提醒快速城市化的中国的管理者,我们的城市应该更多的考虑城市的视觉效果,还是帮助每一个居民实现他们所拥有的权利。
接下来要走上演讲台的是阿里巴巴公司的主席马云。他如此有名,不需要过多的介绍,总之他在中国被描述成了一个足够把握时代和中国的机会的一个有创造力,而且可以把想象力变为现实的人,有请。
2010-10-06 11:35:14
马云:
早上好!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感觉非常的激动,我将会做一个很长的发言,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城市,我想对杭州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幸运的创业者,各位可能想我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运气。我昨天回到杭州,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特别是闻到桂花香。我到美国,闻到咖啡香我就知道我来到了西雅图,闻到桂花香我就知道我回到的杭州。不知道咖啡、茶,和城市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关系。阿里巴巴是从杭州的茶室发展出来的,美国很多的城市,像微软等等,可能跟咖啡馆有关系。广东很多制造业,可能跟早茶有关系。
2010-10-06 11:35:45
马云:
我非常感谢我家乡的城市,十年以内我诞生了三个孩子。第一个是阿里巴巴,第二个是淘宝网,第三个是支付宝。这个城市给了我们很多,我也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在城市里成长起来、发展起来?城市就像家一样,你对自己的家有信心,你就会不断的生养孩子,尽管在中国是计划生育,只能生一个。但是公司会不断的在里面创新。我在想,有三个原因让我们在这个城市里很自在的发展,第一是氛围,第二是人才,第三是文化。在这个氛围里,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就是这儿的政府跟企业的关系,我一致认为不管事的婆婆是最好的婆婆,不把自己当父母的官是最好的官。浙江杭州给了我们自由自在的想法,很舒服、很自在,我之前进来之前是穿的西装,但是我觉得穿了西装我不会讲话,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城市,我就怎么舒服怎么来,我就换了这个衣服。
2010-10-06 11:36:29
马云:
这个氛围就是这样,从来没有人笑话我,十年前我说我们要做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希望我们赢取世界的关注,能够帮助无数的创业者。外面也许会有人笑话我,这里没有人笑话我,说,你做吧。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有麻烦,我没有找过麻烦,他们也没有找过我麻烦,在这里相安无事,很舒服,很自在,就像自己家一样,这是一种氛围。
第二,它是人才。十年创业我记不住杭州的哪一幢高楼给我留下了印象,我记得的是杭州老百姓给我的支持,我的同事每天的辛苦和微笑,我记得的是所有杭州老百姓对我们的支持。每一天、每一个事情是城市给你点点滴滴,是这些东西,是各种各样的人。还有就是文化,我们刚刚创业的时候,只凑了两万块钱,我们没有会议室和接待室,开会也很少。杭州的西湖边上,我知道很多的重要的决定是我坐在西湖边上的椅子上讨论出的,我们很多创新的主意是在茶室中创造出来。有人抱怨说杭州太休闲,有人说,马云你不像杭州人,这么休闲的城市怎么会诞生你?我确实是杭州造。假如你欣赏这个文化,喜欢这个文化,并且在文化中不断地思考,也会找到好的办法。
2010-10-06 11:37:03
马云:
城市以人为本,刚才约翰·弗里德曼先生讲,城市应该是以人为本,我不知道怎么运营城市,但是我知道管理公司的几大重要要素。城市需要很多的高楼,公司也需要自己的办公楼。我们在设立自己办公楼的时候,我们很多公司内部的争论,我们的楼应该建得多么的漂亮,成为杭州的标志,就像城市希望自己的楼是全世界的标志。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楼是给员工住的,是给员工上班的,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让员工舒服。城市应该为自己的市民建,高楼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市民,让我们的员工感到舒适和舒服。
城市的竞争就像公司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不希望我的公司是农场,而是动物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相安无事和谐相处,这才是我认为和谐的动物园,公司是这样,城市更是这样。我去纽约、去北京,让我感慨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人。是人让我们永远的记住,我相信城市因人而美丽。我再度回到一座城市,绝不是因为哪栋楼,而是那边有我的朋友,有我的合伙人,因为这些人让我回来,城市的魅力一定因人而异。
2010-10-06 11:38:36
马云:
第三是我们的文化。我觉得房子是可以两年建起来的,但是家需要二十年的建设,优秀的城市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的努力。我们刚刚去了法国巴黎,巴黎的完美建设,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了不打巴黎,法国居然投降,几百里之外就把城市交出去了。为了保护这个文化保护这个城市,他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文化是需要保护的,保护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发展。所以我自己觉得,城市跟公司来说,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未来的竞争,城市与城市的竞争将不是高楼之间的竞争,城市与城市的竞争绝不是GDP的竞争,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关键是空气的竞争水的竞争和安全食品的竞争。
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关于裸捐的问题,大家都想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社会、为自己的城市做些什么。我赞赏裸捐的人,但是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许每一个人只要花一点点的时间,在活着的时候,花一点点时间对你的社区、你的城市做一点点努力,远比死后捐50%更为重要,谢谢大家。
2010-10-06 11:39:19
张泉灵: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上午的大会即将结束,最后的一点时间里要再次感谢四位演讲者,感谢本次大会组织者和所有工作人员,感谢每位与会者的参与,感谢你们的热情。
2010-10-06 11:40:00
中国网:
本次中国网现场直播就到这里,感谢收看!
2010-10-06 11:40:35
[责任编辑:莫莫]
- 上一篇:中国国家馆日新闻发布会
- 下一篇:经济每月谈: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 中国最新城市排名出炉 福州厦门泉州属二线城市 (2018-04-27)
- 中国最新城市排名出炉 福州厦门泉州属二线城市 (2018-04-27)
- “和平号角-2018”上海合作组织第五届军乐节在京开幕 (2018-04-25)
- 多地楼市限购升级 热点城市有望继续加码 (2018-04-25)
- 习近平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 (2018-04-24)
- 今年养老金调整进入落地期 上海已出台调整方案 (2018-04-24)
- 70城房价现新变化 调控政策料继续蔓延到三四线城市 (2018-04-19)
- 楼市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增加 热点城市调控不会放松 (2018-04-19)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