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国新办就《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举行发布会

来源: 中国网  2010-09-10 18:2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9月10日(星期五)发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并于当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介绍白皮书发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主持人 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今天我们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来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先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先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白皮书发表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先请王部长介绍情况。

    2010-09-10 14:55:46

  • 王晓初: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新闻界朋友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的热心关注和大力支持。

    2010-09-10 15:01:02

  • 王晓初: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目的是向国内外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表明中国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展示中国在人力资源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白皮书的发表,对宣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扩大人力资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加上前言和结束语共8个部分,约1万3千字。白皮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010-09-10 15:01:31

  • 王晓初:

    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本专门阐述人力资源状况和政策的白皮书,白皮书从当前时代特点出发,立足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的实践,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大方针。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和巨大成就,特别是展现了中国政府立足于当前人力资源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人力资源开发道路。

    2010-09-10 15:01:59

  • 王晓初:

    二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注重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地反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分别从中国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体系、履行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责、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国人力资源培养、开发、配置、使用、评价、保护等各方面的情况,体现了政府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所作出的努力,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2010-09-10 15:03:38

  • 王晓初:

    三是以事实为依据,准确介绍中国人力资源状况,为了保证白皮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白皮书以观点为引领,用事实说话,引述了大量数据,准确介绍中国人力资源的真实状况,在概念和数据的使用上注重国际可比性,全文共使用数据约130组,其中大约70%的数据是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对外公布的。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是中国政府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不懈推进的重大事业。

    2010-09-10 15:04:34

  • 王晓初: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解决就业问题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政策措施,努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国政府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培养、吸引、使用和保障机制,加快人力资源法制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开发道路。

    2010-09-10 15:06:11

  • 王晓初: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仍然面临着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中国政府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继续采取更加有效的战略措施,努力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目标。

    2010-09-10 15:07:50

  • 王晓初:

    借此机会,我还想向新闻界的朋友们通报一个情况。今年9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将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胡锦涛主席在第16次、17次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倡议,并得到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意,写入了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这次会议将为APEC 各经济体讨论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就业的冲击,探讨实现包容性增长提供交流合作平台。会议的主题是“开发人力资源、大力促进就业、实现包容性增长”。APEC 21个成员将派部级代表团参加会议,APEC秘书处、APEC正式观察员代表和APEC高官会主席等也将出席会议。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表和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的了解,有力推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2010-09-10 15:08:14

  • 主持人 华清: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之前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0-09-10 15:08:49

  • 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当中提到中国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怎么做到这一点?谢谢。

    2010-09-10 15:09:10

  • 王晓初:

    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源建设应该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成为世界上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我们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我们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我们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

    2010-09-10 15:09:45

  • 王晓初: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0-09-10 15:11:09

  • 王晓初:

    面对新形势,中国政府加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200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三个国家级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这三个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人才强国,进入人才强国行列;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三个规划纲要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对新时期中国的人力资源工作作出了总体的战略部署。

    2010-09-10 15:11:53

  • 王晓初:

    为了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我们强调: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第二,必须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教育水平。第三,必须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更好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劳动。

    2010-09-10 15:15:10

  • 王晓初:

    第四,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努力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

    第五,必须坚持管理创新,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法制,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和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

    2010-09-10 15:16:57

  • 北京电视台记者:

    我注意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人才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人才和人力资源在定义上有什么区别?二者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第二个问题,最近有一个关键词受到社会的关注,就是“老龄社会危机时点”。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我们将会面临不足两位纳税人供养一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并采取何种措施应对?谢谢。

    2010-09-10 15:20:28

  • 王晓初: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一般来讲,人力资源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具有劳动能力,并且从事社会劳动的人的总和,这是一般概念。这个定义在学术界不同的学术派别中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但是一般我们是这么来定义的。正像你所指出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人才提出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说明了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人才是产生于人力资源之中,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同时人才是人力资源中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水平更高、创造性劳动更加突出、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的这一部分人。

    2010-09-10 15:23:15

  • 王晓初:

    据统计,到2008年中国人才资源总量已经达到了1.14亿人,我们劳动力资源是10.6亿,占比大约是10.8%。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开发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是人才开发的重要基础。只有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才能够夯实人才开发的基础,实现人才资源的持续规模开发,也就是说,才能够产生更多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人才资源的开发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培养和用好、用活人才,发挥好示范效应,才能够更充分的激发全民成才志向,带动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效益,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竞相成才的生动局面。

    2010-09-10 15:27:35

  • 王晓初:

