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2009-12-22 13:0512月21日上午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会议将在对2009年的社会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2010年的形势进行展望与预测。
谢寿光:
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现在开始。出席今天报告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社会学家,蓝皮书主编陆学艺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蓝皮书主编李培林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研究员;国家统计局科研所统计监测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教授。这个月7号我们发布了《经济蓝皮书》,经过社科院课题组的预测,在2010年中国经济是温和的趋势,在社会方面,2009年我们应对着金融危机,社会形势的发展也出现很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2009-12-21 09:16:00
谢寿光:
记得一年前,也是在这里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的时候,根据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当时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将会是2009年的一个社会热点也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这应该是在所有研究中最先系统的预警2009年社会发展状况的问题。发布之后,当天就引起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直接影响党和国家采取的一些应对决策措施。这也充分显示出《社会蓝皮书》对于社会形势的分析、预测,为现实服务的功能。
2009-12-21 09:18:22
谢寿光:
过去的一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进入了一个回升的阶段,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将会有什么新的变化,2009年本身在社会实践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入分析、追踪社会形势的发展,今天大家所见到的《社会蓝皮书》将告诉我们专家研究的是什么样的成果。今天我们有请这几位专家从不同的层面给大家分享这次的研究成果。
首先,我们有请《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做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2009-12-21 09:20:09
李培林:
2009—2010年的社会形势,我们采取了一个比较乐观的态度,就是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成长阶段。第一部分,我先介绍一下关于这个提法的含义,以及我们判断的理由。所谓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意味着整个经济社会形势从2010年开始会出现经济增长率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另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发展的动力将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更多的依赖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国内消费的增长。
从整个判断的理由来看,一个是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将进入中期加速的成长阶段。因为根据国际经验,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下降到5%之下,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者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城市化水平超过50%,将意味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经济的产值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城乡发展的城市化水平,这三大支柱结构都要发生重大的变化。
2009-12-21 09:21:00
李培林:
从产值结构来看,在GDP当中,2010年农业产值占GDP比重要下降到10%以下。我们在这30年来,农业产值的下降差不多每三年下降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整个的农业产值的GDP比重要下降到6%以下。在就业结构当中,劳动力的比例,2010年将下降38%以下,2015年将下降到33%左右。城乡结构当中,2010年以城镇常住人口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8%左右,也就是说,到2012、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首次突破50%,2015年,会达到53%左右。三大结构的发展变化表明,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了中期的加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转换。这是我们说的进一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含义。
2009-12-21 09:22:50
李培林:
第二方面,社会结构变迁要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成长阶段。城乡结构的巨大差异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在来看,中国正在加速地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阶段。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仅是破除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之间的壁垒,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城乡之间在社会体制方面的障碍,包括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将在我国发展史上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
2009-12-21 09:24:26
李培林:
第三方面,人民生活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大众消费特别是指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的消费阶段。我们会看到,这两年来中国人均GDP的增长,特别是以美元为计价的人均GDP的增长出现了快速的发展态势。从1978年到2000年,我们的GDP从不到400美元增加到800多美元,用了将近20多年的时间。到2000年的时候,在制定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候,当时的预测是用20年的时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也就是说从800多美元达到3000多美元。但是这两年,这个速度在不断的加快,一个原因是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个原因是每年新增人口在不断减少。因为人口基数越大,分母越大,人均GDP水平就会偏低。第三个重要原因,人民币的升值。在2003年我们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2006年就超过了2000美元,到了2008年,我们超过了3000美元,到明年年底,我们将会接近人均GDP4000美元。这比我们原来说的到2020年才达到人均GDP3000多美元,时间大大的提前了。
2009-12-21 09:25:12
李培林: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整个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恩格尔系数在不断降低,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当中的比重,到2009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可以说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的居民消费阶段。这个阶段,大额的消费产品,像汽车、住房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这样的一个普及阶段。整个消费当中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新型的消费支出在快速增长,这些都是进入大众消费新成长阶段的特征。
2009-12-21 09:26:54
李培林:
第四方面,国民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的新成长阶段。我们现在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发达省份开始普及12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都在迅速发展。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左右。虽然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这还是比较低的水平,但是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按照国际标准,进入15%以后,就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正在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大众教育的新成长阶段已经到来。
2009-12-21 09:28:14
李培林:
第五方面,社会保障进入了构建覆盖全民体系的新成长阶段。我们国家在过去社会保障一直局限在部分城镇居民,特别是城镇职工的范围之内,整个农村几乎没有覆盖社会保障的网络。但是这些年来,在这个领域当中,特别是根据中央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要求,这方面在迅速的扩展。
首先,最低生活保障现在已经覆盖整个城市和农村,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2000多万人,农村有4000多万人,全国将近有7000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镇职工的医疗、城镇居民的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这三个体系已经覆盖了全国11亿多人,所以几乎是覆盖了全国居民的范围。
2009-12-21 09:29:27
李培林:
基本养老现在正在迅速扩展。特别是今年,我们已经扩展到全国10%的县。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大概在五年之内,农村基本养老会得到迅速发展。现在按照我们的目标,就是在2020年之前,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这三项基本制度为支柱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基本上搭建起来。
2009-12-21 09:30:50
李培林:
最后,整个新成长阶段还意味着,我们的改革从主要的经济改革过渡到全面改革的新成长阶段。这30年的改革总的来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他领域也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主要的改革途径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要求我们的体制继续进行适应这种巨大变迁的改革,所以要求改革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
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及要急需进行的改革就是社会体制的改革,这涉及到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事业单位运行、社区社会组织等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当然,这个判断总的来说是比较乐观的判断,因为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是也为我们提供了结构转变和进入新成长时期的一个良好的机遇。
2009-12-21 09:31:52
李培林:
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就业。就业方面,尽管从失业率来看,近三年以来处在最严重的时期,但是相比较去年年底我们在这里开2008年形势发布会的时候,实际发展的结果比我们当初的预想要好很多。一个是我们当时担心的三个情况现在看来都没有发生。第一个就是当时担心大量回乡的农民工在农村聚集,在农村产生大量的无业农民,对稳定农村形势产生影响。现在来看,春节过后的两三个月以后,我们调查组在下面的调查中反映,大概85%以上的农民工当时就已经返回到城市。也就是说,由于城乡收入之间较大的差距,即便是城镇农民工工资的下降,也不足以阻挡农民工返乡的就业冲动。另外,现在农民工正在进行转换,第二代农民工在整个农民工的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第二代农民工一般都没有农耕的经验,而且他们更多的接受了城市的文化。年轻人在农村生活一辈子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所以绝大多数农民工都返城。
2009-12-21 09:33:42
李培林:
第二个没有预想到的是,农民工返城以后,在城市里形成无业农民工的聚集,对城市生活产生影响。现在来看,这个情况也没有发生。总的来说,尽管在年中的时候尚有一千多万农民工没有找到工作,但是随着下半年整个经济的转换,以及工作岗位的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越来越好。特别是在东部,东莞、深圳这些地方,甚至重新出现了农民工招工难的现象。尽管农民工的就业工资水平比起金融危机前有所下降,但是整个就业情况比我们当时预想的要好得多。
2009-12-21 09:36:34
李培林:
另外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就业今年达到600多万,在整个金融危机之下,国有部门,特别是涉及到服务业部门招工骤然减少,所以当时担心大学生就业会成为严重的问题。根据国家教委公布的数字,在7、8月份大学生毕业时的整个就业签约率是74%。现在有民间专门调查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公司,根据他们调查的数据,就业率比这个要低的多,只有50%多。但是你要到各个大学问,几乎大学自己公布的签约率比国家教委公布的都要高。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大学生就业心态还是比较积极、健康的,他们基本上没有依赖的心态,在积极的寻找工作。当然,就业市场在发生很大变化,一个是大学生初职就业工资在下降,另外,过去一些热门的专业,比如工商管理、外语、国际贸易,大概排在前10位失业率比较高的,相当一部分都是过去的热门专业,现在就业率比较低,特别是法律下降的比较快。这和前两年这些行业大规模的扩招、招生有关系。
