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国新办介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情况
2010-01-22 14:031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近日国务院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个规划对于中部地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三运先生、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先生来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先生、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先生。下面请王省长作介绍。
2010-01-22 09:49:31
- 王三运: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给予安徽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今天,我十分高兴地向大家宣布,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订的战略规划,也是今年国务院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区域规划,对于崛起中的安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010-01-22 09:50:57
- 王三运:
国务院批复明确指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规划》,是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安徽的一项重大而特殊的任务,也是安徽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面临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将按照《规划》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决不辜负中央的重托和厚望。
2010-01-22 09:52:05
- 王三运:
安徽居中靠东、沿江通海,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安徽800里,我们称之为八百里皖江。依托这条黄金水道,皖江城市带应运而生、蓬勃兴起。《规划》指出,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
2010-01-22 09:52:47
- 王三运:
皖江城市带区位优越,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800里皖江一、二级岸线总长近600里,干流岸线利用率目前只有11.3%,开发潜力巨大。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还有非常密集的科教资源,全省95所高校、20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院所、45个国家及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主要集中在这个区域;合肥市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是国家大科学工程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我省已启动建设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也覆盖到这个区域。
2010-01-22 09:54:36
- 王三运:
对于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意见和规划中,把皖江城市带作为六大城市群增长极之一。特别是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特别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我们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是安徽省委、省政府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中部崛起战略而采取的实际行动和重大举措。
2010-01-22 09:55:31
- 王三运: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规划》站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高度,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就是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具体包括“四大战略定位”:即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些战略定位,与国家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定位非常契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示范区建设的厚望和重托,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2010-01-22 09:56:10
- 王三运:
各位记者、朋友们,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示范区建设的美好蓝图,规划要求,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皖江城市带将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我们一定从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全面把握规划的深刻内涵,举全省之力推进示范区的建设。
工作推进中,一是细化实施方案,加快编制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物流、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集中区等方面的专项规划,逐年、逐市分解规划目标,尽快把规划蓝图转化为操作细则。
2010-01-22 09:57:30
- 王三运: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尽快出台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三是优化承接条件,加快构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能源保障、水利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加快现有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探索园区共建共管的相关机制,高水平规划建设产业转移集中区。
2010-01-22 09:58:06
- 王三运:
四是创优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金融服务、土地管理、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强法制、诚信和人文环境建设,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制度保障。五是强化合作共举,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区域合作,争取早日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效应。
2010-01-22 09:59:13
- 王三运: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美丽的皖江城市带充满活力、商机无限、前景诱人。我们真诚邀请新闻界及社会各界朋友关注示范区、宣传示范区、参与支持示范区建设,积极为示范区建设和安徽发展献计献策。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有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把示范区建设好,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谢谢大家!
2010-01-22 09:59:45
- 郭卫民:
下面进入提问阶段,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0-01-22 10:00:43
- 新华社记者:
请问王省长,国务院这几年批复了多个区域发展的规划,安徽的这个区域规划特点和特色在哪里?请您介绍一下。
2010-01-22 10:00:58
- 王三运:
非常愿意回答你提出的这个重要问题。国家就承接产业转移制定专门的规划,这还是第一个。实际上,这个示范区的特点已经从规划的命名上点出了三个关键词,一个是承接,一个是转移,一个是规范。这三个关键词的主题是承接,核心是转移,目标是示范。从承接来讲,承接的载体在安徽;从转移来讲,主体在外部或者在东部、沿海,在安徽以外的其他地方;从示范来讲,它的合力在大家,在多个方面。
2010-01-22 10:01:19
- 王三运:
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徽要把示范区建设好,很大程度上,除了安徽自身要加倍努力,同时还寄希望于促进转移的各个因素,更大程度地增强互动性。而且,还要有国家相关部委的强力推动。所以我认为,这个规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联动性、有序性和示范性。从安徽来讲,要倍加主动;从东部来讲,要积极互动;从上级来讲,要强力推动。只有形成这种齐心协力、同频共振的格局,这个示范区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示范效应。
2010-01-22 10:03:25
-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
第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安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份,我们也知道,安徽是劳动力输出的大省,大量劳动力去沿海地区工作。当然这不是因为在安徽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和沿海地区的工作相比,包括安徽的内陆省份来说,相对收入低一些。我的问题是,如果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成的话,可能会有农民工考虑留在家乡工作,能不能保证这些留在家乡的农民工的收入?也就是说引进长三角的产业,是不是同时也能引进他们的工资水平?第二个问题,关于转移的话题。皖江城市带建成以后,带来一些长三角的产业,是不是在长三角已经被淘汰的一些产业呢?如何避免这些转移来的产业不会出现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呢?谢谢。
2010-01-22 10:07:13
- 王三运:
非常感谢这位香港记者对安徽的关注。因为他提的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在关心我们安徽的农民工问题,同时也在关心安徽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得很好。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这一两年来,在农民工的问题上,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安徽现在在外打工的是1100多万人,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当时很担心,如果沿海地区的很多企业发生困难以后,大量的农民工回流,将会给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压力。所以省委、省政府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迅速地研究了很多措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农民工的创业园。这个农民工的创业园依托于现在的开发区和城市,到目前为止,我们建成了农民工创业园250个,大量吸纳了回流的农民工创业。前年春节的时候,全省返乡的农民工有860万多人,我们一是通过农民工创业园的吸纳,再一个是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善,这些返乡的农民工90%已经回到原来的岗位,留下的10%都就地得到了妥善安置。
2010-01-22 10:09:46
- 王三运:
近些年来,东部沿海的产业之所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沿海地区的要素成本提高,而这方面在中西部地区又是我们的很大优势。所以农民工回到安徽也好,或者回到皖江城市带来创业,工资不会降低,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提高了,因为他在家门口打工,在家门口创业,减少了很多生活方面的成本,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农民工是受益的,对这个问题我们高度重视,不会有大的问题。
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在规划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我们的准入门槛要严把两个关,第一,是把住环境评估关,绝不让那些污染的企业进入我们的示范区;第二,是把住低水平重复关,我们绝不让低水平重复的项目进入示范区。
2010-01-22 10:14:15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王省长,示范区的规划,我们都知道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我想知道的是,你们对下一步的工作是怎么来考虑的?另外你们将如何保证这个规划目标能够实现?谢谢。
2010-01-22 10:17:09
- 王三运:
规划的实施,对安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如何真正地抓住这个历史性重大机遇并用好这个机遇,关键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工作。所以,今后的工作当中,重在务实有效。总的考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第一,要锁定阶段目标。第二,要建立支撑体系。第三,要坚持承接标准。第四,要形成联动合力。
这个阶段目标就包括了它的联动目标,三年计划,五年规划,乃至于十年的远景,都要一一细化出来。这个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配套政策的支撑体系,二是考核评估的激励体系,三是协调推进的相关体系。
承接的标准都有一系列的指标,就是刚才我所回答的,关键是把住两个关口,一是环保关,另一个是低水平重复关。这两个关口是我们的一票否决权。
2010-01-22 10:17:45
- 王三运:
所谓形成合力的问题,关键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从外部来讲,我们要积极地融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加强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台,以至于整个中西部横向的经济协作和联系。另一方面,从我们内部来讲,我们要调动全省上下的积极性,包括示范区和示范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的积极性,包括示范区内部集中区和非集中区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左右、省内省外的同频共振的格局。
最近,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在根据国家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深化具体方案,近期就要召开全省的动员大会,同时出台我们的实施细则和计划。
2010-01-22 10:20:21
-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范司长,去年至今,国家出台了多个战略规划,几乎现在每个省、每个地区都有一个国家级的规划,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战略规划之间的差别,如何确保这些规划发挥实质性的作用?第二个问题,具体到今天的这个规划,中央在政策上给予了哪些支持?谢谢。
2010-01-22 10:22:10
- 范恒山:
谢谢你的提问,你这个问题也是在座的很多记者和社会上关注的一个问题。