    关于你提的第二个问题,最近我们也了解到有这样一种说法,到2035年中国将会两个劳动者供养一个老龄人口。老龄化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各种权益。特别是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养老保险方面,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推进速度应该讲还是很快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时,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国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为农业人口提供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今年将继续扩大试点的范围。

    2010-09-10 15:32:05

  • 王晓初:

    同时我们也在抓紧研究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努力使我们的制度实现真正的全覆盖。随着我们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障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希望通过不断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和完善对老年人口的各项服务,能够为中国老龄化真正到来做好准备。

    2010-09-10 15:37:07

  • 美联社记者:

    我想问关于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有一些国家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延长了工人的退休年龄,增加他们的就业时间,我不知道中国政府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如果这样做的话,退休年龄安排在多少岁?第二个问题,白皮书显示现在中国的劳动人口当中有1/2是女性,但是白皮书并没有告诉我们十年前和二十年前的数字如何,我想了解,是不是跟过去相比比例上升了,而且这对于老龄社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否有助于老龄社会问题的解决?

    2010-09-10 15:42:04

  • 王晓初:

    关于退休年龄问题,社会各界都很关注。目前,我们对退休年龄的问题还在进行研究,我们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来进行研究。我们注意到国外有一些国家在研究、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国外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最近有一些国家发生了比较大规模的游行。

    关于女性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问题,根据现在的统计,2008年全国就业人口中女性已经超过了45.4%。如果有需要,之后我们向你提供更具体的数据。

    2010-09-10 15:43:55

  • 香港文汇报记者:

    请问王部长,日前有专家指出,“用工荒”表明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逐渐消失,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国情已经不准确,请问您如何判断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就业?谢谢。

    2010-09-10 15:51:12

  • 王晓初:

    这个问题请尹成基司长来回答。

    2010-09-10 15:52:16

  • 尹成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解决就业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解决就业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中国政府最为关注的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

    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从城镇来看,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630万人,另外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体有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我们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第二,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刚才王部长已经作了介绍。近年来出现了“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像春季农民工的招工难和秋季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难交错产生,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同时并存,这都凸显了结构性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2010-09-10 15:52:35

  • 尹成基:

    第三,稳定就业依然面临重大压力。据我们统计,新增就业当中有40%属于灵活就业人员。

    第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就业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也会对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说,中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又面临着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挑战这样一个两难的局面,需要我们认真应对。为解决好就业问题,中国政府主要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把就业放在优先的位置,注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同时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与就业的协调。二是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狠抓政策落实。三是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三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四是鼓励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五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大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力度。谢谢。

    2010-09-10 16:03:41

  • 彭博新闻社记者: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成为一个富国,但是已经出现赡养率不断上升的问题。有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中国会出现未富先老的问题。在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后是否会缓解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会不会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也就是只生一个孩子,来解决高赡养率的问题?

    2010-09-10 16:10:24

  • 王晓初:

    这个问题刚才已经回答了。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是一个客观事实。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做好中国进入老龄化后的准备。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是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个挑战的。

    2010-09-10 16:12:49

  • 台湾旺报记者:

    白皮书中讲到,企业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员工的心理健康咨询。不久前发生的富士康事件在台湾引起很大的争议,不知道大陆这边对这个事件的调查结果怎么样?富士康工厂现在大量往内地迁移,请问您对于这个问题有何看法?

    2010-09-10 16:23:37

  • 王晓初: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回升向好,中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劳动关系总体还是稳定的。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劳动关系领域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部分企业职工要求提高工资待遇的诉求强烈,个别企业因此产生了一些劳动纠纷。针对目前部分企业出现的一些劳动纠纷,我们也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措施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坚持企业自主分配与平等协商相结合,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同时,政府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指导线,推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

    2010-09-10 16:24:58

  • 王晓初:

    二是进一步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工作力度,加快案件审理和结案。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设,完善争议协商解决机制。

    三是积极引导企业职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引导企业职工树立依法维权意识,避免采取极端的方式。通过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劳动监察机构,以及司法救济等多种渠道来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四是引导企业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政府在这方面督促、指导,也对企业提供一些帮助。

    2010-09-10 16:29:23

  • 王晓初:

    总之,当前劳动关系方面总的形势是稳定的,但是确实也有一些新的情况出现,我们认为,解决职工工资增长问题,关键在于把握好企业工资增加的幅度和节奏,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增加职工工资和扩大就业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增加职工工资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三是处理好适度增长和较快增长、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有效地应对劳动关系方面新的挑战,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010-09-10 16:31:00

  • 主持人 华清: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0-09-10 16:33:13

  • [责任编辑:莫莫]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