2009-12-21 09:37:18
李培林:
总的来说,在学界对就业问题的严重性给予高度关注,政府这次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国务院今年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所以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2009-12-21 09:39:05
李培林:
第二方面,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总的来看,尽管这些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的财政上的转移支付,试图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总的来看,现在的差距还是朝着扩大的方向在发展。在整个的收入差距当中,应当说城乡差距是最大的一个变量,城乡差距的变化情况是影响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到去年,出现了可喜的局面,2008年是近十几年来我们首次出现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几乎相等的局面,而且城乡收入水平的绝对比第一次出现了略微缩小的状况。
2009-12-21 09:40:03
李培林:
但是在2009年,情况又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因为农民工的收入情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在下降,而在农民的收入当中,增长最快的是县级收入,而在县级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收入。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下降,对农民工的收入增长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估计今年全年城市居民收入可以增长到10%左右,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增长只有6%—7%之间,所以城乡之间收入的增长率又拉开了3、4个百分点。这个情况是我们克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的新的难点。
2009-12-21 09:42:05
李培林:
第三方面,社会保障方面。今年最大的一个突破就是国家规定,把农村的养老保障,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规定路线图的保障制度,因为我们在文件当中一直在说,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的进行养老保障试点,因为养老保障是需要花大量的钱的领域,在这方面要谨慎推进。但是今年明显加速,要求在今年年底覆盖到10%以上的县。而且从全国来看,各地采取积极态度,很多地方超额完成了中央布置的任务。所以预计今明两年,增长速度会超出我们的预想。
2009-12-21 09:43:22
李培林:
至于医疗方面,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以及新兴农村合作医疗这三项制度全部覆盖了全国11.6亿人,基本上能够全部覆盖,而且今年医疗报销比例平均上升了5个百分点,所以这还是非常大的进步。今后三年,各级政府将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的就有3000多亿元。所以社会保障现在也在快速的推进。特别提到的是,现在我们说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障,这个养老保障和过去农民的医疗保险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过去十几年来,农村养老保险探索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形成储蓄的模式。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特别是政府补贴相结合,所以政府现在开始向农村养老进行较大的投入。这将结束我们千百年来农民没有社会保障的状况。
2009-12-21 09:44:23
李培林:
最后,我想谈一下关于社会稳定的情况。大家知道,由于2009年是我国60周年大庆,所以各地都对社会稳定和维持社会秩序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黑恶势力,特别是清理社会犯罪团伙的行动,所以整个社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的状态。但是现在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今年群体性事件发生仍然保持着多发的态势。
2009-12-21 09:45:57
李培林:
特别是引人注目的态势在重演过去的群体性事件,比如湖北石首事件,几乎重演了2008年瓮安事件的发展。也就是说,瓮安事件是一个中学女学生溺水死亡,湖北是青年厨师跳楼死亡。和瓮安事件同样的是,大家在议论死亡的时候,政府宣布的是一种非正常死亡,但是群众通过网络等各方面开始传播,说他们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后来政府通过验尸认为是自杀,家属就不相信,然后就开始护尸行动,长达30个小时。开始时地区检验不行,然后到省里进行检验,最后也是酿成了上万人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了烧毁楼房、汽车事件,发生了严重的警民冲突。当然,这次时间的暴烈程度不像瓮安事件那么强烈,但是它发生的过程、逻辑几乎和瓮安事件是一样的。
2009-12-21 09:47:39
李培林:
我们把这类事件叫做“非阶层性的、无直接利益的群体性冲突”。非阶级性的是说参加的人群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无直接利益的是参加群体性事件的人和事件本身没有关系。这就说明在我们的一些地方,由于基层财政的薄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当中,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历史上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企业改制、房屋拆迁、土地征用、集资等等,这些事情当中都向群众欠了很多债,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的民怨太深。所以一旦突发事件产生以后,就造成了所谓的非阶层性的、无直接利益性的群体冲突。
2009-12-21 09:50:34
李培林:
当然也有我们熟悉的有阶层性的、有直接利益的群体性事件,就是吉林通钢事件,通钢事件的陈国君之死反映了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仍然发生这种损害职工利益,在兼并一个国有企业的过程当中,不向职工大会打招呼,不向原有的企业领导班子通报情况,所以造成了几万钢铁工人制造群体性事件。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造成民营企业的总经理之死,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最后处理。
这个事件反映了在改革过程中这种熟悉的事件依然可能继续发生。特别是2009年,各种群体性事件多发当中,我们特别关注和环保原因相关联的群体性事件在快速发生。所以在2009年因为环保原因造成的群体性事件,近十几年来,全国十大环保群体性事件中,发生在2009年的就有6起。这些情况都值得我们关注。
2009-12-21 09:51:51
李培林:
总之,在我们今后的发展当中,一方面保持比较乐观的估计,因为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无论是增长方式,还是发展方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政策层面,我们强调过去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当中,投资、出口和消费当中,出口现在已经结束了十几个月的下降,刚刚开始回升,但是在短时期内,我们也不能指望再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外贸进出口占GDP比重60%左右的水平。所以大量的投资仍然要改善投资结构,我们还遇到关于产能过剩、重复生产、投资效益下降,以及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等相应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发展方式就要更多的依赖于消费,消费就意味着我们如何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我们的投资结构,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和影响消费预期的消费、医疗、住房等方面。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在结构转换点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聚、爆发。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2009-12-21 09:54:36
谢寿光:
感谢李培林教授为我们对这本蓝皮书的研究成果做了非常简明、扼要的解读。课题组研究提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从7个方面做了阐述,我想每个方面都可以让媒体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稳定方面,提出了警示性的问题,他做了很好的探讨。他也梳理了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进入专家解读阶段。有请陆学艺教授做报告,大家欢迎!
2009-12-21 09:56:04
陆学艺:
刚才李培林教授做了这本蓝皮书的主报告,提出了我们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从各个方面做了阐述,我觉得很重要,对大家怎么样认识社会形势发展,他提出了很重要的概念。这本书的191页我写了《新阶段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调整社会结构》,我来做一点这方面的讲述。
新成长阶段,近几年的一个特殊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建设的成就非常好,快速的发展,非常突出,即使遇到世界金融危机这样的冲击,我们加以调整以后,超过了我们所预想的。当然,另一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也是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如何来认识这两个社会矛盾现象,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也是好几年了。所以我们课题组在这些年想运用社会学的结构理论,利用这个理论进行分析、观察,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2009-12-21 09:56:59
陆学艺:
近几年,课题组进行了长期研究,写了一本书《当代社会结构研究》,现在已经交到社科文献出版社,现在他们正在组织出版,大概下个月能在这里召开发布会。我想这和我们的主题也有关,就是怎么来认识现在的这种一方面经济形势大好,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突出,我想从社会结构方面来关注。
2009-12-21 09:58:28
陆学艺:
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结构。经济结构大家耳熟能详,都知道我们的GDP是多少,一、二、三产业怎么样,就业怎么样,财政收入怎么样,但是社会结构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新词。比如你到一个地区去,就知道这个地方的经济结构,知道它的一、二、三产业,但是看这个地方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特别是通过调查研究知道它的社会阶层结构,你马上就能判断它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但是我们现在到一个地方去,一开口就是经济结构,你问人口多少,城乡比例是多少,都没有一个准数。他对有多少人说不清楚,问他到底有多少农民工给你干活,他也不清楚。所以说,我们对社会结构的研究是缺乏的。
2009-12-21 09:59:45
陆学艺:
现在总的基本框架不变,我们国家的专家和政府官员都认为,我们的经济结构达到了社会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是经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的社会结构这几年也有了很大的变动,但是现在的社会结构只处于社会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这两个基本结构,就是经济和社会要协调,但是现在这两个不是一个阶段。变化很大,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矛盾还是很大。从理论上分析,来研究这个矛盾,现在这么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它的根源就是这两个结构差引起的。
2009-12-21 10:01:20
陆学艺:
比如说现在我们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到2008年的45.7%。我们算了一下,这个变化是很大的。原来1978年,我们是1亿7千多万的城镇常住人口,现在已经接近6亿,平均每年,比如说把农民工算在内,每年进入1400多万。但是我们现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我们是工业化中期阶段,那么农业就业人口应该低于30%。我们在1978年的时候是72%,到了2008年,已经发展到每年进入二三产业当中,到2008年农业劳动力是40.8%,但是还差10个百分点。所以应该讲这些差距大致是这样,现在的城乡差距,根据我们的测算,社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动,但是和经济结构的变动相比,社会结构应该滞后小五年左右。
2009-12-21 10:02:59
陆学艺:
举个例子,我们的农业就业人口还有40.8%。发达国家都在10%之内,要讲工业化中期水平,我们15%还不够。城市化率我们原来是45.7%,经过研究,我们的工业水平应该占到城市化率的60%。而我们现在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是45.7%里面是有水分的,和2000年以前的城市化是不一样的,现在把大概接近2亿的农民户口的人算在城市常住人口的45.7%。就像汽车的零件一样,你换了零件,但是总的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协调是导致当前社会矛盾的根源。
2009-12-21 10:06:15
陆学艺:
第三个问题,社会结构现在滞后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总体来说,各个国家一般是经济发展肯定在前面。经济结构变了以后,这个社会格局就会变,但是它总有一个滞后的阶段。但是这个滞后不能太长。我们在经济结构改革的同时,没有经验,所以社会体制的改革滞后了。比如说城市化体制、户口体制、人事体制这些体制没有变,所以使得我们的城市化就业结构不合理,包括社会事业体制等等。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们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到一定阶段,把它与GDP挂帅了,这里面牺牲了农村,牺牲了社会建设,牺牲了环境。这里面是造成了这些原因。所以说造成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协调是多方面原因的。
2009-12-21 10:08:39
陆学艺:
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在2003年明确提出要协调这个矛盾,把经济不协调、社会不协调、地区不协调的问题要解决,而且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开了会,提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把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放在特殊的位置。可以说这几年城市化、户口制度的改革方面还不能慢,因为能够转到这上面来是很难的。我们的六中全会说要把社会结构放在特殊位置,但是金融危机来了以后,我们的GDP还是增长的。我们要解决这个矛盾,使各个方面都正常了,应该把经济建设、调整社会结构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和谐社会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城市化发展最重要的,这样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能够达到这么一个阶段,现在是关键阶段。
2009-12-21 10:10:03
陆学艺:
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讲一讲当前的形势。谢社长给我提出来能不能讲两个数据,我补充一个内容,和这个有关。现在从总体的经济社会形势看来,关于经济形势的报告我们有了,但是我看了一些材料以后发现有很大的问题。就是说美国的次贷危机经历了一年多政府协调,现在把次贷危机的有毒资产进行了处理。现在从各个材料上判断,实际上,美国从三季度开始回暖,我们比它早一个季度。但是,实际上它的有毒资产并没有解决,而是把它冷冻起来,这些政府和银行分析,他们把这个坏事情往后推,所以经济回暖比原来预期快一点。但是有毒资产并没有处理好,所以经济学家估计,大概在2011年,在那个时候这次危机还会回来,因为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估计在2011—2012年这个危机还会出现,这是我们国内的经济学家做这样的估计。
2009-12-21 10:11:29
陆学艺:
现在有一个极大的问题,我们讲2008年的这场经济危机,让我看,我们的性质和美国不一样。他们是后工业社会的金融危机,我们实际是产能过剩、产品过剩的传统的经济危机。外贸遇到问题了,主要是广东、温州、福建等地方,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但我们也是马上投资4万亿,同时2009年信贷大大的扩张,现在已经把10万亿投进去了。据我知道,当时产能过剩的项目,现在都投了。不光是我的看法,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个产能恰恰在2011年—2012年会投产,如果那个时候和美国又遇上了,他们的金融危机再一次爆发,这个问题就大了。现在美国人不光靠信用卡了,中国将来面临的问题在2011年、2012年才会出现。我们喊了十几年的转变,原来是转变增长方式,现在是转变发展方式。从1996年提出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结构要我看现在消费年年在降,2008年缩小了一点,今年还会是0.33%。
2009-12-21 10:14:28
陆学艺:
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年说扩大内需,就是扩大不下去,解决城乡差别就是在扩大,在不同社会体制上,一些大的问题上来解决是不好解决的。好在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好,讲了多少年以来的问题,明明白白的讲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前从不这样讲,这次就讲了。以前我们喊了多少年的改革,多少年的户口改革,现在把中小城市开放了。这两个是真正扩大内需的做法。但是我的看法是,若干年来,中央一个大的政策,没有若干年的总结要贯彻到下面是不容易的。但是改革户口制度、农村的社会保障、医疗改革,这几个提得非常好,现在已经覆盖到全国。
2009-12-21 10:19:55
谢寿光:
陆学艺教授长期研究社会建设,他为社会建设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意见,他的成果我们正在编辑过程当中,下个月可以有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到时也可以同媒体共同分享。下面有请蓝皮书副主编,社会学所的陈光金副所长进行发言。
2009-12-21 10:22:43
陈光金: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媒体朋友见面。2010年的蓝皮书在各位同仁,以及出版社的编辑下如期出版。前面的两位教授都做了总的发布,陆老师从社会结构角度展开了蓝皮书报告的基本内容。我的发言没有什么主题,主要是围绕今年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社会热点问题对前面两位教授的发言做补充。
首先,我想概括地总结一下,一方面是这本书里涉及到的,有的是在我们写完这本书之后社会出现的事情,来看一下2009年究竟有什么样的重大事件和现象。我个人看,有四个方面可以看作是中国在2009年度最为引人注目,影响深远,触及到中国经济社会深层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
2009-12-21 10:24:11
陈光金:
第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就是保增长、保就业的问题。这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到现在,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强调的问题。在保增长、保就业的方面,引发社会议论、探讨,甚至质疑的也有很多方面,比如4万亿投资问题,4万亿投资的方向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起到一方面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这是今年舆论、学者研究的非常多的问题。
2009-12-21 10:25:47
陈光金:
还有在保增长、保就业的4万亿投资当中出现的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下一步究竟怎么走,能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当然,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认为,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因为从五年期的长时段来看,总的来讲是国退民进。尽管今年有些特殊,比如4万亿投资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单位议论的比较多。还有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也引起了很大的议论和讨论。
相应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为了保增长、保就业,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这些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多的考虑了用人单位的处境。相应的,包括减税、免税等等,也包括劳动者保障可以缓交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是不是对劳动者的利益造成某种损害,这些问题都是保增长、保就业这样一个大的发展目标之下,今年讨论的比较多的热点问题。其实背后也有很深的制度性的层面。
2009-12-21 10:26:44
陈光金:
第二个是关于初次收入分配方式的调整问题。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方面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初次收入的初次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也可以看到,地方GDP收入法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所得比重已经从21世纪初期的50%多下降到不到40%。而与此同时,资本报酬所占比重从最低的18%多比例上升到30%以上,这在国际上都是很少见的。发达国家这两个比例是56%、15%左右。
2009-12-21 10:28:34
陈光金:
第二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的外需受到很大影响。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外贸的这匹马相当于瘸了。但是在调整初次收入和拉动内需方面也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实际要保增长、保就业,就可能难以实现调节初次收入分配。前面李教授已经提到农民工收入在下降,尽管官方统计说农民收入增加,中西部前三季度增加4.3%,东部增加3.1%,但是实际上,很多调查和观察表明,农民工的收入是下降的。一方面是工资率下降,还有工作时间,尤其是加班时间减少了,因为订货减少了。所以今年城乡差距会继续拉大。
2009-12-21 10:29:53
陈光金:
第三个大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改革,包括低保制度的建设。这个改革的方向,或者说大家的预期是要朝着现有的保障制度进一步实现整合的问题,所以也涉及到农民工能不能参加养老保险,能不能接续、转移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农民的问题。
2009-12-21 10:31:24
陈光金:
第四个大的热点问题,目前中国继续处于矛盾多发期。社会矛盾冲突比去年有一个回升的趋势,前两年经过国家各方面的努力,实际上群体性事件是有所减少的,冲突是有所减少的,但是今年以来增长幅度又是相当可观的。在这种群体性事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趋势。首先,无直接利益相关的冲突和有直接利益相关的冲突都在发展。第二,暴力型的,蕴含着阶级意识的冲突,以及非阶级性的、非暴力的冲突在双向发展。还有各种喝茶事件、聊天事件等等都表明中国现在的群体性事件,当然里面包含着冲突,显示出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暴力性的冲突在增加,另一方面也是非典型的、非阶级的、非暴力的冲突也在增加。第三,环保冲突正在成为引发社会冲突的重要因素。刚才李教授已经提到,2001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十大环保事件当中,有6大事件发生在2009年,这实际是这30年来不环保的经济发展造成的有害影响的积累,最终在社会层面爆发。
2009-12-21 10:32:09
陈光金:
第五个大的热点问题,一些地方的公共权利在行使的过程中实际约束引发许多重要相关法律和法规变革,或者这种变革的预期。比如成都被拆迁房屋业主自焚事件等可能推动政府拆迁条例的修改,最近有报道表明,中央政府正在考虑修改拆迁条例。但是我期望,《土地征地条例》也能够得到相应修改。还有上海的钓鱼式执法,南京公民最近醉酒致死案的离奇判决,再次引爆社会对执法司法的公正性的质疑。南京这个事件也是挺有意思的,南京再一次续写了前两年的扶人被诉判决的形式,所以网上的质疑非常多。有的网民甚至用了四个字,加了两个感叹号“南京!南京!”我想这些事情实际都将推动着如何进一步约束公共权利的制度改革。
第六个的大的热点,网上舆论广泛参与公共事件,继续影响公共事件的发展方向,深化网民的社会参与,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民主的进程。在这方面,各位都是媒体人,我想感受更深刻。
2009-12-21 10:34:21
陈光金:
第七个大的热点问题,反腐败、打黑、打击传销和人口买卖问题。这方面来讲,整个年度一直都是热点,整个社会在这一年里都是热血澎湃。在反腐败、打黑等方面,重庆打黑事件应该说一方面是比较振奋人心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前天见过一个地市级的公安局的政委,他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他说“打黑还要继续做。”第二句话“重庆这样的问题在全国不是那么普遍的问题,但同时,重庆的问题在全国也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他从公安的角度来这么说,我想是可以理解的。应该说反腐败今年有若干的官员落马,从老百姓来讲,我们看到还是比较振奋的,大家对反腐败还是有了很大的信心。
第八个大的热点问题,国庆60周年庆典,它展示了国力,提升了信心。当然,这个事情本身有没有其他的影响,也有待观察。但是总的来讲,60周年大庆对于中国人来讲,包括海内外的华人华侨还是感到非常振奋的。
2009-12-21 10:36:37
陈光金:
第九个大事,大家普遍关心的,就是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它已经闭幕了,它不仅仅是一次一百多个国家政府首脑的峰会,它更深入到我们这个家园,这个地球未来的利益。我从各种媒体和网络上来看,有两个大的热点,一个是大家关注点主要在将来的环境问题上、气候问题上的国际关系,中国在这种国际关系当中应该如何处理相关的问题;第二个大家关心的是温家宝同志在峰会上所作出的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承诺能否兑现。我看很多人认为压力还是很大的。
第十个大的热点问题,是教育改革问题。这里面有钱学森临终遗言,有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尝试,以及其他各种教育不公平方面的探讨。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关注还是比较集中的,还是比较多的。从我个人的角度,一方面是从书里进行总结,一方面是书出版以后新发生的事件,我觉得2009年对于中国也是不平常的一年,前面的十大热点对于中国,不仅仅会影响2009年的社会,它将进一步深远的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这是关于几个热点问题的,我本来还想补充几个问题,比如就业问题、群体性事件和矛盾关系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互联网问题,但是时间不够了。总之两句话,第一,书里的内容都有了。第二,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2009-12-21 10:38:08
谢寿光:
陈光金博士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现在正好到年末,中国十大热点社会问题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新闻题目,会后你们可以深入的进行交谈。下面我们有请国家统计局科研所统计监测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演讲,大家欢迎!