这两三年来,国家的确陆续制定和批准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这些文件和规划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从具体的编制角度来讲,它特别突出了两点,一是一定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也就是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二是要特别考虑这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在这方面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说,考虑到国家全局布局的同时,要充分体现这个地方的特殊需要。这样,就避免了我们所有的区域规划的地方化;另一方面避免了全国规划一刀切,体现了各地的比较优势。这样的规划制定以后,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
2010-01-22 10:22:44
- 范恒山:
我们这些规划和文件,从现在的内容来看,主要体现了三个战略指向,一是要有利于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和加快发展,包括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怎么样继续加快发展、率先开发开放。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怎么样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前者包括国务院关于长三角的指导意见、关于珠三角洲发展改革规划的纲要等等,后者包括我们制定的关于促进广西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宁夏发展的意见,等等。
二是着眼于落实国家提出的重大改革和发展战略,比如说资源节约型战略、环境友好型战略、产业转移战略等等。这些方面,包括国家已经颁布的黄三角高效生态区建设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以及今天发布的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大家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它和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紧紧联系。
2010-01-22 10:25:27
- 范恒山:
三是基于国家深化开放合作的需要来制定的,包括图们江开发开放规划,也包括海峡西岸规划的制定,都是基于发展两岸关系提出来的。
我们看到,这些规划和文件在很多重要方面体现了共性,但是又鲜明地体现了各个地区的特色或者个性。正因为如此,它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主要是两个效果,一是推动了我们国家增长格局的重要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东部增长速度超过中西部的格局。从前年开始,中西部和东北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这是前所未有的。二是应对金融危机中间,国家颁布了这些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地方都成为了抵御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中流砥柱,比如天津滨海新区、北部湾地区,他们的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全国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2010-01-22 10:33:18
- 范恒山:
至于第二个问题,国家对现在的示范区有什么政策支持的问题。我想说的,我们这个规划是国家战略,是全国的事,不仅仅是安徽的事。所以国家理所当然地应该给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必要的政策支持。事实上,在我们的规划文本中,已经在保障措施这一条,提出了有关投资、财政、金融、土地和对外开放的政策。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还将继续加大协调力度,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2010-01-22 10:36:40
-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刚才范司长介绍了全国的规划的错位发展问题,具体到安徽省,我有一个问题,在这次规划批复之前,已经有一个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这两个区在定位方向上,一个是产业转移,一个是自主创新,完全是两个方向;从分布上看,一个是带,一个是块状的区域;而且这两个带和区之间,有两个城市是重合的,就是合肥和芜湖。请问王省长,在这两个区域之间,我们将怎么考虑错位发展和功能定位的?谢谢。
2010-01-22 10:39:00
- 王三运:
谢谢你提出这个很重要的问题。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是在前年开始谋划启动的。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特别指出,安徽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实力较强,应当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认真研究、谋划,提出了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更好地发挥安徽的后发优势。同时,总书记视察时还特别指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这是我们发挥比较优势,谋划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依据。应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给我们提出的重大战略课题。所以,我们这两个区就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两个重要抓手,一是抓自主创新,一个是抓承接产业转移。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不矛盾的。
因为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所以抓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是因为安徽合肥、芜湖、蚌埠这三个地方都是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优势,并且把他们的创新实践上升到能够指导面上的经验,对安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产业转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也要坚持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以承接产业转移离不开创新,创新也离不开承接产业转移,这是我们两个重要的抓手,并行不悖,同时发力。
而且,我还想高兴地告诉你一件值得庆祝的消息,国家科技部最近在全国确定了三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这三个省,一个是安徽,一个是江苏,一个是浙江。所以,安徽在创新方面的基础和资源都是比较丰富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既覆盖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也覆盖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覆盖了整个江淮大地。
2010-01-22 10:41:47
- 中国新闻社记者:
产业承接离不开载体和平台,我们注意到,在示范区规划中提到,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对此您怎么理解?第二个问题,在这个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之后,在政策倾斜上有什么不同?谢谢。
2010-01-22 10:59:41
- 王三运:
这个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集中加工区,应当说它是一个规划当中很突出的亮点,目的就是打造一个集约的平台,包括项目的、产业的、功能的、要素的等多个方面的集中、集约和集成。所以我们想精心地把集中加工区建设好,建设好的前提首先是规划好。但是在整个运作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有三个考虑,或者说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集中区的条件要优中选优。第二,集中区的位置要合理布局。第三,集中区的效应要着眼于示范。
