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教育部2010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
2010-03-02 15:16-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大家做相关的介绍。很高兴我们今天请到了三位参与起草工作的专家,有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张力主任;纲要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战略专题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先生;纲要继续教育战略专题组副组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先生;此外,我们还邀请到了教育部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张大良司长;高校学生司王建国司长,还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李军副司长。这六位嘉宾今天将围绕纲要征求意见稿当中高等教育方面的内容为大家做介绍。下面首先有请张力主任为大家做介绍。
2010-03-02 10:01:46
- 张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公开征求意见,今天我们是对纲要文本当中的有关高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其实大家也都看到规划纲要文本在整个战略目标、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对2020年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了新的重要的部署,也提出了很多非常新的政策亮点。所以,按照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的要求,今天我会和战略组专家和有关司局负责人一起跟大家探讨一下有关高等教育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我这里先做一个介绍性的发言,谈四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2010-03-02 10:02:44
- 张力:
第一,如何判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在社会各界,包括我们教育系统对高等教育扩招以后形势怎么判断,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要从基本面上来看,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前20年,实际上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是相对比较平缓稳步的,从1999年扩招以来,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是非常显著的,从原来不到700万人的规模,现在已经增加到了2979万人。我们什么时候居世界第一位呢?差不多是在2005年前后,也就是超过了美国,在整个总规模上居于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也从原来的不到10%增加到24.2%,可以说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大众化阶段。从这期间来看,我们初步形成了若干所能够有条件向世界一流冲击的高水平大学,一批重点学科,培育了一大批前沿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每年高校输送的毕业生从原来不到百万现在已经达到了六百多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对高校扩招以来这样一个形势,我们需要一个客观的估计,正是因为扩招,才使得数以千万计的适龄青年能够由此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从而改变一生,才使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能够在人才资源方面显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扩招以后毕业生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当中的业务骨干,比如“嫦娥一号”工程有上万名科技人员在30岁以下,如果没有扩招就不可能有这么充足的人才供给能力。其实当我们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时候别的国家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在增加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很多欧美国家从原来的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50%,我国扩招以后在世界毛入学率方面的排位也就是上升10位左右,原来就是七十、八十位,现在也就是七十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同世界水平的差距。相应地,如果我们不扩招,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会受到不小影响。
2010-03-02 10:05:50
- 张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像钱老之问说的也就是这个事。二是我们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我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001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7300元,后来一度跌到了5000多元,现在回到7500元左右,我们还是财政拔款不充足的状况,是同期发达国家相近统计口径1/5,而且不同省之间能相差6倍之多。三是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解决,分别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所以我们的科学发展还是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这是给大家介绍的对当前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
2010-03-02 10:06:10
- 张力:
第二,如何看待高等教育2020年事业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应该从全局上来看,也就是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求,特别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规划纲要》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增加到35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20-50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会从现在不到10%提高到20%。应该说,这些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达到一个高位平台后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0-03-02 10:06:24
- 张力:
从规模增长看,我国从2002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09年的7年间,宽口径规模年均增长率为9%以上,后期增幅已有放缓,比如2009年比上年增加也就是2.48%,所以按照专家组的预测,到2020年前只需要每年增加1.6%,平均每年增长50万人就可以达到未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换句话说,现在如果一个学生都不扩招,我们可以增长10个百分点,为什么?因为18-22周岁年龄的人口分母在未来十年当中是下降差不多4000万人,等于说我们现在零增长也可以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5%,我们为什么提出40%这样一个目标呢?就是因为我们考虑到各行各业对专门人才的紧迫现象,考虑到学龄青年受教育的迫切愿望。
2010-03-02 10:06:40
- 张力:
要给大家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像朱之鑫主任在前天的发布会上谈到的那样,我们今后主要劳动人口的存量当中,特别是受到高等教育存量当中将会达到2亿人,这2亿人意味着什么?昨天胡鞍钢教授也说了,实际上相当于世界上第五个经济体,也就是说第五大人力资源的存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至于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如能跃升到20%以上,意味着我国高端人力资源开发将达到全球范围内前1/3的水平。
2010-03-02 10:07:01
- 张力:
第三,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因为刚才已经说了,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已经不是重点,最大的重点就是我们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2010-03-02 10:07:22
- 张力:
首先,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为此,《规划纲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出发,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提出,这也是第一次提出要创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对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明确了政策方向,特别针对科研领域当中的体制性障碍,要求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和教育的资源共享。大家注意到,这回不仅是科研的资源要共享,而且我们将来产学研的教育资源也要深度的合作和共享。三要牢固树立高等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利用高校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的能力优势,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求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加文化建设,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
2010-03-02 10:07:39
- 张力:
其次,我们要切实保障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必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因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区域的差异性是世界上不多见的,很难沿用学术学科评价的单一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为此,《规划纲要》的文本也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们的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这里面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国家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不仅要继续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这里不光包括本科的大学和学院,也包括高职高专的学院,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而且要引导其他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包括支持地方或行业背景高校建设优势重点学科,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二是优化学科专业等结构,这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重点扩大高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重点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鼓励东部高等教育率先发展,也就是说让高校既能够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苦练内功,还要面向现代化建设需求办出特色,这是新世纪新形势下打造高质量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2010-03-02 10:07:56
- 张力:
第四,如何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在《规划纲要》的第三部分已经全面谋划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高等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列举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切入点和政策措施亮点,比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等,都需要在各类高等学校师生中形成更为广泛的共识和共同的自觉的行动。相比中小学而言,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重点也是高等学校,关键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等等。与此相关,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说到底,是整个改革的牛鼻子,就是要理顺政府怎么办教育管教育,学校怎么依据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引导自主办学等关系,许多都是当前社会上关注和热议的问题,相关的因素也很复杂,表现出“深水区”改革的典型特点。
2010-03-02 10:08:11
- 张力:
同时,我们也看到,要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完成好各项发展任务,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和良好的制度安排是根本不行的,我们必须在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政策措施保障方面迈开新的步伐。《规划纲要》的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特别提出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在经费方面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强经费管理,明确提出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在高校实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公办高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这也是比照国际通行做法,目的就是要强化制度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让高等教育领域公共资源配置在阳光下运行。还有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高等学校既是优质资源普及共享的收益者,更是优质资源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参与者,势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规划纲要》准备在今后三年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中,涉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和改革的项目内容也有不少。如果组织领导和措施配套能够很好到位,相信我国高等教育的事业定为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再创新的辉煌。
2010-03-02 10:14:46
- 张力:
下面,我们就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问题。谢谢大家。
2010-03-02 10:15:05
- 续梅:
谢谢张力主任,张主任刚才就《规划纲要》当中高等教育的内容为大家做了比较全面而且非常清晰的介绍。下面我们就请记者提问。
2010-03-02 10:15:36
-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高教司的张司长,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想请问,您如何评价目前阶段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水平,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样的目标还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谢谢。
2010-03-02 10:15:54
- 张大良:
这个问题很重要,刚才张力主任介绍高等教育的情况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应该是一个大国了,我们在校生已经达到2979万人,而且我们现在的高校数量也很多,有2263所,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建高等教育的强国,建高等教育的强国要有一批高校接近和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这要起一个引领的作用,也是标志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最近我们也在研究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根据专家的研究,我们大约要在今后30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进入高等教育强国的行列,这是我们有一些定量的指标,在这里就不说,因为正在研究。同时我们也有一个定性的表述,也就是说到那个时候建成的高等教育的强国。首先是在一个体系上来表述,就是我们要构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在这样一个高等教育体系里面我们各层次、各类的高校都有一批走在前面的,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高校,其中就有一批达到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和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所以,我想这是在我们推进高等教育走向强国这样一个进程当中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2010-03-02 10:16:18
- 新华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在高考制度改革中提出一些创新的方法,请问有没有推进的时间表?开展试点的大致范围是哪些?第二,纲要中提出了逐渐取消现行的高校行政级别的要求,请问可操作性到底有多大?谢谢。
2010-03-02 10:16:40
- 谈松华:
高考问题是这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个问题。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推进时间表,我想这里先要说一下,这次高考改革有一个总体思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恢复高考制度是起到重要的历史性作用的,80年代、90年代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上也是连续在进行着一些探索和改革,但是现在看来,原有的高考招生制度是在精英教育阶段,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后,人才选拔制度、培养制度确实要有大的转变,所以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要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原有的高考招生制度的优点是全国统一组织考试、统一招生,这样就能够保证全国基本的标准,同时能够比较保证教育公平,但是它的一个弊病就是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已经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用一种考试办法来选拔不同院校的学生,这种考试选拔办法需要转变,适应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同时,在原有的招生办法中体现公平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是分数,分数当然是能够体现一个学生的发展水平的,但是它不是唯一的。所以仅仅用分数来约束学生,就会引导学生只重视学业成绩,甚至只重视考试分数,而不太重视其它方面的全面发展。
2010-03-02 10:26:30
- 谈松华:
所以,这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归纳起来就是从制度设计上,主要是三句话: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分类考试是指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办法,从纲要中现在规定的办法来看,本科院校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高职高专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招生,高水平大学可以另外加试。在纲要中鼓励实行联考,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校在实行联考,这就说本科院校高水平高校、高职高专可以有不同的考试办法,另外在考试上也不是一年只有一次,有的科目一年可以进行多次考试,给考生多次机会。综合评价是指除了考试分数是对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还要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两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更全面的评价。到条件成熟的时候,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将会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之一,我这里要说一下是条件成熟以后,在条件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局部地区逐步推进。多元录取是指我们录取的基本原则是择优录取,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高考成绩,以后还要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还可以推荐录取,还可以定向录取,还可以破格录取,这样就可以招来不同才能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突破我们现在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可以用各种途径进入高等学校,这是我们现在提出来的高考招生制度的一个设计思路。这是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需要有条件的,特别是诚信制度的建立,以及招生录取的一些法规的完善,所以需要通过试点,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诚信制度,这样可以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2010-03-02 10:26:53
- 张力:
三句话对中国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第一句话,必须做,这是大势所趋,国家所指明的和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包括将来的国企高层管理改革方向就是这样一个方向,就是要达到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要有这样一个新的制度设计,往前推进的趋势。第二,怎么做,叫做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立”就是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破”就是刚才说的,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包括学校内容的,还包括政府怎么管学校的行政化的倾向。第三句话,什么时候做?从容易的地方做起,逐步向难点推进。所以试点先行,先从有条件的地方创造条件,这是国家的既定方针,所以我相信大家在不久将来会看到试点的出现。我的回答就是这些。
2010-03-02 10:27:14
- 人民网记者:
刚才我听完张力先生的介绍之后我有这样一个问题,扩招之后我们的大学生就业从前年开始就是教育部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前所未有的采取了很多条措施来解决,像您介绍的欧洲和大洋洲有些国家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了,这些国家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呢?
2010-03-02 10:27:31
- 张力:
其实很简单,我们发现进入普及化的高等教育的国家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年轻的人口是在下降的,但是我们这个下降跟他们下降的形态不一样,他们是年轻人不太愿意生孩子,整个人口是老龄化、少子化,所以原有的高等教育的资源能够容纳出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就学,其实从总量上来讲,规模的扩展并不是很大,尽管超过了50%,实际上向整个劳动力市场提供供给的总量并没有增加的特别明显,况且还有一些外来的移民。第二个特点,这些国家通常技术转型是相对比较迅速的,或者说原来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岗位迅速移出本国,所以原来青年人拿到高中文凭之后就可以满足就业的需要,现在发现有些就业岗位是越来越多的需要大学文凭。第三个特点,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上学学生是在增多,但仍然他们现在资源很富裕的情况下,他们倾向于打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牌,招收更多的亚洲包括中国的留学生在他们那里就读,也使他们整个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往上拉动,而这些人并不一定学完了以后留在本国就业,应该说他们的就业格局跟中国很不一样。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看一看OECD,30个成员国,他们整个就业人员的从业人员大体总量在4.3亿左右或者4.5亿人,而我国眼看就是7.8亿人,眼看就是8亿人,我们国家就业人口的总量是相当于30几个国家加起来的差不多2倍,中国目前来讲不能说我们主要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高到已经达到天花板了。将来随着我们整个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可能我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容纳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前提就是我们的经济能够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而且我们城镇化的水平会缓慢的、渐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的考量大学生就业问题会是一个更加客观的视角。
2010-03-02 10:32:22
- 王建国:
感谢你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刚才张主任讲到国外的毛入学率超过50%以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两年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峻,但是我感觉到这两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部门齐心协力,针对你刚才讲的,应该说总体上我们的就业状况还是好的,比如说去年,2009年我们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4%,相应的,印度也是按照初次就业率来统计,2007年的数字是25%。西方很多国家是按照毕业以后半年到两年来统计,一般半年以后就业率大概在80%左右,可见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是很好的,但是问题依然严峻,我想表达几个观点,第一,随着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大学生总体上不是多了,还是少了,所以我们在这个目标里面提出2020年我们的毛入学率要继续攀升到40%,现在的问题在哪?我觉得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第一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要从比较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进一步向集约型、向高技术方面发展,随着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需求会越来越高。第二,我们现在国家的发展在中小城市、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大学生,但是由于观念的原因,由于某方面制度的原因,一些大学生还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去工作。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从政策上、从制度上、从教育上多方下手,我相信我们国家更广大的区域,我们国家更多的企业将能够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第三,也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毋庸置疑高等学校自身也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更强,使我们学生创业的能力更强,更好的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总体上我对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是看好的。