2009-12-21 10:40:41
吕庆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下面我就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状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主要内容分为五个方面,从大的方面是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当前居民收入和消费现状,第二是生活消费存在哪些问题,第三是生活消费的建议。下面从第一个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2009-12-21 10:41:17
吕庆喆:
通过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0.8元,是2000年的2.5倍,如果扣除价格原因,年均递增9.9%。从2009年1—9月,前三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增长2.1个百分点。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左右,是2000年的2.1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是6.4%。从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县级收入来看,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肯定比去年有所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要比去年增幅有所下降。总的来说,仍然是增长的态势。
2009-12-21 10:42:13
吕庆喆:
第二个方面,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城镇居民以前主要是工资收入,但是工资收入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是逐年下降的。2008年工资性收入占整个收入比例的66.2%,比2000年降低5个百分点,经营、财产性收入比例上升,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亮点。对农村来说,主要是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这个收入也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8年占比是51.2%,比2000年降低了12.1个百分点。从最近几年来看,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比较快,2008年比2000年增长了1.6倍,比重在2008年大概是38.9%,比2000年上升了7.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009-12-21 10:42:54
吕庆喆:
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明显优化。先看消费水平,200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8183元,比2000年的3662元增长了1.25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为7.8%。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都是一样的,数据在蓝皮书中都有。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国内市场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1—9月来看,增速有所放缓。2009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22.02%下降了6.9个百分点,这个是有所放慢的。
2009-12-21 10:43:54
吕庆喆:
城乡居民生活结构明显优化。刚才李培林所长讲到恩格尔系数,它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最近几年来看,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39.4%下降到2008年的37.9%,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49.1%下降到2008年的43.7%,下降了5.4个百分点。由于物价上涨,2007、200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所上升,但是在2009年,这这两个指标继续下降。
发展型和销售型支出提高,主要从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能够看出来。还有服务型支出比重有所提高,农村居民货币消费支出比例持续提高。由于农村居民货币收入提高,货币消费也相对提高。现金等各方面对于我国拉动内需具有积极的作用。
2009-12-21 10:44:50
吕庆喆:
第三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第一,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营养结构不断改善。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599元,比2000年增长了94.8%,年均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4260元,比2000年增长1.16倍,年均增长10.11%。从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2000年的250千克,降到2008年的199千克。粮食消费减少了,城镇居民也是这样的,城镇居民由2000年的82.3千克降到2007年的77.6千克。从食用的营养性角度来看,农村居民人均肉禽以及制品消费逐年上升,城镇也是这样,肉食、奶制品都是多年上升的趋势。
2009-12-21 10:45:53
吕庆喆:
从衣着消费来看生活质量提高,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衣着消费实现了成衣化和时尚化,服装变化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如果没有经济发展肯定提不到衣着消费上。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服饰的变化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是否提高。从一些统计数据上看,农村居民在2002年时人均购买成品衣服从1.4件到2008年的2.7件,城镇居民到2008年已经达到了7.7件。这是从衣着消费来看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009-12-21 10:47:10
吕庆喆:
第三方面,生活质量提高从家用耐用消费品来看。家庭耐用品消费呈现越来越现代化、高档化。耐用消费品消费不断升级换代,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以及最近若干年我们可以看到变化趋势。改革开放前,那时追求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以及收音机。改革初期,主要以彩电、洗衣机、电冰箱以及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2000年以来,居民的耐用消费品转向空调、家用电脑、家用汽车、移动电话等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逐渐提高的。
2009-12-21 10:49:32
吕庆喆:
第四方面,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极大改善。2000年以来,居民的居住条件以及居住环境改善非常大。从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出,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是32.4平米,比2000年增加了7.6平米。从居住条件来看,2008年农村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占是17.5%,比2000年提高了10.5百分点。使用清洁燃油、燃气等农户占28.6%,比2000年提高21.2个百分点。引用自来水的农户占43.2%,比200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这些都是居住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2009-12-21 10:52:07
吕庆喆:
从城镇居民也可以看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是23平米,比2000年增加5.4平米,其中有4.5%个城镇居民家庭主上了单栋宿舍,83%的居民住上单元住房里,现在只有12.5%的家庭住在筒子楼以及平房中。改革开放以前大部分居民都是处在筒子楼和平房里面,现在只有12.5%,所以这个变化非常大。从住房的设施来看也比较明显,2008年住房内有自来水的家庭有98.4%,有厕所、浴室的家庭有79.1%,有空调、暖气等家庭有62.9%。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善非常明显。
2009-12-21 10:52:58
吕庆喆:
第五方面,交通工具快速更新、出行更加快捷。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出行主要是公交车、铁路和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变化很大,有了家用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等。农村居民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农村居民在改革开放前的出行主要是步行、人力板车以及自行车,道路基本是土路。改革开放之后,明显得到改善,2008年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2.5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了4倍,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高原、山区等。全国乡镇通沥青路、水泥路达到88.7%,将近90%,基本达到了村村通水泥路、沥青路。从交通工具上也可以看到,现在农村居民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自家车,充分说明农村居民的交通工具更新比较快。
2009-12-21 10:54:07
吕庆喆:
第六方面,文化精神生活日益充实。旅游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渡假的新方式。从1998年以后,我国实行五一、十一长假,所以有很多居民外出旅游,成为度假的休闲方式。从短途旅游到长途旅游,再到国际旅游等等。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在支出结构比重中也逐年上升。还有文化设施等等。
刚才介绍的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许多方面,但是居民生活消费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罗列了一些主要问题,第一是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快于居民消费增长。由于这样,就使得居民消费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1978年居民消费率是48.8%,到2008年达到35.3%,比1978年下降了13.5个百分点。
2009-12-21 10:55:23
吕庆喆:
第二,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在居民消费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不论是城乡还是地区,消费差距都在扩大。首先,从城乡差距来看,不论是消费总额差距,还是人均消费水平的差距,这两个指标都在扩大。200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总额之比达到了3,也就是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是农民的3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之比达到了3.6,这个差距更大。从地区差距来看,人均消费水平地区差距也比较大,而且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1993年人均消费水平最高与消费水平最低的地区比例是5.3,到2008年已经扩充大7.8,提高了2.5,这个差距是逐渐扩大的。
2009-12-21 10:57:22
吕庆喆:
第三,居民平均消费趋向逐步下降。90年代以来,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除了少数年份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的。1990年消费倾向是0.85%,2008年是0.727%,下降了0.123%。居民经济消费倾向指标分子是消费,分母是收入,如果这个下降,说明收入增长,但是消费下降,也就是老百姓或者居民不敢大量消费,反而减少。城镇和农村基本上是这样,但是农村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从1990年到1999年是逐年下降的,但是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08年,消费倾向有所上升。
第四,消费增速相对较低,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失调。我们国家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这是一个图,可以看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从2000年以来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消费与投资之间的比例失调。
2009-12-21 10:59:44
吕庆喆:
第五,消费与储蓄比例不断下降,存在过度积累的现象。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99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以居民储蓄存款是1.02,也就是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于居民储蓄存款。从这以后逐年下降,到2008年,这个比值降到0.5,这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下降,大量的居民把收入存在银行,所以这时候就存在过度积累的现象。老百姓收入的钱不敢大量拿出消费,而是用来储蓄。
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建议。第一,调整分配关系,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因为研究表明,我国有三个收入分配关系,居民、企业和国家,从这三个比例关系来看,劳动者报酬比重一直下降,所以分配关系要调整,要逐步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
2009-12-21 11:01:11
吕庆喆:
第三,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我们通过与国际进行比较,我国的消费结构还可以继续升级。
第四,调整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刚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城镇居民有了收入以后不敢用来消费,逐渐的减少了消费。它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收入的关系,但是收入是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要调节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他们的消费倾向。
第五,增加公共教育经费和公共医疗卫生经费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用于发展性和保障性消费的支出负担。
谢谢大家!