所有条件,关键是重视它的区位交通,再一个是产业基础、要素成本,三是环境容量。这是需要特别重视的几个条件。从位置来讲,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在规划当中有一个定位,就是“一轴双核两翼”的空间布局。我们的集中区要能够照应到“一轴双核两翼”。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个集中加工区建立起来以后,要能够辐射和带动“一轴”上的六个市,“双核”上的两个圈,以及“两翼”上的多个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示范区的效应要能够有示范作用,我们考虑在集中区建设起来以后,它要能够很好地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产业转移要与转型升级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能够得到优化,有示范作用。二是要与节约用地相结合,尽量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三是要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四是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五是要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集中区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很大范围,最终很多地方都能够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2010-01-22 11:00:09
- 王三运:
打造这个集中加工区,关键是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探索一种灵活多样的合作共建新模式。合作共建的新模式,比如说可以引入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很有成熟经验的“飞地经济”概念,在我这个区域内可以进行独立开发、联合开发或者委托性开发。比如说一些沿海地区感到自己的一些产业难以割舍,不愿意成建制转过来,还想继续经营,但是受到环境容量的限制,可以委托这个示范区来开发,也可以直接由他们来开发,然后我们配合和服务。外来投资者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可以提供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这是我们建设集中加工区的一个新的重要想法。
所以总的来讲,这个集中加工区的机制是很灵活的,合作方式也是多元的,我们非常真诚地欢迎各个方面能够到我们的示范区,到我们的集中加工区大展宏图。
2010-01-22 11:05:55
- 王三运:
国家层面政策有什么不同,刚才范司长已经讲得很清楚。范司长讲到,既然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国家肯定要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我们感觉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是一方面,从安徽来讲,我们将会从我们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地提供一些方便和优惠条件,优惠政策的问题,我们也正在进行深入论证当中。概括地说,中央给的优惠政策,我们把它用足用好;外地的成功新鲜经验,我们会充分运用。从安徽来讲,我们也会从实际出发,在相关的政策上,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创造。谢谢。
2010-01-22 11:09:32
- 范恒山:
我想,省长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刚才谈到,示范区的建设不仅仅是安徽的事,是全国的事。从全国的角度来讲,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第一,有关地方的大力配合,比如说长三角地区。第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刚才这位记者谈到,我们这次示范区的政策支持有什么特色。我想,这次示范区政策支持最大的特色,它是围绕产业承接和转移这个主题来进行的,所以国家在规划中间提出的政策措施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比如说在投资政策上,我们强调国家有关部门会同安徽省来编制示范区的产业目录,对示范区相关的产业发展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投资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方面的支持;在金融政策上,我们动员和推动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这些产业的信贷支持的力度;同时还会创造条件,对示范区的一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他们的上市、发债方面给予优惠。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土地政策,大家知道,国家的土地政策非常严格,即便在安徽,在皖江,我们的产业转移示范区,土地也是稀缺宝贵资源。但是,国家示范区在土地政策上是优惠的,在强调继续严格遵守国家的土地政策的同时,提出产业示范区中间的各类建设用地的安排,可以纳入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同时如果示范区建设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增加安徽省的用地指标,促进国家对示范区政策支持的力度。
2010-01-22 11:11:09
- 北京晚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房价,自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概念规划提出以后,海南的房价最近有很大的蹿升。这个规划出来以后,大家也纷纷猜测说安徽的房价会不会是下一轮蹿升的区域,请问王省长怎么看,或者对于房地产市场,咱们下一步会有什么规划吗?第二,最近股市上,安徽板块各大企业是涨停。其中有一个同行业界人说关于长三角的转移,首先带来最大的受益方是公路运输类的企业,您同意这个观点吗?或者说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2010-01-22 11:13:15
- 王三运:
这两个问题我想请我的同事,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同志来回答。
2010-01-22 11:13:59
- 孙志刚: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肯定会有利于房地产开发,有利于地方开发建设,房价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目前整个皖江城市带的房价相对是比较低的,因此我希望,从事房地产的企业抓住这个机遇到安徽来投资。我们也希望愿意到皖江城市带创业的同志们抓住机遇,到安徽、到皖江来购置房产,更好地创业发展。我们不仅要打造一系列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形成一系列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我们还要打造一批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皖江城市带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大好机遇。
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批准以后,安徽板块的股票持续上涨,一路走红,这说明大家对皖江城市带的辉煌前景充满信心、形成共识。安徽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创造环境,支持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更多的企业发行债券,支持设立各种产业基金。因此,皖江城市带的加速崛起,将有利于很多企业发展壮大。在此,也希望更多的股民关注皖江城市带区域上市企业,在支持皖江城市带发展中发财。
我们现在的上市公司,在中部六省市中排名第一,我们还有一批上市公司正在上报待批当中。我想安徽板块的股票应该是继续看好的。
2010-01-22 11:14:32
- 郭卫民: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0-01-22 1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