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三只眼 > 推荐文章 > 正文

世博金镶玉“莆田造”

2010-04-13 08:39
莆田的金镶玉技术走进世博会
      
      “世博福建元素”系列报道
      
      开栏的话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的日子逐渐临近,一股“世博热”开始在福建全面升温,世博福建馆将在下周的20日试运营。那么在世博园里,有哪些福建元素?这些福建元素背后又有哪些故事?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进行解密,如果你身边有世博故事,也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8111告诉我们。
      
       N本报记者欧阳进权
      
       本报讯 不只是奥运奖牌有金镶玉,世博会也有。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上个月公布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的批准文本上,世博金镶玉将在福建莆田制作,金镶玉技术则由莆田人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创立。
      
       莆田人的独门手艺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人们首次发现在金牌上镶嵌着中华美玉。但是此次制作世博金镶玉的,是莆田的一家企业:千足金镶嵌在白玉、翡翠、玛瑙等五彩晶莹的宝玉上,跳跃出“海宝”、“中国馆”等世博造型。
       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负责人说,来自上海市档案馆的历史资料证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掌握“金镶玉”技术的艺人是一位名叫“张阿岳”的莆田人。而这次生产世博金镶玉的正是当年老艺人“张阿岳”的嫡孙陈国王。陈国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祖父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学习珠宝首饰技术,学艺有成之后,从香港辗转到上海,凭借“金镶玉”和“玉镶金”技术扬名上海滩,晚年绘制了四册图谱流传给子孙。但是后来,金镶玉技术悄然退出了上海。
      
       赶上申博末班车
      
       更出人意料的是,此次把这项技术推向世博会的,是中华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晁爱华,这项技术目前仍未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申报时间很晚,几近赶了个‘末班车’,但有关部门还是以最快速度办了特许审批,”晁爱华告诉记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商”的标准被称为“残酷而且苛刻”,评审手续非常复杂。她今年无意中得知金镶玉技术来自莆田时,就着手向世博组委会推荐这项金镶玉技术,没想到世博会组委会正好希望在特许商品中体现中华文化。
       晁爱华表示,目前我国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1000多项,莆田人独创的这项“金石和鸣”金镶玉技术,却是进入世博会特殊商品中的唯一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品种。
      
      □小贴士
      
      世博特许商品
      
       世博特许商品蛋糕将多达200亿元。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经营办公室销售管理部部长辛觉慧介绍,目前已经投入市场的世博特许商品有28大类6000多种,包括家用玻璃制品、家用陶瓷制品、家用金属制品、玩具、礼品、运动用品、钟表、家用纺织品、贵金属制品、集邮品、世博福利彩票衍生品、食品(仅限于出售礼品包装食品和休闲小食品)、生活用纸制品等,种类已经超过了奥运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