2009-12-21 11:03:00
谢寿光:
感谢吕庆喆主任,他对消费问题做了解读,消费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今天《社会蓝皮书》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的议程全部结束。
2009-12-21 11:05:53
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现在开始。出席今天报告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社会学家,蓝皮书主编陆学艺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蓝皮书主编李培林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研究员;国家统计局科研所统计监测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教授。这个月7号我们发布了《经济蓝皮书》,经过社科院课题组的预测,在2010年中国经济是温和的趋势,在社会方面,2009年我们应对着金融危机,社会形势的发展也出现很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2009-12-21 09:16:00
谢寿光:
记得一年前,也是在这里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的时候,根据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当时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将会是2009年的一个社会热点也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这应该是在所有研究中最先系统的预警2009年社会发展状况的问题。发布之后,当天就引起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直接影响党和国家采取的一些应对决策措施。这也充分显示出《社会蓝皮书》对于社会形势的分析、预测,为现实服务的功能。
2009-12-21 09:18:22
谢寿光:
过去的一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进入了一个回升的阶段,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将会有什么新的变化,2009年本身在社会实践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入分析、追踪社会形势的发展,今天大家所见到的《社会蓝皮书》将告诉我们专家研究的是什么样的成果。今天我们有请这几位专家从不同的层面给大家分享这次的研究成果。
首先,我们有请《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做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2009-12-21 09:20:09
李培林:
2009—2010年的社会形势,我们采取了一个比较乐观的态度,就是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成长阶段。第一部分,我先介绍一下关于这个提法的含义,以及我们判断的理由。所谓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意味着整个经济社会形势从2010年开始会出现经济增长率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另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发展的动力将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更多的依赖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国内消费的增长。
从整个判断的理由来看,一个是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将进入中期加速的成长阶段。因为根据国际经验,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下降到5%之下,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者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城市化水平超过50%,将意味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经济的产值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城乡发展的城市化水平,这三大支柱结构都要发生重大的变化。
2009-12-21 09:21:00
李培林:
从产值结构来看,在GDP当中,2010年农业产值占GDP比重要下降到10%以下。我们在这30年来,农业产值的下降差不多每三年下降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整个的农业产值的GDP比重要下降到6%以下。在就业结构当中,劳动力的比例,2010年将下降38%以下,2015年将下降到33%左右。城乡结构当中,2010年以城镇常住人口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8%左右,也就是说,到2012、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首次突破50%,2015年,会达到53%左右。三大结构的发展变化表明,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了中期的加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转换。这是我们说的进一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含义。
2009-12-21 09:22:50
李培林:
第二方面,社会结构变迁要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成长阶段。城乡结构的巨大差异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在来看,中国正在加速地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阶段。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仅是破除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之间的壁垒,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城乡之间在社会体制方面的障碍,包括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将在我国发展史上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
2009-12-21 09:24:26
李培林:
第三方面,人民生活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大众消费特别是指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的消费阶段。我们会看到,这两年来中国人均GDP的增长,特别是以美元为计价的人均GDP的增长出现了快速的发展态势。从1978年到2000年,我们的GDP从不到400美元增加到800多美元,用了将近20多年的时间。到2000年的时候,在制定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候,当时的预测是用20年的时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也就是说从800多美元达到3000多美元。但是这两年,这个速度在不断的加快,一个原因是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个原因是每年新增人口在不断减少。因为人口基数越大,分母越大,人均GDP水平就会偏低。第三个重要原因,人民币的升值。在2003年我们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2006年就超过了2000美元,到了2008年,我们超过了3000美元,到明年年底,我们将会接近人均GDP4000美元。这比我们原来说的到2020年才达到人均GDP3000多美元,时间大大的提前了。
2009-12-21 09:25:12
李培林: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整个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恩格尔系数在不断降低,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当中的比重,到2009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可以说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的居民消费阶段。这个阶段,大额的消费产品,像汽车、住房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这样的一个普及阶段。整个消费当中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新型的消费支出在快速增长,这些都是进入大众消费新成长阶段的特征。
2009-12-21 09:26:54
李培林:
第四方面,国民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的新成长阶段。我们现在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发达省份开始普及12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都在迅速发展。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左右。虽然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这还是比较低的水平,但是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按照国际标准,进入15%以后,就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正在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大众教育的新成长阶段已经到来。
2009-12-21 09:28:14
李培林:
第五方面,社会保障进入了构建覆盖全民体系的新成长阶段。我们国家在过去社会保障一直局限在部分城镇居民,特别是城镇职工的范围之内,整个农村几乎没有覆盖社会保障的网络。但是这些年来,在这个领域当中,特别是根据中央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要求,这方面在迅速的扩展。
首先,最低生活保障现在已经覆盖整个城市和农村,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2000多万人,农村有4000多万人,全国将近有7000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镇职工的医疗、城镇居民的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这三个体系已经覆盖了全国11亿多人,所以几乎是覆盖了全国居民的范围。
2009-12-21 09:29:27
李培林:
基本养老现在正在迅速扩展。特别是今年,我们已经扩展到全国10%的县。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大概在五年之内,农村基本养老会得到迅速发展。现在按照我们的目标,就是在2020年之前,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这三项基本制度为支柱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基本上搭建起来。
2009-12-21 09:30:50
李培林:
最后,整个新成长阶段还意味着,我们的改革从主要的经济改革过渡到全面改革的新成长阶段。这30年的改革总的来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他领域也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主要的改革途径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要求我们的体制继续进行适应这种巨大变迁的改革,所以要求改革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
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及要急需进行的改革就是社会体制的改革,这涉及到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事业单位运行、社区社会组织等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当然,这个判断总的来说是比较乐观的判断,因为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是也为我们提供了结构转变和进入新成长时期的一个良好的机遇。
2009-12-21 09:31:52
李培林:
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就业。就业方面,尽管从失业率来看,近三年以来处在最严重的时期,但是相比较去年年底我们在这里开2008年形势发布会的时候,实际发展的结果比我们当初的预想要好很多。一个是我们当时担心的三个情况现在看来都没有发生。第一个就是当时担心大量回乡的农民工在农村聚集,在农村产生大量的无业农民,对稳定农村形势产生影响。现在来看,春节过后的两三个月以后,我们调查组在下面的调查中反映,大概85%以上的农民工当时就已经返回到城市。也就是说,由于城乡收入之间较大的差距,即便是城镇农民工工资的下降,也不足以阻挡农民工返乡的就业冲动。另外,现在农民工正在进行转换,第二代农民工在整个农民工的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第二代农民工一般都没有农耕的经验,而且他们更多的接受了城市的文化。年轻人在农村生活一辈子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所以绝大多数农民工都返城。
2009-12-21 09:33:42
李培林:
第二个没有预想到的是,农民工返城以后,在城市里形成无业农民工的聚集,对城市生活产生影响。现在来看,这个情况也没有发生。总的来说,尽管在年中的时候尚有一千多万农民工没有找到工作,但是随着下半年整个经济的转换,以及工作岗位的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越来越好。特别是在东部,东莞、深圳这些地方,甚至重新出现了农民工招工难的现象。尽管农民工的就业工资水平比起金融危机前有所下降,但是整个就业情况比我们当时预想的要好得多。
2009-12-21 09:36:34
李培林:
另外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就业今年达到600多万,在整个金融危机之下,国有部门,特别是涉及到服务业部门招工骤然减少,所以当时担心大学生就业会成为严重的问题。根据国家教委公布的数字,在7、8月份大学生毕业时的整个就业签约率是74%。现在有民间专门调查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公司,根据他们调查的数据,就业率比这个要低的多,只有50%多。但是你要到各个大学问,几乎大学自己公布的签约率比国家教委公布的都要高。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大学生就业心态还是比较积极、健康的,他们基本上没有依赖的心态,在积极的寻找工作。当然,就业市场在发生很大变化,一个是大学生初职就业工资在下降,另外,过去一些热门的专业,比如工商管理、外语、国际贸易,大概排在前10位失业率比较高的,相当一部分都是过去的热门专业,现在就业率比较低,特别是法律下降的比较快。这和前两年这些行业大规模的扩招、招生有关系。
