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非法机构打着证券公司名义骗钱
2009-09-16 23:54商报讯(记者纽夫)投资者花了上万元会员费,结果招来亏损累累,而这家“咨询公司”老板却开着宝马车挥霍着骗来的会员费。这是有关部门近期破获的一起典型的非法投资咨询活动。监管部门就此提醒投资者,这类非法咨询活动又重新活跃,且有了新的形式,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打着“证券公司”名号
搞非法咨询
记者近日从厦门证监局了解到,随着股市升温,各种非法的投资咨询活动重新浮出水面,“内部人员”、“消息人士”、“荐股软件”、“传言”等名目繁多的非法活动层出不穷,给投资者带来很大危害。
据介绍,这类非法咨询通常以荐股为诱饵,让投资者以会员费、咨询费的形式交钱,或者以代客理财操作股票,甚至有的非法分子卷款一走了之。近年来,监管部门和司法部分联手进行了多次打击,在我市破获的最大一起案件中,涉及数百名受害人,损失金额在200万元以上。该案涉案人员利用电话向投资者推销“牛股”,引诱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的投资人上当。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办案人员在现场搜查时,还接到投资者打来电话问“我的股票怎么办?”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非法咨询活动又出现新花样。例如,利用网站进行非法投资咨询牟取暴利,更有甚者,竭力模仿知名的大型证券公司以达到浑水摸鱼获利。记者近日就在网上见到“某某中信证券”的荐股网站,还有一家域名模仿知名券商的网站。在上述我市破获案件中,有关部门发现,这些人不再像往常打着“投资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名义,而是以“某某证券公司”招摇过市。
警惕新的非法活动形式
厦门证监局有关人士提醒投资者,非法咨询出现的新手段,对新投资者的诱惑和欺骗性可能更大。比如近年来的炒股博客, 此类炒股博客的博主大多未取得证券咨询从业资格或没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工作经验,其荐股行为本身属于非法证券投资咨询行为,它的危害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一旦出现纠纷,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其二,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投资者的盲从心理,通过博客免费荐股来鼓动投资者,以达到操纵股价牟利的目的。
另外,打着高科技旗帜的“荐股软件”近来也充斥市场,同样也能蒙蔽新投资者。厦门证监局有关人士告诫投资者,无论这些“荐股软件”吹得如何神奇,实际上只是从事非法证券咨询活动的机构和个人打出的幌子而已。一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或遭到监管部门查处,这些机构和个人骗取了高额购买和使用费用后往往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投资者付出的“软件费”、“会费”也就打了水漂。
要不上当,得靠投资者提高防范意识。监管部门指出,首先要把好咨询机构的资格关。投资者一定要在选择接受咨询前,通过正规途径了解核实咨询主体的相关信息,如咨询机构是否具备证券咨询资格,从业人员是否具备证券从业资格等;其次,对咨询要有正确的认识,任何投资咨询都有其局限性,仅是供投资者在经过自身思考后参考之用,绝不能迷信盲从。很多时候,只要投资者运用理性的常识,就可避免上当,比如对于号称包赚不赔的“荐股软件”,如果真有本事赚大钱,那制作者为什么还来卖软件呢?
【相关链接】