2010-03-02 10:32:40
- 中国教育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请教高教司张司长,第一,钱学森钱老之问,引发了全社会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注和思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专业人才,在此前我们高校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探索,未来又将怎样改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我们将采取怎样的制度设计,让更多的大学办出自己的特色,改变当前千校一面的状况?谢谢。
2010-03-02 10:45:49
- 张大良: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最近十多年来,在我们一批高水平大学也在不断地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很多很好的有益的尝试,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他们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好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们想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也是多样化的。同时在原有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进行探索,因为在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深化改革,这次在规划纲要文本当中已经提出来了,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当中的中心地位,要着力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所以,在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面,我们应该要很好地抓住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这个有利时机。因为这次文本当中在后面的十大改革的项目和改革试点当中,有一个高等教育提升工程,在这个提升工程里面讲了一句话,就是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我想这个计划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基础学科方面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我们想是一个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的原则来培养。去年我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筹备工作,因为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在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有看准的可以试的我们就先试,我们已经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做了筹备工作,已经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五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想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所以借此机会我也想把基本的思路说一说,主要是在七个方面来抓改革:一是在学生的遴选方面,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的潜质,实行动态统筹机制、自由选择专业的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到培养计划当中。
2010-03-02 10:46:46
- 张大良:
二是教师的配备,我们要安排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担任专业的导师和授课老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主持和参与教学。三是培养模式,要突出个性化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参加科学研究的项目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志向更加远大,心态也要是平和的,德才兼备,成为未来的一流的学者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四是营造氛围,这个氛围就是要通过世界级的科学家的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等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学术分为和开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的愿望。五是制度上要创新,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等制度。六是条件方面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试验教学试验中心等等,都要向参与这个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支持,经费的支持、条件的支持、空间的支持。七是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国外的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尽快地融入学科领域或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的群体当中去。所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用人部门,包括我我们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要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政策机制。
2010-03-02 10:47:30
- 张大良:
在这个计划当中,还有一个是应用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问题,关于应用学科培养拔尖人才,我们还要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结合起来,因为应用学科跟基础学科不一样,应用学科我们应该大批的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培养少而精的拔尖创新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在研究筹备启动未来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所以我想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我们是要培养一大批研究型、研发型或者是能够在生产一线的卓越工程师,所以这是一个全口径的,生产一线的卓越工程师就是前面讲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研发性的少量的是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要培养一大批卓越医师,他们当中有的是能够在大医院解决疑难病症的专科医师,有的是能够进社区、下农村的全科医师,还要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学校需要的卓越教师。总之,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够表现出卓越,成为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2010-03-02 10:47:52
- 张大良:
第二个问题,关于千校一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对于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应该是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所以这也通过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建立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我们才能够解决千校一面的问题,解决千校一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使得我们目前的2263所高校都要办出特色,所以这个问题简单讲是在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要根据科学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和公正规范的原则来修订我们的普通的高等学校实施条例和有关政策,要按照高等学校分类的依据,建立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开展分类的评价,引导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能够合理定位,能够各在其位、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做好政策的引导和监督管理,为高校的自我定位、自主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空间,这方面我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高校分类管理的试点工作。二是要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继续实施“211”工程、“985”工程,推进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建设,通过启动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来重点建设一批地方的高等院校,加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引领作用,也就是说要以重点建设来促进分类发展。三是各个高校自身要科学定位,各个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在国家高校分类体系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结合服务面向不断调整确立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类型等方面的发展内容,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真正做到合理定位。如果我们现在的2263所高校都能够注重合理的定位,办出特色来,我想我们就有希望形成一个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百舸争流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的格局。谢谢。
2010-03-02 10:48:20
- 北京考试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王司长,在《规划纲要》当中提到高考录取要建立多样化机制,请问教育部今后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2010-03-02 10:49:37
- 王建国:
关于高考改革辐射面广、影响力强、关注度高,这是因为高考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牵扯到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牵扯到高等教育选拔优秀人才。你的问题是多样化录取的问题,关于高考制度我讲三句话,第一,高考制度要坚持,因为高考是我们国家保障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制度,所以必须坚持。第二,高考必须改革,主要是高考内容和形式必须要改革,就像纲要文本提到的六大问题一样,千校一面,千校一张卷子恐怕是不行的。刚才谈松华也讲到,要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的新机制。第三,高考的改革必须积极稳妥地渐进式的前进,这是因为高考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又因为高考紧密联系到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稍有不慎就会对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产生不良的冲击,所以我们讲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还要渐进式的推进。关于多样化录取模式,在纲要的文本里提出来,一共是五种方式,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择优录取,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择优录取。除此之外,上面还提到四种录取的方式,大家注意一下,这四种录取方式也作为下一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试点项目,已经明确列出来了。实际上在现行的高考录取的过程当中,这些方面都有不同的试点,比如第一条是自主录取,我们全国有80所高校每年都有自主录取,第二个是推荐录取,实际上也是自主招生里面的一项内容,我们现在自主招生里面是可以学校推荐,可以学生自荐,当然也可以中学校长推荐,对这些优秀的全面发展的是可以推荐由高校来录取。第三个是定向录取,这是特别针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且人才短缺的一些行业和部门,比如说我们的煤炭行业,我们现在依然在做有关定向录取,这批学生入校之前跟企业签订相应的协议,给予一定的优惠,进入大学以后到这些行业和企业工作,当然这些现在都是比较艰苦的行业,也是人才比较缺的行业,第四个是破格录取,大家可能注意到在2009年高考的时候,我们一些学校比如说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分别对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经过特殊的程序,比如四川大学经过学校有六位教授组成的专家组,与学生多次面试、交流,形成专家评估报告,经过程序报批,录取了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2010-03-02 10:53:24
- 王建国:
所以,我想高考制度的改革,包括多元录取的推进,会随着我们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一项一项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当然我还想特别强调一点,这种多元录取的模式必须建立在一个重要的政策保障的基础之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建立起诚信的体系,必须使我们的这种多元录取沿着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我想我们的改革一定会深入推进。谢谢!
2010-03-02 10:53:43
- 人民日报记者:
我留意到在这次规划纲要当中提出了十个改革试点,其中之一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我想具体了解一下,现代大学改革试点所试点的内容具体是哪些,以及目前困扰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利的难点主要在哪里?谢谢。
2010-03-02 10:59:48
- 谈松华: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在改革中专门有一章讲到学校制度建设的时候,对于现代大学制度有一节专门讲到这个内容,我想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有三个层面的问题:
2010-03-02 11:00:11
- 谈松华:
一是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因为现代大学制度是建立在依法确定政府和大学关系这个前提之下,所以纲要提出,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这样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处理大学和政府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在这个原则下来确保大学办学自主权。这个原则的含义就是,政府和大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大学不是行政机构,所以大学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它具有办学的自主性。管和办分开的话也是这个意思,政府是负责宏观管理,办学的权利是属于大学,所以我想这是确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层面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这个关系。
2010-03-02 11:00:37
- 谈松华:
二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在纲要中提到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要制定大学章程,大学内部治理也要按照章程来实行治理,从这个意思来讲也可以说是依法治校,这也就意味着今后我们的大学都要制定章程,来确定内部治理结构。在内部治理中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大学的领导体制是实行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又强调了教授治学,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大学治理中有一个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关系,那就要在学术领域要充分尊重教授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所以,内部治理结构在纲要中做了这样一种原则的规定。
2010-03-02 11:00:56
- 谈松华:
三是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因为大学自主办学是需要有社会参与和社会监督的,因此要家里社会参与、社会合作的制度,这里提出了可以探索建立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的制度,这种制度是一种社会参与的形式,同时还强调了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办学,也提出了大学要向社会公开信息,要实行年报制度,让社会对大学有知情权,也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最终是要建立一种大学自我发展又自我约束的制度。我就说这些。
2010-03-02 11:01:10
- 张力:
如果在座记者有对继续教育的问题和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可以分别在会后问韩民同志和李军同志。
2010-03-02 11:01:23
- 续梅:
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开到这里,感谢各位嘉宾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也感谢记者朋友的热情参与,我们明天再见!
2010-03-02 1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