2009-12-21 09:37:18
李培林:
总的来说,在学界对就业问题的严重性给予高度关注,政府这次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国务院今年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所以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2009-12-21 09:39:05
李培林:
第二方面,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总的来看,尽管这些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的财政上的转移支付,试图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总的来看,现在的差距还是朝着扩大的方向在发展。在整个的收入差距当中,应当说城乡差距是最大的一个变量,城乡差距的变化情况是影响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到去年,出现了可喜的局面,2008年是近十几年来我们首次出现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几乎相等的局面,而且城乡收入水平的绝对比第一次出现了略微缩小的状况。
2009-12-21 09:40:03
李培林:
但是在2009年,情况又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因为农民工的收入情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在下降,而在农民的收入当中,增长最快的是县级收入,而在县级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收入。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下降,对农民工的收入增长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估计今年全年城市居民收入可以增长到10%左右,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增长只有6%—7%之间,所以城乡之间收入的增长率又拉开了3、4个百分点。这个情况是我们克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的新的难点。
2009-12-21 09:42:05
李培林:
第三方面,社会保障方面。今年最大的一个突破就是国家规定,把农村的养老保障,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规定路线图的保障制度,因为我们在文件当中一直在说,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的进行养老保障试点,因为养老保障是需要花大量的钱的领域,在这方面要谨慎推进。但是今年明显加速,要求在今年年底覆盖到10%以上的县。而且从全国来看,各地采取积极态度,很多地方超额完成了中央布置的任务。所以预计今明两年,增长速度会超出我们的预想。
2009-12-21 09:43:22
李培林:
至于医疗方面,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以及新兴农村合作医疗这三项制度全部覆盖了全国11.6亿人,基本上能够全部覆盖,而且今年医疗报销比例平均上升了5个百分点,所以这还是非常大的进步。今后三年,各级政府将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的就有3000多亿元。所以社会保障现在也在快速的推进。特别提到的是,现在我们说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障,这个养老保障和过去农民的医疗保险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过去十几年来,农村养老保险探索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形成储蓄的模式。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特别是政府补贴相结合,所以政府现在开始向农村养老进行较大的投入。这将结束我们千百年来农民没有社会保障的状况。
2009-12-21 09:44:23
李培林:
最后,我想谈一下关于社会稳定的情况。大家知道,由于2009年是我国60周年大庆,所以各地都对社会稳定和维持社会秩序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黑恶势力,特别是清理社会犯罪团伙的行动,所以整个社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的状态。但是现在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今年群体性事件发生仍然保持着多发的态势。
2009-12-21 09:45:57
李培林:
特别是引人注目的态势在重演过去的群体性事件,比如湖北石首事件,几乎重演了2008年瓮安事件的发展。也就是说,瓮安事件是一个中学女学生溺水死亡,湖北是青年厨师跳楼死亡。和瓮安事件同样的是,大家在议论死亡的时候,政府宣布的是一种非正常死亡,但是群众通过网络等各方面开始传播,说他们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后来政府通过验尸认为是自杀,家属就不相信,然后就开始护尸行动,长达30个小时。开始时地区检验不行,然后到省里进行检验,最后也是酿成了上万人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了烧毁楼房、汽车事件,发生了严重的警民冲突。当然,这次时间的暴烈程度不像瓮安事件那么强烈,但是它发生的过程、逻辑几乎和瓮安事件是一样的。
2009-12-21 09:47:39
李培林:
我们把这类事件叫做“非阶层性的、无直接利益的群体性冲突”。非阶级性的是说参加的人群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无直接利益的是参加群体性事件的人和事件本身没有关系。这就说明在我们的一些地方,由于基层财政的薄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当中,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历史上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企业改制、房屋拆迁、土地征用、集资等等,这些事情当中都向群众欠了很多债,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的民怨太深。所以一旦突发事件产生以后,就造成了所谓的非阶层性的、无直接利益性的群体冲突。
2009-12-21 09:50:34
李培林:
当然也有我们熟悉的有阶层性的、有直接利益的群体性事件,就是吉林通钢事件,通钢事件的陈国君之死反映了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仍然发生这种损害职工利益,在兼并一个国有企业的过程当中,不向职工大会打招呼,不向原有的企业领导班子通报情况,所以造成了几万钢铁工人制造群体性事件。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造成民营企业的总经理之死,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最后处理。
这个事件反映了在改革过程中这种熟悉的事件依然可能继续发生。特别是2009年,各种群体性事件多发当中,我们特别关注和环保原因相关联的群体性事件在快速发生。所以在2009年因为环保原因造成的群体性事件,近十几年来,全国十大环保群体性事件中,发生在2009年的就有6起。这些情况都值得我们关注。
2009-12-21 09:51:51
李培林:
总之,在我们今后的发展当中,一方面保持比较乐观的估计,因为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无论是增长方式,还是发展方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政策层面,我们强调过去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当中,投资、出口和消费当中,出口现在已经结束了十几个月的下降,刚刚开始回升,但是在短时期内,我们也不能指望再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外贸进出口占GDP比重60%左右的水平。所以大量的投资仍然要改善投资结构,我们还遇到关于产能过剩、重复生产、投资效益下降,以及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等相应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发展方式就要更多的依赖于消费,消费就意味着我们如何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我们的投资结构,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和影响消费预期的消费、医疗、住房等方面。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在结构转换点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聚、爆发。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2009-12-21 09:54:36
谢寿光:
感谢李培林教授为我们对这本蓝皮书的研究成果做了非常简明、扼要的解读。课题组研究提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从7个方面做了阐述,我想每个方面都可以让媒体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稳定方面,提出了警示性的问题,他做了很好的探讨。他也梳理了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进入专家解读阶段。有请陆学艺教授做报告,大家欢迎!
2009-12-21 09:56:04
陆学艺:
刚才李培林教授做了这本蓝皮书的主报告,提出了我们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从各个方面做了阐述,我觉得很重要,对大家怎么样认识社会形势发展,他提出了很重要的概念。这本书的191页我写了《新阶段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调整社会结构》,我来做一点这方面的讲述。
新成长阶段,近几年的一个特殊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建设的成就非常好,快速的发展,非常突出,即使遇到世界金融危机这样的冲击,我们加以调整以后,超过了我们所预想的。当然,另一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也是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如何来认识这两个社会矛盾现象,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也是好几年了。所以我们课题组在这些年想运用社会学的结构理论,利用这个理论进行分析、观察,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2009-12-21 09:56:59
陆学艺:
近几年,课题组进行了长期研究,写了一本书《当代社会结构研究》,现在已经交到社科文献出版社,现在他们正在组织出版,大概下个月能在这里召开发布会。我想这和我们的主题也有关,就是怎么来认识现在的这种一方面经济形势大好,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突出,我想从社会结构方面来关注。
2009-12-21 09:58:28
陆学艺:
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结构。经济结构大家耳熟能详,都知道我们的GDP是多少,一、二、三产业怎么样,就业怎么样,财政收入怎么样,但是社会结构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新词。比如你到一个地区去,就知道这个地方的经济结构,知道它的一、二、三产业,但是看这个地方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特别是通过调查研究知道它的社会阶层结构,你马上就能判断它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但是我们现在到一个地方去,一开口就是经济结构,你问人口多少,城乡比例是多少,都没有一个准数。他对有多少人说不清楚,问他到底有多少农民工给你干活,他也不清楚。所以说,我们对社会结构的研究是缺乏的。
2009-12-21 09:59:45
陆学艺:
现在总的基本框架不变,我们国家的专家和政府官员都认为,我们的经济结构达到了社会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是经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的社会结构这几年也有了很大的变动,但是现在的社会结构只处于社会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这两个基本结构,就是经济和社会要协调,但是现在这两个不是一个阶段。变化很大,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矛盾还是很大。从理论上分析,来研究这个矛盾,现在这么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它的根源就是这两个结构差引起的。
2009-12-21 10:01:20
陆学艺:
比如说现在我们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到2008年的45.7%。我们算了一下,这个变化是很大的。原来1978年,我们是1亿7千多万的城镇常住人口,现在已经接近6亿,平均每年,比如说把农民工算在内,每年进入1400多万。但是我们现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我们是工业化中期阶段,那么农业就业人口应该低于30%。我们在1978年的时候是72%,到了2008年,已经发展到每年进入二三产业当中,到2008年农业劳动力是40.8%,但是还差10个百分点。所以应该讲这些差距大致是这样,现在的城乡差距,根据我们的测算,社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动,但是和经济结构的变动相比,社会结构应该滞后小五年左右。
2009-12-21 10:02:59
陆学艺:
举个例子,我们的农业就业人口还有40.8%。发达国家都在10%之内,要讲工业化中期水平,我们15%还不够。城市化率我们原来是45.7%,经过研究,我们的工业水平应该占到城市化率的60%。而我们现在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是45.7%里面是有水分的,和2000年以前的城市化是不一样的,现在把大概接近2亿的农民户口的人算在城市常住人口的45.7%。就像汽车的零件一样,你换了零件,但是总的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协调是导致当前社会矛盾的根源。
2009-12-21 10:06:15
陆学艺:
第三个问题,社会结构现在滞后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总体来说,各个国家一般是经济发展肯定在前面。经济结构变了以后,这个社会格局就会变,但是它总有一个滞后的阶段。但是这个滞后不能太长。我们在经济结构改革的同时,没有经验,所以社会体制的改革滞后了。比如说城市化体制、户口体制、人事体制这些体制没有变,所以使得我们的城市化就业结构不合理,包括社会事业体制等等。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们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到一定阶段,把它与GDP挂帅了,这里面牺牲了农村,牺牲了社会建设,牺牲了环境。这里面是造成了这些原因。所以说造成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协调是多方面原因的。
2009-12-21 10:08:39
陆学艺:
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在2003年明确提出要协调这个矛盾,把经济不协调、社会不协调、地区不协调的问题要解决,而且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开了会,提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把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放在特殊的位置。可以说这几年城市化、户口制度的改革方面还不能慢,因为能够转到这上面来是很难的。我们的六中全会说要把社会结构放在特殊位置,但是金融危机来了以后,我们的GDP还是增长的。我们要解决这个矛盾,使各个方面都正常了,应该把经济建设、调整社会结构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和谐社会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城市化发展最重要的,这样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能够达到这么一个阶段,现在是关键阶段。
2009-12-21 10:10:03
陆学艺:
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讲一讲当前的形势。谢社长给我提出来能不能讲两个数据,我补充一个内容,和这个有关。现在从总体的经济社会形势看来,关于经济形势的报告我们有了,但是我看了一些材料以后发现有很大的问题。就是说美国的次贷危机经历了一年多政府协调,现在把次贷危机的有毒资产进行了处理。现在从各个材料上判断,实际上,美国从三季度开始回暖,我们比它早一个季度。但是,实际上它的有毒资产并没有解决,而是把它冷冻起来,这些政府和银行分析,他们把这个坏事情往后推,所以经济回暖比原来预期快一点。但是有毒资产并没有处理好,所以经济学家估计,大概在2011年,在那个时候这次危机还会回来,因为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估计在2011—2012年这个危机还会出现,这是我们国内的经济学家做这样的估计。
2009-12-21 10:11:29
陆学艺:
现在有一个极大的问题,我们讲2008年的这场经济危机,让我看,我们的性质和美国不一样。他们是后工业社会的金融危机,我们实际是产能过剩、产品过剩的传统的经济危机。外贸遇到问题了,主要是广东、温州、福建等地方,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但我们也是马上投资4万亿,同时2009年信贷大大的扩张,现在已经把10万亿投进去了。据我知道,当时产能过剩的项目,现在都投了。不光是我的看法,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个产能恰恰在2011年—2012年会投产,如果那个时候和美国又遇上了,他们的金融危机再一次爆发,这个问题就大了。现在美国人不光靠信用卡了,中国将来面临的问题在2011年、2012年才会出现。我们喊了十几年的转变,原来是转变增长方式,现在是转变发展方式。从1996年提出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结构要我看现在消费年年在降,2008年缩小了一点,今年还会是0.33%。
2009-12-21 10:14:28
陆学艺:
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年说扩大内需,就是扩大不下去,解决城乡差别就是在扩大,在不同社会体制上,一些大的问题上来解决是不好解决的。好在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好,讲了多少年以来的问题,明明白白的讲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前从不这样讲,这次就讲了。以前我们喊了多少年的改革,多少年的户口改革,现在把中小城市开放了。这两个是真正扩大内需的做法。但是我的看法是,若干年来,中央一个大的政策,没有若干年的总结要贯彻到下面是不容易的。但是改革户口制度、农村的社会保障、医疗改革,这几个提得非常好,现在已经覆盖到全国。
2009-12-21 10:19:55
谢寿光:
陆学艺教授长期研究社会建设,他为社会建设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意见,他的成果我们正在编辑过程当中,下个月可以有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到时也可以同媒体共同分享。下面有请蓝皮书副主编,社会学所的陈光金副所长进行发言。
2009-12-21 10:22:43
陈光金: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媒体朋友见面。2010年的蓝皮书在各位同仁,以及出版社的编辑下如期出版。前面的两位教授都做了总的发布,陆老师从社会结构角度展开了蓝皮书报告的基本内容。我的发言没有什么主题,主要是围绕今年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社会热点问题对前面两位教授的发言做补充。
首先,我想概括地总结一下,一方面是这本书里涉及到的,有的是在我们写完这本书之后社会出现的事情,来看一下2009年究竟有什么样的重大事件和现象。我个人看,有四个方面可以看作是中国在2009年度最为引人注目,影响深远,触及到中国经济社会深层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
2009-12-21 10:24:11
陈光金:
第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就是保增长、保就业的问题。这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到现在,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强调的问题。在保增长、保就业的方面,引发社会议论、探讨,甚至质疑的也有很多方面,比如4万亿投资问题,4万亿投资的方向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起到一方面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这是今年舆论、学者研究的非常多的问题。
2009-12-21 10:25:47
陈光金:
还有在保增长、保就业的4万亿投资当中出现的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下一步究竟怎么走,能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当然,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认为,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因为从五年期的长时段来看,总的来讲是国退民进。尽管今年有些特殊,比如4万亿投资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单位议论的比较多。还有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也引起了很大的议论和讨论。
相应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为了保增长、保就业,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这些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多的考虑了用人单位的处境。相应的,包括减税、免税等等,也包括劳动者保障可以缓交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是不是对劳动者的利益造成某种损害,这些问题都是保增长、保就业这样一个大的发展目标之下,今年讨论的比较多的热点问题。其实背后也有很深的制度性的层面。
2009-12-21 10:26:44
陈光金:
第二个是关于初次收入分配方式的调整问题。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方面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初次收入的初次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也可以看到,地方GDP收入法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所得比重已经从21世纪初期的50%多下降到不到40%。而与此同时,资本报酬所占比重从最低的18%多比例上升到30%以上,这在国际上都是很少见的。发达国家这两个比例是56%、15%左右。
2009-12-21 10:28:34
陈光金:
第二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的外需受到很大影响。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外贸的这匹马相当于瘸了。但是在调整初次收入和拉动内需方面也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实际要保增长、保就业,就可能难以实现调节初次收入分配。前面李教授已经提到农民工收入在下降,尽管官方统计说农民收入增加,中西部前三季度增加4.3%,东部增加3.1%,但是实际上,很多调查和观察表明,农民工的收入是下降的。一方面是工资率下降,还有工作时间,尤其是加班时间减少了,因为订货减少了。所以今年城乡差距会继续拉大。
2009-12-21 10:29:53
陈光金:
第三个大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改革,包括低保制度的建设。这个改革的方向,或者说大家的预期是要朝着现有的保障制度进一步实现整合的问题,所以也涉及到农民工能不能参加养老保险,能不能接续、转移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农民的问题。
2009-12-21 10:31:24
陈光金:
第四个大的热点问题,目前中国继续处于矛盾多发期。社会矛盾冲突比去年有一个回升的趋势,前两年经过国家各方面的努力,实际上群体性事件是有所减少的,冲突是有所减少的,但是今年以来增长幅度又是相当可观的。在这种群体性事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趋势。首先,无直接利益相关的冲突和有直接利益相关的冲突都在发展。第二,暴力型的,蕴含着阶级意识的冲突,以及非阶级性的、非暴力的冲突在双向发展。还有各种喝茶事件、聊天事件等等都表明中国现在的群体性事件,当然里面包含着冲突,显示出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暴力性的冲突在增加,另一方面也是非典型的、非阶级的、非暴力的冲突也在增加。第三,环保冲突正在成为引发社会冲突的重要因素。刚才李教授已经提到,2001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十大环保事件当中,有6大事件发生在2009年,这实际是这30年来不环保的经济发展造成的有害影响的积累,最终在社会层面爆发。
2009-12-21 10:32:09
陈光金:
第五个大的热点问题,一些地方的公共权利在行使的过程中实际约束引发许多重要相关法律和法规变革,或者这种变革的预期。比如成都被拆迁房屋业主自焚事件等可能推动政府拆迁条例的修改,最近有报道表明,中央政府正在考虑修改拆迁条例。但是我期望,《土地征地条例》也能够得到相应修改。还有上海的钓鱼式执法,南京公民最近醉酒致死案的离奇判决,再次引爆社会对执法司法的公正性的质疑。南京这个事件也是挺有意思的,南京再一次续写了前两年的扶人被诉判决的形式,所以网上的质疑非常多。有的网民甚至用了四个字,加了两个感叹号“南京!南京!”我想这些事情实际都将推动着如何进一步约束公共权利的制度改革。
第六个的大的热点,网上舆论广泛参与公共事件,继续影响公共事件的发展方向,深化网民的社会参与,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民主的进程。在这方面,各位都是媒体人,我想感受更深刻。
2009-12-21 10:34:21
陈光金:
第七个大的热点问题,反腐败、打黑、打击传销和人口买卖问题。这方面来讲,整个年度一直都是热点,整个社会在这一年里都是热血澎湃。在反腐败、打黑等方面,重庆打黑事件应该说一方面是比较振奋人心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前天见过一个地市级的公安局的政委,他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他说“打黑还要继续做。”第二句话“重庆这样的问题在全国不是那么普遍的问题,但同时,重庆的问题在全国也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他从公安的角度来这么说,我想是可以理解的。应该说反腐败今年有若干的官员落马,从老百姓来讲,我们看到还是比较振奋的,大家对反腐败还是有了很大的信心。
第八个大的热点问题,国庆60周年庆典,它展示了国力,提升了信心。当然,这个事情本身有没有其他的影响,也有待观察。但是总的来讲,60周年大庆对于中国人来讲,包括海内外的华人华侨还是感到非常振奋的。
2009-12-21 10:36:37
陈光金:
第九个大事,大家普遍关心的,就是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它已经闭幕了,它不仅仅是一次一百多个国家政府首脑的峰会,它更深入到我们这个家园,这个地球未来的利益。我从各种媒体和网络上来看,有两个大的热点,一个是大家关注点主要在将来的环境问题上、气候问题上的国际关系,中国在这种国际关系当中应该如何处理相关的问题;第二个大家关心的是温家宝同志在峰会上所作出的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承诺能否兑现。我看很多人认为压力还是很大的。
第十个大的热点问题,是教育改革问题。这里面有钱学森临终遗言,有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尝试,以及其他各种教育不公平方面的探讨。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关注还是比较集中的,还是比较多的。从我个人的角度,一方面是从书里进行总结,一方面是书出版以后新发生的事件,我觉得2009年对于中国也是不平常的一年,前面的十大热点对于中国,不仅仅会影响2009年的社会,它将进一步深远的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这是关于几个热点问题的,我本来还想补充几个问题,比如就业问题、群体性事件和矛盾关系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互联网问题,但是时间不够了。总之两句话,第一,书里的内容都有了。第二,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2009-12-21 10:38:08
谢寿光:
陈光金博士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现在正好到年末,中国十大热点社会问题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新闻题目,会后你们可以深入的进行交谈。下面我们有请国家统计局科研所统计监测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演讲,大家欢迎!
2009-12-21 10:40:41
吕庆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下面我就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状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主要内容分为五个方面,从大的方面是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当前居民收入和消费现状,第二是生活消费存在哪些问题,第三是生活消费的建议。下面从第一个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2009-12-21 10:41:17
吕庆喆:
通过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0.8元,是2000年的2.5倍,如果扣除价格原因,年均递增9.9%。从2009年1—9月,前三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增长2.1个百分点。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左右,是2000年的2.1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是6.4%。从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县级收入来看,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肯定比去年有所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要比去年增幅有所下降。总的来说,仍然是增长的态势。
2009-12-21 10:42:13
吕庆喆:
第二个方面,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城镇居民以前主要是工资收入,但是工资收入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是逐年下降的。2008年工资性收入占整个收入比例的66.2%,比2000年降低5个百分点,经营、财产性收入比例上升,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亮点。对农村来说,主要是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这个收入也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8年占比是51.2%,比2000年降低了12.1个百分点。从最近几年来看,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比较快,2008年比2000年增长了1.6倍,比重在2008年大概是38.9%,比2000年上升了7.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009-12-21 10:42:54
吕庆喆:
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明显优化。先看消费水平,200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8183元,比2000年的3662元增长了1.25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为7.8%。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都是一样的,数据在蓝皮书中都有。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国内市场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1—9月来看,增速有所放缓。2009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22.02%下降了6.9个百分点,这个是有所放慢的。
2009-12-21 10:43:54
吕庆喆:
城乡居民生活结构明显优化。刚才李培林所长讲到恩格尔系数,它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最近几年来看,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39.4%下降到2008年的37.9%,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49.1%下降到2008年的43.7%,下降了5.4个百分点。由于物价上涨,2007、200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所上升,但是在2009年,这这两个指标继续下降。
发展型和销售型支出提高,主要从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能够看出来。还有服务型支出比重有所提高,农村居民货币消费支出比例持续提高。由于农村居民货币收入提高,货币消费也相对提高。现金等各方面对于我国拉动内需具有积极的作用。
2009-12-21 10:44:50
吕庆喆:
第三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第一,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营养结构不断改善。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599元,比2000年增长了94.8%,年均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4260元,比2000年增长1.16倍,年均增长10.11%。从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2000年的250千克,降到2008年的199千克。粮食消费减少了,城镇居民也是这样的,城镇居民由2000年的82.3千克降到2007年的77.6千克。从食用的营养性角度来看,农村居民人均肉禽以及制品消费逐年上升,城镇也是这样,肉食、奶制品都是多年上升的趋势。
2009-12-21 10:45:53
吕庆喆:
从衣着消费来看生活质量提高,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衣着消费实现了成衣化和时尚化,服装变化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如果没有经济发展肯定提不到衣着消费上。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服饰的变化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是否提高。从一些统计数据上看,农村居民在2002年时人均购买成品衣服从1.4件到2008年的2.7件,城镇居民到2008年已经达到了7.7件。这是从衣着消费来看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009-12-21 10:47:10
吕庆喆:
第三方面,生活质量提高从家用耐用消费品来看。家庭耐用品消费呈现越来越现代化、高档化。耐用消费品消费不断升级换代,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以及最近若干年我们可以看到变化趋势。改革开放前,那时追求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以及收音机。改革初期,主要以彩电、洗衣机、电冰箱以及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2000年以来,居民的耐用消费品转向空调、家用电脑、家用汽车、移动电话等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逐渐提高的。
2009-12-21 10:49:32
吕庆喆:
第四方面,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极大改善。2000年以来,居民的居住条件以及居住环境改善非常大。从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出,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是32.4平米,比2000年增加了7.6平米。从居住条件来看,2008年农村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占是17.5%,比2000年提高了10.5百分点。使用清洁燃油、燃气等农户占28.6%,比2000年提高21.2个百分点。引用自来水的农户占43.2%,比200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这些都是居住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2009-12-21 10:52:07
吕庆喆:
从城镇居民也可以看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是23平米,比2000年增加5.4平米,其中有4.5%个城镇居民家庭主上了单栋宿舍,83%的居民住上单元住房里,现在只有12.5%的家庭住在筒子楼以及平房中。改革开放以前大部分居民都是处在筒子楼和平房里面,现在只有12.5%,所以这个变化非常大。从住房的设施来看也比较明显,2008年住房内有自来水的家庭有98.4%,有厕所、浴室的家庭有79.1%,有空调、暖气等家庭有62.9%。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善非常明显。
2009-12-21 10:52:58
吕庆喆:
第五方面,交通工具快速更新、出行更加快捷。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出行主要是公交车、铁路和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变化很大,有了家用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等。农村居民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农村居民在改革开放前的出行主要是步行、人力板车以及自行车,道路基本是土路。改革开放之后,明显得到改善,2008年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2.5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了4倍,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高原、山区等。全国乡镇通沥青路、水泥路达到88.7%,将近90%,基本达到了村村通水泥路、沥青路。从交通工具上也可以看到,现在农村居民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自家车,充分说明农村居民的交通工具更新比较快。
2009-12-21 10:54:07
吕庆喆:
第六方面,文化精神生活日益充实。旅游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渡假的新方式。从1998年以后,我国实行五一、十一长假,所以有很多居民外出旅游,成为度假的休闲方式。从短途旅游到长途旅游,再到国际旅游等等。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在支出结构比重中也逐年上升。还有文化设施等等。
刚才介绍的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许多方面,但是居民生活消费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罗列了一些主要问题,第一是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快于居民消费增长。由于这样,就使得居民消费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1978年居民消费率是48.8%,到2008年达到35.3%,比1978年下降了13.5个百分点。
2009-12-21 10:55:23
吕庆喆:
第二,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在居民消费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不论是城乡还是地区,消费差距都在扩大。首先,从城乡差距来看,不论是消费总额差距,还是人均消费水平的差距,这两个指标都在扩大。200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总额之比达到了3,也就是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是农民的3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之比达到了3.6,这个差距更大。从地区差距来看,人均消费水平地区差距也比较大,而且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1993年人均消费水平最高与消费水平最低的地区比例是5.3,到2008年已经扩充大7.8,提高了2.5,这个差距是逐渐扩大的。
2009-12-21 10:57:22
吕庆喆:
第三,居民平均消费趋向逐步下降。90年代以来,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除了少数年份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的。1990年消费倾向是0.85%,2008年是0.727%,下降了0.123%。居民经济消费倾向指标分子是消费,分母是收入,如果这个下降,说明收入增长,但是消费下降,也就是老百姓或者居民不敢大量消费,反而减少。城镇和农村基本上是这样,但是农村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从1990年到1999年是逐年下降的,但是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08年,消费倾向有所上升。
第四,消费增速相对较低,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失调。我们国家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这是一个图,可以看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从2000年以来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消费与投资之间的比例失调。
2009-12-21 10:59:44
吕庆喆:
第五,消费与储蓄比例不断下降,存在过度积累的现象。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99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以居民储蓄存款是1.02,也就是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于居民储蓄存款。从这以后逐年下降,到2008年,这个比值降到0.5,这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下降,大量的居民把收入存在银行,所以这时候就存在过度积累的现象。老百姓收入的钱不敢大量拿出消费,而是用来储蓄。
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建议。第一,调整分配关系,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因为研究表明,我国有三个收入分配关系,居民、企业和国家,从这三个比例关系来看,劳动者报酬比重一直下降,所以分配关系要调整,要逐步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
2009-12-21 11:01:11
吕庆喆:
第三,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我们通过与国际进行比较,我国的消费结构还可以继续升级。
第四,调整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刚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城镇居民有了收入以后不敢用来消费,逐渐的减少了消费。它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收入的关系,但是收入是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要调节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他们的消费倾向。
第五,增加公共教育经费和公共医疗卫生经费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用于发展性和保障性消费的支出负担。
谢谢大家!
2009-12-21 11:03:00
谢寿光:
感谢吕庆喆主任,他对消费问题做了解读,消费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今天《社会蓝皮书》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的议程全部结束。
2009-12-21 11:05:53
【相关链接】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